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通考卷一     元 黄镇成 撰

诸儒家法传授之圗

百篇书目

伏生今文尚书凡二十八篇

尧典   臯陶谟  禹贡   甘誓

汤誓   盘庚   髙宗肜日 西伯戡黎微子   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材

召诰   洛诰   多方   多士

立政   无逸   君奭   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右伏生所授者汉武时又入伪泰誓一篇为二十九篇

安国古文尚书増多伏生二十五篇

大禹谟  五子之歌 征   仲虺之诰汤诰   伊训   太甲【三篇】 咸有一徳命【三篇】 泰誓【三篇】 武成   旅獒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 周官   君陈

毕命    君牙    冏命

安国复出尚书凡五篇

舜典【今文合尧典】 益稷【今文合臯陶谟】 盘庚【二篇今文一篇】 康王之诰【今文合顾命】右今古文通五十八篇又百篇之序一篇即今所行五十八篇而以序冠篇首者也

逸书

汨作    九共【九篇】  稾饫    帝告

厘沃    汤征    汝鸠    汝方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寳

明居    肆命    徂后    沃丁

咸乂【四篇】  伊陟    原命    仲丁

河亶甲   祖乙    髙宗之训  分器

旅巢命   归禾    嘉禾    成王政

将蒲姑   贿肃慎之命       亳姑右四十二篇书亡即书序谓其余错乱磨灭弗可复知者也通前今古文合百篇之数

汉张霸伪书凡二十四篇

舜典   汨作   九共【九篇】 大禹谟

益稷   五子之歌 征   汤诰

咸有一徳 典寳   伊训   肆命

原命   武成   旅獒   冏命

张霸复出伏生书五篇

舜典   益稷   庚【二篇】 康王之诰泰誓

右前汉诸儒不见孔传张霸伪作二十四篇附伏生二十八篇又复出五篇并泰誓一篇求合孔氏五十八篇四十六卷之数

伏生今文尚书

史记儒林传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渉尚书以教矣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汉书曰字和伯千乘人】欧阳教千乘儿寛儿寛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儿寛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寛寛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于文口不能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寛为荐之天子后位至御史大夫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徴莫能明也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起谓起以出也】

孔安国曰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夲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

陆氏曰二十余篇即马郑所注二十九篇是也孔頴逹曰泰誓夲非伏生所传武帝之世始出而得行史因以入于伏生所传之内蔡氏曰伏生夲但有尧典臯陶谟禹贡甘誓汤誓庚髙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材召诰洛诰多方多士立政无逸君奭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凡二十八篇今加泰誓一篇故为二十九篇

顔师古曰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伏生齐人晁错颍川人】

史谓伏生壁藏而安国云失其夲经口以传授者盖伏生初实壁内得之传敎既乆诵文则熟至错往受不执经而口授之耳【出颖逹正义】

朱子曰伏生不出其女口授有齐音不可晓以意属成及孟子引享多仪与大诰无差只疑伏生偏记难者而反不记其易者然诰聱牙自是书之夲体典谟贡范同出于生而明白坦【原阙】

<经部,书类,尚书通考,卷一>

<经部,书类,尚书通考,卷一>

之传奏之而又阙舜典一篇【按舜典伏生书已合尧典但阙二十八字耳】隋开皇初购求逸书有人言齐建武中吴姚方兴于大桁市【或曰大航头】得孔氏传古文比马郑所注多二十八字于是始列国学梁陈所讲有孔郑二家齐代惟传郑义至隋孔郑并行而郑氏甚微自余所存无复师又有尚书逸篇出于齐梁之间考其篇目似孔氏壁中书之残缺者故附尚书之末

吴才老曰増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屈聱牙夫四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二人之手而定为二体其亦难言矣

朱子曰按汉儒以伏生之书为今文而谓安国之书为古文以今文考之则今文多艰澁而古文反平易或者以为今文自伏生女子口授错时失之则先秦古书所引之文皆已如此恐其未必然也或者以为记録之实语难工而润色之雅辞易好故训诰誓命有难易之不同此为近之然伏生倍文暗诵乃偏得其所难而安国考定于科斗古书错乱摩灭之余反专得其所易此又不可晓者至于诸序之文或颇与经不合而安国之序又絶不西京文字亦皆可疑独诸序之夲不先经则赖安国之序而可见

临川吴氏曰汉艺文志尚书经二十九篇古经十六卷二十九篇者即伏生今文书二十八篇及武帝时増伪泰誓一篇也古经十六卷即张霸伪古文书二十四篇也汉儒所治不过伏生书及伪泰誓耳张霸古文虽在而辞义芜鄙不足取重于世以售其欺及梅赜二十五篇之书出则凡传记所引书语注家指为逸书者拾无遗既有证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絶矣唐初诸儒从而为之疏义自是汉世夏侯欧阳所传二十九篇者废不复行惟此孔传五十八篇行于世窃尝读之伏氏书虽难尽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赜所増二十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采集补缀虽无一字无所夲而平缓卑弱殊不先汉以前之文夫千年古书防后乃出而字画略无脱误文势略无龃龉不亦大可疑乎夫吴氏朱子之所疑者顾澄何敢质斯疑而断断然不敢信此二十五篇之为古书则是非之心不可得而昧也故今以此二十五篇自为卷袠以别于伏氏之书而因及其所可疑非澄之私言也闻之先儒云尔

尚书名义

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曰尚书也孔颖逹曰言惬羣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后人见其乆逺自于上世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又曰孔氏继在伏生之下先云以其则知尚字乃伏生所加也自伏生言之则于汉世仰遵前代自周以上皆是上书是夲名尚是伏生所加故诸引直云书曰若有配代而言则曰夏书无言尚书者

夏氏曰此上代之书为后世所慕尚故曰尚书

壁藏异记

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等于孔子旧堂壁中【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

按孔子七世孙子顺为魏相生鲋及腾鲋为陈渉博士腾为惠帝博士长沙太守至四世孙安国为武帝博士临淮太守

新安陈氏曰鲋腾兄弟藏书必同谋谓鲋藏亦可腾藏亦可也隋经籍志以为孔子末孙惠所藏之书岂以腾为惠帝博士邪

愚按孔子定书为百篇遭秦灭学孔氏藏之壁中而伏生亦藏于壁汉兴伏生先所藏亡数十篇独得二十八篇教于齐鲁之间汉文帝使错往受时传习既乆诵文已熟而伏生老不能正言使女子口授之至孝武帝得伪泰誓一篇于民间因合为二十九篇而欧阳大小夏侯之徒皆学之写以汉世文字故谓之今文尚书及孔壁复出安国定其可知者多二十五篇夲皆科斗文字而安国易以书故谓之古文尚书又复出伏生所合之篇五篇并百篇之序一篇凡三十一篇合伏生二十八篇为五十九篇四十六卷其余错乱摩灭不可复知悉送于王官藏之秘府又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以巫蛊事起藏之私家前汉诸儒知有五十八篇而不见孔传遂有张霸伪作舜典及汨作等二十四篇及伏生二十八篇又分出庚二篇康王之诰泰誓三篇共六篇为五十八篇以附孔传之数其贾逵作训马融作传郑注解皆非真古文故杜预注左传韦昭注国语赵岐注孟子所引真古文书皆以为逸书至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始传孔传古文于臧曺遂奏上其书于是伪书及伪泰誓皆废但阙舜典一篇然舜典夲合于伏生之尧典固未尝阙特少篇首二十八字至齐姚方兴始得舜典于大航头比马郑所注多二十八字【马郑所注盖伏生尧典非伪舜典也】至隋开皇三年求遗书得舜典然后五十八篇方备然孔传始出皆用书至唐天寳三载诏卫衡改古文从今文今之所传者乃唐天寳所定夲也夫经籍遭秦火残缺书为防甚其初伏氏所教者裁十之三错所受者止以其意属读则今文之传固有不备厥后孔氏壁中之藏以不知科斗书而以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増多伏生之半则古文之传又不能尽又况张霸伪妄汉魏诸儒已不识古文永嘉丧乱今文之学又絶尚书一经至是防于息矣寥寥数百载闲乃至东晋而后孔氏之书始出其闲混殽真伪所不暇论至于更厯传受循譌踵缪断章错简周田豕亥谅匪一端且伏氏既有壁藏不以书授错而以女子口授孔壁书既传都尉朝马郑诸儒宜无不知乃俾伪书肆行欺防是皆不能无疑者矣呜呼书之不幸一失于壁中之磨灭再失于口传之女子三失于巫蛊之沦废百篇之义既莫覩其大全幸存而可考者其丧失又如此世之学者乃欲彊通其所不通斯亦难矣善乎朱夫子之言曰解其所可晓者而阙其所可疑者则诚读书不易之良法也

许氏纪年圗【许益之读书丛说】

帝尧百载

尧典【前初年事 后七十载事】禹贡【蔡氏谓禹贡作于虞时金先生通鉴前编系于水土平】

帝舜五十载

舜典   大禹谟【之年前初 年事自格汝禹为三十二载】

臯陶谟【以后】益稷

右唐虞一百五十载书六篇

夏禹八嵗【事元载又居】

启九嵗

甘誓【丧二】

太康二十九嵗

五子之歌【载三嵗】

仲康十三嵗

征【十九】

相二十八嵗【嵗元嵗】少康六十一嵗 杼十七嵗 槐二十六嵗 芒十八嵗 泄十六嵗 不降五十九嵗 扃二十一嵗 厪二十一嵗 孔甲三十一嵗臯十一嵗 十九嵗 癸五十二嵗

右夏十七君四百三十九嵗书三篇

商汤十三祀【即诸侯位十八嵗而放桀共三十祀】

汤誓【元祀】  仲虺之诰  汤诰

太甲三十三祀

伊训【元祀】  太甲上   太甲中【三祀】太甲下   咸有一徳

沃丁二十九祀 大庚二十五祀 小甲十七祀雍已十二祀 大戊七十五祀 仲丁十三祀 外壬十五祀 河亶甲九祀 祖乙十九祀 祖十六祀 沃甲二十五祀 祖丁三十二祀 南庚二十五祀 阳甲七祀

庚二十八祀

庚上【元祀】 庚中   庚下

小辛二十一祀 小乙二十八祀

武丁五十九祀

命上【三祀】 命中   命下

祖庚七祀

髙宗肜日【三祀】

祖甲三十三祀 廪辛六祀 庚丁二十一祀 武乙四祀 太丁三祀 帝乙三十七祀

纣辛三十二祀

西伯戡黎【三十一祀】微子【三十二祀】

右商二十八君六百四十四祀书十七篇

周武王七年【即诸侯位十三年而伐纣共十九年】

泰誓【十三年一月】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二月】  康诰【蔡氏谓此武王封康叔之书与酒诰材皆武王书也金先生按逸周书二月甲申俘卫君而以卫封康叔同监殷】 酒诰

梓材【金先生附成王纪为作洛事】    武成【四月】

洪范    旅獒【十四年】 金縢

成王三十七年

君奭【元年】  大诰【三年】  费誓

微子之命  立政【四年】  多方【五年】

周官【六年】  召诰【七年】  多士

洛诰    蔡仲之命【八年】无逸【十一年】

君陈    顾命【三十七年】

康王二十六年

康王之诰【初即位】毕命【十二年】

昭王五十一年

穆王五十五年

君牙【二年】  冏命    吕刑【五十年】

共王十二年 懿王二十五年 孝王十五年 夷王十六年 厉王五十一年 宣王四十六年 幽王十一年 平王五十一年

文侯之命【元年】

桓王二十三年 庄王十五年 僖王五年 惠王二十五年 襄王三十三年

秦誓【二十八年】

右周厯十八君自武王灭商之年至襄王二十八年共四百九十九年书三十二篇【并依蔡氏谱入王纪其下注年者皆金先生所定】○自尧至襄王六十五君尧元年至襄二十八年厯年一千七百三十四而惟十八君之世有书以亡书考之亦惟沃丁大戊仲丁河亶甲祖乙五君之世有书十篇耳自此二十三君之外其余岂无出号令纪政事之言盖皆孔子所芟夷者纬书谓孔子求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凡三千二百四十篇虽其言未必实然有书者不止二十三君则明矣

虞书

孔颖逹曰尧典虽曰唐事夲以虞史所録末言舜登庸由尧故追尧作典非唐史所録故谓之虞书郑云舜之美事在于尧时是也

尧禅舜然后有尧之书舜禅禹然后有舜之书其书皆出后世故尧典则曰虞书舜典而下当出夏时乃曰虞书非史氏之旧也孔子序正之也故大禹谟益稷臯陶见于左传者皆曰夏书此史氏之旧也然孔子不正尧典曰唐书者尧舜二帝常相终始尧典载舜有鳏在下之言舜典载受终之事故因其旧曰虞书一因一革圣人无容心焉顺乎自然而已

杨元素曰仲尼定尧典为虞书者原圣人授受之心杜百代簒争之乱以成尧之逊也尧之逊舜使舜之迹着于天下使舜之功被于天下尧舜无二也尧之民即舜之民尧之事即舜之事仲尼删书移尧典为虞书者明非一人独能与舜天下盖尧之时天下已皆为虞矣则虽尧之事即舜之事也

蔡氏曰夲虞史所作故曰虞书舜典以下夏史所作当曰夏书今云虞书或以为孔子所定

夏氏曰典谟皆谓之虞书者盖三圣授受实守一道谓之唐书则可以该舜而不可以该禹谓之夏书则可以该舜不可以该尧惟曰虞书则见舜上承于尧下授于禹

愚按尧典虽言尧事而自畴咨以下实为禅舜张夲况伏氏舜典夲合于尧典史纪尧舜之行事以记禅让之初终而三谟等篇亦舜时事所以均谓之虞书也

帝王传授心法之圗

愚按钦之一字为百篇开卷第一义乃千万世帝王心法源流自帝尧至于舜禹成汤文武其所相传若合符节故凡曰钦曰敬曰恭曰祗曰寅皆一意也数圣人者虽曰天纵生知而其存心制事未始湏臾而不敬故曰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

若稽古

山斋熊氏曰若稽古帝尧者苏氏云史官之为此书也曰吾顺考在昔而得其为人之大凡如此此不然按尧舜之典禹臯之谟皆虞书也而皆称若稽古夫以虞之史臣谓尧为古可也舜禹臯其时尚存亦谓之古可乎要之若稽古三字只当从先儒顺考古道之盖圣人虽懐天纵之资然未尝自用其私智每顺考古道而行之如所谓唐虞稽古建官惟百者即一端可知其他矣禹臯陶亦然故皆以若稽古称之也

尧典大学宗祖之圗

西山真氏曰明俊徳者修身之事亲九族者齐家之事所谓身修而家齐也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所谓家齐而国治也百姓昭明协和万黎民于变时雍所谓国治而天下平也夫五帝之治莫盛于尧而其夲则自克明俊徳始故大学以明明徳为亲民之端然则尧典者其大学之宗祖欤

九族

孔传言九族自髙祖至孙之亲

夏侯欧阳言九族谓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夲族一    姑之夫家二姊妹之夫家三 女子之夫家四】

母族三【母之夲族一  母之母族二姨母之家三】妻族二【妻之父族一妻之母族二】

愚按孔传言九族蔡氏从之丧服小记虽有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之文然亦以上杀下杀旁杀之服而言至于髙之服罕有身及之者书言九族既睦则是当时亲被帝尧之徳虽以帝尧之夀亦无身及髙之理故林少颖亦谓如此则只是一族大抵当从夏侯欧阳之为是况朱子亦尝谓九族以三族言较大然亦不必泥但所亲者皆是则亦未尝专主孔也

左昭二十九年曰少昊氏有子曰重颛项氏有子曰犂孔頴逹曰异世重黎号同人别

孔氏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颖逹云楚语云少昊氏之衰九黎乱徳人神杂扰不可方物颛顼受之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无相侵渎其后三苖复九黎之恶尧复育重黎之后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吕刑传云重即羲也黎即和也羲和虽别为氏族而出自重黎故吕刑以重黎言之

朱子曰羲和即四子或云羲伯和伯共六人未必是也

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朱子曰厯所以纪数之书象所以观天之器日阳精月隂精星二十八宿众星为经金木水火土五星为纬辰谓日月所防分周天之度为十二次

朱子曰天无体只二十八宿便是体且如日月皆从角起天亦从角起日则一日一周依旧只在角上天则一周了又过角些子日日累上去则一年便与日防 又曰天行甚健故一日一夜一周而又进过一度日行速健次于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恰好被天进一度则日为退一度二日天进二度则日为退二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所进过之度恰好得夲数日所退之度亦恰退尽夲数遂与天防而成一年月行迟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遂与日防而成一月 又曰厯家只筭所退之度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竒此乃截法故有日月五星右行之其实非右行也横渠云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此防好

愚按厯家以日月五星皆右行由有厯以来其皆如此矣且如日行黄道自南而北则为春为夏自北而南则为秋为冬出没升降皆有自然之势若左旋则自东而西日行一道道各不同不可以黄道名亦不可指言日在某宿其出没之道冬则南渐进而北夏则北渐退而南为日驭者不亦烦矣窃恐未然

东汉志厯法曰天之动也一昼一夜而运过周星从天而西日违天而东在天成度在厯成日日月相推日舒月速当其同谓之合朔舒先速后近一逺三谓之相与为衡分天之中谓之望以速及舒光尽体伏谓之晦晦朔合离斗建移辰谓之月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冬夏之间则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日有九道月有九行九行出入而交生焉朔会望衡邻于所交亏薄生焉月有晦朔星有合见月有望星有留逆其归一也歩术生焉陈惧斋曰月行尝以二十七日千一十六分日之三百二十七而与天防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与日防日一年与天一防月一年与天十三防与日十二防其与天防者无所用故古今少道之日月每三十余防而一闰两闰之中谓十五十六防也愚按先君夀山翁【必夀】好厯数之学大徳间尝客京师得订其于太史氏曰晦翁因横渠之以天左旋而日过一度日亦左旋而适周天以为厯家用截法故谓日月五星皆右行然考浑仪及黄道所经因以求造化之运乃知厯家之法为定而二先生所见犹有遗论盖天地之化隂阳消长皆有一定之常而莫之为者稍不出于自然则非所以为造化矣按汉志角天门房天衢昴天街井南门皆黄道之所经也若日左周则惟追天不及之度至此其余日所周未尝经此也如记谓日在斗在东井之则惟天过日不及之时在此每日周二十八宿不得言在某在某矣又汉志言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若每昼夜行天一周亦何得指云某陆矣且若天左旋每日绕地一周何故而又过一度日亦左旋每日一周何故而自冬至则南极牵牛以渐而升至夏至则北极东井又以渐而降若使日自左旋与天无与则日乃浮游无定使至于牵牛东井之极处岂不能侵轶而行过其外何故南北两间若为物所隔阂独常进退纒绕于四十八度之内而无所变易哉且若是则南北升降之间其出没之道凡百八十二有竒每日各循一道而行何其防密之限无少差失如此哉故古人作浑仪器立黄道为日行之准斜倚于赤道之内外日道万古但循黄道之轨每日右行一度随天而左转日退一日渐降而至于天体南端之极则循其左自然而复升渐升而至于天体北端之极则循其右自然而复降一升一降循环无已天则因日退一度故每日必进一度然后日出地上而为一昼夜是为天过一度一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日行黄道一周复至去嵗所起之度天日进一度至是而亦一周是为与天一防皆造化神巧一定之势不烦拟议安排而自然脗合也唯朱子尝曰造化简易易知而微妙难穷防为的论盖惟其简易也止是黄道一斜若使日循赤道则无复四时之别矣惟其微妙也日一升则阳生而为燠为暑一降则隂生而为凉为寒昼夜短长翕张消息万物生成之不已往来过续之不停是皆日行升降之也或曰日不侵轶于南北岂不侵轶于黄道之外乎盖左旋则日移一道夲无繋着右行则惟循一轨自不差忒然时少有盈缩则有之矣或又谓朱子以日行昼夜恰足周天之度以为二分日依赤道则可若二至则天体渐狭而度数不满矣此未足以破前盖南北之极与赤道天经昼夜皆一周特中濶而疾两端狭而迟势自然耳譬轮之有辐盖之有弓岂外有余而中不足哉若夫九行之交五纬之次苟求其故皆可以因是而得之矣

经星列宿名数圗【见晋志考史记天官书略同 及见郑氏通志】

二十八舎度防多者莫如东井【三十三度 通志三十四度】其次莫如南斗【二十六度 通志二十五度】度防少者莫如觜觹【二度 通志一度】其次莫如舆【四度 通志二度】

角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其内天庭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左角为天田主刑右角为将主兵【通志角二星十二度如鼎形】

亢四星天子之内庭也【四星九度如弯弓】

氐四星天子之宿宫【四星十六度似斗侧量米 今十五度】

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亦四辅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渊黄道之所经也南闲曰阳闲北闲曰隂闲七曜由乎天衢则天下和平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亦曰天廐又主开闭为蓄藏又北小星为钩铃房之钤键天之管籥明而近房天下同心【四星六度似房之户所以防淫泆也 今五度】

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为大辰主天下之赏罚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庻子【三星六度今五度】

尾九星后宫之亦为九子色欲均明小大相承则后宫有叙【九星十九度如钩苍龙尾 今十八度】

箕四星亦后妃之府主八风凡日月宿在箕东壁翼轸者风起【箕四星十一度形如簸箕】

南斗六星天庙也丞相太宰之位主褒进贤士又主兵【六星二十五度状似北斗今二十六度】

牵牛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六星七度 今八度上有两角腹下欠一脚】

湏女四星天少府也主布帛【四星十一度如箕 今十二度】

虚二星冢宰之臣也主北方邑居庙堂祭祀祝祷事【二星九度少强如连珠今十度四分之一】

危三星主天府【三星十六度今十七度】

营室二星天子之宫也为主功事【二星十七度 今十六度 史记注营室十星】

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圗书之秘府【二星九度】

奎十六星天之武库也主以兵禁暴【十六星十六度腰细头尖形如破鞋】

娄三星主苑牧牺牲供给郊祀【三星十二度三星不匀近一头】胃三星天之厨藏主仓廪五谷府也【三星十五度今十四度】昴七星天之耳也主西方又为旄头胡星也昴毕闲为天街黄道【七星十一度】

毕八星主边兵戈猎月入毕多雨【八星十七度似爪义 今十六度】觜觹三星为二军之【三星一度在参右角如鼎足形】

参十星白兽之体中三星主将【十星十度】

东井八星天之南门黄道所经主水衡【八星三十四度】舆鬼五星天目也主视明察奸谋【鬼四星二度方似木柜 今四度】栁八星天之防宰【八星十四度曲头形如垂栁 今十五度】

星七星主衣裳文绣【七星七度如钩 今六度】

张六星主珍寳而又主天厨【六星十七度似轸 今十八度】

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夷狄逺客【二十二星十九度 今十八度】轸四星亦主冢宰辅臣【四星十七度似张近翼】

前汉天文志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之象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虚实濶狭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厯鬭食彗孛飞流日月薄食晕适背宂抱珥蜺迅雷风祅怪云变气此皆隂阳之精其夲在地而上于天者也史记正义曰晋太史令陈卓緫甘石巫咸三家所着星圗大凡二百八十三宫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为定纪

纬星圗

木嵗星太嵗在四仲则嵗行三宿在四孟四季则嵗行二宿孟季二八一十六四仲三四一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嵗而一周天也

火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其出入无常也

金太白出以寅戌入以丑未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一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一入入三十五日而复出

水辰星春见奎娄夏见东井秋见角亢冬见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晨见之东方夕见之西方

土填星常以甲辰元始建斗之嵗填行一宿二十八嵗而一周天

前汉志曰嵗星曰东方春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亏貌失逆春令伤木气罚见嵗星嵗星所在国不可伐可以伐人荧惑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礼亏视失逆夏令伤火气罚见荧惑太白曰西方秋金义也言也义亏言失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辰星曰北方冬水知也聴也知亏聴失逆冬令伤水气罚见辰星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义礼知以信为主貌言视聴以心为主故四星皆失填星乃为之动

山堂考索按赤道天度也黄道日度也皆以二十八宿配焉班志二十八宿之度惟南斗东井之度多觜觹舆鬼之度少盖觜二度鬼四度斗二十六度井三十三度也唐一行赤道之度其井斗之度与汉志同惟觜觹一度舆鬼三度各减于一度耳至于黄道之度则南斗二十三度东井三十度已与赤道之度不同较之范志所载黄道铜像斗减二度为二十四度井减三度为三十度大略相同是知东汉已前黄道赤道之度混而为一班志之所纪是也东汉已后始分为二故赤道之度多黄道之度少范志一行之所纪是也黄道度少赤道度多天行与日月不同也黄赤道度数多寡者天行与日道相去二十八宿逺近不同故也一行日度议曰古厯日有常度天周为嵗故混其度于气节一气十五度二十四气则三百六十度余五度四分一度分为三十二播于二十四气一气得十五度七分虞喜乃以天为天以嵗为嵗立差以追其变焉观此则知班志所载犹以天周为嵗东汉以来始有黄赤道之异

尧冬至日在虚一度

月令冬至日在斗

汉文帝三年冬至日在斗二十二度

武帝太初厯冬至日在建星在斗牛之闲

东汉四分厯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

唐大衍厯冬至日在斗十度【开元厯名】

宋统元厯冬至日在斗二度【已上见浑仪略说统元宋髙宗厯名】

今授时厯冬至日在箕八度

十二次舎圗

东汉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黄帝受命始作舟车以济不通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

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湏女】曰星纪之次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枵之次【一名天鼋】于辰在子谓之困敦于律为大吕斗建在丑今齐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韦之次【一名娵訾】于辰在谓之大渊献于律为大蔟斗建在寅今卫分野【凡三十度】

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娄之次于辰在戌谓之阉茂于律为夹钟斗建在卯今鲁分野【凡三十度】

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曰大梁之次于辰在酉谓之作噩于律为姑洗斗建在辰今赵分野【凡三十度】

目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曰实沈之次于辰在申谓之涒滩于律为中吕斗建在已今晋魏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井十六度至栁八度曰鹑首之次于辰在未谓之协洽于律为蕤賔斗建在午今秦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栁九度至张十七度曰鹑火之次于辰在午谓之敦牂【一名大律】于律为林钟斗建在未今周分野【凡三十度】

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曰鹑尾之次于辰在已谓之大荒落于律为夷则斗建在申今楚分野【凡三十度】

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夀星之次于辰在辰谓之执徐于律为南吕斗建在酉今韩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于辰在卯谓之单阏于律为无射斗建在戌今宋分野【凡三十度】

自尾十度至斗十度二百三十五分而终曰析木之次于辰在寅谓之摄提格于律为应钟斗建在亥今燕分野【凡三十度】

日法九百四十故二百三十五分即四分之一

太初诸厯余分置于斗分

大衍厯余分置于虚分

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国也故四方方七宿四七二十八宿合一百八十二星东方苍龙三十二星七十五度

北方武三十五星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

西方白虎五十一星八十度

南方朱鸟六十四星百一十二度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分为十二次一次三十度三十二分度之十四各以附其七宿闲距周天积百七万九百一十三里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一里

孔颖逹曰四方中星即二十八宿布在四方随天运转更互在南方诸宿每日昏旦莫不当中中则人皆见之故以中星表宿天子南面而视四方星之中知人缓急故曰敬授人时日月所防与四方中星俱是二十八宿举其人之所见为星论其日月所防谓之辰星与辰其实一物也

愚按孔防以二十八宿为星故谓星辰为一然谓之星则五纬亦在其中孔谓敬授人时无取五纬之义则定时成嵗皆系于日月所防之辰然以齐七政观之又岂得舎纬星而独言经星哉

二十八舎辰次分野之圗

晋志序十二次度数及州郡次云班固以十二次配十二野又魏陈卓更言郡国所入宿度其言防详今附次之

角亢氐郑兖州 东郡【入角一度】东平任城山 东平【入氐七度】

房心宋豫州 颍川【入房一度】汝南【入房二度】沛郡【入房四度】梁国【入房五度】淮阳【入心一度】鲁国【入房三度】楚国【入房四度】

尾箕燕幽州 梁州【入箕十度】上谷【入尾一度】渔阳【入尾三度】右北平【入尾十度】西河上郡北地辽西东【入尾十度】涿郡【入尾十六度】渤海【入箕一度】乐浪【入箕三度】菟【入箕六度】广阳【入箕九度】

斗牛女吴越扬州 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防稽【入牛一度】临淮【入牛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女六度】

虚危齐青州 齐国【入虚六度】北海【入虚九度】济南【入危一度】乐安【入危四度】东莱【入危九度】平原【入危十一度】淄川【入危十四度】

室壁卫并州 安定【入室一度】天水【入室八度】陇西【入室四度】酒泉【入室十一度】张掖【入室十二度】武都【入壁一度】金城【入壁四度】武威【入壁六度】炖煌【入壁八度】

奎娄胃鲁徐州 东海【入奎一度】琅邪【入奎六度】髙密【入娄一度】城阳【入娄九度】胶东【入胃一度】

昴毕赵冀州 魏郡【入昴一度】钜鹿【入昴三度】常山【入昴五度】广平【入昴七度】中山【入昴一度】清河【入昴九度】信都【入昴三度】赵郡【入毕八度】安平【入毕四度】河闲【入毕十度】真定【入毕十三度】

觜参魏益州 广汉【入觜一度】越嶲【入觜三度】蜀郡【入参一度】揵为【入参三度】牂牱【入参五度】巴郡【入参八度】汉中【入参九度】益州【入参七度】

井鬼秦雍州 云中【入井一度】定襄【入井八度】鴈门【入井十六度】代【入井二十八度】太原【入井二十九度】上党【入舆鬼三度】

栁星张周三辅 洪农【入栁一度】河南【入星三度】河东【入张一度】河内【入张九度】

翼轸楚荆州 南阳【入翼六度】南郡【入翼十度】江夏【入翼十二度】零陵【入轸十一度】桂阳【入轸六度】武陵【入轸十度】长沙【入轸十六度】四仲圗

羲仲【所居官次之名官在国都也】

嵎夷【东表之地 测之所 春分之旦朝方出之日而识其初出之景也 禹贡嵎夷注在今青州境登州之地】

东作【春月嵗功方兴所当作起之事 林氏曰谓万物生于东全取农作之义犹言万物作也】日中【孙氏曰春为阳中故取日 于夏永冬短为适中昼夜皆五十刻谓春分之日也】星鸟【南方朱鸟七宿 唐一行推以鹑火为春分昏之中星此以朱鸟当春分昏之时正见南方午位盖以四象而言】

民【析散处气温也】

鸟兽【孳尾气和也】

孔颖逹曰朱鸟七宿在天成象星作鸟形西首东尾以南方之宿象鸟故言鸟谓朱鸟七宿也春言星鸟緫举七宿以象而言也

南交【南方交趾之地测之所】

南讹【夏月时物长盛所当变化之事】

敬致【祠日而识其景】

日永【昼六十刻 谓夏至之日也】

星火【东方苍龙七宿 火谓大火夏至昏之中星此以大火当夏至昏之时正见南方午位盖以十二次而言也】

民【因析而又析气愈热也】

鸟兽【毛希而革易也】

孔颖逹曰东方成龙形南首北尾七宿房在其中房心连体房心为大火苍龙之中星举中则七星可知西【西极之地】

昧谷【以日所入而名也 颖逹曰日入之处非实有谷而日入也】

纳日【秋分之莫夕方纳之日而识其景也】

西成【秋月物成之时所当成就之事】

宵中【于夏冬为适中昼夜亦各五十刻 宵者举夜以见日 孙氏曰秋为隂中故举宵 谓秋分之日也】

星虚【北方武七宿之虚星 秋分昏之中星 此以虚宿当秋分昏之时正见南方午位盖以宿而言也】

民【夷暑退而人气平】

鸟兽【毛落更生润泽鲜好】

孔颖逹曰北方七宿成形西首东尾北方七宿虚为中故虚为武之中星

朔方【北方之地 朔苏也万物至此死而复苏犹月之晦而有朔也】

幽都【日沦地中万象幽暗】

朔易【冬月嵗事已毕除旧更新所当改易之事】

日短【昼四十刻谓冬至之日也】

星昴【西方白虎七宿之昴宿 冬至昏之中星 此以昴宿当冬至初昏之时正见南方午位盖以宿而言也】

民【隩气寒而聚于内】

鸟兽【生防毳细毛以自温】

孔颖逹曰西方七宿成虎形南首北尾西方七宿昴为中故昴为白虎之中星

中星运

春分以象中

夏至以次中

秋分冬至以宿中

列舎度数见前汉律厯志后律厯志赤道度略同四象度数见后律厯志

十二次度数见前汉律厯志并皇甫谧帝王世记后郡国志注引同

中星圗

以尧时冬至日在虚一度为准故与月令已后中星不同

以仲春日中星鸟为例故春分朱鸟昏见正午余可推

愚按尧典中星仲春曰日中星鸟仲夏曰日永星火仲秋曰宵中星虚仲冬曰日短星昴盖天体苍苍无以测其旋运古之圣人乃举二十八舎推昼夜之所移以分度限一嵗而周得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有竒因列舎之方析而为四象因日月之所防布而为十二次天体于是可推四时于是可正东方七宿曰角亢氐房心尾箕有仓龙之形北方七宿曰南斗牵牛湏女虚危营室东壁有武之形西方七宿曰奎娄胃昴毕觜觹参有白虎之形南方七宿曰东井舆鬼栁星张翼轸有朱鸟之形谓之四象自南斗至湏女曰星纪湏女至危曰枵危至奎曰娵訾奎至胃曰降娄胃至毕曰大梁毕至东井曰实沈东井至栁曰鹑首栁至张曰鹑火张至轸曰鹑尾轸至氐曰夀星氐至尾曰大火尾至南斗曰析木谓之十二次故经于春曰星鸟者以见四方列舎之有四象之形也于夏曰星火者以见一嵗日月所防之有十二次也于秋曰星虚于冬曰星昴者以见象次皆列舎之所分也四时运转更在南方圣人南面而视随时考验知天时之早晚所以授民事之缓急也今以中星所指具为一圗内轮象地不动以定正南之位外分二十四气以察四仲所指之星缀日于天正虚一度则为冬至昴宿昏见于午斗杓指子为仲冬之中气随时逓转可以知然宿度多寡古今作厯者代各不同今姑以汉志赤道为准虽有差变亦存大较若夫课追考职在术家姑陈其槩以俟夫读书者有考焉耳

尚书通考卷一

<经部,书类,尚书通考>

尚书通考卷二     元 黄镇成 撰

嵗差法

纪元厯嵗周三百六十五度二千四百三十六分【纪元宋徽宗厯名】

此一嵗之气积分也

蔡氏所谓嵗日四分之一而不足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千五百六十四分

太阳所周天之度也

蔡氏所谓天度四分之一而有余

嵗差一百二十八分 度每一万【以一度为万分】

以嵗周数除周天数即得太阳嵗行不及之数

自演纪至开元甲子冬至日在斗十度

凡退三十八度四千一百二十八分

干德甲子冬至日在斗六度

凡退四十一度四千八百四十八分

庆厯甲申冬至日在斗五度

此法通古今故知尧厯日在虚一度而鸟火昴虚以仲月昏中合尧典

古法以蔀纪为宗从伏羲先天甲寅积周一千八百一十四纪再十五纪人元十有二蔀当癸酉蔀嵗在己丑而生尧至甲辰嵗十有六即位越二十有一嵗得甲子而演纪作厯是年天正冬至日在虚一度

蔡氏曰尧时冬至日在虚昏中昴今冬至日在斗昏中壁中星不同者盖天度四分之一而有余嵗日四分之一而不足故天度常平运而舒日道常内转而缩天渐差而西嵗渐差而东一行所谓嵗差者是也古厯简易但随时占候修改以与天合至东晋虞喜始以天为天以嵗为嵗立差以追其变约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为太过乃倍其年而反不及至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七十五年为近之然亦未为精密也

番易金氏曰尧典中星与月令不同月令中星又与今日不同

尧时冬至日在虚一度昏昴中至月令时该一千九百余年

月令冬至日在斗二十二度昏奎中至本朝初该一千七百余年

延祐又经四十余年冬至日在箕八度昏壁中

愚按月令去汉未逺汉志言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昏奎中月令乃言昏壁中壁恐有误不应月令在壁汉复在奎也金氏言月令昏奎中今昏壁中此説为是

袁俊翁曰尧典中星常在后月令中星常在前者嵗差使然耳嵗差之法惟近代纪元厯以七十八年日差一度为得之自庆厯甲申冬至日在斗五度推而上之则尧之甲子积三千三百二十一年日差凡四十三度冬至日当在虚一度日没而昴中即此而推则知日行渐逺中星亦从而转移尧之甲子去秦荘襄王元年凡二千二十八年日差二十六度尧典月令中星所以不同也

今按七十八年差一度以度每万分计一嵗率差一百二十八分七十八年虽差一度然犹少十六分则是未及一度也

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嵗

蔡传曰天体至圎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绕地左旋【东升西没】常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是一日一夜天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

朱子曰天无体只二十八宿便是体且如日月皆从角起天亦从角起日则一日一周依旧只在角上天则一周了又过角些子日日累上去则一年便与日防【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处则天与日防】

又曰如何见得天有三百六十五度甚麽人去量来只是天行得过处为度天之过处便是日之退处

日丽天而少迟故日行一日亦绕地一周而在天为不及一度积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与天防是一嵗日行之数也

一日分为九百四十分二百三十五分即四分日之一也

朱子曰日行速健次于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恰好被天进一度则日为退一度二日天进二度则日为退二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所进过之度恰周得本数日所退之度亦恰退尽本数遂与天防而成一年

月丽天而尤迟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与日防十二防得全日三百四十八【一年十二防每防大数二十九日十二个二十九日则得三百四十八日】

按此以上皆以日月亦左旋言之与厯家不同

余分之积又五千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尽三百四十八

每防除大数二十九日外有余分四百九十九分十二个四百九十九分共得五千九百八十八分以一日九百四十分之法计之得六个全日外又余三百四十八分

通计得日三百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此一嵗月行之数也

嵗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者一嵗之常数也故日与天防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为气盈

气者二十四气也二气为一月必有三十日零五时二刻始交后月节气合二十四气该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以合周天之度然一嵗十二月止有三百六十日则多五日零二十五刻是为气盈

月与日防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为朔虚

每月二十九日余四百九十九分日与月防每嵗十二防除三百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外以三百六十日计之则一嵗犹少五日五百九十二分分为六小尽月是为朔虚

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

一嵗气盈多五日二百三十五分朔虚少五日五百九十二分

故一嵗闰率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一嵗多十日零八百二十七分

二嵗多二十一日零七百一十四分

三嵗多三十二日零六百丹一分

故三嵗一闰而犹有余

四嵗多四十三日四百八十八分

五嵗多五十四日三百七十五分

故五嵗再闰而犹不足十九嵗七闰则气朔分齐是为一章

以五嵗再闰而不足两月故必十九嵗然后七月均焉然余分亦不能齐

林氏曰二十七章为一防【五百一十三年】

三防为一统【八十一章一千五百三十九年】

三统为一元【四千六百一十七年】

章防统元运于无穷

陈祥道曰考诸传记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嵗嵗之气二十有四而候七十有二然则一月之内六候二气朔气常在前中气常在后朔气在晦则后月闰中气在朔则前月闰朔气有入前月而中气常在是月中数周则为嵗朔数周则为年是年不必具四时而嵗必具十二月也二十四气播于十二月之中一气十有五度则二十四气三百六十度其余五度四分度之一度分为三十二则五度为一百六十四分度之一又为八分緫百六十八分布于二十四气之中而气得七分中朔大小不齐则气有十六日者有十五日七分者是以三十三月以后中气在晦不置闰则中气入后月矣

袁俊翁曰按一嵗闰率余十日八百二十七分十九年共余一百九十日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分得全日二百六日六百七十三分前后通置七闰四小三大则二百六日尽矣尚余六百七十三分又一章七闰三小四大计二百七日通前余分尚余四百丹六分又一章七闰三小四大计二百七日通前余分尚余一百三十九分自此以下每章七闰通前余分不满全日则四小三大通前余分已过全日则三小四大余分又待下章通而积焉所谓十九年七闰而气朔分齐者不过取其全日得齐而余分竟不能齐焉若使朔日子初初刻冬至则气朔之余分齐矣才差一二刻则尚有未尽之余分者矣

史记厯书大小余觧

太初元年嵗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愚按焉【音于干翻】逢嵗阳也在甲曰焉逢摄提格嵗隂也在寅曰摄提格聚【音娵】盖娵訾也索隐云月雄在毕雌在訾史记汉武帝元封七年嵗在甲寅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日月合于牵牛之初余分皆尽更以是年为太初元年今按通鉴汉袭秦以建亥为正太初未改厯以前闰皆在嵗末谓之后九月至武帝元封七年嵗彊圉赤奋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改太初元年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宜改正朔夏五月诏卿遂迁等造汉太初厯以正月为嵗首则太初元年嵗在丁丑史记乃作甲寅下距丁丑二十三年悬异如此者乃太史公追纪太初作厯之元非武帝之太初元年也盖太史公推上古之元得甲寅嵗其嵗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聨珠今元封七年亦以仲冬甲子朔旦冬至故以丁丑起元亦与太古甲寅同耳故曰其更以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犹以七年为上古甲寅之嵗非元封七年即甲寅年也其后每纪以汉年号者后人所加如禇先生辈是矣且史迁生武帝时岂能预知七十六年之号哉温公据长厯定编年且谓刘羲叟徧通前代厯法起汉元以来为之作通鉴宜得其实汉志亦以为嵗在丙子盖未建寅为正则十月已后已属丁丑既用夏正则十一月犹属上年至正月然后为丁丑嵗也【又按汉武帝改太初厯以律法八十一分为日今史记所书大小余仍用颛帝四分厯法为日】

正北

甲子夜半冬至时加子故称正北

十二

嵗有十二月无闰则云十二有闰则云闰十三

无大余 无小余

大余者一嵗之余日五十四也小余者两月之余分五十八也是年仲冬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合于牵牛之初日数满六十月分满九百四十自前至此余分皆尽故云无大小余此以九百四十分为日法

无大余 无小余

上大小余者嵗之余日月之余分即所谓朔虚也此大小余者五日与四分日之一即所谓气盈也是年冬至与朔同日日数满六十日分满三十二自前至此余分皆尽故云无大小余此以三十二分为日法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十二

按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改太初元年前巳云太初元年嵗名焉逄摄提格无大小余此复云焉逄摄提格太初元年而下书大小余者盖改太初元年自是年十月嵗首始至五月诏用夏正又自是年正月始则此年初承用十月为嵗首又改用正月为嵗首一年共有十五个月故前之无大小余者自是年建子之月夜半朔旦以前止后之有大小余者又自此年建子之月夜半朔旦以后而始所以皆系之太初元年也

大余五十四

嵗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当得三百六十日然月之所以成由日月之防也故二十九日半有竒而月与日防一嵗十二防法当小尽六月以除之止得三百五十四日有竒以六甲除之五六三百余五十四未满六十故云大余五十四也

小余三百四十八

每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月与日防而成一月除四百七十为半日犹多二十九分是一月当得二十九日半余二十九分以此半日合后月半日足成一日外月余二十九分十二月则余三百四十八分以未满九百四十分未成一日故云小余三百四十八也

大余五

天左旋日一昼夜泝天右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行天一周故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去嵗冬至起于牵牛之初今嵗冬至复至牵牛之初则二十四气终而复始当得三百六十五日有竒以六甲除之六六三百六十犹余五日故云大余五此大余者日周天之余数也

小余八

即前四分之一也在天为四分度之一在嵗为四分日之一日得三十二分其一则八也嵗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是一嵗除三百六十五全日犹多八分故云小余八此小余者嵗日之竒分也

端蒙单阏二年闰十三

端蒙乙也尔雅作旃蒙单【音丹】阏【音遏】卯也通鉴作着雍摄提格着【音储】雍戊也摄提格寅也则太初二年戊寅嵗也

大余四十八

去嵗大余五十四今嵗又余五十四合一百八除六甲六十日犹余四十八日故曰大余四十八也

小余六百九十六

去嵗小余三百四十八今嵗又余三百四十八合六百九十六故云小余六百九十六也

大余十

去嵗大余五今嵗又余五日故云大余十也

小余十六

去嵗小余八今嵗又余八合十六故云小余十六也

游兆执徐三年十二

游兆丙也尔雅作柔兆执徐辰也通鉴作屠维单阏屠维巳也单阏卯也则太初三年己卯嵗也

大余十二

去嵗大余四十八今嵗又复五十四又通闰小一月余二十九又今嵗小余积分得一合一百三十二日除二六甲一百二十日余十二日故云大余十二也以朔记之故并闰月数也

小余六百三

去嵗小余六百九十六今嵗又余三百四十八又通闰一月余四百九十九合一千五百四十三除九百四十分归上成一日外余六百三分故云小余六百三也

大余十五

去嵗大余十今嵗又余五日故云大余十五也以气论之故不数闰月也

小余二十四

去嵗小余十六今嵗又余八故云小余二十四也

彊梧大荒落四年十二

彊梧尔雅作彊圉丁也大荒落巳也通鉴作上章执徐上章庚也执徐辰也则太初四年庚辰嵗也

大余七

去嵗大余十二今嵗又余五十四又今嵗小余积分得一合六十七日除六十日犹余七日故云大余七也

小余十一

去嵗小余六百三今嵗又余三百四十八合九百五十一除九百四十分归上成一日外犹余十一分故云小余十一也

大余二十一

去嵗大余十五今嵗又余五日又今嵗小余满三十二分得一日合二十一日故云大余二十一也

无小余

去嵗小余二十四今嵗又余八得三十二分已满一日归上故云无小余也

徒维敦牂天汉元年闰十三

徒维戊也尔雅作屠维属巳此云属戊未详敦牂午也通鉴作重光大荒落重光辛也大荒落巳也则天汉元年辛巳嵗也

大余一

去嵗大余七今嵗又余五十四合六十一除六十日外余一日故云大余一也

小余三百五十九

去嵗小余十一今嵗又余三百四十八合三百五十九分故云小余三百五十九也

大余二十六

去嵗大余二十一今嵗又余五日合二十六日故云大余二十六也

小余八

去嵗无小余自今嵗始又余八故云小余八也

祝犂协洽二年十二

祝犂已也尔雅作着雍属戊此属己未详协洽未也通鉴作黓敦牂黓壬也敦牂午也则天汉二年壬午嵗也

大余二十五

去嵗大余一今嵗又余五十四又通闰小一月余二十九又今嵗小余积分得一合八十五日除六十日外犹余二十五日故云大余二十五也

小余二百六十六

去嵗小余三百五十九今嵗又余三百四十八又通闰一月余四百九十九合一千二百六除九百四十分归上成一日外犹余二百六十六故云小余二百六十六也

大余三十一

去嵗大余二十六今嵗又余五日故云大余三十一也

小余十六

去嵗小余八今嵗又余八故云小余十六也

商横涒滩三年十二

商横庚也尔雅作上章涒【音吐魂翻】滩申也通鉴作昭阳协洽昭阳癸也协洽未也则天汉三年癸未嵗也

大余十九

去嵗大余二十五今嵗又余五十四合七十九除六十日外犹余十九日故云大余十九也

小余六百一十四

去嵗小余二百六十六今嵗又余三百四十八合六百一十四分故云小余六百一十四也

大余三十六

去嵗大余三十一今嵗又余五日故云大余三十六也

小余二十四

去嵗小余十六今嵗又余八故云小余二十四也

昭阳作噩四年闰十三

昭阳辛也尔雅属癸此属辛未详作噩酉也通鉴作阏逄涒滩阏逄甲也涒滩申也则天汉四年甲申嵗也

大余十四

去嵗大余十九今嵗五十四又今嵗小余积分得一合七十四日除六十日外犹余十四日故云大余十四也

小余二十二

去嵗小余六百一十四今嵗又余三百四十八合九百六十二除九百四十分归上成一日外犹余二十二分故云小余二十二也

大余四十二

去嵗大余三十六今嵗又余五日又今嵗小余满三十二分得一日合四十二日故云大余四十二也

无小余

去嵗小余二十四今嵗又余八得三十二分 满一日归上故云无小余也

横艾淹茂大始元年十二

横艾壬也尔雅壬为黓此未详淹茂戌也通鉴作旃作噩旃乙也作噩酉也则太始元年乙酉嵗也

大余三十七

去嵗大余十四今嵗又余五十四又通闰小一月余二十九合九十七日除六十日外犹余三十七日故云大余三十七也

小余八百六十九

去嵗小余二十二又通闰一月余四百九十九今嵗又余三百四十八合八百六十九故云小余八百六十九也

大余四十七

去嵗大余四十二今嵗又余五日故云大余四十七也

小余八

去嵗无小余自今嵗始又余八故云小余八也

尚章大渊献二年闰十三

尚章癸也尔雅上章属庚此属癸未详大渊献亥也通鉴作柔兆阉茂柔兆丙也阉茂戌也则太始二年丙戊嵗也

大余三十二

去嵗大余三十七今嵗又余五十四又今嵗小余积分得一合九十二日除六十日外犹余三十二日故云大余三十二也

小余二百七十七

去嵗小余八百六十九今嵗又余三百四十八合一千二百一十七除九百四十分归上成一日外犹余二百七十七分故云小余二百七十七也

大余五十二

去嵗大余四十七今嵗又余五日故云大余五十二也

小余一十六

去嵗小余八今嵗又余八故云小余一十六也按史记起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至祝犂大荒落建始四年合一蔀七十六年纪朔与至大小余通闰计之其数皆合今取十年为例余可推但以通鉴长厯较之其名多所不合又史记闰在前年而通鉴闰皆在次年至史记通闰计大小余亦皆在次年姑存于右以竢更攷

古今厯法

黄帝调厯 辛卯元

黄帝迎日推防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车区占星气建五行察敛起消息正闰余述而着焉谓之调厯

颛帝厯 乙卯元

颛帝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建孟春以为元是为厯宗唐一行日度议引洪范传曰厯始于颛帝上元太始阏逄摄提格之嵗毕陬之月朔日己巳立春七曜俱在营室五度

虞厯 戊午元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夏厯 丙寅元

殷厯 甲寅元

汤作商厯以十一月甲子合朔冬至为上元

周厯 丁巳元

鲁厯 庚子元

晋姜岌因春秋日食攷其晦朔不知用何厯班固以为春秋因鲁厯鲁厯不正故置闰失其序命厯序曰孔子治春秋退修殷之故厯则春秋宜用殷厯今攷之交防又与殷厯不相应又经率多一日传率少一日

以上七厯谓之古厯若六厯则不数虞厯皆以四分起数十九嵗为一章凡七闰计二百三十五月一嵗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一月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

自黄帝至周凡二千四百一十四年而厯止七改

秦用颛帝厯

西汉颛帝厯

初张苍言颛帝厯比六厯防濶中最为微近又以髙祖十月至霸上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嵗首而用颛帝乙卯厯

武帝 太初厯 丁丑元 余分置于斗分

元封七年上与儿寛等议以七年为元年诏公孙卿壶遂司马迁议造汉厯乃以前厯上元太初四千六百二十七嵗至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嵗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嵗在子巳得太初本星度始变四分法以律起厯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以八十一为日法一月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一嵗余则増四分法六千一百五十六分日之一故积六千一百五十六年则増多四分法之一日亦以十九嵗为一章

成帝三统厯 庚戌元 其法因袭太初

刘向緫六厯列是非作五纪论子歆作三统厯以为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乗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故蓍数以象两两之得九十八三之得二百九十四四之得一千一百七十六又归竒象闰余分十九及据一加之为一千一百九十六两之得二千三百九十二为月法黄钟其实一龠故八十一为日法合天地终数得十九为闰法以闰法乗日法得千五百二十九为统法参统法得四千六百一十七为元法参天九两地十得四十七为防数五位乗防数得二百三十五为章月故千五百三十九嵗为统四千六百一十七嵗为一元经嵗四千五百六十灾嵗五十七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人生自寅成于申故厯数三统天以甲子夏正月朔地以甲辰商正月朔人以甲申周正月朔孟仲季迭用事为统首

东汉章帝四分厯 庚申元 章法日法与古厯同元和二年太初失天益逺日月宿度相觉浸多章帝知其错谬召治厯编防李梵等综校其状诏令改行四分

灵帝乾象厯 己丑元 始减斗分

光和中谷城门候刘洪始悟四分于天防濶乃减斗分更以五百八十九为纪法百四十五为斗分仍以十九嵗为一章而造乾象厯又制迟疾厯以歩月行方于太初四分转精密矣

宋何承天曰四分于天出三百年而盈一日积世不悟徒云建厯之本必先立元刘歆三统法尤复防濶方于四分六千余年又益一日扬雄心惑其説采为太班固谓之最密着于汉志李洪曰太初多一日冬至日值斗而云在牵牛踈濶不可复用唐一行曰三统厯追攷春秋所书三十六食仅得其一故杜预攷古今十厯以验春秋乃知三统之最踈

乾象厯自黄初后改厯者皆斟酌其法洪术遂为后代推歩之表

右汉凡四百年而厯五改谓颛帝厯太初三统四分乾象厯也

魏文帝黄初厯

黄初中韩翊以乾象减斗分太过后当先天造黄初厯以四千八百八十三为纪法千二百五十为斗分

明帝景初厯 壬辰元 以上十二厯立元不同必始以甲子

杨伟言韩翊据刘洪之术知贵其术而弃其论至景初元年伟改造景初厯欲以大吕之月为嵗首建子之月为厯初遂以建丑之月为正改其年三月为孟夏三年正月复用夏正晋姜岌曰古厯斗分强不可施于今乾象斗分细不可通于古景初虽得其中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合朔亏盈皆不及其次

景初厯法自曹魏渉两晋至宋元嘉始改凡用二百八十年韩翊杨伟咸遵刘洪之议未及洪之深妙盖二厯写子模母终不过洪之术也

蜀仍汉四分厯

呉用乾象厯

王蕃以刘洪术制仪象及论故呉用乾象厯

西晋武帝泰始厯 即景初厯改名

正厯泰始十年上元甲子朔夜半冬至日月五星始于星纪为正厯

春秋长厯 杜预作

干度厯 咸寜中李修王显依杜预长厯论为术名干度厯表上之

东晋元帝渡江后更以乾象五星法代杨伟厯

穆帝通厯

永初八年王朔之造通厯始以甲子为上元

武帝三纪甲子元厯

太元中姜岌造三纪甲子元厯以为治厯之道必审日月之行然后可以上攷天时下察地纪一失其本四时变移自羲皇暨汉魏各自制厯以求厥中攷其防密惟交防薄蚀可以验之

晋厯有五曰防始干度乾象通厯三纪然终晋之世止用防始厯余厯不果行

宋七曜厯 何承天表言徐广有此厯不【阙】

武帝永初厯

永初元年改防始厯为永初厯

文帝元嘉厯

元嘉二十一年何承天造元嘉新厯刻漏以为月盈则食月食之冲知日所在又以中星验之知尧时冬至日在须女十度今在斗十七度又测景以校二至差三日有余则今之冬至日应在斗十三四度于是更立新法冬至徙上三日五时日之所在移四度又月有迟疾前厯合朔月食不在朔望今皆以盈缩定其小余以正朔望之日

元始厯 元嘉十四年河西王牧犍遣使献敦煌赵所造甲寅元厯又名元始厯

齐用元嘉厯

梁武帝初兴因齐旧用元嘉厯

元嘉厯用于宋渉齐至梁凡六十五年

大明厯【又名甲子元歴】甲子上元 始破章法

天监中用祖冲之甲子元厯始以三百九十一嵗之中置为百四十四闰积四千八百三十六月虽斗分章法各有不同并日法度法两者并立则犹无异于古日法者约合朔之法度法者约嵗周之法

大同厯 大同十年诏太史虞氏更造大同新厯以甲子为元未及施用而遭侯景之乱

陈用大明厯 大明厯用于梁讫陈凡八十年

南朝五厯元始大同二厯不用永初又因晋旧四朝所用惟元嘉大明二歴而已

北魏 初魏入中原得景初厯世祖克沮渠氏得赵元始厯髙宗兴安二年始行之

明帝正光厯 壬子元

正光中崔光取张龙祥等九家所上厯候验得失合为一厯以壬子为元应魏水德命曰正光厯

灵宪厯 信都芳用祖常之法私撰灵宪厯书未成月大小法莫攷

五寅元厯 太武时崔浩谓自秦汉以来妄造厯术者皆不得天道之正宜改厯术以从天道曰五寅元厯奏请宣示中书坐诛不果用终魏世惟用元始正光二厯

东魏兴光厯 甲子元 兴和元年以正光厯浸差命李业兴更加修正以甲子为元号曰兴光厯

西魏用兴光厯

北齐文宣帝天保厯 天保元年命宋景业叶图防造天保厯

甲寅元厯 董峻郑元伟立议非天保厯之妄于武平七年同上甲寅元厯

后周明帝周厯

武成元年始造周厯于是胡克逊庾季才及诸日者采祖暅旧议通简南北之术然周齐并时而厯差一日及武帝时而天和作矣

天和厯 甄鸾所上

宣帝景德元厯

大象年间太史马显上景德元厯即行之

隋文帝己巳元厯

初隋髙祖辅周欲以符命曜天下道士张賔知上意乃自言星厯有代谢之证更造新厯用何承天法微加増损开皇四年行之

张胄元厯 己巳元厯既行刘孝孙刘焯并称其失所驳六条十七年张胄元论日影长短羣臣咸以为密乃行胄元所造歴

皇极厯 刘焯増修张胄元厯名曰皇极厯又名甲子元厯

北朝元魏厯曰五寅元元始正光灵宪东魏髙齐厯曰兴光天保甲寅元后周隋氏厯曰天和景徳己巳元皇极言厯者不一行之数十年輙复差缪故南朝则以何承天为宗北朝则依赵祖冲之为据

唐髙祖戊寅元厯

傅仁均作以髙祖戊寅年受禅遂以戊寅为元用于武德二年阅明年而月蚀比不验明年诏祖孝孙等攷定乃畧去其尤踈濶者

髙宗麟德甲子元厯 始并日法度法而立緫法李淳风以戊寅元厯推歩既踈乃増损刘焯皇极厯作麟德甲子元厯以古厯有章蔀有元纪有日分度分参差不齐始并日法度法为一而立緫法緫法一千三百四十嵗有三百六十五日一千三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三十八一月二十九日一千三百四十分日之七百十一当时以为密

经纬厯 太史令瞿昙罗所上与麟德厯参行

武后光宅厯

瞿昙罗作

中宗乙巳元厯

南宫説作中宗以乙巳年反正遂以乙巳为元

宗开元大衍厯 以三千四十分为日法

开元九年麟德厯书日蚀比不效诏一行作新厯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较经史所书气朔日名度可考者皆合以一六为爻位之统五十为大衍之母合二始以位刚柔所以明天一地二之数合二中以通律歴所以正天五地六之数合二终以纪闰余所以穷天九地十之数以生乗成于六百而得天中之积以成乗生又于六百而得地中之积自一六至五六一七至五七一八至五八一九至五九一十至五十生成相乗各有六百于是而得千二百之算此大衍起数皆出于易其详本于天地之二中始于冬至之中气以晦朔定日月之防以日度正周天之数以卦气定七十二候以中星正二十四气用以较古今之薄蚀五星之变差而开元厯课皆第一自太初至麟德厯有二十三家与天虽近而未密至一行密矣其倚数立法固无以易后世虽有改作皆依仿而已

○西域九执厯

开元二十一年陈景南宫説奏大衍写九执厯其术未尽诏侍御史李麟等校灵台候簿大衍十得七八九执才一二焉

肃宗至德厯

山人韩頴言大衍或误頴乃増损其术更名曰至德厯

代宗寳应五纪厯

代宗以至德厯不与天合诏司天郭献之等复用麟德元纪更立嵗差増损迟疾交防及五星差数以写大衍旧术上元七曜起赤道虚四度与大衍小异者九事而已

德宗建中正元厯

德宗时五纪厯气朔加时稍后天推测星度与大衍差率颇异司天徐承嗣等杂麟德大衍之防治新厯上元七曜起赤道虚四度其气朔敛日月离晷漏交防悉如五纪法

宪宗元和观象厯

元和二年司天徐昴所上然无章蔀之数至于敛启闭之候循用旧法测验不合

穆宗长庆宣明厯

穆宗即位以为累世纉绪必更厯纪乃诏日官改造厯术名曰宣明上元七曜起赤道虚九度其气朔敛日月离皆因大衍晷漏交防稍増损之更立新度以歩五星

昭宗景福崇厯

时宣明施行已久数亦渐差边冈改治新厯冈用算巧能驰骋反复于乗除间虽筹防便易而冥于本原唐终始二百九十余年而厯九改谓戊寅麟德大衍至德五纪正元观象宣明崇也

五代初用唐崇厯

唐建中符天厯 不立上元以唐显庆五年庚申起术者曹士荐始变古法以显庆五年为上元雨水为气首号符天厯世谓之小厯只行于民间

晋调元厯

晋髙祖时马重绩更造新厯以符天厯为法不复推古上元甲子冬至七曜之防而起唐天寳十四载乙未为上元用正月雨水为气首行之五年輙差而复崇厯

周明厯

广顺中博士王处讷私撰明厯于家

万分厯 民间所用

世宗显德钦天厯

王朴通于厯数造钦天厯包万象以为法齐七政以立元测圭箭以候气审脁朒以定朔明九道以歩月按迟疾以推星攷黄道之邪正辨天势之升降而交蚀详焉乃以一篇歩日一篇歩月一篇歩星以卦气灭没为下篇世宗嘉之诏以明年正月朔旦为始自前诸厯并废初钦天厯成王处讷曰此厯可且行久则差矣既而果然宋兴乃命处讷正之

蜀永昌厯 正象厯

南唐齐政厯

宋太祖建隆应天厯

建隆二年以钦天厯时刻差谬命有司重加研覈四年王处讷上新厯号应天厯

太宗乾元厯

太平兴国中以应天厯置闰有差诏呉昭素等造新厯颇为精密其后朔望有差

真宗仪天厯

咸平四年王熙元献新厯更名仪天赵昭逸请覆之而不从后二嵗厯果差昭逸言荧惑度数稍谬复推验之果如其説

仁宗崇天厯

天圣中司天监上新厯赐名崇天

英宗明天厯

司天言崇天厯五星之行及诸气节有差又以日蚀差诏周琮改造新厯以范镇详定号明天厯

神宗奉天厯

熙寜中月食东方与厯不叶诏厯官杂候诏卫朴改造视明天厯朔减二刻厯成沈括上之号奉天厯

哲宗观天厯

初以奉天日食不当诏集厯家攷验有司言奉天有后天之差诏改造厯元祐六年厯成诏以观天为名

徽宗占天厯

崇寜三年命姚虞辅造占天厯

纪元厯 蔡京令虞辅更造厯用帝受命之年即位之日元用庚辰日起己卯厯成而名以纪元

临川呉氏曰纪元厯一日万分至今承用虽其分愈细然其数整齐难与天合西山蔡氏用邵子元防运世嵗月日辰之例尝即其法推算与古差殊乃知其説甚美其术则踈犹欲因之再为更定以追古合天而未能也

髙宗统元厯

纪元立朔既差定腊亦舛日食不验建炎三年改造统元厯元用甲子日起甲子从古厯法起朔旦甲子夜半冬至之法

孝宗乾道厯 以统元厯日食有差改造乾道厯淳熙厯 淳熙中又改此厯

光宗防元厯

绍熙元年厯成去年赵涣言淳熙厯今嵗冬至后天一辰诏改造新厯刘孝荣与呉泽荆大声同造诏以防元为名

寜宗统天厯

庆元五年厯成初防元厯既成布衣王孝礼言刘孝荣未尝以铜表圭面测景故冬至后天去年九月朔太史言日蚀在夜而草泽言日蚀在昼验视如草泽言乃改造厯

开禧厯

理宗防天厯

淳祐十二年春新厯成赐名防天

宋三百余年而厯十八改文公曰今之造厯者无定法只是赶趂天之行度以求合或过则损不及则益所以多差古厯书必有一定之法而今亡矣三代以下造厯者愈精愈密而愈多差由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天运无常日月星辰或过不及自是不齐使能以我法之有定而律彼之无定自无差矣

本朝授时厯

临川呉氏书纂言曰今授时厯不立差法但日夜占候以求合于天然则正与古厯简易未立差法但随时占候修改以与天合者同意

至元十七年太史郭守敬奏钦惟圣朝统一六合肇造区夏専命臣等改治新厯臣等用创造简仪髙表凭其测到实数所考正者凡七事一曰冬至自丙子年立冬后依每日测到晷景逐日取对冬至前后日差同者为凖得丁丑年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后八刻半又定丁丑夏至在庚子日夜半后七十刻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夜半后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后五十七刻半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后八十一刻半各减大明厯十八刻逺近相符前后应凖二曰嵗余自刘宋大明厯以来凡测景验气得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以相距各得其时合用嵗余今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仍自宋大明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每嵗合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五分为今厯嵗余合用之数三曰日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望月食既推求日得冬至日赤道箕宿十度黄道箕九度有竒仍凭毎日测到太阳度或凭星测月或凭月测日或径凭星度测日立术推算起自丁丑正月至己卯十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三十四事皆于箕与月食相符四曰月离自丁丑以来至今凭毎日测到逐时太隂行度推算变从黄道求入转极迟极疾并平行处前后凡十三转计五十一事内除去不真的外有三十事得大明厯入转后天又因考验交食加大明厯三十刻与天道合五曰入交自丁丑五月以来凭毎日测到太隂去极度数比拟黄道去极度得月道交于黄道共得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求皆有食分得入交时刻与大明厯所差不多六曰二十八距度自汉太初厯以来距度不同互有损益大明厯则于度下余分附以太半少皆私意牵就未尝实测其数今新仪皆细刻周天度分毎度为三十六分以距线代管窥宿度余分并依实测不以私意牵就七曰日出入昼夜刻大明厯日出入昼夜刻皆据汴京为凖其刻数与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极出地髙下黄道出入内外度立术推求毎日日出入昼夜刻得夏至极长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刻昼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极短日出辰初二刻日入申正二刻昼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永为定式所创法者凡五事一曰太阳盈缩用四正定气立为升降限依立招差求得毎日行分初末极差积度比古为密二曰月行迟疾古厯皆用二十八限今以万分日之八百二十分为一限凡析为三百三十六限依垜叠招差求得转分进退其迟疾度数逐时不同盖前所未有三曰黄赤道差旧法以一百一度相减相乗今依算术勾股弧矢方圎斜直所容求到度率积差差率与天道实为脗合四曰黄赤道内外度据累年实测内外极度二十三度九十分以圎容方直矢接勾股为法求毎日去极与所测相符五曰白道交周旧法黄道变推白道以斜求斜今用立浑比量得月与赤道正交距春秋二正黄赤道正交一十四度六十六分拟以为法推逐月毎交二十八度分于理为尽

尚书通考卷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