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哪些人是净土法门所摄之机?
●上中下三根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
须知无量法门,皆须自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求其摄生普遍,利济无方,上中下三根同修,初中后始本不二,不断烦惑,不历异生,即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唯净土法门为然也。以故上根如文殊、普贤之俦1 ,下根如五逆十恶之辈,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以其至简至易,至顿至圆,故能如大地之普载万象,大海之普纳众流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52页 吴淞佛教居士林发隐序)
【119】为什么说念佛一法,唯务高深和谈玄说妙者不能得实益?
●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唯务高深,谈玄说妙,则如数他人宝,自无半钱分,毕竟自己受用不著。以业尽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谈说,有何利益。须知见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业尽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则仗佛慈力,利益宏深。
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念数声,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发恳切心,故得成办。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为比而生疑也。此为下根。若论上根,以初发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须念佛回向往生,以圆满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若唯务高深,谈玄说妙,则如数他人宝,自无半钱分,毕竟自己受用不著。以业尽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谈说,有何利益。须知见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业尽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则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凉国师说,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门,最合末法时机。善导和尚说,若论学解,一切法门,都应当学。若论修持,须择契理契机者,方有实益。念佛一法,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最为契理契机,今人俱宜修持。(《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90页 净业社开示法语)
【120】为什么说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净土法门,最为第一?
●净土法门。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临欲命终,随佛往生,亦登不退,故最为第一。如来之恩,广大周至。虽天地父母,莫能喻其万一也。
净土法门,乃如来普度众生之特别法门也。如来愍念众生,示成正觉。俯顺群机,循循善诱。大根则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断惑证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则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趋吉避凶,为入道方便。虽则大小不同,权实各异。皆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可出离分段生死。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道不胜习,业能缚心。譬如坯器未烧,经雨则化。虽有前功,了无所益。以是之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俾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则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必蒙摄受。迨至临欲命终,即得随佛往生也。既往生已,则已断惑者,速证无生。具业缚者,亦登不退。从兹亲炙1 弥陀,参随海众。熏陶化育,染如来之妙香。障尽智圆,复本具之佛性。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如来之恩,广大周至。虽天地父母,莫能喻其万一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57页 西方公据重刻序)
【121】为什么不能以“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教中下根人?
●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
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何以故?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3页 复濮大凡2 居士书)
【122】为什么说当今之世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
●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故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
然须恪守本分,切勿学好高务胜一派。譬如穿衣吃饭,须按各人身量食量,夏葛冬裘,渴饮饥食,则可以养身心。施之失宜,均可以伤身心。非饮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视其人之善用与否耳。无论如何资格,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须注重净土法门,以仗佛力,比仗自力,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近有一种专逞口解脱者,指念佛者为腐败待死,祈勿被此种邪说所惑。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磨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37页 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
【123】为什么说业力之凡夫,现生欲了生死没有第二个法门?
●凡夫无力断惑,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方有了生死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55页 复许熙唐居士书)
【124】现在人的对症药和适合的修法是什么?
●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何以故?以自力了生死之难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
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若夫研究起信1 ,虽亦具因果净土。而凡夫知见,不能普领全义,又不能按论起修,则只一解义了之矣。无论何等根性,因果净土,为必不可不先讲究也。至于教相,亦须择人而施。以学生各有所学之事,佛学乃兼带耳。天机若浅,则专务教相,或将净土抛在脑后,致成有因无果之结果。是不可不相机而设法也。今之崇相宗2 者,其弊亦复如是。彼提倡者,实不为了生死,只为通理性,能讲说耳。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难,断不肯唯此是务,置净土于不问,或有诽薄之者。此其人皆属好高务胜,而不知其所以高胜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甚矣,学道之难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409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七)
【125】大通家和普通人应如何修净土?
●普通人,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否则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则不得益,或反得病。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经奥论,但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较比大通家之卜度3 思量,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为益多多也。以故愚夫愚妇念佛,易得益。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若唯以义理是卜度者,则不得益,或反得病。及未得谓得,流入狂派者有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75页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126】什么人在净土法门能得实益?
●唯上上根人与愚夫愚妇,能得实益。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
净土法门,唯上上根人,与愚夫愚妇,能得实益。而通宗通教之聪明人,多以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而以仗己道力为志事,甘让愚夫愚妇早预圣流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43页 致铭光居士书)
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务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以其心无异见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工夫,则亦易。否则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妇之能带业往生。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否则求升反坠,乃自误耳,非佛咎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400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二)
【127】末法时期,什么人不妨圆修万行?
●智力充足者。但必须回向往生。
末法学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圆修1 万行,回向往生。否则固当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横超三界,直登九莲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22页 无量寿经颂序)
【128】为什么说念佛一法于在家善信,最为合机?
●善人修净业正因,基址巩固,故念佛能得真实利益。又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
念佛一法,乃佛法中之总持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语其浅,则妇孺均能修持。语其深,则圣哲莫能了解。而且于在家善信,最为合机。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如来称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故凡念佛之人,必须于家庭伦常中,各尽其分。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者是也。又须惩忿窒欲,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修善去恶,尤须在起心动念处,认真省察,笃实扩充而克除之。战兢惕厉1 ,毋或怠忽2 ,是为善人。善人念佛,方能得念佛之真实利益。如基址巩固,万丈高楼,自可随意建造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75页 涵江三江口仙庆寺净业社缘起)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睡出声念,不但不恭敬,又且伤气,久则成病。默念功德,与常时一样。所谓念兹在兹,造次3 必于是,颠沛4 必于是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52页 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129】为什么无论何等根性,皆须以净土法门为主?
●净土法门,为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语其浅近,则三岁孩子皆能修。语其深远,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今人无论上中下根,皆须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为事。否则所学之佛法,皆为现在撑场面,未来种善根而已。欲得真实了生死利益,难之难矣。
现今无论何等根性,皆须以净土法门为主。盖净土法门,为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语其浅近,则三岁孩子皆能修。语其深远,唯佛与佛方能究尽。净土,为凡夫依之现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纵将一切法门通究得十分通彻,谁能现生将烦恼断得净尽无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则所学之佛法,皆为现在撑场面,未来种善根而已。欲得真实了生死利益,则难之难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215页 复福州佛学社书)
今人无论上中下根,皆须以力敦伦常,主敬存诚,深信因果,广行众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为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76页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130】根器较高的人怎样修净土?
●根器较高人也应以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
居士当以研究大乘经论开圆顿解为先导,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为正行。至于居心行事,或恐过起于不知,福消于不觉。当详阅《安士全书》及《法苑珠林》。自然法法头头,有所取则,心心念念,无或逾越矣。倘尤恐鉴察不及,当取孚佑帝君1 功过格著实行去,则超凡入圣,断惑证真,于震旦国中,当推君为第一矣。功过格乃明云谷禅师2 传袁了凡者,切不可谓其落索而藐视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59页 复邓新安居士书)
其修持次序,当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4页 日诵经咒选录序)
【131】为什么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身已得法已闻该怎么做?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今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回思从无始来,未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此恩此德,唯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著。由兹起贪嗔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劫,莫之能反。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贱人,原是长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回思从无始来,未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肠寸寸断矣。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究之功,绝无实证之益。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虽是善因,反招恶果。纵为将来得度之因,难免多劫备受其苦。用是心怀惨伤,敢陈刍荛1 。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无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681页 竭诚方获实益论)
【132】印祖为什么力劝文人学愚夫愚妇老实念佛,不可虚度此生?
●人生无常。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待到此时,方知虚受此生。故应丢掉文人习气,发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实行愚夫愚妇老实念佛之行,方有实益。
接手书,知前次之书,尚不讨厌。此次除过誉不慧外,皆属实情。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待到此时,方知虚受此生。枉将宿生所种善根,尽消耗于之乎者也中矣。可不哀哉!净土法门,贵乎实行。今既知之,当随分随力行之,方有实益。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圣号,以期近则消业障而增福慧,远则出三界以登九莲,则仍是文人习气。有此习气,欲真实了生死证无生之利益,实万难万难。果能发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实行愚夫愚妇老实念佛之行。则将来之母仪闺范,师范女流,与预会莲池,亲承佛记,皆可必得矣。愿将身体力行之不遑1 ,不敢故作戏论,以开罪三宝,常念勿忘,则幸甚。此后不须来信,光约于月半后往沪。(《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83页 复张曙蕉2 居士书三)
* * *
1 俦:同类,辈。
1 亲炙:谓亲受教育熏陶。
2 濮大凡:即濮一乘居士,江苏溧水人,字伯欣,曾任《佛学丛报》编辑。
1 起信:《大乘起信论》。
2 相宗:即唯识宗。主张万法唯识,以依他起相,遍计所执相,圆成实相等三相解释世界一切现象,故名。
3 卜度:推测;臆断。
1 圆修:圆行。一行一切行。行指不次五行,圆人所修。以其于名字位中,圆悟一念具足两重三千。所以起行时,随修一行,皆依理具三千实相而起。是故修一行,即修一切行也。
1 惕厉:警惕,戒惧。
2 怠忽:怠惰玩忽。
3 造次:仓促。
4 颠沛:跌倒,比喻处境窘迫困顿。
1 孚佑帝君:亦称纯阳吕祖。吕祖,乃八仙中之吕洞宾是也。唐时京兆人,名岩,咸通年间及第(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两次调任县令。当时正值黄巢作乱,全家举迁归终南山,修炼得道,不知所往。别号纯阳子,也称回道人,后封“孚佑帝君”。济世度人,灵迹甚多。
2 云谷禅师:明代高僧,浙江嘉善人,俗姓怀,字云谷。初习儒业,博通经史,后剃染于大云寺,专习天台小止观法门。后至栖霞山千佛岭下结庵寓止,四方风从者不计其数,憨山大师与明代通儒袁了凡等,皆从师受教悟旨。
1 刍荛:刍,音除,喂牲口的草料、稻草;荛,音饶,柴草;刍荛,就是柴草,这里是粗陋、卑贱的意思,自谦之词。
1 不遑:遑,音皇,闲暇;不遑,没有空闲时间,忙得来不及。
2 张曙蕉,女,名汝钊,字曙蕉,浙江慈溪人。皈依太虚法师后,赐法名圣慧。祝发为比丘尼后依根慧法师,赐法名曰本空,字又如,号弘量。出家前著有《绿天簃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