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戏剧评论

戏剧试作[1]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写戏,这个题目本来用不着听人讲,一个人绝不是听听人讲演就会写戏,只完全得靠天才与经验才成,讲写戏的人只是给人一点暗示,省去自己一些摸索的功夫,少走点费劲的路子而已,我现在拉拉杂杂的提出几个关于写戏的问题来:

主旨的问题——主旨本来是个抽象的东西,先有个主旨再来写戏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需的。可是随便一个故事,不能就算做一出戏,可以叫作小说。小说可以长篇的叙述,戏剧是以最简练的手段说出一件事的内容,主旨这个东西虽然空洞,但写戏时可以把它分成若干部分,化作空气供作写戏的材料,可是不能以它来决定如何写戏。

戏中的人物——戏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看人物性格描写如何。一个戏发展的好不好,全显示在人物上面。如《娜拉》上的娜拉,在前半,她性格的表现上是个很平常的女人,但到后半,她的为人才完全显露出来,把那个戏弄的那样精彩,所以说戏的成败,人物有极大的关系。

戏包含条件—— (一) 美感; (二) 深入浅出; (三) 要紧张,不要刺激; (四) 戏重表演,小说重叙述; (五) 戏与事实发生直接关系,小说为间接的; (六) 戏要拿出人生的重要部分,小说是详述人生全部,(中国戏都是舞台上的小说而不是戏,一切都来说明,不能给出最动人的部分); (七) “三一律”的问题,自然这是希腊写戏的规律,但是现今写戏仍然要应用它。自浪漫主义抬头以后,不大注意“三一律”的限制,就像萧伯纳的getting married他自己说的,不是照着希腊“建筑式的一致”。但实际上是“杂烩式的一致”。

戏的经济规律——戏最忌讳重复,可是有意识的重复,就有价值了,如《伪君子》中白谒[2]刚从丫头打听戴度[3]时重了又重,但重复给人一个很大的兴奋,可是像《苏州夜话》中老画师前后两次叙述家庭的遭遇,这就有些令人厌烦了。此外,戏中的人物也应当以少为妙,除非角色应当多的时候。节目方面,也是应以经济为原则。

分幕的方法——一个戏应当有三幕,begining,middle,end。希腊时总分成五幕,从易卜生起作为三幕。其实人生就是三幕,因为人生越来越紧凑了,也就把五幕归成三幕,写戏第一幕最难,要负着介绍与披露的责任,有的戏第一幕把整个戏的事实说出来,如hamlet,第二幕要尽量说出内容并启发后面,第三幕是难在将一切的经过作个结束。此外,写戏用纲要的问题,可以随便,古时意大利亦用此法,演戏者只本着大纲去说自己的话,现在是不这样了,可是写剧的时候总可以本着一个纲要,尤其是初学的人可用,亦可不用。

戏剧家条件—— (一) 以传统知识做粮食; (二) 语言文字要熟练; (三) 要有舞台经验,统治舞台,不要被舞台统治; (四)对人生要有相当的认识; (五) 要有独立的人生观; (六) 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七) 有技巧结构的能力; (八) 认识自己与时代(切忌宣传与讲演方式)。

戏要是戏,同时亦就是文学。

(载1935年8月25日《北京晨报》)

* * *

[1] 此文为作者于1935年8月24日下午在青年会暑期戏剧讲演会上的讲演纲要,石子记。——编者 《北平晨报》按: [本报特讯]青年会暑期戏剧讲演会昨日 (星期六) 为第四周,讲员原为余上沅氏,余因事未能返平,改由下周讲员李健吾氏讲演,听众七八十人。四时半开会,主席致辞后,李氏出场讲演,着绸长衫,中国裤鞋,态度自然,含笑拉椅就坐,随口道: “这样随便点。”置案大书一卷,酷似教授神情。遂以《戏剧试作》为题作以下之讲述。 (载1935年8月25日《北平晨报》)

[2] 李健吾后改译为奥尔贡。——编者

[3] 李健吾后改译为达尔杜弗。——编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