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喉痹
論
選要 論曰:夫咽喉者,一身之總要,氣與食出入之門戶也。咽以納氣,故嚥氣通於天;喉以納食,故喉氣通於地。自其風邪客於喉間,氣鬱而熱,則壅遏而咽疼;自其熱氣生於肺胃,氣毒蘊熱,則腫結而為喉痹。又有屍咽谷賊之證。屍咽者,陰陽不和,脾肺壅盛,風熱毒氣不能宣通,故令屍發動,上蝕於喉,或癢或疼,如䘌之候也;谷賊者,稻芒強澀,藏於米而誤食之,滯於咽間,不能傳化,故風熱並聚,與血氣搏逐,令腫刺如咽嗌之生谷刺也。胃脘實熱,熏炙上焦,發為白頭赤根,固有咽瘡之證;臟腑停寒,寒則氣縮,如物窒凝於其間,亦有喉痹之證。至若懸癰生於上齶,雖不關於咽喉,所以暴腫者,抑亦熱氣使然也。咽喉懸癰,關要所繫,病不急療,皆能殺人。夫咽喉為病,其名甚多,有一十八種之證,惟乳蛾、纏喉風、走馬喉痹,最為緊急。單乳娥者,其形圓小,如箸頭生於咽喉關上,或左或右,雙蛾則兩旁俱生也。若生於關下,為難治。纏喉風者,熱結於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也;走馬喉痹者,謂咽喉痹急甚,其死又速,故名走馬也。治療之法,微者可以咸軟之,大者可以辛散之,或去風痰,或解毒熱。至如走馬喉痹,其死生在反掌之間耳,豈藥之緩所能救耶。其最妙者,莫如用針,針出毒血,病即時愈。若纏喉風腫甚,藥不能下者,以藥灌鼻中令吐之,外以拔毒之劑敷之,熱退腫消,必自愈矣。亦有陰證下虛,能令人喉痹,又當治其下寒,則痹自通矣,不可不知。
虞氏 論曰: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注:謂一陰即厥陰肝與包絡是也,一陽即少陽膽與三焦是也,四經皆有相火存焉。子和曰:膽與三焦尋火,治肝和包絡都無異。東垣曰: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蓋元氣一虛,則相火隨起,而喉痹等暴病作矣。夫喉之為會厭者,經謂之吸門是也,以其司呼吸,主升降,為人身緊關之橐龠門戶也。若夫卒然腫痛,水漿不入,言語不通,死在須臾,誠可驚駭。其會厭之兩旁腫者,俗謂之雙乳蛾,易治;會厭之一旁腫者,俗謂之單乳蛾,難治。古方通謂之喉痹,皆相火之所沖逆耳。經曰:一水不勝二火。又曰:一水不能勝五火。甚言真水易虧,而相火易動也。如大怒則火起於肝,房勞則火起於脾胃之類。是故知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火性急速,故病發則暴悍。治之之法,必先大涌其痰,或以鋒針刺其腫處,此急則治標之意也。用藥者,必須以《內經》從治之法,而以桔梗、甘草、元參、升麻、防風、羌活、荊芥、人參、白朮、茯苓之類,少加乾薑、附子等藥為嚮導,徐徐頻與,不可頓服,此為治之大法也。切不可驟用寒涼之藥,非徒無益,且促其死耳。俗人未識此理,輒峻用芩、連、梔、柏之類而正治之。不知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其毒氣乘虛而入腹,漸而至於發喘不休,不可治矣。外又有天行一種,名曰大頭瘟,俗呼為捏頸瘟,其證甚為凶惡,染此者十死八九,宜推運氣治之,治法亦不甚相遠也。東垣普濟消毒飲子,實為百發百中之劑。
丹溪 曰:喉痹多屬痰,重者宜用吐法,或只以桐油或燈油腳,鵝翎探吐之;輕者用新取園中李實根噙之,更以研水敷項上。或用射干,逆流水吐之。纏喉風屬痰熱,亦宜探吐之。咽喉痛,用荊芥、當歸、桔梗、甘草煎,溫漱,服之。有熱加黃芩、枳殼,宜刺少商出血(少商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外如韭葉)。喉乾燥痛,四物湯加桔梗、荊芥、黃柏、知母立止。喉瘡並痛,多屬虛火,遊行無制,用人參、黃柏、荊芥;虛火,用人參、竹瀝;血虛,用四物、竹瀝瀉實熱火,黃連、荊芥、薄荷、硝石為末,蜜薑汁調噙化。喉痹風熱痰,先以千緡湯,後以四物加黃柏、知母,養陰則火降。喉痛必用荊芥,陰虛火炎,必用元參。喉舌之疾,皆屬火熱,雖有數種之名,輕重之異,乃火之微甚故也。微而輕者可以緩治,甚而急者,惟用針砭刺血最為上策。
綱目 云:凡經云喉痹者,謂喉中吸呼不通,語言不出,而天氣閉塞也;云咽痛嗌痛者,謂咽喉不能納唾與食,而地氣閉塞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謂咽喉俱病,天地之氣並閉塞也。蓋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痹也。鄉村所患相似者,屬天行運氣之邪,治法必先表散之,大忌酸藥擦點,寒藥下之,恐郁其邪於內,而不得出也。其病有二,其一屬火。經云少陽所至為喉痹,又云少陽司天之政。三之氣,炎暑至,民病喉痹。用仲景桔梗湯。或面赤斑者,屬陽毒,用陽毒諸方,汗之可也。其二屬陰濕。經云:太陰之勝,火氣內郁成喉痹。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嗌腫喉痹,用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或面青黑者,屬陰毒,用陰毒法可汗之。蕭山先生云:喉痹不惡寒,及寸脈大、滑、實於關尺者,皆屬下證,宜硝石、青黛等寒藥降之,或膽礬等酸劑收之。韓祗和先生云:寸脈大於關尺者,宜消陽助陰。東垣先生云:兩寸脈實,為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故予遵此法以治前證,如鼓應桴也。陳無擇治喉痹不語,用小續命湯加杏仁七個,煎服甚效。本草治中氣急,喉痹欲死,白殭蠶為末,薑汁調下,立愈。丹溪云:殭蠶屬火而有土,與水得金氣而成。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氣,以從治相火,散濁逆結滯之痰。陳藏器每治臟寒咽閉,吞吐不利,用附子去皮臍炮裂,以蜜塗炙,蜜入內含之,勿咽。羅謙甫云:戊寅春鄉村病喉痹者甚眾,蓋前年終之氣,及當年初之氣,二火之邪也,用甘桔湯加芩、連、半夏、殭蠶、鼠黏子、葛根等劑發散之。虛加參、耆、當歸之類,水漿不入,先用解毒雄黃丸,醋化灌之,痰出更灌薑汁,服前藥無不神驗。若用膽礬酸寒點過,皆不治。蓋邪郁不出故也。押班都知潘元從喉閉,急召孫至,取藥末半匕,吹入喉中,少頃,吐出膿血立愈。潘詣孫謝曰:火急之難,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藥不能療。贈金百兩,願求方以濟非常之急。孫以其方授之,用豬牙皂角、白礬、黃連等分細銼,新瓦上焙乾,為末,每用半錢,吹入喉中。因曰:神方無價,安用以利易哉,遂不受所贈。文潞公一日喉腫,翰林咽喉科治之,經三日愈甚,上召孫治之。孫曰:病得相公書判筆一管,去筆頭,水沾筆管,點藥入喉便愈。孫隨手便刺,相公昏僕不省人事,左右皆驚愕流汗。孫乃笑曰:非我不能救相公,須臾吐出膿血升余,旬日乃平復如故。見上,上喜曰:孫兆良醫,甚有手段。予嘗治一男子喉痹,於太谿穴刺出黑血半盞而愈。由是言之,喉痹以血不散故也。凡治此疾,暴者必先發散,發散不愈,次取痰,取痰不愈,次去汙血也。急喉痹,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響者,此為肺絕之侯,速宜參膏救之,用薑汁、竹瀝化開服。如未得參膏,或先煎獨參湯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四五,遲則十不全一也。
薛氏 曰:丹溪云:咽痛屬血虛,用四物加竹瀝。陰虛火上炎者,必用元參,氣虛加人參、竹瀝。又云:咽喉腫痛,有陰虛陽氣飛越,痰結在上者,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去死為近,宜人參一味濃煎,細細飲之。如作實證治之,禍在反掌。此發前人未發,救無窮之夭枉。
蔭按:李氏曰:咽喉,氣之呼吸,食之出入,乃人身之門戶也。一十八種雖後世強名,亦不可不知。一左單蛾風;二右單蛾風,形圓如小著頭大,生於咽喉關上可治,生於關下不見者難治;三雙蛾風,兩個生於喉間關下難治;四蟬舌風,舌下再生二舌;五牙蜞(蜞音其,似蟹而小,不可食)風,牙齦腫毒成瘡;六木舌風,舌腫大如煮熟豬舌,不能轉動;七舌黃風,舌上腫痛黃色;八魚口風,口如魚吸水不治;九塞喉風,喉痹聚毒,涎唾稠實而發熱,關上可治,關下難治;十懸蜞蠱毒風,上𦚞腫,水食不下,形腫如雞卵;十一搶食風,因食鯉鱠惡物發泡;十二獵頰風,腮頰結腫,牙盡處腫破;十三纏喉風,自頤纏繞,赤色寒熱;十四松子風,口內滿喉,赤如豬肝,張口吐物,則氣逆關閉,飲食不能;十五崩砂甘口風,自舌下牙齦上腫赤,口內作臖如湯熱,牙齦漸爛,亦能脫齒;十六連珠風,自舌下起,初起一個,又起一個,甚者三五七九個,連珠生起;十七蜂子毒,或在臉腮涘爛,或在喉關舌下,作臖,色黃如蜂;十八走注瘰癧風,頸項結核五七個,皮膚赤腫,作寒熱。尋常咽瘡痛者,多是虛火。噫!種類雖繁,同歸於火。蓋少陰君火,少陽相火,二脈並絡於咽喉。君火勢緩,則熱結而為疼為腫。相火勢速,則腫甚不仁而為痹,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矣。故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肝與心包,一陽少陽三焦,四經皆有相火。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故言火則痰在其中矣。言咽喉,則牙舌亦包在其中矣。實火,因過食煎炒,蘊熱積毒,煩渴,二便閉澀,風痰上壅,將發喉痹,必先三日胸膈不利,脈弦而數,治宜先去風痰而後解毒熱,涼膈散加黃連、荊芥、石膏,或古荊黃湯,防風通聖散,三黃丸含化。又風燥咽喉乾枯,常如毛刺,吞嚥有礙,敗毒散加黃芩、半夏,倍桔梗、薄荷,生薑煎服,痰盛加石膏。凡服此藥,子服午攻,午服子攻。如嘔吐咯血,因食熱物,及谷芒刺澀,風熱並與血氣相搏腫痛者,消風散加薄荷、元參、全蠍,或射干湯,牛蒡子湯。木舌、重舌者,用如聖勝金錠子治;舌根腫者,麝香硃砂丸;時行咽痛者,普濟消毒飲。虛火,因飲酒則動脾火,忿怒則動肝火,色欲則動腎火,火炎上攻,咽膈乾燥,必二便如常,少陰脈微,治宜補虛降火。血虛者,四物湯加桔梗、知母、荊芥、黃柏;氣虛者,四君子湯加甘草、桔梗、元參、升麻,甚則乾薑、附子以為嚮導,徐徐服之;如痰盛者,二陳湯料入青魚膽一個,其膽先以糯米入內陰乾為末,薑汁調服。亦可探吐,或千緡湯。曾服涼藥自利,或聲音有壞者,秘傳降氣湯救之;暴感風寒,則咽喉緊縮妨礙者,紫梗半夏湯,豬膚湯;腎傷寒,及陰證者,半桂湯,蜜附子,通用甘桔湯,利膈湯,冰梅丸,犀角琥珀膏,或單百草霜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三丸,新吸水化服。凡咽喉不可純用涼藥草藥,取效目前,上熱未除,中寒復起,毒氣乘虛入腹,胸前高腫,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紫,七日以後,全不入食,口如魚口者死。繳法:用青魚膽末繳三次,紅腫即散。吐法:用冬月青魚膽,以枯礬入內,臨用加百草霜,炒鹽少許,醋調,以鴨毛蘸藥,引吐痰盡。如無魚膽,用白礬半斤、巴豆肉十枚,同枯過,去巴豆,用引吐痰神效。吐後,用金鑰匙吹之,常服甘桔湯最妙。如牙關緊者,用後開關藥,或二仙散。不省人事者,一字散。火鬱發之,謂發汗也。咽瘡忌汗,是不誤人,惟砭針出血,即汗之之義也,血出多則愈。有針瘡者,薑汁調熟水,時時呷之;畏針者,委曲針之。凡關上血泡最宜,關下不見者,令病人含水一口,用蘆管削尖,入鼻孔,刺出血妙。惟腎傷寒,及帝中腫者,忌針,用蛇床子於瓶中燒煙,令病人吸入喉中,立愈。毒結關閉者,雄黃解毒丸,龍腦破毒散,玉鑰匙,或用巴豆壓油紙上,取油紙捻成條子點燈,吹滅,以煙燻入鼻中。一時口鼻涎流,牙關自開。一方用巴豆肉以綿裹定,隨左右塞於鼻中,左右俱有,左右俱塞,立透。蓋方中以巴豆治走馬喉痹者,以熱攻熱,熱則流通之意也;喉痹失音者,秘傳降氣湯去陳皮,加黃芩;風寒失音者,甘桔湯加訶子、木通,入生地黃汁潤之,或訶子散;血虛受熱,咳嗽聲嘶者,用青黛、蛤粉,蜜調含化,或潤肺丸,蜜脂煎。尋常聲音不清者,加味固本丸;內傷虛損,喉瘡失音者,無法治。骨鯁用朴硝為末,對入龍膽雞蘇丸內,為丸彈子大,噙化。不過三五丸,自然消化魚骨鯁。食橄欖,或以核為末,順流水調服,外用獺爪爬之,自下。
脈法
兩寸脈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脈微而浮者死。
治喉痹方
甘桔湯 治咽喉腫痛,吞吐有凝。
甘草(六錢) 枯桔梗(三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食後服。一方加荊芥、當歸各等分。有熱,加黃芩、枳殼;如熱喉閉,加山豆根、射干、升麻各一錢。
加味甘桔湯 治喉痹。
桔梗(三錢) 甘草 防風 荊芥 薄荷 黃芩 元參(各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頻頻噙咽。咳逆,加陳皮;若咳嗽,加知母、貝母;發渴,加五味子;唾膿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膠;面目腫,加茯苓;嘔,加半夏、生薑;少氣,加人參、麥門冬;膚痛,加黃耆;目赤,加梔子、黃連;咽痛,加鼠黏子、竹茹;聲啞,加半夏、桂枝;疫毒頭痛腫,加鼠黏子、大黃、芒硝;胸膈不利,加枳殼;心胸痞,加枳實;不得臥,加梔子;發斑,加荊芥、防風;若酒毒,加乾葛、陳皮之類。
桔梗湯 治客熱咽痛。
甘草 桔梗 鼠黏子 竹茹(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拔萃桔梗湯 治熱腫喉痹。
桔梗 甘草 連翹 山梔 薄荷 黃芩(各一錢)
上銼,入竹葉,水煎服。
荊芥湯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咽之痛甚。
荊芥(半兩) 桔梗(二兩) 甘草(一兩)
上銼,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如聖湯 治痰熱,利咽喉,治咽中有瘡,咽物不下,及咳嗽咯血,肺痿痰唾,氣促,並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
桔梗 甘草(生用) 牛蒡子(炒,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半兩)
上為細末,沸湯調,細細服,入竹葉煎尤妙。
加味如聖湯 治咽喉一切等證,隨病加減。
桔梗(三錢) 甘草(一錢半) 黃芩 黃連 薄荷 天花粉 元參(各一錢)
上水煎,頻頻咽之,渣再煎。如風熱壅盛,欲結毒潰膿,加射干、連翹各一錢,牛蒡子八分,羌活、防風各七分;大便秘,加大黃二錢;口燥咽乾,加生地黃、知母各一錢;陰虛火動,聲啞,加黃柏、蜜炙知母、麥冬各一錢,五味子二十粒。
清心利膈湯 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煩躁飲冷,大便秘結。
防風 荊芥 薄荷 桔梗 黃芩(炒) 黃連(炒) 金銀花(各一錢半) 山梔 連翹 元參 大黃 朴硝 牛蒡子 甘草(各七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食遠服。
清咽利膈湯 治脾肺有熱,虛煩上壅,咽喉疼痛,或生瘡核。
桔梗 牛蒡子(隔紙炒) 荊芥穗 防風 薄荷 人參 甘草(各一錢二分) 元參(一錢)
上水煎,食後徐徐服。熱甚,加芩、連、連翹;如咽痛口瘡甚者,加殭蠶一兩。
升麻湯 治咽喉腫痛,上膈壅熱,口舌生瘡。
升麻 人參 乾葛 赤芍藥 桔梗(各二錢) 甘草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熱服。
元參升麻湯 治咽喉妨悶,會厭喉腫,舌赤。
元參 鼠黏子 殭蠶 甘草(各七分) 連翹(一錢) 升麻 黃連(各一錢二分) 黃芩(八分) 防風(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稍熱噙漱,時時細嚥之,即愈。
牛蒡子湯 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或生癰瘡,有如肉臠。
牛蒡子(二錢) 升麻 元參 犀角 黃芩 木通 桔梗 甘草(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一方無犀角,有羌活。有痰,加瓜蔞、貝母;肝火,加柴胡、吳茱萸、黃連;腎火加當歸、生地黃、知母,倍元參;胃下陷,加升麻;風盛,加荊芥、殭蠶;下元虛,倍蜜炙附子。
射干湯 治風熱咽喉腫痛。
射干 升麻(各二錢) 馬牙硝 馬勃(各一錢四分)
上銼,水煎服。
射干湯 治喉閉腫塞不通,疼痛不下飲食,並諸毒發動。
射干 白芷 當歸(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 犀角(鎊) 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煎,日三服。忌海藻、菘菜。
通氣湯 治咽喉疼痛,閉塞不通氣,水漿不下,痰涎壅盛。
牽牛(頭末一兩,半生半熟) 鼠黏子(二錢半) 枳殼(炒,一錢二分半) 防風(一錢九分半) 甘草(生用,一錢二分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沸湯調服。
人參清肺散 治脾肺不利,風熱攻衝,咽喉腫痛,並喉閉。
連翹(三錢) 黃芩 大黃 薄荷(各一錢半) 人參 山梔 盆硝 甘草(各一錢) 白附子(七分半) 黃連(五分)
上銼,用水一鍾半煎至一鍾,食後溫服。
小續命湯 治陰毒喉痹,及卒喉痹,不得語。
麻黃 桂枝 甘草(各五分) 白朮 人參 川芎 附子(生) 防風 防己 黃芩(各二分) 杏仁(七個)
上銼,水煎服。
涼膈散 治臟腑積熱,口舌生瘡,痰實咽喉不利,煩躁多渴,腸胃秘澀,小便不利,一切風熱,並皆治之。
大黃 朴硝 山梔 黃芩 薄荷葉(各五分) 連翹(二錢) 黃連 荊芥 石膏
上銼,水煎服。
調胃承氣湯 治中熱大便不通,咽喉腫痛,或口舌生瘡。
大黃(一兩) 芒硝(四錢半) 甘草(一錢半)
上銼,每服五七錢,水煎服。
大青湯 治咽喉唇腫,口舌糜爛,疳惡口瘡。
大青葉 升麻 大黃(各二錢) 生地黃(焙,三錢)
上水煎,食後溫服,微利止。
五痹散 治五積喉痹。
大黃 白殭蠶(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生薑自然汁、蜜各半盞一處調服,以利為度。
荊黃湯 治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及風熱結滯生疔瘡。
荊芥(四錢) 大黃(一錢)
上銼,水煎,空心服。或加防風等分,治頭眩。
漱口地黃散 治脾肺風熱上攻,咽喉腫痛生瘡,閉塞不通,或生舌脹。
黃芩(四錢) 甘草(一錢二分半) 荊芥穗(一錢) 薄荷葉(五分)
上㕮咀,水煎,去渣,熱漱冷吐,不拘時。
通關飲 治喉痹腫痛不能語言者,但可進藥,無不愈,此從治之法也。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一錢) 甘草(炙,一錢半) 桔梗(二錢) 防風(七分) 荊芥 薄荷 乾薑(炮,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徐徐與之。急危痹甚者,加附子五分。
絳雪散 治咽喉腫痛,咽物妨礙,及口舌生瘡。
龍腦(二分) 硼砂(三錢) 硃砂(二錢) 馬牙硝 寒水石(各五錢)
上研勻,每用一字,撒於舌上,津咽之,或吹入喉中亦可。
碧玉散
朴硝(明淨者,一兩) 雄黃(明亮者,二錢) 青黛 甘草(各一錢) 薄荷(一錢半)
上為末,和勻,瓷器內盛貯,臨病量多少,取出用竹筒吹入喉中,輕者立效。重者用真珠草,即五爪龍,取其根搗汁,入米醋少許,入碧玉散,漱出痰涎自解。牙關緊者,用地白根即馬藍頭取根洗淨,搗汁,入米醋少許,滴鼻孔中,牙關自開。如痰壅,咽喉乾涸,以此汁探之,此草取痰至速。
五香散 治咽喉腫痛,毒氣結塞不通。
木香 沉香 雞舌香 熏陸香(各一兩) 麝香(另研,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五分,不拘時服。
如聖勝金錠子 治咽喉急閉,腮頷腫痛,並單乳蛾結喉,重舌木舌。
硫黃(細研,一兩半) 川芎(一兩) 臘茶 薄荷葉(各半兩) 貫眾(二兩) 硝石(研,四兩) 荊芥(二兩)
上為末,生蔥汁攪和為錠,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次嚼生薄荷五七葉,卻用藥一錠同嚼極爛,井水嚥下,甚者連進三服,並以一錠安患處,其病隨藥便消。
金鑰匙 治一切風熱,咽喉閉塞,神效。
朴硝(一兩) 雄黃(五錢) 大黃(一錢)
上為末,吹入喉中。
金鑰匙 治喉閉喉風,痰涎壅塞。
焰硝(一兩五錢) 硼砂(五錢) 雄黃(二錢) 白殭蠶(二錢五分) 腦子(一字)
上各為末,以竹管吹患處,痰涎即出。如痰雖出,咽喉不利,急針刺患處,以去惡血。
金鑰匙
硃砂(三分二釐) 硼砂(一分二釐) 枯礬 膽礬(各一分六釐) 熊膽 焰硝 片腦(各一分)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竹筒吹入喉中。
金鑰匙 治咽喉腫塞。
雄黃(研末,半分) 巴豆(一粒,去油)
上作一服,用生薑自然汁調灌下,或吐或利皆愈。一方細研,每遇急患不可針藥者,用酒瓶裝灰至瓶嘴下,裝火一炷藥,候煙起,將瓶嘴入一旁鼻中,以紙覆瓶口熏之,愈。
如聖散 治咽喉一切急患不得開。
雄黃 藜蘆 元參 白殭蠶(炒) 白礬(生用,各二錢) 乳香(一字)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一字,兩鼻內嗅之,口含水及舌下擦,嚏出涎,立效。
七寶散
殭蠶(白直者,七個) 豬牙皂角(一挺,去皮弦) 全蠍(頭角全者,十個,去毒) 硼砂 雄黃 明礬(各一錢) 膽礬(半錢)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入喉中即愈。
碧雲散 治咽喉閉塞,一時不能言語,痰涎壅盛。
燈心灰(二錢) 硼砂(一錢)
上研為細末,用鵝翎管吹入喉中,立效。
吹喉散 治咽喉腫痛,急慢喉閉,懸癰乳蛾,咽物不下。
訶子(一兩,醋浸一宿,去核) 黃芩(酒浸一宿,各曬乾) 牛蒡子 生甘草 薄荷(各五錢) 明礬(一錢半) 膽礬(一錢半)
上為末,先用好生薑擦舌上,每用藥一錢,蘆管吹入喉中,吐出涎痰,便用熱茶吃下,再吹第二次,便用熱粥三次,再吹,用熱茶或熱粥乘熱食之,加朴硝末少許。如口舌生瘡,用藥吹之口中,立去痰涎為妙。一方有百藥煎。
吹喉散 治咽喉一切腫痛。
綠礬(半兩,別用青魚膽,以礬研細入內,陰乾) 巴豆(七粒,去殼) 朴硝(二錢,另研) 銅青 輕粉(各五分) 青黛(少些,另研)
上將膽礬同巴豆肉於銅銚內飛過,去巴豆,合朴硝以下四味,再加麝香少許研勻,每用一字,吹入喉中,吐出痰血立愈。青魚膽礬,吹入喉中瘡極效。
吹喉散
壁錢(燒,存性) 枯白礬 發灰(各等分)
上研細,吹喉中。
吹喉散 治一切咽喉腫痛,並喉舌垂下腫痛者。
膽礬 白礬 朴硝 片腦 山豆根 辰砂(各等分)
上先將雞肫內黃皮焙燥,共前藥研為細末,用鵝毛管吹入喉中,即效。
破棺丹 治咽喉腫痛,水穀不下。
青鹽 白礬 硇砂(各等分)
上為末,吹患處,有痰吐出。
開關神應散 治一切喉風,有起死回生之功。
蜈蚣(焙,存性,三錢) 膽礬 全蠍(去毒,焙,存性) 殭蠶(去絲嘴) 蟬退(焙,存性) 川烏尖(各一錢) 穿山甲(麩炒) 蟾酥(各三錢) 乳香(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半或二錢,小兒每服一分或七釐,同蔥頭搗爛,酒和送下,出汗為度。如口不能開,灌服。忌豬羊雞魚油麵諸般熱毒等物一七日。
奪命丹 治咽喉一切腫毒,木舌,雙乳鵝,喉閉等證。
紫河車 密陀僧(各五錢) 砂仁 貫眾 殭蠶(直者) 烏魚骨 茯苓(各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彈子大,陰乾,用一丸無根水津一時,頻飲,一丸作二服,神效。
開關散 治喉風,氣息不通。
白殭蠶(炒) 枯白礬(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生薑蜜水調下,細細服之。
稀涎散 治喉閉,數日不能食者。
豬牙皂角(四條,去黑皮) 白礬(一兩)
上共為末,每服三字,吹入喉中,吐之,涎盡病愈。
神方 治喉閉如神。
豬牙皂角 白礬 黃連(各等分)
上銼細,新瓦上焙乾,為末,每用錢半,吹喉中,吐膿血,立愈。
奪命散 治急喉風。
白礬(枯) 殭蠶(直者,炒斷絲) 硼砂 皂角(各等分)
上為末,少許吹入喉中,痰出瘥。
一方 治喉痹。
青黛(五分) 豬牙皂角(去皮弦,五錢) 膽礬(熟者,一錢半)
上為細末,醋薄糊為丸如櫻桃大,每用一丸,以熟絹裹在箸頭上,用好醋潤透,將藥點在口內喉瘡上,咬著箸,其涎如水即解,後服防風通聖散。
龍腦散 治咽喉腫痛,皆因風熱在於脾肺,邪毒蘊滯,胸膈不利,故發疼痛,急喉痹,閉塞腫痛,粥飲難嚥。
硼砂 腦子 硃砂(各一分) 滑石(三錢) 石膏(水飛,二兩) 甘草(生取末,半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新汲水調服。或干撒咽津亦得。
龍腦破毒散 治不測急慢喉痹,咽喉腫塞不通。
盆硝(研細,四錢) 白殭蠶(微炒,去嘴) 生甘草(為末) 青黛(各八錢) 馬勃(末,三錢) 蒲黃(半兩) 腦子 麝香(各一錢)
上研令極細,用磁盒子收,如有病證,每用藥一錢,用新汲水小半鐘調勻,細細呷咽。如是喉痹即破,出血便愈。如不是喉痹,自然消散也。若是諸般舌脹,用藥半錢,以指蘸藥,擦在舌上下,咽津。如是小兒,一錢作四五服,亦如前法用,並不計時候。
一方 黃芩 甘草 黃連 牙皂 當歸梢 薄荷 訶子(米醋浸七日.曬乾) 百藥煎白礬 膽礬(各一錢) 片腦(五分)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用蘆管吹入喉中。
加味三黃丸
大黃 黃芩 黃連(各二兩半) 硼砂(二兩) 黃藥子 白藥子(各一兩半) 山豆根 黃柏 苦參(各一兩) 京墨(三錢) 片腦(一錢半) 麝香(少許)
上為末,豬膽汁調攤甑內蒸二次,後入片、麝、硼為丸豆大,噙化。冬加知母。
甘露內消丸 治咽喉腫痛不利,咽乾痛,上焦壅滯,口舌生瘡。
薄荷葉(一兩) 川芎(二錢) 桔梗(三錢) 甘草(一錢) 人參 訶子(各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皂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噙化。
上清丸 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
薄荷(一斤) 川芎 防風(各二西) 桔梗(五兩) 甘草(四兩) 砂仁(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噙化。一方有硼砂一兩。
上清丸 清上,利咽膈。
南薄荷(四兩) 桔梗 甘草(各一兩半) 白豆蔻(一兩) 片腦(一錢)
上為末,蜜丸,噙化。加孩兒茶一兩,效尤速。
清上丸 治喉中熱毒腫痛,喉閉乳蛾等證。
熊膽(一分) 雄黃(一錢) 青鹽(五分) 薄荷葉(五錢) 硼砂(一錢) 膽礬(少許)
上為細末,煉化白砂糖為丸如雞頭子,臥時舌壓一丸,自化入喉,神效。
冰梅丸 治喉風腫痛如神,十八種皆效。
天南星(鮮者,二十五個,切片) 大半夏(五十個,切片) 皂角 白礬 食鹽 防風 朴硝(各四兩) 桔梗(二兩)
上用落熟梅子百個,先將鹽以水浸化,然後將各藥研碎,入水拌勻,以梅子入藥水中,浸過三指為度,曬至水乾,以瓷罐收貯密封,如霜起最妙。用時以薄綿裹定,噙口中,令津液徐徐嚥下,痰出自愈。
碧玉丸 治心肺積熱上攻,咽喉腫痛閉塞,水漿不下,或生瘡癤,重舌木舌,並宜服之。
青黛 盆硝 蒲黃 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用砂糖為丸,每兩作五十丸,每一丸噙化,或用干藥末撒咽膈內亦好。
麝香硃砂丸 治咽喉腫閉或生瘡,或舌根腫痛。
馬牙硝(七錢) 鉛白霜 龍腦 硼砂(各三錢) 寒水石(六兩) 麝香(二錢) 硃砂(一兩半)
上研極細末,用甘草十兩,熬成膏和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每含一二丸。
雞蘇餅 清上焦,潤咽膈,生津液,化痰降火,止咳嗽。
雞蘇葉 硼砂(各五錢) 白葛粉(一兩) 烏梅肉(二兩五錢) 真檀香(二錢) 柿霜(四錢) 白冰糖(八兩)
上為極細末,入好冰片一分五釐研為末,旋和入煉蜜搜和,稍帶硬些,印成餅如櫻桃大,每服一餅,噙化。
青龍膽 治咽喉閉塞腫痛,並單雙乳蛾,大有神效。
用好鴨嘴膽礬,盛於青魚膽內,陰乾為末,吹入喉中,加熊膽、牛黃、梅花冰片各三分,甚妙。
救急方 治喉風,口噤不語,死在須臾。
膽礬(五分,半生半枯) 熊膽 木香(各三分)
上研細末,用番木鱉,井水調和,以雞翎蘸掃患處,如勢急口噤,以箸啟之,用藥掃下即消。
喉痹方 並治口瘡牙疳,喉痹牙關緊急,神效。
火硝(五錢) 硼砂(二錢半) 蒲黃(一錢) 孩兒茶(二錢二分半) 片腦(一分半)
上為細末,用筆管撥開,蘆管吹入,大吐其痰,不過數次,立愈。
神效散 治喉痹語聲不出。
荊芥 蓖麻肉(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皂子大,含化。
馬鞭草散 治患喉痹,咽腫連頰,吐,氣數者。
馬鞭草搗取自然汁,每服咽一合許。又有用馬銜鐵煮汁服,亦妙。
一方 治喉痹。
用射干,即扁竹根也,旋取新者,不拘多少,擂爛取汁吞下,或動大府即解,或用釅(音驗,酒醋味厚也)醋同研取汁,噙引出涎,更妙。
一方 用射干切,一片,嚥下。
又一方 取蠐螬蟲汁,點在喉中,下咽即開。
一方 用青艾葉一握,用醋同搗,敷痹處,冬用乾者。
一方 遠志去心為末,每半錢水小半盞調服,口含竹管,吐痰涎極捷,其效如神。用豬牙皂角,和霜梅為末,噙之。
一方 杜牛膝,搗自然汁,和醋服之。
一方 用馬屁勃、白礬等分,為細末,以鵝翎吹入喉中,吐痰二升,愈。
一方 用朴硝一兩,細細噙咽汁,立愈。
一方 治卒喉痹,取黃柏片含之。又黃柏一斤㕮咀,酒一斗煮二沸,去渣,頻飲,便愈。
一方 蘿蔔汁咽之,甚佳。
一方 李實根一斤,噙口內佳。
一方 蓖麻子取肉槌碎,紙卷作筒,燒煙吸之。
一方 治急喉閉,逡巡不救者。
蠡魚膽臘月收,陰乾為末,每用少許,點患處,藥至即瘥。病深,則水調灌之
一方 用李實根研水敷項上一遭。
一方 用羊蹄獨根者,勿見風日及婦人雞犬,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赤,敷之。
又一方 用遠志去心,水調敷項上一遭。
一方 用皂角去皮弦子,生半兩,為細末,以箸頭點少許,在腫痛處更以醋糊調藥未,厚塗項下,須臾便破血出。
一方 用蛇床子燒煙燻入喉中,即愈。
又一方 切商陸根炙熱,隔布熨之,冷輒易,立愈。
一方 用枯礬末,吹納喉中,急用燈盞底油腳灌下。
一方 治喉痹壅塞不通。
取紅藍花,搗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瘥為度。如冬月無濕花,可浸乾者,濃絞取汁,如前服之,極驗。咽喉塞,服之皆瘥。
一方 用茜草一兩煎服,降血中之火。
一方
焰硝 枯礬(各五分) 硼砂(一錢) 杜牛膝(一錢半)
上為末,調敷。
經驗秘方 治喉痹神效。
馬藺菊 五介龍草 車前草(各等分)
上三味,搗汁,徐徐飲之。
蜜附子 治臟寒喉閉,吞吐不利。
用附子切片、蜜塗,炙黃色,每含一片,咽汁,味盡再易一片。
治喉痹秘方 歌曰:
喉痹為急病,須臾命不通,
急研新艾水,入口便和同。
臘月無新艾,蛇床瓶內燒,
其煙繞入口,此病一時消。
一方 治中風,急喉痹欲死者。
用白殭蠶搗篩為末,生薑自然汁調,下喉立愈。
一方 治咽喉腫痛。
山豆根 射干花根(各陰乾)
上為末,吹入喉中。大凡咽喉腫痛,或喉痹急證,用山豆根磨水噙漱,立愈。
奪命箸頭散 治急喉痹,咽喉腫痛,堵塞氣不得通,欲死之狀。
膽礬 草烏(各四錢) 綠礬(六錢) 雄黃(二錢)
上為末,用一箸頭點上咽喉內,急吐涎沫,立應。次以大黃、甘草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化乳香一粒溫服,滌去熱毒,恐為再發。一方加白礬二錢。
一方 治走馬喉痹。
用巴豆去皮,以綿子微裹,隨左右塞於鼻中,立效。如左右俱有者,用二枚塞左右鼻中。
熏法 治咽喉牙關緊急。
用巴豆去殼,以紙包巴豆肉,用竹管壓出油在紙上,卻以此紙作捻子,點燈吹滅,以煙燻入鼻中,一霎時口鼻涎流,牙關開矣。
灸法 治累年喉痹舉發。
男左女右,以手大指甲第一節灸二三小壯。
針法 治喉閉。
針少商穴出血,立愈。其穴在兩手大指甲內側去爪甲角韭葉許,三稜針針之。針合谷,二穴在虎口,針五分。針尺澤,二穴在臂中橫紋,出血妙。
治纏喉風方
解毒雄黃丸 治纏喉風,及急喉閉,卒然倒僕,牙關緊急,手足厥冷,氣閉不通即死。
雄黃(二兩) 鬱金 巴豆(去油,十四粒)
上為末,醋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熱茶下,吐出頑涎即生。如口噤,以物斡開灌之,下咽無有不活者,搐鼻亦可。如無此藥,急用升麻四兩,濃煎水灌之,或吐或不吐,即安。
二聖散 治纏喉風,急喉痹。
鴨嘴膽礬(一錢) 白殭蠶(二錢)
上為末,每吹入少許,入喉中,立驗。
一字散 治時氣纏喉鳳,漸入咽塞,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雄黃(二錢半) 蠍梢(七枚) 白礬(生研) 藜蘆(各二錢) 豬牙皂角(七錠,一方五味,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吐出頑涎,即愈。又一方無蠍梢。
備急如聖散 治風痰壅盛,咽喉腫痛,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或時氣纏喉風並用。
雄黃 白礬(枯) 藜蘆(生用) 豬牙皂角(去皮,炙黃,等分)
上為末,每用一字,搐入鼻內,吐痰為愈。
玉鑰匙 治風熱喉閉及纏喉風。
焰硝(一錢半) 硼砂(半錢) 殭蠶 片腦(各少許)
上為末,以竹管吹半錢入喉中。
奪命無憂散 治纏喉風,咽喉疼痛,風涎壅盛,口舌生瘡,心腹脹滿,脾積微塊,小兒奶癖,誤吞骨屑,硬塞不下,熱盛喉閉,涎滿氣急,悶亂不省人事,並皆治之。
元參 貫眾 滑石 砂仁 黃連 茯苓 山豆根 荊芥 甘草(各五錢) 寒水石(煨) 硼砂(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干撒舌上,後以新汲水嚥下,不拘時。任是百毒硬物,可以除化。如吃著巴豆、杏仁,辛辣薑桂、胡椒,燥熱蔥、韭、蒜等物,及諸藥毒、火毒,亦可用此藥,每用半錢,能潤三焦,消五穀,除三尸,去八邪,殺九蟲,趕瘟疫,療渴疾,其效如神。魯直號金臺玉簡方,一方名玉屑無憂散。
烏犀角膏 治咽喉腫痛,及一切結喉,爛喉,遁屍繞喉,痹喉,急喉,飛絲入喉,重舌木舌等證。
皂莢(兩條,槌啐,用水三升浸一時久,濾汁,去渣,入瓦器內,熬成膏) 好酒(一合) 焰硝 百草霜 人參(各一錢,為末) 硼砂 白霜梅(各少許)
上拌和一處,用鵝翎點少許於喉中,以出盡頑涎為度,卻嚼甘草二寸,咽汁吞津。若木舌,先以粗布蘸水揩舌冷,次用生薑片擦之,然後用藥。
救命散 治脾胃熱毒上攻,咽喉有瘡,並纏喉風。
膩粉(三錢匕) 五倍子(二錢半) 大黃(銼,炒) 白殭蠶(直者,炒) 黃連 甘草(生,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大人以竹筒吸之,小兒吹之,如餘毒攻心,肺咽有瘡,用男孩兒乳汁,調藥一字,以雞翎探之。嘔者生,不嘔者死。
白礬散 治纏喉風,急喉閉。
白礬(三錢) 巴豆(三枚,去殼,分作八片)
上將白礬於銚內慢火熬化為水,置巴豆其內候乾,去巴豆取白礬研為末,每用少許,以竹管吹入喉中,立愈。《本事方》去巴豆,用烏雞子清一個,調白礬灌入喉內,立效如神,活人不計數,幸毋忽。
春風散 治咽喉腫痛,纏喉風閉塞。
殭蠶 黃連(俱銼碎) 朴硝 白礬 青黛(各五錢)
上先於臘月初一日,取豬膽五六個,將藥裝入膽內縛定,膽外用青紙裹了,將地掘一方坑,長闊一尺,上用竹竿橫吊,以膽懸定於內,候至春日取出,置當風處吹乾去皮,以藥研末,密收吹喉。
一方 治纏喉風,束氣不通。
蛇蛻(炙黃) 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溫酒調下一錢匕,得吐愈。
一方 治纏喉風,喉痹,飲食不通,欲死者。
用反魂草根一莖,淨洗納入喉中,取寒痰出,即瘥,神驗。更以馬牙硝津咽之,即絕根。反魂草,一名紫菀。
一方 用皂角揉水灌下,得吐愈。
一方 用雄黃一塊,新汲水磨,急灌,吐瘥。
一方 用鵝翎蘸桐油探之。
一方 用射干逆流水吐之。
丹溪方
有人患纏喉風,食不能下,大麥面作稀糊咽之,滑容易下咽,以助胃氣。
火刺法 治纏喉風。
用巴豆油塗紙上,捻成條子,以火點著,才煙起即吹滅之,令患人張口帶火刺於喉間,俄傾,吐出紫血半合,即時氣寬能言及啖粥飲。蓋火氣熱處,巴油皆到,火以散之,巴以瀉之,煙以吐之,乃一舉而三善之方也。
針法 治喉中紅赤。
凡患人喉中紅赤,宜用針從旁針之,出血,即愈。所以必欲從旁針者,避夫啞門穴(人身項後入髮際五分,為啞門),犯之令人失音故耳。
治咽嗌痛方
甘桔防風湯 治咽痛。
甘草(五錢) 桔梗 防風(各三錢)
上銼,水煎服。丹溪治咽喉痛,用甘桔,加荊芥、當歸。
增損如聖湯 治風熱攻衝會厭,語聲不出,咽喉妨悶腫痛。
桔梗(二兩) 甘草(炙,一兩半) 枳殼(湯浸,去穰) 防風(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去渣,入酥如棗許,攪勻,食後服。
桔梗湯 治咽喉微覺腫痛,聲破難語。
桔梗 甘草(炙) 當歸 馬勃(各一錢) 麻黃(去節,五分) 白殭蠶(炒) 黃芩(各三分) 桂枝(少許)
上銼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後徐徐呷之。
桔梗湯 治咽喉疼痛,如有物妨悶。
桔梗(炒,五錢) 半夏(湯泡七次,二錢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食後溫服。
消毒散 治咽喉腫痛,小兒瘢疹,已出不勻,雖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窒塞,臥睡不安,大便秘澀。
牛蒡子(炒,六兩) 甘草(二兩) 荊芥穗(一兩)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每食後溫服。
一方 治實熱咽痛。
黃連 荊芥 薄荷(各等分)
上為末,蜜薑汁調噙。
咽喉備急丹 實熱降收之。
青黛 芒硝 白殭蠶(各一兩) 甘草(四兩)
上為細末,用臘月內牛膽有黃者,盛藥其中,陰四十九日,多時尤妙,用時旋取。如腮喉閉,用皂子大塊,碾碎為末,以竹筒吹之咽喉內,愈。
發聲散 治咽痛妨悶,咽物則微痛,不宜寒涼藥過泄之,此妨悶虛熱也。
瓜蔞(一個) 白殭蠶(微炒,半兩) 桔梗(七錢半) 甘草(炒,二錢)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干撒咽喉中,若腫痛左右有紅,或只一壁紫長大,水米難下,用此散一錢,朴硝一錢和勻,撒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腫,或有小白頭瘡,用前散一錢匕,白礬研細半錢,撒。
升麻六物湯
升麻 梔子(各二錢) 大青 杏仁 黃芩(各一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小盞半、蔥白三莖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又法,黃柏蜜浸一宿,噙之咽汁勿絕,瘥。
加味四物湯 治虛火上升,喉痛並喉生瘡,喉痹熱毒,最能降火,甚妙。
當歸 川芎 黃柏(蜜水微炒) 知母(去毛) 天花粉(各一錢) 熟地黃 白芍藥(各一錢二分) 桔梗(一方作元參) 甘草(各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入竹瀝溫服。
代針散 治咽喉腫痛,氣息難通。
硇砂(少許,為君) 白礬(皂角子大,為臣) 牙皂(七分,為良) 硝石(四兩,為相) 黃丹(五錢,五方) 巴豆(六個,六甲)
上為末,吹喉中。
解毒丸 治風熱上攻,咽喉腫痛,又治咽喉腫痛,欲死者,喉閉急也。
白殭蠶 南星(各等分)
上並生用,為細末,生薑自然汁調服,立愈。
噙化丸 治咽喉腫痛,或聲不清,或聲啞,咽喉乾燥,或生瘡者,並治。
南薄荷葉 楝參(各五錢) 生地黃(一兩) 生甘草(二兩) 白桔梗(三兩) 山豆根(八錢) 片腦(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二丸分三次,臨臥噙化。
噙化三黃丸 治咽喉痛,大效。
山豆根(一兩) 硼砂(二錢) 龍腦 麝香(各少許)
上為末,用青魚膽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噙化津咽。
一方 治喉痛。
硼砂 膽礬 白殭蠶 陳霜梅(各等分)
上為末,和噙。
龍麝聚聖丹 治心脾客熱,毒氣攻衝,咽喉赤腫,頭痛,或生喉痹;或結硬不消,愈而復發,經久不愈;或舌本腫脹,滿口生瘡,飲食難嚥,並宜服之。
川芎(一兩) 生地黃 犀角屑 羚羊角 琥珀(研) 元參 連翹 桔梗 升麻 鉛白霜(各五錢) 人參 赤茯苓 馬牙硝 片腦 麝香(各三錢) 硃砂 牛黃(各二錢) 硼砂(一兩) 金箔(十五片)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金箔為衣,每一丸,薄荷湯化下,或細嚼或噙化。如無薄荷,新水亦可,臥用之。
祛毒牛黃膏 治大人小兒咽喉腫痛,舌本強硬,滿口生瘡,涎潮喘急,飲食難進,咽膈不利。
牛黃(研,三錢半) 元參 升麻(各三錢) 人參 琥珀 犀角 桔梗 生地黃 硼砂(各半兩) 雄黃 寒水石(煅,各一兩) 蛤粉(水飛,四錢) 硃砂 鉛白霜 腦子(各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九如小彈子大,金箔為衣,用磁器收貯,每服一丸,濃煎薄荷湯化下,或新汲水亦得,日進二三服,噙化亦得。
一方 治咽痛。
百藥煎(去黑皮) 硼砂 甘草 生白礬(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米飲調,細細呷之。
一方 治咽痛神效。
白殭蠶為末,以生薑自然汁調服。若咽喉生瘡損破,不用生薑,用之辛辣痛,又能散不收。
一方 治咽喉生瘡腫痛。
蓖麻子(一粒,去皮) 朴硝(一錢)
上同研,新汲水作一服,連進二三服,神效。
一方 治喉痛。
山豆根含一片,細嚥津,極妙。
一方 燒筆頭灰,漿水飲下方寸匕。
一方 治咽喉卒腫,飲食不通。
黃柏搗末,敷腫上,冷復易之,用苦酒和末佳。
一方 治咽痛,用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珠,垂掛到咽門而止,口中飲食不入。
用深取牛膝根直而獨條者,洗淨,入好醋三五滴同研,就鼻孔滴二三點入去,則絲斷珠散,其病立安。
一方 治咽喉塞,鼻中瘡出,及乾嘔頭痛,食不下。
生雞子一個開頭,取白去黃,著米醋煨拌,溏火頓沸,起擎下,沸定,須頓三度,就熱飲醋盡,不過一二次,瘥。
治喉瘡乳蛾方
上清連翹散 治諸瘡腫毒,咽喉疼痛,煩渴,大便自利,虛熱不安。
連翹 山梔子 防風 甘草(各一錢)
上銼,水煎,食後服。
清咽消毒散 治咽喉瘡腫,痰涎壅盛,或口舌生瘡,大便秘結。
川芎 茯苓 枳殼 前胡 柴胡 羌活 獨活 荊芥 防風 黃芩 黃連 大黃 朴硝(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元參散 治懸癰腫痛不可忍。
元參 升麻 射干 大黃(各一錢半) 甘草(一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緩緩噙咽。
佛手散 治咽喉腫痛生瘡,風熱喉痹腫塞。
薄荷(二兩) 盆硝(一兩) 甘草(七錢) 桔梗 蒲黃(各五錢) 青黛(三錢)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干撒,又用竹管吹咽喉內噙化下,時時用之。
硼砂散 治咽喉瘡腫,閉塞不通。
硼砂 白殭蠶 百藥煎 川芎(各三錢) 山豆根 盆硝 紫河車 薄荷(各五錢) 青黛(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大人半錢,小兒一字,撒咽中,或水調服。
硼砂散 治心氣熱毒內攻,咽喉生瘡腫痛,木舌脹腫甚,悶塞,水食不下。
元參 貫眾 茯苓 砂仁 滑石 荊芥穗 山豆根 生甘草(各五錢) 南硼砂(三兩) 薄荷(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新汲水調下。或干撒舌上,咽津。
通隘散 治喉痛生瘡聲啞。
白硼砂(二錢) 孩兒茶 青黛 滑石 寒水石(各一錢) 蒲黃 牙硝 枯礬(各六分) 黃連 黃柏(各五分) 片腦(二分)
上為末,以葦筒納藥少許,吹入喉中,即效。
乾薑散 治懸雍熱,卒暴腫大。
乾薑 半夏(湯泡,去滑,等分)
上為細末,以少許著舌上咽津。
一方 治懸雍垂長,咽中妨悶。
白礬(一兩,燒灰) 鹽花(一兩)
上研細,以箸頭點藥在上。
射干丸 治懸雍腫痛,咽喉不利。
射干 天竺黃 馬牙硝(各一兩) 犀角屑 元參 升麻 白礬 白藥子 黃藥子 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每用一丸,綿裹噙化。
萆薢散 治楊梅瘡,不拘初起潰爛,或發於喉舌間,並效。
萆薢 當歸 白芷 皂角刺 薏苡仁(各二錢) 白鮮皮 木瓜(不犯鐵器) 木通 金銀花(各七分) 甘草(五分) 土茯苓(五錢,一名冷飯糰)
上銼,水煎服。
羅清散 治單雙乳蛾。
薄黃(五錢) 羅青 盆硝(研,各三錢) 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冷蜜水調,細細嚥之。吞不下,雞翎蘸藥喉內掃之,立效。
粉香散 吹乳蛾即開。
白礬(三錢) 巴豆(三粒,去皮油) 輕粉 麝香(各少許)
上於鐵器上,飛白礬沸,入巴豆在礬內,候枯,去豆不用,為細末,三味和合,吹喉中。
二礬散 治咽喉乳蛾。
雄黃 鬱金(各五錢) 白礬(生用,二錢半) 膽礬(五分)
上為細末,以竹管吹入喉中,立能言語。
牛膽散 治雙蛾。
黑牛膽(一個) 膽礬(三錢) 硼砂(二錢) 山豆根(一錢)
上為末,同入膽內,用線掛陰乾,點至喉中,吹亦可。
一方 治乳蛾喉痹。
蠶蛾末(三錢) 孩兒茶 辰砂(各一錢) 生白礬(三分)
上為細末,吹入喉中,即效。
一方 治喉痹,雙乳蛾。
壁上蜘蛛白窩取下,患者腦後發拔一根,纏定蛛窩,燈上以銀簪挑而燒之,存性為末,吹入患處,立消。
一方 治乳蛾喉閉。
急將患人面朝上睡於地下,兩手採住頭髮,腳踏肩,其毒自散。或打破鼻血出,毒亦散之。
一方 治乳蛾。
用杜牛膝根紅者,研調,男用女乳汁,女用男乳汁,納鼻汲之。
一方 治喉中卒生肉。
綿裹箸頭蘸鹽揩,一日六七次易之。
筆針
《名醫錄》云:李王公主患喉癰,數日痛腫,飲食不下,召到醫官,盡言須用針刀潰破。公主聞用刀針,哭不肯治,痛迫,水穀不入。忽有一草澤醫曰:某不用刀針,只用筆頭點藥癰上,霎時便潰。公主喜,令召之,方兩次上藥,遂潰出膿血一盞余便寬,兩日瘡無事,令供其方。醫云:乃以針系筆心中,輕輕劃破而潰之耳,無他方也。
治喉喑方
訶子湯 治失音不能言語。
訶子(四個,半生半炮) 桔梗(一兩,半生半炙) 甘草(二寸,半生半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童便一盞、水一盞煎五七沸,溫服,甚者不過三服愈。
一方 大訶子四個,桔梗三兩,甘草二兩。炮製皆同,每服一錢匕,入砂糖一小塊,不入童便,獨用水五盞,煎至三盞,時時細呷,一日服盡,其效甚速。一方有木通各等分,水煎,入生地黃汁一小盞攪勻,徐徐服之。一方有木通,無桔梗。
訶子散 治久嗽,語音不出者宜用。
訶子(去核) 杏仁(去皮尖,各一兩) 通草(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煨生薑五片水煎,去渣,溫服。
清咽安肺湯 聲啞者,寒包其熱也,亦有痰熱壅於肺者。經云:金空則鳴。必清肺中邪滯,用此瀉之。
桔梗(二錢) 山梔子(炒) 黃芩(炒) 桑白皮(蜜炒) 前胡 知母 貝母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水煎,食後服。
發聲散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經驗方。
瓜蔞皮 白殭蠶(去頭) 甘草(俱炒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或生薑自然汁調下。用五分,綿裹噙化咽津亦得,不拘時候,日兩三服。
四聖散 治咳嗽有失聲者。
晉礬 葛根 槐花子 山梔子(各等分)
上㕮咀,水二盞加烏梅、甘草各少許,煎一盞,入蜜少許,食後服。
千金方 治暴嗽失音語不出。
杏仁(研如泥) 薑汁 砂糖 白蜜(各一升) 五味子 紫菀(各三兩) 通草 貝母(各四兩) 桑白皮(五兩)
上㕮咀,以水九升煮五味子等藥,取三升,去渣,納杏仁泥、薑汁、蜜糖攪勻,微火煎取四升,初服三合,日再夜一,後稍加。
通聲膏
五味子 款冬花 通草(各三兩) 人參 細辛 桂心 青竹皮 菖蒲(各二兩) 杏仁(一升) 白蜜(二斤) 棗膏 薑汁(各一升) 酥(五升)
上㕮咀,以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渣,納薑棗蜜酥,煎令調,酒服如棗大二丸。
一方
甘草 桔梗 烏梅 烏藥(各等分)
上銼,水煎,食後頓服。
潤肺丸 治嗽而失音。
訶子 五味子 五倍子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噙化。
清音丸 治咳嗽失聲。
桔梗 訶子(各一兩) 甘草(五錢) 硼砂 青黛(各三錢) 冰片(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噙化。
響聲破笛丸 治謳歌火動失音。
連翹 桔梗(各四兩) 大黃(半兩) 薄荷(四兩) 甘草(二兩半) 百藥煎(二兩) 川芎(一兩半) 砂仁 訶子(炒,各一兩)
上為末,雞子清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時噙化,徐咽。
玉粉丸 治冬月寒痰結,咽喉不利,語聲不出。經云:寒氣客於會厭,卒然如症。宜服。
半夏(湯洗,五錢) 草烏 官桂(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至夜噙化,多年不愈亦有效。
蛤蚧丸 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並治久咳失音。
蛤蚧(一對.去嘴足,溫水浸,去膜,颳了血脈,用好醋炙) 訶子(煨,去核) 阿膠(炒)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北細辛(去苗)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棗大,每服一丸,食後含化。
內侍曹都使新造一宅,落成遷入,經半月餘,酒大醉,臥起失音,不能語。召孫至,診曰:因新宅,故得此疾耳,半月當愈。但服補心氣薯蕷丸,治濕用細辛、川芎,又十日其病漸減,二十日全愈。曹既安,見上,問誰醫,曰:孫兆郎中。上乃召問曰:何疾也。對曰:凡新宅壁土皆濕,地亦陰多,人乍來陰氣未散,曹心氣素虛,飲酒至醉,毛竅皆開,陰濕之氣從而入乘心經,心經既虛而濕氣又乘之,所以不能語。臣先用薯蕷丸,使心氣壯,然後以川芎細辛又去濕氣,所以能語也。
治咽中如梗方
半夏厚朴湯 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一升) 厚朴(三兩) 茯苓 生薑(各四兩) 蘇葉(二兩)
上銼,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丹溪方 治痰結核在咽。此濕痰,必用痰藥中咸能軟堅之味。
瓜蔞實 青黛 杏仁 海蛤粉 桔梗 連翹 風化硝(各等分)
上為末,姜蜜丸,噙化。
潤喉散 治氣鬱夜熱,咽乾硬塞。
桔梗(二錢半) 紫河車(四錢) 香附(三錢) 百藥煎(一錢半) 粉草(一錢)
上為末,敷口內。
治諸物梗喉方
神仙釣骨丹 治諸骨鯁喉,其骨自隨藥帶下,或吐出如神。
砂仁 丁香(各一錢) 血竭 磁石 龍骨(各五錢)
上為細末,黃臘三錢為丸,硃砂為衣,每服一丸,香油煎,好醋吞下。如要吐,用矮荷煎好醋吃後,用濃茶任服。如無矮荷,以桐油代之。矮荷即納內銷,其葉似荷樹葉,其條紅,其樹矮短。
治骨鯁入喉諸方
縮砂、甘草等分為末,以綿裹少許,噙之旋咽津,良久骨隨痰出。
一方 槿樹葉油、馬屁勃、砂糖三味熬膏為丸,噙化,累效。
一方 用水牛糞上生出蕈曬乾為末,用砂糖為丸,徐徐噙嚥下,仍用砂糖為衣,不然損牙。
一方 用朴硝為末,對入龍腦雞蘇丸內,如彈子大噙化,不過三五丸,自然消化。
一方 白茯苓一味,臨時切細為末,以所鯁骨煎湯調下。
一方 治雞骨鯁,用水簾草搗汁飲之,骨自消。
又一方 諸骨鯁,用飴糖如雞子大吞之,如不下,更作大團吞之,至十團無不下。
一方 用象牙屑,以新汲水一盞,浮牙屑水上,吸之,其骨自已。
一方 用象牙梳磨水嚥下,或桑木上蟲屑,米醋灌自下。
又一方 用狗,吊一足,取其涎灌之即消,以狗善食諸骨也。
一方 用細茶濃煎,速吃五七碗,以飽為度,卻用老鴉,刀子擂爛,冷水調服,即吐,如不吐,將鵝翎掃喉,即吐其骨。
一方 用霜梅肉,槌成指大,作丸子,將綿裹,以線穿在內,冷茶送下,扯住線頭在手,一嘔即出。
一方 用胡荽略擂,拌醋,並渣嚥下,即解。
一方 用人指甲燒存性,吹入喉中,立效。
又一方 用韭白三根搗爛捻,為丸如骨子大,用綿纏裹線扎,嚥下鯁處,手牽線吐出原骨,效。
一方 用綿一塊,以蜜煮,用如食韭法。
一方 燈心以竹筒填滿,火燒過取燈心灰,用米糖化開,調灌下,勿犯牙。
一方 用硼砂二塊,噙之,骨自下。
一方 用金鳳花子或根,嚼爛噙下。骨化,用溫水嗽口,免傷齒,治雞骨尤效。
一方 金鳳花子為末,醋調稀糊,放舌上慢慢嚥下,不可犯牙。
一方 乳香燒煙,吸入喉即吐。
一方 以野苧根洗淨搗爛如泥,每用圓眼大,如被雞骨傷,以雞羹化下,如被魚骨傷,以魚汁湯化下。
一方 瞿麥為末,以調方寸匕服。
一方 用五焙子、茶葉為末,吹患處。
治魚骨鯁諸方
用砂糖、白炭皮末、紫蘇葉、滑石末和丸,含口中,津液嚥下,骨自隨下。
一方 食橄欖或以核為末,順流水調服,外用獺爪於項下爬之,自下,亦可煮汁飲之。
一方 用細茶、五倍子等分為末,吹喉中,立愈。
一方 以皂角末少許,吹入鼻中,得噴即出。
一方 用螻蛄膽一枚吞下,亦治刺不出,敷之刺即出。
一方 取鯉魚鱗皮,合燒作屑,水服之,即出,未出即服。
一方 另取魚骨一根,插於患人頭髮內,不必言,須臾自下。
一方 用山楂樹獨根向下者,與玉簪花根同搗,取自然汁,用匙或竹筒盛汁,送入口內,不可著牙,著牙皆化。
一方 用玉簪花根研細取汁,竹管灌喉中,不可著齒,著則齒酥。
一方 以萱草根汁服之,可立視骨下。
一方 細嚼蘿蔔,徐徐咽之,立愈。
一方 治魚骨鯁百法不能療者,餳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立出。
一方 楮子搗自然汁,濾去渣服,或收曬乾為末,水和汁服亦可,一方用楮樹皮。
一方 用生艾數升,水、酒各五升煮取四升,稍熱服之。
一方 治魚骨在肚中刺痛,煎茱萸汁一盞飲之,骨軟而出。
金鉤釣食丸 治諸鯁。
用威靈仙根不拘多少,以好米醋浸一二日,曬乾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半茶半湯下。如要吐,轉用砂糖、銅青為末,半匙滴油一二點,同茶湯調服,即吐出原物。如藥性來遲,令患人兩手伏地,用清水一盆,以鵝翎口中攪探,即吐出於盆中。
治稻芒麥芒刺喉間方
急取鵝,吊一足,取涎灌之,即下,以鵝善消稻麥也。或取薦頭草嚼,亦妙。
萬病解毒丸 治一切中毒及誤吞銅錢、碗瓦。
大黃 大戟 連翹 寒水石(各二兩) 白玉簪 白芷 黃芩 茯苓 石膏 滑石 天花粉(各三兩) 甘草 薄荷 乾葛(各四兩) 山茨菰(六兩) 貫眾(一兩半) 青黛(五錢)
上為末,綠豆粉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磨下。與銅鐵碗瓦同嚼,能化為粉碎,此其驗也。
治誤吞銅錢及環
用飴糖一片,漸漸食之,自出。
一方 服蜜升許。
一方 用砂仁濃煎汁飲之,其銅自下。
一方 用苧薺研爛服之,其銅自化。
一方 用堅炭為末,米飲調服,於大便中瀉下,如烏梅狀。
一方 用艾一把,水五升煎至一升,頓服便下。
一方 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漬一宿,溫服一升,日再服。
一方 用家茨菰取汁,呷飲自消。
治誤吞錢及金銀鐵等物
但多食肥羊脂,諸般肥肉等味,隨大便而下。
一方 用胡粉一兩,搗調之,分再服。如吞金銀物在腹中,以水銀服之,令消烊。
一方 用南燭根燒為細末,湯調一錢,服之自下。
一方 治誤吞鐵針,用蠶豆粉熟,同韭菜吃下,針與菜從大便而出。
一方 用餳糖半斤,濃煎艾汁,調和服之。
一方 用磁石磨如棗核大,鑽眼以線穿,令吞喉間,針自出。
治誤吞釵
取薤白,曝令萎黃,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棗,釵即隨出。
戴人取錢哽法
一小兒誤吞一錢在喉中不下,諸醫皆不能出,亦不能下,乃命戴人,熟思之,忽得一策,以淨白表紙卷令實如箸,以刀縱橫亂割其端作鬅鬠(鬅,音朋。鬠,音擴。鬅鬠,被髮短也,亂也)之狀,又別取一箸,縛針鉤於其端,令不可脫,先下咽中,輕提輕抑,探之覺鉤入於錢竅,然後以紙卷納之咽中,與鉤尖相抵,覺鉤尖入紙卷之端,不礙肌肉,提之而出。
巧匠取喉鉤法
宋鹹平中,職方魏公在澶州,有數子弟皆幼,因相戲以鉤竿垂釣,用棗作餌,登陸釣雞雛。一子學之,而誤吞其鉤至喉中。急引之,而鉤須已逆不能出。命諸醫,不敢措手。魏公大怖,遍問老婦,必能經歷。時有一老婦,年餘九十歲,言亦未嘗見此,竊料有識者可出之。時郡中莫都料性甚巧,令聞魏公,魏公呼老婦,責之曰:吾子誤吞鉤,莫都料何能出之。老婦曰:聞醫者,意也。莫都料,曾在水中打碑塔,添仰瓦。魏公悅,遂召至,沉思良久曰:要得一蠶繭,及念珠一串。公與之,都料遂將繭剪如錢,用物尋其四面,以油潤之,中通一小竅,貫之鉤線,次貫念珠三五枚,正兒坐,開口,漸加念珠引之至喉,覺至系鉤處,用力向下一推,其鉤已下而脫,即向上急出之,見繭錢向下,裹定鉤須,須臾而出,並無所損。魏公大喜,遂厚賂之。曰:心明者,意必大巧;意明者,心必善醫。
治誤吞田螺梗喉不下,死在須臾
用鴨一隻,以水灌入口中,少頃,將鴨倒懸,令吐出涎水,與患人服之,其螺即化。
凡治哽之法,皆此類推,如鸕鷀治魚哽,磁石治針哽,發灰治發哽,貍虎治骨哽,亦各從其類也。
治吞發纏喉不出
取自己發作灰,白湯調服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