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客有見前編而謂曰:子於霍亂之熱證,固屬引古證今,述而不作,辨訛異別,義已無餘矣。然則寒霍亂百不得一之說,苟一遇之。將何施治,盍再以寒霍亂病證方藥,詳細述之。俾獲見其說屬熱屬寒,瞭如指掌矣。余即將寒霍亂之原由併成方,又縷述焉。

經云:歲土不及,民病飧泄霍亂。夫歲土不及,則脾胃素虛之人,因天運而更見其虛,中陽既虛,寒濕自盛,以致朝食暮瀉。而為飧泄,甚加嘔吐,而為霍亂。觀其與飧泄並稱,則知利者,必是清穀,而非臭穢。吐者,亦必澄澈,而非酸濁,小便之利,口之不渴,又從而可必矣。如此,才是寒濕霍亂,可以理中湯之類治之。故讀書須以意逆其理,自然觸處洞然,無往而不貫矣。且寒霍亂多見於安逸之人,以共深居靜處,陽氣不伸,加以坐臥風涼,起居任意,冰瓜雪藕,恣食為常。雖在盛夏之時,原不可謂之暑病,王安道論之詳矣。輕則藿香正氣散,或平胃散加木香、藿香、生薑、半夏之類。濕盛而四肢重著,骨節煩疼者,胃苓湯加木香、藿香、大腹皮之類。七情鬱結,寒食停滯者七香飲。頭疼惡寒無汗者,以香藿飲先解其表,隨以大順散等調其里。如果脈弱陽虛,腹痛喜得溫按,瀉出不臭者,來復丹。若吐瀉不止,坐氣耗散,或水粒不入,或口渴喜冷而不多飲,或惡寒戰慄,手足逆逆,或煩熱發躁,揭去衣被。但察其瀉出不臭者,乃內虛陰盛格陽,宜理中湯,甚則四逆湯加食鹽少許。更有暴瀉如水,冷汗四逆,脈弱不能言者,急進漿水散救之,並宜冷服。然此輩實由避暑而反為寒傷致病,若誤投清暑之劑,而更助其陰,則頃刻亡陽莫挽矣。世治此病而愈者,猶未確識其為寒也,送謂夏月暑病,通宜溫熱。噫,自家錯認面目,而欲專信後人,何異癡人說夢耶。瀛按:治寒霍亂,亦必首察其厥陰之動靜。倘其人肝陰素虧,內風暗動者,姜附等極宜慎用。即當用,亦須妥為駕馭。蓋雖系中焦土病,然土病木必侮之。設使過劑,雖不似熱霍亂之即為害,亦必增劇而纏綿難愈。

《傷寒論》云: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者,四逆湯主之。此陽虛之體,寒邪得以直入而為霍亂也。發熱惡寒者,身雖熱而惡寒,有熱為格陽之假象,惡寒為虛冷之真諦也。四肢拘急,手足厥逆者,陽氣衰少,不柔於筋,不溫於四末也。首重汗出者,為陽有外去之象,故徑用四逆湯祛其既入之寒,而挽其將去之陽。若止見厥逆惡寒,四肢拘急,脈來沉細弦緊,面如塵土,瀉出不臭,雖屬陰寒,而無汗出之候者,但宜冷香飲子治之。寒主收引,故四肢拘急,乃筋強不能屈伸之謂,與熱症之轉筋迥別,臨診極宜分辨,苟或穎倒誤施,禍成反掌。

又云: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此亦虛冷霍亂之候,四肢拘急,手足厥逆,虛冷之著於外也。下利清穀,脈微欲絕,虛冷之著於內也。虛冷甚於內,則反逼其陽於外矣。故其外候,每多假熱之象,或煩躁去衣,而欲坐地,或面赤喜冷,而不欲咽,或脈大虛弦,而不住按,是皆元氧耗散,虛陽失守,甚加喘噦,最為危險。唯四逆湯可以驅內勝之陰,而復外散之陽。但小便複利,下利清穀八字,最宜著眼。靈胎所謂一證不具,即當細審也。倘熱霍亂,因暑邪深入而滯其經隧,顯脈細肢寒之假象者,必有溺赤便臭之真諦,臨證慎毋忽焉。

又云:吐下已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尤在涇曰:吐下已止,陽氣當復,陰邪當解,乃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而又脈微欲絕,則陰無退散之期,陽有散亡之象,於法為較危矣。故於四逆加乾薑一倍,以救欲絕之陽,而又慮溫熱之過,反為陰氣所拒而不入,故加豬膽汁之苦寒以為響導之用,即《內經》盛者從之之意也。

又云: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小和之。如吐利止,里已和也。身痛不和者,表未解也,故須桂枝和解其外,所謂表病里和,汗之則愈也。但此為寒霍亂之兼有風寒表邪者而言,熱霍亂後之表不解者,不得妄引此例。王孟英制駕輕湯最為合治,然其意亦不敢出仲聖之範圍也。詳其一日消息,再曰小和之者。蓋以吐利之餘,裡氣已傷,故必消息,其可汗而汗之。亦不可大汗,而可小和之也。況彼熱霍亂之後,津液尤虛,其可妄施汗法乎,此孟英之所以但以輕清為制也。

又云: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王孟英曰:寒中少陰,吐利交作,陰邪盛極而陽氣不勝也。然先厥冷而後煩躁,猶有陽欲復而來爭之兆。故以吳茱萸溫里散寒,人參、大棗益氣安中為治也。若先煩而後四逆者,陽不勝而將絕也,故死。此二條本少陰中寒,非霍亂也。然既明霍亂之治,不得不列其類證。蓋恐後人遇此等病,亦以霍亂法施之。即仲聖列霍亂於《傷寒論》之意耳。

列方

理中丸(《傷寒論》) 治寒霍亂口不渴者。

人參 甘草 乾薑 白朮

為末蜜丸,亦可水煎作湯服,合五苓散名理苓湯。

附子理中丸(同上) 治證如前,而寒甚者。

前方加附子一味。

四逆湯(同上) 治陰熱霍亂,汗出而四肢拘急,小便複利,脈微欲絕,而無頭痛口渴者。

甘草 乾薑 附子

水煎服。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同上) 治陰寒霍亂愈後,四肢拘急,脈微欲絕者。

乾薑 甘草 附子 豬膽汁(和入)

水煎服。

五苓散(同上) 治霍亂吐瀉,口渴欲飲水,頭疼身痛發熱者。

豬苓 澤瀉 桂 茯苓 白朮

為末,白湯和服。合平胃散,名胃苓湯。按:此仲聖治熱霍亂之兼有風寒表邪之方也。然隅反化裁,在人善用,如證與本條適合者,方中當用桂枝。若內伏暑濕之邪,而又過食生冷者,方中當用肉桂。其外無風寒之表,內無飲冷傷中,則桂可輕用哉。此石頑之所以示戒,而河間之所以加三石,吳氏之所以有四苓也。苟能因此而引伸其義,則無窮活法,皆可心領而神悟矣。

桂枝湯(同上) 治寒霍亂後,身猶痛者。

桂枝 芍藥 甘草 生薑 大棗

水煎服。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同上) 治虛寒挾濕之霍亂吐利。

藥即湯見。

孟英曰:古今治霍亂者,從未論及此方,予每用之,以奏奇績。

吳茱萸湯(同上) 治少陰吐利,厥逆煩躁,亦治厥陰寒犯陽明,食谷即嘔之證。

吳茱萸 人參 生薑 大棗

水煎服。

漿水煎(潔古) 治陰寒霍亂,暴瀉如水,汗多身冷,氣少脈沉或脫者。

桂枝 乾薑 附子 甘草 良薑

為末,每服三五錢,地漿水煎服。

大順散(《局方》) 治襲涼飲冷,陰寒抑遏陽氣,而成霍亂,水穀不分,脈沉而緊者。

甘草 乾薑 杏仁 桂枝

上炒,如法為末,每服二三錢,湯和服。

冷香飲子 治陰寒霍亂,脈沉細,或弦緊,無汗惡寒,面如塵土,四肢厥逆,陽氣大虛之證。

附子 陳皮 甘草 草果 生薑

水煎一滾即濾,井水浸冷服。

七香飲 治七情鬱結,寒食停滯,而成霍亂者。

烏藥 香附 枳殼 厚朴 木香 陳皮 紫蘇

水煎服。

神香散(景岳) 治乾霍亂,腹痛之屬於寒濕凝滯脈絡者。

丁香(七粒) 白豆蔻(七粒)

為末,清湯調下,小腹痛者,加砂仁七粒。

王晉三曰:此方治寒濕痧脹有神功,與益元散治濕熱痧脹,可謂針鋒相對。

灸法 治陰寒霍亂。

以鹽填臍內,上蓋蒜片,安艾炷而灸之。《外臺》法,以手拗所患腳大拇指,當腳心急筋上七壯。急筋,即屈伸不利而拘急也。喻氏法,凡卒中陰寒厥逆,吐瀉色清,氣冷凜慄無汗者,用蔥一大握,以帶緊束,切去兩頭,留白寸許,以一面熨熱,安臍上,用熨斗盛炭火,熨蔥白上面。取其熱氣從臍入腹。甚者連熨二三餅,又甚者,再用艾炷灸關元、氣海各二三十壯。若腠理素疏,陰盛逼陽而多汗者,用附子、乾薑回陽之不暇,尚可熨灼以助其散越乎。

王孟英曰:讀仲聖《傷寒論》,乃知病屬陰虛血少者,概不可灸。必陽虛氣弱者,始可用灸。而嘉言復辨陽虛者,固可以灸,若陽虛至於外越者,豈容再灸?可謂發前人之未發,足補長沙之未及也。世之不別陰陽而妄施灼灸以傷人者,豈特霍亂為然乎。籲,可嘆已。

附暖臍方 霍亂一症,皆由寒邪鬱結,氣閉不通,因而吐瀉交作,至於多利亡陰,血液枯涸,則筋脈攣急,手足拘牽,即俗名吊腳痧也。此症朝發夕死,夕發朝死,無論藥力不及,即重用猛烈之品,而熱劑劫陰,終於不救。此散藥雖峻猛,而由臍納入,自能溫通臟腑,不致傷陰,屢試屢驗,識者珍之。

上猺桂心(八錢,去皮) 母丁香(一兩二分) 硫黃(五錢) 生香附(一兩八錢) 當門子(四錢)

上藥共研極細末,每用三分,納入肚臍中,外用膏藥封貼,一時即愈。藥性猛烈,斷不可吃,孕婦忌用。

補方

藿香正氣散(《局方》) 治內停生冷,外感風寒之霍亂,亦主水土不服之病。

藿香 半夏 甘草 紫蘇 茯苓 厚朴 陳皮 桔梗 白芷 蒼朮(一本作大腹皮)

為末,每服三五錢,水煎服。若溫暑熱證,不兼寒濕者,禁用。林按:藿香正氣散,溫散之劑也誤施於熱霍亂,必增煩躁,面赤,揭衣臥地等證。而況動輒即投丁附薑桂者,當見下咽,無不昏沉厥冷,渾身青紫而死。猶謂陰盛已極,如此大熱,尚不克救,而死者含冤。籲,可嘆也。

六和湯(同上) 治夏月虛人濕熱內伏,而傷生冷,外感風寒之霍亂,吐瀉寒熱交作。

香薷 半夏 砂仁 人參 扁豆 赤苓 藿香 厚朴 杏仁 甘草 木瓜

香薷飲(同上) 治暑月乘涼飲冷,陽氣為陰氣所遏,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腹滿之霍亂。

香薷 厚朴 扁豆

水煎,冷服。

十味香薷飲(同上) 治虛人伏濕,復兼感冒食滯而成霍亂者,宜此方加減治之。

香薷 人參 白朮 廣皮 茯苓 厚朴 黃蓍 扁豆 甘草 木瓜

水煎服。本方去參、蓍,加藿香、蘇葉,名消暑十全散,治夏月久傷生冷,復重感風寒而成霍亂者。

雞矢白散(《金匱》) 治轉筋入腹。

雞矢白(雄雞矢,乃用白,臘月收干之)

水煎,濾清汁服。

蔥豉湯(《肘後》) 治霍亂髮斑。

蔥白(一握) 香豉(三合)

水煎,和童便服。

蘆根湯(《千金》) 治霍亂煩悶。

蘆根 麥冬

水煎服,或與竹葉同煎。

桂苓甘露飲(河間) 治暑熱挾濕之霍亂。

茯苓 白朮 豬苓 滑石 凝水石 肉桂 甘草 澤瀉 石膏

為末,每服三錢,水調下。桂苓白朮散,即本方去豬苓,加人參也。

黃芩湯(《傷寒論》) 治溫病變霍亂之主方。

黃芩 炙草 芍藥 大棗

水煎服。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原方加半夏生薑。

半夏厚朴湯(一名四七湯 《金匱》) 治情志不舒,痰濕阻氣而成霍亂者。

半夏 厚朴 茯苓 蘇葉 姜

水煎服。按:此方既主七情不適之郁痰證,亦治寒濕不化,風感外侵,食滯不消,誤投滋膩因而病劇者,無不所向輒捷。

麥門冬湯(同上) 治霍亂後,餘熱未清,神倦不飢,無苔而渴,或火升氣逆,乾咳無痰。

麥冬 半夏 人參 甘草 粳米 大棗

水煎服。按:海藏以竹葉易半夏,治溫熱後房勞復之氣欲絕者,大效。即不房勞復,而氣液兩虧,不能受重劑峻補,皆可以此湯,接續其一線之生機。

附子粳米湯(同上) 治中寒霍亂,肢冷腹痛,吐少嘔多者。

附子 半夏 炙草 大棗 粳米

水煎服。

來復丹(《局方》)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夾陰,吐瀉霍亂危證。

太陰元精石 硝石 小青皮 舶上硫黃 廣橘紅 五靈脂

為末,古法以醋丸,今易米飲為丸。

異功散(錢氏) 治霍亂後,中虛主劑。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草 橘紅

水煎服。

雪羹湯 治暑熱霍亂吐瀉,口渴氣逆,煩躁眩暈等症。

陳海蛇(四兩,浸洗極淡) 鳧茈(二兩,切即荸薺)

水煎至蛇烊盡,溫服,代茶亦可。

專治霍亂轉筋方(《聖惠》)

原蠶沙(一兩)

陰陽水煎,澄清溫服。按:蠶沙,乃桑葉所化。夫桑主息風化濕,既經蠶食,蠶亦主勝風去濕,且蠶僵而不腐,得清氣於造物者獨純。故其矢不臭,不變色,殆桑後蠶化,雖走濁道,而清氣獨全。《金匱》以雞矢治霍亂轉筋者,雞屬巽,雖不溺而矢獨干,亦取少勝風濕,以領濁氣下趨也。蠶沙既引濁下趨,又能化濁使之歸清,性較雞矢更優。故余以為霍亂轉筋之主藥,頗奏膚功,嗣見治痧飛龍奪命丹,用人中白一味,領諸藥迅歸濁邪下趨陰竅,較他方之藉硝以達下者,更覺貼切。故奏效尤捷,制方之義,可謂精矣。至來復丹之用五靈脂,亦從雞矢白脫胎也。

枇杷葉(去毛) 濃煎徐飲。此方不但解霍亂之渴也,若深冬採之,刷毛洗淨,切碎,淨鍋炒乾,瓷瓶密收,常以代茗,可杜暑濕時疫,及噎呃諸病。

生芋(一片) 垂危者放入病人口內,咽汁即蘇,蘇後再吃幾片,取其寬腸去垢濁,破血清痧毒也。世傳飲油、吞礬二方,取其引吐澄濁也。油滋膩,礬兒澀,皆有流弊,不如生芋也。

普洱茶 濃煎溫服。

西瓜汁 治霍亂轉筋,大渴苔黃,汗頻無溺者。

按:凡陽氣遏抑在內,雖熱證而無汗,西瓜汁慎用。

霍亂,非怪證也。然而倉卒變端,醫藥輒誤,則霍亂之不怪而怪,較諸怪證,而尤為怪也。惟是霍亂,醫者都以熱證為寒證,而治以熱藥,至死終不一悟。此則不獨證之怪,而醫亦無不怪矣。醫藥之怪,更怪於霍亂之怪。霍亂用醫藥誤治而成怪,而醫藥在在皆然,不自以為怪,而怪乃錮矣。於是霍亂之無所為怪,而遂成怪證,怪何能知,怪亦可燭,此季父作《霍亂燃犀說》之由來也,昔溫大真燃犀以照水怪,歷歷可數,雖醫藥霍亂之怪,非水之怪也。然讀是說,則屬寒屬熱,絕無混淆,胸有成竹,不使霍亂之遁形變相,不致醫藥之視赤成碧,豈非怪而不怪。設或霍亂之有怪,醫藥之怪,人能盡悉其怪,而怪肯化為不怪。是說奚翅燃犀之明,僅照水怪哉。

戊子夏日從子玉林百拜謹跋於崑山隱園之寓廬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