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浮想录

一九八七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487

没有超然于人我的历史著作,史著都是客观要求作用于主观认识的产物。

488

这两年又来了一股新儒学的思潮,其实儒学已经“新”过了好多代,这只能说它自身附会时代之新,绝不是引导和发展社会之新。

489

绕着圈子走路的人,永远也走不出新路来。“譬如赛跑吧,至少,总得有两人,如果不许有第二个人入场,不管他怎么蹩脚,总是第一,这还能有奇迹吗?”(鲁迅语)

490

革命传统是对抗几千年的老传统而出现的,到后来革命传统也会以保卫老传统的面孔而出现,不信,请看近年的孔子研究会和新儒学。

491

丑陋的中国人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是并存的,不只是分别表现于不同的中国人身上,也表现于同一个中国人身上。

492

当你在信任的时候,也就是容易受骗的时候。

493

日本的大化革新是“全盘中化”(汉化),但没有把科举制度化去。

494

科举制度是造官机器。

495

任何一个新的思想要成为一种物质力量,就必须成为社会意识。要改造国民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掉民族的落后社会意识。科学观念和意识的改变是比较容易的,但改变社会意识就非常困难。

496

玉佛寺的素食很有名气,我去吃了一席,许多菜品是仿荤(豆制品的肉片、鸡片和鳝鱼),可见和尚从没有忘记吃荤,难怪现在派生了科级、处级和尚。

497

往往有这种情形:做了官,人性就少了,官愈大,人性就愈少,等他退休了,人性才能慢慢恢复。

498

事件正在发作的时候,人们并不能说出它的真实原因。当局者迷。

499

杜月笙本来是扎裤短打装束,后来阔了,成了海上闻人,可他的服饰不是变为租界里的西装革履,而是变为汉官威仪的长袍马褂。

50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开放改革的二重奏,要奏得很和谐,不是一重高、一重低,那要有政治家的身手、哲学家的头脑、艺术家的天才。

501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是由地入史,以史经世,从自然始并不引向对自然的探讨,而是引向为政者的参考。

502

“民主”这个词好像又有点犯忌讳,报刊上忽然少见了,看来它是一个永恒性的命题。

503

义和团是被落后的生产和意识扭曲了的正义斗争形象。

504

义和团的落后性通过正义的斗争表现它的合理存在。

505

曾国藩是封建传统的忠诚捍卫者,然而恰恰从他身上开始展现了传统的裂口。

506

李鸿章游孔林时说:“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那是说孔子过时了。

507

两种听任:曾国藩最后一年的日记中记道:“内人病日危笃,儿辈请洋人诊视,心甚非之而姑听之。”孙中山夙不信中医,病危时,宋庆龄与左右请中医为之视脉,脸转过去而任之。

508

义和团不是民族的觉醒,但它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509

人选择历史,历史也选择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都选择了历史,但历史却选择了曾国藩、西太后和袁世凯。

510

经验使人聪明,也使人愚蠢。

511

混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所以世多亡命之徒。

512

许多事物在悄悄中出现,一旦被人发觉了它的妙用,就会成为高声叫卖的奇货,假货也随之而来。

513

废科举,兴学堂,是在假“新政”中发生的真变革。

514

埋藏于历史最深处的是非,只有在扫除沉滓时才能见到。

515

政治上强调的东西,常常不是能用哲学的语言说清楚的。

516

人类历史上开过许多花,有科学之花,有艺术之花,有政治之花,反对中世纪黑暗统治的西方民主制度不能说不是一朵花,尽管后来有更鲜艳的品种。

517

政治道德堕落,要改善职业道德、社会道德虽不是缘木求鱼,却也是进退为难的。

518

中国人的“天朝意识”和“世界意识”的互为消长,是闭关与开放的两重奏。

519

公式是从规律中来,但不能把公式当作规律,因为它已经概念化了。

520

人们常常是在违背规律遭到严惩之后才去认识规律的。

521

国旗、国徽是图腾的近代化。

522

“中国不能行使自己的主权,它只能在其他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主权。”这是一句最能说明半殖民地性质的话。

523

“好像每个人都害怕别的人”(辛亥时的社会心理)。

524

“革命党人不信任袁世凯,认为他是清朝的支柱;满人也不信任他,认为他在策划倾覆清朝的阴谋。”(《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册,第八百页)反过来也使革命党人看到了清朝士大夫对袁的不信任,清朝士大夫看到了革命党人对袁的不信任,对立面的不信任正是自己的可以信任,所以袁世凯在参议会上以十七票(全票)当选了大总统。

525

康有为由历史进化观推论出了一个“一一生花界,人人现佛身”的大同世界。怎样大同?是“去九界”;怎样“去”?就糊涂了。

526

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是这样,可是历史的自身还会有那样,这叫做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租界也有两重性。

527

该改变的事物改变不了,该淘汰的东西迟迟不能淘汰,这就是历史的惰性。凡传统都有惰性,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医治惰性的,但马克思主义者并不能完全认识和掌握这种转移。

528

袁世凯的一条辫子与大总统是等价交换。

529

诗不是史,诗中有史,是社会在心灵中的跳动。

530

土地改革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没有触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是平均地满足了小农的土地要求。

531

民族主义是动物界的群居本能的升华,“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和“血浓于水”都是本能而不是理性的表现。

532

要从偶像崇拜中找回来曾经失落了的自我,失落了的人的世界,这是“五四”精神之一。

533

政治、文化随着经济、物质的变动而变动,但是政治、文化的复旧常见,经济、物质的复旧不常见,停滞的现象则有之。

534

任何个人产生的观念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即使萌发中的先进观念,也只是人们尚未触到而你首先触到的社会意识。

535

理论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有活力,这是普遍规律,怎样结合可能因地而异,则是特殊规律,只有僵硬的公式主义者到处硬套。

536

没有“实事”不能“求是”;不尊重“实事”,更求不到“是”。

537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这两句禅偈词,无非是任其自然罢了。

538

改革不可能没有权力之争,因为它将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权力;改革者为了贯彻改革也不能不掌握权力。

539

杜甫的“闻道长安似弈棋”句,是颇为伤感的,如果棋是改进和胜利的一着,我想杜老先生会破涕为笑。

540

一件成功的产品进入市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仿制与假冒,仿制是公开的,是一种追求,人们赞其能够“乱真”;假冒是偷窃,同于盗匪,它的最高境界则是大奸若忠。

541

对学问要“不疑处有疑”(胡适)才能发展,也要在“有疑处不疑”(杜威)才能测验自己的识力。

542

尼采哲学久被谳为法西斯思想的先导一语骂尽。但在王国维译介尼采哲学后的二三十年间,梁启超、章太炎、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等曾经对尼采都有过好感,似乎想从他的身上找到什么力量。

543

把假话说得比真话还真,只有傻子相信。

544

一切新观念都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取代旧观念的。

545

“一点不差,不能差一点”,一个铁路职工这样说。“差不多先生”也在变了。

546

没有未来,谁去写历史?写历史都是为了现在与未来。

547

西太后制服了一个又一个政敌,她总想有朝一日对付一下洋鬼子出口气,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失效她才死了心,也要跟着洋鬼子去维新了。

548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叶挺以新四军军长名义向记者发表谈话,他说:“日本顶怕我们的就是团结,顶希望我们的就是涣散,凡是日本怕的,我们就要去做;凡是日本希望的,就要避免,这是致胜的道理。”(见《革命史资料》第六期)按此话后来发展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赞同,凡是敌人赞同的我们就要反对”。

549

火车是近代化的使者,它开到哪里,哪里沉睡的人民和土地就会跳起舞来(车经湘西的怀化、麻阳、吉首、古丈、大庸想起)。

550

新儒学是时代和社会新了它,不是它新了时代和社会。

551

由陶文浚到陶知行,再由陶知行到陶行知,反映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知识界认识转变的历程。

552

历史是螺旋地前进,我们的历史螺旋得太多了。

553

读了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宋庆龄》,觉得是把她的政治活动连缀起来的,而不是从她的生活连缀其政治活动的。

554

孔夫子,“五四”以来是个最大的打倒对象,现在是个最大的统战对象。孔夫子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555

张大千在民初的画名是仿造石涛,以假乱真,愚弄了当时著名的收藏家和鉴赏家,然后而有自己的作品。

556

最忠实的家臣可能是最不忠实的公仆。中国有家臣的传统而没有公仆的传统。

557

解放前是历史领着人去改造,解放后是人领着历史在改造,人领着历史比历史领着人改造的失误要多,因为人老想超越历史。

558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语),而杀者得英名,活者享实惠,现在是“勇于敢”和“勇于不敢”的结合,既获英名又享实惠。

559

随洋务运动的军事技术、生产技术的近代化而来的,就是政治社会思想的近代化和哲学思想的近代化。

560

康有为何以在晚年称“天游化人”?他在《诸天讲·自序》中说:“吾人生于星中,即生于天上,然则吾地上人皆天上人也。”既然“地上人”皆“天上人”,人都在“天游”,所以他康有为是“天游化人”。

561

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提出的“逆而强学者智”的命题,认为“人之所以异于人者,在勉强学问而已。夫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这是他从教育入手在思想上为维新变法作的重要准备。

562

“历史之一大秘密,乃在一个人之个性,何以能扩充为一时代之共性,与另一时代一集团之共性,何以能寄现于一个人之个性。”(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六章)这话的前者是说少数个人的先进思想散播为社会思想;后者则是说一个时代、一个集团的思想必然依托于个人,甚至那个时代那个集团已经过去了,其思想仍留存于许多个人。

563

知识并不创造物质,只是改造物质,但改造了的物质具有创造性。

564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句)这是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写实。不仅南北朝如此,南北朝门阀制度推翻了,又产生后一个朝代的“世胄”,清朝有八旗子弟,民国也有“世胄”,很快被斩了。

565

写人物要表现两个“我”,一个是所写对象的“我”,要把所写对象这个人写出来;另一个“我”是作者自己,要看得出是“我”写的,而不是任何其他人写的。

566

从变革中求不变(新的稳定),变不是目的。

567

“青山有路,在晚霞深处。”这是两句体验老年人胸怀而很有意境的诗。

568

知识的近代化萌芽于林、魏,发轫于洋务运动,突破于维新时期,到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才有近代知识分子群。

569

历史只告诉你过去是怎样做的,可是现在人们朝思暮想的是现在和将来怎样做,所以“走向未来丛书”不胫而走,青年史学工作者特别叫唤史学危机。

570

不要叹息,不要流泪,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欢笑,就会有歌声。

571

过去对太平天国论述的错误,主要是把自发写成了自觉。

572

魏源说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话,对拿什么来变,他没有明晰的认识,我们可以拿他另一句话“师夷之长技”来回答,这两个思想魏源没有联系起来,后头的人才能联系起来。

573

怕事怕死的人多,所以亡命之徒到处得逞。

574

革命者破浪前进,不顾风险;改革家摸着石头过河,唯恐遇风险。

575

书、文章要有精神压力,令人去思考,中国需要这样的书和文章,鲁迅所以不朽。

576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是自然界的奴仆,做自然的主人是在产业革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了以后,是征服自然,现在已是由征服而榨取了,也就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可是中国还没有真正做上自然界的主人,已经吃到报复的苦头。因为我们对自然有的不是征服而是破坏。

577

“文化大革命”揭示了历史对现实的干预,反过来现实又严酷地检验了历史。

578

教书、写书、学生是我的支柱,离开了这些我就不存在了。

579

先问问新名词的意义,不要一碰到新名词就跳。

580

自然和社会发生的紊乱,看似偶然,其实每一个紊乱都有其内在的必然。

581

近代中国的广东和湖南涌出了大批卓越的人物,但有所不同,广东是拿进来(对西方文化),湖南是冲出去(对传统文化),拿进来和冲出去是中国创造近代文化的出发点。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