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公国新任统治者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兼具亚历山大·卡拉乔尔杰大公的优良品质和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大公的能力。虽然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与父亲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有相似之处,但两人相比就如同回火钢与铁,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老的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不识字,并且从未到过巴尔干之外的地方;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则接受过高等教育并游历过欧洲各国的首都。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自始至终都在实行专制;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则认识到了限制个人集权的必要性。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曾作为地区治安官,凭一己之力维护国家安全;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则懂得运用法律和秩序来管理国家。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没有建立新的机构,反而削弱了已有的机构;而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则为塞尔维亚公国奠定了文明政府的基础。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短短八年的统治是塞尔维亚人获得自由以来所经历的最好的统治。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将“把握当下”作为治理国家的座右铭。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的工作侧重于三个方面—对内组织高效的政府、对外协调与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关系,以及发展国家外交。在各方面的工作中,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都能做到独出心裁,审慎适度。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首先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内部问题。他发现了一个准族长制社区。该社区的族长和武士对国家的稳定造成了威胁。这里的法官也冒死做出于国家政府不利的判决。参议院和议会向来也是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从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采取的第一项举措便可以看出,他对塞尔维亚公国的政治恶果及必要的解决方法了如指掌。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的首次公告便宣布了“法律在塞尔维亚公国至高无上”。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的政敌不仅没有受到可怕的审讯,反而获得了赦免甚至担任了官职,譬如伊利亚·卡拉沙宁这位颇有才干但有些鲁莽的政治家便成了塞尔维亚公国的总理。因此,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早期便表现出了自己公正不阿、宽容敌对势力、胆识过人,以及重用人才为自己效力的一面。在着手处理政治异端之前,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首先推翻了过去一些不公正的审判。1861年,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向议会提出动议,目的在于限制和规范参议院及议会的权力。议员将对普通法院负责,而不对奥斯曼帝国苏丹负责;卑鄙的寡头政治已经不得人心,而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为拓宽权力基础所采取的举措却广受欢迎;最高立法机构不再是参议院,而是议会;选举法规定议会的选举权以纳税为基础,同时规定应至少每三年召开一次会议。于是,塞尔维亚公国首次以政治实体的身份亮相。此外,还有一套法律将塞尔维亚公国组织成一个军事实体。在巴尔干地区,武力通常是法律的唯一支持手段。因此,这套法律相对而言更加重要。
执政时期的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
1861年,塞尔维亚公国建立了一支非正规军。此时,塞尔维亚公国已经实现黑山直到20世纪初才达到的水平。战争一触即发。各大氏族被召集起来。族长们有的带领各自的军队前往,有的则不愿带兵出战,就像阿喀琉斯一样待在帐篷里,任由士兵们在一旁虚以度日。当国家真正出现危机时,每个人都会奋起反击,但当自己的地区遭遇袭击或者想私藏战利品时,他们便会脱离主力军。从任何意义上来讲,这样一支军队都不够正规,因而是靠不住的。后来,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兵,同时召集储备人员或民兵,组建一支小型正规军队。这支正规军由一位法兰西第二帝国军官担任参谋长并按照西方模式进行训练、管理和武装军队。一所军校和一支十万余人的军队自此在塞尔维亚公国建立起来。此外,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还颁布了一部法律以规定缴纳所得税。所得税缴纳数额虽然少,但涵盖范围较广,因而能为军队和其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的各项改革虽然都遭到其他多个国家的强烈反对,但最终都如愿完成。大英帝国显然担心塞尔维亚公国用新建的专业军队对抗奥斯曼帝国,于是提议将军队规模缩减为一万二千人,但该提议最终还是被否决了。大英帝国的提议提醒了奥地利帝国,但奥地利帝国最终也没有对塞尔维亚公国的改革表示异议。向来对任何变动都十分敏感的苏丹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挠塞尔维亚公国的改革,而素来与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交好的俄罗斯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却帮助其顺利实施了改革。塞尔维亚原本是一个用农民充当士兵的粗鲁混乱的群体。经过一番改革后,塞尔维亚公国变成了一个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现代化的国家。
从即位开始,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在处理与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关系的过程中便如履薄冰。他“遵照1859年制定的法律”继承王位,结果遭到苏丹拒绝,但议会坚持称王位的继承仍具有法律效力。于是,苏丹只好勉强承认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继承王位一事,但仍不愿接受王位世袭。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伺机提出关于1861年的堡垒问题,但因为大英帝国政府持偏向奥斯曼帝国的态度,此事便不了了之。随后,贝尔格莱德发生了一场暴动。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便借题发挥,加紧推进关于堡垒问题的诉求。奥斯曼帝国抓住一则含糊不清的条款,继续占领着贝尔格莱德的碉堡,并且还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城镇的部分区域。奥斯曼帝国所占区域的界限并不明确,而这些伊斯兰教徒的出现使塞尔维亚公国的处境更加糟糕。1862年6月15日,两名土耳其人杀害了两名塞尔维亚人。在押送这两名罪犯去奥斯曼帝国监狱的途中,一名塞尔维亚警察又被土耳其警方射杀。这一切便成了塞尔维亚人暴动的导火索。人们开始洗劫土耳其市场。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当时不在。塞尔维亚总理伊利亚·卡拉沙宁与外国领事们通力协作,平息了暴乱。1862年6月17日,一名帕夏曾突然在碉堡上架起大炮,一连轰炸贝尔格莱德五个小时。自此以后,如何保证塞尔维亚公国实现长治久安一事便被提上了日程。
如今看来,与外交家的一切争论相比,如苦行僧般疯狂的奥斯曼帝国官员更有影响力。1861年,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圆滑的外交手段彻底遭遇挫败,但此时他只能再次出面,谴责现状的不堪。各国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会议,做出了关于解决奥斯曼帝国与塞尔维亚公国争端的决议。根据《巴黎条约》第二十九条规定,堡垒事宜依照塞尔维亚公国的意愿做出了改动。奥斯曼帝国保持现状的要求落空。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要求所有奥斯曼帝国军队撤出塞尔维亚公国,但他可能对这一要求的实现并不抱有任何期待。各大国便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为事情的解决奠定了基础。贝尔格莱德的奥斯曼帝国占领区终于妥协。原本居住在此处的土耳其居民被监禁到堡垒中。沙巴茨、斯梅代雷沃、费蒂斯拉姆、多瑙河流域的阿达卡勒岛及德里纳河沿岸的小村庄兹沃尔尼克等地方仍由奥斯曼帝国军队驻守,但堡垒以外的土耳其人都会被驱逐出塞尔维亚公国。这些土耳其人的财产也将被估价售卖。奥斯曼帝国还再次做出让步,同意拆除波斯尼亚边界上的索科尔堡垒和新帕扎尔桑贾克 的乌西茨堡垒。这些堡垒曾被用于阻拦塞尔维亚公国与黑山之间的联系。因此,奥斯曼帝国的这一让步意义非常重大。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爽快地接受了奥斯曼帝国关于拆除堡垒的提议,但也仅是将其作为未来奥斯曼帝国更多让步的一部分。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派妻子茱莉娅和一名宣传员赴伦敦煽动舆论,使之顺应自己的意愿。此次行动使理查德·科布登 完全献身于塞尔维亚公国的事业。战争正在小心翼翼地筹备中。同时外交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奥斯曼帝国政府内部一致同意撤出奥斯曼帝国驻军,那么大英帝国外交部便没有异议。1862年,奥地利帝国担心奥斯曼帝国驻军一离开,奥地利境内的塞尔维亚人便会趁势崛起,因而坚决反对奥斯曼帝国驻军撤离,但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 中战败,被普鲁士王国军队压制。懊悔之余,奥地利帝国似乎意识到,适时安抚塞尔维亚公国则可避免其民众产生这种具有威胁性的激进情绪。塞尔维亚公国有法兰西第二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支持。奥斯曼帝国则是孤军奋战。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再次发挥自己的外交艺术,与奥斯曼帝国政府进行周旋,同时还不忘给其留足颜面。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的政策终于成功。1867年3月3日,奥斯曼帝国政府同意撤离塞尔维亚的堡垒,条件是奥斯曼帝国国旗要与塞尔维亚国旗一起升起在贝尔格莱德城墙上。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欣然做出让步。毕竟,这一条件对他来说无关紧要,但对奥斯曼帝国而言则意义重大。
茱莉娅
理查德·科布登
截至1867年6月,土耳其人已全部撤离塞尔维亚公国。如大英帝国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在另一重要场合所说:“土耳其人现在以唯一可行的方式带走了自己的罪恶,那就是带走了他们自己。”在堡垒之外的塞尔维亚人都获得自由后,奥斯曼帝国仍在塞尔维亚堡垒驻军近半个世纪。很难看出奥斯曼帝国的这一做法究竟意义何在。奥斯曼帝国自认为无论何时进攻塞尔维亚公国,都可以成功使这个国家的领地进一步缩小。奥地利帝国同样希望塞尔维亚公国分裂和衰落。然而,对于奥斯曼帝国撤军一事,大英帝国政治家们的态度只是漫不经心地反对或勉勉强强地默许,其立场并不强硬。诚然,大英帝国不希望塞尔维亚公国强大,即便奥斯曼帝国可能会利用一切契机主张控制塞尔维亚公国并引发战争。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十分擅长左右大英帝国人的舆论,这一点的重要性不亚于他在君士坦丁堡进行的协商。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在这件事中应对奥斯曼帝国的技巧恐怕让父亲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都要嫉妒三分,而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对大英帝国舆论的了如指掌也是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从不具备的能力。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取得了惊人的外交成就。从此,塞尔维亚公国实现了独立。贝尔格莱德城墙上的奥斯曼帝国国旗也不过是一块毫无意义的彩色布条而已。
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
关于堡垒的各项协商虽然互相独立,但都与塞尔维亚的大部分外交政策紧密相连。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的确是塞尔维亚首位真正意义上实行外交政策的统治者。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的前辈们过分专注于内部事务和与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协商或对大国履行义务等,几乎无暇维护本国的独立并为塞尔维亚争取一些其他国家看来有价值的东西。游说和深谋远虑是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一贯的政治作风。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在不同时期分别恐吓了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劝服了奥斯曼帝国,威胁了奥地利帝国。这些国家过去都通过扰乱塞尔维亚来彰显其势力,但在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统治期间,塞尔维亚公国开始展现自己的实力,对上述国家以牙还牙。
1867年,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 对奥地利帝国此前表现出的恐惧进行了探讨。他表示,奥地利帝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但凡塞尔维亚的力量有所增长,就会引发奥地利境内塞尔维亚人的骚乱。斯坦利认为,塞尔维亚真正的目的是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获得自由。至于塞尔维亚境外的塞尔维亚人,则并不在其兴趣范围之内。历史学家常指责外交官缺乏远见,虽然这样看来,斯坦利的观点似乎比较合理。但后续发生的事情最终证明了斯坦利的观点是错误的。除近东地区的政治之外,如果斯坦利对当地的生活状况有更好的了解,那他便能对此事得出不同的结论。塞尔维亚对异国他邦并无野心,因而未曾引起欧洲大国的关注,但塞尔维亚决意驱除奥斯曼帝国驻军的做法令欧洲刮目相看。19世纪中期,新的力量涌现出来并以现代化的形式引发了南部斯拉夫问题。这些强大的力量便是偏远地区学校里或从事独立研究的学生。他们为统一那些语言、历史背景和国籍相同但分散各处的南斯拉夫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南斯拉夫的统一仍面临着众多实质性问题和政治障碍,形势严峻。好在文化障碍已经清除。统一大业已经播下了种子。
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
无边无际的思想虚无缥缈
如南北风呼啸般自由地穿越了时间,
又如东海和西海的流水般一望无垠。
19世纪早期,文学与教育的发展对南斯拉夫的未来和塞尔维亚的独立政治演变同等重要。首次文化运动由奥地利境内塞尔维亚人发起。奥地利是最适宜文化发展的地方。奇怪的是,自斯拉夫运动 发生后,维也纳和布达-佩斯就对运动持敌视态度,在后来却成了塞尔维亚人建立印刷厂的地方。塞尔维亚首个文学协会成立于1826年。布达-佩斯是该协会的中心所在地。维也纳则是塞尔维亚人武克·卡拉季奇完成伟大文学革命后继续工作和逝世的地方。这场文学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场政治革命的发生。这次全体塞尔维亚人的文学觉醒不容小觑。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和塞尔维亚都曾有意义重大的中世纪文学流派,但南斯拉夫种族各部分之间民族统一或种族和谐的迹象少得可怜。南斯拉夫统一大业不仅因克罗地亚人使用拉丁文一事受到羁绊,不同地方的方言和文学语言也对其造成了阻碍。匈牙利王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多西茨·奥勃拉多维奇倡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1739年,多西茨·奥勃拉多维奇出生在蒂米什瓦拉的巴纳特,他一生到处漂泊,游历了南部斯拉夫各国及大多数欧洲国家。多西茨·奥勃拉多维奇用通俗的文字发表了许多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一部个人游记。多西茨·奥勃拉多维奇的作品在南斯拉夫广受欢迎,打破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屏障。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曾任命多西茨·奥勃拉多维奇为塞尔维亚首任教育部大臣,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而这位漂泊不定的游子最后也在贝尔格莱德度过了晚年。多西茨·奥勃拉多维奇在贝尔格莱德开始的文化教育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在多西茨·奥勃拉多维奇和其他塞尔维亚人的共同指导和管理下,贝尔格莱德建起了七十所小学和一所高中—现已成为大学,并且对下一代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瑞斯蒂奇是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统治时期最有能力的大臣之一,他便是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的教育。
布达-佩斯
和多西茨·奥勃拉多维奇一样,年轻的武克·卡拉季奇也是自学成材,并且也是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朋友。不同的是,武克·卡拉季奇是纯塞尔维亚血统。武克·卡拉季奇指挥能力极强,不畏艰难险阻,努力完成了由多西茨·奥勃拉多维奇开始的这项教育工作,并且让民众能够理解方言。武克·卡拉季奇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收集和发表民歌,以及创建一门新的文学语言。后来,武克·卡拉季奇就像新一代的圣西里尔一样用这种文学语言统一了南斯拉夫。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下台后,武克·卡拉季奇便离开了塞尔维亚,在维也纳度过了余生。武克·卡拉季奇一直致力于语言系统的建立。现代南斯拉夫作家使用的习语深受俄语等其他语言的影响。武克·卡拉季奇决心将自己建立的文学语言与通俗语言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去除外来语元素。为建立一套标准而纯粹的文学语言,武克·卡拉季奇采用了多种方法。像詹姆斯·麦克弗森 对莪相的研究一样,武克·卡拉季奇收集了偏远乡村不识字的农民和路边吟诗的盲人们口口相传的民谣,但武克·卡拉季奇的目的更加务实。如《古兰经》一样,武克·卡拉季奇的学术性活动和努力结果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他收集的民歌对这套现代塞尔维亚语言做出了阐释。他建立的语法体系和编纂的词典也使这套语言更加系统化。武克·卡拉季奇还发明了一种简化的拼写语音系统用来推广这套语言。这些改革自然也受到不少地区的强烈反对,但塞尔维亚民歌因武克·卡拉季奇将其发表而广泛流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塞尔维亚语言的发展。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和雅各布·格林 都曾赞颂过塞尔维亚民歌,称其堪与《圣经》及荷马的作品相媲美。阿利盖利·但丁通过《神曲》使托斯卡纳语方言战胜了拉丁语,但武克·卡拉季奇并非通过自己的诗歌获得成功,而是用绝妙的塞尔维亚史诗证实了通俗语言在文学中的应用性。最后,他借助文学大众性和科学呼吁的双重力量取得这项事业的成功。1864年,武克·卡拉季奇逝世。在此之前,这项语言改革事业一直顺利进行,收获了颇多成果。武克·卡拉季奇的学生乔治·丹尼希奇是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南斯拉夫人,也是一位高级语言学家和词汇学家,他对武克·卡拉季奇的工作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塞尔维亚近代最显赫的学者及历史学家斯托扬·诺瓦科维奇是乔治·丹尼希奇的学生,因而也间接地将自己的教学成就归功于武克·卡拉季奇。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詹姆斯·麦克弗森
雅各布·格林
武克·卡拉季奇的工作对南斯拉夫文学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武克·卡拉季奇不仅在语法和词典方面有所贡献,而且积极发表文章,引领了一场遍及匈牙利境内塞尔维亚人的运动。1826年,塞尔维亚文学协会在派斯特成立。这场运动的重要性首次得到彰显。这场运动很快便与一系列重大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例如创建组织、建立独立的塞尔维亚出版社。最终,塞尔维亚在文明和教育方面进步显著。匈牙利南部的塞尔维亚人便将自己的精力,甚至首要兴趣转向了贝尔格莱德。于是,贝尔格莱德便逐渐成为南斯拉夫的东方文化中心,但武克·卡拉季奇的个人实力远远超出其取得的最高成就。因此,克罗地亚也采用了武克·卡拉季奇的政策。此外,武克·卡拉季奇的作品在19世纪早期对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克罗地亚的文学风格过于粗糙且受到了非斯拉夫语的影响。国家理想正在复苏。文学天赋也逐渐被唤醒。在武克·卡拉季奇发明的系统性和标准化的语言中,克罗地亚人发现了最纯粹的语言表达方式。克罗地亚的阿格拉姆 成了南斯拉夫文化活动总中心并保持至今。克罗地亚的文学流派接受了武克·卡拉季奇发明的语言,这意味着南斯拉夫精神文化的最终统一。同一种族的各个分支之间要实现实体或联邦的真正统一,实在是任重而道远。无论武克·卡拉季奇这套书面语发明于何地,这套书面语都已经确实为南斯拉夫精神文化统一的相关计划奠定了基础,并且为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建立南斯拉夫联盟的计划给予了支持。
19世纪中期,在文学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下,南斯拉夫各国人民意识到他们在未来将会形成一个更加庞大而崭新的统一体。克罗地亚艺术家和学者将贝尔格莱德的语言作为书面语,而匈牙利南部的塞尔维亚人经历过1848年的政治苦难后,将希望寄托于多瑙河对岸的自由国家。同时,一些实际事件也以全新的形式引发了波斯尼亚和黑山境内塞尔维亚人的国籍问题。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或许一直以来都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分裂最严重,同时是生活最悲惨的地区。伊斯兰教、罗马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等三大宗教使人们产生了分化。塞尔维亚拥有土地的贵族成了伊斯兰教徒,并且在奥斯曼帝国常驻帕夏和官员们自以为是的允许下压迫自己的同胞。强盗和海杜克潜伏在偏远的山地,随时准备在当地引发暴乱。1831年到1832年,当地伊斯兰教徒向土耳其人发起反抗。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亚的东正教居民也分别于1853年、1857年和1861年发动了起义。这些暴乱使黑塞哥维那和黑山的边界连在了一起,从而使黑塞哥维那狂热的山地居民可以随时向遭受土耳其人不当管理和压迫的塞尔维亚及基督教同胞伸出援手。
迄今为止,虽然塞尔维亚人一直以来都很赞赏黑山人维护自由的英勇精神,但并未将其视为重要的政治因素。1809年,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与黑山成功地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其后并未取得任何明确的政治成果。黑山只是一个位置偏远而秩序散乱的小国,无法对塞尔维亚的伟大事业提供真正的帮助,但彼得二世于在位期间将黑山转变成了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国家。彼得二世统治上的成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彼得二世还曾派遣一万名黑山士兵帮奥地利人对抗马扎尔人。虽然杰拉凯奇拒绝了援助,但此事仍充分彰显了彼得二世的重要性及其对其他南斯拉夫人的同情。不仅如此,彼得二世还建立了一个印刷厂,并在塞尔维亚印刷书籍。这是自奥博德建立著名的印刷厂之后,首个为黑山人所知晓的印刷厂。该印刷厂所印书籍中最重要的当数彼得二世自己的作品,因为他是近代塞尔维亚公认的最伟大的诗人。彼得二世在《山上的花环》及其他作品中突出表现了黑山人的英勇气魄,以及黑山予以塞尔维亚人的道义性援助。诸多事件的发生迅速推动了黑山的进一步发展。1852年,彼得二世的继任者达尼洛一世将黑山变成了世袭公国,并借此机会推进了重要的管理改革。改革内容类似于其塞尔维亚兄弟统治者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十年后推行的政策。1855年,达尼洛一世颁布了民法典,借此使同胞们实现文明开化,同时消除了仇恨,剿灭了土匪。此外,达尼洛一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他用专业方法训练自己的侍卫并初步组建了正规军队。对改革一向持怀疑态度的奥斯曼帝国绝不允许达尼洛一世安稳地推行这一政策,于是在他即将登上王位时发起了袭击。然而,达尼洛一世却在1853年机智地诱使奥地利帝国介入其中并迫使奥斯曼帝国停战。达尼洛一世克服重重困难,阻止自己的臣民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攻击奥斯曼帝国军队。奥斯曼帝国对此却毫不领情。黑塞哥维那叛乱的南斯拉夫人在各地揭竿而起,黑山的独立志愿兵也不时地给予他们援助和鼓励。达尼洛一世大公根本无法阻挡狂野的黑山公民参与斗争。这些人只是将斗争当作娱乐消遣或改革运动。考虑到达尼洛一世曾在1854年冒着丢掉王位的风险阻止黑山人向土耳其人宣战,苏丹本该对南斯拉夫人慷慨一些,但因为曾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帮助苏丹的三个国家再次鼎力相助,奥斯曼帝国便信心满满地以黑塞哥维那的动乱为借口镇压了这个毗邻的自由的南斯拉夫人的公国。1856年,达尼洛一世于巴黎会议上宣称独立也进一步促使奥斯曼帝国镇压这个傲慢小国。奥斯曼帝国还曾断言黑山理论上是“奥斯曼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下来,奥斯曼帝国的这一断言就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所有热爱自由的人必定会为奥斯曼帝国这次企图的失败而欢呼。或许,连历史学家都能对这种热爱产生共鸣。达尼洛一世呼吁大国给予援助,但俄罗斯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派来的护卫舰难以胜任山地作战。受黑山国王尼古拉一世的父亲米尔科·彼得罗维奇·涅戈什的启发,英勇的黑山人套用其祖先八百年来一直用以玩弄拜占庭和奥斯曼军队的游戏对付奥斯曼帝国。1858年5月12日到1858年5月13日,奥斯曼帝国军队在格拉霍沃的丛林中遭遇追击,最终战败,损失惨重。这场战役被称为“黑山马拉松”。在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因为奥斯曼帝国军队此次战败只是英勇的黑山人带给土耳其人的多场灾难之一。“唯有山和它的精神不可战胜……野蛮的异教徒在山上遭受打击,遍体鳞伤,落荒而逃。”这次胜利还有一层全新的意义,即黑山获得了新的领土,并证明了这个山地小国远比想象的要强大。然而,后来的黑山便无法再像当初雅典在马拉松战役中摆脱波斯帝国那样,借助格拉霍沃摆脱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了。
1860年,达尼洛一世遇刺。之后,米尔科·彼得罗维奇·涅戈什的儿子尼古拉一世继承了王位并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早在十九岁时,尼古拉一世就面临过一场严重的国家危机。黑山周边的黑塞哥维那和“古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人因格拉霍沃战役的胜利感到振奋,便开始在各个地区奋起反抗,对土耳其人大开杀戒。1862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入侵黑山。虽然尼古拉一世的父亲米尔科·彼得罗维奇·涅戈什进行了无畏的抵抗,但奥斯曼帝国仍迫使黑山签订了耻辱条约。帕莫斯顿子爵治理下的大英帝国再次产生了可悲的想法,即想要为奥斯曼帝国辩护并支持其压迫黑山这个苦苦挣扎的国家,但条约中的不平等条款终未得到实施。同年,黑山便从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的外交活动中大大受益。曾用于阻断塞尔维亚与黑山之间所有联系的乌西茨堡垒被拆除。这对黑山十分有利。四年后,即1866年,尼古拉一世征得苏丹的同意,前去占领斯匹萨附近的尼瓦塞拉海岸带,但这一计划被法兰西第二帝国和大英帝国否决,因为黑山的这片海湾实际上属于俄罗斯帝国。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在巴尔干地区的事务方面目光长远,他看中了这位黑山年轻统治者的雄心和能力。于是,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开始以联合尼古拉一世对抗奥斯曼帝国为基础,与之建立了明确的外交关系。
米尔科·彼得罗维奇·涅戈什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关于黑山尼古拉一世的看法,就像其他巴尔干国家对他自己的看法一样。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与尼古拉一世结成同盟,并且将自己的政策拓展到各个方面。显然,有了这两位大公的全力支持,黑塞哥维那和“古塞尔维亚”的起义可能会对奥斯曼帝国造成极大的威胁。对于欧洲而言,1866年和1867年是极其关键的两年。在此期间,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相继没落,奥地利帝国于1867年向匈牙利王国做出妥协。奥地利帝国溃败,而奥斯曼帝国则被克里特岛的一场起义分散了注意力。俄罗斯帝国仍受1856年条约 的束缚。此时的大国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难以对付,而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似乎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这一构想的大致内容是建立巴尔干同盟和消灭奥斯曼帝国。1867年,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成功驱逐了奥斯曼帝国驻军。这一举动鼓励了其他大国纷纷支持他。罗马尼亚统治者与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签署了同盟协议。罗马尼亚与希腊王国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虽然两国之间并无任何条约的约束。在1866年到1867年,塞尔维亚曾派使者专门从事秘密工作。这些使者遍布巴尔干半岛、匈牙利南部,最重要的是,塞尔维亚使者也分布到了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的资金、印刷厂和教育工作者们深深惠及这些饱受压迫地区的人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的目标则是在自己的统治下将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合二为一。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无疑已经预料到保加利亚即将发生叛乱,并且此次叛乱将联合波斯尼亚和“古塞尔维亚”的起义,同时会得到希腊、罗马尼亚及两位大公四方联盟的支持。巴尔干同盟预测,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的整个计划将在1911年实现。这一计划引发的关注度将不亚于奥斯曼帝国的灭亡及其他大国的重要事务。
至于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的计划要走多远,以及他决心面对多少风险,我们无从猜测,但有人认为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要建立一个南斯拉夫联盟。这种观点未免有些片面。的确,两位大公的目标是解放土耳其人奴役压迫下的斯拉夫同胞,但我们无法确定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是否想要以现代化的形式建立南斯拉夫联盟。然而,前往科苏特的塞尔维亚代表团确有建立联盟的设想。他们认为南部斯拉夫是一个多政府管理下的国家,也是一个跨越了传统政治界限的语言统一体,但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似乎更看重塞尔维亚从多次动荡中得到的实际利益,而不是南部斯拉夫共同体这样一个基于联邦同盟的更加现代化的宏大概念。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想要统一所有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苦苦挣扎的巴尔干国家,从而建立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巴尔干同盟,以筹划对抗奥斯曼帝国的行动。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的伟大计划没有实现。虽然人们通常给出的解释是大公英年早逝,但或许是因为他错失了行动良机。1866年,奥地利帝国完全衰落。但随后1867年奥地利和匈牙利达成了奥匈协定,加之当时匈牙利颇有诚意地承诺向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境内塞尔维亚人做出让步,1868年时奥匈帝国终于有所壮大。俄罗斯帝国的元气和影响力也正在逐渐恢复。此时的希腊还没有完全掌握在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手中。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最佳时机要么是在1866年其他大国无暇顾及巴尔干地区的时候,要么是在1877年巴尔干各小国联合起来,同时奥斯曼帝国内部也可能发生起义的时候。有迹象表明,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已经决定不去冒险,并且对自己在1867年摆脱奥斯曼帝国驻军的外交成就非常满意,但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无论如何都要罢免雄才大略的伊利亚·卡拉沙宁总理,因为他认定是伊利亚·卡拉沙宁提倡的“大塞尔维亚”政策会将国家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于是,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在各地挑起了动乱。1867年秋,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者提醒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其行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同时劝他收敛正在进行的军事活动。1868年初,俄罗斯帝国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忠告,建议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进行武装并将塞尔维亚完全置于军备状态。同时,俄罗斯帝国提醒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耐心等待实现宏伟计划的契机。或许就是这一建议使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再次将注意力转向塞尔维亚的内部事务。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似乎一直在考虑进一步扩大公民自由。一个强大的政党需要在扩大民众自由这方面进行改革。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便如此,这位开明的大公还是因一次匪夷所思的意外打击结束了政治生涯。1868年6月10日,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在贝尔格莱德著名的密林高地托普奇德散步时被三名刺客杀死。这一骇人的暴行是何人所为迄今仍是不解之谜。有人曾暗示该事件的幕后黑手是对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不满的政治家或野心勃勃的煽动者,但更多的人认为罪魁祸首是亚历山大·卡拉乔尔杰维奇。奥地利法庭将这位杰出人物无罪释放,他并未出席的塞尔维亚法庭只对他进行了谴责。与此同时,有十三个人因同谋罪而受审并被枪决。当时,人们在私下里传播着这样一种谣言,即软弱的亚历山大·卡拉乔尔杰维奇只是奥地利特务的傀儡,而暗杀行动实际上是奥地利特务所为。奥地利法院方面的证据表明,在此之前的几年里确实有几场恶名昭著的审判。奥地利外交官可利用特别手段使塞尔维亚名誉扫地。的确,在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被杀一事上,奥地利是极大的受益者,而且阴谋家们计划在奥地利境内采取行动,事后还在奥地利找到了避难所。但因为缺少关键证据,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被杀事件的调查迟迟没有进展。这场黑暗而可怕的悲剧将巴尔干人根深蒂固的野蛮天性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之死给塞尔维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毕竟,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于短暂的统治时期内在教化、教育和鼓舞塞尔维亚人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远超其他任何一位塞尔维亚统治者。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心满意足的农民阶级,以及最终摆脱奥斯曼帝国压迫、获得自由的全国人民,都向流落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胞们张开了热情的双手。英明而强大的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大公在大国会议上坚持维护祖国的自由与地位。这便是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带给塞尔维亚的一切。在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明智而仁慈的统治下,塞尔维亚实现了空前绝后的进步与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