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墳等祀
陵寢【后妃太子諸王公主墳附】
熙祖陵、在今鳳陽府泗州蠙城之北。洪武初號曰祖陵。 【 今號其山曰基運】 即
祖陵望祭
德祖
懿祖二陵。設泗州祠祭署、置奉祀一員、陵戶二百九十三戶、供灑掃。每歲冬至正旦、以三太牢。清明中元孟冬、及每月朔朢、以三少牢、本署官行禮。
仁祖陵、在中都鳳陽府太平鄉。洪武初號曰英陵。尋改皇陵。 【 今號其山曰翔聖】
設皇陵衛、并祖祭署奉祀一員、祀丞三員。置陵戶三千三百四十二戶、供直宿灑掃。內選禮生二十四名、供祭祀執事。每歲冬至止旦以太牢、清明中元孟冬以少牢、俱署官行禮。朔朢以少牢、中都留守司官行禮。弘治元年、敕內官一員監護。凡官員以公事經過者、俱謁陵
○太祖高皇帝陵曰孝陵、在南京鍾山之陽。 【 今號神烈山】
高皇后馬氏合葬。設神宮監、孝陵衛、及祠祭署。每歲聖旦正旦孟冬忌辰、酒果行香清明中元冬至、太牢致祭。特遣勳舊大臣一員行禮。南京各衙門文武官俱陪祭。
國有大事、遣大臣祭告。
親王之國過南京者、官員以公事入城者、俱謁陵。出城者詣辭
○成祖文皇帝陵曰長陵、在京畿之昌平縣。 【 今升為州】 初永樂七年營山陵於昌平之黃土山、封其山曰天壽山、遂葬焉。是為長陵。
文皇后徐氏合葬。其後諸陵、皆在天壽山。
仁宗昭皇帝陵曰獻陵。
昭皇后張氏合葬。
宣宗章皇帝陵曰景陵。
章皇后孫氏合葬。
英宗睿皇帝陵曰裕陵。
睿皇后錢氏合葬。
孝肅皇后周氏祔葬。
憲宗純皇帝陵曰茂陵。
純皇后王氏合葬。
孝穆皇后紀氏
孝惠皇后邵氏俱祔葬。
孝宗敬皇帝陵曰泰陵。
敬皇后張氏合葬。
武宗毅皇帝陵曰康陵。
毅皇后夏氏合葬。
世宗肅皇帝陵曰永陵。
肅皇后陳氏合葬。
孝烈皇后方氏
孝恪皇后杜氏俱祔葬。初
世宗作壽宮于長陵東南之陽翠嶺。嘉靖二十七年葬
孝烈皇后。是為永陵。隆慶元年奉安世宗皇帝梓宮。乃自天壽山西南襖兒峪、遷肅皇后梓宮合葬。
孝恪皇后自金山遷祔焉。
穆宗莊皇帝陵曰昭陵。
莊皇后李氏合葬
○諸陵各設神宮監并衛、及祠祭署。凡清明中元冬至、太牢致祭。遣官行禮。文武衙門堂上官各一員、屬官各一員、分詣陪祭。忌辰及聖旦正旦孟冬、亦遣官行禮。止用香燭酒果、無帛。各衙門官不陪祭。
諸王之國、詣
諸陵謁辭。嘉靖十五年三月
上躬行春祭禮。七月改
命春以清明、秋以霜降、遣官行禮。各衙門官陪祭。其中元冬至等節、遣官行禮。俱不陪祭。九月
上躬行秋祭禮。自奉慈殿遷孝肅皇后神主于裕陵、孝穆皇后
孝惠皇后神主于茂陵、躬行奉慰禮。十七年二月上躬行春祭禮。改陵殿曰(左社去土右夌)恩殿、門曰(左社去土右夌)恩門。四月建
成祖文皇帝聖蹟亭於平臺山、率從官行祭禮
○睿宗獻皇帝陵曰顯陵、在湖廣承天府之松林山。 【 今號純德山】
獻皇后蔣氏合葬。建
享殿。設神宮監、顯陵衛、祠祭署。置奉祀一員、以戚屬為之、給署印。設禮生二十四名、供祭祀執事。陵戶六十戶、供灑掃。校尉二十名、供巡視。嘉靖十八年陞戚屬為都督僉事、給欽差純德山掌祀關防、職專守護。始於太常寺選補奉祀、及增祀丞一員、如七陵之制。二十七年照
長陵制。設左司樂一員、右司樂三員、俳長四名、色長十四名、教師十六名、供祀、鑄給顯陵供祀教坊司印信。每歲清明霜降
二聖忌辰、遣鎮守湖廣勳臣行禮。勳臣有故、以守護奉祀官代行。奉祀官有故、則分守官代
聖旦正旦中元孟冬冬至、遣守護奉祀官行禮
○
恭讓章皇后陵寢在金山。祭遣內官行禮。嘉靖二十五年、令於未央宮莊田六百五頃九十七畝內、量撥一半供奉香火
○景皇帝陵寢在金山。
景皇后合葬。祭遣儀賓行禮。 【 今遣駙馬及皇親】
○憲廟廢后吳氏葬金山。祭以素羞。遣內官行禮
○世廟繼后張氏葬金山。祭以牲醴。遣內官行禮
○孝陵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餘俱從葬。
長陵十六妃、俱從葬。
獻陵七妃、三葬金山。餘俱從葬
景陵八妃、一葬金山。餘俱從葬。
裕陵以後妃、無從葬者。
裕陵十八妃、一葬綿山。餘俱金山。
茂陵十四妃、一葬陵之西南。餘俱金山。
康陵一妃葬金山。
顯陵一妃葬金山。
永陵三十妃二十六嬪、惟五妃葬
天壽山之襖兒峪。餘俱金山。
昭陵諸妃葬金山。先是妃皆自為墳。
憲廟十三妃、始同為一墓。嘉靖三十年、以古世婦御妻皆九、宜九妃為一墓、同一享殿、內作七室兩廂等各備。於是金山預造五墓、墓各九數、以次葬焉。先是從葬諸妃、歲時俱享于殿內。其別葬者、俱遣內官祭以牲醴。嘉靖十七年始
命併入各陵、從祭
(左社去土右夌)恩殿之兩傍、以紅紙牌書曰、大明某宗皇帝第幾妃之位。祭畢焚之。隆慶六年改造木位、刻列名號、置各陵永遠從祀。其世廟諸妃、並遷祔永陵、各置木位配享
○阿保諸夫人俱葬金山。惟清明霜降、遣內官以牲醴祭之。其餘一用素羞
○懿文太子陵在孝陵之左。祭如孝陵。四孟歲暮忌辰加牲焉。
孝陵祠祭署兼主之。
懷獻世子
悼恭太子俱葬金山。
哀沖太子
莊敬太子初俱葬金山、後遷襖兒峪、祔其母妃墓傍。
憲懷太子葬金山。俱祭以牲醴。遣內官行禮。惟悼恭用素羞。
哀沖莊敬、遣皇親行禮
○蘄獻王
越靖王貞惠妃吳氏
滕懷王
衛恭王貞烈妃楊氏
許悼王
秀懷王妃黃氏
忻穆王
岐惠王妃王氏
雍靖王妃吳氏
壽定王妃徐氏繼紀吳氏
汝安王妃李氏次妃晉氏
涇簡王妃曹氏
申懿王妃項氏
蔚悼王
景恭王
穎傷王
戚懷王
薊哀王
均思王
靖悼王。惟蘄滕二王葬綿山。
雍申二王葬蘭山。餘俱金山。祭以牲醴。遣內官行禮
○
皇第八子
永清公主
長泰公主
仙遊公主
太康公主
長安公主
思柔公主
蓬萊公主
太和公主
棲霞公主。俱葬金山。祭以素羞。遣內官行禮。惟永清用牲醴
○郢靖王
梁莊王
岳懷王
常寧長公主
善化長公主。俱葬承天府。遇祭
王、則奉祀官行禮。祭
公主、則內官行禮
山陵躬祭儀
一發京。先期、太常寺備告
廟、及祀陵祭品如常儀。翰林院撰祭告文。錦衣衛設丹陛儀衛扈行。兵部奏請簡命文武大臣居守京師、請敕行事。及奏請直守
皇城四門、京城九門。分調提督武臣把守各山口關隘。選點扈駕軍馬。奏差科道官點閘。戶部關給扈從官軍行糧。工部差官修理橋梁道路。光祿寺預備
御膳酒飯供具。教坊司備大樂。五府及九卿衙門正官司屬官各一員、太常寺鴻臚寺堂屬官、光祿寺太僕寺卿翰林院學士、并日講官、國子監祭酒、順天府府尹、六科官六員、十三道官十三員、俱從。凡在途、供事以便衣、朝參以吉服。前期一日、上率
后妃告于廟。至早免朝。
駕發、由長安左門。
后妃輦轎、由東安門出。扈從官前行。居守官同文武百官俱吉服、趨德勝門外候送駕過、退。
駕至行宮。 【 在今鞏華城】
進膳畢、陞座。從官朝見、行叩頭禮如常儀。次日早、從官朝參奏事畢、鴻臚寺官引昌平州官吏師生、及公差有事官員見、行五拜三叩頭禮。朝罷、從官先行至天壽山行宮候駕。駕發、后妃後從。至天壽山紅門、上降輦由左門入。
駕至行宮。 【 今名感思殿】 進膳畢、上出陞座。從官行叩頭禮畢、退。次日早、從官朝參奏事如常儀
一致祭。是日免朝。質明、上具青袍、恭詣
長陵致祭如常儀。 【 隆慶二年仍詣永陵行禮。萬曆八年仍詣永陵昭陵各行禮】 遣官六員、青服各詣
陵行禮。從官俱青布服、恭詣
長陵陪祀。祭畢、先趨赴行宮候駕。每日早、朝參奏事如常儀
一回鑾。是日早免朝。從官先行至沙河行宮候駕。駕至、從官行叩頭禮如常儀。次日早、從官朝參奏事。畢、鴻臚寺官引昌平州官吏師生辭、行禮如常儀。朝罷、從官先還。
駕由德勝門入。文武百官及軍民耆老人等、俱於門外候迎。居守文武大臣伏謁
駕前、致詞、行叩頭禮。教坊司大樂鼓吹振作。
駕入告廟、謁
皇太后。禮畢、 【 隆慶二年發京前一日、及還京日、並謁告奉先殿世宗几筵弘孝神霄二殿】 還宮。越二日、上御奉天門。文武官各具吉服致詞行禮
山陵遣祭儀
陳設用牲醴。贊引引遣官由殿右門入。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事。贊引引遣官就拜位。執事捧香合至香案。贊引贊詣前。導遣官至香案前。贊跪。贊上香。遣官三上香。訖、贊復位。贊四拜。
【 通贊眾官同】 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執事捧帛爵、各跪獻于御案前。訖、贊跪。 【 通贊眾官皆跪】 贊讀祝。讀訖、贊俯伏興平身。 【 通贊眾官同】 典儀唱行亞獻禮。 【 儀同初獻、惟不奠帛讀祝】 唱行終獻禮。
【 儀同亞獻】 贊四拜。 【 通贊眾官同】 典儀唱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詣瘞位。贊禮畢
各陵祝文
清明霜降曰、時維[仲春、雨露既濡。季秋、霜露既降。]追念
深恩、不勝[怵惕。悽愴。]謹用祭告。伏惟尚享
中元冬至曰、氣序流邁、時維[中元。冬至。]追念
深恩、伏增哀感。謹用祭告。伏惟尚享
【 凡祝文皆備書】
【 謚號、其文皆同。但隨】
【 陵異稱】
顯陵祝文
清明霜降曰、維年月日
孝子皇帝[御名]、謹遣某官、敢昭告于皇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
獻皇帝、皇妣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后尊靈。曰、時維[仲春、雨露既濡。季秋、霜露既降。]瞻望園陵、不勝[怵惕。悽愴。]謹用祭告。伏惟尚
享
中元冬至曰、氣序流邁、時維[中元。冬至。]追念深恩、益增哀感。謹以牲醴庶品、用申祭告。尚享
忌辰曰、惟我皇考
皇妣諱日之辰。瞻望
德恩、[不勝伏增]哀感。謹用祭奠。伏惟尚
享 【 今稱孝曾孫皇曾祖考妣】
恭讓章皇后祝文
孝玄孫嗣皇帝[御名]謹遣某、昭告于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尊靈曰、日月不居。
仙遊益遠。茲遇某節、不勝追慕。謹用祭告。伏惟尚享
景皇帝后祝文
姪玄孫嗣皇帝[御名]謹遣某官某、昭告于恭仁康定景皇帝、貞惠安和景皇后曰、節序流邁。時維某節。追念親親、良增傷感。茲以牲醴、用修時祭。伏惟尚
享
嘉靖十五年奉皇太后謁
陵儀
先期、太常寺具酒果脯醢。翰林院撰告辭。
上至長陵行謁告禮。畢、奉皇太后率
皇妃入。女官奏就位、行四拜禮。奏上香。女官捧香。
皇太后三上香。訖、奏復位跪。
皇太后跪。
皇妃皆跪。
上跪于皇太后之左。讀辭官跪于上後。讀訖、奏興四拜禮畢。次詣
獻陵。
上先謁告。仍奉皇太后謁如前儀。次謁
景陵、同。明日、遍謁
裕陵等四陵亦如之。
上還、往西山拜
恭讓章皇后、及景皇帝后各陵寢、行三獻禮。又遣官前詣
孝陵
顯陵、行祭告禮
嘉靖十八年
駕幸承天府謁
陵儀
前期、太常寺陳設牲犢酒醴香燭制帛。
上具常服詣
陵。由陵左門入殿左門。內贊奏就位。奏上香。奏四拜。奏奠帛行初獻禮。贊讀祝。奏跪。讀祝官讀畢、奏俯伏興平身。奏行亞獻禮終獻禮如儀。奏四拜焚祝帛禮畢。從駕官及撫按等官、俱吉服陪拜祝文
維年月日
孝子皇帝[御名]敢昭告于皇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
獻皇帝尊靈曰、仰惟皇考。玄德
帝忻。流慶小子。丕緒天位、十有八年。南瞻
嚴寢、罔盡展祀之孝。適以陵園之事重。子躬事來此。敬申祭告。伏惟聖靈歆鑒、俯納孝思。謹告
萬曆三年
孝烈皇后
孝恪皇后神主遷祔永陵儀
先期、命大臣一員先詣
永陵行祭告禮。一員護送神主至殿。內侍官先于永陵殿內、會同神宮監官陳設各合用
神座几案冊寶衣冠等案。是日、弘孝神霄二殿行奉遷禮畢、神主輿由中門出、至午門外。錦衣衛儀衛前導。由
端門承天門長安左門、俱中門出。由德勝門詣
陵。百官青衣角帶、先詣德勝關外、候
神主輿至、入班行五拜三叩頭禮。輿過方退。
神主輿至紅門外。內侍官各詣
二后神主輿前跪請、捧神主出輿、由左門入。復陞輿。至永陵、由中門入、至享殿門外。內侍官各捧入。
孝烈皇后神主、奉安世宗肅皇帝神寢之左室。
孝恪皇后神主、安于右室。冊寶衣冠、俱各奉安于室。訖、遣官行安神禮。禮畢、回京復命
凡陵寢禁例。洪武二十六年令、車馬過
陵者、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馬。違者以大不敬論
○正統二年諭、天壽山
祖宗陵寢所在。敢有剪伐樹木者、治以重罪、家屬發邊遠充軍。仍令錦衣衛官校巡視。工部同欽天監官環山立界、界外聽民樵采
○成化十五年、令、鳳陽
皇陵皇城、並泗州
祖陵所在、應禁山場地土、巡山官軍、務要用心巡視。不許諸色人等、伐木、取土石、開窯燒造、燒山、及於皇城內外、耕種牧放作踐。有犯者、正犯處死、家口俱發邊遠充軍。巡山官軍、有科歛銀兩饋送、不行用心巡視、及守備留守等官、貪圖賄賂、不嚴加約束、以致下人恣肆作弊、不能禁治者、一體治罪
○弘治十三年議准、西山一帶、密邇京師地方。內外官豪勢要之家、私自開窯賣煤、鑿山賣石、立廠燒灰者、問罪枷號一箇月、發邊衛充軍千礙內外官員、參奏提問
○嘉靖十二年、令錦衣衛選差百戶一員、督令原差校尉、於純德山嚴加巡視。有偷砍樹木作踐等項、應提問、應參奏者、照例舉行。其差委官校、與軍衛有司、俱無統屬。不許濫理詞訟、囑託公事、及賣放犯人、生事擾害。故違者、聽撫按官究實、照例施行
○二十七年、令於天壽山前後龍脈相關處所、大書禁地界石。有違禁偷砍樹木者、照例問擬斬絞等罪。若止是潛行拾柴拔草、比照家屬事例、問發遼東地方充軍。巡山官軍妄拏平人、擾告居民者、事發一體治罪
凡遇陵祭。正統元年
諭、是日與百官俱淺淡服色
○成化九年奏准、孝陵祭祀、凡南京文武大小官員有不赴者、令御史糾察
凡分官陪祭。嘉靖中題准、除掌印正官、及宿衛守衛差占外、俱要以次長官。如無以次長官、許佐貳官。如無佐貳官者、方許首領官前去
國初追封諸王墳
壽春王妃劉氏
霍丘王妃翟氏
下蔡王
安豐王妃趙氏
蒙城王妃田氏
寶應王
六安王
來安王
都梁王
英山王
以上墳在鳳陽府西北二十五里、地名白塔。設祠祭署、陵戶
南昌王妃王氏
旴(日台)王妃唐氏
臨淮王妃劉氏
山陽王
招信王
以上墳、附葬鳳陽
皇陵。有司歲時祭祀、皆與享。其分封
諸王葬于本封之國者、其子孫自主祭祀。此不見列
外戚王者墳
揚王墳、在鳳陽旴(日台)縣津里鎮。洪武初、設旴(日台)祠祭署。置陵戶二百一十戶
徐王墳、在鳳陽府宿州新豐里。洪武初、設宿州祠祭署。置陵戶九十三戶
滁陽王墳、在直隸滁州。洪武初、立廟墳所。 【 廟首宥氏】 置陵戶十九戶 【 以上皆歲時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