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心理学

第十二章 形式化情感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与感觉情感的区别

在感觉情感中,情绪依赖于感觉自身的质朴的存在。确实,吃橘子所带来的愉悦和手指因擦伤而带来的痛苦,都会和我们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想到橘子特别稀少,或者它是某人送的礼物,这会让我们在吃橘子时体验到更强的愉悦;而手指擦伤后,如果想到这将让我们无法执行许多期望已久的计划,就会使痛苦更甚。但是,感觉情感本身不会让我们超出它们的直接存在。它们的意义完全表现在它们自己的内在特征当中。而我们现在所探讨的情感,则与心智的连接活动有关。这种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超越了感觉的内在特征,并且把感觉扩展为它在与过去的或预期的其他体验的连接之中所拥有的情绪含义。

形式化情感

这样的情感让我们超出了感觉的存在,它们可以被分为两类。尽管这些情感全部都是心智的连接活动,但是其中有些是出于纯粹的连接模式,而不管它所连接的内容;然而,另一些情感则不依赖于活动的模式,而是取决于所连接的主题。听到一个出乎意料的评论,和听到一个朋友溘然去世,这两种情况所产生的情感在形式上是相似的。两种情感都是由于突然出现的活动和已经存在的活动不协调而产生的。然而在内容上,两种情感却大相径庭,因为听到的内容的性质差别太大了。这让我们把情感区分为形式化的情感和性质化的情感。在这里我们考虑的是前者。大多数情况下,形式化情感总是伴随着心智的机械活动,这就把心理生活中的各种过去的元素和现在的元素连接在了一起;而性质化情感几乎完全对应于注意活动,注意活动让这些元素都变得观念化,并且赋予它们以具体的含义。不过,这种对应只是一种一般性对应,所以不必太过强调。

调节的情感

这样,和我们有关的情感是被活动的形式所唤起的,而与这个活动的内容没有关系——除非它使活动继续或把活动压制下来。在某种意义上,每一种活动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调节。这是因为,每种活动都要以某种特定的刺激为基础的,并且力图让它自己与刺激相一致——要么改变它自己的状态,要么将刺激消除掉。因此,有多少种调节形式,就存在多少种形式化的情感。我们认为有三种一般的类型。第一种调节能连接或反抗我们当前活动中的各种元素,它在总体上对应于同时性联想。第二种调节把当前的经验和过去的连接起来,我们可以说它对应于继时性联想。第三,我们拥有的情感取决于当前经验和预期的未来经验之间的关系,这类情感是和注意的调节活动连接在一起的。

1.当前调节的情感

(1)相对情感

毫无疑问,每一次调节都会涉及各种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的相互关系。它们可能相互一致,从而让和谐的调节得以发生。它们也有可能是不相容的,以至于对活动构成了某种障碍。如果它们完全不相容,那它们将会阻止调节活动的发生,要么就是调节活动的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将这些相互对立的元素进行和解上了。随着活动中元素的不同组合,情感当然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式。概括而言,我们拥有和谐感、冲突感、和解感,或者冲突后的和谐感。当元素之间是如此相关,以至于它们确实促进了调节活动时,就会出现和谐感。如果心智同时受到两种刺激,以至于需要产生两种不相容的反应时,就会出现冲突感。但是,所产生的这些情感在形式上是一样的,而不管和谐感或冲突感是来自感觉元素还是理智元素,抑或是道德元素。

种类

一般而言,尽管情感是指为了调节当前的因素而出现的能量,但是由于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的相互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那些次要的形式。学生将发现他自己来分析这些情感类型会很有好处,不过我们还是要提供几个例子。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就是练习或者活动产生的情感。如果活动连续不断地采取迅速而丰富的措施,克服了所有的阻碍,那么就会产生一种能量感。这种能量感会带来胜利或者得意。如果障碍看起来太大了,而冲突将会导致活动的分裂,以至于什么也不能完成,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会带来气馁或者沮丧。不过,如果活动的方向似乎是正确的,但是却受到了某种超出控制的环境因素的阻碍,这时,如果环境继续下去,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急躁感,然后变成不满感;而如果环境被消除了,那么就会出现放松感。

进一步的论证

如果活动中的每个元素都合适地指向活动的目标,并且活动的各个部分不仅相互协调,而且还对活动有帮助,以至于活动的整体效果因这种相互促进而大大增强了,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清晰感。而如果每种元素相互干扰,并且不存在和解这些冲突的明确方式,那么尽管这些冲突不会导致完全的对立,但还是会让人产生一种混乱感。当各种活动的冲突保持继续,而手边又没有解决冲突的办法,那么就会出现一种焦虑或者不确定感。其实,这种情感也是混乱感的元素之一。当冲突得以解决时,会出现安宁或者平和感;也可能是,冲突太激烈,而且持续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情感都精疲力竭了。

如果活动之间的冲突不是通过这种方式——调和各种不同的元素,以至于使得每一种元素都作为一个组成部分而包含在最后的活动中——来解决的,而是对其中的某一种活动进行完全的压制,那么就会产生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冲突结束时会出现满足感;一种活动的胜利会带来积极的愉悦感,而对另一种活动的压制则会带来痛苦的情感或失落感。这种复杂的情感没有具体的名称,也许是因为它太常见了。我们在进行决策时,几乎总会伴随着这样一种混合的情感——一方面对已经取得的成果很满意,而另一方面对未能达到的目标表示懊悔。如前所述,如果冲突的解决不是因为压制了某些元素,而是由于活动中的所有元素之间的内在协调性,那么就会产生和解感,而这种和解感可以变成欢乐。

(2)活动过量的情感

当前调节的情感不仅依赖于各种当前刺激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取决于这些刺激对心智所提出的要求的程度。倘若冲突不会变成实际的对立——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冲突活动都能够统一成为一个整体——那么冲突越多越好。这是因为,这样的冲突只会产生更多的活动,导致更加完善的调节,从而也促使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不过,活动也可能持续得太久,而且太过激烈,以至于耗尽了自我的行动能量。这时就会产生疲惫感。当然,其原因既可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生理上的。然而,它更有可能伴随着这样的活动——与所追求的目的有一种纯粹的外在关系。例如,每天的体力劳动不是为了追求体力劳动本身,而只是为了因劳动而得到的酬劳。工作只是为了达到它的目的,工作本身可能是令人厌恶的,但是却必须忍受。这就会产生苦力感。另一方面,如果活动是因其自身的缘故而产生的,比如在技术作业中,工人很乐于从事他很擅长的操作。在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中也是如此。这样,就会出现一种舒适感,这种情感在本质上和游戏非常接近。如果活动中伴随着苦力感,或者对活动缺乏兴趣,那么这些活动比那些伴随着游戏感的活动更容易产生疲惫。事实上,如果加以适当的调节,拥有游戏感的活动到底会不会产生持久的疲惫,都是值得怀疑的。

(3)活动不足的情感

在活动程度的另一端,存在一些因缺乏足够的活动而产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刺激来产生情感;或者个体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对刺激进行反应。在前一种情况下,将会产生琐碎感或者平淡感。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会产生厌烦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情感的形式可能都是不值得的,都只是精神的空虚和烦恼。如果个体拥有能量储备,但是他的环境却未能让他的能量发挥作用,那么就会产生隔离感,和他的地位或年龄脱节了。如果能量被外部障碍包围了,找不到任何出路,则会出现束缚感。再者,活动受到阻止而不能自然地表达出来,那么它可能会盲目地反抗任何障碍,这样就会产生伤害感、怨恨感和破坏性的愤怒感,这些情感会清除掉所有的阻碍。

2.因过去经验而引起的情感

正如我们在研究心智的知识活动时经常看到的那样,没有哪一种当前的活动不受过去活动的影响或修正。于是,由于能量的直接活动,产生于先前活动的某种特定元素会包含在所有的情感当中。所以,我们现在必须研究这种元素以及它产生的各种情感形式。首先,我们知道,过去的每一种经验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从记忆中被完美地重构出来,因此伴随着记忆的情感也可以得到重现(尽管比较模糊和细微)。存在因记忆所带来的愉悦和痛苦。但是由于它们只是原初情感的模糊复本,所以我们不必停下来对它们加以讨论。剩下的这类情感则可分为:1)从过去经验向新经验转换的相对轻松感;2)或者相对熟悉感;3)经验的新颖性;4)对比感和5)连续感。

(1)转换的情感

旧的经验会给新的经验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阻碍。转换带来的这种轻松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是非常不一样的,而且很可能成为倾向和气质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存在一种依赖过去经验,并且拒绝太多新经验介入的倾向,那也就存在一种坚定的倾向,倘若夸张一点,那么就变成了固执。当经验的变化中只存在很少的对立时,那就会出现顺从、温顺和随和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变成多变的。对新经验的介入进行抵抗的相对数量,可能是决定意志的一种重要因素。一种稳定的倾向会产生坚定的意志;而一种容易受影响而变化的倾向则会产生脆弱的意志,不过这并非是必然的。尽管每个个体的倾向都是不同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脱离他过去的经验,也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完全接受新的经验。这让我们能发现转换情感中的不同种类。

种类

当过去的经验总是不断地渗入当前的经验时,我们就会对某一主题产生踌躇或者徘徊感,其极端形式是冥思苦想。如果踌躇是因为有可能会犯错误,那么踌躇感将会表现为闷闷不乐。如果是由于过去的愉快经验和当前的痛苦经验产生了对比,那么将会出现忧郁。“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当你感到伤心时,却念念不忘那些曾经高兴的事。”与忧郁相对的情感是由愉悦的转换所产生的,它就是高兴;而与闷闷不乐相对的则是欢快。因为闷闷不乐总是集中于那些痛苦的情况,而欢快的情感则是通过在经验的变化中不断地发现快乐而产生的。经验的变化导致了经验的增加,这在两个相对的方向上都使情感变得温和了。小孩往往能比成人在经验的纯粹变化中发现更多的快乐,而他们因不愉快的变化而体验到的悲伤也更加剧烈和深刻(尽管不会持续很久)。

(2)熟悉感

除了经验的变化本身所产生的情感之外,我们拥有的情感还来自过去经验与当前经验之间的更加具体的关系。在讨论联想时,我们知道联想主要取决于熟悉性和新颖性这两个因素。熟悉感,或者说当前经验与过去经验之间的相似性,是令人愉悦的。这是因为,引起愉悦情感的能量是以一种惯常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它不需要克服任何障碍和阻力。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舒适感;这种情感使得我们在自己的环境——不管是生理的、智力的,还是社会的——中感到很“舒适”。而另一方面,熟悉感也可能是令人不愉快的,因为经验是如此的老套,以至于在执行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产生过多的活动。于是,这就可能产生一种情感,它和因活动不足而导致的情感很相似;这种情感表现为厌倦或单调,以及陈旧乏味。我们会觉得很无聊,而不是舒适。

(3)新颖感

另一方面,新颖感是令人愉悦的,因为它为能量的运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新颖感为行为打开了一个新的出口。那些受到限制的力量,或者只将其一半用来产生重复行为从而变得习惯化了的力量,现在总算找到了能量运作的全部范围。这种情感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它可能是明快、轻快或者欢娱的情感,刚好与单调或厌倦感相对。然而,如果新的经验未能很轻易地与旧的经验相协调,如果新的经验会导致能量的分割或冲突,那么它所产生的情感将会是痛苦的。这种情感可能是陌生、不舒服的;而如果这种情感的性质反映在我们自己身上,那么它就是生疏的和没有经历过的。如果新经验让人感到一种自己无法对付的感觉,那么就会出现恐怖或者恐惧感。

一般地,我们可以说,最大的愉悦感是由新经验与老经验的结合而引起的。这样的结合让心智感觉很舒适,因为它能够处理各种信息。不过,这种结合也会激发心智产生新的活动。在形式这一方面,听音乐所产生的愉悦感可以很好地用来阐明重复经验和新鲜经验的结合所带来的好处。一种因素让心智得到满足;另一种因素刺激它并让它保持警觉。这对应于我们所发现的智力活动的最佳条件,导致知识产生的并不是纯粹的同一性,也不是极端的差异,而是差异中存在的同一性。

(4)对比效应

前后经验必须存在某种程度的变化,否则不会产生任何活动。而如果没有活动,那么就不会有任何情感。另一方面,也不是说两者必须没有任何关联,因为倘若如此,那么能量的消耗将是随机和失败的。循序渐进的变化或者对比,适于唤起愉悦的情感。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事例来说明这一点。比如,当我们非常饿的时候,平时不大爱吃或者比较讨厌的食物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一种令人愉快的事物,如果它让心灵得以安息,并刺激它产生某种行为,那么这种事物将会让人感到更加愉快。温和的转变一般比突然的变化让人感觉更加愉悦。戏剧的高潮不是突然来临的,而是一步步慢慢积累的,压力也是逐渐得以缓和的。然而,令人不愉快的影响却常常是通过突然的对比来进行缓解的。因此,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让极端的悲剧场景和《李尔王》中的傻子与《哈姆雷特》中掘墓人的场景交织进行。不过,即使在这样的例子中,前后经验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任何连续性。一种情感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它在观念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在高尚的宗教情感中,玩笑是无趣的;对于一个正处于极度悲伤的人而言,欢声笑语也不会让他感到高兴。

(5)连续效应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新元素的介入,那么任何一种情感的连续效应都将使得这种情感减弱。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我们的活动储备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经常受到新的刺激,那么活动将会消失殆尽。所以,如果同样的愉悦一直没有任何新刺激的介入,那么这种愉悦将不会让人继续感到快乐。如果没有受到新刺激的强化,痛苦也将不再痛苦了。有些活动为不可预料的刺激的介入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所以只有这些活动才会一直带来欢乐。游戏就拥有这样的愉悦,因为它并没有把它的行为限制在某种具体的界线之内,而是允许行为不断地变化。人工刺激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心理学原理:在没有任何变化的状态下,连续性是不健康的,因而不会令人感到愉悦;此外,如果没有自然的刺激变化,那么主体将会寻求那些不自然的变化。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不应该忽略这样的事实:有些行为在开始时并不能让人感到愉悦,因为它们对有机体的快乐没有益处;不过,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它们有可能会产生愉悦感。行为使相关的器官不断地修正,最终让它与最初厌恶的那些事物变得协调起来。我们在读一本书时,刚开始可能觉得很沉闷,后来慢慢就发现其中的快乐了;抽烟和喝酒的人在他们的习惯中找到了快乐,这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上述原理。在这些例子中,如果器官的变化是整个有机体的发展,那么就能够获得持久的愉悦。然而,当整个有机体无法与它的环境进行适宜的调节时,对一组器官进行调节还是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暂时的愉悦过后,必将伴随出现持久的痛苦。事实的确如此,不仅身体活动是这样,道德领域的行为也是这样的。

3.指向未来的调节感

尽管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基于过去的经验,但是这些活动也拥有未来的目的。而且,所指向的目的和产生的活动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有些特定的情感就是从这种关系中产生的。一般地,这一类情感的典型形式就是期望,这种情感伴随着心智的延伸,其激烈的形式是渴望。如果自我对所指向的目的非常感兴趣,那么这种情感可称为期盼或者焦虑;如果结果符合自己的愿望,那么期望就变成了期盼,而焦虑或担忧则刚好相反。勇敢是当一个人面对他觉得可胜任的未来时所产生的情感;而胆怯则是当无法应付所期望的目的时产生的情感。

积极的情感

指向未来的活动并非纯粹只是被动地等待所期望的结果,而是主动地向前去实现这些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会表现为一种压力感、努力感和奋斗感。如果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那么情感就变成了追求感。如果追求感很强烈,那么它就变成了向往。如果努力是为了避免预期的目的,那么就出现了厌恶感。还有一类情感是伴随着目的本身的,它们是成功感或者失败感、满足感或者失望感等。

总结

情感是活动的伴随物。自我在心灵的每一种活动中发现了它自己的特性。在每一种活动中,自我发现它自己要么受到阻碍,要么得到促进;要么受到抑制,要么得以发展。因此,在每一种活动中都会存在愉悦或者痛苦。由于活动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拥有特定的关联和目的,所以情感总是伴随着调节,这就好比我们在知识部分所说的统觉。所有得以实现的调节都会产生愉悦;而失败的或者错误的调节则会产生痛苦。调节活动是通过刺激而发挥作用的,而且在下面两种情况中,将会缺乏调节或者说只存在不合适的调节,于是就会产生痛苦。这样的情况即是指,相对于能量而言,所提供的刺激太大、太不一致或者太强烈了,或者太小、太相似或者太微弱了(也许完全不存在)。统一和变化的恰当结合,会产生最佳的能量和最成功的调节,因而产生最大的愉悦。

第12章注释

默里:《心理学手册》,第378—385页;麦科什(mccosh):《情绪》,第115—148页;巴斯科姆(bascom):《心理学原理》,第249—255页;贝恩:《情绪与意志》,第63—93页以及第145—198页;布朗:《心灵哲学》,第二卷,第31—193页以及第272—313页;布劳巴赫:《情感心理学》,第95—112页;纳赫洛夫斯基:《情感》,第85—129页;乌尔里齐:《身体与心灵》,第二卷,第182—199页;贝内克:《心理学纲要》,第一卷,第45—91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