(附)妊娠門諸疾品
郭德祥 道藏查
吳雙壁
術苓湯 治婦人胎孕不安。
白朮 茯苓(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當歸一根同煎至一盞,稍溫服。
立效散 治胎動不安,如重物所墜,冷如冰。
川芎 當歸(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服,食前下。或下血心腹痛,酒水相半煎服。
保安散 治妊娠因有所傷,胎動疼不可忍及血崩不止。
連皮縮砂(不拘多少炒黑去皮)
上為細末,溫酒調下,覺腹中熱則胎已安矣。
治妊娠胎動不安,或腰痛胞轉搶心,下血不止 石菖蒲根,搗汁三升,飲之。
又方 艾葉如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二服良。
又方 檳榔一兩為末,蔥白湯調下一錢匕佳。
二黃散 治有孕胎漏下血。
生地黃 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煎白朮、枳殼調下。
立聖散 治妊娠下血不止。
雞肝二具,用好酒一升煮熟,共酒食之大效。
枳芩散 治胎漏下血,或因事下血。
枳殼(去穰半兩麩炒) 黃芩(半兩) 白朮(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煎,去渣食前服。
治妊娠誤有失墜,或推築著疼痛難忍 當歸(一兩) 新竹茹(二合)
上以好酒二升煮十數沸,分三服。
又方 以川芎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治妊娠因頓跌胎動不安、腰痛、腹滿,或有所下,或胎上搶心 熟地黃(二兩) 白芍藥 艾葉 當歸 甘草 阿膠(炒珠) 黃耆 川芎(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半兩,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火龍散 治妊娠心氣痛。
艾葉(半兩,鹽炒一半) 茴香(半兩,炒) 川楝子(半兩,炒)
上為細末,水煎,食前服。
通氣散 治妊娠腹痛至不可忍,此藥神妙。
破故紙不拘多少,瓦上燒香熟為末,嚼故桃肉一個,空心酒調下三錢
芎歸湯 治妊娠胎動,子死或不死。
川芎 當歸(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五錢,加紫蘇數葉,酒水合煎服,死者即下,未死者即安。
黃連湯 治妊娠兒在腹中啼。
黃連(二錢) 生甘草(一錢)
上濃煎汁,令母呷之。
又方 以多年空屋下鼠穴中土一塊,令母噙之即止。
豬苓散 治妊娠從腳上腫至腹,小便微利,微渴引飲。
豬苓(五兩)
上為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葶藶散 治妊娠遍身洪腫。
葶藶(二兩) 白朮(五兩) 白茯苓 桑白皮 郁李仁(各二兩)
上為粗末,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小便利即差。
又方 澤瀉(三兩) 葶藶(二兩) 茯苓 枳殼(麩炒) 白朮(各六兩)
上為切細,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防己湯 治妊娠脾虛,遍身浮腫,心腹脹滿,喘促,小便不利。
防已(七錢半) 桑白皮 赤茯苓 紫蘇莖、葉(各一兩) 木香(二錢半) (大便不通加枳殼、檳榔)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姜四片水同煎,食前服。
當歸芍藥散 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
白芍藥(四兩) 當歸 茯苓(各一兩) 澤瀉(二兩) 川芎(二兩) 甘草(炙,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溫酒調服,以蜜丸亦可。
人參散 治妊娠霍亂吐瀉、心煩腹痛。
人參(一兩) 厚朴(一兩,薑製) 陳皮(一兩) 當歸(炒) 甘草(半兩,炙) 乾生薑(一兩,嘔逆不止加益智仁、煨草豆蔻)
上㕮咀,每服四錢,棗三個,水煎服。
茯苓半夏湯 治妊娠惡阻、心中憒悶、頭目眩暈、四肢怠惰、百節煩疼、胸膈痰逆、嘔吐噁心、嫌聞食氣,好啖酸鹼、多臥少起全不進食。先服茯苓半夏湯,次服茯苓丸。
半夏(一兩二錢,湯洗七次炒) 赤茯苓 熟地黃(各七錢半) 陳皮 人參 芍藥 旋覆花 川芎 桔梗(各半兩) 甘草(半兩,炒)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姜三片,同煎。食前熱服。
茯苓丸 赤茯苓 人參 桂枝(炒) 半夏(湯洗炒) 陳皮 乾薑(炮,各五錢) 白朮 葛根(各一兩) 甘草(一兩,炙) 枳實(二兩,麩炒)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米飲下三五十丸,食前。
竹瀝湯 治妊娠恆若煩悶,心膽怯,此名子煩。
茯苓(三兩) 竹瀝(一升)
上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分三服。不差再服。
又方 茯苓(四兩) 防風 麥門冬(去心) 黃芩(各三兩) 人參(一兩五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淡竹葉數片同煎服,不得眠加酸棗仁。
紫蘇飲 治妊娠胎上逼、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兼治臨產驚悸,氣結連日不下。
紫蘇(一兩) 當歸 甘草(各二錢半) 人參 川芎 大腹皮 陳皮 白芍藥(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姜四片、蔥白七寸,去渣空心溫服。
知母散 治妊娠煩躁,悶亂口乾及胎氣臟熱
知母 甘草 麥門冬(去心,各半兩) 黃耆 黃芩 赤茯苓(各七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竹茹一塊水煎服。四肢壯熱加葛根、柴胡。
治妊娠忽下黃汁如膠,或如小豆汁 苧根(切,二升)
上水四升煎取二升,分二服,每服入酒半升再煎服。
厚朴散 治妊娠下利黃水不止。
厚朴(三兩,薑汁炙) 黃連(二兩) 肉豆蔻(五個,連皮)
上㕮咀,用水二升煮取一升服。
治妊娠無故卒下血 阿膠(二兩重,以蚌粉同炒珠搗為末) 生地黃(半斤,洗取汁)
上以清酒三升,將二味攪勻,溫過,分三服。
治妊娠無故尿血 龍骨(一兩,為末) 蒲黃(五錢,研勻)
上以酒調方寸匕,日三服。
治妊娠臟氣本虛、脾胃久弱、臍腹疼痛、滑泄無度。產後同 厚朴(二兩,薑汁浸炒黃) 草豆蔻(一個,煨) 肉豆蔻(一個,面里裹)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三片,煎服。
大寧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及泄瀉疼痛垂死者。
黑豆(三十粒) 甘草(三寸半,半生半熟) 罌粟殼(二十,生炒)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生薑三片同煎,食前服,神效。
治妊娠挾熱下痢 黃連(一兩) 黃柏(一兩) 梔子仁(十枚)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二盞浸三時久,煮十沸,去渣頓服。嘔加生薑、橘皮。
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澀 糯米(一合) 當歸(一兩,炒) 黃耆(一兩)
上細末,和勻,水二盞煮取一盞,二分,去渣,分四服。
黃連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膿痢,血久不止。
黃連(八錢) 厚朴(薑製) 阿膠(蚌粉炒) 當歸(各六錢) 艾葉 黃柏(各四錢) 乾薑(炮,四錢)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下方寸匕,日三服。
治妊娠小便不禁 桑螵蛸(十二個,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白薇散 治妊娠遺尿不禁。
白薇 白芍藥(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
茯苓散 治妊娠小便不通。
赤茯苓 黃葵子(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冰二盞,煎一盞,溫服,如不通恐是轉胞,加發灰少許調服極妙。
治妊娠患淋,小便熱,水道熱不通。 車前子(一兩) 葵根(五錢,切)
上二味以水升半煎至一半,空心溫服。
大腹皮散 治妊娠大小便赤澀。
大腹皮 枳殼(去白麩炒) 甘草 黃芩(各一錢) 赤茯苓(去皮,二錢)
上㕮咀,加蔥白,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斬邪丹 治婦人鬼胎如抱一甕。
吳茱萸 川烏 秦艽 柴胡 白殭蠶(洗) 巴戟(生用) 巴豆(去殼不去油) 芫花(酷煮,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蜜酒吞下,取出惡物即愈。
桔梗散 治妊娠肺塞及外傷風寒,咳嗽喘急。
天門冬(去心,一兩) 貝母 人參 甘草 桑白皮 桔梗 紫蘇(各半兩) 赤茯苓(一兩) 麻黃(去節,七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姜三片,水煎服。服藥忌食鯉魚。
紫菀湯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
紫菀 天門冬(各一兩) 桔梗(半兩) 甘草 桑白皮 杏仁(各二錢半) 防風(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竹茹一塊,水煎去渣,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溫服。服藥忌食鯉魚。
人參橘皮湯 治妊娠嘔吐痰水,多是惡阻。
人參 橘皮 白朮 甘草(三錢)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厚朴(薑製)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入淡竹葉數片,用生薑三片,水煎,空心食前服。
加味四物湯 治妊娠傷寒證。
熟地黃 當歸 川芎 芍藥(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五錢,水煎服。若妊娠傷寒頭痛,身熱無汗,脈浮緊加麻黃、細辛;若妊娠傷寒中風,表裡自汗,頭痛項強,身熱惡寒,脈浮而弱,加黃耆、地骨皮;若妊娠傷寒,中風濕之氣,肢節煩疼,脈浮而熱頭痛,加防風、蒼朮(制);若妊娠傷寒,胸脅滿痛而脈弦,加柴胡、黃芩;若妊娠傷寒,大便硬,小便赤,氣滿而脈沉數,加生大黃、桃仁(去皮尖麩炒);若妊娠傷寒,小便不利加茯苓、澤瀉;若妊娠傷寒,小便赤,如血狀者,加琥珀、茯苓;若妊娠傷寒,四肢拘急,身涼微汗,腹中痛,脈沉而遲,加附子(泡去臍)、桂(少用);若妊娠傷寒,蓄血證,加生地、黃酒浸大黃;若妊娠傷寒,身熱大渴、蒸又而熱,脈長而大者,加石膏、知母;若妊娠傷寒,下後過解而不愈,溫毒發斑如錦紋,加升麻、連翹;若妊娠傷寒下後咳嗽不止者,加人參、五味子;若妊娠傷寒下後虛痞腹滿,加厚朴(薑製)、枳實(麩炒);若妊娠傷寒下後不得眠者,加梔子、黃芩;若妊娠傷寒汗後血漏不止,胎氣損者,加阿膠、炙甘草、黃耆;若妊娠脈浮、頭腫自利、腹中疼痛,去地黃加桂枝(炒);若妊娠傷寒,自利腹中痛,飲食不下,脈沉者,去地黃、川芎,加白朮、炙甘草、茯苓,加黃耆。
護胎法 治妊娠傷寒。
白藥子不拘多少為末,用雞子清調攤於花紙上,可碗來大貼在臍下胎存處,干則以溫水調之。
又方 以灶心土水調塗臍下,干又塗之,又調,服彈子大佳。
又方 壯熱甚,則以井底泥敷心下,令胎不傷。
白朮散 治妊娠傷寒、煩熱頭痛、胎氣不安或時吐逆不下食。
白朮 橘紅 人參 前胡 川芎 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各一兩) 半夏(湯洗炒) 甘草(各半兩)
上每服四錢,姜四片,竹茹二錢半,水煎服。
升麻散 治妊娠傷寒、頭痛、身體壯熱。
升麻 蒼朮(炒) 麥門冬(去心) 麻黃(去節) 石膏(各一兩) 黃芩 知母(各五錢)
上每服四錢,姜四片,淡竹葉十四片,水煎服。
柴胡散 治妊娠傷寒,頭痛項強、身熱口乾,胸脅疼。
柴胡 前胡 川芎 當歸 人參 芍藥 甘草 生地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姜三片,棗三枚,蔥白三根,水煎出汗。
秦蘇散 治妊娠傷寒五六日不得汗,口乾多吃水,狂語嘔逆。
秦艽 柴胡(各一兩) 石膏(二兩) 前胡 赤茯苓 甘草 葛根 犀角屑 升麻 黃芩(各半兩)
上每服四錢,姜四片,竹茹三錢,水煎服。
防風葛根湯 治妊娠中風,腰背強直,時復反張。
防風 葛根 生地黃 川芎(各二兩) 杏仁(制,一兩半) 麻黃(去節,一兩半) 桂心(炒) 獨活 甘草 防已(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煎服。
治妊娠中風、角弓反張、口噤語澀,謂之風痙,亦名子癇 麻黃(去節) 防風 獨活(各一兩) 桂心(炒) 升麻 甘草 川芎 羚羊角 犀角 酸棗仁 秦艽(各半兩) 當歸 杏仁(制,各七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姜四片,竹瀝一合,水煎服。
治妊娠臨月因發風疰,忽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名子癇 葛根 貝母(去心) 牡丹皮 防已 防風 當歸 川芎 甘草 澤瀉(炒,各二兩) 桂心 白茯苓 獨活 石膏 人參(各三兩)
上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二服。貝母令人易產。若未臨月以升麻代之。
柴胡散 治妊娠瘧痢方。
柴胡 生大黃(各二兩) 黃芩(一錢半) 甘草(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臨發日五更溫服,必取利為愈。如胎上逼心可服枳殼散。忌油麵、辛熱等物。
又方 大黃(二兩) 柴胡(一兩半) 黃芩 芍藥(各一兩)
上為細末,清水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臨發日五更冷湯吞下。隔兩時再服五十丸,以利為度。
治妊娠瘧疾發熱,口乾渴飲無度者 生地黃(一兩半) 黃芩 麥門冬(去心) 人參 知母(各一兩) 石膏(二兩) 甘草 半兩 乾葛(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入烏梅半個,煎服。
治妊娠瘧疾得效方 常山 石膏(各一兩) 甘草(炙) 黃芩(各半兩) 烏梅(七個)
上細切,以酒水各一碗,浸一宿,平旦煎至一碗去渣,分二服臨發日。
驗胎方 治婦人經脈不行已經三月者。
川芎(不見火)
上為細末,空心,濃煎艾湯下調方寸匕,覺腹內微動則有胎也。
婦女雜病品
四物湯 熟地黃 川芎 當歸 芍藥(各等分)
上為粗末,水煎服。若女蒸勞熱加地骨皮、牡丹皮、知母、柴胡、黃芩;若妊娠胎動不安,下血不止者加陳艾葉、阿膠、黃耆、蔥;若血藏虛冷、崩中去血過多,亦加阿膠;若血崩者,加生地黃、蒲黃、黃芩,一加阿膠、艾、黃芩;若血虛而腹痛,微汗而惡風加莪朮、官桂;若風虛眩暈加秦艽、羌活;若氣虛弱,起則無力,眶然而倒加厚朴、陳皮;若發熱而煩不得睡臥加黃連、梔子;若虛寒脈微自汗,氣難布息,清便自調加乾薑、附子(炮);若中濕身重無力,身涼微汗加白朮、茯苓;若筋骨肢節痛及頭痛憎寒加羌活、防風、藁本、細辛;若臍下虛冷腹痛及腰脊間悶痛加玄胡索、苦楝;若經水過多,別無餘證加黃芩、白朮;若經水澀少加葵花、紅花;若虛勞氣弱,咳嗽喘滿加薑製厚朴,麩炒枳實;若經水暴下加黃芩;若血積塊痛加莪朮、三稜、桂、乾漆(炒);若赤白帶下加香附子、桂(炒);若血痢加膠、艾、黃連;若產後血痢,腹痛疼加槐花、黃連、玉米殼;若血熱相搏、舌乾口渴加瓜蔞、麥門冬;若大渴引飲加石膏、知母;若臟腹秘澀加大黃、桃仁;若嘔吐者加白朮、人參、藿香、生薑;若虛寒滑泄者加官桂、附子(炮);若虛煩不得睡加竹葉、人參、酸棗仁;若目赤暴發,作雲翳疼痛不可忍,加防風、羌活、防己(酒浸)、龍膽草(酒浸)。
芎歸湯 川芎 當歸(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熱服。若產後眩暈加芍藥、甘菊花;若產後腹痛加官桂、酒、童便合煎;若妊娠子死或不死,胎動加紫蘇,酒水合煎,死者即下,未死者即安;若臨月服之則縮胎易產;若倒橫難生或子死腹中加黑豆一合,先炒熟,水、童便合煎;若腸風臟毒加槐花末半錢,三日取下血塊即愈;若吐血加生地黃、黃芩、枳殼;若血氣上喘下脹腫加艾煎湯,空心調敷服;若產後血悶心迷、喘急腹痛加炒黑豆一合,入薑汁同煎服;若崩中漏下、失血不止,加香附子(炒),每兩人甘草一錢,湯點服;若白帶加白芍藥半兩、乾薑二錢半,同為末,米飲調下;若赤白帶下,加香附子、棕櫚(燒灰),同為末,米飲調下。
苦楝丸 治赤白帶。
苦楝(碎,酒炒) 茴香(炒) 當歸(各五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又方 雲母為粉,溫水和,服三方寸匕,立見神效。
又方 夏枯草花開時採,搗為末,每服二錢匕。
治月候甚濁、赤白帶下多年不差者 石燕一枚,于堅硬磁器內,以溫水磨服之。
丁香膠艾湯 治白帶、白崩之物雖多,間有如屋漏水,下時有鮮血者。
當歸(一錢半) 熟地黃 白芍藥 川芎(各半錢) 阿膠(六分,炒珠) 丁香(四分) 生艾葉(一錢)
上當歸酒洗,銼艾,亦銼川芎、丁香、地黃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五盞先煎作一盞半,去渣入阿膠,再煎至一盞,帶熱空心服之,三兩服愈。
神經固真丸 治心胞赤脈極微,白帶流而不止。
甘草(炙) 柴胡(各一錢) 黃芩(一錢,令銼) 乾薑(末,三錢) 橘皮(半錢) 人參(二錢) 白葵花(十六個,去萼剪)郁李仁(一錢,去皮尖另研如泥)
上件除芩外,以水三盞煎至盞七分,再入黃芩同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少時以早膳壓之。
萬金散 治婦人血崩不止。
香附子(四兩,炒) 當歸尾(一兩二錢) 五靈脂(一兩,炒)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醋調空心服立愈。
當歸散 治血崩。
當歸(一兩) 龍骨(一兩,燒) 香附子(三錢,炒) 棕毛灰(半兩)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下四錢,忌油膩等物。
蓮殼散 治血崩。
干蓮蓬(燒存性) 棕皮及毛(燒灰,各半兩) 香附子(三錢,炒)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空心米飲調下。
小薊湯 治崩漏不止。
小薊莖、葉(研汁,一盞) 生地黃(汁,一盞) 白朮(半兩,銼)
上三味入水一盞,煎至一半,去渣溫服。
槐花散 治血崩。
陳槐花(一兩) 百草霜(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四錢,溫酒調下。若昏憒不省人事,則燒紅秤錘淬酒下。
芎藭酒 治崩中晝夜不止。
芎藭(一兩) 生地黃(汁,一盞)
上先用酒五盞,煮芎藭一盞,去渣,下地黃汁再煎一三沸,分為三服。
槐灰散 治崩中或下赤白,不問年月遠近並皆治之。
槐枝(不以多少燒灰)
上以溫酒調下方寸匕,食前服。螵蛸散 治漏下臍腹痛久不止者。
烏賊魚骨(燒存性)
上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煎木賊湯下。
紅花散 治婦人產後血昏血崩、月事不調,遠年乾血氣。
乾荷葉 牡丹皮 當歸 紅花 蒲黃(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股半兩,酒煎和渣溫服。如胞衣不下調榆白皮末半兩,服之立下。
萬病丸 治女人月經瘀閉,月候不來繞臍痛。
乾漆(杵碎,炒令一時久,大煙出菸頭青白為度) 牛膝(酒浸一宿焙,各一兩)
上為末,以生地黃汁一升,入二味藥末丸。石器內慢火熬,可丸即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米飲調下。
牛膝散 治婦人月水不利,臍腹疼痛。
牛膝(一兩) 桂心 赤芍藥 桃仁 玄胡索 當歸 川芎 牡丹皮 木香(各七錢)
上為細末,每服方寸匕,溫酒調下,食前服。
催經散 治婦人經脈不行。
凌霄花不以多少(搗羅為末)
上每服二錢,溫酒調下,食前服。
衛生湯 治婦人女子虛弱,月事不來。
白芍藥 當歸(各二兩) 黃耆(三兩) 甘草 人參(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空心服。
二神丸 治室女血氣相搏、腹中刺痛、經候不調。
橘紅(二兩) 玄胡索(去皮醋煮) 當歸(銼酒浸炒,各一兩)
上為末,酒煮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艾醋湯下。
蓮蓬散 療經血不止。
蓮蓬(燒灰存性)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徹清膏 治婦人頭痛。
川芎(三錢) 蔓荊子 細辛 藁本 薄荷(各一錢) 生甘草(半錢,炙) 甘草(半錢) 當歸(一錢半)
上為細末,食後茶清調下二錢。
石膏散 治頭痛不可忍。
石膏 麻黃(去根節,各一兩) 乾葛(七錢半) 何首烏(半兩,忌鐵)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川芎散 治婦人偏頭疼。
川芎 甘菊花 石膏(各三錢) 白殭蠶(生用,六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
清寧散 治婦人偏頭痛,連睛痛者。
石膏 黍黏子(炒) 川芎(各等分) 菊花 細辛(減半)
上為末,茶清調下,食前服。
湧泉散 治婦人奶汁因氣絕少。
瞿麥穗 麥門冬(去心) 龍骨 穿山甲(炮黃) 王不留行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後吃豬蹄羹少許;又用木梳左右乳上梳三二十下,日三服。瓜蔞散 治乳汁少。
瓜蔞根 薄荷(各等分,為末,酒調服)
上先吃羊骨汁一碗,次眼藥,後再吃蔥絲羊羹,少時微開出效。
下乳散 粳米 糯米(各半合) 生甘草(半兩) 萵苣子(一合,並淘淨)
上煎汁一升,研藥令極細,去渣分作三服立下。
乳香散 治吹奶。
乳香(一錢) 瓜蔞根(末,一兩)
上研勻,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又用天南星末,溫湯調塗之。
橘皮散 治乳癰初發神效。
橘皮(湯浸去白曬乾,麵炒微黃)
上為末,每服二錢,麝香研酒調服。
瓜蔞散 治乳癰奶勞,屢效。
瓜蔞(一個,去皮焙為末) 生甘草(一錢) 乳香(一錢,另研) 沒藥(二錢,末另研) 當歸(酒浸焙,各半兩)
上用無灰酒二升,銀石器內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三服。
連翹散 治妒乳。
連翹 升麻 芒硝(各一兩) 玄參 芍藥 白蘞 防已 射干(各八錢) 大黃(二錢) 甘草(六錢)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
上㕮咀,水五升煮二升,後下大黃,數沸卻下硝,分二服。
陰蝕瘡方 當歸 芍藥 甘草 地榆 芎藭(各三兩)
上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渣熏洗,日三夜一。
又方 蒲黃一升,水銀一兩,二味研均以粉上。
又方 蝦蟆 兔屎等分,為末,敷瘡上良。
治婦人夢與鬼交,妄有所見聞,言語錯亂 茯神(一兩半) 茯苓 人參 石菖蒲(各一兩) 赤小豆(五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食前溫服。
辟邪散 治婦人與鬼魅交通。
虎頭骨(二兩) 硃砂 雄黃 雌黃 鬼箭 鬼臼 皂莢 藜蘆 蕪荑仁(各一兩)
上件生為末,蜜為丸,如彈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係臂上,及用一丸當病人戶前燒之,一切邪鬼不敢近。
菖蒲散 治婦人月水澀滯、陰間腫痛。
菖蒲 當歸(各一兩,炒) 秦艽(七錢半) 吳茱萸(五錢,制)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蔥白五寸煎,空心溫服。
又方 艾葉(五兩) 防風(三兩) 大戟(二兩)
上銼細,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熱洗,日三。切宜避風冷。
治婦人陰腫或瘡爛者 麻黃 黃連 蛇床(各二兩) 艾葉(一兩半) 烏梅(十個)
上銼細,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熱洗。避風冷。
大黃散 治陰癢。
大黃(微炒) 黃芩 黃耆(炙,一兩) 赤芍藥 玄參 丹參 山茱萸 蛇床子(各五錢)
上為細末,食前溫酒調二錢服。
又方 杏仁燒灰,乘熱綿裹納陰中,日二易之。
又方 蒜煮湯洗之。一方用枸杞根煎湯洗之。
又方 取雞肝乘熱納陰中,如有蟲,黃盡出下。
治陰癢脫方 礬石為末,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陰挺下脫方 當歸(炒) 黃芩(各二兩) 牡蠣(二兩半) 蝟皮(炙,一兩) 赤芍藥(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暖酒調下,米飲亦可。
治陰中生瘡方 杏仁(炒存性) 雄黃 硯石(各五錢) 麝香(一錢二分)
上為末,敷陰中。
內補丸 治婦女五勞七傷,子息斷緒,服一月當妊娠,百病皆愈。
萆薢(四兩) 牛膝 五加皮 白朮(各二兩) 川烏(炒) 枳實(麩炒) 丹參(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溫酒下二十丸,日午晡後進一服,有妊娠住服。
辨證詩括
紫色紅傷寒,青驚,白色疳,黑時因中惡,黃色困脾端(觀兒顏色及男左女右手二指節紋,如經過三節上者難治,自下而上看)
全嬰紫圓 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並夾傷寒,溫壯後熱不歇,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乳則吐吮,食癇先寒後熱,此方無所不治,雖下不虛人。
代赭石 赤石脂(各一兩) 大杏仁(五十粒,去皮尖) 巴豆(二十粒,去殼,用厚紙捶去油) 或加青礞石二錢重(另研為末入和)
上石二味為末,別研巴、杏為膏,相和更搗一二千杵,當自相得,若硬入煉熟蜜少許同杵,收密器中,若生才三十日兒,服只如麻子大一粒,與少乳汁令下食。頃又與坐乳勿令多,至日中當小下,則熱除。若未全除,明日更與一粒。如百日兒;圓如小豆一粒,以此準定加減。
蓋小兒初生,骨骼未成,筋骨未就,臟腹末充,精神未全,血氣虛浮,肌膚軟脆,資乳以養積漸增大,故有變蒸之候。三十二日為一變,變者變其形容,再變為一蒸,蒸者蒸長肌肉,十變而五小蒸,又四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俱畢,乃得成人。故當變蒸之時,輕者體熱,而微驚,耳冷、尻冷,上唇頭有白泡起,如魚目珠子,微汗時出。其重者,體壯熱而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乳食,食輒吐吮,目白微赤,黑睛微白,變蒸畢則目明矣。此氣血周流肌膚,充溢所致,謹無他治,但少與紫圓微下,其熱即退,若二次下後,身有熱,而耳熱、尻熱乃為他病,宜別治焉。
保嬰桃紅散 亦可用水煮。麵糊為丸,如龍眼大。臨用各依湯使磨化服。如用吞服,則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
川烏 白附子(各五錢,生用) 大南星 陳半夏(各二錢,生用)
上銼碎以汲井花水拌溫,瓦器中浸之,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曬夜露,一日一換新水,日足曬乾為末,以好大粒硃砂五錢重,另研為細末,和如桃紅色為度。治急驚風,薄荷、燈心、金銀環同煎湯。下重則灸百會,慢驚用全蠍、鉤藤同煎湯;嘔瀉薑蔥煎湯下,或老腹痛淡薑湯下;咳嗽米飲加酸醋呷下,桑白皮煎湯下。胎驚夜啼及覺腹中有蟲,用苦楝根皮煎湯露一宿下;傷風咳嗽薑蔥煎湯下;瘧亦薑蔥湯下,後用薑湯調末子服尤佳。
保命丹 治小兒急慢驚風、痰涎壅盛、牙關緊急、角弓反張、睡中驚跳,哭泣叫喊、偏搐斜目、面青臉赤、兩眼直視、手足搐搦、天弔客忤、搖頭上竄一切風痰皆可治之。
大個無油南星(二兩,煨) 硼砂(淨,六錢) 白殭蠶(二兩,薑汁浸炒) 茯神(去皮尖,六錢) 蟬蛻(去頭足翅淨,一兩) 白礬(一兩,火枯) 天龍(四條,酒煮即蜈蚣也)麝香(一錢) 全蠍(去尾毒,淨用,三兩,糯米炒黃為度去米) 遠志(去骨用淨肉,一兩,甘草一節同煮過去草) 大粒硃砂(五錢,另研為衣) 豬牙皂角(二兩,打碎煎濃汁)
上先將南星煨,以皂角汁淬十數次,余皂汁留煮米糊,以前藥俱為末,為丸,如龍眼大,以硃砂為衣,陰乾。每用一丸,以薄荷、燈心、金銀環子同煎湯,浸磨化,臨時以火上燉溫與服。
保童丹 治小兒急慢驚風、痰涎咳嗽喘滿,不進飲食,蟲疳積熱、膨脹等症。
陳枳殼(五對,大者去根,用巴豆七粒去殼入內,以線十字縛定,好醋反復煮軟,去巴豆切片焙乾,余醋留煮糊) 三稜 莪朮(煨,各五錢) 金箔(十個) 硃砂(二錢,另研)
疔瘡治法
夫疔瘡之初生也,人多不覺,生於頭、面、手、足、肚、脅、腰、腿間亦無定處,一二日必作寒熱如瘧,頭疼體痛不可忍,其痛稍異於尋常之證,須去遍身尋認其瘡,如有小瘡,與常患之瘡稍異,即是疔也。此瘡得患各有所因,而其形狀亦各不同,豬疔形圓而小,瘡口內有油。羊疔形長色白;牛疔形圓而小,瘡口內無油;狗疔形長或帶尖,色赤;驢馬疔其狀三角頂上有黑點,根赤,或。要知此瘡非時豬、牛、狗、羊、驢、馬之毒所致,宿水不潔飲之亦生水疔。豆腐中有人汗,食之亦生豆腐疔。又有氣疔、鬼疔,形狀雖不一,然其治之之法則一也。
瘡色緩,第一日瘡疔疱色小白,第二日色大白,第三日色微紫,第四日色真紫。
瘡色急,第五日色微青小緊,第六日色深青大緊,第七日色黑其狀有加魚臍,又如灸瘡之狀,乃最緊急之候也。
瘡證吉有應,如生一疔之外,別處肉上再生一小瘡,即是有應。可用針挑破,護場,瘡四圍右赤腫生多瘡,多者謂之滿天星,飲食如常,頭痛身熱,手足溫。
瘡證凶無應,別處肉上無瘡,不護場,疔四圍無赤腫,內疔盛,渴欲飲水,飲食不進,頭眩眼花,護床不動,臥不起也,眼白晴癡不轉。唇舌青,腹痛甚者用看療,五心腫,手足冷,氣粗無脈。
桃紅散 治諸疔瘡雖有凶證迭見,六脈俱絕死者,此藥悉能主治。
斑蝥(去足翅,各三個) 蜈蚣頭(一個) 國丹(五錢) 蟾酥信石(各多許) 蟬蛻(去足翅) 風化石灰(一兩,砂鍋盛,瓦片蓋,炭火煅二時久取出)
上各制同研為末令極細,指爪甲刮蔥白皮內涎調藥,先以蘇葉針,針破瘡口,可深半寸。凡疔瘡必有紅絲路,可隨紅絲斜下針。如瘡在胸以上可斜下;如在胸下可針斜向上。蓋瘡毒喜趨心,故下針亦隨毒氣行也。出針後瘡口有惡血須令出盡,別將蟾酥一粒如麥粒大人在瘡口中,用針送令深入,卻以前蔥涎所調藥敷瘡口,莫敷在好肉上,用冷水浸濕紙二三十重貼在藥上,封固瘡上。如清早封固至睡覺,瘡口熱即去紙,水洗去令淨,用玉紅散摻瘡口,瘡口必有數日臖作疼痛,只用玉紅散摻瘡,仍日用蔥湯洗。然疔瘡之證,雖危惡,自能用針破瘡口入蟾酥在內,以桃紅散封固瘡後,即可保其回生也。至如瘡口臖作疼痛不可忍,可不必憂,此非疔毒為害,乃是蟾酥在臖作腐爛疔毒,故爾痛也。可採芙蓉葉、桑葉,亦可擂敷瘡四圍散其血,勿令血潮,日夜各換一藥,須洗瘡後上藥,其瘡安不日好也。
若疔瘡初發時必發熱身疼,此乃毒氣在表,當汗而解,白沸湯主之。老人、虛人、孕婦不宜下、汗止用桃紅散拔毒。
白沸湯 白礬(五錢) 青黛(三錢) 塚間貼背干石灰三錢
上件同為細末,研至無聲為度,打和令勻,每服三錢,井花水半碗調,楊柳攪千百下令勻,頓服之。厚衣蓋覆,良久用蔥豉湯入醋少許,極熱服,少助藥力,得汗而解。
若始不覺是疔瘡,不曾以前法出汗,過數日方覺,則寒熱體痛皆罷,毒氣入里矣,須用利藥,使內中毒氣下泄,雄黃丸主之。
雄黃丸 雄黃 鬱金(各五錢) 巴豆(半兩,去心殼略去油)
一方加信石一字許,不可多用,清油煮半日,取出曬乾入藥。一方加斑蝥七個,去翅嘴,糯米炒變色去米,用以治瘰癧。一方加玄胡粉三錢,以治咽喉腫痛、喉閉等症。
上各研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冷茶清吞下,取利為度。如未利再服。
玉紅散 寒水石(一兩,火煅) 輕粉 國丹(各少許)
上件研為細末,摻爛口,日夜二洗二換。蓋蟾酥膏、桃紅散皆為毒藥,故令瘡疼痛,用玉紅散解二藥之毒,用二藥散其血,則當自然安矣。若一時未能辨,前項蟾酥、桃紅散等藥可用。李世安一宗治法主之,功效尤速。(李世安治療法) 當歸散 當歸尾(二錢) 川芎 乾葛 荊芥穗 烏藥 白芷 川獨活 赤芍藥 升麻(各一兩) 羌活 甘草 防風(去蘆) 枳殼(各半兩) 紅花 蘇木(各二錢半)
瘡疼痛者加乳香、沒藥、白芷各五錢;瘡熱不退加墨竹青、山梔仁各少許,大便閉加枳殼一兩;躁煩加燈心十莖,竹茹一團;渴者加天花粉一兩;腫者加甘草節、降真節各半兩;眼暈加川芎、白芷、荊芥、防風;渴而小便閉者加滑石一兩。
上件㕮咀,每服五錢。燈草十數莖,烏豆十粒,水一鍾半煎至八分。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連進取效。
若患疔瘡始初不覺,不曾用前法出汗,過數日外證皆罷,或在腹脅之間,或在胸腋之下腫起,此乃毒氣入里所致,宜用霹靂火治之。若服當歸散外證不解者,亦急用霹靂火發散。
霹靂火法:
鵝卵石炭火煅通赤,用澱桶一隻,先置竹椅一隻於桶內,又用一勺置竹椅下,令病人裸體坐於椅上,用荊芥為末,調下酸米醋,一器卻置煅石於勺內,即用荊芥醋淋沃石上,火力不可大煅灼人,恐病人難禁。若火力已微汗尚未透,可再加火力再沃之。沃時桶口用衾覆蓋,別用一衾蓋病人頭上,只留口鼻在外,令遍身汗出,須要頭面皆有汗,病即除矣。此法絕妙。老人、虛人、孕婦不宜汗下,可針破瘡口,用海馬拔毒散點瘡,酒煎蒼耳服。至於毒入里,用霹靂火時病人不須入桶,只用一小水桶依前法,以勺盛煅石在桶中,用醋淋沃,令病人側身,以腫處覆在桶上,四周用衾被遮護,勿令氣泄,良久腫處出汗。如汗未透,可再加火力再沃之,須令腫處汗透,卻不必遍身汗也。
若瘡在兩脅間,毒氣欲奔心,乃危急之證也。可急於患處尖上用艾炷灸三五壯,仍於灸穴前後針出少血。灸瘡四圍有疱起吉,無疱凶。若瘡生於虛軟不便處,不可用針灸者,可用松針截法,針斷紅絲路。如瘡生於兩胯間,毒氣欲奔腎者,用松針於兩胯紅絲路盡處針斷出血。如瘡生頭面上者,可於項間絲路盡處針斷出血。或各處紅絲路亦有不現者,亦可以意消,詳用松針針之。
凡用松針者,蓋因紅絲路不現無可下手處,故用此法,於頷下、兩腋間、兩胯間、虛軟處下手針斷毒氣,毋令攻心盛而已。
松針法:
取向北松枝上葉極硬者,頓齊作一束,扎令極細,緩緩以意消詳毒氣所經行虛軟處針之,須令出血。針時先用酒潤下針處,針必小痛,令病人稍忍,仍用雄黃、麝香為末,溫酒調一二服與之,服之方下針。
若表證皆罷,毒氣人里者,用前雄黃主之。若手足厥冷,六脈俱絕者,此乃毒氣已深,氣血為毒氣所並,不能流通,是以體冷而不現。必須用木香流氣飲連進數服,氣血流通則脈自回矣。然後依法治之,萬無一失。
海馬拔毒散 治疔瘡大效。兼治諸惡瘡發背。
海馬(一雙,炙) 穿山甲(黃土炒) 水銀 硃砂(各二錢) 雄黃(三錢) 輕粉(一錢) 腦子 麝香(各少許)
上件除水銀各研為末,打合入水銀再研至無星,針破瘡口,點藥人內,一日一點,神效。
夫內疔之證與外疔之證並同,亦發寒熱,頭疼身痛。但瘡形不現,過數日胸背腹脅、頭面手足間或有一處腫起,即內疔所發之處。急用霹靂火如前不護場汗法,於腫處出汗。若體寒熱,雖未有腫起,但腹痛甚者,便須作內疔證,用後法治之,不可緩也。
用蟾酥一粒,病勢重者用二粒,置病人舌上噙化,化後良久用井花水灌漱,卻用雄黃丸七丸,冷茶清吞下,得臟腑利數行,其病應手而愈。
凡治內疔,蟾酥可於取時用桑葉小錢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大,陰乾。
急救仙方卷之六補遺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