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济阳纲目

卷六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咳血嗽血咯血唾血

咳血者,嗽出痰內有血。唾血者,鮮血隨唾而出。咯血者,咯出皆是血疙瘩。

丹溪 云:咳血,痰盛身熱,多是血虛,用青黛、瓜蔞仁、訶子、海石、山梔為末,薑汁蜜丸,噙化。嗽盛者加杏仁,後以八物湯加減調理(痰盛宜再加痰藥)。唾血出於腎,亦有瘀血內積,肺氣壅逼,不能下降,用天門冬、知母、貝母、桔梗、黃柏、熟地黃、遠志,或加炮乾薑。咯血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如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之類(有咯出痰帶血絲者同治,但宜加痰火藥)。痰涎血出於脾,以葛根、黃耆、黃連、芍藥、當歸、甘草、沉香之類主之。痰帶血絲,用韭汁、童便二物合和,加鬱金末入內服之,其血自消。舌上無故出血如線,用槐花炒為末摻之愈。

蔭按:葉氏曰:嗽血,其因有二,熱壅於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久嗽損於肺者難治,漸已成勞也。熱嗽有血,宜金沸草散加阿膠;痰盛加瓜蔞、貝母。勞嗽有血,宜補肺湯加阿膠、白及。嗽血而氣急者,仍入杏仁。如嗽痰中帶血絲者,此是陰虛火動,勞傷肺臟,宜滋陰保肺湯。

李氏 曰:嗽痰帶血屬脾經虛者,六君子湯加桑白皮、黃芩、枳殼、五味子;有火者,加減逍遙散。咳血屬肺火上升,痰盛身熱者,龍腦雞蘇丸、雞蘇散、滋陰降火湯、古百花膏、黃連阿膠丸;虛者二陳芎歸湯、八物湯,或二陳湯加嫩桂枝、桑白皮、杏仁、桔梗、知母、貝母、阿膠、生地黃、山梔子。蓋嫩桂枝能治上焦故也。愈後調理,玄霜膏。咳血咽瘡者,不治。血隨唾出屬腎,滋陰降火湯。唾中紅絲,乃是肺痿,難治。咯出血屑或帶紅絲如線,為咯血。有血在嚥下,咯不出者,甚咯則有之者,此精血竭也,四物湯加竹瀝、薑汁、童便、青黛,或聖餅子、地黃膏。蓄血在上,閉塞清道,喜忘者,犀角地黃湯。

脈法

脈經 曰:吐血,唾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唾血,脈堅強者生,滑濡者死。

治咳嗽血方

丹溪方 治咳嗽痰血。

青黛 瓜蔞仁(去油) 訶子肉 海粉(去砂) 山梔子(炒黑,各等分)

咳甚加杏仁去皮尖。(後以八物湯加減調理)

上為末,煉蜜同薑汁丸。

蔭按:吳氏曰:肺者,至清之臟,纖芥不容,有氣有火則咳,有痰有血則嗽。青黛、山梔所以降火,瓜蔞、海粉所以行痰,訶子所以斂肺。然而無治血之藥者,火去而血自止也,理也。

金沸草散 治熱嗽有血。

旋覆花(二錢) 前胡 赤芍藥(煨) 山梔 桑白皮(炒) 荊芥穗 黃芩 橘紅(各一錢) 甘草(五分) 加阿膠

上銼,水煎,食遠服。痰盛加瓜蔞、貝母。

安嗽湯 治咳嗽有血。

五味子(十五粒) 茯苓 陳皮 知母 川芎(各一錢) 桑白皮 麥冬(去心,各一錢二分) 馬兜鈴(一錢半) 粉草(五分)

上銼,加烏梅一個,去核,水煎,食遠服。

補肺湯 治勞嗽有血。

人參 麥冬(去心,各一錢二分) 五味子(十五粒) 款冬花 紫菀 桑白皮(炒,各一錢) 當歸(酒洗,一錢半) 芍藥(煨) 知母 貝母 茯苓 橘紅(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服。

黃耆散 治咳血成勞。

黃耆 麥冬 熟地(砂仁炒) 桔梗 白芍藥(各五錢) 甘草(炙,四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五味子黃耆散 治嗽,咯血成勞,眼睛疼,四肢困倦,腳腿無力。

麥冬 熟地(砂仁炒) 黃耆 桔梗(各半兩) 人參(二錢) 白芍藥 五味子(各二分) 甘草(一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日三服。

云岐子芩散 涼心肺,解勞熱。

黃耆(一兩) 白芍藥 黃芩 人參 白茯苓 麥冬 桔梗 生地黃(各半兩,酒洗)

上為粗末,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生薑三片,煎一盞半,入藥末三錢,煎七分,溫服。

人參黃耆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忡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

人參 桔梗(各一兩) 秦艽 茯苓 鱉甲(去裙,酥炙,各二兩) 黃耆(三兩半) 紫菀 柴胡(各二兩半) 桑白皮 半夏(各一兩) 知母(二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加減逍遙散 治痰中見血。

白朮 牡丹(各一錢半) 當歸 芍藥 桃仁 貝母(各一錢) 山梔子 黃芩(各八分) 桔梗(七分) 青皮(五分) 甘草(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

七傷散 治勞嗽吐血痰。

黃藥子 白藥子(各一兩半) 赤芍藥(七錢半) 知母 元胡索 當歸(各半兩) 鬱金(二錢半) 山藥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湯調下。一方,紅花、當歸煎湯。

本草云:黃藥子、白藥子,治肺熱有功。

劫勞散 治肺痿痰嗽,痰中有紅線,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飲食減少。

白芍藥(六兩) 黃耆 甘草 人參 當歸 半夏 白茯苓 熟地(砂仁炒) 五味子 阿膠(炒,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無時,日三服。

陳日華云:有女及笄病甚危,一歲之間,百藥無效,偶得此方,只一料除根。

滋陰保肺湯 治陰虛火動,勞傷肺臟,嗽痰中帶血絲。

黃柏(鹽水炒) 知母 天冬(去心) 阿膠(蛤粉炒,各一錢二分) 當歸(一錢半) 芍藥(煨) 生地黃 橘皮 桑白皮(炒) 紫菀(各八分) 五味子(十五粒) 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

茯苓補心湯 治心氣虛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黃瘁,五心煩熱,咳嗽唾血。

當歸(一兩二錢) 白芍藥(二兩) 熟地黃(一兩五錢) 川芎 人參 白茯苓 前胡 半夏(湯泡七次,各七錢半) 紫蘇 枳殼(麩炒) 桔梗 甘草(炙) 陳皮 乾葛(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鍾,加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後溫服。

人參芎當湯 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炎燥,熱乘肺金,咳嗽咯血,及血不榮肌肉,動輒毛寒咳嗽。

當歸 川芎 白芍藥(各五錢) 人參 半夏(制) 橘紅 阿膠(炒) 赤茯苓 細辛 北五味 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

續斷散 治骨蒸勞熱,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喘嗽氣急,身疼盜汗,兼治咳嗽唾膿血。

續斷 紫菀 桔梗 青竹茹 五味子(各三錢) 生地(酒炒) 桑白皮(各五兩) 甘草(炙,二兩) 赤小豆(半斤)

上銼,每服三錢,入小麥五十粒,水煎,日三服。

紫菀散 治咳嗽唾血,虛勞證,肺痿變癰。

紫菀 人參 知母 貝母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茯苓 阿膠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一方 治嗽而痰內有血。

當歸 芍藥 知母 桔梗 麥門冬(各一錢) 貝母(一錢二分) 生地(酒炒) 天花粉(各一錢半) 茯苓(八分) 甘草(五分)

上㕮咀,水煎,食後服。

東垣方 治痰帶血咳出。

白朮(一錢半) 川歸 芍藥 牡丹皮(各一錢) 梔子(炒黑色,七錢半) 桃仁(另研) 麥門冬(各五分) 甘草(生,三分)

上銼,水煎,溫服。

雞蘇散 治勞傷肺經,咳嗽有血。

雞蘇(即薄荷) 黃耆 生地(酒炒) 阿膠珠 貝母 白茅根(各一錢) 桔梗 麥門冬 蒲黃(炒黑色) 甘草(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大阿膠丸 治勞嗽及嗽血唾血。

阿膠(微炒) 卷柏 生地(酒炒) 熟地(砂仁炒) 乾山藥 大薊(獨根者曬乾) 雞蘇葉 五味子(各一兩) 柏子仁(另研) 茯苓 百部 遠志 人參 麥門冬 防風(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煎小麥、麥門冬湯嚼下。

雞蘇丸 治虛熱昏冒,倦怠,下虛上壅,嗽血衄血。

雞蘇葉(八兩) 黃耆 防風 荊芥(各一兩) 桔梗 川芎 甘草 菊花 生地黃(各半兩) 片腦(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麥門冬去心,煎湯送下。

玄霜膏 治吐血虛嗽,神效。

烏梅汁 梨汁 柿霜 白糖 白蜜 蘿蔔汁(各四兩) 薑汁(一兩) 茯苓末(乳汁浸曬九次) 款冬花末(各二兩) 紫菀末(二兩)

上共入砂鍋內,慢火熬成膏,丸如彈子大,臨臥含化一丸。

薏苡仁散 治肺損嗽血。

薏苡仁(不拘多少)

上研為細末,以豶豬肺一個煮熟,蘸藥食之。

丹溪方 治嗽血吐血皆效。

用豬心一個,竹刀批開,入沉香末一錢,大半夏七個紙包數重,外以童子小便沃濕,慢火煨熟,去半夏,吃之。

褚尚書方 治咳血。

人溺一物,飲之。

蔭按:褚澄,齊之聖醫也。其遺書曰:咳血不易醫,喉不容物,毫髮必咳,血滲入喉,愈滲愈咳,愈咳愈滲。飲溲溺,則百不一死,服寒涼,則百不一生。蔭用此方治咳血,活者無算。

治咯唾血方

聖餅子 治咯血。

青黛(一錢)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以黃耆煎湯,炒黃色)

上為末,捏作餅子,入柿餅內,濕紙包裹煨,連柿餅研細,米飲調服。

恩抱散 治咯血,吐血,唾血及煩躁咳嗽。

生蒲黃 乾荷葉 茅根(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濃煎桑白皮湯,食後溫服。

荷葉散 治咯血。

荷葉(不拘多少,焙乾)

上為末,米湯調服二錢匕。

又方 治咯血及衄血。

白芍藥(一兩) 犀角末(二錢半)

上為末,新汲水調服一錢匕,血止為限。

又方 治咯血。

桑白皮(一錢半) 半夏(炒) 陳皮 生地(酒炒) 知母 貝母 茯苓(各一錢) 桔梗 山梔(各七分) 阿膠(炒) 杏仁(炒) 甘草(各五分) 柳桂(二分,即桂之嫩小枝條也,宜入治上焦。)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天門冬丸 治吐血咯血,大能潤肺止嗽。

天門冬(一兩) 甘草 白茯苓 阿膠 杏仁(炒) 貝母(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熱津含化,日夜可十丸。

黃連阿膠丸 治嗽血唾血。

阿膠(炒,二兩) 黃連 茯苓(各三兩)

上黃連、茯苓為末,水熬阿膠膏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千金方 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生薑汁 杏仁(各二升) 糖 蜜(各一升) 豬膏(二合)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和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每服如杏仁一枚,日夜六七服,漸次增加。

白扁豆散 治久嗽咯血成肺痿,及吐白涎,胸膈滿悶不食。

扁豆 生薑(各半兩) 枇杷葉 半夏 人參 白朮(各一錢) 白茅根(三錢)

上銼,水三升煎一升,去柤,下檳榔末一錢,和勻分四服,不拘時候。

上二方用生薑多,肺虛及汗多亡陽與便下血者忌用。

槐花散 治咯血失血。

用槐花炒為末,每服二錢,糯米飲下,仰臥。

白及散 治咯血。

白及(一兩) 藕節(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湯調服,神效。或云:白及下咽至血竅,則竅為及末填而血止也。

蔭按:試血法,吐在水碗內,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半沉者,心血也。各隨所見,以羊肺、羊肝、羊心煮熟蘸白及末,日日食之。若肺血,以羊肺治,余仿此。

紫光散 咯血唾血出於腎,此方主之。

紫菀 知母 熟地(砂仁炒)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 天門冬(去心)

上銼,水煎服。

加味小建中湯 治痰涎中見血,屬肝虛不能攝血者。

桂枝 甘草(炙,各一錢) 白芍藥 黃連 阿膠(炒,各二錢) 大棗(一枚) 生薑(三片)

上銼,水煎服。

保命生地黃散 治痰涎血出。

生地(酒洗) 熟地(酒蒸) 枸杞子 地骨皮 天門冬 黃耆 白芍藥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一方 治咯血及痰中紅。

白朮 牡丹皮(各一錢半) 當歸 芍藥 桃仁(研) 貝母(各一錢) 山梔子(炒黑) 黃芩(各八分) 桔梗(七分) 青皮(五分) 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

丹溪方 治痰中血。

白朮 牡丹皮(各一錢半) 貝母 芍藥 桑白皮 山梔子(炒黑) 桃仁(另研,各一錢) 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

又方 治痰中血。

橘紅(二錢) 半夏 茯苓 白朮 枳殼 桑白皮 黃芩(各一錢) 人參(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甘草 或加青黛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又方 橘紅(一錢半) 半夏 茯苓 牡丹皮 貝母 桃仁(各一錢) 黃連(七分) 甘草 大青(各五分)

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