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言动行事,足以为后人法则者甚众。至于居处之细,亦莫不有常度,《论语·乡党》篇记之详矣。于是衣服有仪,饮食有宜。盖尤谨于容貌:有在宗庙朝廷之容,有君召使摈之容,有入公门之容,有执圭享觌之容,有升车之容。而于乡党恂恂如也,其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今取孔子之德范关于知情意者,略分别论之。
(甲)关于知之事
孔子自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盖孔子自十五至三十时,为学至勤,此后亦无日不在学之中,故尝自赞好学之意。《论语》曰: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孔子平日追慕周公,形于寤寐。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盖其求道至切,至于晚年而益笃。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孔子早年则学诗书礼乐,晚乃专力于《易》。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同上)
朱子《集注》曰:“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相似而误分也。愚按此章之言,《史记》作‘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几七十矣。然皇侃疏则谓此孔子年四十五六时语,邢昺疏则谓四十七时,是五十字相沿已久,不省忠定何缘复见别本。《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孔子五十知天命,其学《易》之效耶?”
然孔子在当时已有谓其生知,非假学问者。《论语》曰: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朱子《集注》引尹氏说曰:“孔子以生知之圣,每云好学者,非惟勉人也。盖生而可知者,义理尔。若夫礼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实也。”然人固有生知者,孔子以为有生知、学知、困知之分。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
(乙)关于情之事
孔子教人泛爱众而亲仁,则其情之发必于礼义,亦有悱然动于中而不能自已者。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凶服者,式之。(《论语·乡党》)
孔子对于朋友之至情有可见者: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同上)
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礼记·檀弓》)
孔子之于弟子,情爱尤挚: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同上)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公羊·哀十四年》)
孔子之于禽兽,亦见其恻隐之情:
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论语·述而》)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礼记·檀弓》)
路马死,埋之以帷。(同上)
孔子富于美情,故好治音乐。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
乐之至于斯也!”(同上)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古之士兼习礼乐,故无不治琴瑟。至于能极声音之妙者,必有待于圣哲。《论语》尝载孔子击磬鼓瑟之事,又数论乐。盖自卫返鲁,而后乐正,知孔子于乐之情深矣。
(丙)关于意之事
《大学》言治国平天下,必先之以正心诚意。盖圣贤之能开物成务者,皆本其心意之所蓄,举而措之耳。将成天下之大业,宜具有勇决之意,以为之主。齐人谓孔子知礼而无勇。然观孔子用鲁,夹谷之会及堕三都之策,其勇为何如!且平日以行道为己任,其遭桓魋与匡人之难,称天以明志,可以见矣。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观上二章,知孔子平日意之所存,亦何大哉!至于晚年,知道之不行,欲传之其人,使后世有述焉,故在陈发狂简之叹: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论语·公冶长》)
盖将裁成后学,传六艺之业于后,故其言如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述孔子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