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前言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文史知识》的编者说:“近来收到读者来信,问到怎样学习古文,要就这个题目,写一组文章来谈谈。”对这个题目,有两种谈法:一是对初学古文的人谈,他们对唐宋以来的古文读起来有困难,即就读一般的古文来谈。针对《文史知识》的读者来信要求,正适于就读一般的古文来谈。一是就已经会读唐宋以来的古文,专就读先秦古文来谈,这就牵涉到训诂、校勘、通假、音韵等专门学问。这里仅就前一方面来谈谈,不牵涉到专门学问。就前一方面谈,古人也有不少谈到过的,古人谈到学习古文时,往往结合写作来谈,就写作方法说,古今文是相通的,所以在这里不妨连带谈及。

在谈到怎样学习古文前,先引《光明日报》1987年8月18日《北京召开汉语汉字讨论会》中的一段话:

讨论会认为,汉字是一种先进的意音文字,它把形音义集中在一个方块里,表意性强,可以区别同音词。汉字字形短,信息储藏量大,便于快速阅读。记录同一内容,汉字比拼音文字所用篇幅短,这在信息日益增多的时代极为重要。与会一些代表指出,汉字的字形不直接表音,形声字的声旁用直音而不用拼音,这就使汉字具有了通四方通古今的优点,不同方言区的人,都可以通过汉字书写的语言交流思想,两千年前的古籍今人仍可读懂。因此,汉语是世上最优秀的语言之一。

这里指出“汉字字形短,信息储藏量大,便于快速阅读”;又指出汉字具有“通古今的优点”,“两千年前的古籍今人仍可读懂”。这两点都跟怎样阅读古文有关。就“信息储藏量大”说,在古文中更显得突出。古文中的一个单音词,由于它含有各种不同的意义,在白话里可以演化为好几个双音词,说明古文中的单音词,它的含义更为丰富。这里指出汉字具有“通古今的优点”,这又牵涉到汉字的古今义的差别。不了解古文中单音词含义的丰富,不了解古文中单音词有古今义的差别,就无法阅读古文。

比方“一”字,就古今义说,作为数词的“一”,古今义是相同的。作为纯粹义,如《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作为“纯粹”义的“一”,是古义;按今义,成了双音词“纯一”。作为概括义,如《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一可以为法则。”作为“概括”义的“一”,是古义;按今义,成了双音词“一概”。作为同样义,如《孟子·离娄下》:“其揆一也。”这是古义;按今义,成了双音词“同一”。作为统率义,如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这是古义,按今义,成了双音词“统一”。作为专精义,如《礼·礼运》:“欲一以穷之。”这是古义;按今义,成为双音词“专一”。作为一朝义,如《左传》成公二年:“蔡许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诸侯。”这是古义,按今义,成为双音词“一朝”。作为初次义,如《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古义,按今义,成为三音词“第一次”。作为或者义,如《孙子·谋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这是古义,按今义,成为双音词“或者”。作为究竟义,如《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这是古义,按今义,成为双音词“一竟”。

这样看来,古文中的字,信息储藏量更大,含义更为丰富,一个单音词有可能包括好多个白话中的双音词。这里又有古义和今义的差别。因此,读古文时,倘不熟悉古文中的一个单音词含有好多个白话中的双音词的意义,根据上下文,要从好多个白话中的双音词中选择合适的一个来解释,不懂得这种选择,不懂得古义和今义的差别,就读不懂古文,这里讲到《立体的懂》,就古文中的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解释,怎样掌握这种不同的具体解释,这是立体的懂所要解决的问题。古文中的一个词,有的是术语,要掌握它的意义,牵涉到理论方面,如孔子讲的“仁”字。怎样掌握这个词的理论意义,不作片面的理解,这也是立体的懂所要解决的问题。

讲到立体的懂,就离不开熟读背诵。目前大学校内同学学的功课多,没有时间来熟读背诵古文,怎么办?再说,要死记硬背是苦事。怎么解决熟读背诵问题,怎么变死记硬背的苦事为“因声求气”的有兴味的事,这是“因声求气”所要讨论的。通过“因声求气”,来理解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进入作品,这就接触到古人怎样探索古文的艺术性,这就接触到对古文的鉴赏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提出“六观”。结合当前的读者,来谈谈今天怎样鉴赏古文的“六观”。再结合鉴赏,试就古文中命意、谋篇、用辞等方面可资比较的作多方面的探讨,再进而对一家古文的风格作些探讨,再归结到作家在研究古文中的融会贯通。经过这样的探索,想通过“因声求气”,达到能阅读一般古文的目的,进一步作些研究,来探索古文的艺术性,来作对一家古文的研究。以上是针对读者的要求的设想,一定会有不恰当和不正确处,希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指教。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