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武定府志卷之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学校志

学校为兴贤育才之地,义昉虞廷,名起三代汉室聿兴庙学,唐贞观初,乃诏州县徧置,历代相承,典至隆也。圣朝崇儒右文,餋士百有余年,教泽之深,于今为烈。武郡居近圣人,人文蔚起,圣域贤关,觉序实基其绪。用载创建修举,将诗书弦诵,于以启泮宫之秀,而扬藻渚之芳,司教者当不得委为异人任也。志学校。

府儒学在府治东南。即旧州学。宋崇宁元年建,金天眷间毁于兵知州萧恭重建。明昌间,知州郭安民、济南府志作防御使。查职官任防御使者,乃郭尧民,非郭安民也。石玠、州人梁彦圭继修。元至治三年州尹晁显再修。明洪武三年、同知夏昱天顺四年,判官贺祥相继重修。嘉靖十年,御史熊荣以学后,地势洼下,每为众水所潴,乃筑土为堤,长四丈阔倍之,因名御史堤。十五年佥事,王玑创建尊经阁。二十五年,命事王烨拓治规制照济南郡学。三十三年,命事曹天宪创建聚奎于楼,徙门关外泮池于内。三十五年佥事张谧,四十三年佥事黄正色。万历二十五年佥事孙承荣,四十年知州宋大奎,崇贞十一年,副使曾栋、知州王永积相继重修。

国朝雍正十二年,升州为府,因改为府学,与新设之附郭惠民县祭祀肄业共之。原额入学二十名,今遵府学定例,仍旧额。

殿庑

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七楹。

按:宋政和四年,御书大成殿赐太学并曲阜孔子庙,仍颁其名于诸路州学,从舒州司户孔若谷之请也。自是郡县学俱称大成殿。

明伦堂三楹在殿后。嘉靖二十五年,佥事王烨重建。按汉永平十五年,明帝东巡,幸孔子宅,亲御讲堂。此堂之见于关。里者魏、晋以后,凡建学之地皆有。讲堂元至元十三年,云南行省平章赛典赤始建明伦堂,因下其式于诸路。明洪武十五年,诏颁卧。碑置明伦堂。左碑用石横卧,而刊其文,凡八条。尊经阁五楹在明伦堂北。嘉靖十五年,佥事王玑建。按:元延祐二年,常州路总教史埙即郡庠建尊经阁,以储书籍,诏天下学校皆建阁。

敬一亭

按:明嘉靖五年,世宗作敬一箴颁之太学,遂诏郡邑学校皆镌石,并刊程子视听言动箴、范氏心箴,作亭覆之,因名。

泮池旧在棂星门外,嘉靖三十三年,佥事曹天宪徒门内。

按诸侯之乐半于天子,故鲁颂有在泮之文。郑康成曰:泮之言半也。半水者,东西门以南通水,弱无也。今建学必有泮池昉此。

射圃在学东。

按古者习射于泽宫,夫子射于矍相之圃,此各学均置射圃之意。明洪武三年,诏定学校射仪。二十五年,定每月朔望习射于射圃。今各学惟存故址尔。

棂星门一座

按旧名戟门。宋建隆元年,诏立十六戟于庙门。大观四年,增立二十四戟,如王者制。明嘉靖初,攺戟。门曰先师庙门。庙门外又设棂星门,以著尊崇之义。

龙门一座,左右各知坊制,左曰金声玉振,右曰江汉秋阳。

庙门外大牌坊一座,额曰太和元气。

崇圣祠在殿东。明嘉靖十四年建。

按宋大中祥符元年,诏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圣母颜氏为鲁国太夫人。元至顺元年,加封圣父为启圣王,圣母为启圣王夫人。明嘉靖九年,诏去启圣王封爵,令国子监并天下学宫皆建启圣祠。

国朝雍正元年,诏议追封。

孔子先世五代,礼部议奏:孔子先世五代,应俱封公爵。奉上谕:五伦为百行之本,天地君亲师人所宜重。而天地君亲师之义,又赖师教以明。自古师道无过于孔子,诚首出之盛也。我皇考崇儒重道,超轶千古,凡尊崇孔子典礼,无不备至。朕蒙皇考教育,自幼读书,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无可增之处,故敕部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今部议封公。

上考历代帝王,皆有尊崇之典。唐明皇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加封至圣文宣王,封圣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元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齐国公为启圣王。明嘉靖时,犹以王系臣爵,改称为至圣先师孔子,改启圣王为启圣公。王、公虽俱属尊称,朕意以为王爵较尊,孔子五世,应否封王之处,著诸大臣具奏,遵旨议定。自叔梁公以上至木金父公,凡五代,追封为王爵,木金父公为肇圣王,一祈父公为裕圣王,防叔公为诒圣王,伯夏公为昌圣王,叔梁公为启圣王。其启圣祠向系专祀叔梁公,故以启圣为名。今圣朝异数,合祀五代,应更名为崇圣祠。将追封字样通行顺天府,真省府州县卫,一体。

遵行

名宦、乡贤祠,明嘉靖十四年建。按明洪武四年,诏天下学校各建先贤祠,左祀贤牧守令,右祀乡贤。此二祠建立附学之始。从前置主入祠,皆由督抚、学臣采访为政。雍正二年定例,名宦、乡贤除故明以前不议外,所有本朝应入二祠人员,皆由题请,经部议覆而后定。其外贤良、忠孝等祠,另详坛𭏸志。

正殿安设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正中南向。四配复圣、颜子、名回,字子渊,鲁人,颜无繇之子。述圣、子思子名伋,字子思,伯鱼之子。在殿内东傍西向。

宗圣曾子、名参,字子舆,鲁人,曾点之子。亚圣孟子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驺人。孟。孙,激之子。在殿内西傍东向。十二哲先贤闵子、名损,字子𬸣,鲁人。先贤、冉子、名雍,字仲弓,鲁人。先贤端木子、名赐,字子贡,卫人。先贤仲子。名由,字子路,卞人。先贤卜子、名商,字子夏,卫人。先贤有子名若,字子若,鲁人,乾隆三年升祀。在殿内,次东西向。先贤冉子、名耕,字伯牛,鲁人。先贤、宰子、名予,字子我,鲁人。先贤、冉子名求,字子有,鲁人。先贤、言子名偃,字子游,吴人。先贤、颛孙子、名师,字子张,陈人。先贤朱子名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宋儒婺。源人,康熙五十一年升配。在殿内,次西东向。

东庑

先贤蘧瑗、字伯玉,卫人。先贤澹台灭明、字子羽,鲁人。先贤原宪字子思,鲁人。先贤南宫适、字子容,鲁人。先贤商瞿、字子木,鲁人。先贤漆雕开、字子开,鲁人。先贤司马耕、字子牛,宋人。先贤巫马施、字子期,陈人。先贤颜辛、字子柳,鲁人。先贤曹恤、字子循,蔡人。先贤公孙龙、字子石。先贤秦商、字不慈,鲁人。先贤颜高、字子骄,鲁人。先贤壤驷赤、字子徒,秦人。先贤石作蜀、字子明,秦人。先贤公夏首、字子乘,鲁人。先贤后处、字里之,齐人。先贤奚容蒧、字子晢,卫人。先贤颜祖、字子襄,鲁人。先贤句井疆、字子疆,卫人。先贤秦祖、字子南,秦人。先贤县成、字子横,鲁人。先贤公祖句兹、字子之,一作公祖兹。先贤燕伋、字思,秦人。先贤乐欬、字子声,鲁人。先贤狄黑、字晢之,卫人。先贤孔忠字仲、子蔑,家语作孔弗孔。兄孟皮之子。先贤公西蒧、字子尚,鲁人。先贤颜之仆、字子叔鲁人。先贤施之常、字子恒,鲁人。先贤申桭、字子周,鲁人。先贤左邱明、鲁人,楚左史倚相之后。先贤秦冉、字子开,鲁人。先贤牧皮、力牧之后。先贤公都子、齐人,孟子弟子。先贤公孙丑、齐人,孟子弟子。先贤张载、宋儒字子厚,世居大梁。父迪知。涪州卒,因家于郿县。先贤程颐、宋儒字正叔,颢之弟。先儒公羊高、齐人受春秋于卜子夏。先儒孔安国、汉儒,字子国,夫子十一世孙。先儒毛农、汉儒,赵人。先儒高堂生、汉儒,鲁人。先儒郑元、汉儒,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先儒诸葛亮、汉儒,字孔明,琅邪阳都人。先儒王通、隋儒,字仲淹,龙门人。先儒司马光、宋儒,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先儒欧阳修、宋儒,字菽叔,庐陵人。先儒胡安国、宋儒字康侯,崇安人。先儒尹焞、宋儒字彦明,一字德充,洛人。行儒吕祖谦、宋儒字伯恭,其先东莱人。南渡后,居婺州。先儒蔡沈、宋儒字仲默,建阳人。先儒陆九渊、宋儒字子静,金溪人。先儒陈淳、宋儒字安卿,漳州龙溪人。先儒魏了翁、宋儒字华文,邛州蒲江人。先儒王柏、宋儒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先儒许衡、元儒字仲平,河南人。先儒许谦、元儒字益之,金华人。先儒王守仁、明儒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先儒薛瑄、明儒,字德温,河津人。先儒罗钦顺、明儒字允升,泰和人。先儒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

西庑

先贤宓不齐字子贱,鲁人。先贤、林放字子邱,鲁人。先贤、公治长字子长,齐人。先贤、公晢哀字季次,齐人。先贤、高柴字子羔,齐人。先贤、樊须字子迟,鲁人。先贤、商泽字子季,人,鲁人。先贤、梁鳣字叔鱼,齐人。先贤、冉孺字子鱼,鲁人。先贤、伯虔字子楷,鲁人。先贤、冉季字子产,一字子达,鲁人。先贤、漆雕徒父字子有,鲁人。先贤、漆雕哆字子敛,鲁人。先贤、公西赤字子华,鲁人。先贤、任不齐字子选,楚人。先贤、公良孺字子正,陈人。先贤、公肩定字子仲,鲁人,一日卫人。先贤、邬单字子家,鲁人。先贤、罕父黑字子索,鲁人。先贤、荣旗字子祺,鲁人。先贤、左人郢字子行,鲁人。先贤、郑国字子徒,鲁人。先贤、原亢字籍,鲁人。先贤、廉洁字庸,卫人。先贤、叔仲会字了期,一作仲。叔哙,鲁人。先贤、公西舆如、字子上,鲁人。先贤邽巽字子敛,一字子饮。先贤、陈亢字子禽,陈人。先贤、琴张字子开,一字子张,卫人。先贤、步叔乘字子车,齐人。先贤、秦非字子之,鲁人。先贤、颜哙字子声,鲁人。先贤、颜何字冉,一字称,鲁人。先贤、县袒字子象,鲁人。先贤、乐正克周人,孟子弟子。先贤、万章齐人,孟子弟子。先贤、周敦颐宋儒,字茂叔,号濂溪,道州人。先贤程颢、宋儒字伯淳,河南人。先贤邵雍、宋儒,字尧夫,河南人。先儒榖梁赤、鲁人,子夏弟子。先儒伏胜、汉儒,济南人。先儒后苍、汉儒,字近君,东海郯人。先儒董仲舒汉儒,广川人,子及孙皆以。学显先儒杜子春、汉儒,河南缑氏人。先儒范宁、晋儒,字武子。先儒韩愈、唐儒字退之,南阳人。先儒范仲淹、宋儒字希文,江南吴县人。先儒吸瑗、宋儒字翼之,海陵人。先儒杨时、宋儒字中立,将乐人。先儒罗从彦、宋儒字仲素,是南剑人。先儒李侗、宋儒字愿中,南剑州人。先儒张栻、宋儒字敬夫,绵竹人。先儒黄干、宋儒,字真卿,号勉齐,福州闽县人。先儒真德秀、宋儒,字景元,浦城人。先儒何基、宋儒字子恭,婺州金华人。先儒赵复、元儒字仁甫,德安人。先儒金履祥、元儒字吉甫,浙江兰溪人。先儒陈浩、元儒字可久,江西都昌人。先儒吴澄、元儒字幼清,抚州崇仁人。先儒陈献章、明儒字公甫,新会县人。先儒胡居仁、明儒字叔心,余干人。先儒蔡清。明儒字介夫,晋江人。

按先圣自汉、唐以来,代有尊崇。至元大德十一年,武宗追封。

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洪武初年,爵谥一仍元旧。宪宗成化十三年,诏孔子庙用八佾,笾豆各十二。至世宗嘉靖九年,从张璁之请,改称至圣先师孔子。国子监祭用十笾十豆,府州、县学用八笾八豆,乐舞用六佾。

国朝世祖章皇帝顺治二年,定文庙谥号,攺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十四年,议攺谥号为至圣先师孔子。两庑从祀贤儒,历朝进退不一。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幸鲁,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此祀诸贤之始。唐太宗贞观二年,诏尊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二十一年,诏以左邱明、卜子夏、公羊高、榖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农、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了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虔、何休、王肃、五弼、杜预、范宁等二十二人,并令配享庙堂。元宗开元八年,进圣门十哲并曾子从祀。二十七年,赠颜子兖国公,闵子等九人俱赠侯,曾子等七十三人俱赠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封七十二弟子,俱赠列侯。神宗元礼六年,追封孟子为邹国公,配享先圣庙,设位于兖国公之次。建孟子庙,进荀况、杨雄、韩愈从祀。徽宗崇宁元年,封子思子为沂水侯。从祀先圣庙。政和三年,进王安石配享,王雱从祀。五年,封乐正子克为利国侯,配享孟子庙。又封公孙丑以下十七人为伯,从祀孟子。钦宗靖康元年,诏降王安石从祀庙庑。孝宗淳熙四年,黜王雱。理宗端平二年,升子思子入十哲之列。淳祐元年,进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从祀。景定二年,进张栻、吕祖谦从祀。度宗咸淳三年,封曾子为郕国公,子思子为沂国公,配食大成殿,位于颜、孟之间,是为四配。升颛孙子于十哲,进邵雍、司马光从祀。元仁宗皇庆二年,进许衡从祀,黜王安石。延祐六年,进蘧瑗从祀。文宗至顺元年,加封颜子为兖国复圣公,曾子为郕国宗圣公,子思子为沂国述圣公,孟子为邹国亚圣公,进董仲舒从祀。明太祖洪武五年,罢孟子配享。六年,复孟子从祀如故。二十九年,罢杨雄祀。英宗正统二年,进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八年,进吴澄从祀。孝宗弘治九年,进杨时从祀。世宗嘉靖九年,诏攺称四配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从祀,弟子俱称先贤,从祀,诸儒俱称先儒,悉去前代封号。礼臣议:以申枨、申党为一人,存枨、去党。公年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买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俱罢祀。林放、蘧瑗、郑康成、郑众、卢植、服虔、范宁七人,令各祀于其乡。增人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从祀。又诏立启圣祠,以颜路、曾晢、孔鲤、孟孙激配享,以程珦、朱松、蔡元定从祀。

穆宗隆庆五年,进薛瑄从祀。神宗万历十二年,进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从祀。二十三年,以周辅成从祀启圣祠。四十二年,进罗从彦、李侗从祠。怀宗崇贞十五年,诏以先儒周敦颐、程颐、邵雍、张载、朱熹攺称先贤。

国朝康熙五十一年,诏以朱子升祀大成殿十哲之次。五十四年,命进宋儒范仲淹从祀。雍正二年,遵旨议定:林放、蘧瑗、秦冉、颜何、郑康成、范宁六人宜复祀。县袒牧皮、乐正子、公都子、万章、公孙丑、诸葛亮、尹焞、魏了翁、黄斡、陈淳、何基、主柏、赵复、金履祥、许谦、陈浩、罗钦顺、蔡清、陆陇其等共二十人宜增祀。又张子、横渠之父迪,宜从祀崇圣祠。乾隆二年,奉旨复祀吴澄。三年,诏升祀先贤有子于十一哲之列,位次卜子下,朱子上。查关里志所载及府、州、县、卫各学,俱依照时代为序。兹据国子监分先贤、先儒为序,而雍正二年后,雠无复祀、增祀之制,亦依此列载。

正位陈设

礼神制帛一,白色。白磁爵三,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一,簠一、簋一,笾十、豆十,酒樽一。

四配陈设每位一案。

礼神制帛一,白磁爵三,羊一、豕一、铏一,簠一、簋一,笾八、豆八,酒樽一。

十二哲陈设每位一案。

礼神制帛东西各白磁爵各一,豕东西各一,铏各一,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豕首东西各一,东西共酒樽一。两庑陈设礼神制帛,东西各铜爵各一,豕东西各一。每案簠一、簋一,笾四、豆四。

崇圣祠安设肇圣王木金父公,正中,南向。裕圣王祈父公东一室,南向;诒圣王防叔公西一室,南向。昌圣王伯夏公东二室南向。启圣王叔梁公西二室,南向。

配位

先贤颜氏、名无繇,字路,颜子父。先贤孔氏,名鲤,字伯鱼,子思父。在祠内东旁,西向。先贤曾氏、名点,字晳,曾子父。先贤孟孙氏。名激,字公宜,孟子父。在祠内西旁,东向。

东庑

先儒周辅成、周敦颐父先儒程珦、字伯温,程颢,程颐父。先儒蔡元定,字季通,蔡沈父。

西庑

先儒张迪、张载父。先儒朱松。字乔年,朱熹父。

正位设五案每位一案。

礼神制帛一,白磁爵三,羊一、豕一、铏一,簠一、簋一,笾八、豆八、酒樽。

配位陈设每位一案。

礼神制帛一、铜爵三,豕首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豕肉一、酒樽一。

东庑陈设

礼神制帛一,每位铜爵三,簠一、簋一,笾四、豆四,豕肉一、酒樽一。西庑陈设与东庑同。

礼器

俎用以载牲,以木为之,朱漆两端,中以黑,长一尺八寸,高八寸五分,阔八寸。

登用以荐太羹,唐书作㽅,今笵金为之,高尺四寸。铏用以荐和羹,笵金为之,三足,口有两耳,覆以盖,旋三纽。

笾竹豆,用以荐水土之品,口径四寸九分,通足高五寸九分,足径阔五寸一分,上深一寸四分。

豆,木豆也,今笵金为之,高广如笾,用亦同。通盖重四觔十两。

簠用以盛黍稷,高七寸,深二寸,阔八寸一分,腹径长一尺一寸,笵金为之,通盖重十三觔。

簋用以盛稻梁,高六寸七分,深二寸八分,阔五寸,腹径长七寸九分,笵金为之,通盖重九觔。篚用以盛帛,通盖高五寸,长二寸八分,阔五寸二分,深四寸,盖深二寸八分,以竹为之。

爵用以献酒。通柱,高八寸三分,深三寸三分,口径长六寸二分,阔二寸九分。两柱三足,有流,有鍪,笵金举为之,重一觔八两。

坫用以置爵,亦以承尊,笵金为之,緃横九寸二分,重二觔九两。

云雷尊,用以贮初献酒,笵金为之,纽以螭首,腹画云雷回旋之状。

象尊,用以贮亚献酒,笵金作象形,通足高六寸八分,口径一寸八分,耳阔一寸二分,长一尺九分,深四寸九分,重十觔。

牺尊用以贮终献酒,笵金作牺形,通足高六寸一分,口径二寸四分,头去足高八寸二分,耳高二寸一分五厘,深二寸七分,重九觔十两。

山尊用以贮献配酒,笵金刻画为山云状,高九寸八分五厘,口径六寸七分五厘,深七寸五分,重六觔四两。

著尊用以贮献哲酒,笵金为之,高八寸四分五厘,口径四寸三分,腹径六寸二分,深八寸二分,重四觔十两。

壶尊用以贮献两庑酒,笵金为之,高八寸四分,口径四寸五分,腹径六寸,深七寸一分,重四觔一两二钱。

泰尊用以贮酒,陶瓦为之,通足高八寸一分,口径五寸七分,腹径六寸一分,足径三寸八分,深六寸五分,龙幂用以覆尊,以绛帛方幅,中画云龙,两旁画文彩,四角缀以金钱,緃横二尺二寸。两庑用青,幂以布,秦为之。

勺用以挹酒注爵,笵金为之,重一觔,口阔二寸一分,深一寸一分。以木为柄,长一尺二寸九分。

罍洗用以盥手。罍盛水,洗受弃。盖取水于罍而弃水于洗也。皆笵金为之。罍重十二觔。通足高一尺,口径八寸四分,深七寸二分。足口径七寸九分。洗重八觔八两。通足高五寸七分,口径一尺三寸六分,深二寸九分。

盥盘用以盛水盥手,笵金为之。设木架,髹以漆。帨巾,白布为之,用以拭手。鼎用以焚香,笵金为之,高一尺八寸,緃一尺六寸,横一尺二寸。两耳四足。烛台用以燃烛。每台高一尺八寸,重盘四足,笵金为之。祝版用以贴祝文,以木为之,高九寸,阔一尺二寸。

乐器

凤箫,编竹为之,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其形参差,象凤之翼。其音六律六吕,象凤雌雄之声,故名凤箫。箫截紫竹为之,长一尺九寸五分,前五孔,后一孔,各径二分,口开半窍,名山口,直而吹之。笛截紫竹为之,长尺有四寸,七孔,上一孔为吹窍,径三分,下六孔各径二分,横而吹之。管截竹为之,长尺有二寸,六孔,并两而吹之。笙以匏为母,列管匏内,施簧管端。今皆以木为之,无复匏音矣。凡十七管,用气呼吸,簧动声,发声最简。

埙以土为之,尔雅云:大者曰器。前三窍如列品字,后二窍并列,除吹人口,前后凡五窍。

箎以竹为之,长尺有四寸,围五寸三分,横而左吹,前四孔,后一孔,底一孔。乐书云:埙、箎皆六孔,以五取声,声相应。

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期之日,广六寸,象六合。初用五弦,象五行,周加二弦。

瑟,雅瑟,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颂瑟,长七尺二寸,广同二十五弦。尽用钟,铸铜为之,形如筒。其县曰簨虞,横者曰簨,纵者曰虞。足刻兽形,用坚木为槌,竹为柄,击而成声。

声以石为之,形似犁馆簨虞,制与钟同,足为鸟形。周礼编钟、编磬凡十六枚,谓之堵。起八音,倍而设之。鼓有应鼓、鼗鼓,大小不等,各以其面之径数三分之,得其三分之一数加于腰径,两旁各一。

拊,以韦为之,中实以糠,形如小鼓,击以节乐。柷上阔下小,状如斗,中虚有底,深一尺八寸,上方二尺四寸,下半之。凡奏乐,先以止撞底,复击左右共三声,乃举乐止。柄长尺有四寸。

梧,状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龃龉,以竹长二尺,曰籈。析茎十二,每乐阕,先击其首三,继逆栎龃龉,亦三而乐止。尔雅曰:所以鼓柷谓之止,所以鼓梧谓之籈。

麾,所以指麾乐之起止也。周官巾车掌木路,建大麾,以田以封。后世协律即执之,以今乐歌焉。其制高七尺,阔一尺一寸,缀𫄸帛为之,今易以绛缯,前面绘升龙,后面绘降龙,朱竿长八尺五寸,末施铜龙,首涂金,衔其麾下垂乐中。

乐将作,司麾者举而唱曰:迎神,乐奏咸平之曲。自迎神至彻馔,次第唱之。举之则升龙以见,乐乃奏;偃之则降龙见,乐乃止。

乐章顺治十三年定。

迎神奏咸平之章无舞。

大哉至圣,峻德宏功。敷文衍化,百王是崇。典则有常,昭兹辟雍。有虔簠簋,有严鼓钟。

初献奏宁平之章有舞。

觉我生民,陶铸前圣。巍巍泰山,实子景行。礼备乐和,豆笾惟静。既述六经,爰斟三正。

亚献奏安平之章有舞。

至哉圣师,天授明德。木铎万世,式是群辟。清酒维醑,言观秉翟。太和常流,英材斯植。

终献奏景平之章有舞。

猗欤素王,示予轨物。瞻之在前,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既终,弗遐有喜。

彻馔奏咸平之章无舞。

璧水渊渊,崇牙嶪嶪。既歆宣圣,亦仪十哲。声金振玉,告兹将彻。鬷假有成,羹墙靡愒。

送神奏咸平之章无舞。

煌煌学宫,四方来宗。甄陶胄子,暨予微躬。思皇多士,敷奏厥功。佐予永清,三五是隆。

按会典载称:文庙每年春秋仲月上丁日致祭,先期齐戒,省牲支告。教授署在明伦堂后,即旧学正署,学田二顷七十亩。

按宋仁宗天圣元年,诏赐兖州学田。巳而旁郡多立学,赐之田如兖州。此朝廷赐学田之始。嘉定中。知崇安军赵崇本买开平寺废田以充学廪,此有司立学田之始。元至元二十九年,诏学田所入,春秋释奠之外,以给诸生之无告者。此学田瞻给贫生之始。延祐二年,会昌州判官杨景行劝民出田瞻士,此义民捐助学田之始。明万历六年,诏天下学田不拘定额,皆编入全书,减其赋役,不与民田等。其岁入租息赈给贫生,岁由学政衙门报销,增减如例。今依现存田数附载各学后。

学政试院在府治东南,乾隆十一年,十属绅士公建。敬业书院在文庙西南隅。乾隆十三年,知府姚兴滇建。

惠民县儒学雍正十三年攺府设县,同府学肄业,入学十五名。

训导署赁民屋居住。

社学一在府学东北文台侧。乾隆二十二年,绅士公建,额曰储英义学。余在各里。

青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元至元二十六年,县尹万居中建。明永乐五年,知县范鼎修。景泰间圯于水。天顺元年,知县张显撤而新之。成化二十二年知县朱胜,弘治十四年知县朱大用,正德七年知县谢源,嘉靖元年知县高诲相继补葺。十年,敕建敬一亭。十八年,知县刘永阜重修。三十二年,知县唐圭重建明伦堂,拓三间为五间。四十二年,知县沈绍代建钟楼。隆庆元年,知县芮元采重修。万历五年,知县李继美因启圣祠逼近廛巿,乃移于敬一亭东。又于青云坊前买民基,辟云路,建坊凿池。二十七年,知县高制俭割县丞废宅,拓明伦堂后基。三十三年,知县张餋正重修。国朝康熙间,生员王森重修大成殿,贡生董钟和重修。明伦堂雍正十一年,贡生张继孟重修。东庑乾隆三年,教谕轩辕诰重修,西庑十三年孝谕艾光进重修。棂星门入学十二名。

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七楹。明伦堂五楹,在正殿后,东西两齐。左日时习,右曰日新。崇圣祠三间,在明伦堂东南。敬一亭在崇圣祠西北。今废。戟门、棂星门。泮池在青云坊前,青云坊在棂星门前。名宦祠三间,在崇圣祠东南。乡贤祠三间,在戟门西。钟楼在儒学门东,射圃在儒学东。今废。文昌阁在十字街。教谕、训导宅在明伦堂后。社学在县治西南。

阳信县儒学在县治南,元时创立。明洪武三年,知县王延因旧基重建。天顺五年,县丞白旻拓修。成化二年,知县白旻再修。嘉靖十年,知县徐九皋重葺,改建学门于东方。隆庆间,知县张崇功、丁元复。万历间知县张光纪、崇贞间知县刘维衡相继重修。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陈国𡊑、教论、孔印标重修。乾隆七年,知县邱天民重修。入学十五名。

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名七楹。明伦堂三楹,在正殿后,东西两齐。左曰日就,右日月将。崇圣祠三楹,在明伦堂东。敬一亭在学门内。今废。尊经阁在明伦堂后。今攺会讲堂。戟门、棂星门、泮池在照壁外。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教谕宅在明伦堂后,训导宅在明伦堂西。射圃在府馆前。今废。学田一顷八亩六分。

社学旧在文庙南,明成化十三年,知县张文创建。嘉靖十年,知县徐九皋攺建城隍庙西。遗址久废。雍正九年,知县吕鼎祚重建于北门大街东,余俱在各里。

海礼县儒学在县治东,元时建,后毁。明洪武三年重建。正统七年知县王懋,成化十三年知县刘瑗,弘治十四年知县许立,嘉靖十二年知县李性,相继重修。十八年,县丞杨华建明伦堂,二十六年,知县吴槐建东西两庑。隆庆四年知县杨继文,万历四十二年知县吴应聘,崇贞十二年知县李桂芳俱重修。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丁敬,康熙十七年知县胡公著相继修葺。入学十五名。

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七楹。明伦堂三楹,在正殿后,东西齐各三楹。左日博父,右日约礼。崇圣祠三楹,在正殿东。敬一亭在明伦堂东。今废。问奇堂三楹,在明伦堂后。戟门、棂星门、泮池。名宦祠在崇圣祠南。乡贤祠在名宦祠右。教谕、训导宅在明伦堂后。射圃在东门外。学田三顷九十亩,明万历二十五年置。邑人蒙宰杨巍有碑记。

社学旧在府馆旁,今废。康熙五十九年,知县汤豫诚创置十四处在四乡。

乐陵县儒学在县治西北。明洪武二年,始建学宫于兹,新邑十七年,知县史子振重修。天顺六年知县蒋昂,成化十一年知县徐博,弘治十一年知县邛珙。正德庚午、辛巳间,知县许逵、李果相继重修,规制始备。万历五年,邑人宪副史邦直倡议攺建北关西巷外。十五年,知县赵永禄复迁城内故址。

国朝顺治间,知县沈大德、方裕、郝献明邑人贡生张建南重修。康熙二十年,知县佟世禄,教谕张敷,二十四年知县钱为青,二十六年知县姜植、教谕李其昂、训导丁千一相继重修。入学十五名。

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十四楹。明伦堂五楹,在正殿后,东西两齐。左曰兴贤,右曰育材。

崇圣祠三楹,在正殿东北。敬一亭在明伦堂后,衷戟门、棂星门。泮池在棂星门内。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教谕廨、训导廨、射圃今废。学田明万历间,知县王登庸置地七十五亩,夏良弼置地二顷,张奎选置地二顷。社学在各里罪王不。

商河县儒学在县治东。元至元四年创建,至正十六年,县尹梁守忠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县叶安攺建。正统间,知县杜宁、张必高增葺。天顺、成化间,知县刘后、寇源、赵景芳、才宽。弘治十六年知县王瓒,嘉靖十七年知县胡汝辅,三十八年知县潘德元,四十五年知县史篆,万历三年知县越化民,十三年知县曾一侗相继重修。崇贞间毁于兵燹。

国朝康熙六年,邑人王永熙倡捐补葺。二十九年,教谕周润、邑人张若彩、五维岳、马志信、赵宪重修。四十九年,知县沈庆曾修棂星门。五十八年,知县吴曙、教谕刘应龙修大成殿。乾隆六年,教谕周曰采募修东西两庑。十一年,邑人赵实发修戟门。二十一年,知县陈锟、教谕焦尔厚捐俸劝募重修。人学十五名,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九楹,明伦堂三楹在正殿东。东西两齐,左曰居仁,右曰由义。崇圣祠三楹,大正殿东北。知县陈锟重修。敬一亭在明伦堂东迤南今圯。戟门、棂星门。泮池在棂星门内。文昌祠在明伦堂南,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教谕、训导宅在明伦堂后。今废。射圃在文庙后。今废。学田七顷三亩,明万历间,署县事武定判张士奇置。社学在县治西。今废。

滨州儒学在州治东南。元至元间,达鲁花赤奉训帖里同知州范耆建。明洪武二十八年,知州曹俨重修。天顺间知州何淡增筑基址。正德间知州王宣,嘉靖间知州季德甫、东昌府同知署州事万鹏程大。万历中学正姚时策、知州吴邦靖,天启间知州王应修,相继重修。

国朝康熙十八年,知州陈怀德重修。乾隆五年,知州汪无限、生员张翩、王𫟸劝捐修葺。十二年知州宋允升重建泮池于照壁外,入学二十名。

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九楹。

明伦堂三楹,在正殿后,东西两齐。左曰进德,右曰修业。崇圣祠三楹,在正殿东。敬一亭在明伦堂西南。尊经阁在明伦堂北,今废。戟门、棂星门。曰泮池在照壁外。文昌祠在正殿东南,名宦祠在茅焦台西。乡贤祠在文昌祠右。学正宅在明伦堂东北。训导三宅在明伦堂西南。今俱废。

学田明万历间,知州吴邦靖置地一顷,州人布政使吴道行置地二顷,知府张和中置地四十八亩。社学在州治东北。今废。

利津县儒学在县治东北。元至元三十年,县尹高谦享建,总管赵孟𫖯撰记。至正间,县尹张著重修。明洪武、永乐间,知县姚志宁、陈泰,天顺间知县王容、县丞田畴,弘治间知县五嵩,正德间知县朱表,嘉靖间知县刘满潮、杨启芳、万历间知县郭腾、成道李瀚相继重修。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吴志强,康熙十三年知县李应甲、守宗重修。雍正重修。雍正六年知县李周,乾隆八年知县杨甘雨劝募重修。入学十五名。

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四楹。明伦堂五楹,在正殿后,东西两齐各五楹。崇圣祠三楹,在明伦堂后。宝训亭在明伦堂后。今圯。戟门、棂星门。泮池在棂星门内。文昌阁在儒学东,名宦祠在棂星门左。乡贤祠在明伦堂左。奎壁楼在学宫左。教论训导宅在明伦堂西,今圯。

学田明万历间知县冯执中置地三十四亩零。社学在学宫右,射圃在奎楼左。

沾化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知县李子文建,制尚草创。成化四年,知县刘璟、教谕任棱倡捐增修。弘治十四年,教谕刘鏓拓明伦堂后路。正德元年,训导汪文明凿泮池。嘉靖十七年知县刘逸,三十年知县董邦佐,万历三十六年署县济南府同知孙森相继重修。

国朝康熙四十一年,知县李文麟重修。雍正十二年,署县陈汉重建二坊,外曰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内曰金声玉振,江汉秋阳。乾隆二十二年,知县黄荣镇、教谕郭翘楚倡捐重修。入学十五名。

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五楹,明伦堂三楹在正殿后,东西两齐。左曰孝弟,古曰忠信。崇圣祠三楹在明伦堂东南。敬一亭在明伦堂后。戟门、棂星门。泮池在棂星门内。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教谕宅在明伦堂后,训导宅在教谕宅后。射圃在崇圣祠东。今废。

学田九十五亩,明万历间,知县赵蛟置。

社学在县治东南,明嘉靖间,知县石𡊑建。齐云书院在南门外文峰台西,又名南湖书院。今废。

蒲台县儒学在县治东北。元大德六年,县尹郑弼建。至元元年,县尹赵贡修。明永乐十六年,知县赵宪重修。成化十五年,知县刘瓒攺建。嘉靖间,知县冯宣、五淑,主簿李载道。隆庆间知县时守中、傅来鹏。万历间知县辛自明、徐意子翰、李时芳相继修葺。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教谕宋世厚、监生王维新重修。二十六年,知县严曾业、教谕宋世厚、训导孔兴珩创置祭器、乐器,入学十二名。

大成殿五楹,东西两庑各十四楹,明伦堂三楹,在正殿。后东西两齐。左曰进德,右曰修业。

崇圣祠三楹,在正殿东北。敬一亭在明伦堂后。今废。戟门、棂星门。泮池在戟门外。文昌祠在崇圣祠前,名宦祠在戟门东,乡贤祠在戟门西。教谕、训导宅。俱久废。射圃。久废。

学田明万历间,知县辛自明置地一顷二十亩,于翰增置七十二亩八分零。又儒学吏韩爱民捐设四十亩,康熙二十九年,知县严曾业增置四亩五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