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辨少陽病脈證篇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原文)

《內經》:少陽之上,相火主之,苦從火化,火勝則干。又少陽為甲木,風虛動眩,皆屬於木。(陳氏)

柯韻伯曰:目、咽、口三者,不可謂表,亦不可謂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處,所謂半表半裡也。口苦,咽乾,目眩,皆相火上走空竅。三證為少陽病機,兼風寒雜證而言。

少陽標本皆熱,「六元正紀論」云: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張氏)

程郊倩曰:少陽與厥陰,臟腑雖異,病機頗同。厥陰有陰陽勝復,萬不可使陽退陰進;少陽有寒熱往來,萬不可使陽去入陰。是黃芩不可不慎也。

口苦,咽乾,目眩,少陽腑證也。腑證未具,不可用黃芩。目眩,當是目昏。蓋少陽厥陰,臟腑相連,熱乘肝膽而目昏蒙也。(舒氏)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原文)

少陽之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耳前,起於目銳眥。(陳氏)

此少陽自受之風邪。(張氏)

風熱上壅,則耳無聞,目赤;無形之風熱,與有形之痰飲搏結,則胸滿而煩,但從和解中行分揭法,可也。(喻氏)

按:少陽原有經證、腑證,表裡各有一定之法,毫不容混,豈但汗、吐、下三禁而已哉,則溫經回陽、養陰清燥及利小便諸法,何得不禁?抑何所見之不廣也。宜小柴胡加白蔻宣暢胸膈,栝蔞實以除其煩。(舒氏)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不可發汗,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原文)

此少陽自受之寒邪,少陽合神機出入而由於中土。(張氏)

按:此條於法不合。蓋以誤發少陽汗,胃液被奪而譫語,自宜調胃承氣以和胃,故曰胃和則愈也。設不和,勢必譫語加甚,豈但煩悸而已哉。且譫語得之胃中乾燥,悸則由胃中多水,彼此不合理,非法也。(舒氏)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原文)

此言太陽受病而轉入少陽者,非少陽之自病。

若已經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救之。(原文)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原文)

陽加於陰,謂之汗。目合則陽氣歸陰,陽盛陰虛,目合則汗。(張氏)

脈浮大,上關上,陽盛之診也;欲眠睡者,熱盛神昏之意也;目合盜汗,陽虛陽盛皆有之,不必鑿解也。寒中少陰但欲寐者,其人惡寒;熱盛神昏者,不惡寒,反惡熱也。(舒氏)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煩躁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原文)

傷寒六七日,少陽之邪當從太陽外出;無大熱,則不能外出於陽;煩躁者,病少陰標本之氣化,此為陽去入陰。蓋少陰標本相合,雌雄相應,故七日而不出於太陽,即可入乎少陰也。(張氏)

經氣之傳有定,至於病氣,或隨經氣而傳,或不隨經氣而傳,即變動不居。

按:但言煩躁,便指為陽去入陰,粗疏極矣。若無三陰證驗,不得謂之入陰。蓋少陽病六七日加煩躁,乃漸入陽明之裡,法宜小柴胡合白虎而兼解之,一定之理也。何得謬謂入陰,仲景必無此法。(舒氏)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原文)

能食不嘔,與胃和則愈之義互發。(喻氏)

胃為一身之主統,胃強能食,百病易愈,所以三陰不受邪。(舒氏)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己也。(原文)

經曰:大為病進,小為病退。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原文)

少陽之氣旺於寅卯,至辰上,而氣已化,陽氣大旺,正可勝邪也。(陳氏)

少陽乃陰之初陽,秉陽春之木氣,從寅至辰,木旺時也。(張氏)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