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起於固有之窒扶斯菌。呈一定之熱型及腸症狀。大概經過一定之期日。變為急性傳染性疾患。其病狀之經過。與漢法之傷寒一致。故可云傷寒之治方。即腸窒扶斯之治方。
【原因】 本病之病原。為窒扶斯桿菌。主犯二十歲至四十歲之壯健者。而家族之罹患者。尤易為本病之素因。
【症候】 本病之潛伏期為八日乃至二十日。
前兆期或全缺如。或者惡寒及不整之輕熱。全身倦怠。食思亡失。不眠及神經痛。而後頭神經或三叉分歧之神經。其痛尤甚。而大腿筋之疼痛者亦極多。
由前述之諸徵候。因一回之戰慄。或頻回之惡寒。即現稽留熱。自後呈窒扶斯之症狀。即窒扶斯舌、薔薇疹、窒扶斯性下痢、脾臟腫大、窒扶斯便及血清反應等。
本病之熱。通例有固有之經過。此為診斷上重要之事。在發病之第一周中。(腸黏膜之淋巴濾胞罹髓樣腫脹之時期)熱漸次如階段之升騰。第二周(髓揉上浸潤腸淋巴濾胞上形成壞疽及窒扶斯腐痂之時期)中。熱達三十九度乃至四十度之稽留。第三周(腸黏膜上形成潰瘍之時期)中。一日中之體溫著著變化。第四周(窒扶斯潰瘍上形成瘢痕之時期)中。體溫之升降。更為著明。此際一日中最高之度。與前同一。而最低之度則漸次低降。其後熱度漸次下降。終於平溫。但此熱型亦有呈種種之破格者。此疾病之強弱。與併發症之有無。及輕重有關。無併發症之輕症。其稽留熱之持續甚短小。或全經過不短小。而熱不稽留。常為弛張狀態。
腸窒扶斯之脈搏。比之體溫之數少。體溫雖高至三十九度以上。而脈搏則屢屢在百之內外。又重症患者之脈搏。在經過之後半。呈顯著之重搏性。回覆期中更有顯然之重搏性或帶三搏性。
此外口渴。食思缺乏。呼吸數之增進。及尿量之減少等。皮膚在前半期中。乾燥而且灼熱。但至第四周中。屢屢見多量之發汗。因此皮膚上現多數之結晶性粟粒疹。就中以下腹部之側面尤甚。以手撫摩之。能獨知無數微細之粗糙面。
舌因展出之故。著著振顫。且在發病之初日。舌大抵黏著濕潤。從舌背上至尖端現灰色、灰黃色、灰褐色、或煤灰色之苔。近於第一周之終末。舌上乾燥。且現非常之赤色。屢屢現煉瓦狀之赤色。
在第一周之終末。皮膚上現赤色類內形之斑。即薔薇疹。其大平均如豌豆。大多微微隆起。以指壓之。則消退。此斑最初發現於胸部與腹部之境界。經驗上常發於脾臟及肝臟部。但亦有發於其外之腹部及胸部。並及全背。有時亦生於頭部及四肢。至發生於顏面者則甚鮮。其數亦非常不同。往往與窒扶斯流行之性質相異。此薔薇疹之發見。為腸窒扶斯之正規。在診斷上極為重要。每個薔薇疹之存在。為三日至七日。消失後。皮膚稍稍落屑。有時熱全消退後。又來新恢期而發生薔薇疹者。
窒扶斯患者之腹部。恆有輕重不定之膨滿。此因腸管內發生多量之瓦斯所致。又迴腸部往往對於壓感甚銳敏。按壓之時。發生鳩鳴之音。此音即名為迴腸音。此因液狀之內容物及氣泡充盈於腸管內。壓之則起是聲之故也。
脾臟在第一周之後半以後。則肥大。
大便在發病之初日。大多秘結。通例當第一周之終末始大痢。從此以後。一晝夜中排泄二回或至六回之稀薄便。窒扶斯患者之糞便。呈黃綠色。阿爾加里性反應。靜置之。則有淡黃色麵包心狀之垽渣沉降。其外觀似豌豆羹汁。故名豌豆羹便云。
窒扶斯患者之面貌。屢屢為極特徵的。所謂窒扶斯面貌者是也。窒扶斯性之面貌。究屬如何。記述之雖甚困難。但患者對於外界之刺戟。毫無反應。呈所謂無欲狀態。口稍開放。目取第一視位。不稍振動。此外則患者之舌展出。其挺出之舌。振顫久而不退入。
本病有時見再發。此再發之所以。恐系患者從外部新得病毒。加以留存於局處之傳染毒以為誘因。致發動而起。此誘因為過早離床。飲食之不攝生。及精神的亢奮等。亦有不得何等誘因之證明者。初病與再發之間。經過無熱之中間期。極不同。
又屢屢當最初疾患經過未了之前。更見體溫之升騰者。此種情形。名曰再燃。與真正之再發有別。
再發之持續時間甚短。且其症狀亦較初病時為輕快。
腸窒扶斯之異常症有電擊性窒扶斯。頓挫性窒扶斯。輕症窒扶斯。無熱性窒扶斯。逍遙性窒扶斯等。
腸窒扶斯之併發症(一)或者全身傳染之輕重。及疾病之持續有異。(二)或者腸壁上與潰瘍的機轉有關聯。(三)或者窒扶斯桿菌或其他發病素侵入之結果而來。其中尤以連鎖狀球菌及其外之臟器被侵入為甚。
(一)重篤之全身傳染。往往現腦官能之障礙。故此時有腸窒扶斯代神經熱之名稱。患者昏懵。且發不穩之譫語。甚至舉臂亢奮。高聲罵詈。亂打自己之周圍。逞其暴力。口吐噴沫。監視稍怠。輒從病室逸走。或自窗轉落之街。此種狀態。往時名敏捷性神經熱。反於此者。名曰遲鈍性神經熱云。(考察陽與陰。讝語與鄭聲之區別。)
遲鈍性神經熱之患者昏懵。但其狀態安靜。只不過喃喃發不明之言語。故名喃語性譫妄。此症之患者。與外界全無干與。不要求飲食物。飲食物須經旁人之催促。膀胱過充。非經他人催促不排尿。雖其體位最不便宜。亦能亙數小時而不變。有時一二手指為痙攣的動。且手背及前膊上之腱亦跳動。(此所謂腱跳動。)或以手指撮引被褥。恰如撮絨毛之狀。此之所謂搜衣摸床。
其次為衰疲性靜脈栓塞。此在左股靜脈最審見之。此症現腳之疼痛、冷感。及衰弱。患部上之皮膚現水腫。呈皮膚靜脈之擴張及蛇行。皮膚之溫度低降。
(二)基因於腸漿膜之炎症及潰瘍性變化之併發症中。第一者為下痢之增進。或窒扶斯患者於廿四小時內。排泄十回至十五回之稀薄便。致生衰弱死亡之危險。此外持久性便秘。亦算入併發症中。此因容易誘起窒扶斯腐痂之剝脫及腸出血。甚至腸破裂。故亦頗為嫌忌之症。有時竟致發脹鼓脹。此因瓦斯過充。腸管為下腹膨脹示破裂之狀。橫隔膜、肺臟及心臟強排壓於上方。往往生窒息死之危險。腸出血大多起於第三周以前。此因窒扶斯腐痂下之血管未充分。中有血栓塊。在未閉鎖前。該腐痂剝脫而起。其糞便呈黑赤色血痕狀之觀。或混淆其他之腸內容物。或為純血液性。在純血液性之場合。屢屢見凝固之血餅塊。出血之量達一立或至二立。失血強度之時。患者之面貌呈屍色。體溫低降。往往在平溫以下。且意識昏懵。至此際。右腸骨窩屢屢呈濁音。在熟練之醫士。只須觀察患者特徵的外貌。更一檢其糞便。即能推察得腸出血之存在矣。出血之甚者。在未排泄血便以前。已至於死之轉歸矣。
凡腸出血在某症只一回之便血。他症往往持續一日至三日。亦有一時中止。逾二三日後再發者。其甚者亦有反覆數次云。
腸窒扶斯潰瘍。進入之部分甚深。往往接近於腸漿膜。易於誘發腸穿孔及穿孔性腹膜炎。
(三)炎性併發症。為窒扶斯桿菌或連鎖狀球菌或其他之病的侵入而起與否。只須依炎性滲出物之細菌學的檢查。便可決定。窒扶斯桿菌在膿灶中。得保持其數年之生活力。又腸窒扶斯之經過中。不論何種內臟。得襲炎性併發症。茲揭一二例如次。
氣管枝加答兒為極頻繁之併發症。現於第一周之終末。或第二周之始。有時見肺炎。
耳下腺炎在本病併發症中頗為頻繁。大多犯其一側。兩側同時來者甚稀。本症大多見於發病之第二周或第三周之終末。亦有至恢復期始發現者。
耳炎亦為本病常見之併發症。往往成鼓膜之穿孔。
蓐瘡最多。往往生於薦骨部、大轉子上。
此外尚有急性腎臟炎、恩奇那等。亦常見之。
【療法】 本病之療法。有漢法千古之聖典。已詳述於傷寒論中。今就本章所現之症候。擬述其方法如次。但不免有蛇足之譏耳。
前兆期通例現太陽病證。(老人虛弱人始現陰證)即頭痛、惡寒、輕熱。全身倦怠。此其中用桂枝湯、葛根湯、麻黃湯之類。麻黃湯之條下。有身疼腰痛。骨節疼痛云云。此時期所現之症狀。與神經病之症狀一致。
熱如階段狀之上進者。小柴胡湯之證也。此時舌上現白苔。食欲亡失。脾臟肝臟腫大。耳鳴、頭痛等。舌現黃苔而乾燥。舌尖赤。大便秘者與大柴胡湯。熱上稽留。亦所謂潮熱。大便秘。讝語。有搜衣摸床之狀。亢奮高聲罵詈。亂打自己之周圍。或從病室逸走等之狀者。用承氣湯類。若無宿食停滯之候。熱熾而口渴。現如上之症狀時。應用白虎湯。
遲鈍性之發喃語性譫妄。不求飲食物。或膀胱過充而不排尿。或臥不適宜之地位。身體亙數小時不變其體位者。有陰症之意。但亦有陽極似陰。動極則靜者。故宜參照脈、腹、舌等。用真武湯或承氣湯之類。
腸管內發生多量之瓦斯。苦腹部脹滿時。用大小承氣湯、梔子厚朴湯、厚朴七物湯、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之類。
下痢之時。腹部仍堅實。脈沉實者。確為陽實之症。應用大柴胡湯、承氣湯之類。一日下數回至十數回水樣之痢。心下痞。小便呈不利之狀者。用人參湯。若心下痞鞕。腹中有雷鳴之狀者。用甘草瀉心湯。已陷於陰虛。脈沉微。惡寒。有手足厥冷等之狀而下痢者。用真武湯、四逆加人參湯之類。
腸出血不止者。用黃土湯、黃歸膠艾湯、人參湯、四逆加人參湯。
此外之併發症。可參照各疾病之條。適宜用藥。
備考
〔雜病紀聞〕 平生壯實之人。患傷寒。其症亦劇。此因正氣與邪氣相爭之故。平常虛弱之人。其症亦輕。此因正氣弱。相爭之力乏之故。傷寒之為期。大抵七八日。壞症則大抵二十日而愈。而其調理雖經四五十日。不能復其平生之康健。身體壯實者。次要百日。百日之間。宜堅慎暑寒飲食心勞房事。若此期不能養生。則終生虛弱矣。至於治療之大法。最初惡寒頭痛甚。口鼻乾。有嘔氣。發熱。身體痛者。傷寒之太陽症也。一晝夜用葛根湯五六帖。覆以被取其汗。其病見重時。用麻黃湯。先覆以厚被。再服以藥。更啜熱粥以取汗。發散之藥等嚥下宜順速。覆被後藥力已到。則汗發如流水。大抵經用三四日之發散劑。則惡寒頭痛止。表證去。而為半表半裡之症。倘經三四日發散劑。而惡寒頭痛猶不止者。仍用發散劑。早在表症之間者。移用柴胡湯。此柴胡大抵早則二日。遲則七八日。表症之目的。為惡寒發熱。嘔益甚。舌上有厚黃苔。小便之色赤者。柴胡之證也。四五日中現出柴胡症者。用小柴胡湯。七八九日食益不進。譫語煩渴。大便五六日不通者。此屬陽明裡症也。此時如有不少之柴胡症殘留者。用大柴胡湯。若譫語甚。舌苔黑。遍身晝夜出汗者。用大承氣湯使譫語輕而止其汗。其調理之藥。見虛候之時。則以益氣湯調理之。此為傷寒療治之大道。又最初見陰症者。用桂枝湯發表之。虛候甚者。用桂枝加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等發散之。太陰症才一二日即入於裡為少陰症。不見里症者。從症用真武湯、附子湯、四逆湯之類。厥陰病者。其經絡之症雖不多。但非厥陰病之厥冷。不得用附子劑。凡陽氣里包之病。猶火之入壺中。急蓋其蓋。則火氣穿通里穴。若火盛而竟開蓋。則火可消滅。故傷寒論中有用麻黃升麻湯者。此麻黃升麻為疏通表裡腠理之藥。猶之對於蓋火之壺。為之穿穴也。其佐藥組合聊助陽滋潤津液之藥。如見手足厥冷。不得用附子乾薑之類。用之厥冷反益甚。甚至促其命期。
傷寒最初之治療。第一發散。既移於柴胡湯後。即不宜發表。因表虛之人。苟稍稍發表。即汗出如流者。用桂枝加附子湯以逐汗。最初數日。汗出如流。津液無。大便秘者。知為陽明病。宜快用下劑。又最初如陽症。津液乾燥。七八日後。舌上現黃苔。或反之。苔去舌薄色赤。舌之皺點去如陰莖龜頭之肌。喜吞極熱之湯者。是落於陰症之候也。用生脈散。(後世多以麥門冬為主藥)脈現虛候者。用附子粳米湯。
婦人傷寒熱甚時。經水來。其熱大。熱入血室(子宮)必發狂。或起痙病、角弓反張。口噤等。熱俄去。則又變症。譫語。發狂。精神不正者。柴胡湯為宜。或柴胡湯中或加紅花。甚有效。痙病古人用葛根湯。此症如已用過發表劑者。用桂枝加大黃湯。從少陽病之時分。而現經水發痙者。大柴胡湯為宜。
少陽症之時。或陽明症之時。嘔逆甚者。用柴胡劑或小半夏加茯苓湯。如嘔益甚。致嘔出蛔蟲者。此時考用鷓鴣菜湯或理中安蛔湯。蛔盡則嘔止。
少陽病時。渴甚。舌上現厚黃苔。實煩者。用石膏湯。用石膏而腹痛者。即不應用石膏。凡石膏對於適當之病。嚥下即有快覺。
陽明病時。用大黃劑。下痢而病人覺急快者。實證也。與下劑適應。下痢後腹無力。覺不快者。即不應用下劑。
少陰病時。脈微沉。虛大。舌薄而赤。大便溏。足微腫等。此皆虛寒之候。用附子劑。附子劑不應。服後反脈力減。或腹滿。心下痞塞。或精神濛濛。或痰喘發動。或現上逆目赤等。是等皆不應用溫補之劑。宜另用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