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流通分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a3.流通分

(分四)

b1.劝修流通 b2.证决流通 b3.断疑流通 b4.嘱咐流通

今b1

前边所讲的经文是正宗分,后边是流通分。从下面这段经文开始,一直到最后,叫流通分。什么叫流通分呢?流,就像水流似的,什么地方低下,它就向什么地方流。通,就是通达无碍,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没有障碍,这叫流通分。也就是好像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这叫流通到中国了。再从中国又传到日本,这叫流通到日本。从日本又流通到其他的国家,这都叫流通。也有流通到暹罗、缅甸、锡兰,这也都叫流通。总而言之,佛法到什么地方,这都叫流通。所以在佛教里头有佛经流通处,这个也是叫流通。这一种流通就像水似的,在各处流,流归到海里,我们佛法在世界各处流通,归到佛法最兴盛的国家,这叫流通分。

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大悲世尊所欲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当勤而行之。若于山间。若空泽中。若在树下。闲处静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汝等比丘”:这包括所有的众生。“于诸功德”:对所有的一切功德,“常当一心”:常常要一心摄持你们的正念,来护持这功德。“舍诸放逸”:不要一天到晚尽贪放逸。放逸也就是随随便便的,自己想各处去玩一玩,就像小孩子似的,你和他一边讲佛法,他在那儿一边说我要出去玩一玩,〝i

would like to go to play.″那么这个就是放逸。“如离怨贼”:好像离开罪恶怨毒的贼一样的,不可以放逸,不可以有戏论。

“大悲世尊”:大悲世尊──佛,“所说利益”:所说的利益。“皆已究竟”:他都说到究竟处了,说到最好的地方了。“汝等但当勤而行之”:你们应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若于山间”:或者在深山穹谷里头,“若空泽中”:或者在旷野、大川泽里边,“若在树下”:或者在树下,“闲处静室”:或者在空闲处,或者在静室。“念所受法”:不要忘记你所学习的,所接受的这一些佛法。“勿令忘失”:不要把它忘了,所学的一切法都不要忘了。“常当自勉”:时时刻刻都应该自己勉励自己,自己好好的修行。“精进修之,无为空死”:你不要把时间都空过了,等到死后才来后悔,那时你再后悔也没有用了。

“我如良医”:佛说,我就好像良医似的。“知病说药”:知道众生的病,给众生配药方,给众生药品吃。“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我给了你药,你或者吃这个药,或者不吃这个药,这不是医生的过错,是你自己的事情。“又如善导”:又好像善于导游的人,做人家的一个引路人。“导人善道”:领导这个人到善道上边。“闻之不行”:已知道这个法,但你不修行。“非导过也”:这不是那个导师的过错,这是自己不修行。

我再告诉你们,我们从今天开始,以后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最好都不要讲话,慢慢地吃,把它嚼细了再咽下去,才容易消化。你若是一边讲话,就会慌慌张张地吃下东西,那是很不容易消化的。我说这话是有科学根据,不是随随便便讲的。我们是吃饭,不是吃话,若是吃饭乱讲话,身体就不愿意做工了,它不愿意做工,也就不消化。我们的胃不消化,那么吃东西也就不能吸收。吃东西不能吸收,新陈代谢就有问题了。那么若是不讲话呢?这里边的机器它走得很好的,所以这个对卫生上是最有关系的了。

因此古人说:“食不语,君子自重。”吃饭不讲话,这是君子自己尊重自己。“寝不言,古人良规”,

躺着的时候,也不要讲话,躺着一讲话也就睡不着觉了,躺着时不讲话,可以念佛。念佛,佛光就普照你,所以晚上睡觉也不讲话,这都是很好的规矩。但是我们人就是这么奇怪,你越教他守规矩,他偏偏不要守规矩。你若是不对他说吃饭不要讲话,他也不会讲话;若是你说吃饭不讲话,那他就好像一定非讲不可,人就有这么个怪脾气。晚上睡觉不要讲话,他也偏要讲话,甚至于作梦他也要讲话。

处处修行,处处都要回光返照。譬如我们念经上香的时候,不是说我抢到前边去上一炷香,这就有了功德,好事应该让给旁人,每一天上香,最多三个人就够了,不要更多,也不要每一次都是自己抢到前边去,要轮着,大家看前一次是谁没有上香,这一次就教他去上香,不要总是自己抢着去上香。你一争着上香,佛已经在想:“你这个人还学佛呢!你看你这么贪心,抢着来上香。”这上香,人家都是让给旁人的,你却来抢。所以这一点人人都要知道,不要抢着上香。你抢着上香,那菩萨一看,哦,你在那儿好像打架似的,和人争着来上香,这是没有功德的。我们念佛、诵经都要郑重其事,恭恭敬敬的,不要马马虎虎,这些大家都要注意。

还有我们信佛的人,不要尽放不下金钱,白天也想着我要怎么样发财啊!晚间也想着我要怎么样当官啊!总想着这些问题,不可以的。所以以后大家学佛,研究佛法的人,不要今天叫这个给他批八字,明天叫那个给批八字,后天又请那个给看风水。不要这样,你若是真有德行,不论什么都会好的;若是没有德行,批八字,批九字也没有用的,你批九字也不会走字的。那么看风水也是一样,若是没有德行,就是有好的地方,也会受不了,也得不到的,因为你没有德行,擎不住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人出现呢?又有批八字的,又有算命的,又有看风水的,这就是给你来个考验,给你来个当面关,看你遇到这个境界,你动不动心,是不是还是一个财迷?是不是一听说发财就跟着钱跑了?看你有没有定力。

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

对境若不识,须再从头炼。

果德,你要注意修德,不要尽挂念着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你把他栽培大了,他自己愿意跑就跑了嘛!为什么还要那么样放不下?他跑了,就是解放你;解放你,就是教你好好修行。这你自己还不认识,还要哭哭喊喊,又叫天,又叫地的,不要那样子。要拿出志气来,儿子跑了,谁愿意跑,谁就跑。你跑,有地方跑,就教你跑嘛!就怕你没地方跑。不要懦弱,那么软弱,那么没出息,要拿出志气来!

b2.证决流通

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毋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时阿[少免]楼驮。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

“证决流通”,证就是证明,证明决定,没有可怀疑的了,这种法是应该流通到全世界去,所以叫“证决流通分”,这是流通分里头的第二项。“汝等若于苦等四谛”:佛说你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这七众弟子。“若于苦等四谛”:你们对于我以前所说的苦、集、灭、道这四种的法门,“有所疑者”:若有所怀疑,“可疾问之”:现在快点问。

在苦、集、灭、道中,苦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苦;还有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再要往多的说,就有无量诸苦,有无量无边说不完那么多的苦。所以这个世界是一个万苦交煎、万恶充满的世界,我们如果懂得这个世界是万苦交煎的,那么对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所留恋。知道它是万恶充满的,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应该做一切的善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希望改变这个万恶充满的世界。苦不尽,对谁言呢?对谁去说这个苦呢?没有人可说的。所以我们面对这个现实的环境,苦的环境,就应该接受这种苦。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若是没有贪心,也就没有苦了,苦就是从贪那儿来的。

所谓“苦苦”,是苦中之苦,苦上加苦,苦包括没有穷尽那么多。什么叫苦苦呢?譬如这个人穷得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没有房子住,只有一间破木屋,这已经是很苦的生活了,可是又遇到大飓风。这飓风一来,把木屋全都给吹跑了,吹到天上,吹到虚空里去了。本来住在木屋里头已经很苦了,又刮大飓风,又下大雨的,把房子也给冲跑了。既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饭吃,也没有地方住了,这叫苦中之苦。

坏苦呢?苦苦是贫穷的困苦,坏苦就是富贵的坏苦。富贵人没有苦吗?也不是,富贵会变坏、消失的。钱很多,产业也很多,可是或者被火把房子都给烧了,烧得钱也都没有,这是叫坏苦,富贵有坏苦。

那么说,我既然没有贫穷的困苦,又没有富贵的坏苦,那我没有苦了吧?不是的,还有苦,什么苦呢?行苦。这“行苦”就是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时时刻刻都打很多妄想,总觉得不满足,这一生都非常的苦恼,这叫行苦。以上就是三苦。

又有八苦,八苦之一“生苦”,就是在人出生的时候,好像生龟脱壳似的,一只活的乌龟,把壳都脱去了,那是非常的痛苦。所以小孩子一生出来,他就会哭,为什么哭呢?就是因为他觉得痛苦,所以就呱呱叫,那么这是生苦。

“老苦”,年老的人,眼睛花了,看东西看不清楚;耳朵也聋了,也不帮忙,要罢工了。那么,眼睛花,耳朵聋,牙也不帮忙,要退休了。牙说,眼睛退休,耳朵退休,我虽这么硬,但也不是很好,所以也退休了,牙也掉了。头发也白了,“渐渐鸡皮鹤发”,那时面上好像鸡皮似的,头发就像白鹤那么白。“看看行步龙钟”,老得眼睛、耳朵、牙都退休了,腿也要退休。两只脚本来想往前走,

但是它向后退,打转转。走路时,脚尽画零──在那儿左一个零,右一个零,在那儿画圈圈。

那么画这个零,也就是说这个数目是很大的──百万!百万!百万!(million)不知道有多少个百万!走路还画着那圈圈,大概是因为在银行里存款存得太多,用手写也写不过来,就用脚在地上画圈圈。脚,腿也不要听招呼了,你教它走路,它也懒惰了。看看行步龙钟,龙钟就是一边走路一边画圈圈。

“假饶金玉满堂”啊,在这时候,你

金银堆成山,闭眼全都撂,

空手见阎君,悔心把泪掉。

此时就好像鱼在水里头跃上跃下的,

鱼在水里跃,人在世上闹,

不知为善德,亏心把孽造。

人在世上闹,人在世上就这么好像开玩笑似的,做了很多不聪明的事情,自己还给自己做辩护律师,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明明做错了,还自己给自己讲道理,所以人在世上闹,就在这儿闹闹吵吵的。不知为善德,不知道做善做德。亏心把孽造,亏心尽造很多孽。所以才说“金银堆成山”,金子、银子堆得像山那么多。“闭眼全都撂”,空手而来,空手而去,眼睛一闭,腿一伸,什么都没有了。金山也不跟着去,银山也不跟着去,只有孽随身,那个孽障可要跟去了。

“空手见阎君”,空着两个手去见阎罗王,那个时候后悔也迟了。“悔心把泪掉”,阎罗王说:“你们现在哭也没有用,太晚了。”所谓后悔迟啊,你看看,行步龙钟,那有多苦!

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痛苦?

纵有千般快乐,无常终是来到。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你若是能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这个老是很苦的,人一老就很痛苦,但是人老了更怕有病,生种种的病。头痛得忍受不住,或者眼睛痛,或者鼻子痛,或者牙痛,或者种种的痛苦。有了种种的痛苦,就生出种种的烦恼,所以这病也是苦的。可是病苦还没有死苦那么厉害,死的时候,就好像活牛剥皮那么样地痛苦,活牛你没等它死,就把它身上的皮给剥起来,你说那牛有多痛苦?所以生、老、病、死,这些都是苦。佛就因为见到生、老、病、死这四种的苦,所以发心修道,抛弃王位,了生脱死。

又有爱别离苦,男女互相爱恋,但是有一种特别的因缘,必须要分开,这一种痛苦也是用言词说不完的那么多,这是爱别离苦。不想离,但一定要离开,这时候你那难割难舍的这种情感,非常地刺激,这叫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怨,你不高兴这个人,讨厌这个人,你想离开他到另外一个地方,可是到了别的地方,又遇到这样一个人,所以越是你所不高兴遇到的人,越会凑在一起,冤家路窄。本来想逃避这种的境界,一转身又碰到一起了,很奇怪的,这叫怨憎会苦,你越不欢喜这事情,越会碰着。

又有求不得苦,你所希求的,所贪的,总是不能得到,不能满你的愿,你说这苦不苦?这是求不得苦。又有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阴就像一堆火似的,把人烧得颠颠倒倒、糊糊涂涂的,所以这也是苦。以上是八苦,若是再往详细来说,苦有无量无边那么多,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完。

“集”,就是聚集到一起,聚集什么到一起呢?聚集种种烦恼的种子在一起,所以就要受苦。苦、集──集就是苦的因,苦就是集的果,这是世间的法。苦就是从集那儿聚集而成,变成一个果。而“道”就是出世的因,“灭”就是出世的果。这四谛法,是世间的因果和出世的因果。

佛最初成佛时,就先到鹿野苑为五比丘转四谛的法轮。现在佛将要入涅槃了,所以又问一切的七众弟子,对这个四谛法有没有什么怀疑,如果有所怀疑的话,那么就要赶快问法、请法。所以我每天讲完了经,问你们有什么问题没有,也就是这个意思,看看你们不懂的是不是已经懂了。若是不懂你再不问,那你永远都不懂了,所以你所不懂的道理,必须要赶快问。“证决”是证明四谛法是真实不虚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出他的问题来问。所以佛说可疾问之,你要赶快地问,赶快地来讨论。

我们要护持道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共同把佛的道场建立起来。大家都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归宿,所以这是很重要的。我因为不常在这儿,我若是常在这儿,我都可以去做工。在万佛圣城我也常常做工的,现在万佛圣城的十六尺观音菩萨就要开光了,这一开光,观音菩萨就放光,谁到那儿参加开光典礼,都能得到佛光普照。那么你若是没有去呢?只要有诚心的,那个光也可以照到你,只要拿出真心来就是了。今年万佛圣城的暖气也开了,接收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没有暖气的日子,今天开暖气,那么每一个月大概就要用三万多块钱(美金)的燃料。今年十一月四日观音菩萨开光时,希望你们各位百忙之中都能抽空来参加典礼。另外在洛杉矶的这个道场,也要把它整理起来,整理好了,若是来得及,或者明年春天,也可以开幕。

这可以说是一个求法的世界,因为我到外边,一方面给人家说法,一方面向所有的人来求法,所以也可以说是到各处去学习,例如去向马来西亚的大德高僧来学习。一切的事情你往好的想,就是好;你往不好的想,就是不好,所谓“一切唯心造”,就是这样子。譬如万佛圣城那么样苦,闻居士到这儿她就认为是乐,说万佛圣城那么样的乐。有某些人到这儿来,他们却认为是苦了。所以我们知道,这就因为人容易被境界转,而不容易转境界。如果我们人能转境界,就是不好的地方,也是觉得好;人若是不能转境界,好的地方也觉得不好。所以永嘉大师说,你若是得道了,“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这就是一切唯心造的道理。

你们心里有所怀疑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疾问之,现在可以快点来问我。为什么呢?因为我就要入涅槃了,如果你们现在不问的话,将来是没有机会再问了,等我入涅槃之后,你们永远不能解决你们的问题,你们的怀疑就常常会有的。你现在若能以不失这个时候来问我,那么就能解决你心里所怀疑的这些问题。所以说“毋得怀疑”:不要保留你们怀疑的这种思想而不问。“不求决也”:你不求决疑,不求为你们解决有疑问的问题。

“尔时世尊”:在这个时候,世尊──佛,“如是三唱”:像这样子说了三次。这是三番羯磨,说了三次,所以叫三唱。“人无问者”: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四谛法,因此没有人再来请问。“所以者何”:这个所以然的理由是什么呢?“众无疑故”:因为在当时法会大众的人,都没有所怀疑,心里所怀疑的问题都解决,所以大家也没有什么问题请问了。

“时阿[少免]楼驮”: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佛的弟子,叫阿[少免]楼驮,又叫阿那律,也叫阿[少免]楼多,这些不过都是翻译上一些小小的不同,因为印度文翻译成华文,每一个法师所翻译的音就稍微有点不同,字也有的不同,但是同样都是这一个人。

这个人啊,你猜怎么样呢?他就欢喜睡觉。佛一说法,他就睡觉;要是不说法的时候,他就不睡觉。一说法,佛这一开口,他就睡觉了,沉沉入睡,入了睡觉的三昧。佛看这个弟子这个样子,于是乎就大骂一顿:“咄咄胡为寐!”咄咄就是一种怪责之词,说“你啊,你啊,你这个人啊!咄咄胡为寐,你为什么要睡觉?早你也不睡,晚你也不睡,一听法你就要睡觉。”然后下边又一句说:“螺蛳蛤蚌类。”你就是海里的海螺,海里的小虫子之类的,或者是蛤蜊,或者是海里的海蚌、蛤蚌类,是这一类的。

“一睡几千年”,那个蛤蜊、蚌在壳子里头,这么一睡就能睡几千年。“不闻佛名字”,就连佛的名字都听不见的。这就是说业障太重了,也就是今天闻居士所说的“睡魔”,是睡魔来帮助他睡觉。而他也不愿意赶跑这个睡魔,也不愿意和睡魔作战,所以佛一说法,他就鼻息如雷的打呼,打得连佛说法的声音都给遮盖住,所以大家听不见佛说什么法,只听见阿[少免]楼驮在那儿打呼,打得声音像雷那么响。

因为这样子,所以佛就骂他,骂得他生大惭愧,就站在那个地方不睡觉,一站站了七天,你说这诚心不诚心?我们这儿谁能站七天?他在那儿站了七天不睡觉,把眼睛弄瞎了,虽然眼睛瞎了,可是得到天眼通,开了五眼。阿[少免]楼驮他这个天眼是第一的,他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尘尘刹刹,一切粗细的事物,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就像看掌中的一个水果那么清楚,丝毫都不会错的。那么得了天眼通后,他就会观察前因后果,前观八百大劫,后观八百大劫,他都能观察这其中的因果。

阿[少免]楼驮,翻译成中文叫“无贫”。他为什么叫无贫呢?就是他永远都不穷,生生世世都是富贵的,他怎么得到这个果报呢?因为他在往昔是个农人,是在田里种田的,每天一早起来,就带着饭到田里去。他早上在家里吃,中午是在田里头吃中饭,因为如果回家里吃饭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他为了节省时间,能多做一点工,所以在田里头吃饭。这一天来了一个比丘,这个出家人是证果的辟支佛,一看阿[少免]楼驮的机缘来了,于是就向他化缘,化他中午的饭。

这个辟支佛现出瘦而露骨,好几天没有吃饭的样子,人人看见他那个饿的样子,都生一种可怜心。他就向这个农夫来化缘,化斋吃,他说:“我很多天都没有吃饭,你发发慈悲心,布施给我一碗饭吃,免得我可能会饿死了。”这个农人一看这人真的饿得很可怜,于是乎就想:“我一顿饭不吃不要紧,我应该布施给这个比丘!”于是乎,他就把他中午应该吃的饭,布施给这个辟支佛吃。因为他给辟支佛饭吃,所以以后九十九亿的大劫中,他都不受贫穷的苦,生生世世都有钱,都是富贵,所以叫“无贫”。

这位无贫尊者在那儿供养辟支佛,据说还有这么一个感应,什么感应呢?他那一天没吃饭,供养辟支佛,等到晚上要回家的时候,就来一只兔子,这兔子往前一跳,就跳到他脊背上,不走了。所以他就驮着这只兔子回家,教他太太出来一看,原来这兔子变成一只金兔子,是金子的。他卖了这金子,从此就发达,因此叫“无贫”。本来他还有很多的公案,现在只说一个大概,让你们大家知道供养三宝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什么叫“辟支佛”呢?辟支佛就是证果的圣人。有佛出世时,修行成了叫“缘觉”,无佛出世时,修行成了就叫“独觉”。独觉也就是辟支佛,具足叫“辟支迦罗”。这个独觉的圣人,你供养他一顿饭,就得到那么大的果报,所以在家人要供养三宝,也就是这个意思。这说起来要比你贩卖房地产都赚钱赚得多,比看风水那来得更快,所以这一点你们各位要知道,供养三宝这才真正的风水,真正走八字了。

因此你们各位要明白这一点,不要糊糊涂涂的尽往那个末梢上去跑,一天跑了不知多远,结果还是白跑了。这位无贫尊者,就是这样子发的财,并没有人给他批八字,更没有人给他看风水,他自己就是字儿,自己就发达了。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供养辟支佛,所以就发达,以后九十九亿个大劫──那时间不知多长啊,都是有钱的,所以叫无贫尊者。

这位无贫尊者,他观察所有在会大众的心理,“而白佛言”:对着佛说,“世尊,月可令热”:修行得了道的人,他可以令月亮变成热的。本来月亮是冷的、凉的,他可以把它变成热的。“日可令冷”:这个太阳呢?他也可以教它冷了。这是夺天地的造化,变化无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有神通,有神通他可以令这一杯茶变成火。你不相信?就是这样子的,你没有法子不相信。

他就因为有神通,什么事情都可以改变的,“移山倒海,洒豆成兵”。移山,这座山本来是在纽约那儿,他把它搬到三藩市来,搬到洛杉矶来了。这一条小河本来在洛杉矶,他又可以把它搬到另一个地方去,就是可以这么妙,这么妙不可言的。怎么样搬呢?你在洛杉矶有一幢房子不要了,把它搬到另外一个州去,到那儿造一个新的,这不是搬吗?所谓移山倒海,甚至也可以把海改变了,譬如这水往东流的,他也可以把它改成向西流。随心如意,变化无穷,只要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叫如意通。

月可令热,日可令冷,月亮可以用神通教它热,太阳也可以用神通教它冷,晚间可以变成白天,白天也可以变成晚间。晚间可以热,白天可以冷,所以神通是这样的。可是“佛说四谛”:佛所说四谛的道理,“不可令异”:没有法子改变,这是一定的,是决定的,这个道理是真实不虚,不可更改的,没有人可以改得了。“佛说苦谛”:佛所说的这个苦谛啊,“实苦,不可令乐”:佛所说的这个苦谛,是真实的,这种苦可以改变为乐的吗?不可以的,决定就是苦的,苦得比黄连还要苦,你没有法子改变它的味道。

“集真是因”:集就是苦的因,集聚烦恼就是苦的因。苦呢?就是集的果。“更无异因”:没有旁的道理可说的,苦就是苦,乐就是乐。聚集很多的烦恼,就会有苦的,更无异因,没有两样的道理。“苦若灭者”:苦若是灭了,“即是因灭”:就是苦的因灭了。“因灭故果灭”:因为苦的因灭了,所以苦的果也没有了。

“灭苦之道”:灭苦有个道,要修这个道,你若是不修这个道,那么苦是不能灭的。“实是真道”:这个灭苦的道,就是真正所应该修的道,“更无余道”:再没有旁的道可以把苦灭了。“世尊,是诸比丘”:说这一切的比丘啊。“于四谛中”:现在所有的比丘对这四谛法,“决定无疑”:一点怀疑都没有,大家都相信佛所说的这个道理。

b3.断疑流通

(分三)

c1.显示余疑 c2.为断彼之疑 c3.为重说有为无常相劝说

今c1

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

流通分这一科里边,又分出第二科,就是“断疑流通分”,断众生的疑,而令众生生信,断疑生信流通分。那么在这一个“断疑生信流通分”里边又有三科:(1)显示余疑

(2)为断彼之疑(为断一切众生的疑)(3)为重说有为无常相劝修。

“于此众中”:阿[少免]楼驮说,这个法会大众里边。“所作未办者”: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是修道人最后的成就。所谓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把你这个心制到一起,所有一切的事情就都办完了。你就是因为不能把心制之在一起、在一处,所以你什么事情也没有办好。那么所作未办者,就是修道没有修成,还差一点,还没证果的这些人。“见佛灭度”:自己的本份事没有做好,见到佛入涅槃。“当有悲感”:这一类人一定会痛哭流涕,悲哀不止的。

“若有初入法者”:若刚刚明白一点佛法,就是证得初果、二果、三果的这一类人。“闻佛所说”:听见佛所说的法,“即皆得度”:他们都会即刻得度了。“譬如夜见电光”:就好像晚间见着电光一样的。“即得见道”:在这个时候即刻就悟道了,得到三果的阿罗汉。“若所作已办”:这是证到四果的阿罗汉,这叫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所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不必再来做人,了生死了。初果、二果、三果,生死还没有完全了生死,等证得四果阿罗汉,见、思二惑都断了,也没有见惑,也没有思惑。没有见惑,就是对着一切的境界,都不会被境界所转了;没有思惑,就是心里没有妄念,什么妄想都没有了。虽然说是没有妄想,但是只是粗的妄想没有,细的妄想还是有一点。

什么叫见惑呢?见惑就是对境起贪爱。境界来了,就生出一种贪心,或者爱心,迷恋这个境界,对这境界不明白。见着一个什么东西就贪,譬如见着这录音机,心里就想这录音机真好,它录下音就会说话,这真是一种妙,是一种物质的神通,我若是有个录音机,你说多好!但是录音机要用钱买,可是想买录音机而没有钱,于是就打了妄想,我去偷、去打劫。打劫为什么呢?就为了买个录音机。那么这就是迷了,对境起贪爱,起出一种贪心和爱心。对物质是这样子,对其他一切也都是这样子,都是见着境界来了,就生出一种贪心和爱心,生出一种情感来,这样对境起贪爱,就叫见惑。

什么叫思惑呢?思惑,就是思想的迷惑,思想的不明白。思想不明白,就迷理起分别,对理论不明白,于是在理论上生出种种的分别来,这是这样吗?不一定。这是那样吗?或者又不对。在心里头想来想去,总是有个分别心,这就叫思惑,迷理起分别。

初果断了见惑,见惑有多少品呢?有八十八品那么多。思惑呢?有的说九品,又有的在教理上说有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另外还有尘沙惑,尘沙惑就像虚空中的尘和沙那么多,这太多了,细得没有法子计算。在我们的一念之中就有九百个生灭,有九百个生死,所以尘沙惑是计算不出来的,有恒河沙数那么多,有微尘那么多。

这尘沙惑,也就是我们心里的妄想、念头。不是想这个,就是想那个,想得不知多少,在那个微细微细的地方,你还觉察不到时,那妄想就生出来了。等证得四果阿罗汉,见惑、思惑、尘沙惑都断了,但他只是断了粗的,那个微细微细的还没有完全断。所以这叫“所作已办”,也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他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所以生死了了,了生死了。

“已渡苦海者”:已经超越生死的苦海,到了

涅槃的彼岸。“但作是念”:但是这个四果的阿罗汉,他们还有一种念头,就作这一种的想法,“世尊灭度”:世尊为什么这么快就入涅槃?这太快了,这么快就入涅槃。若凡夫呢,就痛哭流涕;二乘人呢,也就是证初果、二果、三果的,他们还有点舍不得佛入涅槃。而四果阿罗汉,就只说佛为什么这么快入涅槃,他们就不是那样悲哀,也不是那样的着急,他们真正是有点定力了。所以只说“一何疾哉”:怎么佛这么快就入涅槃了呢?就这么说一说。这一段经文是阿[少免]楼驮对着大众说的。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最大的法,你若是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总是由有生以来到老死,迷迷糊糊的,也不懂得真理,也不懂因果,不承认自己在往昔做得不好。不要怨天,不要尤人,不管谁都要认命。以前我对你们说过:

认命要知足,烦恼一概除,

声色也不好,名利更不图,

瞪我没看见,骂我把理服,

打我忙跪倒,光笑不会哭。

你光笑就可以啦!

人间也未有,世上找不出,

西方真衲子,怀揣摩尼珠。

你看,这多好!

c2.为断彼之疑

阿[少免]楼驮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为断彼之疑”,就是断所有人的疑惑。“阿[少免]楼驮”,你们各位都知道,就是欢喜睡觉的那位尊者,因为欢喜睡觉,被佛骂了,骂得他七天七夜不睡觉,所以眼睛就瞎了。眼睛瞎了之后,就得到天眼通,成为天眼第一。他看三千大千世界,好像看掌上一个庵摩罗果一样,所以这位尊者是天眼第一。

前面这一段经文就是他说的。“虽说此语”:他虽然说了前面那么多的话,而在大众里边,也“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他们这些法会的大众,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和式叉摩那尼等等,都明白了四圣谛的道理。“世尊欲令此诸大众”:但佛想要令在法会的大众,“皆得坚固”:皆得坚固的信心,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明白这四圣谛法,真正明白世间的因果──苦、集二谛,和出世的因果──道、灭二谛,明白了世间和出世的因果。“以大悲心”:佛又用平等大慈悲的心,“复为众说”:又为他们大家来说这个法。

“汝等比丘”:说你们各位修道的人,用功修行的人。“勿怀悲恼”:我现在要入涅槃了,这是最后为你们说法,可是你们不要悲泣,不要生出一种烦恼。“若我住世一劫”:假设我在世间住世一个大劫那么长的时间,“会亦当灭”:会,就是等一等。等一等还是一样要灭度的。“会而不离”:我们聚会在一起,要是不离开,不散这个会,“终不可得”:这是没有办法做得到的。一定是有聚就有散,我们现在聚会到一起,到时候也就要散的,所谓“没有不散的宴席”。“自利利他”:你要对自己有利益,也要利益其他人。

我们修道的人要这样想,只要能利益其他人的,我们尽量去做,至于自己有没有利益,那不要想它。你自利利他,就是行菩萨道;你若专利他而不自利,这就是佛道。佛是只知道有其他人,不知道有自己,所以他才成佛的。我们学习佛法,要学佛的精神,所以要先利益其他的人。自己有没有利益呢?不要打算,这样子才是真正修道的人。好像某某,天天在万佛圣城利益其他的人,他把自己都忘了,但是他还是一样要往好地做,谁买一点果汁给他,教他喝一点果汁、可口可乐啊,他说:“你要教我犯戒啊

?!”他就是不喝,他这个样子坚持戒律,就是修行,一点一点的上路。这都是我骂出来的,骂得他愿意守戒律了,若不骂,还不会这么坚固,所以还是多骂几次好一点,他若说:“我受不了!”要跑,没有地方可跑的,跑不出三千大千世界。

“法皆具足”:你若能自利利他,把自己忘了,那不管什么法都会明白,都会成就了。你若尽想自己,一天到晚自私自利,就一天比一天愚痴,一天比一天不明白道理。所以法皆具足,就是要自利利他。“若我久住”:佛说,假设我久住在世间,“更无所益”:对人更没有益处。“应可度者”:我所应度的众生,已经都度了,我所要教化的人,也已经都教化了。“若天上人间”:或者是天上的天人,或者是世间的人

,“皆悉已度”:我都把他们度完了。

“其未度者”:我还没有度完的,“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也已经都种下得度的因了,种下这种种子了。“自今以后”:从今天以后,“我诸弟子”:我所有的弟子,“展转行之”:你们要互相教化,互相劝勉,互相修行,辗转地一个传一个,一个传一个去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这就是佛的法身常在这个世间,“而不灭也”:就等于我没有入涅槃一样的。我虽然入涅槃了,但是你若能依照我的法去修行,那也就等于我没有入涅槃一样的。

人若常常胡思乱想,想得太多了,邪魔鬼怪就会乘虚而入。如果你里边没有邪,外边的邪就进不来;你里边要是干净了,那些邋遢东西也进不来,所谓:“没有内虚,不招外感”,内里头若没有病,外边的病也进不来的,因为你防守得很严的,外边的贼它进不来。那么就因为你尽胡思乱想,所以就招来这种邪啊、鬼啊,上身作怪,所以种种的问题就发生了。

因为这个,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心修身。正心,就是不乱打妄想,不想不正当的事情,那么鬼就不来了。好像有一个喂猫的碗在这儿,那么很多苍蝇就会来吃,因为它邋遢。若没有这个猫食的碗呢,那些苍蝇就不会往这儿落了。所以内里边有什么,外边就招什么,这不是从外边来的,而是你内里头请它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先正心,然后诚意、修身。如果不打那么多妄想,什么鬼也都没有了,这一点是很要紧的。

人若不是光明正大的,想在佛教里头或者抛砖引玉,或者混混骗骗的,尽欺骗人,那么将来都会受果报,因为邪里邪气的,很不正当,所以将来都会被鬼迷的。邪道,就像茅山,专门念邪咒害人的,又好像喇嘛有一种咒,他一念这咒,你七天以内就要死的,这都是邪道。

c3.重说有为无常相劝修

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这一段经文,再说一说有为的法门。有为的法门是无常的相,是不究竟的,是虚妄的。所以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有为法,是有所作为的;“如梦幻泡影”,就好像作梦,是虚幻的,好像水里的泡,又好像影子,又好像露,好像电似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该这样看。这都是无常的相,不要执着它,不要为了这个无常的相而颠倒,也就是不要为这个假相而颠倒。

“是故当知”: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应该知道,这个世间的事,“世皆无常”:世间的有为法都是不常的。“会必有离”:既然是不常的,它终究有一天是会散的,是要离开的。“勿怀忧恼”:所以现在你们知道我将入

涅槃了,你们不要忧愁烦恼。“世相如是”:世间的相就是这样子。“当勤精进”:各位应该精勤而不懒惰的向前精进,“早求解脱”:不要不拿它当一回事似的,应该早求解脱,越早越好。“以智慧明”:以你智慧的光明,“灭诸痴暗”:破灭这一切的愚痴黑暗。“世实危脆”:这个世界一切的有为法,实实在在都是很危脆而不坚牢的。“无坚牢者”: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不坏,永远不变的,一切事都是不坚固的。

“我今得灭”:我现在入涅槃,“如除恶病”:就好像没有了恶病似的,把一切的麻烦都没有了。“此是应舍罪恶之物”:这个身体,早晚是应该把它舍离,这是造罪业的一个东西。“假名为身”:给它取一个假名字,叫做身体。“没在老病生死大海”:这个身体,沉没在生老病死苦的大海里边。“何有智者”: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得除灭之”:有智慧的人都会灭除这种障碍。

“如杀怨贼”:这也就好像什么似的呢?就好像把仇怨的贼杀了一样。“而不欢喜”:杀了仇怨贼,有什么可欢喜的呢?不值得我们欢喜的。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是个假的,我们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它?为什么要为它而造罪业,而放不下呢?这个怨贼啊,你把它杀了,也不值得欢喜,为什么呢?虽然是把怨贼杀了,但是也都是犯了杀的罪,这不需要欢喜。可是另一方面你把怨贼杀了,没有怨贼,这又值得你欢喜。所以“而不欢喜”,而你能不欢喜吗?也就是我们的病好了,你能不欢喜吗?本来病好这也是平常事,不需要欢喜,但是人多数被境界转,所以病好了,就觉得很欢喜。那么在没有病的时候,他不知道有病,所以没有欢喜,也没有一个不欢喜。那么病好了,还是应该这样子,也没有一个欢喜,也没有一个不欢喜。可是多数人都被境界转,遇到这个境界没有了,就觉得很高兴。

b4.嘱付流通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第四是嘱付流通。嘱付,就是告诉大家,要流通《遗教经》。“汝等比丘常当一心”:你们时时刻刻都应该一心,“勤求出道”:时时刻刻一心都要修行,都要勤求出离世间的这个道路。“一切世间动不动法”:这世间的一切,无论是动法、不动法,就是世间善的、恶的,一切世间的法,“皆是败坏”:世间无论是什么法,都是不常的。“不安之相”:时间一久了,都有生、住、异、灭、这四相的变化,所以不是永远平安的一个样子。“汝等且止”:你们各位比丘现在应该停止,“勿得复语”:不要再讲话了。“时将欲过”:时候就要来到了,就要到半夜的时候了。“我欲灭度”:到半夜的时候,我就要入涅槃了。“是我最后之所教诲”:这部《遗教经》是我最后教化你们各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的一种法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