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难,难在何处?
中学生除了数学以外,恐怕要以作文为最难的功课了。为了明了中学生作文时所感得都是怎样的困难,我曾给一班高中学生这样的一个题目:“作文难,难在何处?”要他们照自己的经验,把作文的困难处自由地写出来,以做国文教师的参考,并且设法给学生解决这些难题。
从他们的作文里,可以看出中学生对于作文一课确实是看做一门很难的功课。有一个学生描写道:
每逢到作文课,同学们多是眉头皱起,双手托颚,似想似愁。有几个人把毛笔含在嘴里,仰头看着天花板,好像有什么写作材料似的;有的却把砚台来出气;也有的用笔在台板上敲得笃笃的响。
你若是在课室外面,窥视课室里作文的情形,那真令人发笑──抓头挖耳的,摸嘴探鼻的;或是咬着笔管仰着头;或是伏在桌上,显出一种心思不定的样子。
这的确是实在的情形。
学生在这一次作文里,提出十五种作文的困难:
(一)学识不足;
(二)起头难;
(三)结尾难;
(四)不懂怎样结构;
(五)缺乏材料;
(六)错字、别字;
(七)没有写作兴趣;
(八)缺乏思想;
(九)经验不足;
(十)题目不合心意;
(十一)有意思写不出来;
(十二)不能专心;
(十三)时间不足;
(十四)不明白作文方法;
(十五)不会修改。
把这十五种作文的困难,综合地来看,可以看出几个中学生作文上的问题:第一是写作的修养问题,第二是写作的材料问题,第三是题目的问题,第四是如何开始如何结束的问题,第五是布局的问题,第六是表现的问题,第七是修辞的问题,第八是写作的环境问题。这些恐怕是一般中学生作文时都感到的困难。
在这八个问题之中,尤其严重的是“作文的材料”。这里面包括着:学识、思想、经验、观察、想象、灵感各方面,而这些作文的内容,在整个作文中占着第一重要的地位。其余的几个问题,像开头结尾、布局、修辞、表现等,不过是作文的技巧问题而已。至于写作的环境问题,是容易控制的。只有作文的材料是轻忽不得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意思。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中学生作文的困难有三方面:一是作文的内容;二是作文的技巧;三是作文的环境。
为了明白中学生对于这十五种困难,觉得哪一种最难,哪一种比较好些,作者曾调查过近三四百的初中学生,叫他们照自己的经验,把这十五种困难,按照次序排列起来,最难的在先,次难的在后。然后分别登记统计,得到下面的结果:
从上面的结果看来,中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是在内容方面,不在技巧方面。试看关于内容方面的学识、材料、经验、思想,都列在前半,而修改、表现、题目等倒不如此严重。可见中学生对作文生畏惧之心是因为没有可说的话,感觉缺乏写作资材的缘故。其次是文章的布局问题。怎样开头,怎样结束,怎样把材料组织起来。
材料的搜集
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好像造房子一样,必须先预备充足的材料,然后才能造出房子来。如果没有木石砖瓦和其他必需的东西,即使是最有名的建筑师,也必定束手无策。
中学生作文的最大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教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半天了,穷索苦思,连一句也写不出来。有些学生,逼得无法,买了《作文描写辞典》、《全国中学生作文精华》一类的书籍,藏在案下做助手,以救一时之急。也有些学生请人代作,挨过这个难关。可见“无话可说”的逼人了。
“无话可说”就是缺乏材料。中学生作文难之中,第一是学识不足,第二是缺乏材料,第三是经验不足,其实这三样都是“无话可说”的根源。
缺乏材料的文章,必定内容空虚,言之无物,绝不会有优美的作品产生。中学生平日对于材料的搜集、写作的修养,都太欠工夫。而一般国文教师,又大都只教学生作文方法,这好比叫青蛙在陆地上游泳一样,没有水哪里能游泳?
思想、经验、观察、学识,都是作文的主要材料,我们将要分别论之。
二 文人搜集材料的苦心
著名的文人,都是不惜以悠长的岁月、全副的精神,从事于材料的搜集。下面都是文人搜集材料的故事:
晋朝文人左思作《齐都赋》,一年方成。作《三都赋》时,构思十年,方才脱稿。在写作期间,凡门庭藩溷,皆置纸笔,偶得一句,立刻写下。他这样地用心,无怪文成之日,富豪之家,竞相传写,一时洛阳为之纸贵了。
唐代诗人李长吉曾骑驴寻诗。每天早晨,骑着一匹瘦驴,命书童背着锦囊,跟在后面。每逢得一诗句,立刻写下来,投到囊里。到晚上回家时,取出整理一下,便成诗一束。
施耐庵写《水浒》,其中梁山泊一百零八个好汉的面目,都先画出来,张贴在壁间,朝夕凝思。经过这一番研究和观察的工夫,所以《水浒》里的人物,都有他们的个性,毫不模糊。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以前,喜欢坐在道旁,遇见人就请他坐下吃茶抽烟,并且讲一个鬼怪的故事。他用这种方法搜集材料,后来整理一番,成功了这本《聊斋志异》。
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也喜欢找人谈鬼怪事。人说没有,他便说:“姑妄言之。”他把所听到的鬼怪故事,做写文章的材料。
外国的作家,也有许多搜集材料的故事:
美国作家辛克莱,在写作之前,必定到外面去访问必要的地方,阅读必要的文件,搜集必要的材料。丹麦作家易卜生写剧本的时候,不但研究所要写的角色,并且要研究到角色的祖先。卡萨基的名著《圣安东的诱惑》,费了二十年的预备工夫。杜伦的名著《哲学的故事》,费了十一年的时间搜集材料,用三年的时间写成。
搜集材料,固然要靠平日的注意,但有时为了应付临时的需要,可以做一次特别的工作。例如法国作家佐拉,为了描写妓女的生活,自己特地跑到巴黎下层社会里去鬼混了些日子。文西为了研究人死时的表情,自己跑到法场去看犯人杀头。还有一个文人,为了写服毒的滋味,就自己做了一次冒险的服毒试验。
莫泊桑是短篇小说之王。少年时跟福禄贝尔研究文学。老师命他到街头写一百个车夫的姿势。莫氏就特为坐在路旁观察各车夫的特点,然后才满意地缴了卷。后来,有一次他要知道一个人被人家踢痛后的痛苦的光景,特地出了许多钱去买一个人来踢,好藉此来精细地观察。这种方法原是他母亲告诉他的,他的母亲说:“几时你要写一样东西,一定先要把这样东西观察得十分清楚,然后下笔。”
三 搜集材料的工具
有几种工具是搜集材料时很有帮助的,写在下面:
(一)用脑子思索──在动笔写作之前,要先思索一番,想想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写些什么,然后才有完整的作品。前面我曾引过王勃属文时酣饮而卧的故事。其实他在酣饮之后,引被覆面卧的时候,正是他聚精会神从事思索的时候。如果我们以为他睡觉了,那真是受了他的欺骗。
哲人尼采在写作之前,总是先到外面散步,为的要在清静的地方作思索的工夫。
有时我们要将思索心得,写下来保存,以备应用。否则往往到用时,就忘记得无影无踪了。
(二)用眼睛观察──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吾人一生的知识至少有百分之七十五是由视察得来的。眼睛对于作文有最大的帮助。记叙事物,必须靠观察;抒写情景,也必须靠观察。古人常说文人要多游名山大川,开张自己的胸襟,这就是说要多多观察。观察得多,作文就不枯窘;观察得精,作文就不肤浅。本章第一节里所说的李长吉、佐拉、莫泊桑等人的故事,都是写好文章必须有精密地观察的证明。
(三)用耳朵去听──用耳朵去听取材料,对于作文也是很有帮助。中国古人说好文章要写得“有声有色”。有色是靠眼睛,有声是靠耳朵。天地间森罗万象,有时要用眼看,有时要用耳听。譬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这种描写完全是靠耳朵的。其他像白居易的《琵琶行》,几乎完全是声音的描写。
(四)用口多读──书籍是前人经验的记录,是搜集材料的捷径。每个有名的作家,都是读破万卷书的;不学无术的人,不会产生优美的作品。杜甫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文学家孙伏园也说:“书是前人经验的帐簿,查阅起来,当然可以得到许多东西。”
古今有名的文章,你如果能多看多读,它的结构、它的作风、它的字句上的技巧以及思想的路径等,才能体会得到,对于你的作文才有很大的帮助。
用口多读虽笨拙,然而确是最有效的方法。世界上许多事物是用最拙笨的方法造出来的。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自然有丰富的材料,可以供你作文之用了。
(五)用手多写──人的记忆是靠不住的,所以我们眼睛观察得来、耳朵听取得来、脑子思索得来、书里阅读得来的一些有用的资材,必须用手抄录下来,以备遗忘。古今多少文人都在札记上下苦工夫。把眼睛看见、耳朵听见的资料,写成速写和日记,或是随意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分类保存,这些都是文人的货色,像商人的栈房一样的可贵。俄国文豪高尔基就是一个勤做札记的文人。柴霍夫遇见风景人物,或物殊事件都记下来,写小说时翻开他的材料库来找需要的材料。格来特考夫把他平日的札记整理补充成为一篇《士敏土》。中国名著《日知录》、《阅微草堂笔记》、《读书杂志》等,都是札记的成绩。
想到了便写,听到了便写,看到了便写,这是练习作文的最好方法。也许你最初写不好,日子久了,自会写得好的。因为你的精神蓄藏已经丰富了。
四 想象也是材料的来源
以上五种──眼睛、耳朵、脑子、手和口都是供应作文材料的有力分子,除此以外,还有想象也是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
作文固然要靠观察和经验,但是经验和观察有时是不完备的,必须用想象来补充。从知道的推想不知道的,从经验过的推想到没有经验过的,从观察过的推想到没有观察过的。这样,把不很完整的材料可以组织得更加完整。
夏丏尊先生曾有以下的话:
经验以外,犹有一个重大要素,就是想象。佐拉虽然经验了酒肆的状况,但对于其小说中的男女人们的淫荡是难有直接经验的。弗罗贝尔虽尝试过砒霜的味道,但女主人公的临死的苦闷是无法尝到的。莎士比亚曾以一人描写过王侯、小民、恋爱、杀逆、见鬼、战争、嫉妒、重利盘剥、妖怪等等。被斥为专描写性欲的莫泊桑,一生中也未曾有过异常的好色经验。可知经验并不是文艺的唯一内容。文艺的本质是美的情感;情感固可缘经验而发生,亦可缘想象而发生。我们对着汪洋的海,固可起一种情感,但即使目前无海,仅唤起了海的想象时,也一样的可得到一种情感的。艺术不是自然的复制,是一种创造。在这意义上,想象之重要,实过于经验。虽非直接经验,却能如直接经验一般描写着;虽是向壁虚造,却令人不觉其为向壁虚造,这才是文艺作家的本领。
(见《文艺论abc》等五章)
文章之心──情感
一 维持世界的情字
张潮的《幽梦影》里有这样的两句话:“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世界的得有今日,完全靠着人类的情感。
心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文章的情感,好像人类的心那样的重要。
一篇报告,或是一篇笔记,它虽是有组织的,但不能称为文学作品,就是因为它里面没有温暖人心的情感。近来新兴的报告文学,所以受人欢迎,也就是因为它把感情融入了枯燥无味、分条分项的文字里面。
缺少感情的文字,读之令人感到冰冷乏味,不能打动人心。富有感情的文字,才能激励人心,使读者同情。所以如果有人问:“作文最要紧的是什么?”我的回答便是:“情感。”
人类是生活在情感里面。没有情感,世界早就荒芜了,地球必定和其他星球一样的冷静。世界今天所以能够维持下去,完全靠一“情”字。
人类如此,人类所创造、所欣赏的文章,也是如此。刘勰也是这样地承认情感在文章里的重要,他说:
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文心雕龙·情采篇》)
有时我们读一篇文章,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好像自己的生命和该文融化为一,不知道尚有我的存在一样。有时读些诗文,读到快意时,拍案叫绝;读到伤心处,热泪双流,或是长吁短叹。那时我们说:“这篇文章,实在动人。”这种动人的力量,就是文字中所含的感情。
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读《爱的教育》里“少年笔耕”那一篇文章,读到父亲发现叙利亚深夜帮助老父抄写的工作:满头白发的老父,慢慢地走到叙利亚的背后,看着儿子的笔尖在纸上运动,立刻明白了儿子学业成绩不良、健康日渐衰弱、家庭收入日渐增多以及苛责儿子的不当等思念,都一时集上心头。父亲的懊悔和慈爱,表现得那样地动人;叙利亚是那样地孝敬父亲。我读到那里,禁不住落下泪来。
后来又读雨果的《孤星泪》,看见寡母因为没有钱给女儿治病,忍痛把自己的牙齿拔下卖掉,把美丽的卷发剪下换钱。那伟大的爱,又大大地感动了我。
二 写作是情感的发泄
人类都有发表的欲望,这种动作就是情感的发泄,所以各种文体中,以抒情文最能满足人的欲望。
我曾经测验过青年人最喜欢的是哪种题目。方法是选择各种体裁的题目共百个,印出分给各人,要每人从其中选出最喜欢的题目十个,结果数千个大中学生最喜欢的是抒情文。其百分数如下:
记叙文 15.6%
说明文 16.8%
议论文 17.3%
描写文 25.1%
抒情文 25.1%
我又曾写出三本书的名字,告诉他们,这三本书的内容是相同的,假使你必须从中选购一本,你究竟买哪一本呢?结果如下:
(一)《格言录》 2%
(二)《青年格言录》 13%
(三)《青年励志格言录》 85%
为什么我们喜欢第三本,而不喜欢第一第二本呢?因为第三本里多着“励志”两个有情感因素的词,便获得最大多数的读者。
情感最丰富的是诗词,不是散文。中国的诗词几乎完全是情感的倾泄。即使写景诗也是“有景有情”的。中国诗词的特色就是“悲欢离合”。悲欢离合是什么呢?就是感情最浓厚的时节。
文学家常把自己要发泄的情感,藉着没有感情的静物,或其他生物来表明,使这些静物或生物也感情化了,这称为“移情作用”。
宇宙本来乏味,地球本是一块顽石,人类也是一套死板的机器,但因有了情感的溶化,这些无趣味、无生命、无变化的东西,便显得活泼可爱、慈善可亲了。所以诗人和艺术家都是丰富人生的人,改造宇宙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情绪,人世间要乏味得多了。
中国的诗文中,这种移情的妙句很多,如李华《吊古战场文》中:“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潘岳《寡妇赋》说伊夫的柩出殡时,“轮按轨以徐进兮,马悲鸣而跼顾”。江淹《别赋》说:“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最好的例子是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牧《赠别》的一句更妙:“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在数文中,有的文字完全是移情作用。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韩愈的《送穷文》、《毛颖传》等是。
三 写作的建议
情感是文章之心,缺乏情感的文字,犹如没有活心脏的死人,无论文字如何的秀丽,却不能打动人心,所以情感丰富是文学家的要件,把情感尽量输入文字里是作文的基本秘诀。
情感两个字都从“心”(情是心字旁,感是心字底),所以称情感为文章之心。
下面是几条应用的建议:
(一)文必含情方能感人──动人有力的文字,必含丰富的情感。情感之动人,大非理智可比。自古文人,都知道这个秘诀。所以不但抒情文如此,就是描写文、记叙文,也多是“景中有情”,才算上乘。议论文能“有情有理”,才易动人。所以刘勰说: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又说: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文心雕龙·情采》)
(二)情的表现贵具体而贱抽象──情的本身原是无影无踪、不能捉摸的东西,所以最好的表现法是用具体的笔法,使读者容易领会而受感动。所以“笑里藏刀”比“阴险”好;“走马看花”比“马虎”好;“肝脑涂地”比“效劳”好;“穷愁重于山,终年压人头”、“愁似芳园草,东风一夜过生”比单说“愁煞”、“愁极”、“多愁”好;“东离西有多么远,他叫过犯离我们也多么远”,比说“远离罪恶”好。此外如《少年笔耕》写父子之情,《六千里寻母》写母子之爱,《以牛易羊》写恻隐之心,都是最好的具体例证。
(三)当在情绪饱满时写作──情绪饱满的时候是写作最好的机会。在这当儿往往提笔直书,即有优美的作品,既迅速,又精彩。王勃作《滕王阁序》,是在宴会之后,当场执笔,未修改一字;曹植作“煮豆燃豆萁”是七步成诗;李白说:“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有许多是写在枕头套上的。想来一定是一觉醒来,或是欲睡未睡时,忽得灵感,随即写下的。
德国文学家歌德半夜想到什么,必定立刻坐起来,把它写好,免得次日清晨忘记了。我国近代文人梁启超睡觉时床头必放纸和笔,以便情绪充满时,立刻把它写下来。
欧西有这样的一句成语:“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作文时也需要有这样的精神,不然,热度退了,要写也写不出来了。
(四)情绪是复杂的,我们要纯洁的情绪──社会上流行的艳情小说等作品,完全是性的引诱。所以我们写作时要注意情绪的选择。温潜司特(winchester)认为有价值的文学情绪有以下五点:
(1)纯正或适度的情绪效力最大;
(2)活跃或有权威的情绪效力最大;
(3)连续或真确的情绪效力最大;
(4)范围大或多变化的情绪效力最大;
(5)无阶级性或无特殊性的情绪效力最大。
思想的泉源
一 井的故事
记得我幼小的时候,住房的后面有一处高起的地方,上面总是盖着两块很大的石头。日子久了,没有人去注意它。只有顽皮的孩子常喜欢坐在石头上用水调泥,做些玩具一类的东西。
从石缝里看下去,并看不见什么,只见黑漆漆的。祖父告诉我,下面是一口井,恐怕小孩子跌进,所以用石头盖好。
一天,我家天天吃水的一口井颓塌了,全家立刻发生水的急需。要到邻人的井里弄水吃了,那是多么麻烦的事。幼小的我立刻想到屋后的一口井,就向祖父建议:
“爷爷,把屋后的石头搬开,不是有一口井吗?”
“啊,孩子,那井日子多了不用,里面的水已经不可以吃了。”
“为什么不可以吃呢?”
“井水要天天用,才清凉可口。如果日久不用,水便污浊了,有不好的味道。如果天天用,新的水从泉源里生出来,又新鲜又卫生,你明白吗?”
“爷爷,屋后的井里,没有新的水从泉源里生出来吗?”
“没有的!井水不用,便不会有新的水生出,总是那些腐坏的水贮在里面。”
幼小的我,总是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井水不用就没有新鲜的水出来?后来到了学校的时候,才知道了其中的道理。
我们的思想,好像井水,常常使用,才有新鲜清凉的水;如果日久不用,里面的东西便臭了。
废井的水,虽然不用,也不会再多生出来。如果常常汲水来用,里面的水并不见少,而且变得更新鲜。我们的思想也是这样,只有常常用它,才有新颖的思想。
有新鲜的思想,才有可爱的作品。新鲜的思想是在常用之中磨炼出来的。
思想是作文的要素。凡是有价值的作品,必定含着有价值的思想在内。
思想常是在动作中训练出来的。英文中有“learning by doing”的成语,从“做”中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作文和思想,从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得到进步。所以有许多文人,起初的文章写得并不过人,但是在多次写作之后,就有了惊人的进步。
二 思想的不同
思想是什么呢?思想是一种精神的探索,一种从脑子里掘发东西的活动。心理学家吴伟士(woodworth)说思想是下列四种活动的联合:
(一)过去观察之事实的回忆;
(二)事实的整理和组织;
(三)用尝试错误法运用事实;
(四)动机作用,或受进行中之活动的支配。
从这种分析可以知道,思想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上,把已经知道的事实重新组合起来,用新的方法来使用。所以有胡适之说:
思想究竟是什么呢?第一,戏台说的“思想起来,好不伤惨人也”,那个思想是回想,是追想。第二,平常人说的“你不要胡思乱想”,那种思想是妄想。思想是用已知的事实作根据,由此推出别种事物或真理的作用。
思想有再生的思想和想象的思想(reproductive vs imaginary thinking)。想象的思想是将过去的经验连结起来,产生一种新的关系,也就是所谓“创造”。作曲家根据所读过的曲子,把许多小碎片凑集起来,作成新曲;文学家把过去所见所闻所读的东西,重新组合,成为诗、词、歌、赋、小说或散文。所以说思想是不能独立的东西。
思想又有控制的和自由的不同(controlled vs. uncontrolled thinking)。控制的思想是有目的、有次序的工作。自由思想是当着心不在焉的时候、想入非非的时候所有的情形,忽东忽西,随意漂荡。平常所谓的“白昼梦”(day dreaming)就是自由思想的代表。一会儿想到家里的一只小狗,小狗必定饿了,吃中饭时回家喂它。一会儿想到学校功课要考试,考试完了,去看外婆。一会儿由外婆身上又想到一家花园……这样没有目标,没有秩序的想下去,叫做自由的思想。
作文时所要的思想是控制的思想,必须有目的、有步骤。例如想到内战的时候,想到内战的种种害处,对民族的损失、对国际间名誉的损失、对人民的损失……一层一层地想下去才行,否则杂乱无章,乃为胡思乱想,不是思想了。
三 思想的快慢
我们的思想各人不同。有的人思想很快,像闪电一样;有的人思想很慢,要穷思苦索,费很大的心力。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都是思想很快的人。
思想慢的例子很多:“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贾岛甚至于慢到“两句三年得”的地步。
在作文的时候,应当求思想之精澈,而不可求思想的迅速。要仔细地想,想得面面俱到,想到完整得没有可以击破的缝儿。
为了训练我们的思想,我们应当多读书报,尤其是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报,更要多读。同时也要多多吸收见闻,多多接触人生,好决定自己的人生观,加深自己的社会认识,藉以涵养自己的思想。
四 写议论文思想要最清楚
随便写什么文,都要有思想。即便描写,也要把你的思想润饰在里面,不过写议论文最需要有清楚的思想。
使思想清楚的方法本来没有一定,但是说话行文有层次、有步骤是作议论文的时候应当注意的。下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鲤,仰啮菱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引微缴,折清风而陨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乎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而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这是楚人庄辛劝说国王的一篇谈话,他的主要意思(命题)就是“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接着分五层来证明,由小而大,从蜻蛉、黄雀、黄鹄、蔡灵侯,说到君王自己,使证据逐渐加重。最后的一段话,又和他的命题相呼应,所以使人听了容易折服,无怪“楚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立刻接受了庄辛的劝告。
作家的仓库──经验
一 创作不过是经验的改编
人生的经验是作文最重要的材料。所谓创作不过是经验的改编(re-creation)。没有经验的人所写的东西,必定患贫血症,内容空虚枯燥。所以伟大的作品,都是非常的经验的记录。
许多作家都道出经验的重要: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取材不在远,只消在充实的人生中。”
日本文人小泉八云说:“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以及一切散文作家,都是纯粹的社会人。他们在社会里发现写作的趣旨。”
诺利司(norris)说:“我不愿作文学的东西,却喜欢写人生的作品。”
罗丹说:“紧要之点,要有感动力,要有爱,要有希望,要有颤栗,要有生命,做艺人之前,先要做人。”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个不歇。”又说:“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艰难的事情。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思想,文章的根据是语言。”
有丰富过人的经验才有动人伟大的作品,所以世界许多第一流的著作,都是产生于四十岁以后的。
二 特别的经验产生特别的作品
许多文学家都是经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尝过别人没有尝过的人生味道,这些经验织成了他们的不朽作品。
刘大杰少年时家庭困苦,父母双亡,后来经过努力奋斗,获得了成功。他有这些经验,所以才写出了《三儿苦学记》。
巴金是在新时代的旧家庭里长大的,看见过新旧的人物──思想和活动的表现,所以写出了《春》、《秋》、《家》三部名著。
冰心当年的经验中只有母亲和小弟弟,我们就不能逼她写出别的东西来。
我们不能盼望鲁迅先生给我们恋爱小说,因为他缺乏这类的经验。
陀思退夫斯基曾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宣布死刑,后来得到了特赦,流放到西伯利亚,做了十年苦工,受尽饥寒拷打,甚至受虐待,发了癫痫病。他有这些常人没有的经验,所以有常人写不出的作品。
挪威作家哈姆生,曾做过鞋匠、学徒、煤炭挑夫、马路工人、电车司机、小学教员、新闻记者、浪人、水手、木匠等,在贫穷时常常挨饿,结果产生了饿的杰作。
高尔基的一生是大家所熟知的。他有超人的作品,因为他有超人的经验。他自己说:“推动我写作的是饱尝经验。”
美国作家哥尔德(gold)自己是犹太移民,住在纽约贫民区一条陋巷里,所以后来他写了一部《无钱的犹太人》。
赛珍珠生长在中国,熟识中国的民情风俗,所以写成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的作品《大地》。
托尔斯泰二十五岁曾参加俄土战争,后来写了《战争与和平》。
雷马克十八岁参加欧战,后来写了《西线无战事》。
绥拉菲莫维兹曾参加内战,后来写了史诗的《铁流》。
曹雪芹生于富豪之家,所以写了《红楼梦》。
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嶷,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他有这样的阅历,所以能写成一部气魄雄伟的《史记》。
柳宗元被贬荒僻的永州,才产生了那些可爱的记叙小品,树立了山水文学。
李后主身为亡国之君,尝尽思国怀乡的苦情,所以有那些缠绵动人的诗词。
我们不要再引证下去了,几乎每位文人的作品都是他们自己经验的记录。
三 两种经验
我们的经验,可以分为内蕴的经验和外围的经验两种。
内蕴的经验就是心灵的经验,也就是心理的描写,比外围的经验更为难得。外围的经验只要多观察,多接触社会,便能多得;内蕴的经验,有时是不能控制的,例如恋爱的心境、死了母亲的情绪,以及种种悲哀、惧怕、快乐等内心感觉,都是不易捉摸的。
汪静之曾说:“只有能体验的人才能得到内含的经验,也只有能体验的人才能写出大作。体验的人的资格,是有生动的好奇心和深广的同情心这两种特性。体验的人因有这两种特性的结合,对于人生社会的兴味便更旺盛,便更能深刻地了悟人生。”
例如郭沫若写《孤竹君之二子》的时候,为了要描写饥饿中的种种幻觉,他曾立志不吃饭,以便从事体验。就是因为他缺乏这种内蕴的经验。
外围的经验是容易获得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多游历,多参观,多考察。看尽人家没有看见的东西,那么你的经验便丰富起来。
游历在写作上有莫大的帮助。张潮有一句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这里所说的山水,就是外围经验的一种,把它写下来就是文章。中国的文人,大都是外围经验丰富的人。
可惜我们和自然接近的机会太少了,所以我们的外围经验如此贫乏。其实山间的松涛峭壁、海边的波浪风帆、枝上的鸣鸟艳花、水中的浮萍鱼踪,都能拨动你的情绪和爱美的心情,拿起笔来写成诗文。古今多少名作都是在自然的逗引下写成的。
好的文学作品,不外是自然和人生的刻画。离开了自然和人生的作品,不过是文字堆砌,起承转合的空壳子,所以有人说:自然和人生是我们最好的教师。因为自然送给我们以外围的经验,人生送给我们以内蕴的经验。这两种经验是作家的滋养料,要不断地吸收,才能产生肥美的果实。
四 要写经验之内的东西
学生对作文不感觉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所出的题目不是自己经验之内的东西,所以陷于无话可说的困难。结果是应付几句就算了。这样哪里会有好作品产生呢?
一个人,认不清某一件事,对于这件事就不能有所批评。如果勉强批评,一定不中肯。我们在作文之时,如果所写的不是自己很知道的事,那么所写的必是隔靴搔痒。所以我们在作文之前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所熟知的事,然后下笔,自然有话可说了。
我曾印出各种作文题目一百个,叫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写的十个。统计的结果发现,许多学生喜欢:我的母亲、我的家庭、中秋节记趣、春假游记、新年小记、街头小贩一类的题目,这就是因为学生对这些事比较熟识一些,觉得有话可说的缘故。
这样说来,学生们只能在自己这个小圈子里逗来逗去了。是的,起初学文,最好只在自己熟知的事上下笔,渐渐的再将范围扩大,再试在比较生涩的事上用工夫。有许多时候我们是要逼着自己做些比较难些的事,做些自己不熟识的事,否则就没有进步了。所以我主张,先写自己经验之内的东西,渐渐写到新的题目上去。
最后引杨晋豪的一段话,作为本章的结束:
书报是人生的缩图,一切古今中外的人生阅历,在书报中大都可以找得出来。小说、戏剧、散文、随笔、诗歌……在各种形式中,都记录着各种人生的姿态。在历史中更贮藏着两千年来人类生活的各种记录。在报章上,披露着目前社会的动态写实。可见除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外,经验记录是无限的存在着。平日多读书报,是帮助作者间接的了解人生和经历事物。阅读书报愈多,所得的人间阅历也愈多,而创作的题材范围也愈大。不过,倘若把别人的经验,原封不动的拿来,是不成其为创作的,作者必须将它透过自己的生活,还原为自己的经验,然后描写出来才行。
神秘的灵感
一 灵感的神秘
据说在英国威士敏寺院里,诗人华兹华士(wordsworth)的墓上,立着一个纪念碑。碑的图样是一个天使展着翅膀,按着诗人的肩头,侧身在他的耳边细语,传达诗歌的灵感(inspiration);华兹华士伏在案上,在天使传给灵感的时候,写他的诗歌。
艺术所依赖的是灵感,古人都说是由于神的启示。柏拉图在他的《对话》(dialogue )里这样说:“有一种迷狂症是诗神激动起来的。她凭附着一个心灵纯朴的人,鼓动他的狂热,唤起诗的节奏,使他歌咏古英雄的丰功伟业,来教导后人。无论是谁,如果没有这种诗人的狂热而去敲诗神的门,他尽管有极高明的艺术手腕,诗神也永远不让他升堂内室。”这里所说的“迷狂症”就是灵感。古希腊也以为各种艺术是由一位女神(muse)主宰。中国文学家也有“下笔如有神助”的说法。相传江淹有一夜梦见郭璞向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他探得怀中五色彩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写诗作文就无美句,这就是所谓“江郎才尽”。这些都是把灵感看做很神秘的东西。
我们在没有说明灵感的特点和灵感的心理解释以前,先看看几个人对灵感的意义的解释。灵感的意义是什么呢?有一个人这样解释:“也许你正在欣赏风景,或是在花丛中寻觅可意的一朵,或是在临风默想,或是在寂静的田野中散步。正在这一刹那间,你心坎的深处,好像被什么一掠,感觉到微微的一动,你的意想中,立刻有一个新的境地映显出来,这就是一种奇异的启示,这就是灵感。”
只要我们触动这个灵感,美术家自然会几笔写成一幅杰作,音乐家自会叮当的奏出动人的曲谱,写作家自会执笔写出夺人心魄的妙文。要紧的是不要放过这个机会,让灵感飞去,它常是一去不复返的,多少人因为一时的懒怠,误了妙文的产生。
文人布枫(buffon)有几句话说得十分清楚,他说:“有时你觉得有一种微少的电力来撞你的头脑,同时捉住你的心胸,在这个时候就是天才的当儿。”这种撞你捉你的、微少的电力,就是灵感的冲动。
灵感总是有些神秘,使人不可捉摸。
二 灵感的特点
照上面的话看来,灵感有以下的特点:
(一)灵感是突然来突然去的,为时极短,如果不能立时捉住它,把它现形化,它就一去不返,也许再也寻不到他的踪迹。所以许多文人都有近接灵感的准备。诗人李贺骑驴出游,总是带着纸、笔、锦囊,一有诗的灵感,就立刻把它写下投在锦囊里。左思作《三都赋》的时候,家庭中到处放置纸笔,举凡门旁、床边、食处、书房,甚至连厕所里都有预备,一旦灵感来时,立刻写下,免得让妙句漏走。梁启超睡觉时案头放着纸和笔,胡适也有这样的习惯。有许多人,灵感来时,因为没有准备,只能在信封的背面,或是包裹纸上,写成了他的不朽作品。
(二)灵感来时,能使作者很省力地写出自己也不相信的作品。这种作品往往既迅速,又精美。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好例。他自己说,听到耶路撒冷自杀的消息,仿佛看见一道光在眼前瞥过,立刻就把《维特》全书的纲要拟好,一口气把它写完,然后把稿子复阅一遍,自己觉得很诧异。他说:“这部小册子好像是一个患睡行症的人在无意识中写成的。”
(三)灵感之来,往往出于作者意料之外,作品完成了,才感到自己又完成了一件作品。雕刻家罗丹作《流亡的犹太人》便是如此。他说:“有一天,我整天都在工作。到傍晚时正写一章书,猛然间发现纸上画了这么一个犹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画成的,或是为什么去画它,可是我的那件作品全体却已具备于此了。”
(四)灵感有时希望它来,它偏不来;在无意中它却突然出现。音乐家白理阿兹(belioz)替贝让洁(beranger)的《五月五日诗》谱曲,谱到收尾的叠句“可怜的兵士,我终于要再见法兰西”时,猛然停止,再三思索,终想不出一段乐调来传达这诗句的情思。过了两年,他去游罗马。有一天失足落下河去,遇救没有淹死,爬上来时口里所唱的一段,就是两年前再三思索而不能得的。在中国唐时有一个和尚,在中秋节写了一句诗:“此夜一轮满。”费尽心思,也写不出下句。直到次年中秋,灵感来时,立刻接上下句:“清光何处无。”
三 科学的解释
关于灵感的解释,古人说是由于神的启示,但现在科学的解释是由于潜意识作用和联想作用。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心理学者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说过一个实例:
有一个人跌下火车之后,把原来的经验都忘记了。他在一个小镇上做了几个月的小生意。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发现身旁的事物都不是习见的,才自疑怎么会走到这个地方。旁人告诉他说,他已经在这里做了几个月的生意了,他绝不相信。
这个人在做小生意的时候,就是靠着潜意识的活动。
催眠术完全是利用潜意识的活动。受催眠者的言语行动,和醒时往往完全不同。例如在平时他本没有臂力,在催眠中能举千斤重担。更有一件怪事,就是在催眠中你吩咐他的话,醒来后,虽然不记得,但是过了些时候,他会照你的吩咐做得一字不错。这就是因为在潜意识中还保存着这些吩咐的话。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所酝酿成的意象,涌于意义之中,而意识仍旧存在。例如德国作曲名人亨特尔(handel)的一首无匹歌曲,就是因为听见铁匠在铁砧上打铁的声音所引动而写成的。亨特尔平日在潜意识中已经早就暗中有了一首曲子的雏形,直到一天,意识中听见打铁的声音,和无意识中的乐曲偶有相仿之处,因而把潜意识中的全部曲子的雏形一起勾引出来了。
灵感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是由于联想,一个人看见地上白色的月光,立刻想到家乡和家庭中的亲人,不觉情感涌出,不费力便写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作者在故乡时曾多次在茅舍之旁,仰面欣赏月光,因此月亮和故乡发生了关系,现在一旦看见了月光,把从前之景象也联想起来了,因而产生了这首诗的灵感。荷马写世界闻名的史诗特罗亚被围十年的故事,是由于看见美人娇艳的一笑,也是这个原因。
桂林文吕阁里有一副对联,其中有一句是:“水月尽文章,会心时原不在远。”
会心时,就是灵感来的时候,也可以说就是由于水月所发生之联想。
四 招引灵感的方法
我们写文章常是缺乏灵感──得不到新鲜的意思。为了这点,有两种方法对于写作是有帮助的:
第一,培养写作的动机(motivation),例如:常和爱好文学、努力写作的人往来谈话,从这些接触中,可以获得写作的灵感,使写作的动机成熟。其次是预备写作的环境,把笔墨纸砚等预备齐全,给自己布置一个写作的环境。第三是下决心“开始写作”,这样也许文思会不断的涌来。尼克仲(h.k.nixon)说:
多数的人最大的困难是“开始”,工作一旦开始了,这些活动便会蜂拥而来。有许多作者,往往写到半截就停止了,为的是孵育目的,重整工作的态度。有志从事写作的人,应当注意自己是要咬牙垂发做些落空的努力呢?还是养成一种能坐下就起劲专心工作的习惯?决不可相信,前者比后者能产生更好的、创作的工作。
第二,作家为了使思想更自由的呈现,有许多招引灵感的方法──这些也可以说是文人们已经成了习惯的怪癖。兹分述如下:
刺激品是文人最常用的。李太白“斗酒百篇”,中国许多文人都在酒后文思最盛。美国的爱伦坡、英国的迭更斯等人,都借助于鸦片;林语堂和鲁迅等人,写文章必定要吸香烟;法国的福禄特尔和巴尔扎克,都借助于咖啡;莫泊桑借助于以太;雪莱饱饭之后,坐在火炉旁时灵感最盛;音乐家莫扎特(mozart)也是在饭后工作最好。
调节温度,可以使血脉流通,增进思路,招引灵感。德国诗人席勒在创作时,喜欢把脚浸在河水里;包瑞特(bossuet)在冷室中写作,必用毛皮包头;鲁展禽在地上大滚之后,爬起来才有惊人的书画。
写作的姿势,也影响思路,增减灵感。密尔顿喜欢躺在床上写诗;马克·吐温也喜欢偃卧;英国作家法勒(d.fanner)一生的著作,都是站着写的。据心理学专家周斯(jones)调查的结果,大半的诗人喜欢横卧的姿势。科学的实验也证明偃卧可以使血液流畅,宜于思想。
作家们几乎都有一些怪癖,但这只是文人自己的习惯,并不能证明人人如此,都有招引灵感的效力。科学家的证明,只有写作的姿势和适当的刺激物,有助于思想的活跃,于写作是有益的。
题目的趣味
在我们的心里有了一个意思,或是一种情感,我们把这些思想和情感保留下来,写在纸上,或是给别人看,或是给自己日后覆按──为了这个缘故,我们才动手写文章。这种思想和情感就是自然的题目。所以文章的意思在先,题目不过是表明自己的文章的中心就是了。
题目的本身,无所谓难易。学生们作文时,常以为题目太难,乃是因为他对这个题目,没有可说的话。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写作的材料时,才感觉题目难。
中国古人写文章很不注意题目。常常截取篇首几个字作为题目。例如《论语》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就以“学而”两字为题。《战国策》有“秦兴师而求九鼎”的记载,就以“秦兴师临周章”为题目,其他许多古书都是如此。
中国文学中的词,只有词谱而无题目。有许多诗也是“无题”的作品。散文中有许多著名的文章,从读者的心理方面说,题目都是很坏的,并引不起阅读的兴趣。例如韩愈的《原道》、《送孟东野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这种题目,若不是作者有名,文字的内容好,是惹不起读者来花费时间的。
一 题目的影响
一篇文章的题目,好像一个人的衣饰。美丽合体的衣服,能增加人的美观。破旧污秽的衣服,能使美人变为乞丐。所以郑板桥在寄给弟弟的书信里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作诗如此,作文也是如此。一个初学写作的人,对于题目的斟酌,应当和修饰词句一样地用工夫。
我曾在《青年日报》时,写过一篇短文,最初的题目是“潜藏的能力”。后来觉得这个题目太生硬,不能引起一般读者的爱好,就改成“你常常勉励自己吗”?使题目和读者发生关系,并且用一个问题引起读者的反省。文章写成后给一位朋友看,他说题目嫌太啰嗦,而且有牧师说教的气味,于是他代我改为“勉励自己”,既简洁,又不失冲动读者的能力。
一个动人的题目,是他写文章的一柄利刃,先给读者以刺激。如果题目失败了,全局即容易陷于危险的境地。现代的作者和著作家都知道此中的重要,所以在文章的题目和书名上,不惜多用心思。一家外国书店,出版一套蓝皮小丛书,销路虽然好,但是仍不满意。在重版的时候,将书名换了一个,结果销路大增。兹将其新旧书名和销售数目比较如下:
把书名换了一个,销路增加了两倍。这位出版商人很明白题目对于销路的影响。
有一次,我把一篇同样的论文,写出四个题目,问一班中学生看见了这些题目以后,要先读哪一篇,结果如下:
题目的不同,对于读者确是有很大的影响。写下文章,若是不能引动别人阅读的兴趣,就是作者的失败。我们应当在拟题时,多用些心思,使你的题目有动人的能力,使读者看见了题目,一定要把全文读一遍才肯罢休,这才达到拟题的目的。
二 最有趣味的题目
题目又像一个人的面貌,是最惹人注意的部分。美人,是因为她的面貌如玉。小说家描写人物的笔墨多是费在面貌上;明星所以有名,因为他的面部的表情动人。现代文人深知此理,所以在题目上常是煞费心思,正像美女艳饰她的面部那样地当心。
怎样的题目最惹人注意?怎样的题目最有趣味?
(一)满足人类欲望的题目,最惹人注目──孔子有句话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很合心理学的名言。人类最大的欲望就是丰衣足食。在缺乏食物的时候,往往不顾生命的危险和人格的堕落,铤而走险,以求一饱。我们不但注意自己的肚腹,也关心别人的饥饿,所以同情贫穷人的文章,常受读者的欢迎。例如《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饥饿贫穷的犹太人》等,都能打动人心。有人估计全世界的人类至少有三分之一在从事食物的生产和支配的工作。假设有人能写一篇文章,以“一个不吃饭的人”为题目,必定很受读者的欢迎。
“男女之间”不知产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著名的小说,大多数脱离不了“爱情”。中国的名著《红楼梦》、《西厢记》;欧美的《你往何处去?》、《红字》等都是。异性的动人是出于天性,无法制止。甚至英雄如项羽,被困垓下,在生命垂危的时候,高唱着“虞兮虞兮奈若何”;拿破仑临死时喊着约瑟芬的名字;国父孙中山先生在瞑目前对孙科说:“我最对不起你的母亲。”更有一些英雄为了异性不惜牺牲任何代价:曹操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是为了实现“铜雀春深锁二乔”;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出卖祖国,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英王爱德华八世为了辛博森夫人甘心让出王位。无怪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了。
女性有如此引人的魔力,所以含有这种魔力的题目,必受人欢迎。所以《烛舞》一题换为《一个法国妓女的牺牲》后,销路增加了三倍半。不过这个原则要谨慎运用,用得不当则有伤“大雅”,陷于“肉麻”了。
(二)引人好奇心的题目惹人注意──好奇心是人类寻求知识的动力。受着好奇心的驱使,多少人不顾生命去探险;侦探小说所以受人欢迎,就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所以文题带些神秘性,新奇一点,就有引人的能力了。因之《笔与狱》一题,不如《一个著名罪犯的轶事》,《海盗》不如《水手之战》。
有一位心理学家,用十个影片名称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影戏名称给一百个人看,问他们愿意先看哪一出,其次是哪一出,以至最后是哪一出,得到以下的结果:
《金银船》(treasure ship )所以获得第一,因为它含有冒险的启示,有神奇的联想。《玛丽的朋友》一题并不算坏,只因该题缺少力量,使人一看题目,似乎可以猜想影中的故事了。
(三)具体的题目比抽象的题目好──抽象的题目引不起人的联想,所以具体的题目最受人欢迎(参阅本书第六章)。
(四)有趣味的题目比普通的题目好──人们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消遣,所以有趣味、带些幽默性的题目,容易受人欢迎。
(五)使题目和读者发生关系──人类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事。如果能使题目所讲的是读者自己的事,那么效力必大。例如“美术的意义”不如“美术对你的意义”;“勉励自己”不如“勉励你自己”。
(六)美感新鲜的题目好──一篇生硬的论文,加一个生动而美丽的题目,可以增加不少的读者。
(七)小题目比大题目好──范围太大不容易捉摸。所以题目的范围要小。例如“青年的修养”就太大,不如“谦虚的涵养”好些;“游西湖记”就太大,不如“在放鹤亭上”好些。因为要写的东西太多,就不容易写好,把范围缩少,在详尽中便产生了较好的文字。
三 好题目巡礼
我们读名人的文章,同时也应当注意他们的标题。创造始于模仿,从一些好文章的题目上,我们可以学会怎样自己拟一个新鲜美妙的文题。
小品文的题目,大都是很短的,只寥寥几个字。例如巴金的《别》、冰心的《分》、郭沫若的《痈》、李守常的《今》,都是一个字;朱自清的《背影》、苏雪林的《收获》、鲁迅的《看戏》、周作人的《小河》、《吃茶》等都是两个字;丰子恺的《做父亲》、夏衍的《包身工》等是三个字。
近代散文小品文的题目,以四个字、五个字的为最多。例如:
茅 盾:《浴池速写》
韬 奋:《分头努力》
沈从文:《辰州途中》
廖世承:《青年生活》
胡 适:《最后一课》
林语堂:《做文与做人》
陶行知:《不如学阿尔》
金仲华:《求生的道路》
尤佳章:《消夏的科学》
我曾统计《新少年读本》、《文章例话》、《北新文选》,发现四个字、五个字的题目占全数百分之四十五之多。可见四五字的题目最为流行,读来也最流利。
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题目字数,常比记叙文、描写文、抒情文等多些。有时在十字以上。例如蔡元培的《怎样才配称做现代学生》,饶上达的《打破思想界的四种迷信》,都是很长的。
下面是一些很好的题目,可以做我们的参考:
叶圣陶:《假如我有一个弟弟》
韬 奋:《事非经过不知易》
夏丏尊:《整理好了的箱子》
毕云程:《怎样把自己毁了》
唐 钺:《可惜太聪明了》
叶绍钧:《没有秋虫的地方》
翁文灏:《回头看与向前看》
董秋芳:《争自由的波浪》
金仲华:《求生的道路》
冰 心:《一个不重要的军人》
四 中学生最喜欢的题目
我曾拟出一百个作文题目,印好分给学生,叫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写的十个。这一百个题目中包括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记事文、诗歌、小说等文体。调查高初中学生五千余人,统计和研究的时间占去一年教学生活的空暇,得到下面的结果:
说明:下面有作文题目九五个,请你从其中选出十个你最喜欢的题目,把这些题的数目,写在另一张纸上。
(一)最开心的一件事
(二)中学生应有的态度
(三)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利害
(四)上海的早晨
(五)月夜思母
(六)我的住所
(七)儿童节的意义
(八)论互助
(九)一个小贩
(一〇)病中
(一一)我底生活史的一页
(一二)先生和学生
(一三)我所最憎恶的一件事
(一四)农村杂写
(一五)离家的那日
(一六)日记一束
(一七)为什么读书
(一八)我对国文课的意见
(一九)课室杂记
(二〇)告别友人
(二一)春假游记
(二二)我的读书经验
(二三)能干
(二四)我自己的素描
(二五)我的母亲
(二六)冬假乐趣
(二七)贺友人结婚的信
(二八)聪明与奋斗
(二九)公园写景
(三〇)我的外婆
(三一)家庭琐记
(三二)怎样做个好学生
(三三)对于本校的建议
(三四)夕阳(诗)
(三五)梦中泪痕
(三六)我的课外作业
(三七)怎样利用假期
(三八)绿衣人
(三九)中学是否应当男女同学
(四〇)忆旧友
(四一)读书杂记
(四二)时钟的价值
(四三)送毕业同学演说词
(四四)雨夜
(四五)忘不了的一位先生
(四六)记我家一件不幸的事
(四七)说工作之乐
(四八)扫墓的我见
(四九)人力车夫
(五〇)永别了弟弟
(五一)我的故事
(五二)成功与失败
(五三)一幅美丽的图画
(五四)我对电车夫揩油的批评
(五五)枕上
(五六)我的小传
(五七)我的娱乐生活
(五八)对增加学费的我见
(五九)我的小弟弟
(六〇)柳絮
(六一)观农人割麦
(六二)我的理想职业
(六三)青年应否有宗教
(六四)街头巷尾
(六五)残菊
(六六)中秋节乐趣
(六七)我的一年计划
(六八)课外阅读的重要
(六九)堂小景
(七〇)春愁
(七一)新年杂记
(七二)我的愿望
(七三)早睡与早起
(七四)晚间宴客
(七五)秋日杂感
(七六)端午节的热闹
(七七)我的前途
(七八)华北灾荒劝捐的信
(七九)新嫁娘
(八〇)笼中鸟
(八一)双十节记事
(八二)我的人生观
(八三)道德和学孰要
(八四)我的家庭
(八五)一个孤女的自述
(八六)报告学校状况的信
(八七)留声机
(八八)真美善论
(八九)插秧
(九〇)没有母亲的人
(九一)我的老佣人
(九二)学生和社会的关系
(九三)妇女应有的地位
(九四)园中花木
(九五)祭亡兄(或姊弟妹)
初中学生最喜欢写描写文和抒情文;高中学生最喜欢写议论文;初中高中总起来看,他们最喜欢的是描写文的题目和抒情文的题目。下面是中学生最喜欢的十个题目:
(一)上海的早晨
(二)雨夜
(三)一个小贩
(四)我的母亲
(五)忆旧友
(六)春假游记
(七)没有母亲的人
(八)成功与失败
(九)忘不了的一位先生
(十)月夜思母
从这个研究我得到以下的结论:
(一)各个题目都有人选为自己最喜欢的题目,可见中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其中个别差异很大,无怪教师命题不能适合每个学生了。
(二)学生喜欢的题目与年龄有关。年少的多喜欢“我的弟弟”、“我的母亲”、“一个小贩”一类的题目。年龄大的喜欢“论工作之乐”、“我的人生观”一类的题目。
(三)学生最喜作自己有经验的题目。如“上海的早晨”、“春假游记”、“中秋节乐趣”等。这些事他们知道得最为详细,所以有话可说。
(四)中学生很喜欢作描写文,如“堂小景”、“公园杂记”、“上海的早晨”等。也许这事与国文课本有关,因为初中一二年级的国文教材,大多数是描写文和记叙文。
(五)中学生对抒情文很有兴趣。如“忘不了的一位先生”、“月夜思母”、“忆旧友”、“没有母亲的人”等。青年时期富有情感,他们的眼泪比年长的人多些。
(六)初中学生不喜欢议论文,高中学生却是最喜欢。
(七)抽象的题目,选的人极少,如“我的人生观”、“真美善论”等。
(八)与节令有关的题目比较对中学生有兴趣些。
(九)选题受已经作过的文题影响颇大。
(十)中学生喜欢的题目,男女的差别很少。只有女生对关于妇女的题目比较兴趣高些。
五 几条实用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家克洛弗(crawford)曾列出五条拟题的原则,是很合实用的,兹介绍如下:
(一)选择你最喜欢的题目。
(二)选择你知道得最详细最清楚的题目。
(三)若是作指定的题,先寻找与该题有关的材料。
(四)选择你以为读者必定喜欢的题目。
(五)写下一些可能的题目,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来写作。
文章的建筑图样
一 拟定写作大纲
写文章要像建筑楼房一样──先有一幅完美的建筑图样,然后照着这个图样开始工作,才有巍峨壮丽的屋宇建筑出来。
文章的建筑图样,就是写作大纲。这个大纲好像建筑楼房时的水泥钢骨的架子。楼的骨架先支架成了,然后以砖石门窗,粉饰油漆,楼房自然会又完整又美丽。
有一位先生教学生作文,问学生说:“你们作文是先想好然后写呢,还是先写了然后想呢?是一面写一面想呢,还是一面想一面写呢?”
于是,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我是先想好了然后写。”
“先想好了”就是先拟定了文章的建筑图样。“先想好了然后写”才是作文的正常方法。
文章的建筑图样,就是写作人有一个中心思想,然后依照这个中心思想按照程序发挥出来。这个发挥的法子,古人叫做“布局”,今人叫做“结构”。
做文章的人,应该先把结构想好,然后再提起笔来写。
结构的意义,就是组织。我们仔细想想,生活里许多事都是有组织的,例如全国分若干省,一省分若干县,一县又分若干乡镇保甲;一年分四季,一季分三月,每月三十日,每日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六十分,每分六十秒,周而复始,有条不紊;军队里有师、团、营、连、队、伍的编排。社会上因为有严密的组织,所以一切的事能够顺序进行,否则就紊乱得不堪设想了。作文也是如此,必定先有组织,否则就杂乱无章了。
写文章的第一步是寻找适当的材料,第二步就是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
二 怎样组织文章的材料
为什么要把文章的材料加以组织呢?
第一,我们的思想是很紊乱的,很重复的,必须加以整理和裁减,才有次序。
第二,将材料加以整理和组织,才知道何处缺少,加以补充;何处过多,加以剪裁。
第三,组织完善的文字,使读者一目了然、不费周折便能明白作文的意思,否则惝怳迷离,莫知所云。
第四,将大纲写好之后,便于写作。好像走路有了路线,不必东窜西撞,浪费时间和精力。
刘勰说:“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体必鳞次。”(《文心雕龙·章句篇》)这里的“体必鳞次”就是说文章必须有一定的层次,不可混乱。要有层次,必先有组织;要有组织,必先有大纲。这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工夫。
文章的结构有无形组织和有形组织两种。
无形的组织,就是所说的“腹稿”。许多人写文章之前,并不写大纲,但是文章写成总是有条不紊。这是因为他们先在腹中做了无形的纲要的缘故。腹稿一旦成了,执笔直书,“则一篇成矣”。
有形的组织,就是在一张纸上先拟就一个大纲。写文的大纲要详细而周密,段落要清楚,有了这样的一个大纲之后,你的写作的一半,已经完成了。例如本章“文章的建筑图样”在动笔以前,我便先拟了下面的一个大纲:
(一)导言
(1)写文章和建筑楼房的比喻
(2)先想好了要引的故事
(二)结构的意义──组织
(1)国家组织的比喻
(2)时间组织的比喻
(3)写文章第一步找材料,第二步是组织材料
(三)为什么要把材料加以组织呢?
(1)因为思想是杂乱无章的
(2)组织之后能知道增加减裁之处
(3)组织之后便于写作
(4)有组织的文字容易了解
(四)写作的两种组织
(1)无形的组织──腹稿
(2)有形的组织──大纲(以本章大纲为例)
(五)组织的方法
(1)扩展──由小而大
(2)剪裁──由大而小
(3)排次──(甲)渐进法;(乙)起伏法
(六)文章组织应当注意的三件事
(1)统一
(2)平均
(3)联络
(七)结语
有了这样的一个纲要,便可以顺序写作了,可以避免重复、紊乱和随想随写所发生的许多困难。
怎样把已有的材料加以组织呢?这个问题可分下列三点:
(一)扩展──有些题目范围很小,没有多少材料可写。要写得好,必须将题目仔细分析,详细观察,好像用一个桃核刻一个苏子游赤壁的风景一样的细微。例如“一个同学的笔下肖像”,这个题目的材料不过只一个面庞,你必须前后、左右、上下仔细的观察刻画,才能写得逼真,否则草草成文,必定空洞乏味。
(二)剪裁──有些题目材料过多,如果都采用进来,不但无味,反而夺去读者的注意中心,所以必须用大刀阔斧,加以剪裁。去掉无用的材料,把有用的留下。例如“记胜利年的国庆日”一题,如果把那天所看见、所听见的事,都一一记下来,恐怕可以写成一本巨著。其实不需要事事都记下来的,只要把你所认为最有意义的几件事记下来就够了。
(三)排次──有些材料需要排列起来。排列的前后次序,对于读者有不同的影响。最有效的排法,有下列两种:
(1)渐入佳境法。把最好的意思列在第一,最差的列在第二,然后依次渐好,可以使读者愈读觉得文章愈好,发生津津有味的感觉。
a─1
e─2
d─3
c─4
b─5
(2)一起一伏法。把好意思和差的意思相间排列,也能维持读者的兴趣。
a─1
b─2
a─3
b─4
a─5
写文章最怕“一段不如一段”,这样读者读到末了,把前面的好意思也一起忘记,说是“无病呻吟”了。
在文章的组织上,除了要注意上面三种方法以外,还要注意三个原则:
(一)统一──统一就是前后一致的意思。文章的组织要全篇统一,前后的思想、文体和笔调,要始终保持着一贯,不可纷歧凌乱、前后悖反、自相矛盾。
“自然风景之所以美,就是美在统一。每一枚树叶,数十枝脉络都凑集在一根主脉上;每一株树,数十百枝柯都集中在本干上;山中的小溪,流水溅溅,都汇到谷底的涧中;凌乱的山峰,似乎并无秩序,但予以仔细考察,也可以发现这山脉的主脉所在。可知自然界的景物,都是很有统一性的”。
写文章也要这样,要百变不离中心思想,如百川汇海,脉脉皆通才好。
除了思想的统一之外,也要注意文字的统一和体裁的统一。不能前篇文言,后篇白话;前半清丽如“晓风残月”,后半雄壮如“大江东去”。
(二)平均──平均的意思就是文章的各部分要匀称。各部分的轻重要予以适当的分量。
造物的妙手,把宇宙间美丽的东西都造得很匀称。我们的身体是匀称的代表,两手两足,双耳双目,从头顶到脚跟,左右完全相等。写文章也当如此匀称,如果左重右轻,或是虎头蛇尾,便会使读者感到不愉快的。中国著名文人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和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虽然都是绝世妙文,后人尚且讥笑为“龙头蛇尾”,因为这两篇文章的开始和结尾极不相称。
一个人如果头大身小,便是畸形;一个农夫若是穿着西装耕田,便是笑话。一篇文章的不匀称也是同样的可笑。
(三)联络──文章的联络就是句和句、段和段,彼此呼应,前后衔接。如果前后不联贯,忽东忽西,上气不接下气,那便是有毛病的文章。
结语:文章的组织大纲,好像建筑楼房的钢骨架,又好像一个建筑物的图样。这种图样和架子就决定了楼房的式样,也是建筑时的依据。如果一篇文章的组织是凌乱、颠倒、割裂、分散,那一定是失败的。所以在开始写作时,先要详密的思考一番,写出一个周密的大纲,在统一(unity)、平均(proportion)、联络(coherence)三个原则下,再正式下笔。
最难写的第一句
一 起头难
中学生作文最感困难的是开头几句。教师把题目写出之后,课室里的百态是极有趣的:有的把笔含在嘴里,仰头看着天花板;有的用笔在桌上敲得笃笃的响;有的却拿砚台来出气。或者抓头挖耳、摸嘴探鼻,或者咬着笔杆,或者皱着眉头,都现出一种心思不定的样子。
作文的第一句,难住了多少聪明的学生。难得没法,就搬出老调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间……”,或是“人生于世……”、“蔚蓝的天空……”、“光阴如流水般的过去……”,不然就是粗制滥造,作得与题相差极远。
作文写不出第一句,有时固然由于缺乏材料,无话可说,但也有时因为要说的话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或者是满腔的心思,却不知如何表现,正像走到五光十色的百货商店,花样太多,倒有些眼花起来,不知道选择哪一种货色的好。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里也有同样的意思,他说:
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意思就是我们常是在写文章之前,仿佛意思很多,但是到了写的时候,又觉没有意思可写了。
文章开头的几句,的确是很难,连古今著名的文人也尝过屡修屡改屡不满的经验。据说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初起稿时将滁州四面的山一一加以描写,但不自安。修改十数次,最后改为“环滁皆山也”,才连写下去,文气充足,连用了二十一个助词“也”字。
彼拉多写《共和篇》第一句,写了几种不同的格式,然后才获得满意。
苏东坡作《潮州韩文公庙碑》,苦于不得首句,屡改其稿凡百十次,几至掷笔。后来忽得“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以后便势如破竹,一气呵成。
作文第一句难写的另一原因是我们的思想因为先前的方向,还没有能集中在这个题目上,力量分散,所以没有满意的佳句。及至思想集中(mentalset),全力以应付此题,那么不但第一句可以满意的写出,连下文也滔滔不绝的随着笔尖流露出来了,这种情形,普通称为“思路”。只要路通了,思想便源源而来。
二 第一句的重要
文章的第一句虽然难作,但是却非常重要。“作文的开头,犹如画家作画时的第一笔。此第一笔即将画之全部决定矣”。王安石的文章妙处,全在首数句;吕祖谦作《东莱博议》,发端一二句最用工夫。一般读者往往因着第一句的好丑,来决定该文有无阅读的价值。清朝科举时,监考官只阅首七句,就决定作者是否录取。应用心理学者克伦(george w.craue)论著述的心理说:“当著述者开始文字作品的时候,他常在开始几段中调节适当。”
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的重要,所以决不把最先数行的文字和思想轻忽、粗制滥造,以便藉此捉住读者的兴趣。
明白第一印象的求业者,第一次去和聘请的人谈话,应当穿着最整洁的衣服,摆出文雅的姿态,把要说的话事先预备妥当,怎样进去怎样出来,这些事都会给聘请人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教师初到一个学校,要把功课预备得特别纯熟,第一课所讲的话,特别新颖动人,谈吐的声调,特别清楚悦耳,这样你便得到学生们大部的信仰了。以后虽然差些,他们也说你是一位可敬佩的先生。
在恋爱的人中有许多是一见倾心,或是第一次印象不忘,后来才追逐相爱的。
商人把最好的货色都是陈列在外面。里面的房子不妨是中国的古式矮房,外面却建筑得巍巍峨峨,是十足的欧美式样。
银行的楼房,一向是比任何机关的建筑考究,并非银行是有钱的职业,原因是银行的经理都知道雄壮富丽的银行,可以使人一看就发生相信之心,甘愿把款子存到这里。
许多作家都是因为第一部作品得名。后来的作品虽然差些,读者也都欢迎。美国文人赛珍珠的《大地》出版,颇获盛誉。其后出版的《爱国者》等书,却因《大地》的名声而仍有极好的销路。许多人都明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利益。
文章首句既然如此重要,那样,怎样的开端最受人欢迎?这个问题的回答和“引人兴趣的题目”相同。最要紧是:
(一)引人入胜,使读者感到后文的神秘,自然要读下去了。
(二)引起读者的怀疑,所以读后文以求解答。
(三)引起读者的美感。
三 怎样开始
如果说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面貌,那么文章的第一句好像人的衣服和装饰。有美丽的衣饰和入时的装饰,可以增加人的美貌,招惹人的青睐。我们怎样开始写第一句呢?这个问题自然没有绝对的答案,不过从许多文章中可以得到一些参考,如下:
(一)以别人的话和往事开始
(1)章锡琛《职业与趣味》:“俗语说:吃一行,怨一行。”
(2)鲁迅《最先与最后》:“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道理。”
(3)饶上达《打破思想界的四种迷信》:“我曾听见一个人说:中国目前的学术界不但谈不上‘科学’二字,就是‘思想’两字,也很难承受不愧。”
(4)周作人《吃茶》:“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
引用别人的话,或藉往事开头,应当注意所引用的话必须恰合题目,藉此以打通思路,是一个又便利又有效的开山之斧。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体裁的文章。
(二)以问题开始
(1)刘熏宇《求学和致用》:“人为什么要求学?这个问题的回答向来有两派……”
(2)胡适《差不多先生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3)王光祈《工作与人生》:
“什么是工作?”
“为什么要工作?”
“工作的定义就是以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于人的事业。”
(4)《修养与事业》:“绝对靠得住的是谁?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得到一个绝对的答复……”
文章用问题开始,多用于说明文和议论文。如果运用得法,藉着问题,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求知的欲望,他们一定会欣欣然的捧读你的大作。
(三)以描写句开始
(1)茅盾《雷雨前》:“清早起来,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
(2)丰子恺《做父亲》:“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3)茅盾《浴池速写》:“沿浴池的水面,浮出五个人头。”
(4)沈从文《辰州途中》:“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绿色相隔间的丘阜。”
以描写句开始的文章,多半是描写文、记叙文和抒情文。第一句的描写必须更加逼真,景中含情更好。
(四)以生活中琐事开始
(1)叶圣陶《假如我有一个弟弟》:“假如我有一个弟弟,他在中学校毕业了,我想对他说以下这些话。”
(2)谢六逸《家》:“远道的友人来信说,不久要把家搬到上海。”
(3)郭沫若《痈》:“十年前在胸部右侧生了一个小疖子,没有十分介意。”
(4)须林娜《文明的曙光》:“那时我还是一个没有到九岁的孩子,一天早晨在我家所住的山峰上散步。”
文章从生活中的琐碎事谈起的,为数很多。许多小品文、说明文都是用的这种写法。作者借一件小事打开思路,后文便把要说的真话道出,或者讲一篇比较深的道理。例如叶圣陶在《假如我有一个弟弟》的后文说明了中学生的三条出路;谢六逸在“远道的友人来信说,不久把家搬到上海”的后文是劝告青年在事业没有成功之前,自己不宜有一个小小的家;郭沫若在“十年前在胸部右侧生了一个小疖子……”的后文,藉白血球因与病菌抵抗而死化成脓,说明中国人的白血球是依然有抵抗外敌的本领的!其余例子类似这种文体的,写得合法,便极有力量,藉着前面轻松的描写──比衬出后面的至理名言,文势特别雄壮动人。
(五)以破题句开始
(1)胡愈之《青年的憧憬》:“青年所需要的是憧憬。”
(2)廖世承《青年生活》:“世界上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中最宝贵的一个阶段是青春时期。”
(3)黄忏华《工学主义》:“工学主义,就是把做工和求学打成一片,同时举行,同等看待。”
(4)魏志澄《战争与和平》:“战争是可怕的,和平是可爱的。”
(5)夏丏尊《希望与顾虑》:“对于成人青年有两种反对的心情,一种是对青年抱希望,一种是替青年顾虑。”
这种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把题目说破,将本文主要的意思,明白告诉读者,然后再详细分述,或者逐条证明,有“开门见山”的功效。照论理学的名词说是演释法,是写短少精悍的文章的妙法。读者看了第一句就不忍释手,定要知道其理由为何。
在中国古文里,韩愈写《送孟东野序》,第一句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把全篇大意道出,然后逐步证明,也是此法的变形,可以说是演释法的妙笔。欧阳修作《秋声赋》,开头是“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非常清爽,也是以生活中琐事开始,随后说了一篇人生的秘奥,可为归纳法的代表。这两种方法,一是先严肃后轻松,一是先轻松后严肃,都是文人的手笔,有很大的效力。
(六)以奇异的笔调开始
(1)林语堂《做文与做人》:“做文可,做人亦可,做文人不可!”
(2)高士其《寄给肺痨贫苦大众的一封信》:“肺痨是人人都有的。”
(3)梁启超《人生目的何在》:“呜呼!可怜!世人尔许忙!忙个什么?所谓何来?”
(4)李石岑《工作》:“一个八十岁带疯势的老妇,忽然从楼上跌下。”
这许多开始语句,都是惊人听闻的,使读者不知其中有何奥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于是他们便乐于读下去了。这种语法,必须有相当的技巧方可,否则容易弄巧成拙,反而减少了效力。
四 怎样收束你的文章
作文的收束和开头是一样的重要,如果有一个精彩的末句,可以给读者一个不灭的“最后印象(last impression)”,趣味不尽。像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最后一句说:“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读之快人心意。欧阳修《秋声赋》在论人生哲理之后,突然收束说:“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读之令人如何轻快!这都是结束的妙笔。
据说王实甫写《西厢》至最后数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自己非常得意,竟快乐得晕过去,一命呜呼了。金圣叹批《西厢》,对后人补写之四章很不满意,预备不批,但读到最末一句:“愿天下有情人,尽成眷属。”十分叹服,因此保留该书补写之四章。
普通作文的结尾,多是复述前意,做一结论,常用“总而言之”、“总观上言”、“总之”等语。至于描写文、记叙文和抒情文就没有一定了。
有意思写不出来
一 表现是不容易的
作文和说话一样,有时不能把心里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或是表达得不清楚,这是人生的一大苦痛。常听见小孩子对母亲说:
“妈!我要一个……”,一个什么,幼稚的孩子表达不出来。
“你要什么?”妈妈急着问。
“我要一个吹吹会呜呜叫的东西。街上有人卖。”
那时母亲立刻知道她的孩子要的是一个小喇叭,但是在幼稚者的心里有喇叭的意思,却叫不出名字。
作文有时候也是这样,不能把自己的意思清楚的表现出来。在翻译的时候,也往往有这种经验,原文的意思是知道的,但是不能用汉文清楚的译出。所以严复说:在翻译的时候,往往一字的斟酌,费时数日,可见“表现(expression)”的不容易了。
写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未动笔以前,好像有许多意思,不绝的涌来,但是要动笔时,却写不出什么。这也是因为缺乏表现能力的缘故。
我的一个小孩子很喜欢讲话,在学校里所看见、所听到的事,常常回家来详细的告诉一番,我看他很“健谈”。有一次我叫他写一封信给远离的姨母,他写了几句,就结束了,说是“无话可说”。
我告诉他:“假设你今天从上海回到家乡,见了你的姨母,把上海的热闹、汽车、电车、大楼、电影、花园……一样一样告诉姨母,只恐三天三夜也说不了,怎样写信就‘无话可说’了呢?”
小孩子说:“看见姨母,可以说出来,但是写信却写不出来。”
初学作文的人往往如此,不能把意思清楚的表现在纸上,像口里讲话那样。
怎样可以把自己的意思表现出来?怎样可以使作文像说话那样能够表达意思?下面的几点应当注意。
二 扩大语汇
意思的表现,完全靠文字的运用,要表现得清楚,必须有足够的语汇。正像小孩子向他母亲索一个“吹吹会呜呜叫”的东西时,如果知道那东西叫“小喇叭”,他的意思就表达得既清楚又迅速了。
汉文的语汇和词藻特别丰富。一个“早晨”,有清晨、黎明、破晓、曙等表现;同是“差不多”,有几乎、将近、类、约莫、仿佛等表现;同是“很”的意思,有极其、十分、特别、特殊、拼命、加倍、超然、深深、远、大大的等表现法。如果你只知道一个,那么你的文意就疲弱,词藻就枯干了。并且社会一天一天的在进步,有许多新的词句的创造、演变与复化,我们应当尽量吸收这些新的语汇而加以运用,那么你的表现能力便会一天一天的完美起来了。
世界上著名文学家的语汇都极丰富:
莎士比亚所用的字有一万二千个;普希金有一万个;莫利哀有七千个。他们创作的成功,决不是完全靠灵感,如果没有足够的字汇,决不能写得那样的灵活。
要扩大语汇有四种方法:
(一)留意民众的口头用语──流利的文字和口语相仿,艰涩的作品,决不能列为上流,所以写作当从口语中吸收常用的语汇,以增进表现的能力。
(二)多读新出版的书报──在新出版的书报中含蓄着许多灵活的美丽的语汇,在阅读的时候,便会渗入我们思想中,等写作时做自己的表现工具。
(三)使用辞典──在阅读时有不明白的用语常查阅辞典。明了其意义,准备写作时的应用。
(四)随时笔录──偶然听到有趣的词句,或者阅读时看到精妙的表现法,可以随时笔录下来以备应用,例如我前天偶然听到一位朋友读一句英文成语,颇有领悟,那成语是:
one's heart leaps into one's mouth.
直译出来是“一个人的心跳至口里来了”,意思是“大吃一惊”。这种表现惊吓的语句,却极微妙。因此我一时兴致勃发,再翻阅那本字典,得到下面这些表现得很好的句子:
lead by the nose(盲从)
nodding friend(浅交)
castle in the air(虚无)
before we speak another word(立即)
easy person(乐观者)
milk for babies(简易理论)
to kiss the mother earth(跌倒)
to look for a needle in the bottom of the sea(徒劳无益)
三 练习翻译
英文汉译的练习,很能增进作文表现的能力。有许多时候,一句英文的意思完全懂得,但是要译成一句流利的中文就感到困难,这就是因为缺乏表现的能力,能够常常做这种翻译的练习,对于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一次,一家保险公司要做广告,托我把几个英文成语译成中文,我费了极大的斟酌,才得到以下的成就:
time is money.时间即是金钱。
insurance saves time and money.保险既省时间,又省金钱。
又有一次,我写下几句英文做一个团体中会友们的鼓励,大家都以为很好,要我把它译成中文,我费了极大的心血,仍未译成,那英文句如下:
where is no work, there is no life;
where is no life, there is no growth;
work gives life, life gives growth;
if you want your life to grow you have to work, work and work!
假如把它勉强照字而译成:
没有工作,就没有生命;
没有生命,就没有活力;
所以工作产生生命,生命产生活力;
如果你愿生命有活力,
你就必须工作,工作,工作。
这样的字句,好像比原文减色不少,就是因为中文的表现差的缘故。
四 比衬
抽象的概念最难领会。我们最喜欢的是具体的东西,因为我们天天所见所闻、所接触的都是具体的东西。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把写不出来的抽象意思,用具体的东西把它比衬出来。譬如,我看见一个人的头很“大”,这个头到底多么大,很不容易写出来,在文学上又不能用软尺去量那头的周围是几尺几寸,那么表现这个头的方法便可以用比衬的方法,说“我看见一个人的头很大,大得像一只天津西瓜”。这样一来就清楚地表现出来了。
最难写的是我们的感觉。比方说我的爱友死了,我心里很难过,这种滋味怎样的表现呢?只好用比衬方法,说“我心里难过得像火烧一般”,或者说:“我的心痛得像刀割。”别人读了便容易领会你是怎样的痛苦了。
声音也是很难表现的,如果你参加一次音乐会后,要写一篇记叙文,比参观一个展览会后要写一篇记叙文要难数十倍。原因是形态比声音容易表现。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很好的例子,它用具体的东西比衬抽象的声音。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在这一段里,欧阳修描写秋声,所用的比衬有波涛、有风雨、有金铁、有行兵。所以我们读了,耳朵里似乎也听到这一片秋声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也是写声的妙文: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他描写声音所用的比衬有:急雨、私语、玉珠、莺语、泉水、银瓶乍破、水浆迸裂、刀枪、铁骑等,所以我们读了耳中似闻阵高阵低、阵急阵慢的琵琶声音了。
作者有时全篇用比衬的文字,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文就是。这种文体使人读了印象更深,更容易有所触动。
耶稣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师之一,他对人讲话,最喜欢用比喻,《圣经·四福音》中有美丽的比喻几十个,现在举一个撒种的比喻为例:
当许多人聚集,又有人从各城里出来见耶稣的时候,耶稣就用比喻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有落在盘石上的,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得不着滋润;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一同生长,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生长起来,结实百倍。”耶稣说完了这些话就大声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比喻啊!说明四种人听到真理的结果。中国古典的经文和西洋的古典经文,不同之点就是中国多用抽象的理论,而西洋则多用美丽生动的比喻和故事。所以西洋古典是文学,而中国的古经则没有一点文学气味了。
文章要写得生动清楚,表现活泼,应当用此原理更容易的具体的比衬。
五 例证
作文有话说不出来,有时是说了一句两句之后才感到这种苦痛,这种苦痛并不是由于有意思说不出来──其实作者的主要意思在一二句话之后已经说出了,困难的是“不能发挥(development)”,在这种情形之下,最好的方法是用例证。
例证的意思,就是把你的思想,用实在的事来证明,使它更清楚、更可信,这种例子在《战国策》里很多,下面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
当颜斶和齐宣王冲突起来的时候,齐王摆出天子穆穆的架子,忿然大怒,把桌子一拍,打着十足的官话:“王者贵乎?士贵乎?”
颜斶立刻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齐王接着问题:“有说乎?”
颜斶毫不胆怯地说:“有!”
于是颜斶口讲指画地说出一个事实,证明他的主张: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这一个例证,使齐王闭口无言。
例证之法是写议论文字的最好工具,空头理论不能使人心服;实在的例证,才可获得人心。
如果所举的例证在两个以上,那么排列的次序,对于文字的效力亦有关系,最有效的次序有两种排列法:(一)渐进法;(二)起伏法(详细说明可参阅第一章)。
六 表现的艺术
同是一个意思,甲说出写出之后,十分美妙动人,使人听了读了有深刻的印象;乙说出或是写出便模糊不清。所以说表现是一种艺术,需要新颖的创造和想象力。
美国一位作家观察男女青年在相爱的期间,男的追求女友,常是尾随她的身边,好像哈巴儿狗贴服它的主人一样,因而这位作家表现男子追求女友用了一个新字叫“dogs her”,微妙之极。
在一篇游记里记叙罗马城里圣彼得教堂的宽阔广大说:“那时……全堂的椅子全撤除掉,剩出那一片广阔的厅堂,令我有在里面赛小汽车的愿望。”末了的一句,十足的表现出该堂如何的广大。
世界名作家,有许多惊人的表现,下面就是:
(一)她有一条可以剪齐园篱小树的舌头──somervill and martin poos.
(二)跟狗尾一样的善于词令──h.g.wellr.
(三)跟镜子一样的没有记忆力──r.gillmore.
(四)跟时钟一滴一笃那样的接近──mc hugh.
(五)黑夜把黄昏的帷幕扯下来,用一颗星钉住──g.l.hill.
(六)萤火虫在黑影上划火柴──c.f.more.
(七)沉静得可以听见蜘蛛在织网──katherine mansfield.
(八)跟小狗狂吠时一样的勇敢──d.yates.
(九)像剥了皮的香蕉一样的裸露──c.e.coe.
(十)跟飘扬的旗帜一样的快活──parber.
(十一)山峰已经把太阳咬了一口,不久便把它完全吞下去了──m.chap man.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件趣事,很可做表现的例子。
据说宋时苏小妹出一对词,各空一字,请她的哥哥苏东坡填写。原词如下:
轻风__细柳,
淡月__梅花。
苏东坡填的是:
轻风摇细柳,
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以为不妙,她自己提笔写出: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小妹句的表现,比东坡美妙逼真得多了。
文章的修改
文章的写作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写作以前的准备,就是材料的搜集、思想的剪裁、经验和观察等是;第二个阶段是写作的技巧,就是文章的结构、开始和结尾、表现的生动等是;第三个阶段是写成之后的修改,务使文章中不妥之处,达到完美地步。许多人,尤其是学生们急速地写成之后,以为工作完毕,其实文章的得力,往往在写成之后的修改。正像一件木器造成之后,要用砂纸打光,外加油漆一样。又像一把铁刀冶成,再加磨砺,使之又光又利。有写作能力,而不加修饰,往往容易使你的作品陷于粗制滥造的危险。
世界著名的文人,都在文章的修改上有极大的工夫。宋代文豪欧阳修是中国有数的文人之一,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自汉以来,五百余年,始得一韩愈;自愈以来,三百余年,始得一欧阳修”。欧阳修如此能文是得力于精心构思的缘故。他尝说,作文要“多商量”,就是精心构思的意思。所以他自己作文,写成以后,常“揭于壁间,朝夕改之”。当他写《画锦堂记》的时候,文已写好送给人家。第二天,又差人去索回原稿,将首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这种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是值得我们效法敬佩的。
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一书中,记载欧阳修修改文章的故事说:“欧阳文忠公晚年取生平所为文,自编次之,即今所谓《居士集》者,往往一遍至数十遍,有累日考取不能决者。一夕大寒,烛下至夜分,薛夫人从旁语曰:‘寒甚,当早睡,胡不自爱?此己所作,安用再三阅,宁畏先生嗔耶?’公笑曰:‘吾正畏先生嗔耳。’”
外国作家也同中国文人一样的注意修改。最著名的是俄国文人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书,曾改至七次之多。文稿已经送出,还写信去通知修改几个不妥当的字。女作家hurst一句话有时改至五十次至一百次之多。佛洛作《波华里夫人》时曾说:“作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今天一天没有写成一个句子,却删去百行。”“删去了百行”就是修改磨砺,将生硬破碎的地方去了,使留下的可以光滑通顺。
作文除了自己精心的修改以外,有时自己也看不出缺点的所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必须多和别人商量,请求代为修正,免得文字的缺点给自己的信心蒙蔽了。前面曾提到过的郑谷改齐己《早梅》诗、李泰伯改范希文《严先生祠堂记》等都是好例。我们要记住作文进步的妙法之一便是把文章写成之后,先给“文友”一谈,请他修正其中可以斟酌之处。
“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种推敲的工夫,是如何的认真与辛苦!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这是如何的谨慎精密!
初学写作的人,必须有“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的精神,我们不但要求会作文,更要求作完整无疵的文,所以写成之后的修饰是免不了的。
修正在作文的工作上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文章写成之后应当修正的是哪些事呢?
第一,修改文中的错字、别字。
第二,修正修辞欠妥的字句。
试修正下列句中修辞不妥之处:
(1)时候快要不早,应当睡觉了。
(2)太阳在东方升起。
(3)回忆将来的事,使人惆怅。
(4)判断文章的优劣,应当定一个目标。
(5)我接到成绩报告单,觉得非常失丧。
(6)泥水匠在忙着创造一所房子。
(7)卖报的孩子,为穷苦所引诱,不得不工作。
(8)白话文的装饰是不容易的。
(9)一轮明月不断地向西乱冲。
(10)二房东逼我们搬家,他的原理是儿子结婚。
第三,修正文中重复的字句。例如:
(1)一天早上时候还在清晨,我一个人在道路上独自走着。
“早上”就是“清晨”;“一个人”就是“独自”。同样意思的字句在一句话里并用,就是重复,应当修改如下:一天早晨,我独自在道路上走着。
(2)国文一科,如我国之重要学科,即所谓国学,凡属国人,咸应加以研究;余非外人,当亦不能不加以学习也。
句中“一科”与“重要学科”,“凡属国人”与“余非外人”、“咸应加以研究”与“当亦不能不加以研究也”,“国文”与“国学”意义都重复,极应删去。可修正如下:
国文为重要之学科,凡属国人,咸应学习,余亦不能不加研究也。
(3)我在读书时期,在初读的时候,就读四书,一年间即将四书读完。
句中“读书时期”与“初读的时候”,“就读四书”与“即将四书读完”词意都重复,应当修改如下:
我初读书时,就读四书,一年间便读完了。
(4)他的言论极为公正,并不偏于任何方面,或其他方面等等,所以人家都称他的言论公正。
句中“言论极为公正”与“人家都称他言论公正”意义相同;“任何方面”与“或其他方面等等”亦是辞异而意同,应当修正如下:
他的言论不偏于任何方面,所以人家都称他的言论公正。
(5)课室里的人,大都出去了,仅仅只有几个同学,寂寞得无聊。
句中“课室里的人,大都出去了”与“仅仅只有几个同学”意思相仿,“仅仅”与“只有”、“寂寞”与“无聊”也是重复,应当修正如下:
课室里的同学,跑得仅余几个人了,很觉寂寞。
第四,修正意义不明之句。
文句用字过多,陷于重复,应当删掉,但有时文句过于简省以致文意不明,亦应修正。例如:
(1)余以家居无聊,名胜者毕至。
“家居无聊”与“名胜”的中间,尚欠联络,意思不明,应当修正如下:
余以家居无聊,藉游览自遣;故附近名胜,足迹毕至。
(2)列强用我国的原料,制造物品倾销,不是杜绝我国工商业吗?
句中列强制造物品,在我国倾销,所以才杜绝我国工商业,全句意义不同,修正如下:
列强用我国的资料,制造物品,来华倾销,这不是对我们工商业的发展大有影响吗?
(3)要知道世上没有一件事是做不成的,也没有一件事会成功的。
本句上半说,世上没有一件事做不成功,下句又说,没有一件事会成功的。上下矛盾,应当修正如下:
要知道世上没有一件事是做不成功的,亦没有一件事不去做而自会成功的。
(4)这时我不知怎的,靠着自己的天才、聪明,同贪玩特别亲善,格外的好。
句中“同贪玩特别亲善”一语不大明白,应当在“贪玩”和“特别”中间加一“儿童”,修改如下:
这时我不知怎的,自恃聪明,不肯用功,同贪玩的儿童特别亲善。
(5)中学生时代,是学科的基础。
全句意义含糊,应当修正如下:
中学生时代的求学目的,在树立各科的基础。
作文的修正,已如上述,但在修正时有几点,应加注意。
(一)文章写好之后,放置些时候再加修改,似乎容易看出错误的所在;
(二)要以热情写作,以冷静修改,不必贪急着慌;
(三)不要过分雕琢,有失语句的自然。
错字、别字的分析
中学生作文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错字和别字的丛生。一次,我将一班初中三年级的作文,统计其错字和别字,结果平均每人有三个之多。无怪毕业生在写信行文中,仍不免错误连篇了。
美人祥生(r.j.johnson)曾说:“学生的错字,并不是变化多端的,却是千篇一律。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加以纠正。”学生写错字也是由于习惯,应当藉着不断的练习,破除旧习惯,养成新习惯,直到下笔正确为止。
错字和别字不同。别字是用一个没有错误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例如:“现在正是收獲的时候。”“穫”字错用“獲”字了。所谓错字,乃是把原来的字形写错:或是多写几笔,如“社”误为“ ”,“易”误为“昜”;或是少写了几笔,如“直”误为“ ”,“伐”误为“ ”;或是将字形改变,如“孩”误为“ ”,“術”误为“ ”等是。
一 错字的原因
写错字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
第一,汉字本身的原因。中国是象形字,字形复杂,最难学也最难写,容易发生错误。究其原因为:
(一)笔画太多──中国字总数有四万多个,其中笔画最多的竟达五十二笔之多( ),写出来像一座小小的建筑物。最常用的“豔、鬱、鬬”等字,也都在二十五画以上。有人统计《中华大字典》里四万四千九百零八个字,大多数在十一至十六画之间,平均为十三点三画。并且全部汉字,一半在十五点五画以下,一半在十五点五画以上,最多的是五十二画。笔画如此之多,字体如此复杂,难免在写字时发生错误。
(二)字形太不规则──中国字形不但复杂,而且多数组织不规则。每个字有自己的特点,不像英文那样简单,由几个字形相同的字母拼写而成。我曾分析中国字有以下十五种不同的格式:
(1)单体类:(甲)斜形──如夕、力、友等
(乙)方形──如四、斗、土等
(丙)交形──如十、井、亚等
(2)合体类:(甲)围形──如因、国、田等
(乙)载形──如起、幽、旭等
(丙)覆形──如合、同、勺等
(3)纵体类:(甲)二叠形──如思、否、盲等
(乙)三叠形──如笺、舊、赏等
(丙)错叠形──如盟、罚、森等
(4)横体类:(甲)二排形──如林、朋、初等
(乙)三排形──如粥、辦、鸿等
(丙)错排形──如洼、船、稽等
(5)联体类:(甲)四部形──如鬚、糶、噩等
(乙)五部形──如器、嚣等
(丙)多部形──如乱、讜、锣等
这样复杂的字体,自然难免写错。据研究的结果,很整齐的字,如“田、目、品”等,不但容易学,而且不容易错误。最容易错的是那些极不规则的字,如“疑、殺、亂、劉”等是(参阅拙著《识字心理》)。
(三)字形类似处,不易分清──中国字形复杂,又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常使学者缠绕不清。例如礻、衤两个偏旁,极为相似,所差不过一点,很容易铸成错误。
第二,学习者方面的原因。中国字虽然难学难写,但是写错字的责任究竟应当由学字的人负责。究其原因有三:
(一)因为学习不成熟──对于字形和字义,不彻底的认识,以致印象模糊而生笔误。
(二)因为书写时疏忽──大多数的错字和别字,都因为写者一时的疏忽所致,平常我们称之为“笔下错”。往往在写完以后再看一遍的时候,便看出错误来了。
(三)由于错误的联想──当着写一个字的时候,忽然想到另一个字,因而将想到的字写出。
例如写“艙”字时,联想到船,结果就写成了个“船”字,或者错用我们已经熟习的字,例如把“壺”写成“壼”,把“樣”写成“檥”,把“彤”写成“ ”(因为“亞、義、舟”等字是我们所熟习的,所以随笔凑上去了)。
二 更讨厌的别字
在学生生活中,别字比错字更为严重。据研究所得,小学生的错字和别字之比,为二比三。到中学生,错字渐渐减少,但是别字的数目反而增加。这大概因为小学生识字量小,无字可用;中学生识字量大了,于是便“魯魚亥豕”了。
陈适曾统计中学生别字数目和种类如下:
(一)形似音同而错误的,如蜜─密、列─烈、消─销、撤─澈等,占百分之二十三;
(二)形似音异而错误的,如荧─荦、扮─纷、虑─卢、徒─徙等,占百分之十七;
(三)形似音近而错误的,如慨─概、泼─拨、護─穫、渡─踱等,占百分之十一;
(四)音同形异而错误的,如须─需、与─予、繁─烦、影─映等,占百分之三十六;
(五)音近形异而错误的,如磋─挫、跌─踢、收─搜、招─遭等,占百分之十三。
将以上统计合并观之,因字形而错误的占百分之五十一,因字音而错误的占百分之四十九,可见字形和字音都是致错的原因。
中国字,音同的很多。据沈有乾的统计,中国每一字音,平均有七点三三个不同的字形。最多的音达九十个字形以上。例如ㄈㄨ音的字就有下列七十多个不同的字形:
(一)付咐坿符附祔苻跗府俯腑腐
(二)讣赴
(三)弗佛拂咈绋髴
(四)孚俘桴稃浮茡郛
(五)伏茯袱
(六)夫扶鈇芙蚨趺麸
(七)父斧釜
(八)复複腹復覆蝮馥
(九)甫脯辅敷簠黼傅
(十)幅副富福蝠辐
(十一)负蝜媍凫
(十二)抚赋肤服妇
同一字音有这样多的字形,所以很容易张冠李戴,产生错误。
三 消灭错字、别字的方法
错字和别字的纠正,最要紧的是在学习时、书写时,留心注意,不放过任何模糊的单字,如此则错误自消。除此以外,下面的三种方法,也很有效:
(一)比较分析法──将错字、别字和正字相并排列,比较其异同,分析其错误的所在,得到一个清楚的印象,使之不至再生混乱。下面的中学生别字测验,于学生很有帮助的。
(二)造句练习法──许多别字的发生是因为认不清字的意义,纠正的方法莫善于用别字和正字作句,使其意义从句子中可以分辨清楚。例如:
(1)爸爸,我来代 你伐 树好吗?
(2)你的手壓 在我身上,真是厭 !
关于错字、别字,曾有许多书籍出版,以顾雄藻编的《字辨》比较适用,学生当购一部放在案头,以便检查。
练习材料:
(1)这一篮子花,都是蓝色。
(2)我洒在地上的水,已经晒干了。
(3)我最喜欢劝人家观察自然界的现象。
(4)在收穫庄稼的时候,我獲得一只兔子。
(5)鸦片为害甚大,汝犹年幼,其害尤深。
(6)有眼光的人,能分辨谁有辦事的能力。
(7)政府必须解决人民的需要。
(三)预防法──将最容易错误的字,汇列成表,令学生加以练习,预防其发生错误。下面是中学生最容易错的一百个字:
(1)班般斑 由此可见一“班”
(2)授受 身“授”教育数年
(3)戴载 用汽车“戴”到郊外
(4)侍待 等“侍”了好久
(5)缉辑 书局的编“缉”
(6)防仿妨 不“仿”试试看
(7)峻竣 考试完“峻”
(8)反翻 推“反”满清政府
(9)遭糟 弄得一团“遭”
(10)藉籍 满桌书“藉”
(11)伦论 理“伦”上说不通
(12)蜜密 秘“蜜”工作
(13)玩顽 “玩”皮得很
(14)赋敷 “赋”衍塞责
(15)倍佩 我很“倍”服你
(16)赔陪 在家“赔”客
(17)偏遍遍 走“偏”天下
(18)冠寇 贼“冠”四起
(19)黄皇 刘邦做了“黄”帝
(20)穫獲護 保“穫”身体
(21)幅副 用全“幅”精神
(22)燥躁 性情急“燥”
(23)急激 思想“急”烈
(24)捐损 这次的“捐”失很大
(25)杀刹 一“杀”那
(26)克刻 “克”苦耐劳
(27)赏偿 赔“赏”损失
(28)崇祟 他在暗中作“崇”
(29)忘妄 胡作“忘”为
(30)相商 和父亲“相”量
(31)需须 你必“需”努力读书
(32)薄簿 练习“薄”
(33)屈曲 “屈”折冤“曲”
(34)倾顷 “倾”刻之间
(35)利厉 严“利”对付
(36)底低 中学的程度很“底”
(37)材裁 作日记的体“材”
(38)宵霄 九“宵”云外
(39)恢灰 不要“恢”心
(40)规轨 政治不上“规”道
(41)交缴 到学校“交”费
(42)隐稳 放在那里很“隐”当
(43)词祠 先贤“词”堂
(44)辨辩辦 “辨”理妥当
(45) 擎警 “擎”报来了
(46)服复 克“服”南京
(47)脑恼 苦“脑”得很
(48)競兢 战战“競競”
(49)欧殴 被人“欧”打
(50)皮脾 你的“皮”气太坏
(51)终總 天气“终”是这样
(52)逍消 没有地方“逍”遣
(53)繁烦 解除“繁”闷
(54)匈凶 面目“匈”恶
(55)網綱 三“網”五常
(56)量谅 请你原“量”我
(57)垫塾 在私“垫”里读书
(58)绿缘 为什么“绿”故
(59)肆肄 在某中学“肆”业
(60)晏宴 今夜“晏”客
(61)浙淅 雨声“浙”沥
(62)態熊 “熊”度不明
(63)充允 不“充”许他去
(64)免兔 看见一只“免”子
(65)史吏 官“史”
(66)掉调 “掉”换一个
(67)掉悼 追“掉”会
(68)项顷 “项”刻之间
(69)贬眨 “贬”眼之间
(70)欵疑 我很怀“欵”
(71)废费 浪“废”光阴
(72)静净 清“静”无为
(73)名明 莫“名”其妙
(74)子字 你的名“子”叫什么
(75)免勉 彼此劝“免”
(76)多都 同学们“多”来了
(77)催摧 受了“催”残
(78)具俱 “具”各安好
(79)蔽弊 许多“蔽”病
(80)庭廷 朝“庭”之上
(81)箸著 一个“箸”名的人
(82)响向 立即“向”应
(83)概慨 慷“概”
(84)效効 “効”法他父亲
(85)腾誊 “腾”清作文
(86)练炼 锻“练”身体
(87)欢观 劝“欢”告
(88)特持 维“特”秩序
(89)坐座 离开“坐”位
(90)诲悔 侮欺“诲”别人
(91)科料 不“科”下雨了
(92)侧恻 “侧”隐之心
(93)连联 “连”络感情
(94)征徵 “征”收赋税
(95)敝鄙 “敝”人不能胜任
(96)类雷 各种样子大都“类”同
(97)浪朗 大声“浪”读
(98)除取 “除”消
(99)遂隨 跟“遂”父亲出去了
(100)指趾 脚“指”受伤
测验一 字形辨正
说明:下面有五十句话,每句话的括弧里有三个字形相似的字,其中有一个是和话句的意思合适的,请你把它写在下面的空括弧里,例如:
(一)持(刀刃刁)杀人 (刀)
(二)时候(己已巳)经不早了 (已)
(一)(博傅传)学多闻 ( )
(二)应当爱(惜借错)光阴 ( )
(三)为难民募(损捐涓) ( )
(四)由此可见一(班斑珏) ( )
(五)(受授绶)了三年的教育 ( )
(六)用汽车(戴载裁)到市外去 ( )
(七)我等(侍待特)他好久了 ( )
(八)他是书局的一位编(辑缉揖) ( )
(九)你不(仿防妨)试试看 ( )
(一〇)在理(伦论仑)上说不过去 ( )
(一一)我(陪赔倍)他到学校去 ( )
(一二)政府是保(穫獲護)人民的 ( )
(一三)用全(幅副辐)精神去干 ( )
(一四)必须赔(偿赏)损失 ( )
(一五)有人在暗中作(崇踪祟) ( )
(一六)他到(低抵底)成功了 ( )
(一七)抛到九(霄宵肖)云外去了 ( )
(一八)失败了不要(恢炭灰)心 ( )
(一九)他和先生开口(辩辨辫)论 ( )
(二〇)穷人们的生活苦(恼脑瑙)得很 ( )
(二一)把社会来(澈彻缴)底改造一下 ( )
(二二)胡作(忘妄忙)为 ( )
(二三)到外面去消(遗遣连) ( )
(二四)请你(原愿源)谅我 ( )
(二五)没有事能至终(隐稳櫽)藏 ( )
(二六)凡请求的都蒙允(准淮) ( )
(二七)考试完(峻竣陵)之后 ( )
(二八)他们要推(翻反返)政府 ( )
(二九)(徙徒陡)劳无益 ( )
(三〇)性情浮(澡燥躁) ( )
(三一)这是王家的(词伺祠)堂 ( )
(三二)(競兢竝)选大总统 ( )
(三三)被警察(殴欧妪)打一顿 ( )
(三四)欺(诲悔侮)软弱的人 ( )
(三五)朋友们都(竭渴揭)力相助 ( )
(三六)他住在(偏徧遍)僻的地方 ( )
(三七)一(泛眨贬)眼就不见了 ( )
(三八)高声一呼到处(嚮響饗)应 ( )
(三九)他的态度很(恳垦猺)切 ( )
(四〇)考试时不可作(弊币蔽) ( )
(四一)朝(庭廷挺)上难说话 ( )
(四二)激昂慷(慨槪溉) ( )
(四三)给你一张入场(夯券卷) ( )
(四四)(劝欢观)人行善 ( )
(四五)在乡下私(垫塾压)里读书 ( )
(四六)(科料抖)想不到天会下雨 ( )
(四七)李生(肄肆律)业大学二年级 ( )
(四八)(恻侧铡)隐之心人皆有之 ( )
(四九)陈英士为国(恂询殉)难 ( )
(五〇)这个青年很(蠕懦儒)弱 ( )
测验二 字义辨正
说明:下面有五十句话,每句话的括弧里有两个意义不同的字,将意思和话句合适的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例如:
(一)浪(费废)金钱 (费)
(二)立一个(表标)准 (标)
(一)他的家(境景)很苦 ( )
(二)少年人当有高尚的志(远愿) ( )
(三)莫(明名)其妙 ( )
(四)(是似)懂非懂 ( )
(五)(赋敷)衍塞责 ( )
(六)十分(陪佩)服 ( )
(七)刘邦做了(黄皇)帝 ( )
(八)过于(激急)烈 ( )
(九)天(霁阴)了 ( )
(一〇)(克刻)苦耐劳 ( )
(一一)和父亲(相商)量 ( )
(一二)男女都必(须需)读书 ( )
(一三)经过许多(屈曲)折 ( )
(一四)婆母都很(厉利)害 ( )
(一五)文章有各种体(裁材) ( )
(一六)政治不上(规轨)道 ( )
(一七)克(服复)南京 ( )
(一八)(总终)久住下了 ( )
(一九)中国人的老(脾皮)气 ( )
(二〇)提(唱倡)科学 ( )
(二一)事情很麻(烦繁) ( )
(二二)请你原(量谅)我的过失 ( )
(二三)(代带)人做事要忠心 ( )
(二四)服(事侍)病人要忍耐 ( )
(二五)我们都是国家的一(分份)子 ( )
(二六)发生(沖冲)突 ( )
(二七)怨天(尤犹)人 ( )
(二八)(联连)络各方面共同进行 ( )
(二九)做民众的保(障嶂) ( )
(三〇)既往不(旧咎) ( )
(三一)有(见鉴)于此 ( )
(三二)身受不白之(冤怨) ( )
(三三)(征徵)兵制度 ( )
(三四)名(振震)环球 ( )
(三五)(带呆)在家里实在无聊 ( )
(三六)秋风起百花(雕凋)谢 ( )
(三七)(敝鄙)人不能胜任 ( )
(三八)百事齐来使人心(燥躁) ( )
(三九)这是什么(缘原)故 ( )
(四〇)各书的样子大都(类雷)同 ( )
(四一)(杀煞)费苦心 ( )
(四二)开学(交缴)费 ( )
(四三)皮之不存,毛将焉(傅拊) ( )
(四四)譬(如喻)登高必自卑 ( )
(四五)一鸣(警惊)人 ( )
(四六)鞠躬尽(瘁萃)死而后已 ( )
(四七)运筹(帷帏)幄之中 ( )
(四八)未雨绸(纽缪) ( )
(四九)白驹过(溪隙) ( )
(五〇)(乌无)合之众 ( )
测验三 字音辨正
说明:下面有五十对近似的字,若是两字字音相同,在中间的线上画一个〇;若是两字字音不同,在中间的线上画一个×。例如:
(一)横× 黄
(二)谊〇 宜
(一)朗____浪
(二)侮____诲
(三)宄____轨
(四)忿____芬
(五)记____纪
(六)决____诀
(七)亲____衬
(八)昭____照
(九)弹____惮
(一〇)棉____绵
(一一)讶____邪
(一二)犹____酋
(一三)贩____反
(一四)暑____署
(一五)闵____悯
(一六)载____戴
(一七)侧____恻
(一八)荡____
(一九)思____偲
(二〇)嚷____壤
(二一)脾____稗
(二二)借____措
(二三)坐____挫
(二四)危____卮
(二五)撤____澈
(二六)龙____宠
(二七)齐____斋
(二八)竭____谒
(二九)蔽____币
(三〇)効____效
(三一)抉____袂
(三二)垣____桓
(三三)仆____讣
(三四)物____吻
(三五)洛____络
(三六)警____惊
(三七)经____径
(三八)聪____总
(三九)枝____技
(四〇)堤____隄
(四一)家____嫁
(四二)循____询
(四三)弑____试
(四四)筵____诞
(四五)饵____弭
(四六)稠____绸
(四七)尔____迩
(四八)溃____愦
(四九)辍____缀
(五〇)钤____黔
写作的环境
在古老的中国,文人都是有闲阶级,以写作为消遣,以文字为应酬,作为行乐的方式之一。所以赋诗作文,都是逍遥自在,有超然的风趣。因此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作常和烟茶、妓女、山水、园亭等娱乐相伴。如果把中国全部的诗文写作的背景分析一下,恐怕成于这种场合的作品要居多数。现在是凡事讲“效力”的时代,无论什么事,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精力,完成最多的工作而有最好的成绩。所以工作环境的考察是极重要的。环境适宜,则事半功倍;环境不适宜,则事倍功半。何况写作是一种精神工作,更须要最适当的环境,本章略论写作应当有怎样的环境。
一 写作与安静
写作是创造的工作,是思想的工作,在嘈杂的环境里绝写不出优美的作品。所以文人多数喜欢在深夜万籁俱静,只有时钟还没有停止滴得滴得的时候执笔为文。谢冰莹写文章多在深夜。她说:
夜深了,他们都入了甜蜜的梦乡,只听得我的笔在纸上沙沙的响,拼命地写吧!为了生活,我像一只骆驼那么负着重担,在沙漠里前进!
为了寻求安静的环境,许多文人喜欢住在乡村和山水之间,那清静而秀丽的环境,不但多给他们以灵感,并且使他们多产生作品。
声音最能打扰我们的注意力。所以集中注意的第一课便是尽力杜绝外来的声音,使你的心得到安静,那么它才能给你孵出些可爱的东西来。尤其是那些有意义的声音、不时变化的声音,更是扰动人心的恶魔。所以一个人在旁边谈话,比一部机器的单调之声更能阻碍你的工作,因为你很不容易不听他的谈话。
写作的时候,最好室中只有你一个人,在沉静中,专心地工作,这是极合算的事情。
二 写作的心境
外面的骚扰,可以避免。内心的不安是无法制服,只有暂时停止工作,将你所担心怀忧的问题解决了,再来专心地写作。
最使人分心的是由你的内心而起。你的内心一部分打扰另一部分。因此你如果有种种的忧虑、失望的事压在心头,说是忘记它,实际上太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写作是不可能的,而且不久要使你患头痛的毛病。
一个人内心的兴趣和情绪,最妨害他专心工作。
如果你的牙痛、鞋子太紧,或是寒冷、昏沉、疲乏,也不能集中你的注意。写作的先决条件是先去除这些身体上、心灵里的痛苦。
饮食的消化也影响你的工作。一个患胃病的人,常发脾气,不能安心。如果这时写作,哪能有优良的作品?所以饱食之后,不宜于写作。油腻不易消化的食品,是文人不当多用的。
味口和气味也能打扰人的注意。太香的或是浓味的花草之旁,使人不能专心写作。
心理学者的研究说:思想及记忆的工作,宜于仰卧时为之,而不宜于直立姿势。所以许多作家当努力工作时,惯把两脚架在桌旁,或是伸在身旁的椅子上,因为这样的姿势,与脑部血液循环有许多方便,可以增加工作的效力。
三 写作与刺激品
世界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有吸烟的癖好,俄国的高尔基,中国的鲁迅,都是以烟帮助写作的。“论语派”的领袖林语堂等更公然提倡文人吸烟,他说:
试问读稼轩之词,摩诘之诗,而不吸烟可乎,不可乎?
谁都知道: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神飞,胸襟豁达,锋发韵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能会神会意,胸中了无窒碍,神游其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
并且林先生以戒烟为耻。他说:
我有一次也糊涂起来,立志戒烟,经过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责备,重新走上正路来。我赌咒着……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时,决不再做戒烟的尝试。
中国的文人与酒是分不开的,诗仙李白、文人刘伶,都是些著名的酒鬼,不喝酒就写不出诗来。中国写酒的诗文也不胜枚举。
到底酒烟对于写作有益处吗?科学研究的结论,并不像一般文人那样。
马里兰(malylan)的研究发现:吸烟的学生比不吸烟的学生平均成绩差七分,吸烟的学生不及格者多些。
泰罗(taylor)的研究说:无论何种年龄,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成绩相差不少。
克拉克(clark)的研究说:大学生中吸烟的有13.3%得奖励;不吸烟者有68.5%得奖励。
布式(bush)的研究说:吸烟者的想象力损失最大,约有22%,其余知觉和想象力的损失也很大。这个研究和烟能助文思的主张,完全相反,可见文人吸烟不但是不必要的,反而是要不得的。此外有一个人叫范尔(fire),他研究的结论说:在五分钟之内,吸烟增加工作的效率,过了五分钟,就没有效力了。
至于喝酒,据罗佛(rover)研究,喝酒不过五至二十立方公分对于精神工作很有帮助;喝得太多,反而使神经模糊,减少其耐劳力、持久力,增加疲劳,很影响注意力。
李白嗜酒,酒后写诗,完全是出于习惯。他晚年成了变态,曾在宫中调戏皇后,最后,“举杯邀明月”,竟落在水里淹死了。
四 写作与气候的关系
天气的寒暖与写作确有极大的关系。世界上极热极冷的地方,绝不产生著名的文人。产生优美而丰富的作品的作者,多是生在温带地方。
朱君毅曾根据《清史稿》列传统计清代文人的地理分布,五百九十六人之中,有三百十人生于江浙两省。
汪静之曾根据《中外文学家辞典》,统计中国近代文人的地理分布,结果二百零八人之中,有一百三十余人生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省,较冷的河北、东九省仅十余人而已。
历史家证明,当叙利亚和埃及文化兴旺的时候,比后来衰微的时候,天气适宜得多,有刺激性得多。
天气对于人类心情的影响,可从《岳阳楼记》一文里的两段描写看得出来: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所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时候,不独游兴高,文人的笔和思想也生奇异之花。古人无数悲哀的诗词,都是作于凄风苦雨之时,无可奈何之日。气候对写作的影响,可见一斑。
德克特(dexter)的研究说:华氏五十度到七十度的气候,最有益于健康和文化的发展。地球上纬度二十五度与五十五度之间的地方,是最优秀的民族。
阴雨之天,能增加精神工作的错误。
常常改变的空气最有利于工作。北方常冬,南方常夏,所以对工作缺乏刺激性,不过突变的天气也是工作的致命伤。
从前拿破仑最怕冷天气,七月里室内便生火炉。佛尔泰(voltair)也是怕冷,屋中终年生火。拜伦(byron)怕冷如羔羊。
写作文章,热的天气比冷的天气更不适宜,因为天热容易使脑子晕涨,不能持久工作。无怪王云五主持商务时,力主花两万元在编辑所装置冷气,因为在适度的气温中才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
五 最好的写作时间
从上面的分述,可知写作的时间在一年之中以春秋为最好。所以四季的文学,春秋之作比夏冬为多。因为春生欢乐,秋感悲哀,天气的温度适宜,又富有刺激性,最宜于文人写作。但丁写《新生》是在四月,写《神曲》是在三月。密尔顿写《失乐园》开始起草是在春天。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在某年的秋天,写《浮士德》是在三月,写《色觉论》是在五月。我们如果能将文学家的名著依写作时间来统计,春秋佳日,定占全部的大多数。
心理学者告诉我们,一年中最好的时候是五月、四月、九月和八月。物质的工作如此,精神的工作也是如此。
在一天中,清晨经过一夜的休息,精力充足,抱着一天的野心。马其(march)的研究说:清晨做事正确而不迅速。hollingwoth的研究,以为日将暮时,工作的速度最大。有人研究的结果说,精神工作,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四点的效力最好。中午十二点到一点的时候最坏。
我以为写作的工作,在一天中随时都好,只要我们有间隔的、适当的休息,无分早晨、中午、黄昏、深夜,都能产生最优美的作品。疲倦的时候是最不宜于写作的。
在世界文学史上,我们发现歌诵三春的诗文浩如烟海,九秋感叹的文章也不可胜数。春和秋实在是逗引文人写作情绪的季节。但是关于夏冬的诗文,比之春秋相差太多了。虽然也偶尔有一两篇描述夏日树木葱茏、冬日白雪纷飞的文字,但是其中的生命力,却远不如春秋之作。
六 写作与年龄的关系
文学最重要的两种滋养是情感和经验。世界上最宝贵的是少年人的情感和老年人的经验。所以写作和年龄的关系便由此而定,少年人不乏秀丽热烈的作品,老年人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名著。
伟大的作品多写于四十岁之后:一是由于作者的经验丰富了;二是由于作者在文坛地位已稳,作品易受人注意;但是第三是由于老年人有很好的写作环境。大概四十岁以后,手中略有积蓄──尤其是在欧美,有版税的收入、国家的年俸,可以安心著作。同时文人所需要的“沉静性格”,老年人比少年人更多。所以能够从容不迫地将他们的文意表达在纸上。
然而少年人有热烈的情感,有写作的欲望,所以也产生过不少的作品,尤其是诗人,如济慈(keats)二十岁以前,写了《endymion》;丁尼生(tenyson)二十九岁出版第一个诗集;英小说家莱登(lytton)十五岁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雨果(hugo)十七岁即为杂志的主要撰稿员;辛克莱(sinclair)从十五岁可以藉文稿报酬独立生活;王勃十三岁作《滕王阁序》;梁启超十九岁能缀千言;骆宾王七岁赋诗。
少年人有热情而无经验,又没有理想的写作环境,常是为衣食而奔走,所以没有巨大的作品。但是少年人有丰富的情感,所以许多诗人都在二十岁以前,就奠定了文坛声名。
年龄对写作虽稍有影响,但是不能限制人有美的成绩,只要有写作的决心和兴趣,有写作的优良环境,文学不分老少,都有成就的。
结语——写作与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安静、舒适、从容不迫,最为要紧,但是这种环境往往要作者自己寻求,不可以借口而放弃工作。多少人在极坏的环境中,倒完成了伟大的工作。我们第一要创造写作的环境,第二要不为环境所限。
写作的修养
学生作文的困难之一是“没有写作的兴趣”。这一点固然教师应当担负一部分的责任,例如,所出的题目不合学生的心意,或是在青年所有的经验之外,以致使他们对作文抱着“望之生畏”的态度。但是,学生也要担负一部分的责任,有时兴趣是给你自己消灭了。更进一步说,你所以对作文没有兴趣,也许因为你没有培养你的兴趣。
一 培养你的写作兴趣
怎样培养你的写作兴趣呢?下面的几点,对于你很有帮助:
(一)兴趣是从实际的工作产生的──普通人最感觉兴趣的事是他最熟习的事,换句话说,他会做、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就感觉着有趣味。反之,就觉得索然无味。例如,一个人打乒乓球打得很精彩,他自然对打乒乓球特别有趣味。但是在他还没有练习到精彩的地步的时候,也许不感觉有兴趣,如果能忍耐地练习下去,直练到超越别人的时候,他就兴致淋漓了。
我们练习作文,开始的时候,感觉没有兴趣,不是作文本身没有趣味,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把写作的兴趣培养起来。如果你能忍耐地、不间断地练习,等到你写作的能力比较健全的时候──尤其是你的作文比别人精彩的时候,你就觉得作文有兴趣了。
培养作文兴趣的第一个方法是:开始练习写作,努力越过一个极无味极艰难的阶段,你便走到对写作有兴趣的路上了。记住:兴趣是从实地工作里产生的。
(二)写作的兴趣常是由阅读引起的──我们对熟习的事常是多有兴趣,所以一个人书报阅读得多了,会对写作发生兴趣。许多文人都说他们少年时喜欢看书。冰心女士的故事,前面已经引述过了,现在再看王统照的自白:
记得我最早学看小说是在十岁的那年……家中找不到这类的书,便托人借看,以满足幼稚的好奇心。那时给我家经管田地事务的张老先生的大儿子对我说,他有一部全的《封神榜》,我十分羡慕,连忙催他回家取来……从此……早饭时从书房回来,下午散学,晚饭以前,都是熟读这部新鲜书的时候。再过一年,便看到一部小字铅印的《今古奇观》……
(见《王统照选集·我读小说与写小说的经过》)
我们培养写作兴趣的第二种方法是:多多阅读新旧的书籍,读得多了,便会引出写作的兴趣来。
(三)常和喜欢写作的人来往谈话,会增进你的写作兴趣──我们的许多活动,是受了刺激以后的反应。我们多和朋友来往,就获得许多刺激,所生的反应,往往是有益的。
我有一次到一位大学的教授家里去,看见他的书房里四壁都是图书。这位教授并且说,他的钱除了维持最低的生活费用以外,都用在买书上,甚至衣服都不肯添件新的。我听了他的话,又看见他那朴素的服装、渊博的学问,就立志以后也努力节省用钱,可以多买些书籍。这种模仿心就是一个刺激的反应。
我们如果常和喜欢写作的师友往来,他的谈话,他的稿件,他的成绩,都会刺激我们写作的兴趣。
有一次,我到一位朋友家里,看见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剪贴簿,里面都是他平日在报纸副刊和杂志上发表过的文字,剪贴起了,成了厚厚的一册。我回来以后,也照样地把自己的作品剪贴起来,并且勉励自己要更多地写些文章。这就是和喜欢写作的人往来所引起的兴趣。
多和喜欢写作的人往来,他们会给我们些刺激,可以培养我们写作的兴趣。这是第三个方法。
(四)有写作的志愿,就有写作的兴趣──如果你有一个写作的志愿,那么你就有了写作的兴趣。法国文人雨果,从小就嗜好文学,他十四岁的那年在练习簿上写道:“不做夏多布凉,誓不为人。”夏多布凉是当时的一位著名文人。雨果在这一次立志之后,对文学便更加有兴趣了。
曾国藩很注意少年人的立志,他写信给他儿子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又居其半。”
培养写作兴趣的第四个方法是,鞭策自己,立定志愿要学习写作,那么你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二 写作需要天才还是需要努力
天才是什么东西?我认为天才就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天才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好像一个花苞,得到适当的滋润和日光,没有害虫和小鸟的毁坏,它自然会开出一朵肥美硕大的花儿。这有什么神秘呢?
多少人的潜在能力未能充分的发展,好像一个花苞,外面有了一层包围的东西一样,结果埋没一生,说是没有天才。这岂不是冤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天才,不过有人把它发展出来,有人把它埋藏罢了。
我们练习写作,要靠天才吗?
俄国文豪高尔基说:“我的成功百分之八十是由于努力,百分之二十是由于天才。”可见努力比天才更为重要。
福禄贝尔说:“才能即长久之忍耐。”宋人吕居仁说:“作文必要悟人处,悟人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幸可得也。”这些都是努力比天才更加重要的证明。
天才不是神仙,他和我们一样的有皮肉、要吃穿,他也是社会里的一员。天才没有等级的差别,不过禀赋略有高低而已。然而这种禀赋的高低,并不影响将来成就的大小。例如发明家爱迪生幼时并不聪明,在同班里常常落后,小学教师甚至认他为低能儿,但是后来他却成了最大的发明家。小说家巴尔扎克做学生时常为了功课不好而受罚,教师评定他是智能低下。他最初作的一首史诗,粗笨的诗句引起全体师生的哄堂大笑。但是他并不自馁,仍旧努力学习,结果成了写实派最大的小说家。尚有许多贡献极伟大的人,后来我们说他是天才,但是小时人都以为他的智能低下。所以说,我们应当依靠努力,不可依赖天才。依赖努力而成功的人多,依赖天才的人必定失败。
三 怎样努力学习写作
一个人的成就既然是在于努力,那么对于作文要怎样努力学习呢?下面是几个很实际的方法:
(一)写日记──日记的价值很多,练习写文章也是他的价值之一。如果你能每天精心的记叙,每天便能写成一篇精美小品文,这种经常的练习,一面可以体味实际的人生,一面可以锻炼写作的技巧,很有帮助。
(二)办壁报──集体的生活表现,既有趣,又有益。集合志趣相同的朋友,办理一份手抄的刊物,彼此磨砺,互相观摩批评,可以给你一些鼓励。
(三)投稿──抱着勇敢的心,向报纸杂志投稿,一旦你的文章被铅印出来,你的快乐是不能形容的。这样可以使你更起劲地写作,并且使你走上真正的写作之路。
(四)翻译──在学生时期,学习翻译对于作文的修辞造句、表现的技巧上很有裨益。不妨把你所读的英文故事论文作为翻译材料,尝试一下,试试看(try)是一切成功的第一步。
四 精益求精
练习作文要精益求精,没有一个人的文章,能说是好到极点。艺术的作品,是无限地可以发展,你不当对自己的作品认为满意,要谦虚地学习,再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以下的劝告,下面是一位颇有经验的文人所说的:
要作文,除了多看生活的写实外,还应当读一些理论书。
要避免思想上的纷乱,便应读论理学。
要纠正造句上的错误,便应读文法。
要讲求用字的适当,便应读文字学。
要考究文字的纤美,便应读修辞学。
要探讨人生的究竟,便应读哲学。
要理解社会的变迁和目前社会的问题,便应读历史和其他社会科学。
要懂各种心理状况,便应读心理学。
要训练写作技巧,增加语汇,吸收辞藻,学习描写,要多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