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国史讲话

第四章 商王国的始末 [9]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环着渤海和黄海岸,有济水、黄河、滦河、辽河、鸭绿江、大同江的冲积地。近年因考古学的发达,确知当新石器时代,东北区域在人种及文化上已和黄河流域联为一体。 1

不知什么时候,在渤海和黄海的西岸上住着一种文化较高的人民,因为他们后来建都在商丘 2 ,所以称他们作“商人”;因为他们的国家后来成为东方最大的王国,作诸小国的共主,所以称他们的全盛期为“商朝”。这是我们的有史时代的开头,我们该得大大地注意。

据商人自己说,他们这个种族是上帝降下来的。古时白茫茫一片洪水淹没了这个世界,禹费了大气力治平之后,地面上就有一个兴盛的国家,叫做有娀氏,他们的国君生了两位美丽的姑娘,大的叫简狄,小的叫建疵。国君宠爱她们,特地造了一座九层的瑶台,她们住在上面,饮食的时候都命人打鼓作乐。有一天,她们到河里洗澡,一只燕子飞来,鸣声非常好听,她们争着捉它,捉住了盖在玉筐里。等一刻,揭开盖来,燕子飞走了,留下一个五彩的卵。简狄抢去吞了,她就怀了孕,原来这头燕子是上帝派来送种子的呢。后来她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契,就是商人的始祖。 3

商代形势图

这位派燕子下来送种的上帝,他们说他名夋{音qun};后来写了同音的字,变做帝喾 4 。他们也称夋为“高祖夋”,表明这位上帝就是自己的始祖。像这样的人类起源的神话,朝鲜也有,满洲也有,可见它在环着渤海岸的各部族之间是普遍流行的,也就可以推知这些部族大有同出一源的可能。 5

简狄的儿子契,关于他的事迹我们实在听的太少了,只知道他的称号是“玄王”,这大约因为燕子色黑,称为玄鸟,而契的生命乃是玄鸟带来的缘故。他的儿子昭明搬到商丘,国号就叫做商。昭明的儿子相土是一个有烈烈武功的国王,他开拓的地方大了,立了两个都城,西都是原有的商,东都在泰山的附近。后来诗人咏叹他,还说他的势力达到了“海外”。可惜这位诗人说得太简单了,不知道所谓海外是“外”到哪里,是不是他跨过黄海而发展到了东岸的朝鲜? 6

又传了几代,到王亥。他从商丘北渡黄河,带了很多的牛羊,向高爽地方游牧去。走到易水,停留在易国里。那位易国的君主绵臣起初待他很好,请他看跳舞,又把美貌的姑娘配给他。可是这种假殷勤终究拆穿,绵臣抓住一个机会,把他杀了,把他的牛羊群统统夺过去了。商国兴师问罪,打了两世的仗,才把绵臣杀掉,报了这个大仇。 7

相土和王亥这两位商王还有同样可注意的故事,原来用马驾车是相土发明的,用牛驾车是王亥发明的。有了这种发明,交通就渐渐便利了起来。 8

又过了好几代,到汤。他建都在商丘西北的亳 9 。人们说,他十分敬重上帝,他的圣德一天天的升闻到天上,上帝信任了他,便命他享有天下。他既受了上帝的宠爱,政治更好了,武功更强了,小国大国归附他的更多了。那时有一个葛国 10 ,国君不行祭祀之礼。汤去质问他不祭的理由,他道:“我没有牺牲。”汤叫人把牛羊送去,葛君自己吃了。第二次去质问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没有黍稷,汤命令自己的人民到葛国去替他种田。少壮的辛苦耕种,老弱的来往送饭,葛君又叫人把他们的饭食抢了下来。有一个小孩提了一篮子黍和肉,不让他们抢,就被杀死了。因为他们杀死了这个小孩,汤就出兵把葛国灭掉。那时各地的人们听到这事,都称赞道:“汤这番举动并不是贪占地盘,乃是替平民报仇呀!”自从这一次打起了头,他一共举了十一次兵,就成为那时的最强者了。 11

那时天下的共主是夏桀,他在自己的王国里压迫人民,人民咒诅他早死。桀听得了,笑道:“他们干什么!我是太阳,待没有了太阳我才死呢!”汤想机会到了,就麾戈北向,先伐灭了韦、顾、昆吾 12 ,把桀的与国剪除了,进一步便和夏王开战。但他的军士们似乎不很愿意,于是他誓师道:“听你们讲,‘夏王的不贤和我们有什么关涉?’你们这话是错的。你们应该知道,我是受了上帝的命令而出兵的!我畏惧这最高的威严,不敢不这样做。现在你们尽力帮我去执行上帝的责罚罢!你们肯去,我有大大的赏赐;不去,我连你们的妻子都杀了!”在这样严厉指挥之下,果然把夏师打得一败涂地。桀逃到三 {音zong}, 13 就追到三。桀又逃过淮水,直奔南巢 14 ,那里离中原太远了,他才歇手。这是中国历史上“革命”的第一幕。怎么叫做革命呢?原来夏王作天下的共主,是数百年前上帝的命令,现在上帝又有新命令给汤了,接受了这个新命令去革掉那个旧命令,这就叫做革命。 15

自从契立了国,相土大扩国境,王亥游牧北方,经历约十四代,四百年,打好了这一个基业,到汤的时候才发展到了顶点。因为汤的武功像火一般的旺盛,所以他自号为“武王”。在很远的西边有两种人,一种叫羌,一种叫氐,都迢迢地进来朝贡,承认他在西方的宗主权。 16

许多记载告诉我们,商是常常迁都的:汤以前移过八次,汤以后又迁过六次 17 。他究竟为什么要迁,是不是游牧部落的习惯,还是遭遇了水灾?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法回答。

书上说:自汤建都于亳之后,经过八代没有移动。到第九代仲丁,他迁到嚣{音áo} 18 。又传了两代。到河亶甲,他渡河而北,建都于相 19 。他的下一代祖乙又迁于耿 20 。住了不久,遇着水灾,冲坏了,他又迁到庇 21 。在那里传到第四代南庚,又渡河而东,迁都到奄 22 。只隔了一代,到盘庚,又西渡河,都于殷 23 。从此以后,他们住定了,直到亡国,在那边经历了二百七十三年。总看这些建都的地方,都在黄河和济水之间。殷是商朝最长久的都城,所以后人就用了“殷”来称商,或合称为“殷商”。但别人尽管叫他们为殷,他们自己还是称商。这个地方在黄河的转角上,太行山的东边。讲到交通,是北望漳水,南望淇水,靠近的是洹水,可说是十分方便。也有人说商末曾迁都朝歌 24 ,朝歌在淇水之南。但据新发见的甲骨文看来,却没有这件事。大概因为淇水之旁绿竹丛生,风景幽雅,商王盖造几所离宫别馆在那边,作游观和避暑的所在呢。 25

在他们的王国之外,有属国,又有外邦。商人称外邦常用“方”字。这些方的名称,有马方、虎方、井方、盂方、三封方等等,有好许多方现在已经找不出他们的所在地了,还有许多方我们连他们的国号都念不出字音来了,在邦交好的时候,外邦常常送东西进来,商王也常要替他们祝福;等到邦交一坏,商王不但出师征伐,而且还在祖宗的灵前祈求降下灾罚给他们。 26 现在掘出来的许多商朝的东西,里面有咸水贝,有鲸鱼骨,由此知道他们和海上的交通是很密切的。猜想起来,这个王国当是介于现今的山东、河南、河北和山西四省之间;至于他们的宗主权所及,西边到陕、甘,东南到苏、皖,东边说不定越海到朝鲜,东北一定达到辽宁。他们的声威,既经这么远,所以他们的文化就取精用弘,各方面的文物都有使用的机会,他们能采南国之金,制西方之矛,捕东海之鲸,游猎于大河南北,以从事于文教的制作和武功的发扬,全东亚再没有可与他们抗衡的国家了。 27

汤以后武功最大的王有两个,一个是武丁,一个是纣。武丁时有个强大的异族,唤做鬼方,他们的根据地在现今的陕、甘一带。大概为了他们的势力向东进展到今山西,离商都已近,武丁便领兵征伐,一打打了三年,才把他们克服。打一回仗要用三年工夫,在古代真是一个极大的战争了。 28 那时商的强邻还有四个,东面的是夷方,北面的是土方,西北面的是方,西南面的是羌方。武丁曾用了五千人打土方,用三千人打方,又曾命他的妃子名妇好的带了一万三千人去打羌方,显见得羌方比别的方一概强盛。但征伐的次数,在现今已整理的材料里,伐土方、羌方、夷方,都只有几次,伐方却有二十六次之多,又可见方捣的麻烦最为厉害。商的属国,如沚,如戉,都在西边时时受土方和方的欺凌,他们也就时时到这宗主国来请求保护。羌方是汤时就来朝贡的,但在武丁时曾有些小变乱,结果仍被征服了。至于商的东方属国,有画,在今山东临淄附近,有兒,即后来的郳,他们和井方为邻,没有听说动过刀兵。 29

商的末叶有一件很重要的战史,就是纣征夷方。在纣的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一共对于夷方开过三次仗。夷方就是东夷,在今山东一带,当古代的济水流域,本是商的属国,在武丁时已闹过,到了这时又叛变起来。纣靠了他自己的才干高强,兵士众多,用了全力把东夷攻克,捉得许多俘虏而归。可是这回表面的胜利竟成了他后来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了打的太凶,把自己的国力闹空虚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周人乘虚而入,他再也没有力量去抵抗了。 30

周人立国在今陕西中部,起初不过是一个部落,经了三四百年的经营,居然成为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商朝封他们的君主为“周侯”, 31 又和他们缔结姻亲, 32 很想把这一个强族拉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不幸商朝有了千余年积累的文化,大家专喜欢讲究生活的舒服,渐渐把朝气换成了暮气。到末年,他们上上下下的人都爱喝酒作乐,喝得个人事不知,整夜叫闹,甚至把白天当作了晚上。他们的最主要的道德原是敬重鬼神,虔诚祭祀,但到了这时候,品行的堕落甚至偷窃到祭神的牺牲了。做官的也没有一点纲纪,只会互相欺骗。人民又时常闹意气,彼此结成冤家,全国仿佛一盘散沙。 33 就在这时候,那文化程度不很高的周国急剧地兴盛起来了,他们有很大的地盘,很富的农产,很强的武力,还有刻苦奋斗的精神,试问在这个老大国家里享福惯了的人们如何挡得住这种锐利的侵略,于是商朝就像疾风吹落叶般地结束了!

从契到纣,依现在所知道的共为四十六王。商人传位的制度大致是兄终弟及的,一世可以不止一个人作王,所以从世数算来一共是三十世。 34 年数现在已没法确实知道,我们猜测起来,从他们的初建国到灭亡,大约一千年是有的,从汤到纣,相传是六百年左右 35 。因为他们始创文字,记出了他们的事迹,所以我们称商朝为有史时代的开头 36 。

在春秋的末年,孔子为了寻求商朝的制度,特地跑到宋国去,但结果只有带着失望回来。 37 现在离开那时又已二千四百余年了,孔子所能看见的东西我们也看不见了,我们对于商的历史将如何讲起?天大的幸运,四十年前商朝的甲骨卜辞发现于河南安阳,经过了长时间的发掘和研究,又加上旧传的材料,我们方得说出一个大略。安阳就是商朝的下半段建都二百七十三年的殷地,后来叫做殷虚的。因为这是一个长时期的都城,所以保有十二代君主的占卜遗物。为什么在占卜上会得保存历史呢?原来那时的国王做一件事必先占卜,祭祀的事不用说了,就是出去、回来,走到哪里,停在哪里,经过哪里,在哪里打猎,在哪里捕鱼,向哪方开仗,向哪方交际,都得占卜,也都得把占卜的事情刻在占卜的甲骨上,所以这些卜辞就不啻保存了他们的二百数十年的历史。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实在太幸福了,我们对于商朝历史的知识不但超过了汉以下的史学家,而且也超过了春秋时的那位征文考献的孔子了 38 !

注释

1 本段根据傅斯年先生《东北史纲》第一卷《古代之东北》第一章(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出版)。所谓考古学上的证明,系指民国十年安特生先生在辽宁省锦西县沙锅屯的发掘,他证明该地的文化遗物,如贝环,如彩色陶片,都和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所发现的异常的合同,其结论云:“此一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也。”(见地质调查所出版之《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一册)又沙锅屯与仰韶村所出之人骨,由步达生先生比较研究,其结论亦谓此两地居民并与今日北部中国人为一类。(见《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三册)又1928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滨田耕作教授等发掘旅顺之貔子窝,其结论亦谓发现之人骨与仰韶村及沙锅屯人为近,并谓汉武帝时之汉人东渐,乃是前此支那人伸张之重现,而武帝之成功亦正以其在该地原有相当的民族根据的缘故。(见《貔子窝发掘报告》。)

2 商丘,今河南省东部之商丘县。《史记·殷本纪》云:“契封于商”,是都商者始于契。《荀子·成相》篇云:“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是都商者始于契子昭明。无论如何,总是商人早年的根据地。

3 本段根据《诗·商颂·玄鸟》及《长发》篇,《吕氏春秋·音初》篇、《淮南子·地形训》。

4 甲骨卜辞中常见“煮于夒”之文,王国维先生据皇甫谧“帝喾名夋”之语,定“夋”为“夒”字之讹文,“喾”与“夒”声相近,故古籍中又作“帝喾”,说见其所作《古史新证》(《清华大学研究讲义》)。

5 傅斯年先生《东北史纲》第一卷第一章第三节《朱天女玄鸟诸神话》所说。《魏书·高句丽传》云:“朱母……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置于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字之曰朱。”朱后为高句丽王。《清太祖实录》云:“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库伦。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库伦衣上,……甫着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后生一男,……名布库理雍顺,……其国定号满洲,乃其始祖也。”

6 本段根据《诗·长发》篇、《左氏》定四年《传》、《荀子·成相》篇。按《左传》云:“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杜《注》:“为汤沐邑,王东巡守,以助祭泰山。”故知相土东都当在泰山附近。

7 本段根据《楚辞·天问》篇、《山海经·大荒东经》及郭璞《山海经注》引《竹书纪年》。按王亥之名不见于《史记》,人们早已忘却。民国初年,王国维先生整理甲骨文字,屡见“于王亥”之文,加以考核,始知《史记》之“振”即为其误文,经此发现,那些散见于各书的零碎材料也就联贯起来了。说详其所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

8 本段根据《世本·作》篇(《周礼·校人》注及《初学记》卷二十引)、《荀子·解蔽》篇、《吕氏春秋·勿躬》篇、《管子·轻重戊》篇及王国维先生《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董作宾先生《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相土或作乘杜,或作乘雅;王亥或作王冰,或作胲。)

9 汤都之亳,一称北亳,在商丘西北,今山东曹县南。说详王国维先生《三代地理小记》。

10 葛国,今河南宁陵县地,在山东曹县西南。

11 本段根据《诗·商颂·长发》篇、《孟子·滕文公下》篇。

12 韦国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顾国在今山东范县东南,昆吾国在今河北濮阳县东。这三国今日虽分划归三省,但在地理上却非常接近,都在当时济水的上游。

13 三 ,在今山东定陶县。

14 南巢,在今安徽巢县东北。

15 本段根据《诗·长发》篇、《书·汤誓》《多士》篇、《孟子·梁惠王上》篇、《书序》。

16 本段根据《诗·长发》《殷武》篇、《国语·周语下》。

17 根据《书序》《史记·殷本纪》,及古今本《竹书纪年》。

18 嚣,亦作隞,在今河南河阴县西北。

19 相,在今河南内黄县东南。

20 耿,旧说在今山西河津县;但是别的都城全在太行山之东,为什么独有这一个远在山之西呢?《史记·殷本纪》,耿作邢,在今河南温县,当即其地。

21 庇,不详其地,大约离邢不远。

22 奄,在今山东曲阜县。

23 殷,在今河南安阳县。

24 朝歌,在今河南淇县,北与安阳接境。皇甫谧《帝王世纪》谓武乙徙都朝歌。

25 本段根据《书序》《史记·殷本纪》《诗·大雅·荡》篇(称商为殷商),《周书》各篇(称商为殷),甲骨卜辞(有商无殷)及王国维先生《三代地理小记》。

26 根据余永梁先生《粊誓的时代考》(《古史辨》第二册页七五)、董作宾先生《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纪念论文集》)。

27 根据李济先生《安阳最近发掘报告及六次工作之总估计》(《安阳发掘报告》第四期,民国二十二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出版)。李先生在本文中说:“殷虚文化是多元的。……出土品中确可指为原始于东方的为骨卜、龟卜、蚕桑业、文身技术、黑陶、戈、瞿、戚、璧、瑗、琮等。确与中亚及西亚有关者,为青铜业、空头锛等。显然与南亚有关者,为肩斧、锡、稻、象、水牛等。这些实物都是构成殷虚文化的重要成分,已与那时的人民的日用及宗教生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不是短时间的一个凑合。换句话说,他们的背后已经有了一大段的历史。要是我们能把上列的诸实物每一件移动的历史都弄清楚,我们对于殷商以前黄河流域与他处的交通也可以明白好些。”

28 根据《周易·既济》爻辞、王国维先生《鬼方昆夷猃狁考》。

29 根据董作宾先生《甲骨文断代研究例》。郳即春秋时的小邾。

30 本段根据《左氏》宣十二、十五,昭四、十一年《传》,《小臣艅尊铭》,董作宾先生《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夷方的叛变,在《周人的崛起及其克商》注 19 中有一个推测。

31 见董作宾先生《新获卜辞写本后记》(民国十七年中央研究院出版)。

32 见《诗·大雅·大明》篇。

33 以上见《诗·大雅·荡》篇、《书·微子》篇。

34 根据董作宾先生《殷代先公先王世系图》(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

35 《左氏》宣三年《传》云:“鼎迁于商,载祀六百。”《汉书·律历志下》云:“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

36 商代的文字因为刻在甲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那些文字大部分是象形的,写法也没一定,往往一个字有几十种写法,行列的形式也极随便,足见那时还在文字的构成途中,想来商以前是没有文字的。在发现的古物里边,从来不曾有过一件虞、夏时的有文字的器物,也足以证明这个假设。

37 见《论语·八佾》篇、《礼记·礼运》篇。

38 关于甲骨文字的发现和研究的经过,见董作宾先生《甲骨年表》(商务印书馆出版)、朱芳圃先生《甲骨学商史编》(中华书局出版)。按安阳甲骨本散在田间,村人当作龙骨卖给药铺,至光绪二十五年(西元1899),始给山东古玩商人贩至北京,取得古物的价值;到今年(1939),整整的经过四十年。现在大批甲骨和商代铜器、陶器、石器、人兽遗骨等等,均藏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