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叁)《普贤行愿品》的简单解释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讲经纲要

现在开始讲《普贤行愿品》的正文,一般讲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五祖宗密大师,他写的《普贤行愿品》疏钞、别钞,分科很详细,在藏经里面有。我们现在只是按照一般讲经的程序“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来讲。

首先释题,接着讲正文。正文里面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以叙说因缘开始,是哪个启请的、哪个说的。正宗分就讲经文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十大愿。在正宗分里面有长行,有重颂。长行就是一般长短不齐的文章,一种论文式的叫长行;重颂有六十二颂,也就是六十二首偈子。其中有十五颂就是把长行讲的重复加以讲解;有二十二颂就在这个十大愿王的基础上,重新又发学习大愿,从修行到度众生,这就是十大愿的发挥。最后有二十五颂赞颂普贤菩萨的功德及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最后导归极乐世界的功德,同时也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功德,普劝世人,一切学佛的人要学习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最后一段长行,是流通分,当时在会的有诸大菩萨、诸大声闻罗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都在听法,听了法以后,闻法欢喜,信受奉行。

释迦悟道,初转华严

佛说《华严经》,根据华严宗的判教是在佛初成道以后。佛成道是在腊月初八的晚上,当中夜明星出现的时候佛就成道。在没有成道以前,还受了魔王波旬的干扰,平常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是佛在金刚座上,以定力、威力,就把他对付了。降服魔王以后,佛就在中夜睹明星而成正觉。

当他成正觉之初,讲有这么几句话:“奇哉!大地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能灭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自然成就。”

这是佛最初说的话,由这话就体现了佛教的大乘思想。佛陀的境界是广大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迷则成凡、悟则成圣,佛是已成佛,众生是未成佛,所以生佛平等,那么对于一切众生——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都要以悲心对待,要尊重承事。这句话就体现了这个法义。所以佛在成道以后最初二十一天,就讲了这部《华严经》。

五时判教:第一时就是华严时;第二时是阿含时;第三时是方等时,说大乘经;第四时般若时,说大般若经;第五时是法华涅槃时,说《法华经》、《涅槃经》。《华严经》就是在第一时讲的,佛不是对一般众生讲的,是对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的。所以这个大乘境界、华严境界,不是一般众生,乃至二乘所可了解的,不可思议,广大无边,超越时空。

一、经题阐释

正题就是叫《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现在先讲一下“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题。“大方广”是佛证的法,佛就是能证的人,也就是证得大方广的境界啊!《华严经》这一部经典说明,佛在因地上以六度万行的因花(华),这个花就是因,种了这个菩萨因,以此而庄严佛果、证得佛果。

“大方广”就是真心的体、相、用,这里是果位上的真心。果位上的真心从体、相、用来讲——大,就代表佛的心体广大如虚空,纤尘不染。《华严经》有一首偈子:

若人欲识佛境界,

当净其意如虚空,

远离妄想及诸取,

令心所向皆无碍。

佛的心胸是广大的,我们要想知道佛的境界,就要把内心静下来,象虚空一样的广大,“当净其意如虚空”。如何静下来呢?要“远离妄想及诸取”,把虚妄的思想祛除,把由妄想而引起的 “追求执着”消灭、远离,这样一来就可“令心所向皆无碍”,那么你心里面所向的境界都没有障碍,在虚空无挂无碍。

宋代《嘉泰普灯灵》中有两句话: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千江有水千江月”,各条江河都有水,但是这个水一定要澄清,水清月现,水不清月就不现,波涛起伏就不会看到月亮。

“万里无云万里天”,你要看天的面貌、虚空的面貌、阳光四射的面貌,必须万里无云,没有云雾才行。天的本来面目,必须没有云雾,这象征什么呢?心里面没有妄想颠倒,消灭了种种执着、种种私心杂念,心灵的光辉就现出来,智慧光明就充满虚空了。

这个“大”形容佛的心境之大。心如太虚,量周沙界。

方者就代表佛的德,方正庄严。佛陀由于无量劫修行积累福德智慧所感果报,清净庄严,具足无边德相。不像五浊恶世,污秽杂染充满。

广

广者说明佛身的妙用很广大,为了悲悯众生现千百亿化身,现五眼六通,度诸苦厄。这个妙用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到的。万里虚空都有佛身存在,有感即现,无感即隐。有偈云:

诸佛清凉月,

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垢净,

诸佛影现中。

你只要是虔诚拜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举个例,很多人朝普陀山,有千千万万的人,但其中只有少部分的人在梵音洞见到了观音菩萨的圣像,我本人就亲眼看见。我第一次朝普陀山,就在梵音洞见到观音菩萨,现的是白衣观音像,与我同时见到的还有旁边一个老居士。当时我们是四川省佛教代表团,一共二十多个人,有干部、有出家众、有居士,他们都没有看到。所以见到观音菩萨的人还是少数,不是全体都能看得到的。

怎样才能见到呢?内心真诚清净,与观音菩萨悲心相应,做到以观音菩萨之心为心,以观音菩萨之行为行,悲心、悲行都会相应,机缘成熟,你就可以见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平常都是在隐中示现,只要你肯念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观音菩萨就会寻声救苦,这种事例很多啊!观音菩萨现在从中国到东南亚、到日本、到欧洲、到美洲等,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供奉,就是因为观音菩萨的感应很广大。

所以这个“大方广”也可以体现佛的三身,大代表他的法身,方代表他的报身,广代表他的化身。法身遍满虚空啊。报身是佛在过去生中修行了无量的福德智慧所感得的,有自受用报身,有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只有佛自己知道,他受用报身就现大身,为地上菩萨说法,只有地上菩萨、法身大士知道。化身是对地前菩萨、声闻罗汉、凡夫都可以应现。这一种佛身,是由于佛在因地位上修了六度万行,这六度万行就像莲花一样的微妙香洁。

大方广佛华严经

莲花就是因花,佛菩萨坐的是莲花,拿的是莲花。莲花就是因位上的因行,具足大悲大智。莲花的功德在《弥陀经》形容:微妙香洁。微妙就说明它有大智慧出污泥而不染,香洁就说明它的大悲心品德很高,虽然是处在污泥中不舍众生,时时吐出芳香净化环境,净化众生。一者代表大智慧,二者代表大悲心,以此因花庄严佛果,所以叫大方广佛华严。

经在印度叫修多罗,译成华语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应众生之机。又经者,指有规律、有条理、有方法、有道路。

以上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的解释。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入”有悟入、证入,我们了解后就有觉悟。不单是有觉悟而已,还要跟着行。在行中得到受用,就可以证入。在因位上有悟入、证入,果位上也有悟入、证入,不过是层次的浅深而已。

比如说禅宗讲的开悟吧,指的是初地见道,见道以后就叫悟了。要过三关,先要把私心杂念、世俗心大死一番;其次才能够证真,见到本来面目,悟入真性;接着才能够由真向俗,观察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在事事物物中要随顺,不要有所执着,随缘不变,体行菩萨大行。这就是禅宗讲的开悟。那么经过悟以后还要继续修学,从初地一直到第十地,对于烦恼障、所知障的现行要伏,种子要断。第七地以前就伏住了烦恼障的现行,所知障的现行是分分伏分分断。这两障的种子必须要在十地以后,进入金刚道才能完全斩断,把生死根本拔除,得到解脱。所以悟不等于说就证,还要行,悟入、证入。悟只能说了悟、开悟,有行结合才能证入。这是一个修学次地,就叫入的意思。

不思议

不思议,入这种境界非意识和语言可以表显、不可思议。一方面,这个境界非常广大,无量无边;另一方面,从二谛来讲,真俗互融,二谛融通。由真俗互融、二谛融通就可以入中道、真如法性,进入中道都是不思议的境界。

解脱境界

什么叫解脱境界呢?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要求得解脱。身解脱就不再受业障所累,我们现在是业障牵缠了不得自在,平常生活中那样不顺心、这样不顺心,就是由于业障牵缠不能解脱,身解脱就消除业障。心解脱就不被烦恼所障,以定力除烦恼。由定生慧到达慧解脱,就了解中道的道理,消除无明之惑,不受无明障蔽。

佛的境界、佛的解脱,有无量无边的威力作用,所行无碍。从智慧来讲他得了如理智、如量智,在法相上来讲名为如所有性智、尽所有性智。如所有性智就证悟真如,尽所有性智就了解法相。这两种智慧一是消除理障,二是消除事障。理障就是道理不明,不明真理;事障就是不了解法相,处处受障碍,也就没有办法度众生。所以这个解脱,一是从作用上来讲,威力无边,二是从智慧上来讲具足二智,能够消除二障,这种境界叫作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就是不是我们可以说、可以想得到的。

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普贤代表普贤菩萨。普贤是个名称,从德行方面来讲是周遍于诸境,普利于众生,德无不普;从果位上来讲他已经具足等觉的果位,仅次于佛位,居于贤位就是等觉位,所以叫普贤。普贤菩萨就代表理性、真如性,在密宗来讲就是胎藏界。另外代表行,就是行愿王,着重行。在止观上他代表禅定功夫很踏实,深入禅定,你看他的坐骑大象,象走路就是很踏实的,身负重量而行步踏实,步步很牢很稳。

文殊菩萨骑青狮,又是一个象征。文殊菩萨有大智慧,说法象狮子吼那样,雷音震动,百兽降服,振聋发聩,惊醒愚顽。

“行愿”,也就是愿行结合,有十愿就有十行。不单是发愿,愿中有行,叫行愿。品就是这一类。八十华严共三十九品,加上四十卷华严的最末一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共八十一卷。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唐罽宾国三藏法师般若奉诏翻译的。八十华严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般若三藏翻译的四十华严都是入法界品,清凉国师就把入法界品的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加到八十华严之后共成八十一卷。这个“唐”是唐太宗时期。罽宾国就是北印度。三藏法师就是通达经、律、论的法师。般若就是这个法师的名字,译义为智慧,所以尊称“般若三藏”。奉诏就是奉唐太宗的诏把它翻译过来。

二、正文讲解

(一)序分

下面正文,首先就是序分。序分的内容就从“尔时普贤菩萨……”到十大愿最后一个愿“十者普皆回向”。这一段就是叙述讲经因缘。普贤行愿的说法对象就是善财童子,当然也不止善财童子,“告诸菩萨”,就是还有诸大菩萨。

菩萨摩诃萨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这是一个菩萨的通称。菩萨是印度语,叫菩提萨埵,菩提代表觉悟,萨埵代表有情,自己要觉悟也要觉悟一切众生。菩提萨埵就代表了菩萨的大悲大智。菩提代表由大智慧所证得的果报,就是觉悟;萨埵代表对有情有大悲悯的心。要救度众生,行菩萨道,必须要具足悲心,所以做为菩萨要发菩提心。菩提心也叫广大心,一要有大智慧,二要有大悲心,具备这个条件才叫做菩萨。

“摩诃萨”,摩诃形容其伟大,功德殊胜、境界广大,叫摩诃萨。现在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把神当作菩萨,那是错误的。神不是菩萨,古人讲“聪明正直谓之神”,这个人死了以后,进入神道,在鬼中是比较聪明的,就叫神,神不是菩萨,一定要区分清楚。

如来胜功德

“称叹如来胜功德已”,“胜功德”,就是殊胜的功德。如来有什么殊胜功德呢?有智德、断德、恩德。有广大的智慧,具足一切种智,称之为智德。断德就是断除了烦恼,证得大涅槃、无住涅槃。佛菩萨都是无住涅槃,也称之为大涅槃,这就是断德。恩德就是佛菩萨具足无量悲心,说法度化众生,对众生来讲有很大的恩,以悲心化度众生,使众生得度,就象苦海中的舟船、暗夜中的明灯。

“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这说明如来的功德很大。“善男子”,这个善男子所包括的内容,不单是出家的,出家在家都在里面。心地善良广修善法,称为善男子。

何为如来

如来就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什么叫“如”呢?就是证得真如法性,“来”就是根据真如法性中,有佛果的产生叫如来。《金刚经》讲“如来者是诸法如义”,就是一切法的真如。又讲“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是真如理体,不象世间东西,有所运动有所来去。他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是不来不去的,故叫如来。

正解法轮,批判邪说

佛的十大称号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世间上的有些人把如来、佛叫成一个名称如来佛,是不正确的。特别最错误的就是法轮功,他把法轮乱解释,把佛也乱解释,所以我在这里要特别讲一下。

“法轮”,“法”就是佛说的法。“轮”有两个意义,一是佛法可以摧伏烦恼,消灭障碍,就像轮子一样,所经之处,可碾碎一些杂乱的东西,这是第一个意义;第二,法轮常转就是我们的希望,希望佛法经常转动,常住世间,作众生的依怙,这是法轮的真义。

佛初成道,三转法轮,对鹿野苑五比丘说了三次四谛法,即苦集灭道四谛。这个四谛法门是佛教的基本原理,它的中心就说了世间因果、出世间因果,佛教的中心就是讲因果。那么,对于这个四谛法佛说了三次,叫三转法轮。当时的五比丘,就是佛最初度化的比丘,这就是僧宝。

这个李洪志讲的法轮是什么东西呢?他在法轮图上面画一些太极图、八卦图,佛不佛、道不道的,乱七八糟的,他称之为法轮。以法轮之名破法轮之实,把法轮的真理抹掉了。另外他讲这个佛、如来,如来是最高层次,佛是最低层次,他是这么胡讲的,他的那本书我是看完了的,简直一派胡言!佛与如来都是一个名号呀!佛的十种功德具有十种名号,哪里有什么最低层次、最高层次呀!法轮功除了这两种以外,对于佛家的内容很多都有歪曲,把法身说成什么“法轮修好了,婴儿出窍”,把法轮当成小肚子里面有个小东西在转,这个就是神我境界。神我境界恰恰是佛教要破除的东西。

佛教讲无我,哪还有什么神我!佛教讲要消除我执、法执嘛!佛在世的时候破除九十六种外道,其中种类很多,那些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后世的为顺世外道,还有执着梵天万能的神我外道,有学狗的狗外道、学牛的牛外道,多得很,佛都驳斥。佛教的不二法门说的是空性、真如,由世间相对的东西到绝对的东西,不可以言说的真如境界,即法性境界。法轮功是如何解释这个“不二法门”呢?他说,天上有一部《金刚经》,地上有一部《金刚经》,人间有一部《金刚经》,这就叫不二法门。所以他这个法轮功的内容,简直就是胡说,乱道。

但是现在中国有少部分佛教的人参加了法轮功,受它的迷惑,出现种种怪相,发生很多惨剧。我们要站在正义立场、护法立场,来驳斥、取缔它,一定要邪正分明。我在重庆的时候,对法轮功写了好几篇文章批评它,但是我有一个弟子,他原来是个教授,他参加了法轮功,他总有偏向、总有执着,尽管表面上他不学法轮了,实际上他暗地里还在信它。他有一天来见我,他说:师父啊,你不要批判了!我笑了笑。

还有皈依我的一部分弟子,当法轮功在中国猖獗的时候,他们居然跑到我的庙上来(来了七八个)。当他们坐下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你们今天有什么事情吗?他们居然讲:今天我们是来向师父宣传法轮大法。我当时就很冷静地问他们:你们说说什么叫法轮啊?你们把法轮的来源、法轮的意义、有关法轮的内容,讲来我听一下。这些人呢,你看我,我看你,没有哪个讲得出来。后来我就说:我今天恕不接待,你们去吧。我就走了,这些人也就灰溜溜的走了。

这就是在我身边出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驳斥法轮功呢?是站在维护佛法、维护真理的立场来驳斥,破邪显正,不能让这个邪法有市场,使人走邪途不走正道,结果自己堕落下去。

广大如来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佛的功德假使十方所有的诸佛,经过象微尘数那么多的劫,来相续演说都说不完,不可穷尽,说明功德很大。

“十方”指空间很宽,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称为十方。

“佛刹”是佛的国土。

“极微尘数劫”,在数量上讲,是像微尘数那么多的劫。劫就是指时间很长。它的算法根据解释,从人寿来算,人寿一增一减,从十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再由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一增一减叫做一个劫。二十劫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个中劫,一个中劫即世界要经历从成到住、到坏、到空,四个中劫叫做大劫。菩萨修行就要经三大阿僧祇劫,说明时间之长。

五浊恶世的劫浊呢,就是指在时间的长河中有各种灾难,小三灾、大三灾。小三灾就是瘟疫、饥馑、刀兵,这是经常出现。大三灾是在这个世界坏的时候,出现火灾、水灾、风灾,一直到色界天三禅以下都不可避免。火灾、水灾、风灾就叫大三灾。这些灾难为什么会出现呢?人心染污所致。人心不染污也不会有这些灾难,所以叫劫浊。

证佛功德

下面就说明如何才能证得佛的功德,才能完成佛果,就提出普贤广大行愿,十种行愿,下面就是总标,序分中的总标。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总标就把这个题名标出来,就说要成就佛的功德,完成佛果,必须要有因素。这个因是什么呢?就是十种愿行。这十种愿行,很殊胜很广大,意义很深,叫广大行愿。这十种也代表菩萨四无量心、四摄六度,也代表菩萨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所以这十种行愿是诸佛菩萨都要学习、都要修行的。

(二)正宗分

这十大愿,是普贤菩萨的愿行,伟大的愿行。普贤菩萨的这十大愿行,称之为无尽缘起,无碍无尽的缘起。无尽说明了这一个关系,遍及于法界,很广大。无碍是什么意思呢?修普贤行而不执着,三轮体空而不执着,没有障碍,所以它是无碍无尽的缘起。我奉劝大家发菩提心,根据十大愿王来修,因为这个十大愿行是诸佛菩萨之所共修,我们学佛就要学习佛菩萨发心修十大愿,就可以与现实人生结合起来。

1. 礼敬诸佛

一者礼敬诸佛。礼敬是很重要的,礼就是要顶礼,敬就是要恭敬。这个礼是以什么为重心呢?以戒为重心。如果一个人不讲礼,那么就没有道德,没有约束。孔子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佛家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是属于礼字,以戒律为重心,所以它的意义很深。敬就是恭敬,身语意业都要恭敬,内心要诚恳。

礼敬的作用、功德有:

第一、除骄慢障。你就能够尊重佛菩萨,自己就消灭骄慢,内心谦下和蔼和平,将来感得了人身,也就是得了尊贵之身。你能尊重佛菩萨,将来可得尊贵之身。

第二、除名利心。世间上一切世俗法都是追名夺利,能够恭敬佛菩萨,礼拜佛菩萨,这个世俗心就淡下来了,就消灭了。

第三、清净三业。礼敬诸佛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身要合掌,五体投地,顶礼,口要默念佛号,意要观想,所以要内心清净,礼拜佛像不要有妄念,也不要有杂念,要清净三业。

第四、遍礼诸佛。不但是要礼这个佛,要遍礼十方世界的佛,自己尽管是一身,也要观想自己的身变成若干身礼若干佛,这就是遍礼诸佛。

第五、进行实相礼。什么叫实相礼呢,由形式的顶礼进入诸法实相,观诸法空性,不执着能礼、所礼、礼的功德,不要执着,很自然,进入实相礼。

第六、就是要发长远心。经文上说“如是乃至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虚空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但是实际上呢,虚空界、众生界、众生烦恼、众生业等都无有尽时,所以我这个礼也没有尽时。保持念念相续,保持身语意三业清净,进行顶礼,没有疲劳,没有厌倦。这一段,通行下面九个愿,都要有长远心。

2. 称赞如来

二者称赞如来。这个“称”就是称扬,“赞”就是赞叹,称扬佛度众生的功德,称扬佛在因位修行一直到果位的功德。“如来”是佛的名号。

称赞的好处,一是可以灭烦恼增智慧,除口业障。赞扬佛你就有福德,可以消灭烦恼,就有智慧消灭愚蠢,最重要的就是把你恶口的障碍消除。人都是有恶口的呀,多生累劫以来,口业不晓得发了多少,堆积起来象大山一样的都不可以形容。假如这个罪不消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你能够称扬赞叹佛,那么可以灭烦恼,增智慧,消除恶口之障。

另外还能得无碍的辩才,能增智慧,从多闻熏习,到说法度生,达到辩才无碍。同时在称赞过程中,我们要进行语供养、礼供养,什么叫语供养呢?就是以言语音声赞扬佛的功德,包括我们早晚上殿唱的佛赞,包括佛事活动唱的赞颂,赞颂利人天,赞扬佛的功德,这叫语供养。礼供养就是在这个赞扬过程中,想到佛的功德、佛的智慧、佛的威仪,也至诚恭敬,这叫做礼供养。

3. 广修供养

三者广修供养。“供”叫做供奉,“养”叫做孝养,等于儿女对父母亲一样的要供奉要孝养。

它的好处:可以消除我们内心里悭贪的障碍。有些人一文不舍、片善不修,上供三宝、下施众生,一点都办不到。为什么?贪心重!这种人不改过来的话,将来的后果不堪设想,三恶道中饿鬼道有他的份,人间贫穷下贱有他的份,这是可怕的呀!所以要广修供养。

这个广修的“广”字就包括财供养、法供养。财供养就是一般的财物,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正文里面的香、灯就是财供养。法供养就是以法供养,正文里举了七种: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一共七种。简单来说,你能够依佛所说的教法信受奉行,就包括这七种。

佛的经典,就是教授这些内容。我们能够依教奉行就等于供养佛,为什么呢?因为一般的资财只能养活我们的肉身,你施别人的财物,充其量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法身慧命问题,不能使他度脱苦海,出离生死。只有修法供养才能度脱众生,使众生出离生死,拔出根本的痛苦,这个功德大啊。所以后面就有个比喻,你修财供养,比此法供养,“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这些数字都是最大的数字,但是这个最大的数字的财供养,不及法供养一分。比较之下,这个法供养的功德很大。我希望你们大家可以深刻的了解一下,多看看参考书,在实际上身体力行,那就了不起。我们历代祖师,还有很多大德居士,他之所以高尚伟大,就是修法供养,有殊胜的成就。

最后一段就是长远心表示,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烦恼尽,众生业尽,这个愿望都不间断,要继续行持,无有间断和疲厌。

4. 忏悔业障

四者忏悔业障。“忏”就是忏除以往,“悔”就是对于现在的罪恶有所追悔。忏悔了就不要再造罪,不能一边忏一边造,那就不行。什么业障呢?这里面讲的三障:业障、烦恼障、果报障,要消除这三障。

造了业,恶业随身,一点都不自在。内心无明不净,烦恼不除,也不自在。得了这个果报,有五蕴身,也不自在,没得到解脱嘛!所以业障、烦恼障、异熟障,这三种障都是最大的障碍。

能够忏悔业障,它的好处:将来你的正报和依报都很完善,都很圆满。且不说菩萨和佛,声闻罗汉的正报和依报都好,菩萨的比声闻更好,佛的正报依报比菩萨高。能够忏悔,能够进一步提升,在人天之中正报依报就好,能够修解脱行,修菩萨行,正报和依报就会更好。正报就是我们的身体,依报就是我们所依止的环境。极乐世界的正报就是诸佛菩萨庄严美好;八功德水、七宝庄严等是依报。

忏什么呢?忏悔五业十恶。五业指: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叫五无间罪。犯了这个罪就要堕无间地狱,一般叫阿鼻地狱。十恶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身三种:杀、盗、淫;口四种:妄语、粗恶语、离间语、秽邪语;意三种:贪欲、瞋恚、邪见。这就是十恶业。造了十恶业,上品堕地狱,中品堕饿鬼,下品堕畜生,所以要忏悔。

如何忏悔呢?以三心忏悔。第一要有惭愧心。假如没有惭愧心,表面忏悔,还要再犯,等于刑事犯一样,一进宫、二进宫、三进宫,为什么?没有惭愧心!所以第一要惭愧。第二要有恐惧心。恐惧什么呢?不忏悔,不改过,将来没有好处,恶报现前那就是痛苦。第三要有勇猛心。勇猛心是什么呢?下定决心,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干净利落,不要怀疑,叫勇猛心。

另外,就是忏悔的方式。有两种:理忏、事忏。事忏,你犯了哪一种,就忏悔哪一种,比较具体;理忏,从内心彻底根除犯罪的根源,从内心消灭无明烦恼,拔出犯罪根源,杜绝生死根本,叫做理忏。

5. 随喜功德

五者随喜功德。“随喜”是什么意思呢?“随”就是随顺。“喜”,就是欢喜,对人不嫉恨。别人有功德要随喜,不要嫉妒障碍。嫉妒是烦恼,这个烦恼不除将来后果不好,也遭他人嫉恨,发生障碍,能够随喜就可以除嫉妒障,得到众人拥护,得大眷属。“功”是什么呢?属于公益之事、公共之事。“德”是什么呢?就是人们的道德之行,有显德、隐德。一般看得到的道德之行、利人之行叫显德;做了阴功,做了好事不吭声,任何人都不晓得,这叫做隐德。别人的功德,我们听到以后都要欢喜。

同时,我们不单要随喜别人的功德,还要跟着学习,也要做这些功德。在正文里分四类,即是:随喜佛功德、随喜六趣四生功德、随喜声闻缘觉功德、随喜菩萨功德。对于这些功德,我们不但要欢喜,而且要跟着行持,这就是随喜功德的内容。

6. 请转法轮

六者请转法轮。“法轮”有三个定义:第一、轮子所到之处,可以碾碎一切杂乱的东西,就代表学习佛法可以除烦恼、除障碍;第二、车子所到之处,由此到彼,佛法能够使众生由烦恼的此岸到解脱的彼岸;第三、车轮常常转动,对运载人、运载东西有好处。佛法常常转动,众生得到智慧,得到福报,那么就望佛法常住世间、利益世间,请转法轮。

能够劝请佛转法轮,就可以消灭骄慢障,得到多闻智慧。这中间包括三项:第一、礼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法,常住世间说法。第二、必须以清净身口意三业,进行劝请,现在佛不住世,那么一切能够讲法的善知识我们都要劝请。为什么呢?说法可利人天,能开众生慧眼。第三、仍是要发远心,保持恒常。

7. 请佛住世

七者请佛住世。请佛住世,也是除骄慢障,增长智慧。请的对象包括佛、菩萨、声闻、缘觉,另外,一切善知识都要礼请。何谓善知识?能够善识人心,知人根基,善说法要,称之为善知识。有三种:外护善知识、同行善知识、教授善知识。能够护持正法,保护道场的,为外护善知识;与我们同道信仰佛教,能够互相勉励,互相传授,为同行善知识;能够教授我们佛法,使我们通达经论的,为教授善知识。

8. 常随佛学

八者常随佛学。常随佛学,能够增加智慧,除骄慢障,除愚痴障。愚痴障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是痛苦的根本,我们能够常随佛学,就可以消除愚痴障。

如何学呢?学佛所修,学佛所证。学佛所修,就是学佛在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以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事实和行动。正文上面说:“佛在过去生中,修苦行的时候,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正法故,不惜身命。”《金刚经》上面说,佛在修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佛都不发瞋恨。

《涅槃经》上记载:释提桓因为了试验佛的修行化成一个恶魔,当佛在静坐的时候,魔来说了两句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佛听到后,就下了座走到恶魔身边,说:“你这两句是佛法啊,了不起!但是还有两句我要听一下。”魔就给他讲:“我们的生活是以吸血为主,要吃人血,你能够牺牲你的身体,把你的血让我吸,我就给你说。”佛说:“好吧,我牺牲生命供养你,求得法宝吧!”他就爬上树,准备跌下来粉身碎骨。当他要跌下来的时候,魔就复形了,复形为释提桓因,把佛接住,然后,恭敬礼拜,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很欢喜,很感谢。

所以常随佛学,就要学佛之苦行,学佛之所证。佛成道以后度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是众生的指路明灯,他的功德很大呀,我们都要学。这种常随佛学,又需要发长远心。

9. 恒顺众生

九者恒顺众生。对于众生要随顺,不要干扰他,不要使他受到痛苦,这是恒顺众生的意义。这中间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众生种类很多,包括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

第二、总名各种随顺。对于这些众生,我们要象对父母一样的孝顺,象对师长一样的恭敬,象对菩萨阿罗汉一样的诚实,象对佛一样的供养。不要起分别心。

第三、别名四种随顺,利益众生之行。文上有四种:“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对于有病苦的人,我们要施医施药,来解决他的医药问题。对于失道的人,我们要指示他的道路,使他不迷道路。在暗暗黑夜中,我们要燃灯,给他们以光明。处于贫穷中的人,受饥饿贫穷之苦,我们要使他得到财富宝藏,伏藏就是(埋藏的)金银财宝。

另外,就法义来讲:“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众生的病很多啊,烦恼病,业障病,无明病,我们就要以佛法的无上妙药,来医治他,使他彻底解除这些病苦。“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众生都是失道者,不能走正道,往往走恶道、邪道,我们就要以佛法——八正道、戒定慧三学,指示他,走上正道。“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众生无明障很重,不懂因果,不懂出离,违背因果,贪恋世俗,就在这黑夜之中,我们要燃一个光明灯,以佛法的光明破除他的愚暗,使他生长智慧。“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众生都很贫穷,什么贫穷?功德财贫穷!没有功德就没有福报,我们就要使他修福修慧,福报圆满,就好像得到金银财宝一样,当然这个价值比金银财宝要高得多,不可限量。

第四、随顺众生就是随顺诸佛,供养众生就是供养如来。这是相当重要的,经文中“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大日如来灌顶经》里面讲,学佛,学菩萨,要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要发菩提心,巩固菩提心,生长菩提心,就要以大悲心为根本,实现大悲心,就要修各种方便,象观音菩萨一样,现三十二应身,说法救度。所以供养众生,承事众生,就等于供养诸佛菩萨,生佛平等,这个观点在佛法里是相当伟大的,很了不起。

10. 普皆回向

十者普皆回向。“普”,就是普遍,以自己的善法功德,普遍回向于众生。“向”,就是归向众生,一切善法功德不据为私有,就可以除掉狭隘的障碍,人天欢喜,诸佛欢喜,诸佛加持,就能成就广大殊胜的果报,所以心胸要广大呀。

回向有三种: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指以自己的功德回向给别人,使别人有。回因向果,就是我种了这个因要证菩提果,也普愿众生,种菩提因得这个果报。回事向理,就是说做了这个功德事,要合乎空理不要执着,要三轮体空。

其中正文是:“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愿众生欲趣恶法不生,修善法得成就,愿众生关闭恶趣之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愿我代众生受苦。”这就是在回向之中要发的几种悲愿。最后仍然是要发长远心。

十愿功德

最后一部分的内容,说明十愿的功德。正文里有三方面:第一,以此功德修行十大愿力,可以成熟一切众生,使众生得到各种好处;第二,使众生得到菩提,随顺菩提;第三,使众生都能成满普贤大愿,入于法界,圆满真如。这是总明的功德。

别明功德:第一、能够听闻、书写、受持十大愿王,功德无量,以物质功德来比较,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万分不及一。第二、能够听闻、书写、受持,一切恶魔、鬼怪、魔军不能干扰,灾害不能侵临,得到吉祥!第三、得到五果:增上果、等流果、异熟果、士用果、离系果。增上果,时间上没有障碍;等流果,以善行得善果;异熟果,来世果报起码保持人天之身;士用果,能够得人身保持人身就可以远离恶趣,远离恶友,远离一切邪师,制服一切外道,这就是士用果,也就是作用;离系果,就是最终能够解脱一切烦恼。

能够受持十大愿王,临命终时,能往生西方,三圣接引,同归极乐。

六十二个颂

重颂一共是六十二颂。颂有四个字的、五个字的、七个字的,就好像我们中国的诗歌一样,很短。四句叫一个颂,或者叫一个偈。内容是:重结十大愿,在学习十大愿的基础上又重发十愿,对普贤行愿进行赞扬,赞扬汇归净土,赞扬文殊普贤的功德,赞扬持诵修行的功德。

(三)流通分

最后一个大段是流通分,相当于结语。叙述当时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听普贤菩萨讲了《普贤行愿品》以后,很欢喜,佛也赞叹:“善哉善哉!”当时在会的有文殊菩萨、弥勒菩萨、诸大菩萨、六千比丘,另外还有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十大弟子、诸大声闻千二百五十人,除此以外还有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说明在这个法会上,圣位、贤位、凡夫都很多,听了《普贤行愿品》后都很欢喜,信受奉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