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六六 空桑中的婴儿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暴君是夏桀,夏王朝的天下就断送在他的手里。和夏桀站在对立面的一个英雄人物是成汤,据说他得到一个名叫“伊尹”的贤臣做辅佐,终于领导他的民族,战胜夏桀,取得夏家的天下,使中国历史翻了新的篇页。这当中的矛盾斗争,既有史实,也有神话传说,情况是比较复杂的。现在当然只从神话传说的角度来谈一谈这场矛盾斗争。按照戏剧角色出场次序的先后,头一个应该是伊尹。

伊尹,又名阿衡,又名伊挚,大约是一个平民的儿子,本人后来沦为奴隶。《楚辞·天问》说:“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yìng)有莘之妇?初汤承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此数语说:“成汤往东方去巡游,一直到有莘氏的国境,目的是找那位小臣,为什么却得到一位夫人?那位小臣伊尹是产生于伊水上的一株空桑,有莘氏为何不喜欢,要把他作为奴隶陪嫁姑娘?伊尹开始是成汤的臣下,后来被献给夏桀,何以终于事汤,并得到宗室一般的待遇?”这几句话概括了伊尹一生的行迹。

有关伊尹的神话,主要是他诞生的不同寻常。王逸在《天问》几句诗后面注释说:

伊尹母妊身,梦神女告之曰:“臼灶生 (蛙),亟去无顾。”居无几何,臼灶中生鼃(蛙)。母去东走,顾视其邑,尽为大水。母因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干之后,有小儿啼水涯,人取养之。既长大,有殊才。有莘恶伊尹从木中出,因以媵女也。汤初举伊尹,以为凡臣耳,后知其贤,乃以备辅翼承疑,用其谋也。

伊尹生空桑,是一个陷湖神话和一个变种的感生神话相结合的复合型神话。说是陷湖神话容易理解,“顾视其邑,尽为大水”,这就是陷湖神话。为什么又说是变种的感生神话呢?王逸注说,伊尹母“梦神女告之曰:‘臼灶生蛙,亟去无顾。’”;《吕氏春秋·本味篇》记叙此事又略有不同,神告伊尹母亲的话是:“臼出水而东走,毋顾。”不论是“臼灶生蛙”也好,是“臼出水”也好,都是洪水将要到来的象征,所以伊尹可说是感洪水而生的。不过洪水来到的时候,连他的母亲也化为“空桑之木”了。这样,伊尹就成了一个既无父、也无母的孤儿。

《本味篇》说:“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庖)人养之。”有侁就是有莘,从此伊尹就在有莘氏的宫廷,在庖人的养育下长大成人了。成汤知道伊尹贤,特地东巡到有莘地方,以聘女为名,想要得到小臣伊尹。而有莘国君恰正讨厌伊尹是从空桑中生出来的野小子,便在嫁女时候,把他作为陪嫁臣子一起嫁了出去。这是一说,是《楚辞·天问》的成汤求贤说。而《史记·殷本纪》却说:“阿衡(伊尹)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这又是一说,是伊尹因欲干汤而自请为媵臣说。两种说法自然是互相矛盾的。但是考较起来,求贤说或者更近于古。这和殷武丁访求傅说、周文王访求吕尚都是同一类型的传说。至于伊尹干汤的说法,或者是受了战国时代游学博辩风气影响而产生的。始于《孟子·万章篇》,《万章篇》说:“伊尹以割烹要汤。”继以《韩非子·难言篇》,《难言篇》说伊尹说汤“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淮南子·泰族训》更进一步说:“伊尹忧天下之不治,调和五味,负鼎俎而行,五就桀,五就汤。”完全把伊尹描写作一个游说之士的模样,显然是以今度古的臆说,是不足为凭的。

伊尹出身微贱。《墨子·尚贤下》说:“昔伊尹氏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韩诗外传》卷七更明确地说:“伊尹固莘氏僮也。”《天问》所谓“小臣”者,其地位乃介在僮仆之间,看来确实是一个家内奴隶。拿他的相貌来说,实在也不合“贵相”的标准。《荀子·非相》说:“伊尹之状,面无须糜(眉)。”《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说:“伊尹黑而短,蓬头而髯,偻身而下声。”“蓬头而髯”与“面无须糜(眉)”虽略有矛盾,但其为奴隶的状貌则一。尤其《晏子》说他“偻身而下声”,刻画出僮仆在主人面前唯诺的光景,惟妙惟肖。所以《本味篇》说:“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jué)以爟(guàn)火,衅以牺猳(高诱注:所以祓除其不祥),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这就是奴隶的进身之阶:即使已经算是“得遇明主”,还必须通过这么一些带有严重侮辱性的门槛,也真算是可哀了。

在成汤伐夏的斗争中,伊尹帮助成汤做了些什么工作呢?《吕氏春秋·慎大篇》说:

桀为无道,汤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bó)。曰:“桀迷惑于末喜,好彼琬、琰,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洫,夏命其卒。’”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高诱注:诗,志也)。”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往视旷夏,听于末喜。末喜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东方日胜,西方日不胜。”伊尹以告汤。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天下戮。

这自然未必是历史,只能算是神话传说。在这段传说中,伊尹是用了苦肉计,到夏桀那里去做了大量的谍报工作。并且还和身为女奴而遭遗弃的妺喜配合起来,把夏桀最隐秘的梦中所见的情景都当作谍报材料输送到成汤那里去。这样里应外合,政治军事,双管齐下,自然就加速了夏王朝灭亡的过程。传说伊尹“五就桀、五就汤”,如果不是以一个游说之士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谍报者的身份,那倒是完全适合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