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啸虹生诗钞》卷第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乙巳(1905)

纪梦〔二首〕

分明梦里见轻躯,迟步姗姗认有无。一顾倾城真再得,九疑行雨合先躯。箜篌诗句裙留字,水月禅观坐结趺。等是高唐神女赋[1],红墙不隔旧蘅芜。

纯想能飞妙合离,如云浓态与心期。休嗟魂境犹添缚,始信灵踪不自持。空际有香参定后,月明无影怅醒时。未妨撩触青娥妒,皓腕神光赋洛姬[2]。

【校注】

[1]高唐神女赋:指战国末期宋玉所作《高唐赋》和《神女赋》。二赋均以楚王神女之事为题材,一写神女居处高唐之胜,一写神女容颜仪态之美,前后属连、相互衔接。

[2]赋洛姬:指三国魏曹植所作《洛神赋》。赋序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歌筵饯别

华灯绮阁惜春妍,玉笛声中敞别筵。客醉倾觞呼举举,我狂拓戟[1]舞仙仙。镜容满月团坐,鬓影香云缱绻怜。一夜飞花吹到晓,柳枝摇絮送行船。

【校注】

[1]拓戟:语出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宋苏过《次韵叶守端阳日湖上宴集》句:“未放巾车陶令去,且容拓戟少陵狂。”

星洲谣调倚《望江南》〔十首〕

星洲好,玉笛听清吹。飞动水风云月露,狎游鲸鳄蜃蛟螭。终爱老龙痴。

星洲好,蛮语答娵隅。如此江山谁主客,偶然游戏视枌榆。未许忆莼鲈[1]。

星洲好,夜夜月当头。倒喝冰轮成闰夕,愿倾海水注更筹。新曲奏无愁。

星洲好,大道绝尘驱。持踵翠盘留赵姊,驻轮芳陌媚罗敷[2]。是我夜游图。

星洲好,列队按笙簧。风引神山童女舶,春移南国粤姝乡。妒煞竹枝娘[3]。

星洲好,未信土风微。偶厌名香焚皂角,闲凭魔女舞红衣。乐府叶妃豨[4]。

星洲好,明月照流霞。万斛酒船千丈锦,十重雾阁四围花。扶醉稳回车。

星洲好,花叶竞娥媌。烘被馀馨堆茉莉,溜钗新泽濯香茆。沉梦暖莺巢。

星洲好,长书占清秋。买夏园开多近水,照春屏曲隐迷楼。随处任勾留。

星洲好,浊酒且中贤。身后是非谁管得,眼前卿辈足流连。寓趣可无弦。

【校注】

[1]忆莼鲈:用“莼鲈之思”之思乡常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2]罗敷:汉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引晋朝崔豹《古今注》云:“《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

[3]竹枝娘:指唱竹枝词的女歌手。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宋谢伯初诗:“下国难留金马客,新诗传与竹枝娘。”

[4]“乐府”句:妃豨,“妃呼豨”的略语。语出《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有所思》:“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妃呼豨”是古乐曲中的助声字,无义。明徐祯卿《谈艺录》云:“乐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诸语,本自亡义,但补乐中之音。”叶,和洽,同“协”。

纪遇杂事诗〔二十二首〕

买笑歌场复卖痴,人间忧乐至今疑。潇潇凉雨灯窗夜,自写星洲纪遇诗。

大道垂杨尽狭邪,芙蓉塘路走轻车。仙龛海外多清课,一醉无名特借花。

眉样新翻玉雪肤,文鸳队队见灵雏。编排月令司花女,试把芳名次第呼。

墨池雪岭久纷纷,任倒天吴刺绣纹。花月留痕传稗史,戏翻花榜第刘蕡[1]。(谓碧娘)

黄河远上选歌新,安得双清掌锦巾。我倚隐囊卿绣褥,半床胡蝶一般身。

自谱南音教柳枝,风花傥荡解人颐。欲求画苑传神手,替写双鬟对听诗。

手招明月到花南,圆悟红禅慧业参。一笑如如今出定,与君同坐普陀盦。

苦记迟留到夜阑,佳人翠袖觉衣单。呢他忍冻翻怜我,肉作屏风与障寒。

玉楼金谷怨珠沉,化蝶韩凭[2]迹可寻。博得倾城连理意,戏言一死见卿心。

铜龙夜永漏声微,月影如钩贴绣帷。高处不胜寒露重,独怜人瘦桂花肥。

绿荫帘栊雨乍晴,匡床八尺觉凉生。银蟾影没回宵梦,花底间关听晓莺。

扶醉归来夜未央,醉乡寻梦到柔乡。他侵晓亲厨下,素手调将窅窕汤。

偷揩香汗停金扇,小试兰汤换绛襦。贻我白罗巾四折,绮怀稠叠当云铺。

帽檐吾自把花簪,举似衣香愧习深。采采繁英盈一匊,亲拈含笑结郎襟。

闲谈侈述美人恩,云锦裁缝各指痕。独有添纹绣珠履,登台先揖女平原。(采蘋、顺翎各为余手制浣衣,小粦[3]复加绣双履以进)

兄妹相呼笑拍肩,虬髯红拂托新缘。[4]侧闻肖像劳私护,莫怪徐妃礼蜀仙。(歌者数辈争向余索得肖象一分,归悬己室)

江上樊姬别几春,桂旗箫鼓已成尘。锦屏渡后蓝桥在,喜见云英小妹身。[5]

东山女妓本苍生,体贴偏深少者情。枕我怀中眠我膝,檀郎当母试娇声。

小楼莺燕自成家,居士维摩丈室花。一醉沧江忘岁月,怜卿犹共滞天涯。

老我名心尚未灰,旁人虚赞尽云台。一言忠告输红粉,才子居官便不才。

青娥十队竞相招,午夜馀音度碧霄。有约重来楼上月,樽前搂伴赌笙箫。

相思无赖为情浓,长损餐眠意未慵。坐到明月风定后,雄心忽激五更钟。

【校注】

[1]“戏翻”句:翻用“刘未第”典。刘(?—848),字去华,唐宝历进士,博学善属文,耿介嫉恶。《旧唐书·刘传》载:太和初举贤良方士,考策官对其策论嗟服,但中宦当途,畏之不敢录用。登科人李郃谓人曰:“刘不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后以此典谓高才正直敢言之士被埋没。宋高登《多丽》词:“李广不侯,刘未第,千年公论谁羞?”

[2]化蝶韩凭:韩凭亦作韩冯、韩朋,相传战国时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韩凭夫妇》略云:宋康王夺韩凭妻,夫妇自杀,坟生梓树,一夜之间,枝叶相交,夫妻魂魄又化为蝴蝶。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3]粦:“粦”字原书模糊不清,有偏旁,疑为“憐(怜)”。

[4]“兄妹”句:用“风尘三侠”事。虬髯,即虬髯客,初属意于红拂女,未成,乃与之结为异姓兄妹。参见诗钞卷一《星洲纪遇》诗“绝爱”句注。

[5]“锦屏”句:用唐人裴硎《传奇·裴航》中典故。传说裴航为唐长庆间秀才,游鄂渚乘船至蓝桥时,口渴求水,得遇云英,一见倾心,遂向其母提亲。后应其母要求寻得月宫中玉杵臼,于是成婚,双双仙去。

丙午(1906)

答钟丈西耘来诗[1](有序)

余好酒好色,间杂屠沽饮博,有信陵之病[2]。西耘丈南游至坡,闻而贻诗,规余尊生。甚感其意,次韵和之,并以自解。

帝网光中一粒尘,刹那何异八千春。着衣花雨亲天女,变相泥犁近罪人。福慧多生惭愿业,慈悲本体剧酸辛。当歌对酒无穷泪,敢惜劳劳未了身。

【校注】

[1]诗题:钟丈西耘,即钟德祥(1835—1905),字西耘,一字伯慈,号愚翁,广西南宁人,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侍讲、国史馆编修,帮办福建、台澎防务。著有《集古联词》《宣南集》《征南集》,生平手稿编为《蛰窠集》。

[2]信陵之病:“信陵”即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见诗钞卷二《后夜宴即席作》“魏公子”注。魏无忌后来担任魏国上将军,威震天下,因而遭魏王疑被免兵权。此后便心灰意冷,称病不朝,郁郁而终。《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玉娇录事[1]重来星坡,遗余折扇,赋酬

折叠新歌扇,飘摇旧折枝。聚头怜有意,便面恰题诗。银烛流萤小,金泥簇蝶痴。钩连同锁骨,弯曲肖颦眉。度度春风拂,纤纤子月吹。夙曾怀袖共,珍重美人贻。

【校注】

[1]玉娇录事:玉娇,不详。录事,原为唐代举子聚宴时主持宴席间应酬事务之人,因多以妓女充任,后以录事借指妓女。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苏叔党政和中至东都,见妓称‘录事’,太息语廉宣仲曰:‘今世一切变古,唐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唐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录事也。”

市楼戏题〔三首〕

镇日狂歌上市楼,眼看世事等浮沤。愿为卖药韩康[1]隐,翻喜无人识马周[2]。

主文谲谏是东方,沽直年年玩圣狂。自笑昨逢王母侍,偷桃便欲索真赃。

浮海频年载酒行,江湖魏阙镇忘情。久虚桂殿探花信,枉被嫦娥唤小名。

【校注】

[1]卖药韩康:韩康,字伯休,东汉人士,西晋皇甫谧著《高士传》中人物,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后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

[2]“翻喜”句:马周,唐太宗时期宰相。《旧唐书·卷七十四》:“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戏作纪事(有叙)

女校书福友[1]之姨母,戏与福友赌赛,以取得菽园新近画像为博进。侵晨福友便至余别墅曰天一阁者,直向壁上取携,馆人尼之,具以情告,遂听其行。及余闻知复为轩渠不已,戏纪以诗。

曾闻斗草博赢输,逸事唐宫入画图。此更白诗知老妪,可随陆像遍三吴。群花供养身真假,艳体挦扯事有无。不信青莲穷相在,被人拟作谢公须[2]。

【校注】

[1]女校书福友:校书,指有才学、能诗文的妓女。唐代薛涛是四川一带有名的乐妓,能诗能文,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文人胡曾赠《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后以校书为妓女的别称。福友,未详。

[2]谢公须:谢公,指美髯公谢灵运。谢灵运(385—433),南北朝著名诗人,继承祖父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后被诬杀。据载,其遗留的美须,被唐代安乐公主据为斗草取胜的宝物。唐代刘著《隋唐嘉话》下卷载:“晋谢灵运须美,临刑,施为南海祗洹寺维摩诘须。寺人保惜,初不亏损。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广其物色,令驰驿取之。又恐为他人所得,因剪弃其馀,遂绝。”

无 题

南国东家子,长眉未许人。还珠双泪眼,不字十年身。自爱婴儿母,休知宋玉邻[1]。无缘谣众女,臣里苦窥臣。

【校注】

[1]宋玉邻: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见卷前《啸虹生诗两钞编成,自题简端》诗“长笑”句注。此处用宋玉所作《登徒子好色赋》故事。赋中,宋玉对楚王言:“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未许,意即未答应和她交往。

明妃[1]曲(并序)

昔汉公主嫁乌孙,有“琵琶出塞”故事。[2]晋石崇诗并以明妃当之[3],殆想当然语,非别有据也。自后沿讹,浸成典实。余意明妃豪情绝色,屈于画工,迨后奉令妻胡,便即越席请行,其迈往不屑之情,足令天下后世伤心人为之同声一哭,又何必步东家后尘,借彼断丝枯木,乃始鸣其孤愤乎。是作顺宣此旨,颇与历来传说殊科,然亦正唯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矣。

曲逆出奇阏氏[4]喜,平城天子投袂起。呼韩愿婿阏氏愁,汉家宫女掩袖羞。翩然殿上请行者,容貌不须画工写。佳侠含光迥绝群[5],遂令天下识昭君。天山远斗蛾眉翠,雁塞横销楚岫云。当年公主和蕃日,手抱琵琶汉宫出。后来更有蔡文姬,一十八拍声声悲。[6]汉女善歌蕃酋笑,曲中尽含哀怨调。解事生憎石季伦,明妃何必把颦效。我想其时阴山黑,天作穹庐歌敕勒。[7]雪边青草明妾心,耳听胡笳转摧抑。士才不遇若为通,女貌不遇若为容。低头去国仰头望,名在千秋身在戎。人生不幸作女子,所得主者只如此[8]。内家风味脱宫衣,千里明驼柳雪飞。鸾文大脚双珠靿,雉尾峨冠五彩翚。纵然国色描难出,羞照黄河面目非。吁嗟乎!骊戎女晋开霸图,时移势易齐女吴。强夷强夏须臾故,纷纷首向和亲务。彼犹人为非己为,何如自请有明妃。明妃自请空复尔,羞煞汉廷众男子。一笑春风度玉关,身后褒弹浑不似。

【校注】

[1]明妃:即王昭君(约前52—前19),名嫱(又作蔷、樯),字昭君,晋初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汉元帝时宫女。竟宁元年(前33)春,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愿保边塞无兵事,汉元帝诏王昭君为其阏氏,赐号“宁胡阏氏”,嫁于匈奴单于。《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均记载。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2]“昔汉”句:汉公主,指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西汉宗室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乌孙王猎骄靡的右夫人,并令人为之制乐器“秦琵琶”,以解遥途思念之情。刘细君在猎骄靡死后,随俗嫁于新王、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事载《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3]“晋石崇”句:石崇(249—300),字季伦,小名齐奴,西晋时期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写有乐府诗《王明君》,描写了昭君远嫁的故事。

[4]阏氏:汉时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号。据说其本义为女性妆扮用的胭脂,用作王后称号,系取其天生丽质堪与胭脂媲美之意。西汉时王昭君出塞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

[5]迥绝群:原作“迴绝群”,“迴”字误,据《菽园诗集》本改。

[6]“后来”句: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擅长文学、音乐和书法。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沦落于南匈奴左贤王手中,在匈奴生活十二年,生二子。后曹操用重金将其赎回。《胡笳十八拍》为文姬归汉后所作的古乐府琴曲歌辞,辞中追怀悲愤,诉述作者一生不幸的遭遇。

[7]“我想”句:化用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只如此:原作“祗如此”,“祗”字误,当为“衹(只)”。

醉时书〔六首〕

买醉曾挥十万金,迷花岂是最初心。痴情惟有龙天谅,不向红妆乞赏音。

群花如锦拥楼台,我向花光多处来。拼酒何妨千日醉,只谈欢乐不谈哀。

貂裘换酒醉陶陶,起舞筵前尽放豪。堂上吴姬皆挟瑟,阿侬避席独横刀。

当头明月几华清,客里关山玉笛横。我是当年桓子野[1],闻歌先作奈何声。

张灵游戏随行乞[2],剩馥偏沾手里杯。翻被人呼李公子,不衫不履裼裘来。[3]

肯同子贡咏抽觞[4],未许刘伶葬道旁[5]。息壤难期天莫问,花魂为我筮巫阳。

【校注】

[1]桓子野:即桓伊。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将领、名士、音乐家。桓伊善吹笛,有“笛圣”之称,琴曲《梅花三弄》即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有“桓伊笛”之典。事见《晋书·桓伊传》。

[2]“张灵”句:用明代言情小说《十美图传》之《补张灵崔莹传》所述故事。张灵系明正德年间苏州才子、画家,性狂放不羁。一日,他得知好友唐寅、祝允明在虎丘宴集,遂欲往讨酒索醉。“然不欲为不速客,乃屏弃衣冠,科跣双髻,衣鹑结,左持《刘伶传》,右持木杖,讴吟道情词,行乞而前。”唐寅为之画“张灵行乞图”。

[3]“翻被”句:李公子,指李世民。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不衫不履,即衣着不整齐,形容性情洒脱,不拘小节。

[4]子贡咏抽觞:用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所记孔子与子贡南游之事。孔子南游至楚国阿谷之隧,遇一浣衣少女,便“抽觞以授子贡”,让其以饮水为由试探女子,以了解南方风俗和教化情况。

[5]刘伶葬道旁:刘伶,字伯伦,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嗜酒不羁。《晋书·列传十九·刘伶传》称,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

夏日炎蒸,偶携蝉儿、兰儿、月儿诸雏鬟纳凉,至双林寺外荷塘采莲,徒跣共涉,伊其相谑,因复成咏

妙庄王女是文殊,叶叶花花近佛图。半亩方塘云蘸水,三生圆相月连珠。冰丝雪藕清凉域,锁骨华鬘变现躯。触我童心闲出定,白莲座下礼双趺。

小屐(有序)

南洋少妇习于岛风,每喜跣而御屐,青楼中人尤以此为时趋。余愧负汉成之痴,兼有夫差之癖,乐闻屧韵,亦足销魂。尝泥董顺娘相从,蜡屐游衍坡陀。渠侬慧黠,出语撩人,谓能即事成诗相悦以解,更不吝手绣珠履以报。余笑而可之,石阑斜点[1],便作左券之责。偿雪爪留痕,兼存山中之公案。

小屐黄金齿,轻拖白玉肤。不烦添锦屧,好共覆罗襦。香气长舒藕,柔脂细点酥。暖风酣韵屧,幽草嫩承趺。李白临流想[2],杨妃出浴图。可随罗袜步,绝胜锦鞋呼。采蕺踪先后,凌波迹有无。汉成持素足,飞燕擢轻躯。争笑吴王癖,翻怜葛屦[3]输。掺掺劳女手,双履报明珠。

【校注】

[1]石阑斜点: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其三:“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石阑,同石栏。点笔,犹染翰。

[2]李白临流想: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见卷前《邱菽园诗集叙》“太白”句注。李白《紫骝马》诗云:“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障泥,披在马鞍旁以挡溅起的尘泥的马具。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3]葛屦:旧时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戏为回文体,赠莲娘、凤娘两词史

冻月交枝柳,寒塘蘸粉莲。洞桃留迹偶,丹雪驻颜仙。凤彩翩先后,鸾文逐倒颠。梦凉侵佩扣,兰蒂并娟娟。

右诗试将各句上下移易之,可得平仄均五言律多首,亦一消遣法云。

花间偈,拈示诸所欢旧人

五十三参过去来,一参一舍妙莲台。桃花作饭何交涉,恰正南游比善财。

槟岛游次,重别柳枝口号

短短春光楚楚腰,些些情绪念奴娇。十年再见垂垂柳,重与潇潇送画桡。

述阿美词史槟寓近况,柬罗君(乃馨)[1]穗垣

昔日章台柳,青青尚向人。[2]自怜眉黛巧,犹绾别离新。怨笛回三叠,飞花负一春。天边明月在,不照旧时颦。

【校注】

[1]罗君(乃馨):罗乃馨,广东新会人,清末商人。曾任职都察院所属广西道,后在广东设垦牧公司,振兴实业,曾获赏商部三等顾问官加二品顶戴,宣统年间任资政院议员。

[2]“昔日”句:章台,汉代长安一繁华街名,旧时多妓院,后世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据唐孟棨《本事诗》和许尧佐《柳氏传》载,唐天宝进士韩翃,与好友李生蓄妓柳氏相慕相狎,别后,韩翃作《章台柳·寄柳氏》词,有句:“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由槟岛回复星寓,检箧中故衣,见所欢者送别泪痕,怆然赋诗

前时涕泪满君衣,衣上湘痕暮雨飞。今日秋江双燕剪,涎涎公子不同归。(涎字叶平)

经行星郊,偶过丛冢,酹酒馨娘坟土

西陵松柏吊斜曛,子夜清歌不可闻。白堕春醪羁客泪,红心艳草美人坟。棠梨开落空残粉,蛱蝶翻飞幻坏裙。肠断青骢归陌路,山前盻绝旧行云。

自忏〔八首〕

尽云慧业一重因,慧业双修未了身。花慧自深花业重,衣香吾是过来人。

酒边岁月去骎骎,梦里樊川[1]怅绿阴。今日鬓丝成后觉,当年薄幸岂初心。

记从行酒蔡经家[2],狡狯仙娥指爪夸。多谢麻姑搔痒处,侬如怕痒紫薇花。

经过淫舍似禅僧,戒体坚持愧未能。愿乞楞严传大定,文殊为我脱摩登。

昔年掷果同骑省,今日持斋学太常。花事已阑情亦减,误他三十六鸳鸯。

誉我都云尚少年,风怀岂识逊从前。自将骆马杨枝放,任达心情似乐天。

倾城名士尽儿嬉,雪岭今朝昨墨池。谁信罗虬无赖甚,至今留得比红诗。

竖拂重开色界天,忏除绮语扫言诠。收心日对华鬟坐,此是桃花悟后禅。

【校注】

[1]梦里樊川:樊川,即唐代诗人杜牧。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见诗钞卷二《次韵戏答,时余谭次偶及返国之意,故末首及之》“我愧”句注。

[2]蔡经家: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又说:“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

丁未(1907)

题元微之《会真记》后[1]

尤物偏教怨玉笄,阴符长恐佩璇闺。春风帐殿神君降,大道蘼芜弃妇啼。晚节卿犹耽补过,朝飞士或谅无妻。如何老去悲韦氏,沽酒金钗句更凄。[2]

【校注】

[1]诗题:元微之,即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唐代大臣,著名诗人、文学家。《会真记》即《莺莺传》,元稹编撰的传奇小说。主要讲述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2]“如何”句:韦氏,字蕙聚,元稹的元配夫人,有才思,苦贫早逝。元稹不胜其悲,为之写下著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一句:“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市楼偶题,并示黄召平[1]大令(景棠)〔二首〕

此生我愿为情死,不管旁人说是非。大地方酣蕉鹿梦[2],漆园蝴蝶故飞飞。

不愿情死愿情生,休恸江东阮步兵[3]。捉月何如人坠水,士龙[4]大笑亦纵横。

【校注】

[1]黄召平:黄景棠(1870—约1915),字诏平,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南洋著名侨商黄福之子。出生于南洋,青年时代回国,在广州创办实业,建立粤商自治会,成为清末广东著名爱国商人、企业家。他也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艺术家,常邀当地文人雅士在其寓所小画舫斋雅集,吟诗作对,相互酬唱。著有《倚剑楼诗草》传世。

[2]蕉鹿梦:又作得鹿梦、分鹿覆蕉等,典出《列子·周穆王》,言郑人于野得鹿而引起的梦与真之幻。喻世事无常,如梦如幻。

[3]“休恸”句:阮步兵,即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著名诗人、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江东步兵”是西晋张翰的别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晋书·文苑传·张翰》:“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唐罗隐《寄杨秘书》:“萧萧檐雪打窗声,因忆江东阮步兵。”

[4]士龙:陆云,字士龙,西晋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

遥同香江寓公潘老兰韵[1]

佣书未倦客中身,宠柳骄花志不贫。久敛绮才来卖赋,鸡林贾逊汉宫人。

【校注】

[1]诗题:潘老兰,即潘兰史。见诗钞卷一《题潘兰史悼亡诗卷》“潘兰史”注。

忏绮(有序)〔四首〕

佛法许有罪人忏悔,惟不准打诳语。余也省念平生,绮业最重。某日晨兴,率书韵言四首,以当供状,哀告双林寺主[1],为余佛前呈首。追序前尘,语皆征实。虽仍绮语之习,幸免打诳之呵。龙天在望,鉴此时心。

莺花待醒廿年狂,耐可心情忏醉乡。八百受降轻媳妇,三千如土陋明皇。神全玄牝回寒谷,胆壮青蛇过岳阳。摇落于今巫雨馆,能存词赋未荒唐。

吹笙人去苦低迷,碧海先归有羿妻。银汉小桥填夜鹊,铜壶遥漏诅晨鸡。屈巫南国延年北[2],宋玉东家少伯西[3]。谁信楚歌亡子弟,相从毕竟让虞兮。[4]

猛忆娉婷未嫁身,诸天飘坠为谁春。春驹梦熟花无命,天女魂归袜已尘。紫玉残钗伤李益[5],青衣团扇失王珉[6]。当年文伯容身死,自杀房中可有人。

敢将好色罪先天,纵醉同为后起缘。南国迹留苏学士[7],诸姬词熟柳屯田[8]。避人有例谈风月,种树无心易岁年。身业未除增口业,泥犁香狱咒青莲。

【校注】

[1]双林寺主:双林寺,中国华侨和前来弘法僧侣在新加坡建造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位于新加坡中部大巴窑莲山,1898年始建,1908年建成。1907年邱菽园作此诗时,双林寺寺主(住持)是敬亮禅师。

[2]“屈巫”句:屈巫,字子灵,出自楚国公族之一的屈氏。原为春秋时期楚庄王之大夫,因慕夏姬之美色,而用计携夏姬叛楚奔晋,并辅晋联吴,夹击楚国。屈巫南国,即指其在南方楚国计获美女夏姬之事。延年,即李延年,西汉音乐家,因犯法而受腐刑。延年北,指李延年作《佳人曲》所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据《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曾为武帝献此歌,而其妹因此而得幸受宠。

[3]“宋玉”句:宋玉东家,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他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极称其东家之女美貌。见诗钞卷三《无题》“宋玉邻”句注。少伯,即春秋时期越国政治家范蠡,字少伯。相传其为助越复国而寻得美女西施,功成身退后,携西施而去。少伯西,即指西施。见诗钞卷二《以领巾赠梁词史,承许服之摄影遗余,嘉其慧心,诗以张之》“待留”句注。

[4]“谁信”句:用“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典。虞兮,指虞姬,秦末汉初西楚霸王项羽之妻。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对着她唱起悲壮的《垓下歌》,有“虞兮虞兮奈若何”句。虞姬在楚营拔剑自刎。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云:“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楚腰借指虞姬。

[5]“紫玉”句:李益(约750—约830),字君虞,唐大历进士,初任郑县尉,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和明代汤显祖剧作《紫钗记》,先后演绎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曲折的爱情悲剧故事,紫玉钗是二人的定情之物。

[6]“青衣”句:王珉(351—388),字季琰,小字僧弥。东晋时人,少有才艺,善行书,曾任中书令。与嫂婢有情,婢善歌,而珉好捉白团扇,因制《团扇郎歌》。事载《晋书·乐志》《古今乐录》。青衣,婢女所着衣。

[7]“南国”句:苏学士,指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曾官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故有是称。苏轼晚年因新党再度执政,于绍圣元年(1094)六月被贬至惠州,绍圣四年(1097)再贬至海南岛儋州。参见诗钞卷二《自适》“东坡有妇”注。

[8]“诸姬”句:柳屯田,即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市民生活、歌妓生活,流传广泛。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谢别金鹦,兼示新妹、桂英、美好诸词史

散尽黄金尽买痴,凄凉抽笔写相思。阑干湿遍梨花雨,无奈东皇欲别时。

缝穷妇行[1]

乌生八九鸤鸠七,拮据毕逋毋相失。女贞鞠子自成行,一线生涯共行乞。东家妒煞富家妇,纵有千金输敝帚。西家羡煞贵家娘,真有蕉萃胜姬姜[2]。为言萧瑟长门长,桃华难实棠无香。频烦祷祠高禖祝,无那医钱服食方。哀汝缝穷嗟来食,斋鸽延僧等功德。长前幼后母尸饔[3],堂上啧啧翻图侬。图侬有子万事足,富贵何如今缝穷。愿以所无易所有,幸得将雏莫将母。赐金郭巨免儿埋[4],式穀螟蛉随蜾负[5]。一言未毕妇摇手,掩耳闻雷襁而走。似有报辞对曰否,谚云子不嫌母丑。汝富汝贵恣所求,请勿下同匹妇仇。手挽筠篮向街头,相依为命子母牛。

【校注】

[1]诗题:“缝穷”是北方话语,旧时指替别人缝补衣物的行业。“缝穷妇”即旧时从事缝穷行业的妇人,就是那些坐在巷口码头替别人缝衣服以维持生计的妇人。

[2]“真有”句:语出《左传·成公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萃。”晋杜预注:“姬、姜,大国之女;蕉萃,陋贱之人。”

[3]母尸饔:语出《诗经·小雅·祈父》:“有母之尸饔。”尸,主持、主管;饔,熟食、饭菜。

[4]“赐金”句:用“郭巨埋儿”典。东晋干宝著《搜神记》等载,郭巨为节食奉母欲埋儿,因掘坑时获天赐黄金一釜而免埋。

[5]“式穀”句:语出《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前句意谓蜾蠃负持螟蛉而养为子。晋陶弘景在《本草注》中则称,蜾蠃负持螟蛉,是要用它作为后代的食料。后句“式穀”,谓赐以福禄;或谓以善道教子,使之为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