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十八、青年就业问题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1953年10月为“青年讲座”播讲

任何人为着维持生活与服务社会,都不能不担任一种职业。在担任职业之前,对于职业的选择不能不有相当的准备。西人常说:“择业有如择偶,终身幸福攸关。”择偶虽常为感情所支配,仍不能不运用理智;择业受感情的支配较小,更须尽量利用理智。我在谈“怎样做事”时,曾强调事前应先有计划,那就是提出若干问题,一一加以研究。择业为一生事业所关,不仅应先有计划,而且往往要做长期间的准备。因此,青年在学校肄业的最后若干年间,必须对于职业的选择先做计划,计划既定,然后以充分时间为之准备。

择业的出发点,至少括有三个步骤。第一,对于职业的范围和种类须有一个概念,随着便要略知各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与因此涉及的教育种类和程度。此外,如能略知各种职

业的工作概况、报酬等级及其前途盛衰,当然更好。第二,要认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与自己个性的优点和弱点,以及何种职业最能满足自己的期望。第三,要将自己所具有或可能达成的条件,与认为最能满足自己期望的若干种职业互相比较,然后考虑自己在目前与今后有无胜任的可能。这三种步骤,其目标不外是“知彼知己”。在作战时,惟能知彼知己,才可百战百胜;在人海茫茫与优胜劣败的世界中选择维持生活的职业,也须要知彼知己,才能确保成功。

然而在抉择职业之时,首先要消除的也有三种常见的心理作用。一是自我最适当的幻想。不少的青年们往往认为自己对于某一种职业最适当,如能担任此一职业当较他人有更良好的表现;这样一来,对于人与事才算相宜。但这一观点只好说是幻想,不能算是切合事实。因为人性毕竟是多方面的,固然有其特殊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往往也会随着经验而转变,这样的转变,便可使其“适应环境”。因此,择业固须求合乎个性,但是一个人所能适应者也断断不限于一种职业。知道这一点,才不致择业过苛,以及不得己而担任了不是自己认为最适当的职业,便要感觉一切都不如意。二是尽人都能胜任的信念。这一种信念恰好和上述的幻想相反,正是过犹不及。此信念起于误认人类生而具有同等的天赋,没有一种工作是不能藉机会、经验与学习而可胜任的。但是科学家研究人类性行的结果已证明人的天赋不免有多少殊异;顺着天赋而发展,当然会事半功倍,纵然不惮以事倍而求功半,没有一件事是不能有成的。三是对于体面的职业的倾向。所谓体面的职业,便是欧美通称的“白领工作”(whitecollarjobs),其意义便是可以穿着整洁的衣服而工作的职业,以别于一般劳工必须穿着油污的工人服装并使双手污垢的工作。

其实,只要是正当的职业,则无所谓体面与不体面。在此劳工神圣的时代,所谓白领工作的基层从业者,如缮写员、事务员、小学教师等,其地位与报酬都不见得能与技术工人比拟。许多青年在不能不辍学而充当学徒时,往往宁充商店的学徒,而不愿充工厂的学徒,殆亦中了体面或白领观念的毒,其实为着许多人的技能与前途打算,此一观念实应首先打破。

在不正当的心理作用消除后,且按照上述的择业出发点,酌举若干比较重要的具体问题,以供青年们的考虑:

一、关于职业的要点与特性者:

拟择的职业是否有利于社会?它有无不道德的影响?它是否对于社会的利益有最大的补助?

此一职业以何种活动为其最大的特征?择业者对于此种活动是否喜欢?

此一职业应如何入手?

二、关于职业所需的条件与准备者:

加入此一职业者的最低年龄为何?

此一职业是否需要特殊的体格条件,如高度、重量、体力、目力、听力等?

此一职业是否需要超过平均的智慧?

此一职业是否需要特殊的技能,如音乐、绘画或书法

此一职业是否需要应付他人的才能,如领导他人或劝服他人之能力等?

此一职业需要何种特性,如礼貌、判断力、规律、持恒、忍耐、创意、急智等?

此一职业需要何等程度之普通教育?

何种研究对于此一职业的准备最有用?

为准备担任此一职业,除普通教育外,必须经过多少时日的专业训练?此种专业训练何处可以获得与如何获得?

此一职业是否要经过学徒的阶段?如必须充当学徒,则需时几何?

此一职业是否需要政府的特许?

在加入此一职业后,约需经过几年始能熟练和巩固其地位?

何种经验有助于此一职业的准备?此种经验能否于课余时间或年假暑假中获得?

三、关于职业的工作状况者:

工作的时间在日间或在夜间?此项时间是否一成不变?

工作环境是否愉快?

工作对于健康与安全有无危险?如有之,究为何种,且有无防备方法?

工作的种类是否每日固定不变?

是否单独工作,或须与他人共同工作?

此一职业是否终年继续,或仅为季节性?

四、关于职业的待遇与前途者:

此一职业之报酬通常为按件的抑为按时的?

此一职业有无例假?

此一职业目前纵极清苦,前途有无上进的希望?

此一职业是在增长中抑在衰落中?

此一职业是否因年龄增长而有被提早解雇的可虞?

此一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其一般性行与背景如何?是否适于相处?

此一职业的性质有无影响于从业人员德性的可虞?

此一职业能否容许从业人员享受良好的家庭生活?

此一职业有无激发思考与增长理智之可能?

此一职业于每日工作完毕后,有无过分疲劳之可虞?

以上种种问题,乍看起来,未免为数太多,但为着最初担任的职业往往与毕生事业攸关,不能不慎之于始,从长考虑。因此,我认为一般青年最好在离开学校之前几年,就要加以考虑;因为考虑之结果,如果需要从学识技能上加以补充的话,便须做升学的准备,而升学的准备,为着适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尤需及早做周详的考虑,因此,问题是不会过多的。至于为着经济环境的突变,不得不临时提早就业,来不及在若干年前从长考虑,那就对于这些问题,纵然不能一一做满意的解决,至少也当就其中若干特别重要者切实考虑,以资抉择,而资以抉择的关键,则眼前的条件尽管牺牲,长期的影响却不可不特别重视。

上所举述的问题都是关于职业性质与内容种种的研讨,完全属于“知彼”方面;现在不能不进一步,以求“知己”。所谓“知己”方面,首先要知道自己对于所任工作的兴趣。一个人要在职业上成功,必先对所任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惟具有兴趣,才肯在能力所容许的极限内对于职业予以深切的注意。反之,如对所任职业丝毫不感兴趣,则在工作时只觉得时间在苦闷中度过,精神不能专注于工作,因而成绩既不会优良,甚至还不免错误。因此,对于所任职业的浓厚兴趣,无异是--种无价的资产。

但是兴趣并不是与有生而俱来的,兴趣的诞生多半是由于经验。人在幼年及童年,目击其父母所感兴趣的事物,久而久之,也就受到无形的影响。木工、铁工之子,对木工、铁工往往感觉兴趣:正如我国所谓书香之家,子弟多具有读书的兴趣一般。他如少年时代伴侣之所为,也往往能互相影响其兴趣。既然经验可以对兴趣发生影响;于是对于初次的尝试,无论是读书或就业,最好是不要因失败而受到严重的打击,以致后来长时期,甚至毕生的兴趣都受到不良的影响。譬如读书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本来是人人都应该具有兴趣的,但因初读书时受到有些教师的严厉督责,不免使儿童渐感读书无异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兴趣,遂致较好的学生只求在校内肄业时期能尽其责任,等到毕业后一出校门,便认为责任己尽,不再肯自动读书。同一理由,初次就业时,因感受到严厉的督责,对于本来有兴趣的工作,也就免不了大减其兴趣,如果继续遭遇类此的打击,则除意志特别坚强的人外,不仅对于工作的兴趣完全丧失,甚至还不免要精神

沮丧,朝气全消。因此,为慎之于始,择业之初必须注重兴趣,因为具有兴趣,则工作自能尽力,成绩自然优良,由此而获得鼓励,兴趣将益加浓厚,成绩也就增进不已。

但是兴趣毕竟是无形的东西,尤其是青年们更不容易捉摸。现在我就几方面各提出几个问题,以协助青年们对于兴趣做自我的分析。这些问题,分为三方面:

一、关于学校的工作者:

你在学校中最不喜欢哪一门功课?如果有不喜欢的功课,究竟为什么理由?

你在学校中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功课?你喜欢这些功课究竟各有什么理由?

什么科目或什么部门的知识你最擅长(不以学校科目为限)?

你是否还想攻读专科的学问?你所要攻读的专科将是什么?而且有什么理由?

二、关于课外的消遣者:

你对于课外消遣有什么特别癖好?你对于这些癖好已经继续了多少时日?你对于各种癖好中,何者的兴趣最浓厚?

除了特别的癖好外,你还有什么爱好的消遣?

在课外的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体育吗?演剧吗?社会的活动吗?还有哪一种课外活动是你曾经尝试而不感兴趣的?

你曾否加入什么社团?有没有当选为职员?你对于社团的经验是否使你发生兴趣?

你在暇时是否喜欢自动读书?哪一类书籍你最喜欢

读?哪一类书籍你不喜欢读?日报中的哪一部门你最喜欢读?

哪一种的博物馆与展览会你最喜欢参观?

你的课余兴趣,从整个而论,究竟是属于艺术的、音乐的、体育的、家庭的、社会的、理智的或机械的?

三、关于职业的经验者:

你对于何种工作(有给的或无给的)曾经有过经验?你喜欢那一种?何故?你不喜欢那一种?何故?

你还想尝试哪一种的工作?

3你在工作时,是否喜欢和许多人在一起?或和少数人在一起?或者简直不要有他人在场?

你是愿意做每日相同的工作?或者是常常有变动的工作?

你喜欢以两手工作为主呢?或以脑力工作为主呢?

你喜欢由自己定计划而负执行之责呢?或喜欢执行他人所定的计划呢?

你喜欢在户内或在户外工作呢?

你自信更擅长于对人工作,或对物工作呢?

你只喜欢很少型式的活动呢?或是很多型式的活动呢?

你是否具有坚强的兴趣,可以持久不变呢?抑或你的兴趣似乎在继续改变呢?

你同同学比较起来,是具有种类更多的兴趣呢?或是更少的兴趣呢?

如果你的兴趣太狭,你能否扩充你的兴趣呢?

各种职业上的兴趣,概括一下,约可分为十类,那就是:户外的,机械的,计算的,科学的,文书的,劝诱的,艺术的,文学的,音乐的,社会服务的。其中文学类括有著作家、文学教师、律师、记者等;劝诱类括有保险业经纪人、商店店员、公私债券推销员、收帐员、地产经纪人等。

以上种种的叙述,无非要使青年在就业时一开首便获得满意的职业,而所谓满意的职业,概括一下,当合乎四个条件,那就是所就的职业,一须合乎性格,二须与能力相称,三须使人感觉其工作有意义而值得担任,四须能够获得适当的生活费。这四个条件都能达到,自然是理想的职业。但是人生本来不是都能达到理想的。万一事实上有种种阻碍,同时为着生计的关系又不得不就业,即暂时牺牲理想的一部分,只要所就的职业是有利于社会的,那就为贫而任微职,较诸赋闲坐食,或甚至依赖他人为生,自然还要好得多。遇有这样降格屈就微职的事情,就我国古代名人应付之道,可分为两派。第一派的例子是《孟子•万章》篇所记:“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己矣。”委吏是管仓j的小公务员,乘田是主苑囿刍牧的小公务员;以孔子任此微职,也肯注重会计的不错误,和牛羊的肥壮长大,固然不便以位卑而言高,却对于所任职务仍力谋尽职。第二派的例子是《三国志•蜀书-庞统传》所载: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日: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这两个例子,表明孔子之负责,与庞统之不负责,学孔子则食人之禄为人尽职,自己固心安理得,他人也终有公道。学庞统,则受禄而不肯尽职,何如拒绝任职,以免有亏职守。幸而他获得鲁肃和诸葛亮的力荐,先主也不念旧恶,否则徒然以有亏职守而免官,对己对人均不值得。因此,我奉劝青年们,在择业之时固宜慎重,但既经就业,断断不可学庞统的嫌位卑而不肯尽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