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言总卷之五
会稽禹穴道士范修然撰
补导
夫学道之人,皆闲安少事,不明补导,何以资生?是以知六籍娱神乃至人之役性;弹棋骋妙实王公之替劳。今撰彭老正经一十二首,用去众病,以俟津涯。
老子按摩法
两手相叉相杳,共按陛,左右同。
两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
两手作拳,向前筑虚三五度。
两手如拓石法。左右同。
大坐斜身偏歌,如排山状。左右同。
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以手反槌背,左右同。
大坐,申脚三,用相当手反掣,手向后,左右同。
立地,反覆三举,起立,以脚踏前后,左右同。
大坐,申脚用相当手勾所申脚,着膝上,以手按之,左右同。
两手捺陛,左右同。
捩身二十遍,两手捺陛,左右同。
抽胁二十遍。
两手抱头,左右抽腰二十遍。
左右抛头二十遍。
一手挽头,一手拓膝三折,左右同。
两脚拓头,三举之。
一手拓膝,一手拓头,从下至上三过,左右同。
两手举头向下,三顿之。
两手相叉,反着心上,三过,曲腕筑助,挽肘,左右亦三过。
反手着膝,手挽肘,覆手着膝上,挽肘,左右三过。
舒手挽项三过,左右捩身,前后三过。
摸肩,从上至下,便三遍,左右同。
外振手三遍,又内振手三遍。
两手相叉,反覆搅,各七遍。
两手相叉头上过,左右申胁十遍。
两手拳反背上,屈脊上下三遍。屈者,指也。
《 指诀》 云:导引则气宣,气宣则神畅。内形於外,所以无应无方。自导引过一月后,百病并除。百日不报,眉鬓生。於静室中烧香,不散乱,然后为也。
一、两手相捉,纽捩如洗手法。注云:左手为天,右手为地,天地和合,鼓动生化,则六府开通,百神归附。
二、两手浅相叉,翻向外覆向胸三过。注云:天地交泰,化生万象,反覆其道,自内形外,所以神同,通畅合德而不困也。
三、两手相重,共按陛上,徐徐捩身,左右同。注云:万物祖乎天,人祖乎气。阴阳交泰则流通,所以覆手向胸,捩身徐转,归本之义,於焉在兹。
四、以拳却去,此则开胸,左右同。注云:日月卷舒,顺时息虑为灵府,开则通神也。
五、两手抱头,宛转陛,左右同。注云:上黄庭与下丹田通也。
六、两手拒地,回头反顾如虎视,左右同。注云:拓地户,营目虎视则生神,通脉节,宣元气是也。
七、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同。注云:踏手中者,取其中和之义,和畅骨节之神明欤。然则人法天,以成形,气与道以合体。天有六气,以造达万物;人有六府,以度一身。动静适宜,用不过极。是以天道左转,日月右回,鼓之以风雷,通之以山泽,节宣不应,蓄则病生,邪气外侵,妄病内拥,夭折之理与清净之性交丧矣。是以君子黄中通理,顺时变通,安则闲居以存神,用则习妙以布气。反穷天理,胎息下元,身不病则形神安,道养适则妙物应,可以飞行自在与太虚齐其终始者也。
功过
夫功过者,谓济生度死,自我惠彼者也。
《列纪经》曰:夫学道之人,欲得广行阴德,慈向万物,救人艰危,度人厄难,轻财重道,施惠布德,不吝宝贿,投之穷地,启誓真圣,虚心跪请也。
《本愿经》云:学升仙之道,当立三十善功,故曰:功满三千,白日升仙者也。
《洞神经》曰:夫人有十善者,必生福子。二十善,神明护己。三十善,辟除恶鬼。四十善,人不枉死。五十善,一身无罪。六十善,道君自存。七十善,得与五岳相连。八十善,脱名太山。九十善,必为神仙。百善,必升九天。鲦然曰:此可谓自少及老,积行累功,无有分毫缺犯,纯白之人耳。若延三千善功,则未当之一毛之正矣。
太虚真人曰:饭百凡人不如饭一善人,饭千善人不如饭一学道者。
《老子》曰:道者,百行当备。故也千善者,当若息堕,虽有九百九十九善,不满中为利动,皆被折过,遂失前功。若治身关念,守戒不废乃得度世。
《太上科》云:令教可三过为一勤。勤谓心,常济物,孜孜不倦也。劝化三户为一功。功谓三户,举家敬信,道法长幼,孝慈也。济施路穷孤寡三人为一勤,爱推让财帛,有瞋不争,满三为一勤。凡如此等,以类求之。
元君曰:夫一切含气,未有无欲者。欲虽无数,大略有六:一曰五色,二曰五音,三曰五味,四曰五香,五曰五柔,六曰五达。达者,皆能辨明,悉如无碍。次能忘之,乃保长生。以此理身,身必成真,理家家和,理乡乡丰,乃至天下,其德乃普。是知求生必先行善,三业清净则万善备矣。
人有一善则心定体安,十善则气力强壮,二十善则无诸疾病,三十善则所求皆得,四十善则昌炽富乐,五十善则子孙繁息,六十善则遭厄得过,七十善则天神护之,八十善则得地之利,九十善则尊贤显荣,一百善则宝瑞降,二百善则后代名布,三百善则后代大富,四百善则后代清贵,五百善则后代寿长,六百善则后代贵孝,七百善则后代智慧,八百善则后代道德。九百善则后代贤圣,一千善则后代神真,二千善则身为众人师圣真仙灵将吏,三千善则为国师圣真仙曹局,四千善则为天下师圣真仙主统,五千善则为鬼灵师圣真仙魁师,六千善则为神明师,圣真仙卿大夫,七千善则为诸天师圣,真仙卿公,八千善则为三千师圣真仙皇帝,九千善则为元始五帝君,一万善则为太上玉皇帝。
元君曰:万善之甚在於三业。三业,十善生万名也。以类相从,明者自照矣。凡行善益算,行恶夺算,赏善罚恶,各有职司,报应之理,毫毛无失。自觉有善,与上相应,弥加精进,勿犯前功,则计日而仙也。故上士学真无倦过,谓己躬不谨,动违科禁者也。以此将前功而补后过,兹获延龄。若以过而能改,善莫大矣。
《玄都律》曰:人身中常有神,随时上天曹白人善恶。人满百二十过为一病;病者,令人多凶少利。百八十过为一耗;耗者,六畜不蕃。一百九十过为一漏;漏者,善致疾病。五百三十过为一凶;凶者,破胎伤子。七百二十过为一吹;吹者,无男多女。九百二十过为一殃;殃者,暗哑聋盲。千八觔十过为一祸,祸者,暴夭死亡。千二百过为一残,残者,出逆乱之人。千二百六十过为一咎;咎者,绝嗣无子佺。千四百过为一基;基者,殃流於五世。千六百二十过为一谪;谪者,断无后嗣,千八百过为一患;患者,主为奴婢。千九百八十过为一横;横者,出颠病狂痴。二千一百七十过为一暴;暴者,家出兵刃逆死。二千三百四十过为一虐;虐者,家出反逆,父子兄弟自相攻伐。二千五百二十过为一曾;曾者,家出死肥恶病。二千七百过为一害;害者,家出男现女巫。二千八百过为一灾;灾者,家出骨肉中内乱淫悖。二千九百二十过为一暴;暴者,家出瘾残。三千四十过为一变;变者,家出讼狱死,门户诛族。三千四百二十过为一悻;悻者,家出都市乞丐,人既死骸骨弃捐。三千六百过却为一病;病者,满定应死者也。
《妙真经》云:罪莫大於淫,祸莫大於贪,咎莫大於惜。此三者,祸之车。小则危身,大则残家。天下有富贵者三:贵莫大於无罪,乐莫大於无忧,富莫大於知足。知足为足,天遗之禄;足不知止,害乃及己。失之而忧,得之而喜。夫有排门之禁,必有折关之咎。身死名灭,归流子孙,事大以德,不以慢於人也。故《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元真曰:夫重长生,宝贵一身,身及家乡至於天下,为子尽孝,为臣尽忠,为上尽慈,为下尽顺。色味调和,音声不滞,怡神和志,与道合真也。若真藏一身独愿长生,久住无为,逃避上下,不营忠孝,不存兼济,背善乖道,自是失德,纵令弃吾我之欢,忘色味之适,即同枯木死灰,复何足贵乎?夫道所贵在适而无累,和而常通,永劫无穷,济度一切。此之长生乃可为重。又长生难得,得由忠孝仁义立者生自然长。无此德者,独守山林,木石为偶,徒自丧生!或先罪未释,今又无功,遂失人道,深可悲乎?
以能习善,生乐常存,运之涉恶,死苦无极。是以上士勤精勇猛,积善舍恶,永久长生,号为真人。天地有坏,真人无毁,超出三界之上,逍遥三清之中。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人能学之,必得成真人。有一恶则心劳体烦,十恶则血气虚盈,二十恶则恒多疾病,三十恶所求不得,四十恶则撼轲衰耗,五十恶则绝无子孙,六十恶则数得非祸,七十恶则鬼物害人,八十恶则水火墦漂,九十恶则贫穷贱困,一百恶则刑狱凶怪,二百恶则后世无名,三百恶则后代道路乞活,四百恶则后代为奴婢,五百恶则后代残夭,六百恶则后代不孝,七百恶则后代痴狂,八百恶则后代癫愚,九百恶则后代破家,一千恶则后代妖逆,二千恶则身充兵厮,三千恶则六病孤穷,四千恶则恶病流徙,五千恶则为五狱鬼,六千恶则为二十八狱囚,七千恶则为诸方地狱徒,八千恶则入寒冰地狱,九千恶则为入边底地狱,一万恶黝堕薜荔狱。夫万恶之基,特由三业,一一相生至千万恶,堕薜荔狱,永无原期,眇眇延康,无由解脱,不可古哉!夫人觉己有恶,急宜改之,则去道近矣。如有魔物乱人,当即清洁,夕夕悔过,自咎自责,乃可矣。老子稽首曰:当勖之焉。
裴君传支子三元八节谢过法:
立春日日中时,太极真君会诸仙人於太极宫,刻玉简记仙名也。立夏日日中时,五帝会诸仙人於紫微宫,见四真人论其求道者之功罪。夏至日日中时,五岳诸真人诣黄老於黄房云庭山,会诸仙官於日中定天下神图灵药之事也。秋分日日中时,上皇天帝君登广寒上清虚宅太空之朗丹微紫台长绵玉楼,群真集於太微之观,上开九天之门,诣九天之真皇,中要太上三老君、北极诸真人及八海神下命五岳名山诸仙者灵尊万万并会於阳寥之殿,共集议天下万人罪福,记欲学道求仙者之勤解疏记功过、日月行善恶刑罚之科,生死之簿,必随所属条列。又地上乘奸吏部境诸官并纠奏所在道士之功过,及万民有罪应死生者根源,条列副命之司,命书乎皇录,罪福纤芥列於丹诚之籍,伏匿之犯恶,阴德之细功,无不一二缕引而察之焉也。立冬日日中时。众真仙方诸宫诣东海青童君,定众仙论金书内字。
右其日,日中夜半当出中庭,若於诤室北向脱巾再拜,长跪上启:
太上北极天尊大帝君,密自陈立身以来有罪多少,伏乞得原赦,从今日改往修来之言,言必使誓於丹心,盟於天地,不敢复犯万恶之行。毕,乃云所愿:
太上皇帝,削某罪名,移书三官,使神仙之录某厕玉扎,长生久视,通达诸灵。毕,又叩头四下,再拜而还,深自克责,并存念三元中神,令上启:
太上助己,自陈求恩赦也。又云八节之日,众仙极会,天命众真,皆当毕集。对未节一日万灵诣关,节日日中尊卑入谒,节后一日,罪福分别。三日三夕,大事乃毕。子其慎罪,务为功德,名可上真,列编太极。又云秋分日,日最重於七节。此日谢罪,罪必得除,而不可更犯十过,天地弗赦,不可复改。若未离人,则或恐涉普者,宜便秋分日誓改之,辞必须肃然,自挣乃可尔。君子曰:谁人无过,过而不改者是谓过矣。唯秋分众圣并会谢过之后,不可再犯也。
至言总卷之五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