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银锭与夹剪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偶然翻阅《红楼梦资料》,看到二十多年前何心先生写的《红楼梦抉误》,其中有一则说到第五十一回中,袭人不在家,晴雯生病,请了大夫来,看完病要付大夫马钱时,宝玉、麝月二人都不知银子的轻重。这样写似嫌过火,认为“麝月按月有月规钱可领,岂有不知银锭大小之理”等等,这种疑问似乎有道理,实际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因为时代隔阂,不了解当年用银子作为货币时的困难情况的缘故。这几句原文是这样写的:

二人来至袭人堆东西的屋内,开了螺甸柜子……下一槅却有几串钱。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戥子。麝月便拿了一块银子,提起戥子来问宝玉:“哪是一两的星儿?”宝玉笑道:“你问的我有趣儿,你倒成了是才来的了。”麝月也笑了,又要去问人。宝玉道:“拣那大的给他一块就是了。又不做买卖,算这些做什么?”麝月听了,便放下戥子,拣了一块,掂了一掂,笑道:“这一块只怕是一两了!宁可多些好,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不说咱们不认得戥子,倒说咱们有心小气似的。”那婆子站在门口笑道:“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个,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又没夹剪,姑娘收了这块,拣一块小些的。”

这段文字全是对话白描,却把人物的神态写得非常生动,这是曹公的传神之笔,当行之处,有目共睹,且不多谈。这里只把“几块银子”、“戥子”、“拣那大的”、“五两的锭子”、“夹了半个”、“夹剪”等大体说明一下,明白了这些,才能理解和回答前面那个疑问。

读仲芳氏《庚子记事》十月初七日记云:“香油每斤银一钱四分,猪肉每斤银一钱。”佚名《庸扰录》记云:“近日米价已涨至六两七钱一包。”可知一九〇〇年,即距今八十年前,北京还普遍用银子作为货币,而今天对如何使用白银已是很难想象的了。即在清代许多年间,虽然国家开支均以白银计算,但白银似乎一直未被明文规定为法币。钱,千百年来一直是国家设有专门机构铸造的。清代北京在东城石大人胡同有户部的宝源局、北新桥有工部的宝泉局,都是铸钱的,所以钱叫“制钱”。而各种银子,大的一百两、五十两一个的大元宝,中的十两、五两一个的锭子,小的一两一个的锞子,则不一定都是户部浇铸的,而大部分则是民间的炉房银楼开炉浇铸的。新浇铸好的元宝、银锭等,有固定形状,谓之“出炉银”,颜色很漂亮。清代晚年讲究一种很漂亮的银红色料子,就叫“出炉银”。新出炉的银子,上面都有浇铸的字号,如“隆盛”、“茂昌”之类。用银子很不方便,不但因为重量的关系,携带起来不便利,即使用起来用整的、找零的,也非常不便利。如前面所引《庸扰录》说的“米价已涨至六两七钱一包”,你拿十两银子的一个大锭子去买一包米,米店要找还你三两三钱银子,这“两”和“钱”都是重量,不像银元或钞票一样,是“币值”。既是重量,就都要用度量衡具量过,少数也有用天平的,但大多数都是用戥子。戥子的精确度到“分”为止,可以称得几两、几钱、几分的重量。你拿十两的银锭买米,米店先要用戥子称称你的锭子是否足十两,收你十两要找还你三两三钱,但店里并不是正好有三个一两的小锞子,三块一钱的碎银子,不像用银元、用钞票那样找零方便。这时米店有两个办法找零:一是很相信你,便收进这十两银子,从银柜中找一小块小银子称好重量找给你,当然不可能正好三两三,可能三两一、三两二或不足三两等等。下余尾数,按当天白银与制钱的兑换率折钱找给你。这第一个办法已是十分麻烦的了,但还是比较方便的,而且是相信你的办法。

如果不大相信你,或店里没有零碎银子,便把你这个十两的大锭,拿到柜台里面,用一种特殊的工具,根据大小需要,一夹为二。先看看里面有没有“灌铅”(就是假银锭,外面包银,中心是铅),再把两块分别称过。当然不可能一块正好六两七,一块正好三两三,轻重必然有些出入,相差之数,再折钱补足。这个夹元宝、银锭的工具就叫“夹剪”。

婆子说:“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个,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又没夹剪。”所指就是这个。自然怡红院中是不预备夹剪的,况且即使有夹剪,怡红院中也没有能够使用夹剪的人才。夹剪不是好用的工具,一般要在银楼、钱庄、炉房、金店、当铺等银钱业及大铺子里做过学徒、专门用惯夹剪的人才能使用。一般钱铺所用夹剪是一把剪口很短、剪柄很长很粗的大剪刀,一面的柄固定钉在一个大木案子上,另一长柄可张可合。夹剪银锭时,用左手拿银锭放在剪刀口上,右手扶剪柄,斜着欠身用屁股猛然向剪柄上一坐,便把银锭一剪为二了。白银虽然不是很硬的金属,但用夹剪切割,单用手劲,压力有时还不够,而且很费力气。所以要靠欠身一坐,用全身的重量猛地一压,才能解决问题。银块不大、而且往往又是不规则形的,剪时用力很猛容易打滑,弄不好银块未剪开,倒要把手剪伤,或者人从夹剪柄上滑下来,摔一跤。因此使用夹剪是不容易的,全靠一股巧劲,平时未经训练,不掌握窍门,纵然有夹剪,也是不会使用的。所以说怡红院中不但没有夹剪,即使有,袭人等人也肯定是不会使用的。这虽然像说笑话,却是实情。

那时各个公家的衙门,各大商店,总之凡是大宗银钱经常出入的单位,都要备有夹剪,掌银钱出入的司库人员,一定都会使用夹剪。《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账房中,银库上自然是有夹剪的,那些使用夹剪的人,则只能是吴新登、钱华等人手下的伙计们了。至于现在的人,如果对他说当年使用银子时,银锭要用夹剪剪开等等,他可能以为好像剪布一样,那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具体而真实地理解前人的生活细节,的确是不容易的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