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二
送黄六有归三山序
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送史县尹朝京序
交信录序
程汉翁诗序
重刊苏文忠公诗序
赠地理杨南川序
观音经序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二
序
送黄六有归三山序
积雪融而登徂徕[(一)徂徕:即徂徕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东南。大汶河、小汶河分水岭。],可以观松;烈火息而登昆冈[(二)昆冈:古代传说中的产玉之山。《书?胤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孔传「山脊日冈,昆山出玉」。或谓此昆冈即指后来以产玉著名的蓝田山,其地为古代「昆夷」所居,故名。],可以观玉。道行乎贫贱、患难、夷狄,而不失其所守者,可以言君子矣。穷而能固者,圣人所尚;老而能壮者,诗人所美。汉人合而言之曰:「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三)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指处境越困穷,意志应当越坚定。《后汉书?马援传》: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古之人有行之者,太公是也。仕而不选于侯国,夫而见弃于室人,佣而摈,屠而市不利,以八十老翁【以八十老翁 底本「以」作「于」,丛刊本、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集成本「于」均作「以」,据改。】,而仰食于鱼钓【而仰食于鱼钓 嘉靖本,丛刊本,「鱼钓」均作「鱼钩」。】,不亦坚乎!非龟筮,文王亦不知其贤;出其策,脱其主于囚,人亦未敢以王佐许之。閟光采,韬锋颖,退然若无能者又几年。相三君,定天下,致太平,年已百有余矣。辞三公,而侯伯自暇自逸,谁敢议之?逆旅无严卫,途人謦欬亦可通。夜阑闻有云客寝甚安,非就国者,不俟昧爽,揽衣宵行,何其壮也!秦汉而下,将相亦有斯人否乎?晚唐士大夫,若能以忧道救世之心,易其嗟老叹卑之心,则唐之天下,何至于乱亡。羡光荣,求一饱,虽大贤亦不能免,欧阳子悲之。流弊数百年,其祸不至于中国皆被发左衽不止也。嗟乎!夷而灭五帝【夷而灭五帝 底本为「彝而灭五帝」。丛刊本「彝」作「夷」,据改。】、三王自立之中国,有天地以来,无此变也。同人者,不辨其族类【不辨其族类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不辨」均作「必辨」。】之可同;随时者,必随其正则无咎。时文俗士,盛年岂肯为匪人。气以穷而丧,志以老而衰,颠迷沉冥,形生神死。狺狺[(四)狺狺:犬吠声。《楚辞?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然曰:「我善同人,我善随时。是亦不大可悲乎【是亦不大可悲乎 丛刊本、道光本、集成本、日刻本「亦不」均倒文。】?汉人坚壮之言有旨哉!」
三山黄六有坐太学,以文章为诸公贵人重客。逢世大乱,贫不能自活,稍降志屈道【稍降志屈道 丛刊本、道光本、日刻本「降志」均作「降心」。】为路教、为山长、为训导官,亦可自诡曰「师儒」。嚣嚣然不屑,携二子行五百里,教学以代耕。暇则历访先贤讲习之所,借书吟诵,著述不休。闻有好善而遗世者,虽穷途巅崖邃谷,必杖屦求见。遇某于途,立谈而莫逆交。气愈豪,志愈不屈,夜相与席地拥炉,谈太公大节。六有拊髀雀跃,若有契于心。斯人也,马文渊[(五)马文渊:即马援,字文渊,东汉茂陵人。佐光武帝破隗嚣,又征先零羌,肃清陇右,平交趾,立铜柱表功而还,拜伏波将军,封安息侯。恒言大丈夫应老当益壮,穷宜益坚,又谓男儿当马革裹尸还葬。年已六十二,仍自请将兵讨五溪蛮反,中疫卒于军。]之徒欤!万木凋残,乔干耸翠,砠嵬[(六)砠嵬:砠,戴土的石山;嵬,崔嵬,指有石的土山。]同炉,虹气烛天。拙工俗匠【拙俗族匠 底本作「拙工族匠」,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集成本「族匠」均作「俗匠」。据改。】,睥睨于其旁,不以为奇,亦当以为怪。况天下后世,岂无卞和[(七)卞和:春秋楚人。曾得璞玉于楚山中,先后献给楚王,均以为狂,刖其左右足。及文王即位,乃使人理其璞,果得玉焉,遂命名为和氏璧。]、公输[(八)公输:即公输班,姓公输名班,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工匠,曾创制攻城云梯和刨、钻等工具,历代木工都尊称他为祖师。]乎!余惧六有不畏穷而畏老也,敢以此说勉之。子归子之乡【子归子之乡 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均作「子归君子乡」。】,见菊谱陈公,芳山陈公及诸老先生与吾同志者,道吾言,岂不曰:「斯人也!向来狂杀,今尚狂乎?」
【说明】一、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丙戌作(因序末有:「丙戌建子月序」),时年六十一岁。(见道光、民国《弋阳县志?高士传》)。 二、黄六有,闽县人。宋末游太学,为诸公贵人重客,逢世大乱,贫不能自活,携二子行五百里,教学代耕,暇则历访先贤讲学之所。入元不仕,与谢枋得相友善。
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景定二年,司历者曰:「星有大尾【星有大尾 底本「大」为「天」,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均作「星有大尾」,据改。】,旅于奎,填于辰【填于辰 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均作「填与辰」。】,从月后会四星,不相能也。乃季春月朔同轨。其占为文运不明,天下三十年无好文章。」儒者望青台[(一)青台:即青色涂饰之台。《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在宜阳门外,复殿重房,交疏对溜,青台紫阁,浮道相通,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而诟曰:「何物瞽叟,为此妖言!」司历者闻而笑曰:「岂特无好文章,经存而道废,儒存而道残,科举程文,将无用矣。」皆疾其为妖言也。后十六年而验。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当事哀怜之【当事哀怜之 「当事」,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均作■■(墨钉),集成本作「今上」。】。令江南路、县,每置教谕二人【每置教谕二人 丛刊本、日刻本「每置」均作「各置」。】。又用辅臣议,诸道各置提举、儒学二人。提举既曰大有司,设首领官知事令史尤繁,学帑有羡钞,廪有羡粟。岁磨时勘,月稽日察,有欺弊毫发,比去之十年,亦责偿无赦。饥雀羸鼠,馋涎吞吐【吞吐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均作「吐吞」。】,不敢啄囓。学官似尊贵【学官似尊贵 底本作「学宫」。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学宫」均作「学官」据改。】,实卑贱,禄不足以救寒饿【禄不足以救寒饿 「寒饿」后,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均多「甚者面削如、咽针如、肌骨柴如。」十二字。】,曹类【曹类 「曹」,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均作「嘈」。】凋啾相呼,而谋【而谋 「而谋」后,丛刊本多「曰:我国朝治赃,吏法最严。管僧食僧,管医食医,管匠食匠。御史按察不敢问,岂不曰时使之然,法使之然,教之必不改;比而诛之,则不忍也。吾徒管儒不食儒,将坐而待毙乎!」六十六字。】摧肌剜肉于儒户【摧肌剜肉于儒户 丛刊本「摧肌」作「椎肌。又于「儒户」下多:「不足,则括肉敲髓及乡师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又曰:管儒者益众,食儒者益繁,岂古之所谓兽相食者欤!抑亦率兽而食人者欤!」五十字。】。儒不胜其苦,逃而入他途者【逃而入他途者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逃而入」下有:「僧、入道、入医者」八字。】十九。建安科举士余二万户,儒者百六【儒者百六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均作「儒者六百」。】,儒贵欤?贱欤?荣欤?辱欤?可以发一慨也!
九仙[(二)九仙:即九仙山。在今福建福州市旧城内东南隅,与闽山(乌石山)、越王山合称三山。]方伯载,三百年儒家一才子也。幼登陈忠肃公门,有远志,强记而善问,落笔皆英气,薄科举程文不为,而喜为诗。某每以科举程文教子孙,见后进学文者,必劝之。间语伯载曰:「以子之才,屑为程文应儒选,孰不贵重子?」伯载哆颐【唉颐 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均作「哆颐」,据改。】而笑,掉臂而去曰:「吾始以先生为知我者也,今而后知先生非知我者也。马之日千里者,岂衔勒辔策所能羁哉【所能羁哉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羁哉」下有:「吾人品岂在娼之下,丐之上者乎!」十三字。】!吾岂不能为场屋用之文,所以胶口不肯道者,愿为大元之逸民【大元之逸民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均作「大元一逸民」。】,超然出乎十等人之外也。先生果知我者乎?请从此辞!」某始而疑,中而怪,终而大敬之。携其手,坐之堂上而告之。由辛酉至庚寅三十年【三十年 丛刊本、康熙本作「十三年」。】,文运大明,今其时矣。天下岂终无好文章乎!古之所谓经天纬地曰文者,必非场屋无用之文也。子既薄场屋之文而不为,文而经天纬地,必有所传矣。安得借一席地,相与讲明之乎?予方挟龟策,坐卜肆,岂得已哉!是亦不愿为儒者。以予所不愿,而愿子为之,有愧于忠恕之道多矣。虽然,天地之大,无儒道亦不能自立,况国乎。秦之后为汉,嫚儒者莫如高帝【嫚儒者莫如高帝 「高帝」,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俱作「汉帝」。】尊儒者亦莫如高帝。子能为董公[(三)董公:即董仲舒。汉广川人。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授,三年不窥园,学士皆师尊之。仲舒学有原委,为汉醇儒。刘向称为有王佐才,虽伊尹、吕尚毋以加,管仲、晏子所弗及,着有《春秋繁露》等书。]、为子房[(四)子房:即张良。汉初大臣,字子房。曾受兵法于黄石公,佐汉高祖灭项羽,一统天下,封为留侯。晚好黄老神仙辟谷之术,卒谥文成。]、为四皓[(五)四皓:商山四皓。指奏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今陕西商县东南)。],帝必不敢以儒之腐者、竖者待子矣。安知以文章名天下者,不在子乎!安知使儒道可尊可贵者,不自子始乎!戊子四月甲子序。
【说明】一、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八)戊子年六十三岁时作。序末有「戊子四月甲子序」。 二、三山,今福建省福州别称。因该市东有九仙山,西有闽山(又名乌石山),北有越王山而得名。
送史县尹朝京序
建阳[(一)建阳:县名。在福建省西北部,崇溪中游。]号难治,秋苗不满九千石,站户不征输者过半,养新军余五百人,邮卒不与焉。邑当广南江浙诸道之要会,省官、御史、宣慰、按察多行部,邻郡守贰多假途,驿使将宸命来往烦。廪庖者无虚日,令尹迎必数十里外,遇霖霪积潦,瞻马首倏至,跪拜泥淖马粪中,移时不敢兴,马上人命之退,则退。客就馆,用大牲,小则刲羊刺豕,折俎充庭,号曰「献茶饭」。令拱手立堂下,三跪进酒上食,客露顶跌坐,必醉饱,喜动颜色,无不满。上马去,送必数里外而归。令尹对妻子举酒相贺曰:「吾知免矣。」子事父、臣事君,不如是其严,甚于皂隶之奉王人翁也,为令尹者劳矣哉!中原将家子史尹,宰邑三年,以宽平和易为政,不求赫赫名。民安之,但见其可狎,不见其可畏。余隐者耳,不闻理乱,初不知史君何如人也。癸未十月,政和民不靖,流毒千里,平民无辜而死者几万人。史君得龚遂[(二)龚遂:西汉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字少卿。初为昌邑王刘贺郎中令,勇于谏诤。宣帝时,渤海及附近各郡饥荒,农民纷起反抗。他任渤海太守,在郡开仓借粮,奖励农桑,狱讼减少,农民归田。后官水衡都尉,后世把他与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对汉宣帝遗意,人以为贼盗,吾以为赤子;人方治乱丝而棼之,吾乃治乱绳而解之,不杀一人而定。会大赦,闽浙更生者何止百万;赦未至,而寃死者亦多矣。史称活千人者,子孙有封,史君之后其昌乎。既受代,僦庐托妻子于此邑,亦以士民依依不忍相舍也。如京师、谒吏部,求禄以养母,朋友载酒崇肉而饯之者五十人,前期各赋诗。
余闻而出山谒之,一见如旧识。因道前朝四十年遗事:宰相之仁鄙,将帅之知愚,军民之苦乐,兵财之多寡,士大夫人品之高下,史君无问不知,如响斯答。如养叔[(三)养叔:指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善射,能百步穿杨。楚共王十六年(公元前五七五年),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之战,战前,他和潘党试射,一发穿七层甲叶。战时晋将魏锜射中楚王眼睛,王叫他回射,一箭射死魏锜,后连射连中,才阻止晋军追击。]之射叶,矢必中的;庖丁之解牛,刀必中窾。伛偻丈人【伛偻丈人 「丈人」,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俱作「丈夫」。】之承蜩累丸[(四)累丸:堆栈起来的弹丸。《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愈多而愈不失其锱铢。听之者心快神畅,可喜可敬,可愤可泣,始知东南科举士,误天下苍生者百年;曾不如中原将家子不习时文者,可与谈天下事。今人以作邑为劳,宜乎史君,但见其逸也。余老且病矣,只欠一死。回思少年遇知己,如忠斋留公、敬斋谢公、梅石赵公、则堂家公、实堂吴公、泉石青阳公,皆待以国士,期以邃业【期以邃业 嘉靖本、丛刊本、康熙本、日刻本俱作「期以远业」。】。入仕二十一年,居官仅八月,宰相荐拔者十一人,皆议论不合,绝意浮世事,退而尚友。安期生、梅子真,遂为穹壤间无用之物。予之负知己多矣!不知诸老先生存者几人?子游中原,过齐鲁燕赵,当历历为予问之。朱希真云:「早年京洛识前辈,晚景江湖无故人。难与儿童谈旧事,夜攀庭树数星辰。」予每诵此诗,未始不临风洒泪也!安得明敏卓荦之才,如史君者,日謦欬吾侧哉!朋友谓予旧有能诗声,当以诗为赠。予方读礼,言且不成文,岂能写衢童壤老之真情乎!有扬觯者曰:「不载酒崇肉,又不赋诗者,罚!」予乃自罚,为建阳士大夫饯令尹史君诗序。
【说明】一、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八四)甲申作,时年五十九岁。 二、史县尹,即今福建建阳县尹。史在职三年。南宋景定元年(一二六0)改为嘉禾县,元复名建阳。
交信录序
天下有达道,不曰朋友,而曰朋友之交。交者,精神有契,道德有闻【道德有闻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俱作「道德有同」。】,非外相慕也。不交以朋友,视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则疏矣。《易?大传》曰:「定其交而后求定者,见其心之可交也。」交亦岂易定哉?公卿求士,见其才,不见其心能负人,吾视魏其侯、翟廷尉悲之:士求公卿,见其势,不见其心能污人,吾视扬雄、班固、蔡邕笑之。契之教人曰:「朋友有信。」孔门合交与信并言。信而交,交而信,亦可以无悔矣。同富贵相忘,而有九官十臣;同贫贱相疏,而有仲尼弟子;同患难相怨,而有东汉党【而有东汉党 丛刊本「党」下有「人」,咸丰本胡思敬校:「党」下有「锢」。】。此谓交,此谓信,此朋友得以列于人伦也。今人录求交曰云萍,云萍皆无情之物,义已不信,交何能坚,请名之曰《交信录》。交无上下,无贵贱,无死生。吾尽吾信,不敢求诸人。百年之间,万世之后,倘能无愧天地,而谓之人。始可见朋友之助,始可言交信矣。
程汉翁诗序
《诗》亡而《春秋》不可续,宇宙间一大变也。程君汉翁出《云栖吟稿》一编示某,某诵怀古四诗,涕泗交颐,不能禁览。尽卷乃欣喜雀跃,知天下尚有英才。《黍离》之悲、《无衣》之志【无衣之志 底本缺「志」字。日刻本作「无衣之志」,据补。】,《匪风》下泉下思【下泉下思 日刻本作「之泉之思」。】,尽在是矣。江北多豪杰,吾有望焉,因诗以见志。汉翁所韫蓄、所树立、所成就,岂易量哉!吾于是重有感焉,艺祖最重读书人,虽超世绝俗之才,不由科举程文奋身,必不得行其志。三百年后,以学术误天下者,皆科举程文之士,儒亦无辞以自解矣。其从先朝名将相游,泛论边事。自端平甲午至景定甲子,儒以时文名。而捐躯报国,不畏锋镝斧钺,能使武夫心服,为国家延数十年之命者,仅得曹毅节、彭文子、余义夫、徐有功、王景宋五人焉。至有功贬死,吾知国不可以为国矣。汉翁勉旃!陆宣公有言:「兴王之良佐,皆季代之弃才」。在季而愚,当兴而智,汉翁岂肯终为愚者乎?后日天下英雄,必有借汉翁为儒解嘲者。人之喜谈乐诵,又当过于五人者矣。吾之起敬起爱汉翁者,不特诗道而止也。
【说明】本文据《四部丛刊》本补入。
重刊苏文忠公诗序
世由道升降,有道如苏文忠公,竟为世所屈。始熙宁,讫靖康,权炉消铄,势浪摧压,身后难未歇也。道无损,世变何忍言。淳熙天子尊先猷以劝臣节,海内家有眉山书矣。其文如灵凤祥麟,不必圣人然后识,屡以诗得祸,儒者疑焉。同志以诗鸣,于其言无不敬信,独不与其诗,异哉!温凉寒暑,有神气而无形迹,风人之诗也,宇宙不多见。独不闻宣王幽厉之雅乎?周人之免祸者幸,公之得祸者不幸也。诗固未易作,识诗亦未易也。帝张「咸池」[(一)咸池:黄帝所作乐名,也叫《大咸》。有包容浸润之意。]于洞庭,鸟高飞,鱼深潜,渝歌郢曲,童儿妇女拊掌雀跃矣。光岳全气,震为大音,洄古游今,斯人几见。唐人诵杜子美诗,必怜其忠,公之诗独不可怜乎!公大节细行,如秋月脱云、寒潭见底,惜其道与程正公[(二)程正公:即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宋洛阳人。与兄颢同受学于周敦颐,为北宋著名理学家。颐学本于诚,主穷理,一以圣人为师,讲学三十余年,从学者甚众。嘉定赐谥正公,着有《易传》、《春秋传》语录、文集等。]不同,党祸自此起。贤者不相知,果不可谓之命欤!抑亦可谓之命欤?为川、洛学者两怒交毁,自陷其师。我思圣贤,以作汝民极相勉,一念偏党,人心无所归会矣。民极将谁望耶!小人剥君子、夷狄盗中原【夷狄盗中原 道光、咸丰、光绪本均作「女真陷中原」。】,二公亦不虞祸至此极也已。
公之道岂易及也哉,元丰甲子,自黄移汝,有词别交游,功名富贵之念澹然矣。郡再火于秋季仲,览得其碧绢书者,屡流落衢途,皆儒家收之,果有守护撝诃者耶。过江兴境上,题名石壁,麾笔墨淋漓竹上,文不灭【文不灭 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俱作「又不灭」。咸丰本胡校作「久不灭」。】,至今新篁叶上有墨点。爪之如烟煤,蕃衍五步内,移根易地则不生。邦人爱之,号曰东坡墨竹。后百八十年【后百八十年 底本为「后有八十年」,「有」,日刻本作「百」,据改。】,余谪居富川[(三)富川: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贺江上游富川江流域,邻接湖南省。],亲见二事。嗟乎!公乃天地间不可无之人,其文亦天地间不可无者,诗岂众人所能识哉!书市厄于火,艺文四库,百无一遗。好善者先刻东坡诗。王、吕而下[(四)王、吕而下:似指王安石、吕惠卿。王与吕论经义多合,事无大小必与谋,安石颁行新法,实与其事。安石败,惠卿骤致执政,忌其复来,凡可以阻安石者,无不为之,安石深悔为所误。],章、蔡而上[(五)章、蔡而上:似指章惇、蔡京二人。章惇,字子原,博学善文,王安石爱其才,复起为尚书仆射,兼门下侍郎,引其党蔡京等尽复新法,力排元佑党人。],以国事与公为仇者,众矣。生平亦能诗文,岂不工巧,今人不措之齿牙【今人不措之齿牙 底本为「今人不借之齿牙」。「借」,日刻本作「措」,据改。】,公论果若是而定乎【公论果若是而定乎 「果若是」,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均作「果至是」。】?此谓民彝,此谓天道。
赠地理杨南川序
杨君南川挟风水之术,游富贵家,老而不倦,诵杨救贫所著《三龙经》极熟,听者欣然,想其术之精也。富贵家用其术,不能去其贫,杨君不色怨。冲炎风、濡梅雨、杖笻竹,行数百里,呜于人曰:「吾术能使贫者富、贱者贵、忧患者逸乐。」及遇富贵人家,又不合而去,何也【何也 丛刊本、康熙本俱作「何邪」。】?合不合,无益损于杨君。心勤而身困,艺精而道穷,世变使之然耶。杨君之命,固当然耶!嗟乎!古有负超世绝伦之才,怀出天入神之技【怀出天入神之技 「出天」,嘉靖本、丛刊本作「世天」,集成本作「回天」。】,不为当时所尚,徒有来世之名者多矣,独杨君乎哉!吾闻南唐范太史游浙东,三年不遇,露香请命于穹旻[(一)穹旻:即穹天。薛能《除夜作诗》云:「和吹度穹旻,虚徐接建寅。」],愿救贫民积善者十家。至今两浙名公卿,数百年松楸郁郁有佳气者,皆范公所卜也。杨君亦能有范公之心乎?人不知之,天必知之,何忧乎不遇。
观音经序
西方圣人,以好善为教,多矣。中国人无智愚贤不肖者【贤不肖者 丛刊本「者」字衍。】,敬信观世音,如天、如父母,何也?人穷必呼天,疾痛必呼父母。天与父母,未必能救之也,舍天与父母,则无可呼吁【呼吁 丛刊本作「鸣吁」。】者矣。今人见亲戚朋友落坎窞、坐困藜,力可以援而不援,闻其呜号之声,若不闻者,皆是也。观世音独以寻声救苦自任,不待人之鸣号于我,寻其穷苦之声,而拯救之,仁矣哉!天与父母不能尽之仁,观世音尽之矣。人之敬信观世音,如天、如父母,亦宜。是心也,岂特观世音有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禹之所思也;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稷之所思也;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诸沟中,伊尹之所思也。禹稷伊尹之所思,即观世音之所寻也,此道岂难成哉!一念恻隐,广而充之,仁不可胜用矣!
龙泉[(一)龙泉:县名。在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上游,邻接福建省。]龚君某,状貌奇伟,视瞻有力,某一见知其非庸人。忽出见【忽出见 丛刊本「见」字衍。】观世音《普门品经》一卷示某曰:「吾印此,愿与天下好善者共之。」嗟乎,仁哉龚君之志乎!禹、稷、伊尹之所思,自此一念,充之而已矣。充之无穷,百万亿苍生堕颠崖,受辛苦者,皆可拯救。苦声何必寻,苦海皆先登矣。安知子非佛地位人乎!勉之、敬之,吾犹有望。
【说明】观音:菩萨名,原称观世音,以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世」字。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二记
宁庵记
东山书院记
圆峯道院祠堂记
擎天岩记
辛稼轩先生墓记
辛稼轩先生祠记
记
宁庵记
张仁叔葬本生母于邵武县和平里之鹤巢原。墓去故庐百步,有田四十亩,岁收禾三百秤。有疏圃竹林,悉施以养莲社报德堂佛者,命周觉先主之,择其徒三人守冢【三人守冢 丛刊本、日刻本均作一人守冢。】。匾其卢曰「宁庵」,合考妣二亲而祠,春秋荐苹蘩,寒食洒麦饭,悉于田园收之。守冢人执祀事如法,请张氏子孙主祭,其为宁亲谋亦远矣。仁叔垂涕洟而告某曰:「子知宁庵之义乎?予幼失怙恃,本生母义父收张氏孤教育之,使成人。本生母义父捐世,予无以酬恩,此庵之所以志予无涯之戚也。予幼诵《蓼莪》诗,未知其情之真候,今知之矣!予之生,亲之所以劬瘁也。予为赤子,饮乳于亲之怀者三年,乳皆亲之血也。乳之盈涸,由饮食之丰约,劳苦不可言。予为孩提,亲喜曰:「吾有儿矣。」拊之则察其肥瘠而欣忧;畜之则候其饥饱而饮食。予能行可以免其提携矣,长之则惟恐其气体之不壮;育之则惟恐其德性之不敏。亲行而予不随,顾之如有遗;吾行而亲不随,复之如有失。其出也,腹我而语之曰:「吾行矣!汝在家,毋登高而临深也」;其入也,腹我而语之曰:「吾归矣!汝在家,必无人念其饥饱寒燠也。」予渐长知学,亲心可以少宽矣。忧其壮而未有室也;既有室,虑其子孙未必众多也【虑其子孙未必众多也 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未必」均作「未能」。】。《诗》以妻子好合,兄弟翕和,而后父母之心顺。诚哉言乎!予为贫衣食奔走,亲忍留之膝下。离家则戒之谨慎,久客则愿其速归。梦想其劳逸,卜占其远迩,倚门闾而望,听鸟鹊而喜【听鸟鹊而喜 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鸟鹊」均作「乌鹊」。】,精神常役役[(一)役役:疲劳不休息意。《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肝胆常悬悬也。自予有生以来,吾亲之心,无一日得宁者,以予故【以予故 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以」上有「皆」。】。古之人以生为劳,以老为逸、以死为息。吾亲老而未尝佚,今其息乎!其心亦可以少宁乎!《诗》曰:「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终吾生无以报吾亲,言之则痛切,思之则闷绝。惟孝子仁人,知棺美而椁厚,土深而木密。人谓吾亲可以妥灵幽扃矣。予恐不足恃,所恃守冢有其人;守冢者不足恃,所恃莲社佛者为之主;莲社佛者不足恃,所恃者有田园以养其生;田园不足恃,所恃造物有以鉴予之心。予之报亲者诚有罪,予之思亲者实可闵。昊天明明,岂不能使吾亲魂魄少宁乎!子盍为我记之。」
嗟乎,孝矣哉!仁叔思亲之苦也。人与天相去,至远者,形也;至近者,心也。一念之善,人莫能知,而天必知之;一事之善,人不能助,而天必助之。自今已往,甘露自当应其诚,迅雷何忍惊其魄。燕或有增其土,鹿不敢触其松,虎狼亦能卫其墓,况于人乎,况于君家之子孙乎!亲可宁,子之心亦可宁矣。杨坊千家市,习俗于市道相尚【习俗于市道相尚 「于」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俱作「以」。】,以诗书名家者,皆异邦人,择乡者不居。吾屡观仁叔之家,晨昏一饭饮、一疏果,未献祖考,不敢尝。田庐悉畀守冢者,居茅屋,聚数十学子,终日嘈嘈教句读,疲神耗气以养生。事叔父母如事亲,爱堂弟如爱子,吾知其为孝弟忠信人也。问其师友,则绩溪杨公【则绩溪杨公 底本为「则续溪杨公」。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集成本「续」俱作「绩」,据改。】、玉溪黎公,学问有根源,岂习俗所能移矣【岂习俗所能移矣 集成本、日刻本「矣」均作「乎」。】。宁亲一念,天实临之。某尝执史笔,当大书其事,俾后来传孝友者有证,天道有所托而明,民极有所寄而立,斯亦扶世传道一助也。仁叔名子惠,家在苍峯下,因以自号云。
【说明】一、景定元年至五年(一二六0——一二六四)间,枋得坐置兴国军时为张子惠作。 二、张仁叔,字子惠,因家住苍峯,又号苍峯。
东山书院记
维天子某年【维天子某年 丛刊本、集成本作「□□□天子□□□□年」。集成本「维」作「元」。】,鄱阳李荣庭撰书辞,托张国贤、赵汝翼【赵尔翼嘉靖本、丛刊本、康熙本、日刻本均作「彭汝翼」。】来告谢枋得曰:「笃行先生赵公及其子忠定【及其子忠定 丛刊本、日刻本「忠定」下多「福王严事朱文公,文公过其庐,忠定长子崇宪师之,忠定」二十二字。】、从弟汝靓,有东山书院风云堂【风云堂 丛刊本、日刻本俱作「云风堂」。】,乃笃行、忠定兄弟教子孙之所,题则文公笔也。天下大乱,汝靓之后,寒饿滨于死,终不以非道去贫,书院遂为北胥徒所有。荣庭不忍见,粥常座【粥常座 底本为「粥常座」。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俱作「鬻常产」,按「粥」同「鬻」。】倍价取之,不敢曰吾庐,设先圣燕居堂,师友讲习藏修,各有所规矩。如国初四书院肄业,则明体适用;如湖学愿与天下英才共之,俾文公之道,大明于斯世。笃行忠定之家学,亦不绝矣。子以为何如?」
枋得曰:「大哉!李君之志也。亦知学之有功于天地乎?古之大臣,能以道觉其君民者,自伊尹始;能以学勉其君民者,自傅说始。于国家若无所轻重也。君不幸而有受之暴,臣不幸而有文王之圣。流风遗俗,犹系天人之心者百余年。八百国之精兵,不能敌二子之正论。武王太公,凛凛无所容,急以兴灭继绝谢天下,殷之后,遂与周并立。使三鉴淮夷【淮夷 集成本作「殷夷」。】不叛,则武庚必不死,殷之命必不黜,殷之位号必不夺,微子亦未必以宋代殷,而降为上公也。殷亡矣,多士多方不服者三十年。成王、周公以忠厚之心,消其不平之气,曰商王士,曰有殷多士,曰殷逋播臣,未敢以我周臣民例而观之,矧敢视之如寇仇乎?殷人何以得此于圣贤哉!人纪不绝,天地赖焉,伊尹傅说[(一)傅说:殷高宗时贤相。高宗梦说,求得之,与语,果贤。举以为相,果大治。因得说于傅岩,又因其曾作《说命》三篇,故赐名傅说。]之教,隐然在人心者未泯也。」江、沱、汉、广之民,一变为鴃舌[(二)鴃舌:比喻语音难懂,如鴃鸟的叫声一样。],文王、召公之道化何在。后九百年,一夫忠怀洁操以楚人之声音,而不失风雅之性情【风雅之性情 丛刊本「性情」倒文】,指天为正,有殒无他。楚亡矣,义陵一邑,思楚逃秦,隐居桃源者六百年,子孙犹不与世接。《召南》[(三)《召南》:《诗经?国风》之一。凡《鹊巢》等十四篇。召、地名,在岐山阳。汉儒以为大抵系今河南、湖北乡间的作品。《诗序》说是在周初。现代研究者认为作品是西周、东周的都有。]之教,《离骚》之义,吾于此见之。我孔孟立教齐鲁时曰:「吾将以扶持三极[(四)三极:谓天、地、人三极也。《易?系辞上》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国人未必尽信也。」合天下精兵,而不敢加一城之弦歌[(五)弦歌:指乐歌有琴瑟以和之者,亦作弦歌。];悬穹爵重禄【悬穹爵重禄 丛刊本、日刻本「穹」均作「高」。】,而不能夺五百士之死义。汉高帝[(六)汉高帝:指汉高祖刘邦。]雄心霸气,谓一世无人。闻此二事,为之骇愕,为之涕泗。孔孟之教,与天地为无穷者,固不止此,此亦可以见其小验矣。
自有天地以来,儒道之不立,至今日极矣。李君方将求师讲道,为江左诸儒倡,孰不迂之。然而宇宙间,无此迂士,天地且不立,况人乎!由伊、傅至孔、孟,穷达虽不同,其道皆有功于天地,子知之矣。枋得窃有请焉【窃有请焉 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俱作「切有请焉」。】。今日师文公、学孔孟者,必自读四书始。意之诚,家国天下,与吾心为一;诚之至,天地人物,与吾性为一。夫人能言之,手指目视,常在于人所不见;戒谨恐惧,常在于己所独知。天下能几人哉?不心旷神怡,于人所不堪之忧;不去欲存理,于视听言动之隐。语人曰:「舜之事,吾可以有为;四代礼乐,吾可以自信。」舜与跖【舜与跖 「跖」,丛刊本作「路」,疑误;日刻本作「跖」。跖、跖通用。】,不分于鸡呜之善利;人与禽兽,不分于昼夜之存亡。语人曰:「吾正人心,即可承周孔【即可承周孔 「承」,丛刊本、日刻本俱作「成」。】;吾知性善,即可为尧舜。」孔孟「六经」之教万世,文公「四书」之助孔孟,所望于天下英才者,果如是乎!嗟乎!五帝三王[(七)五帝三王:即五帝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通常称黄帝、颛帝、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三皇,较通行的称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自立之中国,竞灭于诸儒道学大明之时,此宇宙间大变也,读四书者有愧矣。虽然,达而行道者,有负于孔孟,学者所当戒也;穷而明道者,终无负于孔孟,学者所当勉也。荣庭祖仰高,国贤祖介持,皆以有道祠于学,汝翼则笃行四世孙。观其志当立于天下【观其志当立于天下 丛刊本、日刻本「当」下多「有」。】,所学必进而未止也。
【说明】祥兴二年(一二七九)己卯枋得五十四岁时作。
圆峯道院祠堂记
非其鬼而祭,圣人不许。祀非族、歆非类,神与民同归一愚。上无祭法,下无祭义,难与众人言矣。许真君[(一)许真君:即许逊,晋汝南人,家南昌,字敬之。学道于吴猛。举孝廉,宋封为神巧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立功江湖,建邵墇上【建邵墇上 丛刊本、日刻本作「建邵境上」。】,民营道院于圆峯山,祠祭勤而诚,吾不知其故。隐君魏公创祠堂一区,自有道院,大家小民,相祠基,施财产,竹木瓦石、黄冠经始、守灵琐,先后施舍【先后施舍 丛刊本、日刻本「施舍」倒文。】,有毫发勤劳于斯者,必祭。朔望有齐馔,晨夕有香灯,如士大夫之奉家庙。魏公属予记其事。
客或讥之曰:「闽人祀许真君,非古也。以其驱蛇龙【以其驱蛇龙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蛇龙」倒文。】、逐厉鬼,有大造于民。精神在天,变化不可测。时雨旸,救水旱,民祈祥远疾者,应如响。祀之可矣,此祠无乃谄欤!」予曰:「不然,而独不闻盘庚[(二)盘庚:盘,一作般,商代国王,汤的第九代孙阳甲弟,继阳甲即位。即位后,为摆脱困境,避免自然灾害,乃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书?盘庚》即是他在迁殷前后的报告辞,分上、中、下三篇。]之书乎?」曰:「胥及逸勤,尔祖其从与享之。」为人臣而勤于王家,先生必念之不忘。天子有大享,必使与之享也【必使与之享也 嘉靖本、丛刊本、集成本「与之」俱倒文。】。曰:「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继之曰:「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为人臣而劳于王事,先王亦念之不忘,在天之灵,亦不忍相舍也。人有勤劳于神之宫室者,神其忘诸乎!祭无大小【祭无大小 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大小」倒文。】,咸曰报本。猫有功禾稼则迎,虎有功禾稼则迎,此人情忠厚之至。祭有法有义,法否而义可,三代圣人不能禁之矣。神有功于民,则祀;民勤劳于神,亦祀。祠堂,季世之古道也,岂可以谄疑之哉!
吾因是重有感焉!六蓼[(三)六蓼:俱春秋时之国名。《左传?文五年》:「楚子燮灭蓼,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今河南省固始县有蓼城冈,即其地,汉置蓼县。]失国,国人不自哀,而臧文仲[(四)臧文仲:春秋时鲁国执政。臧孙氏,名辰,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哀之曰:「皋陶庭坚[(五)皋陶庭坚:一作咎繇。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偃姓,相传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春秋时蓼、六等国是其后代。庭坚乃高阳氏子,即所谓八凯之一。],不祀忽诸。」吾考其时,皋陶子伯益有其后嬴,为强诸侯。赵为晋世卿,终亦有国矣。蓼虽灭,皋陶祀未殄也。臧文仲悲伤惨恻,如疾痛之切体肤,使其见秦灭赵【使其见秦灭赵 「其」,嘉靖本、丛刊本、康熙本、日刻本俱作「及」。】、楚灭嬴,其为皋陶哀,当何如也!文武成康之宗庙,而尽为禾黍,东迁君相,曾不动念。心摇摇而不忍去,天悠悠而不我知。一行役大夫之外,无人矣。春秋臣子,宁无豺獭之心乎!以老子之学,尊其师、崇其教,能壮其宫室,又不忘先后勤劳之人。为人臣而念君父,能以魏公之心为心,臧孙可无哀,《黍离》[(六)《黍离》:《诗?王风》篇名。《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可不作,天下事何至如今日乎!祠堂岁月皆不书,书其作事有古道,俾忠臣孝子闻知,纵无忿心,亦有愧色。
擎天岩记
记曰:予宦游东南州郡,于山则见衡岳之高且大,亦犹以为未见者,西北耳。自谓高大之势不两立,岂意复有峨峨然峙于天半者,犹自谓伟,虽未获班名志载,亦足见东南之峙势不孤。名山巨麓,惟建为最。幔亭紫翠,乾坤之尸绉萃焉。自宾云之曲不鼓,曾孙无复梦虹桥矣。泛渔舟而觅桃花者,谁欤?闽之秦川[(一)秦川:古地名,「川」指平川而言。或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所谓「闽之秦川」者,假设比喻语也。],有旷世高逸之士。姓祖,讳道悟,深贬绮纨[(二)绮纨:华丽精美的丝织品。陆贽《中书秦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绮丽之饰,纨素之饶非从地生,非从天降。」]之习,力慕金宗之奇。参老瞿昙[(三)瞿昙:梵文乔达摩的另一音译。古代天竺人的姓,如唐代来中国的天文学家瞿昙罗、瞿昙悉达等为此姓的天竺人。旧时因释迦牟尼姓瞿昙,故常以瞿昙代表释迦牟尼。],学法西干,遂谋归隐。盖游蜂之房,不畜鸿鹄之卵;涔蹄之水[(四)涔蹄之水 路上蹄迹中的积水。明杨基《眉庵集?久雨诗》:「烁土及万里,曾不留涔蹄。」],不泄龙伯之宫。必有其山可与白毫【可与白毫 胡校:「白毫」,一作「伯毫」。】绀相[(五)白毫绀相:佛家语。世尊眉间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曰毫相。绀即今云天青色,或红青色。],光芒高大,而后以操蛇有灵,导之苍莽,即天地而草创焉【即天地而草创焉 丛刊本「天地」作「天池」。疑误。】。擎天之始立,首其名而不与于志载,未可憾有其实,而不述其实之迹,为可憾也。或者谓王史无征,曾记于兹,岁月寝久【岁月寝久 丛刊本、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俱作「岁月寖久」。】,六丁归之。山之僧暨乡之士周有方,复丐予记,予以不敏辞之。惜予身局偏方,不得抱燕赵之劲【不得抱燕赵之劲 丛刊本作「不得挹燕赵之劲气」。】,以壮吾文,闳肆斯言,宁不有腼面目于司马子长欤。
今车书一统,玉帛会同,向之未见者,可见矣。能附舆辙【能附舆辙 丛刊本「附」下多「乎」字。】,则驰穆王之骏,周游而历览之未为夸。奈何驽骀之才,不足以驰骋千里。列鼎之味虽珍,孰若采首阳之甘脆。天地蜉蝣,万物刍狗,吾当出一言以警聋瞶。又能以皓皓之白【又能以皓皓之白 丛刊本此句作「又安能以皎皎之白」。胡校:「又」下疑脱字。】,而蒙世之温蠖[(六)温蠖:犹惛愦也。《史记?屈原传》曰:「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乎!如是,则身隐矣,焉用文之?斯文之所作者【斯文之所作者 丛刊本「所」下有「以」。】,良有以也。夫崇冈万仞,过者阅者孰不敬服其高大之势。一日抃鳌[(七)抃鳌:传说海中大龟。《楚辞?屈原?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又一作蠖抃,欢欣踊跃之意。宋陆游《渭南文集》云:「鳌抃嵩呼,共效寿祺之祝」]。不载【不载 丛刊本、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俱作「不戴」。】,灵凤高翔,玉枕【玉枕 丛刊本作「玉沉」。胡校:「枕」,明本作「忱」。】荃花[(八)玉枕荃花:玉枕,即玉制枕,又称玉虎头枕。云系帝辛与妲己之枕,是殷代遗下宝物。荃花,香草名。《楚词?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矛。」]久矣。高山仰止,渺然予怀,览方舆者又将何以耶!岳不生申【岳不生申 丛刊本「申」,作「才」。】,山川其舍诸。否则移文山灵,俾出良翰。东莅昆仑之墟,西极崦嵫之顶,寰区中而图之【寰区中而图之 丛刊本「中」作「宇」。】,奚止乎擎天一柱之可观也【丛刊本篇末多「迭山榭枋得譔」六字。】。
【说明】擎天岩在福建瓯宁县西乡里,宋至和间建。(见民国《福建通志》。)
辛稼轩先生墓记
稼轩,字幼安,名弃疾,列侍清班,久历中外。五十年间,身事四朝,仅得老从官。号名稼轩。垂没,乃谓枢府曰:「侂冑[(一)侂冑:即韩侂冑(一一五一——一二0七),南宋大臣。字节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吴太后以传达诏旨见幸,官至太师:封平原郡王,专横恣肆,力主对金用兵,溃败,伏诛。]并函其首以谢金人。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冑,以求富贵者乎?」自甲子至丁卯,而立朝署四年,官不为边阃,手不掌兵权,耳不闻边议。后之诬公以片言只字而文致其罪【以片言只字而文致其罪 嘉靖本、丛刊本、日刻本「而」俱作「之」。】,孰非天乎!嘉定名臣无一人议公者,非腐儒,则词臣也。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则天之心无所寄,世道如之何。
枋得先伯父尝登公之门,生五岁,闻公之遗风盛烈而嘉焉。年十六岁,先人以稼轩奏请教之曰:「乃西汉人物也。」读其书,知其人,欣然有执节之想。乃今始与同志,升公之堂,瞻公之像,见公之曾孙,多英杰不凡,固知天于忠义有报矣。为信陵置守冢者【置守冢者 丛刊本「守」作「乎」。】,慕其能共人也【慕其能共人也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共」,均作「其」。】;祭田横墓而叹者,感其义高能得士也【祭田横墓而叹者,感其义高能得士也 嘉靖本、丛刊本「横」作「扫」;「叹」作「厥」;「义」作「进」。又日刻本「叹」作「歔」。】;谒武侯祠【谒武侯祠 嘉靖本、丛刊本「谒」作「谓」。】,至不可忘,思其有志定中原而愿不遂也。有疾声大呼于祠堂者,如人鸣其不平,自昏莫至三更不绝,声近吾寝室愈悲。一寺数十人,惊以为神。公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所学皆圣贤之事。朱文公所敬爱,每以股肱王室、经纶天下奇之,自负欲作何如人。昔公遇仙,以公真祠【以公真祠 集成本、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祠」均作「相」。】,乃青鬼也【乃青鬼也 丛刊本、集成本作「乃青兕也」。】。公以祠名天下【公以祠名天下 丛刊本、集成本、日刻本「祠」均作「词」。】。公初卜得离卦,乃南方丙丁火以镇南也。后之诬公者,欺天亦甚哉!二圣[(二)二圣:指北宋徽、钦二帝。公元一一二七年四月,金军北退,掳走徽、钦二帝等全部俘虏和财物。]不归,八陵[(三)八陵:即八山陵。指吼息慎、武夷、朱滕、西隃、雁门、如陵、溴梁、河坟八陵。]不祀,中原子民不行王化。大雠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公有鬼神,岂能无抑郁哉!六十年呼于祠堂者【六十年呼于祠堂者 丛刊本、日刻本「六十年」下有:「来世无特立异行之士,为天下明公论。公之疾声大」二十字。】,其意有所托乎!枋得倘见君父,当披肝沥胆,以雪公之寃,复官还职,恤典易名录后,改正文传,立墓道碑,皆仁厚之朝所易行者。然后录公言行于书史,昭明万世,以为忠臣义士,有大节者之劝。此枋得敬公本心亲国之事,亦所以为天下明公论,扶人极也。言至此,门外声寂然,枋得之心,必有契于公之心也。以只鸡斗酒酬于祠下,文曰:「呜乎!天地间不可一日无公论。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天地之心无所寄。」本朝以仁为国,以义待士。夫南渡后,宰相无奇才远略,以苟且心术,用架漏规模,纪纲法度,治兵理财无可恃,所恃扶持社稷者,惟士大夫一念之忠义耳。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寃,至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
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一少年书生,不忘本庙【不忘本庙 丛刊本、康熙本、集成本、日刻本均作「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阙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四)耿京:南宋抗金义军首领,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南下,他和李铁枪等六人入东山(今山东昌邑东)招集义军,攻克莱芜县,泰安军(今泰安),义军发展至二十五万人。次年初,被南宋任为天平节度使,统率山东、河北忠义军马。不久,被叛徒张安国杀害。]孔公□比者无位,尤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仇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实焉耳【无实焉耳 丛刊本、日刻本作「无责焉耳」。】!
【说明】一、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辛未十月时年四十六岁作。 二、辛弃疾墓,在七都虎头门。宋绍定赠光禄大夫;敕葬于此。虎头门在今江西铅山县陈家公社鼓楼门芦家湾阳原山麓,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稼轩先生祠记
唐虞五臣,皆有帝王之才;三国英雄,仅了将相之事。器不大,不能以运天下。余谈稼轩【余谈稼轩 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均作「余于稼轩」。】,久知其人于同志会,于金相寺【于同志会,于金相寺 道光本、咸丰本、光绪本两个「于」均作「与」。】。过其庵,可以想见夫器之大,夜宿祠堂前。公平日为官,但以只鸡斗酒为膳,明日奠以只鸡斗酒。庸人谓武侯祠堂不可忘,悲其定中原、兴汉室,有志而不遂也。天地间好功名,必待真男子,尽多器大者得之,吾党必有成稼轩之志者,毋忘此会。同志者:关大猷子远、应君实伯诚、虞公着寿翁,南方应得人、王济仲、胡子敬云晁、蓝国举、张海潜、颜子宗、吴志道、袁太初、林道安、周人杰淑贞、吴仁寿、李仁叔、赵平民外,有稼轩之孙辛徽庆美加会。咸淳七年十月二十三日记。
【说明】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辛未时年六十四岁作。 辛幼安,名弃疾,号稼轩,其先祖历城(今属山东省)人。淳熙间卜筑邑之带湖,绍安中援太平军掌书记,后历官兵部侍郎枢密都承旨,卒德佑初,赠少保,谥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