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後序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前哲徐洄溪曰:醫者之學問,全在明傷寒之理,則萬病皆通。故仲景之書有二,《傷寒論》治時病之法也,《金匱要略》治雜症之法也。而《金匱》之方,則又半從《傷寒論》中來,則傷寒乃病中之第一症,而學醫者之第一功夫也。俞東扶曰:傷寒為大病,治法為最繁,必熟讀仲景書,再遍讀後賢諸書,臨證方有把握。仲景書為叔和編次,或有差誤,而聊攝註解,殊覺穩當。續注者張卿子、王三陽、唐不岩、沈亮宸、張兼善、張隱菴、林北海諸人,總不越其範圍。程扶生《經注》,尤為明白易曉,然亦不敢直指原文之錯誤。自方、程、喻三家,各以己意布置,而仲景原文從此遂無定局。至柯氏《來蘇集》,始放膽刪改,而以方名編次,又是一局,徐靈胎《傷寒類方》,實宗其式。然予細繹柯氏刪改處,萬不及《醫宗金鑑·傷寒論》之精當,先刊仲景原文,另立正誤、存疑二篇,應改者注小字於旁,可刪者摘諸條於後,是非判然,智愚皆曉。他如江西舒詔《傷寒集註》。大半斥為偽撰,並取數方,痛加詆譭,別擬方以換之。以視汪琥將陰陽二候,分為二編,各補後賢之方,其意均欲使初學者不泥古方以害人,而汪猶拘謹,舒則放縱矣。惟吳緩《蘊要》、節庵《六書》、王宇泰《傷寒準繩》、張路玉《傷寒緒論》,俱有裨於後人,即有功於仲景。

合二家之說觀之,仲景《傷寒論》為千古用方之祖,且其闡明醫理,尤為中國至精之本。惜其書難免錯簡,必參觀後賢諸書,覈對互勘,始有頭緒。嗣閱周澂之讀《傷寒論》法,頗有見地,爰節述其說曰:傷寒,非奇症也;《傷寒論》,非奇書也。仲景據其所見,筆之於書,非既有此書,而天下之人,依書而病也。讀者須每讀一段,即設一病者於此,以揣其病機治法,而後借證於書,不得專在文字上安排。總之,讀《傷寒論》只當涵泳白文,注家雖有數十,以予所見二十餘種,皆不免穿鑿附會,言似新奇,莫能見之行事。鄙見只當分作四層:曰傷寒初起本證治法;曰傷寒初起兼證治法;曰傷寒日久化寒,並誤治化寒證治;曰傷寒日久化熱,並誤治化熱證治。其霍亂、風濕、食復、勞復,以雜症附之。再參之陶節庵書及各家論溫熱書,互相考證,庶於讀書有條理,而臨證亦可有徑途矣。蓋經脈部位,與夫形層表裡淺深之事,固不可不講,而究不可過執也。著力乃在氣化上推求,不得專在部位上拘泥。此書在唐以前,已非一本,其章節離合,本無深意,論中敘證,有極簡者,有極繁者,有方證不合者,有上下文義不貫者,一經設身處境,實在難以遵行,安知非錯簡脫簡耶?讀者只應各就本文思量,不必牽扯上下文,積久自能融會貫通。此真善讀《傷寒論》之活法也。

前清俞根初先生,在乾嘉之間,盛行四五十年,著《通俗傷寒論》十二卷:第一編第一章勘傷寒要訣,第二章六經方藥。第二編病理診斷,第三章表裡寒熱,第四章氣血虛實,第五章傷寒診法,第六章傷寒脈舌。第三編證治各論,第七章傷寒本證,第八章傷寒兼證,第九章傷寒夾證,第十章傷寒壞證,第十一章傷寒復證。第四編調理諸法,第十二章瘥後調理法。其辨析諸證,頗為明晰。其條列治法,溫寒互用,補瀉兼施,亦無偏主一格之弊,方方切用,法法通靈。其定方宗旨,謂古方不能盡中後人之病,後人不得盡泥古人之法,全在一片靈機,對症發藥,庶病傷寒者其有豸乎?善夫俞惺齋先生有言曰:讀書與治病,時合時離;古法與今方,有因有革。善讀書斯善治病,非讀死書之謂也;用古法須用今方,非執板方之謂也。專讀仲景書,不讀後賢書,譬之井田封建、周禮周官,不可以治漢唐之天下也。僅讀後賢書,不讀仲景書,譬之五言七律,昆體宮詞,不可以代三百之雅頌也。俞氏此著,勤求古訓,搏採眾法,加以臨證多年,經驗豐富,故能別開生面,獨樹一幟,多發前人所未發,一洗陰陽五行之繁文,真苦海之慈航,昏衢之巨燭也。學者誠能從此書切實研求,廣為探索,則歷代傷寒名家,皆堪尚友矣。廉臣研究之餘,略附臆說於後,閱者諒之。

公元一九一六年丙辰四月望

何廉臣印岩識於紹城臥龍山麓之宣化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