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片玉痘疹

卷之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痘瘡始終驗方

新著。

一、凡痘瘡發熱作渴者,乃火邪甚也。用:

人參麥冬散

人參 麥冬 乾葛 甘草 烏梅 天花粉 歸尾 生地 知母 小木通

如火太甚者,去人參加黃連(酒炒)、連翹、桔梗、牛蒡子(酒炒),打細(同煎)。

水竹葉七皮為引,水煎服。

—凡痘瘡發熱惡寒咳嗽者,因外感也。用:

參蘇飲

人參 半夏 蘇葉 陳皮 赤茯苓 甘草 枳殼 乾葛 前胡 柴胡 香附 山楂

生薑三片為引,水煎服。

—凡痘瘡發熱發驚者,乃心肝二經之火甚也。《全書》云:驚痘不須憂,此吉兆也。用:

辰砂導赤散

生地 木通 甘草 辰砂 滑石 黃連

水竹葉、燈心引,水煎服。

服此藥驚不退者,用:

瀉青散

防風 當歸 川芎 膽草 梔子 羌活 小甘草 (加)滑石

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竹葉。

燈心引,水煎服。

—凡痘瘡發熱腹痛者,或吐或泄,或吐酸臭兼食積者,用:

香砂平胃散

木香 砂仁 蒼朮 厚朴 陳皮 黃芩(酒炒) 甘草 山楂 麥芽 香附 神麯(炒) 黃連(酒炒) 白芍 藿香葉

煨姜三片為引,水煎,空心服。

—凡痘瘡發熱,唇焦作渴,此火邪內甚也。用:

涼膈散

黃芩 黃連 梔子 黃柏(酒炒) 連翹 薄荷葉 桔梗 枳殼 麥冬 山楂 天花粉 小木通 生地 大力子(酒炒) 小甘草

水竹葉、燈心為引,水煎,熱服。

—凡痘瘡發熱,人事昏沉,狂言妄語,大便結,小便赤,或腹痛咽痛者,毒火內甚也。用:

黃連解毒涼膈散

同前方,加大黃(酒炒,煨)、枳實(麩炒)、山楂,微利之。燈心為引,水煎服。

—凡痘發熱作渴,時時飲水,面赤唇焦,乃火邪內甚也。看大小便何如,如大便結小便澀者,用:

加減四順飲

歸梢 枳殼 木通 大黃(酒炒) 生地 紫草茸 麥冬 乾葛 滑石 連翹 天花粉 薄荷葉

竹葉、燈心引,熱服。

—凡痘發熱作渴,時時飲水,面赤唇焦,此火邪內甚也。若二便如常,用:

麥冬散

麥冬 乾葛 小甘草 山楂 黃連(酒炒) 天花粉 生地

如氣虛有汗,加人參、薄荷葉。竹葉、燈心引。

—凡痘瘡發熱咽痛者,乃毒火內甚上攻。如咽喉作痛,引水難吞者,用:

黃連涼膈甘桔解毒湯

小甘草 桔梗(米泔水洗) 黃連 黃芩 梔子 黃柏 連翹 薄荷葉 麥冬 大力子(酒炒) 升麻 山豆根

如火甚加石膏(燒過)二分、知母。

竹葉、燈心引,水煎。

—凡痘發熱腰痛者,乃危證也,腰痛腎所主也。用:

人參敗毒散 服藥效者吉,不效者凶。

人參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茯苓 甘草 桔梗 川芎 加升麻 乾葛 牛蒡子 赤芍 連翹 山楂肉

—凡痘發熱,頭面先腫者,名大頭風,急用:

雙解散(即防風通聖散)

防風 荊芥穗 連翹 甘草 桔梗 黃芩(酒炒) 赤芍 薄荷葉 歸尾 麻黃 川芎 白朮 滑石 石膏(燒過) (加)牛蒡子 天花粉

如大便不通,唇裂作渴者,加大黃(酒蒸)、芒硝、枳實(麩炒)、紫草茸、小木通,去白朮。

桃仁(去皮尖)為引,水煎,熱服。

—凡痘瘡如常潮熱,時熱時退,不渴,二便如常,飲食如常,三日熱退痘出,此順痘也,輕者不須服藥,間有潮熱未退者,只用升麻葛根湯加減治之。

升麻 乾葛 赤芍 甘草 生地 天花粉 木通 桔梗 麥冬 連翹 牛蒡子 薄荷葉 山楂

如熱甚者,加酒炒黃連。

竹葉、燈心引。

—凡痘發熱,小便不通者,膀胱有熱也。用:

八正散

大黃(酒炒) 滑石 小甘草 赤芍 瞿麥 車前子 木通 赤茯苓 萹蓄

燈心,水竹葉引,水煎,熱服。

如人事虛者,去大黃,加澤瀉、白朮、豬苓。

—凡痘瘡現形、夾疹、夾斑者,用:

快斑化毒湯

知母 石膏(燒過) 小甘草 玄參 連翹 牛蒡子 升麻 乾葛 赤芍 天花粉 荊芥

如腹痛,加枳實、木香、青皮、山楂肉、白芍。

如泄,加酒炒黃芩、白芍、白朮、茯苓、滑石。

如渴,加麥冬、知母、烏梅。

如痘太薄嫩者,加防風、荊芥、歸梢、赤芍、生地、牛蒡、紫草茸、連翹、山楂肉。

如痘太紫者,氣實血熱也,加歸梢、赤芍、生地、紫草茸、防風、荊芥、連翹、桔梗、牛蒡子、黃連(酒炒)、蟬蛻(酒炒)。

如痘出內有焦頭帶黑陷者,加防風、荊芥、紫草茸、歸梢、赤芍、生地、麥冬、蟬蛻(酒炒)、麻黃(酒炒)二分、天花粉,同無價散量人大小治之。

—凡痘出形三日,依期起發,紅活光壯者,不須妄治服藥。

—凡起發頂尖四圍乾枯無水色者,乃氣實血虛也,氣至而血不至,則當補血瀉火,用:

加減四物湯

當歸 白芍 川芎 生地 麥冬 紫草茸 防風 白芷 連翹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加)黃耆

—凡起發四圍紅活有水色者,中心頂陷不起者,乃血實氣虛也,血至而氣不至,則當補氣,用:

保元湯

黃耆 人參 甘草 防風 白芷 牛蒡子 木香 青皮 薄桂 當歸 生地 麥冬 桔梗 連翹

大棗、蓮肉、糯米為引,水煎,空心服。

—凡痘瘡四圍紅活,當起不起,頂陷四圍無水色,或灰白色,乃氣血俱虛也。用:

十全大補湯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當歸 紫草茸 川芎 白芍 生地 肉桂 黃耆 麥冬 防風 白芷 連翹

大棗、蓮肉引,水煎,調四聖散,空心溫服。

—凡起發頂焦,四圍乾枯無水色,乃火甚血不足也,則當涼血解毒托裡,用:

加減四物湯

當歸 川芎 赤芍 生地 麥冬 天花粉 連翹 黃連(酒炒) 白芷 蟬蛻(酒炒) 黃耆 紫草茸 防風 牛蒡子 甘草(炙)

水煎,調四聖散服。

—凡痘瘡光壯,中虛作泄者,裡虛也。用: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 陳皮 甘草(炙) 滑石 澤瀉 白茯苓 車前 白芍(酒炒)

如火甚當解不解,加黃芩(酒炒)、黃連(酒炒)。

—凡光壯而色灰白,裡虛作泄,無後重者,此元氣下陷也。用:

錢氏異功散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陳皮 蓮肉 山藥 木香 青皮 訶子(麵包火煨,取肉) 澤瀉 升麻 車前(炒)

如泄而作渴,加乾葛、麥冬、天花粉、烏梅。

大棗、糯米、蓮肉引,水煎,空心服。

如服此藥,寒甚而泄不止者,加炒乾薑、丁香。

—凡痘光壯養漿而時常作渴者,乃津液不足也。用:

人參麥冬散

人參 麥冬 乾葛 甘草 天花粉 烏梅

水煎服。

—凡收靨時時作渴,泄瀉者,用:

白朮散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木香 天花粉 乾葛 藿香 麥冬 白芍 蓮肉

薑、棗為引,水煎服。

如虛寒甚者,加炒乾薑、訶子肉、烏梅。

—凡起發光壯,收靨咽痛者,用:

甘桔湯加減

甘草 桔梗 大力子 天花粉 山豆根 麥冬

水竹葉、燈心引。

—凡收靨腹痛,屎臭泄瀉者,兼有食積也。用:

香砂平胃散

木香 砂仁 蒼朮 厚朴 白茯苓 山楂肉 陳皮 甘草(炙) 麥芽 白朮 人參

薑棗引,水煎,空心服。

如積甚,裡急後重,兼赤白者,用:

香連丸 同保和丸調治。

木香 黃連(五錢,用吳茱萸同炒,去茱萸用連) 石蓮子肉(三錢)

共為末,醋糊為丸。

—凡收靨泄下膿血者,毒從內收,乃倒陷也,膿血儘自愈,不須服藥。

泄痢頻頻見膿血,此是大腸多蘊熱,莫將倒靨一般論,只宜解毒不宜澀。

如痘後便膿血者,此熱入大腸也。宜用四物湯加黃連(酒炒)、黃芩(酒炒)、枳殼、荊芥穗,或用黃連解毒湯加生地,切勿作倒靨及用劫澀之藥。

—痘瘡光壯,漿水不滿,收時發毒者,若發一二處毒為順,不須憂疑;若毒發四五處或六七處者,乃毒氣太甚,用:

聞氏異功拔毒千金托裡散

人參 芩連梔柏(酒炒) 貝母 生地 連翹 防風 白芷 天花粉 甘草節 羌活 南星 陳皮 赤芍 木通節 金銀花 歸尾 山楂 黃耆 川山甲 川續斷 荊芥穗 天丁(炮過,三錢) 川松節(三錢) 乳香(二分) 沒藥(二分)

研末,化服。

—凡痘當收不收,連綿日久,收靨不齊者,用:

大補湯加減

人參 黃耆 白朮 白芷梢 歸身 肉桂 白芍 澤瀉 滑石 小木通 白茯苓 防風

大棗三枚為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