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国文趣味

肆 文章的趣味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三字妙句

科学是复杂精密的好,艺术是简单微妙的好。

斯蒂芬生最初所发明的火车,瓦特所发明的蒸汽机,柏尔所发明的电话,马可尼所发明的无线电报,都是极其简单,一目了然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机械都一天一天的复杂起来了。到现在除了专家以外,没有人可以玩弄这些庞大的机器。

艺术是和科学相反的。你看我们的建筑从古希腊、罗马的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彩窗画壁的复杂建筑,随着时代,一世一世的简单下来,成了今日笔直光滑、素白平淡的建筑。我们再说诗歌,从讲究平仄、对偶、字数、音韵的复杂规律,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今天你可以自由的写你的新诗,一点不受规律的束缚。其他像图画、雕刻、音乐、文学等艺术品的演变,没有不是顺着这条大道──由复杂走向简单的。

近年来,社会上提倡简体字,提倡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就是要把文化简单化了。

原来,文化的产物都是简单的:原始社会的歌谣,多么单纯,然而不失其美;北美土人的图案,多么简单,然而惹人爱好。

文章的句子,也是这样。虽然有人认为像“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的句子气魄雄厚,然而简单的句子,仍然有它的美点。

中国文学中,最简单的句子是由三个字造成的。这些三字句,大都轻松可爱,爽快可口。例如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里面:“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和“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都是三个字一句。王禹偁《黄冈竹楼记》里:“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也都是三个字一句,多么美丽。

中国有许多俗语,也都是三个字一句的,说起来,很是顺口。例如:

一不作,二不休。

墙头草,随风倒。

心要细,胆要大。

多吃饭,少开口。

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

中国人的名字、商号、城市,大都是三个字,也是因为叫起来顺口的缘故。

我国有一本儿童读本,完全由三字句组成,就是人人都会哼几句的《三字经》。这本书从宋朝元庆年间以来,八百五十多年,普遍地被采用做儿童初学读本,就连现在还有人肯花费精神,把它改编、续编(章炳麟曾把《三字经》改编)。在穷乡僻壤的三家村里,还是把它当做课本,就是因为三字句容易读的缘故。

中国古诗中,有些是三言的。例如汉郊祀歌之一《天马》就是:

天马徕,从四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这种简单的诗体,到汉朝以后,就被文人丢弃不用了。诗的园地,完全给五言和七言占据着。到近来又有人在采用这种简单的诗体了。例如田汉的《黄昏》就是:

原之头,屋之角,林之间,尘非尘,雾非雾,烟非烟。

晚风儿,吹野树,低声泣;四野里,草虫儿, 。

(见《田汉自选集》)

简单的艺术品,往往是最高尚的艺术品。八大山人的兰草画,只有寥寥的几笔;基督教最重要的诗歌《三一颂》,十分单调;金字塔的组织不过是个立体三角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不过是一首十多个字的小诗。然而这些作品,人类都承认它们的伟大。

艺术的价值不在复杂,文章的优美不在辞句的冗长。简单的,自然的句子,更加可爱!

山水文学

张潮尝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好的文学作品,不外是自然和人生的刻画。离开自然和人生的文章,不过是文字的堆砌,起承转合的空壳子,所以有人说,自然和人生是我们的教师。

说到描写自然的山水文学的欣赏,我们自己必须先有经验,多和山水接近,才能领略作者所描写的神奇微妙。所以游历在写作上和欣赏上都有很大的功用。试看:司马迁游历国内名山大川,他的文章才有“奇气”;陶渊明“归去来兮”以后,身居山林,才有优美的田园诗文;柳宗元贬到多山多水的永州,才产生了那些不朽的山水小品;谢灵运为永嘉太守,肆意游玩,所以开辟了山水诗文的园地──山水文字的写作是如此,山水文学的欣赏,也是如此。

欧人卡莱尔(carlyle)将人类分为三流:第三流人物是诵读者(reader),第二流人物是思索者(thinker),第一流人物才是最伟大的,他们是阅历者(seer)。只有亲身多阅历的人,才有思索的资料,才能真正的欣赏。中国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两者至少要相并而行。

可惜我们和山水接近的机会太少了。深居城市的人,忙于工作,哪里有心情去管“星斗的转移,草木的消长,风云的变幻”呢?哪里有空闲到山明水秀,林深泉清的地方去遨游呢?难怪我们要抱怨生活的枯燥、烦闷、拘束。这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该是多大的损失?

诗人徐志摩劝告我们说:“为了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一张轻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了去的。”

中国散文中,充满了刻画山水的美句。范仲淹用四句话描出一副江上的夜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欧阳修用简单的话写出山间的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当我读这种美句的时候,好像看见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诗词中的山水名句,不可胜数,兹选录几句如下: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谢灵运句)

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欧阳修句)

山危一径尽,岸绝两壁对。(杜甫句)

中国的山水文学,虽然早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元结的《右溪记》,但是作得好的当推柳宗元为第一。从他以后,这种文章才发达起来,几乎每个文人都有这种作品。

原来山间的松涛峭壁,海边的波浪风帆,枝上的鸣鸟艳花,水中的浮萍鱼踪,都能拨动你的情绪和爱美的心思,拿起笔来,写成诗文。古今多少名作,都是在山水的逗引下产生的。

只有在游玩山水的当儿,心领神会,笔下自然的流露,才产生出好的山水文学作品。

散文中有一类记叙建筑物的文章,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是。这类作品都是极好的山水文学。一个幽雅的建筑物,嵌在山水之间,更能增加山水之美。正像山水画中有茅舍竹亭一样的有趣。苏轼的《赤壁赋》之类,将一叶扁舟,点缀在山水之间,更是工巧之作。

读山水之文,有人称为“卧游”。这种卧游有想象的扶助和实际的经验作基础,往往比实游更有滋味。中国有句话说:“但要闻名,莫要见面。”这就是说笔下的风景,往往比真实的山水更能动人。

从《陈情表》说起

幼时在小学里就听见先生说,中国有三篇最感动人的文章,人们读了往往下泪。第一,读《陈情表》不哭的不孝;第二,读《祭十二郎文》不哭的不慈;第三,读《出师表》不哭的不忠。我从前也曾读过这三篇文章,但已不记得是否哭过,不过它们尤其是《陈情表》,确实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陈情表》的动人为什么这样深呢?

原来人是感情动物,最能支配人心的就是一个“情”字。特别是中国人,最讲情面。有许多时候,一件很不合理的事,在两句人情话之后,立刻解决了。而李密的《陈情表》里,充满了惹人同情的句子,无怪他十分之十的达到了他的目的。

中国有许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受情感的激动的记载:

司马迁读《孟子》的时候,曾“废书三叹”。

明太祖读《孟子》,读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时候,感动得抱头大哭,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遭遇。

金圣叹读《西厢记》的时候,案上摆些美味佳肴,每逢读到美句,便置书,饮酒,拍案叫绝,说:“妙极!妙极!”

王实甫写《西厢》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几句,心里十分得意,竟因此晕倒而死。

武则天读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的时候,开始颇为轻视,渐读渐渐缓和,后来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两句的时候,心里很受感动,问左右这檄为何人所作,为什么不设法请他到这里来为官?

有一个僧人,庙前有一棵心爱的大松树。一天,官人到这里来游玩,看见这棵松树,很想伐倒做别的用途。僧人知道了很是难过,但是又不能禁止他,然而知道这官人最喜欢鹤,所以就写了一首诗,贴在树上,那诗是:

大夫去做栋梁材,无复清冷覆绿苔。

今后月明风露冷,误他云外鹤飞来。

第二天,官人来伐松树的时候,读了这首诗,心里很受感动,就放弃了他的计划。

情感是文章之心,缺乏情感的文字,犹如没有活心肠的死人,无论文字如何秀丽,但是不能打动人心,所以情感丰富是文学的要件,把情感尽量渗入文字里是作文的要诀。

《文心雕龙》说: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又说: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文学里的月亮

月亮是中国文人最喜欢欣赏的。诗人李白就是代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里他感到人生的最大快乐。

月亮之所以受人欢迎,因为它给我们几个联想,我们看见了明月,就会联想到一些事,在这种场合下便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

第一,月亮兴起家的联想。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人人背得出的。卢纶的“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也是人人熟悉的。我们常以月圆象征家人的团圆,所以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是中国人最快乐的日子。如果此时寄身在外,也最容易思乡。“游子无佳节,月圆人不圆”,是一种难堪的精神痛苦。

一首最著名的英文歌曲“home, sweet home”里,也说到月亮,作者把家、母亲、茅屋和月亮,说在一起,无怪在歌唱的时候,要生思家病了。

i gaze on the moon as i tread the drear wild,

and feel that my mother now thinks of her child,

as she looks on that moon from our own cottage door,

thro'the wood-bine whose fragrance shall cheer me no more.

home, home, sweet, sweet home,

oh,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oh,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1)

第二,月亮兴起友人的联想。看见明月,想起知友,此时此情,很容易使文人的笔下,产生美好的诗文。宋朱淑真的词就是代表: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人李佩金也有类似的一首词:

玲珑花里月,知否人间别?一样去年秋,如何几样愁!

其余像王梦鸾的“夜静月明人不见,自家歌与自家听”;赵嘏的“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李后主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都有同样的联想。

第三,月兴起美的联想。谈起月亮,往往联想到美的故事,像嫦娥奔月、月下老人、月宫、银光世界等是。中国诗词里常称月亮为玉兔、玉蟾、玉帘钩、冰轮、冰镜、白银盘、素娥、圆璧、玉钩、蛾眉等,这些都是美丽的东西,因此月亮就更美了。

虞羲咏秋月:“初生似玉钩,裁满如团扇。”

刘禹锡咏月:“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镕金。”

徐舫诗句:“雪影半窗能共白,梅花千树只多香。”

第四,有几首诗词,描写月亮如同友人,白居易有一首诗说: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送。

曹松也有一首诗说: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至于纯粹写月的诗词,在中国文学中不乏这类的作品,魏时文帝,齐时王融,梁时沈约、庾肩吾、刘孝绰,北周时王褒、庾信,唐时骆宾王、李白、杜甫、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宋时朱熹,元时徐舫、于石等人,都曾咏月之美。其中如庾信之诗句“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于石的“荡摇水中月,水定光复圆”,李白的“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风花雪月”自然是有闲阶级、文人雅士的玩意,但是我们如果从“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sake)的眼光来说,就不能忽视它在文学上的地位,并且在中国的文学中它还占着不少的成分呢!

一个字的苦心

中国诗人,有时为了一个字,费了许多心血,这种仔细的精神,实在可以佩服。

有一个诗人说:“吟成一个字,捻断几根须。”可以表明斟酌辞句的用心。

常州顾文炜有《苦吟》一联云:“不知功到处,但觉诵来安。”又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深得作诗的甘苦。

在中国的书籍里,散记着许多这类的故事:

推敲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野客丛谈》、《唐遗史》

记载:“贾岛初赴名场,于驴上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思易‘敲’字为‘推’字,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退之为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遮道,左右推至尹前,岛俱道所得诗句,愈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归为布衣交。”

宋王安石有一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人看见他的原稿,初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改“春风又过江南岸”,继则改为“春风又满江南岸”,凡十余改,直至“春风又绿江南岸”才算称心。

《唐诗纪事》里记着:齐己咏早梅句:“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谷曰:“改‘几’字为‘一’字,方是早梅。”齐己下拜,尊郑谷为“一字师”。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见《随园诗话》)。

《闲中古今录》里记载:“元萨天赐诗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山东一叟易‘闻’字为‘看’字,公俯首拜为一字师。”

黄鲁直有诗句是:“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作“抱”字,后改“占”字,又改“在”字,再改“带”字、“要”字,直到想出“用”字,才算定心。

范希文作《严先生祠堂记》,中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后经李泰伯将“德”字改为“风”字,词句更为含蓄。

袁枚说:“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他的一首《咏落花》诗里,有一句是“无言独自下空山”,邱浩亭说:“空山是落叶,非落花也,应改为‘春’字。”袁枚从谏如流,不待其词之毕也。

中国文学史里,有一个人因着一个字成名,这人就是张先。人称他“张三影”,因为他的词中有三句写影写得很好,这三句词是:

云破月来花弄影。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

因为他一个“影”字,写得特别巧妙,人家称他“三影先生”,甚至又称他“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的确,他是写影专家,我们翻开张子野词,写影的句子很多: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横塘水静,花窥影。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万树争春红影乱。

犹有花上月,清影徘徊。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件事:就是好文章、好诗词,都是字字费过斟酌的。青年人学文,应该养成精细的习惯。

————————————————————

(1) 这首英文歌曲名为“家,甜蜜的家”,其歌词大意是:

当我走在冷落的旷野,总抬头望明月,

遥想我那慈爱的母亲,盼游子心切切。

此刻也站在茅屋门前,望月儿盈又缺,

我多盼望在她身边,吻故乡的花和叶。

家,家,我甜蜜的家,

再没有一处地方,能胜过自己的家。

──编者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