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般中学生底程度,无可讳言地比战前确实降低了许多,尤其国文科,几乎要差到一年甚至两年,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届不如一届”。一个高中毕业生,连普通的一封信都写不通,哪得不令人嚷着教育破产呢?无怪乎社会群众蔑视教育,轻视教员了。
课余和同事们谈天,常会不自觉地将话题转到学生的学业上去,没有一个教师不摇头太息,都觉得这种情形太危险了,对于国家民族前途的影响也太大了。每次为学生们批改文卷的时候,更常常引起我的愤恨、憎恶,有时掷笔而起,绕室兴叹,那些“妙文妙句”诚有“虽欲润饰,无从下笔”之感。
我在中学里教国文,虽然历史短、经验浅,但度此粉笔生涯,先后算来,也已整整五年有半。在这断续的五年半的过程中,我的胆量,越教越小;我的心思,越教越细;见了学生,越教越怕。起初的一年,我在课堂里讲授,并不觉得怎样费力,学生们也都似乎能够“心领神会”,近两年可不同了,有时因为求学生们“懂”,常常一句文句,除掉解释它底字和辞以及全句的意义以外,不得不像演剧般以表情、动作、假想等种种具体的方法帮助说明。有时一篇文章,不但从头至尾逐字逐句逐段地详加解释,更要应用说书的技术,设种种比喻,而学生们仍似乎不十分“懂”,所以我要胆小心细而害怕了。
再说学生们为读书而来读书的,可说绝无仅有,一百个当中,最多不过两三个而已。他们受教育好像都是“为人”,都是他们的家长迫令他们入学的,或者为着将来噉饭时一张文凭而不得不入学的。因之,大家都抱着敷衍了事混文凭的态度,功课但求“派司”, (1) 懂不懂是另外回事。试看以这样的态度来求学,怎会有进步?程度怎得不低落?
教师如是教,学生如是学,学期修满文凭到手,先生学生如释重负。社会所需要的不是这种学生,学生贡献给社会的也不是在学校里所获得的学问,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我国政府社会各机构,都普遍有这个现象。
诚然,在混乱的时代中,尤其具大破坏性的战争过程上,由于政治不安定,社会不宁静,金融动荡,货币贬值,交通阻滞,物价高涨,生活艰苦,流离颠沛等种种原因,文化教育不但不能发展,反会停滞、倒退,欧洲的黑暗时代,就是历史上最显著的明证。则近年一般青年学生们的程度低落,当也不能过分苛责。不过无论如何,教师和学生到底不能辞其咎。
然而其咎安在呢?教师因为学生的程度低,感到头痛而草草了事,更因为生活鞭策着赶钟点,不能认真地教,管学生懂也好不懂也好。学生对于典雅艰深的国文,本来就“趣味索然”,今先生既不顶真,又不善诱,乐得偷懒。于是教者愈教愈无趣,学者愈学愈乏味,互为因果而循环,造成“先生讲,学生听”的勉强现象,每况愈下。
学生的国文程度,本来就低落吗?国文的确艰涩乏味吗?这种情形固然有,但不能认为全是如此。一个人的天资固有高低,并不都是白痴。愚如曾参,却传了夫子之道。所谓“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后天的教育与自己的努力,才能决定智能的高下。我国的文学,并不都是艰深奥涩,尽多“逸兴遄飞”的妙文,如果“心不在焉”,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感到“索然无味”的。所以国文一科,必使与其他各科同样的趣味化,引起学生学习国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鼓励学生阅读的情绪。同时学生自己也必须在文章中寻找兴趣,多读多看多写,随时注意,随时研究,尤须认清目的,读书是为自己读的,决不是混张文凭就算了事,打起精神,提起兴趣。盖兴趣可谓为一切事业成功的要素,凡事有兴趣,则事半而功倍。故今日一般中学生底国文程度的低落,虽有前述种种原因,而教者、学者都感无兴趣,则是一个最大的症结。
至于“兴趣”两字说起来很便当,做起来倒不易。挚友姜君建邦,替我们解决了这个困难,以其多年教学的经验,写成这本《国文趣味》,稿成后请我校阅,我反复读了十几遍,觉得这本书不啻是著者的现身说法,文笔既清丽有趣,引证尤妙趣环生,把向来认为枯燥的国文说得那么津津有味,不但打破了青年学生视国文为畏途的难关,而且予国文教师以许多趣味的教材,为今日青年学生低落的国文学习现状开了一帖对症良方。
三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吴倬云序于市立缉规中学
————————————————————
(1) 派司,英文“pass”的音译,意为“通过”。──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