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五 婚姻之神的女娲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正因为有了“女娲抟黄土作人”的神话,接着而来的,便是人类后嗣延续的问题。于是很自然地,在稍后的神话传说中,造人的女娲又兼上了婚姻之神的职务。就在记载女娲造人神话的《风俗通义》这部书里,同时又记载着: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路史·后纪三》注引)

“祈”字,他书所引,或又作“示”字。那么这几句话,就该作如下断句:“女娲祷祠,神示而为女媒,因置昏姻。”不过意思还是差不多,无非说女娲请求神允许她做女媒,然后才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不言而喻,这已经是染上了后世神话历史化的尘氛。其实古神话中造人补天的女娲,本来应当自己就是婚姻之神,哪里还用得着去祈祷别的神祇批准她做女媒呢?

《路史·余论二》说:“皋(高)禖(meí)古祀女娲。”《后纪二》又说:“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意思是说,由于女娲给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所以后世的有国者,便把她奉祀做了高禖之神。高禖就是郊禖,把媒神的庙堂建立在郊野,就叫郊禖,也叫高禖。这是女娲为婚姻之神正式见诸古书记载的。闻一多在《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一文中说,夏人所祀的高禖是涂山氏,即女娲(《史记·夏本纪》索隐引《世本》云:“涂山氏名女娲。”);殷人所祀的高禖是简狄;周人所祀的高禖是姜嫄:“古代各民族所祀的高禖全是各该民族的先妣。”女娲是否即涂山氏姑且不论,说古代各民族都以各该民族的先妣(即神话传说中诞生该民族始祖的第一个女性)为媒神这话却是对的。那么除女娲而外,作为婚姻之神而被奉祀的,历史上还有涂山氏、简狄、姜嫄,等等,而女娲则当是她们中最早的一个。

《世本》说:“女娲作笙簧。”传说中女娲制作的这件乐器就和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婚姻有关。“笙簧”是什么呢?笙簧其实就是笙,簧只是笙中的薄叶,吹之以振动发声成韵的。《诗》“吹笙鼓簧”,就是这个意思。《广雅·释乐》说:“笙以匏(páo)为之,十三管,管在左方。”匏就是葫芦,是葫芦挖空的半截。现代苗族人民所吹的芦笙,就是用半截葫芦上面插了些管子做成的,还基本上保留着传说中女娲所作笙的形制。女娲做笙,为什么要用葫芦呢?据说这和伏羲女娲藏入葫芦逃避洪水、后来兄妹结婚、繁衍人类的神话有关,下一节中我们就要讲到。总之,女娲所做的笙即芦笙乃是爱情和婚姻的象征。

说起吹芦笙,在西南地区苗族人民当中,是怎样欢乐的盛会呀!它和少年男女们的纯真爱情又是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呀!每年春二三月,桃李花开的时候,当天朗无云、月光明媚的夜晚,人们便预先在田间地畔选择了一块空地,作为月场。穿着节日盛装的少年男女们,都到月场上来,踏歌跳舞,叫作“跳月”。男女各成行列,双双对舞。男的吹着芦笙在前面做引导,女的摇着响铃在后面跟随着,盘旋舞蹈,通宵不倦。若是双方都跳得情意相投了,就可以手牵着手,离开人群,到秘密的地方去。这种跳舞,和古代青年男女在高禖神庙前的跳舞是多么相像啊。《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以太牢祀于高禖。”人们用猪、牛、羊三牲全备的隆重的“太牢”礼去祭祀他们所崇奉的婚姻之神。《诗· (bì)宫》说:“ 宫有恤……万舞洋洋。” 宫是奉祀高禖的神宫,祀高禖而用富于诱惑性的万舞,庙会的热闹欢乐可知。《周礼·媒氏》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据贾公彦疏,“令会男女”者,当是会男女于高禖神宫的意思。把这几段叙写合起来看,古代青年男女于仲春之月在高禖神宫前的欢会,那情景就和今天苗族青年男女在月场跳月相差不多了。

《诗·生民》说:“克禋克祀,以弗无子。”传:“弗,去也,去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郊禖就是高禖,没有子嗣的人每每便到高禖神宫去求有子嗣,于是婚姻之神便又兼了送子娘娘的任务。这不但以后的简狄、姜嫄是如此,就连最早的女娲也不例外。“女娲作笙簧”就是一证。马镐《中华古今注》说:“问曰:上古音乐未和,而独制笙簧,其意云何?答曰:女娲,伏羲之妹……人之生而制其乐,以为发生之象。”所谓笙,就是生的意思,传说女娲做笙,取义就在于人类的繁衍滋生。因而可以想见,婚姻之神的女娲,必然同时也兼有送子娘娘的职务。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