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三 女科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千金保孕丸 治孕婦腰背痛,易於小產。服此可免墮胎之患。

杜仲(四兩,同糯米炒 斷絲,米不用) 川續斷(二兩,酒洗)

共為末,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米飲下。忌酒、醋、惱怒。

四聖散 治胎漏下血。

條芩 白朮(炒) 砂仁 阿膠(各等分)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艾湯調下。一方有白芍,無阿膠。此方或改為煎藥亦可。

安榮散 治孕婦小便澀少,遂成淋瀝,名曰子淋。

麥門(冬去心) 木通 滑石 當歸 燈心 甘草 人參 細辛(各等分)

水煎服。

紫蘇飲 治妊娠失調,胎氣不安,上㽲(音朽,病也)作痛,名曰子懸,並治臨產氣結不下等症。

大腹皮(須多洗數次) 川芎 白芍 當歸 陳皮 蘇葉 香附(炒,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盅,加薑、蔥,煎八分服。若脾氣虛弱而不安,宜加「四君子」。

天仙藤飲 治妊娠三月之後,足趾發腫,漸至腿膝,飲食不甘,狀似水氣,或腳趾間出黃水,名曰子氣。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略炒) 香附(炒) 陳皮 甘草 烏藥

上各等分,加生薑、木瓜各三片,紫蘇三葉,水煎。食前服,日進三服。若因脾胃虛弱,宜兼「六君子」。

鯉魚湯 治妊娠腹脹,胎中有水氣,遍身浮腫,小便不利,或胎死腹中,皆效。

當歸 白芍 白朮(各一錢) 茯苓(錢半) 橘紅(五分) 鯉魚(一尾,不拘大小)

先將鯉魚去鱗、去臟,白水煮熟,去魚 用汁,盅半入藥,加生薑五片,煎一盅,空心服。當見胎水下,如水未盡,胎死腹中,脹悶未除,再製一服,水盡脹消乃己。

羚羊角散 治妊娠虛風,頸項強直、筋脈攣急、語言蹇澀、痰涎不利、不省人事,名曰子痼。

羚羊角(鎊) 川獨活 棗仁 五加皮 米仁(炒) 防風 當歸 川芎 茯神 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炙甘草 木香(各二分)

加姜五片,水煎服。

治孕婦咳嗽 將貝母去心,用麩皮炒令黃,去麩皮,將貝母為末,砂糖拌勻,為丸如雞豆大。含化一丸,神效。

治孕婦忽腹絞痛 用棗子十四枚,燒焦為末,童便服。

冶孕婦下赤白痢,絞刺疼痛 用雞子一個,烏雞生者尤妙,頭開一竅,傾出白,留黃在內。入黃丹一錢,打令相勻,以厚紙裹之,黃泥封固,炭火上炙熱,焙乾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一服愈者是男,兩服愈者是女,奇效不爽。

治孕婦小便不通 孕婦胎滿壓胞,多致小便閉塞,宜升舉其氣,或以補中益氣湯探吐,或令穩婆手入產戶,托起其胎,則小便自通。然不如令孕婦眠於床上,將床倒豎起,胎即不壓而便即通,勝於手托多矣。

滑胎煎 胎氣臨月,宜服此數劑以保易生。

當歸(三錢) 川芎(七分) 杜仲(炒,二錢) 熟地(三錢) 枳殼(七分) 山藥(二錢)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如便實多滯者,加牛膝一,二錢。

脫花煎 凡臨盆將產者,宜先服此藥催生最佳,並治產難經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當歸(一兩) 川芎 牛膝(各二錢) 車前子(錢半) 肉桂(一錢)

水二盅,煎八分,熱服。服後用酒一杯,妙。若氣虛困劇者,加人參隨宜。若陰虛者,加熟地三、五錢。

生化湯 此錢氏世傳治婦人者。

當歸(五錢) 川芎(二錢) 甘草(炙,五分) 乾薑(炒至焦黑,三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水二盅、棗二枚,煎八分,溫服。

凡婦人臨產及產後,皆宜此藥,或隨症加減。凡胎衣不下,或血冷氣閉、血枯氣弱等症,連服生化湯二、三劑即下,或用此送益母丸,一丸即下。蓋益母草行血養血,性善走而不傷人者也。凡血暈、虛暈,加荊芥穗六,七分。凡血虛,加熟地三、四錢。氣虛、氣脫,加人參、黃耆。陽虛厥逆,加附子、肉桂。氣壅有痰,加陳皮、竹瀝。血燥便結,加麻仁、杏仁,肉灰蓉。多汗不眠,加茯神、棗仁、黃耆。煩熱,加丹皮、地骨皮。惡露未盡、身發寒熱、頭痛脅脹、小腹脹痛,加紅花、丹皮、肉桂各四分,延胡索一錢。內傷飲食,加山楂、陳皮、砂仁,或神麯、麥芽。外傷寒濕,加蒼朮、白朮。

治難產

產時胞漿未下,但只穩守無妨。若胞漿破後,一、二時辰不生,即當服催生等藥,如滑胎煎、脫花煎、益母丸之類。蓋漿乃養兒之生,漿幹不產,必其胎元無力,愈遲則愈干,力必愈乏,所以速宜催之。

一方 令產婦以自己發含於口中,噁心欲嘔即下。(此方亦治胎衣不下)。

又方 用蓖麻子去殼研爛,敷產婦手心,足心即下。下後須立時去之,不去則腸不能收矣。如患腸不收,即以此藥置頭頂心便收(此方亦治胎衣不下)。

若胞破而水血乾,產路澀,則兒難下,宜急用大料催生藥助其氣血,並濃煎蔥湯或紫蘇湯熏洗產戶,使其暖而氣達,自當順下。若遲久力乏,自己耗涸,則愈危矣。當用八珍湯一斤、益母草四兩濃煎,不時飲之,亦有得生者。

經驗滑石散 凡水下胎干,胎滯不生,用此最效。

滑石(一兩,飛過)

白蜜、麻油各半盞,慢火熬熟,掠去沫,調滑石末,頓服。外以油、蜜調於產婦臍腹上下摩之,立效。

又方 治水乾力乏難生。

用赤小豆二升煮熟取汁,入正阿膠一兩同煎片刻,服之,多服愈善(雙生,第二子有遲至周日者,不必用藥)。

治逆生倒產

用蓖麻子研爛,塗產婦頂心上。須臾覺腹中提正,速速刮去,即於腳底心塗之,自然順生。

又方 用蛇退一條,蟬蛻十四個、頭髮一握,俱燒為灰。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仰臥霎時,兒即順生。

又方 治逆生、橫生,諸藥不效,但灸右腳小趾尖頭。艾壯如小麥大,下火立產。

治胞衣不出

有以氣血疲弱,不能傳送而不出者,其症但見無力而別無痛脹。治當補氣助血,宜速用決津煎、滑胎煎等方。前所云口含頭髮、足底心塗蓖麻子二方,俱可用之。若血滲胞中,停蓄既久,而為脹為痛,或喘或急,則非逐血破血不可也。宜速用奪命丹或失笑散,以熱酒調服,使血散脹消,其衣自下。

奪命丹 治瘀血入胞,脹滿難下。急服此藥,血即消,衣自下。

附子(制,五錢) 乾漆(碎之,炒至煙盡) 丹皮 當歸(各一兩)

共為細末,另用大黃末一兩、好醋一升,熬成膏,和前藥為丸,桐子大,溫酒吞五、七丸。

失笑散 治婦人心痛氣刺不可忍,及產後兒枕蓄血、惡血上攻疼痛。並治小腸氣痛。

五靈脂(揀淨) 蒲黃(等分,俱炒)

為末,每服二、三錢,用酒煎熱服(按:此方若用以止痛,蒲黃宜減半。若用以止血,則宜等分)。

決津煎 治婦人血虛經滯,不能流暢而痛極者,宜用此湯。此用補為瀉之神劑也。

當歸(三錢) 澤瀉(錢半) 牛膝(二錢) 肉桂(一錢) 熟地(二錢) 烏藥(一錢,如氣虛甚者,此味不用亦可)

水二盅,煎七分,食前服。如嘔惡者,加乾薑二錢(炒焦)如氣滯而痛脹者,加香附一、二錢,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滯、血澀者,加酒炒紅花一、二錢。如小腹不暖而痛極者,加吳茱萸一錢。如大便結澀者,加肉蓯蓉二、三錢。

治產後血暈

猝時昏暈,藥有未及,宜燒秤錘令赤,攜至床前,以醋沃之。或以醋塗產婦口鼻,令酸氣入鼻,收神即醒。或燒舊漆器,或用乾漆燒煙燻之,使鼻受其氣皆可,此法惟輕而暴暈者所宜。若胸腹脹痛上衝,此血逆症也,宜失笑散。若痰盛氣粗,宜二陳湯。如無脹痛氣粗之類,則屬氣虛,宜大劑芎歸湯、八珍湯之類主之。

治子死腹中

凡子死腹中者,多以觸傷,或犯禁忌,或以胎氣薄弱,不成而殞;或以胞破血乾,持久困敗。但察產母,腹脹舌黑,者,其子己死。若非產期而覺腹中陰冷、重墜,或為嘔惡。或穢氣上衝而舌見青黑者,皆子死之症,宜速用下死胎方下之。下後察其虛實,隨加調補,自愈。若唇、舌、面色俱青,則母子皆危之兆也。

下死胎方用當歸一兩、厚朴三錢、陳皮二錢,入酒、水各一碗,煎至一碗。去渣,加朴硝三、五錢,再煎十餘沸,熱服,死胎自下。

一方 用紅花,以酒煮汁,飲二、三碗即下。或止用脫。花煎亦妙。

治子宮不收而外墜

宜內服補中益氣湯,外以黃耆煎湯熏洗。

一方 用荊芥、藿香、椿根白皮,煎湯熏洗,神效。

一方 用枳殼、訶子 五倍子、白礬,煎湯熏洗。若不收,再灸頂心百會穴數壯即收。

一方 用蓖麻子研爛,塗頭頂心即收。收後須即洗去。

澤蘭湯 治勞怯經閉。

澤蘭葉(二錢) 當歸 白芍(各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炙)

用水煎服。

柏子仁丸 治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日漸贏瘦而生潮熱。慎勿以毒藥通之。宜用此丸或澤蘭湯。

柏子仁(炒) 牛膝 卷柏(各五錢) 澤蘭葉 續斷(各二兩) 熟地(三兩,酒蒸爛,搗膏)

共為末,入熟地膏,加蜜丸。每服三錢,米飲下。

牛膝散 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氣攻胸膈。

牛膝(酒炒) 當歸(酒浸) 赤芍 肉桂 桃仁(去皮尖) 延胡索(炒) 丹皮(各一兩) 木香(三錢)

共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克應丸 治赤白帶下。

熟地(酒蒸,搗膏) 赤芍 當歸 赤石脂(煅醋淬) 龍骨 茯苓 丹皮 川芎 牡蠣(煅,酒淬) 艾葉(醋製)

共為末,醋糊丸。每服三錢,白湯下。

固下丸 治赤白帶下。

樗皮(即臭椿樹去粗皮,兩半) 白芍(五錢) 良薑(炒黑) 黃柏(炒黑,各三錢)

共為末,米糊丸。每服二錢,米飲下。

啟宮丸 治子宮脂滿不能孕育。婦人肥盛不孕者,以脂滿,子宮壅塞,故不受胎。此方治之甚效。

川芎 白朮(炒) 半夏曲(各一兩) 香附(醋炒,一兩) 茯苓 神麯(各五錢) 橘紅 甘草(各二錢)

共為末,米糊丸。每服三錢,白湯下。

四制香附丸 調經養血、順氣受孕。

當歸(酒洗) 熟地(酒蒸) 白芍(酒炒) 川芎(各四兩) 香附(八兩,分為四制,酒、醋、童便、米泔各浸二兩。浸至一宿,曬乾用) 白朮(炒) 澤蘭葉 陳皮(各三兩) 黃柏(酒炒) 甘草(酒炒,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每服三錢,空心,白湯下。稟寒者,去黃柏,加艾四兩(醋煮為餅,烘乾研末)同入上藥。

益母丸 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及胎前產後諸般奇痛,無所不療。

益母草:方梗,對節生葉,葉類火麻,四、五月間開紫花者是,白花者非。採取曬乾,連根、莖、葉勿犯鐵器,磨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熱酒和童便化下。或隨症用湯引送下。或以此為末,每服二錢亦可。或採取搗爛,以布濾取汁,用銅器熬成膏,如黑砂糖色為度,入磁罐收貯,每服用二、三匙,甚妙。產時或倉卒未合,只用生益母草搗汁,入蜜少許服之,其效甚大。

槐榆散 治血崩,兼治男人腸風下血。

槐花 地榆(等分) 俱炒

用酒煎服。

如聖散 治血崩,三服全愈。

棕櫚子 烏梅肉 乾薑(俱燒存性,等分)

共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烏梅湯調服。

龍骨散 治血崩不止。

龍骨(煅) 當歸 香附(醋炒,各一兩) 棕毛灰(五錢)

共為細末,每服四錢,空心,米湯調下。忌油膩、煎炒。

又治血崩方 棉花子以銅鍋炒黑,為末,黃酒調下二、三錢,數服即愈。

又方 陳槐花一兩、百草霜五錢共為末,每服二錢,燒紅秤錘淬酒服。

又方 白扁豆花(紅者勿用)焙乾為末,入鹽少許,米湯下。

栝蔞散 治吹乳。因兒飲乳,為口氣所吹,致今乳汁不通、壅結腫痛,宜速服此散。外以南星為末敷之,更以手揉散之。

栝蔞(一個) 乳香(二錢) 用酒煎服。

治乳痛簡易方 用蒲公英連根帶葉二兩搗爛,好酒煎服,睡去即安,其效甚捷。或加忍冬藤汁更好。

又方 鹿角尖三寸,炭火內略煅微焦,碾末。每服三錢,酒調下。乳痛末成者,一再服必消。

又方 用豬牙皂角去皮,蜜炙為末,一錢加蛤粉五分。酒調服。

又方 用萱草根擂酒服之,以滓敷患處。

連翹金貝煎 治乳癰並治一切癰毒在臟腑、肺膈、胸間者。

金銀花 蒲公英 土貝母 夏枯草(各三錢) 紅藤(七八錢) 連翹(七錢)

用好酒二碗,煎一碗,服後臥片時。火盛者,加天花粉三錢。

又方 治乳癰爛穿心者。

用貓兒腹下毛,炒黑存性,為末乾摻或清油入輕粉少許調敷。

豬蹄湯 治乳少。

豬蹄一隻、木通一兩,同煮食。或加漏蘆一兩更好。

附方 薤似蒜,治婦人乳開裂,疼痛出血,取菩頭搗爛敷之。

清肝滲濕湯 治婦人肝經鬱滯,邪火妄行,致陽腫痛,或風熱作癢。

川芎 當歸 白芍(炒) 生地 梔子 黃連 連翹 龍膽草(各一錢) 銀柴胡 澤瀉 木通(各六分) 滑石(二錢) 蘆薈(五分) 甘草(三分) 防風(八分)

水二盅,加淡竹葉、燈心各二十,煎八分,食前服。

銀杏散 治婦人濕熱下注,陰中作癢及內外生瘡。

杏仁(去皮尖,研) 輕粉 水銀(鉛製) 雄黃(各一錢)

上各為細末,共和勻,每用五分,棗肉一枚舂爛和丸,用絲綿包裹。先用塌癢湯患處熏洗,隨將藥綿安入陰內,留一綿條在外,以便取出,一日一換。重者只四、五枚痊愈,仍兼服前藥。

塌癢湯 苦參 威靈仙 蛇床子 當歸尾 狼毒(各一兩) 鶴蝨草(二兩)

用河水十碗煎數滾,濾清貯盆內,乘熱先熏,待溫後洗。臨洗,入雄豬膽汁二、三枚同洗更妙。

雄黃藜蘆散 治婦人陰中突出如蛇,或似雞冠菌樣。雄黃(二錢) 蔥管藜蘆(二錢,研細) 輕粉 鱉頭(煅黃色,各一錢)

以上各研極細末,和勻再研。先用芎歸湯煎洗患處,隨後搽藥,早、晚二次,其患漸收。

芎歸湯 川芎 當歸 白芷 甘草 膽草(各五錢) 煎湯浴洗。

附治嬰兒撮口臍風(俗名七日臍風) 臍風者,父母先天之毒也。凡遇此病一起,先視其臍下,必有青經一條,直衝臍間。如經到臍,則無救矣。未到臍時,先用銀刀挑斷(首飾花腳磨快可用)當頭灸三壯,後用藥。

全蠍梢 殭蠶 梔子 蟬蛻 南星(各五分) 白附子(四分) 川連(八分) 川蜈蚣(一條) 防風(六分) 甘草(二分)

加燈心煎。

小兒科

稀痘丹 貝麻子(去殼、去油,四十粒) 硃砂(一錢) 麝香(三釐)

共搗爛,應端午午時敷小兒頭頂心,並兩太陽、兩手心、兩手彎、兩足心、兩足彎。連敷三年,然後種痘,痘必少。

又方 凡嬰兒無論男女,用肥大光潔川楝子 臼內搗爛(忌用鐵器),取新砂鍋放水煎濃,傾入盆內,於無風處將新稀布一方蘸水,自頭至足,遍身洗擦,不留余空,仍將布拭乾,避風片刻。凡洗擦,須自五月至八月擇七個除日,洗七次非但不出痘,且免瘡癤。若一處不洗,出痘時聚於一塊矣。川楝子按歲遞加,一歲至三歲者,用七個,三碗水煎。四、五歲者,用九個,五碗水煎。六,七歲者,用十五個,七碗水煎。八歲至十歲者,用二十個,九碗水煎。十一歲至個五歲者,用三十個,十五碗水煎。上二方新增。

保和丸 治飲食停滯胸膈,痞滿腹脹。

神麯(炒) 陳皮 半夏(制) 茯苓 山楂肉(蒸,各一兩) 蘿蔔子(炒) 連翹(各五錢)

共為細末,粥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

治墊舌 舌下重厚也。銀針挑破,少出毒血可愈。

銀白散 治胃虛吐瀉。

糯米(炒) 白扁豆(炒,各二兩) 白朮(炒,一兩) 甘草(炙) 丁香 藿香(各二錢)

共為末,每服二、三錢,米飲調下。

鉤藤飲子 治一切驚風潮搐、目視昏迷。

鉤藤鉤 防風 獨活 天麻 天竺黃 羌活 川芎(各一錢) 升麻 甘草(炙) 龍膽草 麻黃(各五分) 蟬退(五個,去頭足)

加姜二片、棗一枚,水煎服。

治慢諒風訣 一釐硃砂一烏梅,麝香少許一同擂,再加幾點生人血,見了閻王也放回。

甘草湯 治撮口。

生甘草一錢濃煎,以棉球蘸之,令小兒口吮,出痰涎,卻以豬乳點入口中即瘥。

星蘇散 治諸風口噤不語。

南星(略炮,切片,七分) 紫蘇(五葉) 姜(四片)

水煎,入雄豬膽汁少許,溫服。

止汗散 治睡而自汗。

舊蒲扇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七味肥兒丸 治小兒食積五疳,頸項結核、發稀成穗,發熱作渴、消瘦等症。

黃連(炒) 神麯(炒) 木香 檳榔(各一兩) 使君子(酒浸) 麥芽(炒,各二兩) 肉豆蔻(煨,一兩)

而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

大蘆薈丸 治小兒肝脾疳積、發熱體瘦、熱渴、大便不調,或瘰癧結核、耳內生瘡、牙腮蝕爛、目生雲翳等症。

胡黃連 黃連 蘆薈 白蕪荑(炒) 白雷丸(破開,赤者勿用) 木香 鶴蝨草(微炒) 龍膽草(各一兩)

共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錢,白湯下。

治小兒疳症屢驗神效方(歸安姚毅齋刻是方廣施) 用雄豬馬蹄肝一(不可落水),將竹刀切厚片,入碗內加百草霜二錢(即鍋底心煤,研細篩淨) 穀精子二錢(買連根者,去梗用子)同拌勻,再加酒漿一茶杯,放飯鍋內蒸熟。將肝在原酒內去藥末服之,其酒汁用綿濾去渣,加真海粉四錢同頓服之,兩、三服必全愈斷根,百試百驗。愈後忌油膩、生冷、麵食、甜食一月。

搽牙散 治痘後餘毒攻牙生疳,一日爛進一分,急用此搽之。

雄黃 五倍子 枯礬 胡黃連 北細辛 烏梅(火煅存性) 銅綠

等分為末,搽之。

吹口丹 治疳。

黃連 青黛 兒茶 片腦

等分為末,吹入。

又治走馬牙疳三方,已載在治齒牙門,俱可採用(詳內科)。

綿繭散 治疳蝕瘡,膿水不絕。亦總治瘡毒膿水淋瀝。

出蛾綿繭 生白礬(入繭內,以炭火煅枯)

共為細末,乾摻瘡口。

治傷風鼻塞,不能吮乳 用天南星為末,以生薑自然汁、葉和作薄餅,置小兒頭頂心處,片時即通。

治小兒丹毒 此毒多生頭面四肢,色赤,或腫,遊走不定。甚者宜用砭法,將細磁器擊碎,取有鋒芒者一塊,以箸一根,劈開頭,夾定,用線縛住。兩指輕捏箸梢,令磁鋒正對毒頂,懸高寸許,另用一箸輕擊筋頭,令毒血遇刺而出。更以黃柏、草烏炒研細末,入麻油少許調敷,入內服荊、防羌、柴等藥。若使毒氣入腹則不治,皆因母食辛辣、炙爆,以致內熱,宜令其母忌口、服藥為要。

治小兒鵝口 凡小兒口內白屑滿口者,為鵝口瘡,不能飲乳。用發或軟絹纏指,蘸茶拭之使淨。若屑不能脫,濃煮慄木湯,以綿纏箸頭拭洗,卻用飛過黃丹搽之。

治小兒口角爛 用頭髮灰、燕窩泥同搗敷之。

治小兒滿身發癩 用土大黃新鮮者,搗爛,加砂糖少許,擦之即愈。

治小兒夜啼 蟬退下半截研末,煎薄荷湯,入酒少許調服,則不夜啼矣。

又方 用硃砂寫「甲寅」二字,貼床頭即止。

治小兒蟲積腹痛 用巴豆一粒去殼,壓去油淨,硃砂一分同研勻。用雞子一個開頂,微去白,入藥在內攪勻,仍將紙餬口,於銅構內水煮。須用草圈圍定,勿令跌倒流出。俟熟令兒食之,即打下蟲積,效甚捷。

治小兒遺尿 取龜尿灌臍中即止。將龜放銅盆中,用鏡照之,龜見自影即尿甚多。

治疹

疹之稱名有異,北直曰疹子,蘇松曰沙子,浙江曰醋子。發熱之初,與傷寒相似,而疹自有可驗之法。初熱一日至次日雞嗚時,止存五心微熱,漸見咳嗽噴嚏、面腫腮赤、眼中多淚、鼻流清涕,或腹中作痛、飲食漸減。到申酉之間,其熱復盛,如此者三、四日。至五日而其熱不分晝夜。六日早時,其疹出在兩頰下,細細紅點。至午時,兩手背及渾身密密皆有紅點。七日普遍掀發,其鼻中清涕不流,噴嚏亦不行。七日晚,兩頰顏色漸淡。此大概驗疹之法。

辨吉凶:或熱或涼,五、六日而後出者輕。透發三日而漸沒者輕。淡紅滋潤,頭面勻淨而多者輕。頭面不出者重。紅紫黯燥者重。冒風沒早者重。黑黯乾枯,一出即沒者不治。鼻青糞黑者不治。

大概治法:疹子將出時,古法多用升麻湯表散毒邪,亦佳。若發熱六,七日後,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必皮膚堅厚、腠理閉密,或為風寒所襲,或曾有吐瀉,皆能伏也。急用托裡散表之劑,如麻黃湯去杏仁,加蟬退,升麻,外用胡荽酒之類。若發出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陽毒大盛,宜大青湯,或用荊芥、牛蒡子、元參、石膏、桔梗、甘草主之。

升麻湯 解散疹毒。

升麻(去須) 葛根(去皮,各一錢) 白芍(酒浸,二錢) 甘草(炙,一錢)

水一盞,煎五分,食遠服。

透邪煎 萬氏謂疹子初熱,五日內不宜用藥。然解利得宜,則毒必易散,此方最為妥當。

當歸(二錢) 白芍(酒炒,二錢) 防風(八分) 荊芥(一錢) 炙甘草(五分) 升麻(五分)

水盅半,煎服。

大青湯 解斑疹火毒良方。

生地 石膏 元參 地骨皮 知母 木通 甘草 青黛 荊芥(各等分)

水盅半,加淡竹葉十二片,煎服。

麻黃湯 麻黃 桂枝(各二錢) 甘草(七分) 杏仁(去皮尖,七分)

水二盅,先煮麻黃片時,去沫,後入諸藥同煎七分服。

胡荽酒 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盞煮數沸,令乳母含一二口噴兒頭面,再於房中燒胡荽香,以闢除穢氣,皆能使疹出快。

麥門冬湯 治表邪內熱,咳嗽甚者。

麥門冬(去心) 葛根(去皮,各一錢) 升麻(去須,五分) 赤芍 茯苓(各六分) 石膏(煅,錢半) 炙甘草(四分) 水煎服。

透斑中和湯 治疹泄瀉。

升麻 乾葛 豬苓 澤瀉 陳皮 半夏 川芎 茯苓(各七分) 前胡 桔梗(各一錢) 柴胡(一錢) 甘草(三分)

水二盅,加姜三片,煎七分,幼小者作兩次服。

疹禁忌:凡疹發表之後,切戒風寒、生冷。如一犯之,則皮膚閉密,毒氣壅滯,反至內攻,欲出不出,危亡立至,不可不慎。又忌雞魚、炙爆、酸醋、甜食、五辛之類,直過七七之後,方可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縱口致生他疾也,即鹽物亦不可食。若誤食雞魚,則終身皮膚粟起如雞皮之狀,或遇天行出疹之時又至重出。誤食豬肉,則每歲凡遇出疹之月多有不利。誤食酸醋,致咳嗽不已,則每歲遇出疹之月必多咳嗽。誤食五辛,則不時多生驚熱。誤食甜物,則熱毒收於牙齦,重則變為走馬疳,極是險症。

疹飲食:凡出疹者,多有五、六日不飲食,此胃為邪氣所侵,亦為邪氣所養,故不食亦不妨,切不可著意治之,只宜治疹。疹出盡,毒氣漸解,即思飲食。尤不可與麵食,雖粥亦每次只可少與,候氣清神爽、全身不熱,漸漸加添。

疹腹痛:凡疹初熱一日至五、六日之間,多有腹痛之症,此大腸之火鬱於皮竅之中,故作腹痛。不可認作傷食,用消導之藥或以手揉,俱能致害。但解疹毒,毒散則腹痛自止。

疹後調養宜慎:疹後餘毒入胃,久而不散,以致牙齦黑爛,臭氣衝人者,名為走馬疳,馬鳴散主之。甚者急用人中白、蘆薈、使君子、龍膽草、黃連、五靈脂,為丸服之,以清胃火。若不早治,而至於齒脫鼻壞則無及矣。疹後飲食如常、動止如故,乃卒然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如水者,此因元氣虛弱,失於補養,外雖無病,裡實虛損,遂為惡氣所中,謂之中惡,多至不救。故疹雖比痘稍輕,而亦為生死所關,不可不加意謹慎也。

附麻疹

痘之外有疹,疹之外又有麻疹,亦疹之類。但正疹則熱至五、六日而後一齊湧出,大者如蘇子,次者如芥子,小者如蠶子,粒粒成瘡,非若麻疹之皮紅成片也。且麻疹之出,則不拘三、四日以火熙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出則細碎皮紅如蚊、蚤之跡者,即麻疹也。亦或有六日始出,出而又沒,沒而又出,不過一周時許。世俗謂一日三出,三日九出,後方齊出透徹。然亦有不拘者,只三日間從面至胸背、手足,雖隨出隨沒,然只要出透,以遍身紅潤者為美。重者遍身膨脹,眼亦封閉,色有赤、白、微黃不同,只要紅活,最忌黑陷,發不出而喘者即死。又有遍身但紅而絕無斑點者,調之火丹,亦其類也。總皆熱毒所攻,治法大略相同。

綠萼梅 治瘄閉不發。

千層白梅花蕊綠蒂者

將開時收下,陰乾。用時取一撮,清水略煎,服之神效。

蚱蜢湯 治小兒急驚風。

每服三個,用滾水半盅,重湯煎服,立效。每年應白露時辰收來,陰乾。若放在空床數日,而摘於帳上者尤妙。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