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柏特兰·罗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今日蜚声世界,几乎无人不晓的大哲学家。他是一个聪明而常识又极为丰富的人,擅长文章。他的著作流利清楚,妙趣横生,算是今日哲学著作中最是才华洋溢的篇章了。他主张哲学不是研究真实,而是研究可能的学问,哲学上的真理在任何世界都应该是真实的,都是非科学所能证明,也非科学所能否认的,但有时他讲起哲学来,和人生、政治、社会、道德、文化各方面都有联系,等到他讲人生、文化、社会、政治诸问题时,也就富有哲学上的意趣,甚至有数学必然性。

笔者在美国时,曾经听过罗素三次演讲,第一次题目是“我信仰什么”(what i believe)。我只记得一点,大意说人生而自私,不分老少,不过少年人的自私比较天真素朴,因此大可不必象中国习惯一般,牺牲少年幸福而去满足老人的自私的欲望。第二次在波士顿教堂中,他本是反对宗教的人,牧师居然公开说,花了三百美元把他请去,请大家多捐献一些,引起一般人颇大的惊讶,而罗素却从容讲他的自由信仰,满不在乎。第三次在哈佛大学,由怀特海当主席。怀特海曾介绍说:“从北京到剑桥,柏特兰·罗素不需要任何介绍。他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已经是学术界的著名人物。”罗素主要讲“世间没有作为事物那样的事物”(there is no such a thing as a thing),这是新物理学发达以后只有事变(event)而无事物的思想。恐怕他也是和怀特海具有共同的新自然观和宇宙论。当然,怀特海后来大加深刻化、系统化了。

罗素著作方面,著名的有《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1910 — 1913,共三大册,与怀特海合著),《西方哲学史》(1945),《哲学问题》(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1912),《神秘主义与逻辑》(mysticism and logic and other essays,1918)等。“五四”后在北京讲学,由赵元任先生口译,有《物之分析》(英文本,1927)、《心之分析》(英文本,1921)等五大讲演集。在《西方哲学史》里,他自以为是从历史社会背景出发的对哲学史的新的讲法,实际上却从政治立场着眼,凡是他认为带有独裁意味的可能为法西斯专政张目的哲学家如柏拉图、卢梭、黑格尔、尼采等,认为他们的学说会导致专政、妨碍民主,不分青红皂白,都莫不加以痛斥。《哲学问题》是他对于新实在论的最初贡献。《神秘主义与逻辑》是论文集。文美意挚,其中“一个自由人的信仰”有斯宾诺莎论神的意味,代表哲学家、科学家的信仰,为他此后谈宗教问题萌芽。这些著作中贡献最大的要算他和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这部书在逻辑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划时代的。这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传统逻辑以后的第一次革命。莱布尼茨(leibniz)和培根虽然怀疑传统逻辑的性能,但并无积极的建树;康德企图改造逻辑,结果建立了他的认识论,黑格尔也企图改造逻辑,结果建立了他的辩证逻辑。只有怀特海和罗素的这一努力才把逻辑从传统的三段论桎梏中解放出来,使逻辑成为一种独立的科学。德国哲学家麦尔兹(mertz)说,《数学原理》的出版,是逻辑脱离哲学而独立的宣言。从此,德国的大学把数理逻辑归入了数学系。凡此都证明罗素在逻辑史上的特殊地位。据说《数学原理》 中的思想,怀特海的贡献也不少。绪论及文章是由罗素执笔。而且,今天的数理逻辑家也都从罗素出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成就。——记得有一次怀特海在课堂说:当罗素和我写成《数学原理》后,我们感觉到宇宙间除了数理关系外,更没别的关系了。

罗素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是他的中立一元论(neutral monism)。这本是从詹姆斯的纯粹经验而来,柏雷再度提出,经罗素加以整理扩充而成的。理论的大意是构成世界的材料既不是纯粹的心,又不是纯粹的物,也不是心物的二元对立。而是一种非心非物对于心物都取中立态度的东西。罗素以为心和物都不是真正的实在,只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的构造,心与物的差别不如一般人所假定的由于内在属性的不同,而是由于不同的外在排列或组织。这种中立的事物有时指事件,有时又指感官与料,其性质和詹姆斯的“纯粹经验”非常相近,它的有知觉有意识的一方面叫做心,无知觉无意识的一方面叫做物,因此这种“世界材料”是构成心物的最原始的东西。罗素思想颖敏,著作甚富,启发人思想,这里所谈,只是挂一漏万。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