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1199—1262)
字巨山,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登进士第。淳祐中,为赵葵参议,移知南康军,忤贾似道,后知袁州,又忤丁大全,被劾罢归。所撰《秋崖先生小稿》文集四十五卷、诗集三十八卷,今存。
三虎行
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1)
田家止予且勿行,(2)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3)两子从之力俱武。
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4)
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5)束蕴乞火霜风寒。(6)
劝渠且宿不敢住,(7)袒而示我催租瘢。(8)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9)
【注释】
(1)查(zhā,音渣)查:即喳喳,鸟叫声。幽阻:黑暗而危险。(2)予:同余,我。(3)彪的原义是小虎。这里说三只脚的虎叫彪,是民间传说。(4)毛发为竖:就是俗话汗毛直竖,极其害怕的样子。(5)谁氏子:姓什么的人,指陌生人。(6)蕴:草把。乞火:讨个火种。(7)渠:他。(8)袒(tǎn,音坦):脱掉上衣。催租瘢(bān,音般):因无力交纳租税而被官吏鞭打留下的伤疤。(9)李广:汉朝的神箭手,一次,他在晚间射杀一虎,天亮后,才看到原来是一块巨石,箭镞已嵌入石中。周处:西晋人,年轻时不学好,糟害地方。大家把他同山中一虎、水中一蛟并称为三害。他听到后,奋然改过,上山杀了虎,下水斩了蛟,自己也规规矩矩做人,除掉了三害。负子渡河:东汉刘昆做弘农太守,三年之后,仁化大行,老虎都不敢在弘农呆下去,纷纷背上小虎过河。这两句是说:现在既无为民杀虎除害的英雄人物如李广、周处,更不知哪一天才有像刘昆那样大行仁政的好官。
【品评】
《礼记·檀弓》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在泰山旁边走过,看到一位妇女在坟墓上痛哭,便要子路去问。子路问道:“看你哭成这样,是有非常痛苦的事情吧!”回答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接着是我丈夫,现在我儿子又遭到同样的命运。……”孔子说:“那你为什么不迁居呢!”回答是:“这里没有苛政(繁重的杂税和劳役)。”于是孔子对学生们说:“要记住,苛政是比老虎更凶的。”孔子以后,几千年的生活中还反复不断地出现苛政猛于虎这一严酷的事实,就使得文学作品中也反复不断地出现这一主题。由此可见,作品的主题来自生活中的矛盾。只要生活中某种矛盾没有解决,或没有缓和,也就会产生反映这一问题的作品,作为解决它或改进它的动力。这也便是文学的社会效用。
罗与之
字与甫,吉安(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有《雪坡小稿》二卷,今存。
寄衣曲二首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1)
若无鸿雁飞,(2)生离即死别。
此身傥长在,敢恨归无日。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
【注释】
(1)古时以丝织物做衣,缝制以前,要先将其浸泡水中,在砧上用杵捣过,使之平贴,易于裁剪。这句是说,秋天捣衣寄远,已有几年。(2)鸿雁是候鸟,南来北往有定时。古人传说,可以将书信系在鸿雁的脚上,传递到很远的地方。
【品评】
唐宋时代,出征军人的家属每到秋天,就要为在远方的亲人打点缝制寒衣。所以寄衣这个主题在诗中习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杜甫《捣衣》云:“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足为这类作品的代表。但罗与之在这两首五言绝句中,却将这个习见的题材挖掘得更深了一层。他人诗中只说妻子寄衣,很少说征夫回信,而罗诗前一首中则暗示虽然丈夫数年未归,可是人还活着,因为每年收到寒衣之后,都有回信。后一首则写出了在南宋末年,大敌当前,国亡无日的时候,一位普通士兵妻子的爱国御侮之情。她不像一般妻子那样,只希望丈夫快些回家。这些新意,都是以前这类诗所稀见的。
许棐
字忱夫,海盐(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有《梅屋诗稿》一卷、《融春小缀》一卷、《梅屋第三稿》一卷、《梅屋第四稿》一卷,今存。
泥孩儿
牧渎一块泥,(1)装塑恣华侈。
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2)
少妇初尝酸,(3)一玩一欢喜。
潜乞大士灵,(4)生子愿如尔。
岂知贫家儿,生子瘦如鬼。
弃卧桥巷间,谁复顾生死?
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5)
【注释】
(1)牧渎:牛喝水的溪沟。(2)这两句是说富贵人家买回的一对小泥孩儿被放红纱厨中,瓶花的脚下。(3)尝酸:指怀孕。怀了孕的妇女就喜欢吃酸东西。(4)大士:菩萨。这里特指送子观音。(5)三叹:反复叹息。三,表示多数。
【品评】
这首诗中的泥孩儿,即宋元时的摩喝乐,又名摩睺罗。宋孟元老《东京孟华录》云:“七月七日……皆卖摩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吴自牧《梦粱录》亦云:七夕,“内廷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名磨睺罗孩儿,悉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装栏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绿销金玉珠翠装饰,尤佳。”这些文献可以使我们对许棐此诗理解得更清晰一些。这种每年都展览售卖的小玩意儿,在敏感的诗人和艺术家眼中,却成为不公平的社会生活最好的实证。张乐平的连环画《三毛流浪记》中有一组题为《不如洋娃》的画,画的是一家大百货公司的橱窗里,陈列着洋娃娃,标明每个特价十万元。同时附近有穷人在卖孩子,一个标价七万元,一个标价五万元,而三毛自己则标着:我卖一万元。许棐与张乐平都看到生活中使他们毛骨悚然的现象,而将其成功地表现了出来,虽然其所用的艺术形式是各异的。(张乐平画中的物价,更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叶绍翁
字嗣宗,龙泉(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有《靖逸小集》一卷,今存。
游园不值(1)
应怜屐齿印苍苔,(2)小扣柴扉久不开。(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不值:没有遇上。(2)这句是说由于站得太久,以致木屐底下的齿把门前的青苔都踩出痕迹来了,未免可惜。屐(ji,音机):木制鞋,鞋底有齿以防滑。(3)扣:同叩,敲。
【品评】
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与此诗后半辞意颇同。陆游在南宋诗名极大,江湖后辈叶绍翁多半读过《马上作》而有所沿袭。在创作中,后人往往有类似和全同前人的语句。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无心偶合,一是有意借用。前者如蔡宽夫诗话云:“元之(王禹偁)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颇相近。’因请易之。元之忻然日:‘吾诗精诣,遂能暗合子美邪。’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后者如文天祥《集杜诗·自序》云:“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乃知子美非能自为诗,诗句自是人情性中语,烦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数百年,而其言语为吾用,非情性同哉!”文天祥全集杜句以抒怀抱,这种文学现象当然是个别的,但沿袭前人创造的某些境界、手法与语言,则是较普遍的。如果在沿袭中还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许还是应该受赞赏的。正因为如此,读者便从来有意忽略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这位词人攘夺五代翁宏的诗句以为己有;也不追究和苛责叶绍翁这首诗和陆游那首诗的后半何以如此相近。广大文学爱好者这种宽容,值得专业工作者深思。
家铉翁(?—1294)
眉州(今属四川)人。以荫补官,知常州,累迁户部侍郎,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奉命使元,被留。闻宋亡,哭泣不食。元人欲官之,不受,后得放还。有《则堂集》,今存六卷。
寄江南故人
曾向钱塘住,(1)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注释】
(1)向:犹在。钱塘:今杭州,亦即南宋都城临安。
【品评】
此诗当是作者奉使元朝,因宋亡而被羁留不能南归时所作。第一句是自己曾在南宋朝廷作官的婉曲的说法。第二句含蕴非常丰富:杜鹃鸟四川最多,叫声像“不如归去”这句话。又相传它是古时蜀国的皇帝杜宇所变。蜀中人民对这位传说中的皇帝很敬爱,每逢夜半听到杜鹃叫,就起来对它下拜。杜甫在四川的时候,因为感叹唐玄宗遭安史之乱,流离迁播,也曾按照蜀中风俗,闻鹃下拜,以表自己对祖国的忠诚。作者是四川人,这句诗写闻鹃思乡,也暗含有对已经覆灭的民族政权的深切怀念在内。后两句以不知两字领起,极妙。因为梦到钱塘故国和梦到蜀中故乡,对于诗人来说,都是向江南故人表示梦想恢复民族政权,实际上是一回事。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又字履善,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兵南侵,天祥应诏勤王,拜右丞相。奉派至元营请和被执,后逃脱,奉端宗于福州,封信国公。景炎三年(1278),复为元将张弘范所执。被囚燕京三年,从容就义。所撰《文山先生文集》十七卷,今存。
过零丁洋(1)
辛苦遭逢起一经,(2)干戈落落四周星。(3)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4)零丁洋里叹零丁。(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
【注释】
(1)零丁洋:今广东中山南边的海面。(2)起一经:指自己由科举出身。古代科举时,每人都要考试自己所专门研究的一种经书。文天祥考取状元,又做到丞相,但他所处的时代,宋帝国已经濒于危亡,他支撑残局,非常辛苦,所以首句这么说。(3)落落:多貌。周星:木星约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古人用它来纪年,称十二年为一周星。同时,地球则约十二个月绕太阳一周,相当于前者的十二分之一,也可借称十二个月为一周星。这里是用后一个解释。本诗作于帝昺祥兴二年(1279)正月十二日。四周星是指恭帝德祐元年(1275)到祥兴元年(1278)。德祐元年,文天祥起兵抗元,祥兴元年,不幸被俘。这四年当中,战斗频繁激烈,所以说干戈落落。(4)惶恐滩:江西赣江由万安到赣州共有十八个滩,其中最险恶的一个是惶恐滩。惶恐:惶惑和恐惧,引申也有惭愧的意思。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家乡吉水附近的空阬被侵略者打败。妻欧阳氏、妾颜氏、黄氏、次子佛生、女柳娘、环娘都被俘北去。只有母亲曾夫人和长子道生随着他经由赣江惶恐滩一带,退往汀州。这句是对当时感到惶恐的回忆。(5)零丁:孤独貌。1278年,文天祥在今广东海丰的五坡岭被元将张弘范俘获。张弘范要继续追击在厓山的帝昺,强迫他随船前往。经过零丁洋时,文天祥就写了这诗。这句是写当时感到零丁的心情。(6)丹心:红心,忠心。照汗青:照耀史册。汗青:在纸没有发明以前,古人写字用竹简,先将竹简用火烤干水分(竹汗),可以防蛀,称为汗青。这里指用竹简写的历史。
【品评】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二十岁就状元及第,少年得志,不免纵情声色。后来元兵南侵,江淮告急,便一改故态,精忠报国,至死不渝。诗风也一变为雄浑沉挚。其集中《指南录》、《吟啸集》、《集杜诗》等部分,忠义慷慨,可泣可歌,为我国文学添加了光辉的篇章。
这首诗作于宋亡的那一年。当时帝昺君臣逃到厓山,张弘范追踪袭击。最初由于另一位民族英雄张世杰防御得力,没有攻下。张弘范要被囚随军的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将这首诗给张弘范看,挫败了诱降的阴谋。但不久,厓山宋营仍然陷落了。
事后,张弘范在厓山一块石头上大书“张弘范灭宋于此”。后来有人在这行字上面加了一个宋字,成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又有人在石旁题诗道:“勒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这样,张弘范就被如实地画出了他的卖国求荣的汉奸面目。历史毕竟是公正的,暴力不能改变或掩盖真实。
郑思肖(1239—1316)
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字不详,后改名思肖,字所南,一字忆翁,以表思念南方的赵宋之意。初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时,曾叩阙上书,不报。宋亡,侍父隐居吴下,后浪游四方以终。著有《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一卷、《郑所南文集》一卷、《心史》七卷。《心史》所收诗文,多及宋亡时事,旧无传本,明崇祯十一年(1638),在苏州承天寺井中发现,盛以铁函,上题“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故又称《井中心史》或《铁函心史》。
二砺(1)
愁里高歌《梁父吟》,(2)犹如金玉戛商音。(3)
十年勾践亡吴计,(4)七日包胥哭楚心。(5)
愁送新鸿哀破国,(6)昼行饥虎啮空林。(7)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8)
【注释】
(1)砺:磨刀石。磨炼自己的志气也叫做砺。作者写了好些篇这样的诗,都以砺为名,如《一砺》、《二砺》等。(2)《梁父吟》:古乐曲名,即《梁甫吟》。相传诸葛亮爱唱《梁父吟》。作者倾慕诸葛亮要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北定中原”,要向他学习,所以这么说。(3)金:指铜制乐器,如钟等。玉:指玉或石制乐器,如磬等。戛(jiá,音夹):敲击。商:乐调名,其声悲凉慷慨。这两句是说,自己歌唱起《梁父吟》来,和以金玉制的乐器奏出商调的声音一样悲壮。(4)勾践:春秋时越王名。父为吴王阖闾所败。勾践继位,在槜(zuì,音罪)李击败吴国的军队。后又为阖闾的儿子夫差所败,被困于会稽,只好屈辱求和。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兴兵灭吴。(5)包胥:申包胥,春秋时楚臣名。楚昭王时,吴兵伐楚,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郢,昭王也逃走了。申包胥看到局势危急,就到秦国去哭求救兵。秦哀公最初不肯出兵,申包胥就在秦国的朝廷痛哭,达七天之久,终于感动秦君,出兵打退了吴军。这句是说,自己也有申包胥这样的忠心,可惜无处可以求救。(6)鸿雁是每年南去北来的候鸟,今年新到南方,南方的宋朝已经灭亡,是个破国了,鸿雁看到,同样是要为之悲哀的;而诗人呢,则忧愁地送着新到南方的鸿雁去哀怜破碎的祖国。(7)老虎敢在大白天跑出来,在空林中都无从找到食物,那么,经过侵略者横暴地杀掠之后,人烟稀少,城野荒凉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啮(niè,音聂):咬。(8)陆沉:大地沦陷水中。神州:中国。晋桓温曾称西晋为胡人所灭为神州陆沉,已见前。
【品评】
郑思肖是南宋遗民中公然表达自己和元朝不合作态度的少数人之一。他因亡国改了名字,他坐必朝南,每逢节日,必南向野哭。他听到北语(蒙古语)就掩耳走开。他兰花画得很好,但宋亡后绝不画土,根都裸露在外面。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反诘道:土地被番人夺去了,根又栽在哪里呢?也许由于他没有参与实际反抗运动,生前也没有广泛流布那些用非奴隶语言写的诗文,所以才幸免于被迫害。
这首载于《心史》的诗,是诗人发出的庄严的誓言。正因为富于民族精神的人民决不能忍受神州陆沉,所以当蒙古贵族建立元朝以后,人民从来没有一天停止过对侵略者进行最坚决的斗争,终于不到一个世纪,就推翻了建立在民族压迫基础之上的蒙古贵族统治,迎来了民族解放。这不仅对汉族人民的发展前途是有利的,对蒙族人民也同样有利。因为,如我们所熟知,任何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别的民族时,它自己也不可能成为自由的民族。
汪元量(1241—?)
字大有,钱塘人。宋末宫廷琴师。宋亡,随三宫入燕,后被放还,出家为道士以终。所著《湖山类稿》,以今人孔凡礼校辑本最备,凡五卷。
醉歌十首选二
乱点连声杀六更,(1)荧荧庭燎待天明,(2)
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3)
南苑西宫棘露牙,(4)万年枝上乱啼鸦。(5)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释】
(1)通常每夜分五更,每更分五点。宋初有民谣云:“寒在五吏头。”统治者忌讳这句话,所以宫中在五更之后,又敲梆打鼓,叫做虾蟆更,禁门这时才开,百官随即进入。这也就是六更。乱点连声,指敲梆打鼓。杀,同煞,收束。这句是说到了六更,已是百官入朝的时候。(2)荧荧:光微弱貌。庭燎:大烛。大烛而以荧荧形容之,是暗示局面的悲惨。(3)谢道清是理宗的皇后,帝的祖母,即所谓太皇太后,当时宋宫里最尊贵的人物,所以由她在归降表上佥名。佥,同签。古代风习,在被敌人战败后,屈膝投降,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谢道清在降表上称臣妾。(4)牙,同芽。宫苑中荆棘露芽,可见已经无人管理。(5)万年枝:即冬青树。宋宫中多种这种树。宋亡后,皇帝的陵墓被侵略者发掘,遗民们收拾遗骨重葬,也种冬青作为标志,所以宋遗民怀念故国的诗歌中常常提到它。
【品评】
汪元量是一位侍候宫廷贵妇的琴师,他无功名,无官职。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像文天祥、郑思肖等人那样悲壮激烈的情感,而对故国沦亡的伤痛则同。他根据当日目睹的南宋政府屈膝投降、三宫北行及临安残破等许多事实,写了一系列的联章诗,如《醉歌》十首、《杭州杂诗和林石田》二十三首、《湖州歌》九十八首、《越州歌》二十首等。除和林之作为五言律诗外,其余皆七言绝句。他的这些作品写得哀怨,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感情,可算是“哀以思”的“亡国之音”。而其从多视角勾画出来的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生活画面,则是十分真实的,具有无可比拟的史料价值。
《醉歌》杂写德祐二年(1276)襄阳失守,元兵直逼临安,宋朝派大臣向元丞相伯颜上传国玺和降表,伯颜接管政府,出示安民等事。这里选录的第一首只陈事实,而对太后之轻信投降派,不和封疆大吏商量便不战而降之不满,却非常明显。这就是《春秋》笔法:直书其事,而其义自见。
另一首借宋三宫北迁,元兵闯入宫禁,不识红梅这样一件小事,暗示宋朝的灭亡。着墨虽淡,而用意极为沉痛。其即小见大,正和杜牧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及陆游之“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同意。但杜、陆都是虚拟,而此首所写则是事实。
湖州歌九十八首选二
一掬吴山在眼中,(1)楼台叠叠间青红。(2)
锦帆后夜烟江上,(3)手抱琵琶忆故宫。
青天淡淡月荒荒,(4)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5)
【注释】
(1)一掬(ju,音居):一捧。吴山:一名胥山,又名城隍山,在今杭州市内西南角。这句是形容远望吴山,体积很小,好像可以用手捧起来。(2)叠叠:重叠的样子。间(jiàn,音见):间隔。这句是说许多饰以青色和红色的楼台高低错落地建筑在吴山之上。(3)锦帆:隋炀帝游江都时所乘龙舟曾以锦作帆。这里指南宋宫女在国亡被俘之后乘坐着北去的船。(4)淡淡:水摇动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天清澈得和水一样。荒荒:辽阔而寒冷的样子。(5)《哭襄阳》:当时流传的一首民间歌曲。襄阳一向是历史上南北兵争的要害地区。元兵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围攻襄阳,吕文焕一直坚守到咸淳九年,而宰相贾似道始终不派兵去救,吕终于献城出降。襄阳一失,元兵就长驱直入了。
【品评】
《湖州歌》是汪元量集中最大的一组诗,所写为德祐二年二月,伯颜从临安东北的临皋山进驻湖州,派人向宋朝索取降表,解散宋朝政府,迫令三宫北迁诸情事,故以《湖州歌》为名。共九十八首,其中一至六写元兵入杭,宋室投降;七至六十八写三宫赴燕及途中情况;六十九至九十八写三宫抵燕以后生活杂事。通过已亡之宋与新建之元在接触中的多方对比,活现了当日的历史。
这里所选的为第五、第三十八两首。第五首写宫女们在出发前面对故国故都的留恋之情。前两句实写眼前所见景物,后两句揣想旅途生活情况。第三十八首写宫女北上,在不眠之夜经过荒凉的淮河,听到民谣《哭襄阳》的神情。作者《醉歌》中有一首写道:“吕将军在守襄阳,十载襄阳铁脊梁。望断援兵无信息,声声骂杀贾平章。”(贾似道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丞相。)也许就是《哭襄阳》的部分内容。这两首诗写本来就完全不能主宰自己命运,而今又被投入更为悲惨命运的小人物的心态,着色很淡,感人却深。
林景熙(1242—1310)
字德阳,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以太学上舍生入仕,历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后,隐居不出。有《霁山集》五卷,今存。
梦中作(1)四首
珠亡忽震蛟龙睡,(2)轩敝宁忘犬马情。(3)
亲拾寒琼出幽草,(4)四山风雨鬼神惊。(5)
一坯自筑珠丘土,(6)双匣犹传竺国经。(7)
独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8)
昭陵玉匣走天涯,(9)金粟堆前几暮鸦。(10)
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11)
珠凫玉雁又成埃,(12)斑竹临江首重回。(13)
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14)
【注释】
(1)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奉元帝命令,为了镇压汉族人民,发掘了南宋皇帝的陵墓。事后,林景熙、唐珏、谢翱等人,一同暗中将宋帝骸骨搜集、埋葬起来。高宗、孝宗的骸骨埋在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后来又找到理宗的骸骨,合埋在一起。这组诗共四首,就是为此而写。这组诗也有记载说是唐珏写的。(2)这句是说陵墓被掘,群情震动。古代传说:深渊里住着骊龙,颔下有宝珠。人们要想获得宝珠,一定要等骊龙睡熟之后才能去摘取。这里用来影射诸陵被掘之事。珠亡,比喻殉葬珠宝被劫。龙睡:比喻宋帝死后长眠。蛟龙是复词偏义,这里偏指龙。(3)轩:车。敝:坏。《礼记·檀弓》:“敝帷不弃,为埋狗也;敝盖不弃,为埋马也。”这种习俗说明了车的帷盖和犬马是有关连的。车子坏了,虽犬马也难以忘情,比喻国破家亡,臣民也不能不感到痛苦。(4)寒琼:诸帝白骨的美称。琼:美玉。陵墓被掘之后,林等扮成乞丐,背着箩筐,带着竹夹,暗中贿赂那些掘墓的人,将高宗、孝宗的骸骨捡进箩中,装成两盒,偷偷地运走。(5)这句的意思是:人民对于敌人暴行所进行的斗争,足使天地鬼神为之感动。(6)一坯(pi,音批):一堆。古代神话;舜埋葬在苍梧之野,有许多名叫凭霄的神鸟,嘴里含着青沙珠飞来,在葬处积成一个堆,称珠丘。这是将兰亭的宋帝新墓比成舜陵,林等比为神鸟。(7)林等将宋帝的两盒骸骨葬在兰亭,种上冬青作为标识,并托言盒中装的是佛经。佛经来自天竺国(印度),所以称为竺国经。(8)杜宇:即杜鹃鸟,相传是蜀国国王杜宇变的,故称杜宇。冬青:宋宫中多种这种树。这里以杜宇比宋帝,冬青指其兰亭新墓,想象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也会为自己身后的不幸遭遇而哀伤。(9)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兰亭修禊赋诗,王羲之做了一篇《兰亭集序》,并亲自书写。他是书法大师,这份墨迹极为后世宝重。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欢喜王羲之的字,用计从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的弟子辩才手中得到了《兰亭集序》的真本。太宗死后,高宗遵照遗嘱,将这份真迹藏在一个玉匣里,放进了太宗的坟墓昭陵。可是后人将昭陵打开,却没有看到这真迹。这里是暗喻宋帝的骸骨在被掘暴露之后又迁走了。(10)金粟堆:即金粟山,在今山西蒲城东北,唐玄宗墓泰陵所在地。这里是借金粟堆来指宋帝诸陵,形容其被掘后之残破荒凉。(11)呜咽(yè,音夜):悲泣声,也可以用来形容水流声。帖:将字摹刻在石或木上,然后用纸拓下来,叫做帖。这里是借兰亭真帖的失踪,引起人们系念,比喻诸帝骸骨已被秘密改葬兰亭,但许多人还不知它们到底被抛散到什么地方去了,因此悲泣。(12)相传秦始皇葬在骊山,墓室内以“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金银为凫雁。”(见《汉书·刘向传》)这里以珠玉代金银,仍指墓中殉葬物。这是说诸陵被掘,殉物化为尘埃。(13)斑竹:相传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帝舜为妃。舜死后,娥皇、女英痛哭,泪点洒在竹上,便成为斑竹。重(zhòng,音仲):再。这里是借二妃哭舜的故事,来说明遗民对故国的深厚感情。诸帝骸骨虽已重行埋葬,但自己回思前事,仍感悲痛。(14)年时:当年。天家:皇家。这两句是说,还记得当年每逢寒食节,皇家都要派专使捧着香来扫墓,可是现在又如何呢?
【品评】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一般被认为是天然尊长,是国家民族的象征,皇帝的陵墓当然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侵略者为了打击广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居然使用了发掘陵墓这种最残暴最下流无耻的行为。针对着这种行为,遗民们进行了英勇斗争,并发为诗歌,加以揭露,这当然也表现了作者们的忠君思想,但更其主要的,则是表现了他们的民族气节。
这一组诗,既隐约又分明地记载了遗民们这次反凌辱斗争,反映了人民对这一事件的悲痛和愤怒。正如谢翱在《冬青树引别玉潜》诗中所云:“恒星画夜不见,七度山南与鬼战。愿君此心无所移,此树终有开花时。”对于故国兴复的希望和信心,乃是这一义举和这些诗作的思想基础。
在诗歌创作中,若作者不想全然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往往以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掩饰起来,不论在诗的题目或字句上,都是如此。这种掩饰的动机,有出于男女私情的,也有出于政治纠纷的。但若是出于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反抗和揭露,为了保存自己以便继续战斗,这种掩饰也就更加隐秘。像林景熙这四首和另外一些宋遗民诗就是这种用奴隶的语言写成的作品,同时也是被压迫者反抗和推翻压迫者进军时的号角。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1)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2)却与山窗障北风。(3)
【注释】
(1)故朝:过去的朝代,指宋朝。封事: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秘密奏章,都用囊装起,以防泄露,称为封事,也称囊封。(2)防秋疏(这里读去声):上给皇帝关于防秋的奏章,即题中的封事。在古代,每逢秋高马肥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就要乘机南侵,因此,每年秋天都必须加强防卫,叫做防秋。(3)障:挡。北风:暗喻从北方来的蒙古贵族侵略者。
【品评】
为了防止北方敌人在秋天入侵而上给朝廷的秘密文书,在政权覆灭后,不知经过多少沧桑,最后竟然被当作糊窗纸用了。诗人看了,感慨无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诗人同时也告诉后人,即使是一张纸,也还在抵抗着北风,何况侵略者面对的是千百万人民呢?
作者是在一次旅行途中,借宿某地,偶然发现这件事的。这是一次孤独的旅行,不仅无人结伴,连视野所及的天空中也只有一片孤云,这就正好衬托着这位遗民的凄凉心境。天气也不好,快下雪了,地炉熊熊地燃着木柴,虽然暖和,但窗户若没有糊纸,北风不断吹了进来,可就大不同了。写旅行,写寄宿,写欲雪,写取暖,最后才写发现窗子是新糊的,糊窗纸上还有字迹。层层递进,先一直都是很惬意的。最后却突然变得伤心,而在伤心的同时,又产生了信心。这首小诗值得我们重视,主要就在于它显示了人在逆境中的希望。
谢翱(1249—1295)
字皋羽,长溪(今属福建)人。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建都督府,翱倾家募乡兵投效,任咨议参军。天祥殉国后流浪浙江,尝登西台,设天祥神主,酹奠号泣,作《西台恸哭记》,卒于杭州。有《晞发集》十卷,今存。
效孟郊体七首选三
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1)
忽忽如有人,(2)起视不见处。
牵牛秋正中,海白夜疑曙。(3)
野风吹空巢,波涛在孤树。(4)
落叶昔日雨,地下仅可数。
今雨叶落处,可数还在树。(5)
不愁绕树飞,愁有空枝垂。(6)
天涯风雨心,杂佩光陆离。(7)
感此毕宇宙,(8)涕零无所之。(9)
寒花飘夕晖,美人啼秋衣。
不染根与发,良药空尔为!(10)
闺中玻璃盆,贮水看落月,
看月复看日,日月从此出。
爱此日与月,倾写入妾怀;(11)
疑此一掬水,(12)中涵济与淮。(13)
泪落水中影,见妾头上钗。
【注释】
(1)闲庭:空庭。荇(xìng,音杏)藻:两种水草。这两句写月光如水,照着柏树,而柏影映在路上,如有荇藻浮在水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用其语。(2)忽忽:恍惚不定的样子。(3)这两句是作者在秋夜独处的寂寥之感。仰观则牵牛当头,正是仲秋季节,平视则海色生白,好像天已发亮。牵牛:星名,俗称牛郎星,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曙:天亮。(4)这两句以鸟去巢空,但余孤树,暗喻南宋灭亡,帝后被掳北去,人民流离失所,作者《重过(杭州故宫)》云:“复道垂杨草欲交,武林无树着凌霄。野猿引子移来住,覆尽花枝翡翠巢。”与此同意。(5)这四句以秋雨中树叶愈落愈少比喻国势日益衰弱,终致灭亡。(6)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无依比喻人民流亡。这两句更进一步,说只要国家尚存,总还有土地可供流亡,如果国家都不再存在,那就连想要流亡也为难了。(7)风雨心:在风雨飘摇的国势之中动荡不安的心情。杂佩:左右佩玉,古人的一种妆扮。陆离:长貌。屈原在《离骚》中描写自己的形象说:“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作者借以形容自己。这两句是说,形象优雅、品德高洁的自己,虽处天涯,而仍对现实局面深感不安。(8)这句是说,自己对于这种情状感到痛苦,将随宇宙永存,没有穷尽。(9)无所之:无地可去,应上“不愁”二句。(10)这两句是说枯根不可重生,白发难以变黑,但句意未醒,因为发可染而根不可染。空尔为:白白地这样做了,指服良药。这是比喻拯救国家民族,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1)写:同泻。(12)一掬:一捧。(13)济:水名,源出河南省,东流入山东省境内,其下游后为黄河及大小清河所占。江、河、淮、济,古称四渎,所以济、淮并称。
【品评】
谢翱的《效孟郊体》诗共七首,这里选录的三首,既具有孟郊的悲苦和幽僻,也参有李贺的光怪和古艳,而其描写的环境和人物,则更有类于《咏怀》中的阮籍,甚至如《离骚》中的屈原。无望的现实和热烈的希求交织在这些诗篇中,引起了心灵的激烈冲突,诗人的感情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出火花。第一首是写在秋天月夜的感受,他空虚,他追求,却因前途的渺茫而感到怅惘,很曲折地表达了亡国的痛楚。第二首以草木零落、美人迟暮这些传统意象来暗示了故国的沦丧。第三首借男女之情寄寓对祖国的忠爱,由盆水起兴,盆中出日月,盆水涵济淮,都是小中见大,幻中见真。末两句描写自己伶俜孤独,顾影自怜,细致地刻画了遗民悲痛的心态。元任士林在《谢翱传》中评论说:“所为歌诗,其称小,其指大,其辞隐,其义显,有风人之余,类唐人之卓卓者。”精当地指出了谢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