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穷后羿,是传说中夏代的一个英雄人物。这个英雄,出身草泽,勃然而兴,奄然而逝,有点像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但项羽是历史人物,后羿虽然也被安排在历史的肩架上,却实实在在是个传说人物,以至经常和神话中的射日英雄羿混淆起来。直到晋代皇甫谧作《帝王世纪》,才勉强替后羿清理出一个家世渊源:
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姓何先,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于 ,为帝司射,历虞夏。羿学射于吉甫,其臂长,故以善射闻。(《史记·夏本纪》正义引)
帝喾赐羿“彤弓素矢”,当然就是《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的变文,本来是神话,又演变成了历史,于是神话中射日除害的英雄羿,便定为是后羿的祖先了。因而在后羿的身上,常有浓厚的神话传说的意味。
例如《路史·后纪十三·夷羿传》说:“夷羿有穷氏,五岁得法于山中,传楚狐父之道。”注引《括地象》说:“羿五岁,父母与之入山,处之木下,以待蝉鸣。还欲取之,而群蝉俱鸣,遂捐而去。羿为山间所养,年二十,习于弓矢。仰天叹曰:‘我将射四方,矢至吾门止。’因捍即射,矢靡地,截草径,至羿之门,乃随矢去。”这就具有相当神话的意味。羿发誓要寻找到他的故家,一箭射去,箭落在地上,居然“截草径”,一直往前窜,直窜到自己的家门——这不是神话是什么?
后羿回到故家,父母似乎已经双亡了,所以根据另一处材料,有“每食糜,则余一杯”(《北堂书抄》卷一四四引《括地图》)的记叙。“食糜余一杯”者,无非是表示他对他死去的父母不尽的哀思罢了。
后羿壮年时期,大约是在四方浪游。《文选·鲍明远〈拟古〉》注引《帝王世纪》说:“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仰首而媿,终身不忘。”可能便是属于这段时期的一个插曲。这一方面表现了后羿射技的高强,另方面也表现了他力求上进的谦逊美德。在这些片断的材料里,可以看出后羿确可算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英雄人物。
但是,有关他的传说,又常和射日英雄羿的神话搅混在一起。即搅混在一起,又历史化而为历史,呈现出一种相当复杂的情况。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所记叙的这么一段:
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惏无餍,忿戾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
我们知道,夔在古神话中,原是东海流波山的一头怪兽,历史化以后,就成了尧舜时代的乐官“乐正后夔”了。封豕就是射日英雄羿所射的封豕,有的书写作“封狶”或“封豨”,即大野猪,现在却成了乐正后夔和他的老婆玄妻共同生的“实有豕心”的儿子伯封了。伯封给有穷后羿灭掉,以至造成夔断绝子孙的痛苦。你看,这不是既把羿的神话和后羿的传说搅混在一起,同时又把它变作后羿的历史吗?
说到后羿的历史,《左传·襄公四年》有一段完整的记叙,把有穷氏的兴亡说得比较详细:
昔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kun)、尨圉(máng yu),而用寒浞。寒浞(zhuó),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tè),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yì),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氏遂亡。
这是一幅悲剧性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其基本材料当然无非还是由传说组成。英雄后羿只因“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结果被一个小人寒浞所谋算而弄到杀身亡国。屈原在他的诗篇《天问》和《离骚》里于此都有记叙。《天问》说:“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又说:“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浇(原作汤,据闻一多《楚辞校补》改)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离骚》说:“羿淫游以佚田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这些记叙,都可以和《左传》的记叙互相发明,自然,又加上了一些作者所闻的民间传说。但由于是以文学的咏叹样式写出,只能略知其大意,至于具体情况,则终不可得而详了。
例如二诗中提到的浇这个人物,似乎就是个传奇色彩浓厚、值得研究的人物。据《左传》,浇是“因弈室”所生,自然要算是寒浞的儿子,但从浇的气质和行迹看,又多和后羿相似,又何尝不可疑为是后羿的遗腹子。此值得研究者一。从《天问》“少康逐犬”“女歧缝裳”“覆舟斟寻”等句看,似乎浇在斟寻打了一个大败仗,乃至于“覆舟”;后来文被少康设计用女色引诱,终于砍下了他的脑袋——“颠陨厥首”。事奇难晓,此值得研究者二。《离骚》说:“浇身被服强圉兮。”闻一多《楚辞校补》说:“余考先世盖尝传浇始作甲。《吕氏春秋·勿躬篇》曰:‘大桡作甲子。’盖即浇作甲之传讹。”据闻说,“浇身被服强圉(yu)”,就是说他身被坚甲。是否如此,此值得研究者三。
《论语·宪问》说:“弈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所说羿,即有穷后羿;募,即浞之子浇,“荡舟”,言其力能陆地行舟,注释明白,没有疑义。《琱(diāo)玉集·壮力篇》又根据唐代的民间传说,把浇来作了一番通俗化的描写:“ (奡,浇)乃夏时多力人也,能于陆地牵大舟而行,手拔大树,推倒城墙,时人无有敬(敌)者。”虽说如此,然而其人有勇无谋,品德败坏,所以终于“颠陨厥首”“不得其死”——这也可以作为后世军阀式的“武夫蛮貊”人物的儆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