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诸经要集

卷第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诸经要集卷第八

报恩部第十三(此有三缘)放生部第十四兴福部第十五

述意缘报恩缘背恩缘。

述意缘第一

盖闻。三宝重恩。四生慈父。化育十方。等同一子。机无细而不临。智有来而必抚。遂使优填刻像。郁尔浮光。斯匿铸形。起然避席。自兹厥后。灵祥屡应。嘉声远着。靡草从风。念则罪灭福生。敬则善资远代。良由如来长我法身。父母养我生身。恩德既深。昊天难报。况复违背重恩。岂不永沈苦海。是故。妇人鸩毒。夫蒙国赏。樵人害兽。双臂俱落。故智度论云。知恩者大悲之本。开善业之初门。人所爱敬。名誉远闻。死得生天。终成佛道。不知恩者。甚于畜生也。

报恩缘第二

如正法念经云。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

又大般若经(第四百四十三云)若有问言。谁是知恩能报恩者。应正答言。佛是知恩报恩者。何以故。一切世间。知恩报恩无过佛故。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知返复者。此人可敬。小恩尚不忘。何况大恩。设离此间百千由旬。犹近我不异。我恒叹誉。若有众生不知返复者。大恩尚不忆。何况小恩。彼非近我我不近彼。正使披僧伽梨在吾左右。此人犹远。是故比丘当念返复。莫学无返复。

又舍利弗问经云。佛言。夫受戒随其力办可以为施。不限多少。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如来说父母恩大不可不报。又言师僧之恩不可称量。其谁为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于膝下。莫以报生长与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从师学开发知见。次恩大也。夫出家者。舍于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师之力也。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

又中阴经。佛问弥勒。阎浮提儿生堕地。乃至三岁。母之怀抱为饮几乳。弥勒答曰。饮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四分。东弗于逮儿生堕地。乃至三岁。饮乳一千八百斛。西拘耶尼儿生堕地。乃至三岁。饮乳八百八十斛。北郁单曰儿生堕地。坐着陌头。行人授指[口  束]指。七日成人。彼土无乳。中阴众生饮吸于风(古人用其小升准今唐升一升当旧三升故乳似多)

又难报经云。左肩持父右肩持母。经历千年便利背上。犹不能报父母之恩。

又增一阿含经云。孝顺供养父母功德果报。与一生补处菩萨功德一等。又六度集经云。昔者菩萨为大理家。积财巨亿。常奉三尊慈向众生。观市睹鳖心悼之焉。问价贵贱。鳖主知菩萨有。慈悲之德。答曰百万。菩萨答曰。大善。持鳖归家临水放之。睹其游去悲喜誓曰。众难安全如尔今也。广起弘愿。诸佛赞善。鳖于后夜来啮其门。怪门有声便出见。鳖语菩萨曰。吾受重润身得获全。无以答恩。水居之物知水盈虚。洪水将至必为巨害矣。愿速严舟临时相迎。答曰大善。明晨诣门如事启王。王以菩萨宿有善名。信用其言。迁下处高。时至鳌来洪水至矣。可速下载。寻吾所之可获无患。船寻其后。有蛇趣船。菩萨曰取。鳖云大善。又睹漂狐。曰取。鳖云亦善。又睹漂人。博颊呼天哀济吾命。曰取。鳖曰慎无取也。凡人心伪鲜有终信。背恩追势好为凶逆。菩萨曰虫类尔济。人类吾贱岂是仁哉。吾不忍为也。于是取之。鳖曰悔哉。遂至丰土。鳌辞曰。恩毕请退。答曰。吾获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者。必当相度。鳖曰大善。鳖退蛇狐各去。狐以穴为居。获古人伏藏紫磨名金百斤。喜曰。当以报彼恩矣。狐还白曰。小虫受润获济微命。虫穴居之物。求穴以自安。获金百斤。斯穴非冢非家非劫非盗。吾精诚之致。愿以贡贤。菩萨深惟不取徒捐无益。于贫民可以布施。众生获济不亦善乎。寻而取之。漂人睹焉曰。分吾半矣。菩萨即以十斤惠之。漂人曰。尔掘冢劫金罪应死。奈何不分半分与。吾必告有司。答曰。贫民困者吾欲等施。尔欲专之不亦偏乎。漂人遂告有司。菩萨见拘。无所告诉。唯归命三尊。堰过自责。慈愿众生早离八难。莫有怨结。如今吾也。蛇狐会曰。奈何斯事。蛇曰。吾将济之。遂衔良药开关入狱。见菩萨。状颜色。有损怆而心悲。谓菩萨言。以药自随。吾将齰太子指。其毒尤甚莫能济。贤者以药自闻傅即瘳矣。菩萨默然蛇如所云。太子命欲将殒。王令曰。有济兹封之相国。吾与参治。菩萨上闻。傅之即瘳。王喜问其所由。本末自陈。王怅然自咎曰。吾闇甚哉。即诛漂人。大赦其国。封为相国。执手入宫。并坐谈论佛法。遂致太平。佛告诸沙门。理家者是吾身。国王者弥勒是。鳖者阿难是。狐者秋露子是。蛇者目连是。漂人者调达是。菩萨慈慧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又新婆沙论云。昔揵驮罗国迦腻色迦王。有一黄门恒监内事。暂出城外。见有群牛数盈五百。来入城内。问驱牛者。此是何牛。答言。此牛将去其种。于是黄门即自思忖。我宿恶业。受不男身。今应以财救此牛难。遂偿其价悉令得脱。善业力故。令此黄门即复男身。深生庆悦。寻还城内伫立宫门。附使启王请入奉现。王令唤入。怪问所由。于是黄门具奏上事。王闻惊喜。厚赐珍财。转授高官令知外事。

背恩缘第三

如百喻经云。昔有一妇荒淫无度。欲情既盛。疾恶其夫。每思方策频欲残害。种种设计不得其便。会值其夫聘使邻国。妇密为计。造毒药丸欲用害夫。诈语夫言。尔今远使。虑有乏短。今我造作五百欢喜丸。用为资粮。以送于尔。尔若出国至他境界。饥困之时乃可取食。夫用其言至他界已。未及食之。于夜暗中止宿林间。畏惧恶兽上树避之。其欢喜丸忘置树下。即以其夜值五百偷贼盗。彼国王五百匹马。并及宝物来止树下。由其逃突尽皆饥渴于其树下见欢喜丸。诸贼取已各食一丸。药毒气盛。五百群贼一时俱死。时树上人至天明已。见此群贼死在树下。诈以刀箭斫射死尸。收其鞍马并及财宝。驱向彼国。时彼国王多将人众寻迹来逐。会于中路。值于彼人。彼王问言。尔是何人。何处得马。其人答言。我是某国人。而于道路值群贼。共相斫射。五百群贼今皆一处死在树下。由是之故。我得此马及以珍宝。来投王国。若不见信。往看贼。之创痍杀割处所。是王即遣亲信往看。果如其言。王时欣然叹未曾有。既还国已厚加爵赏。封以聚落。彼王旧臣咸生妒嫉而白王言。彼是远人未可信伏。如何卒尔宠遇过厚。至于爵赏逾越旧臣。远人闻已而作是言。谁有勇健能共我试。请于平原校其伎能。旧人愕然无敢敌者。后时彼国大旷野中。有恶师子。截道杀人断绝王路。时彼旧臣详共议之。彼远人者。自谓勇健无能敌者。今复若能杀彼师子为国除害。真为奇特。作是议已。便白于王。王闻是已。给赐刀杖。寻即遣之。尔时远人既受敕已坚强其意。向师子所。师子见之。奋噭鸣吼腾跃而前。远人惊怖即便上树。师子张口仰头向树。其人怖急失所捉刀。落师子口。师子寻死。尔时远人欢喜勇跃。来白于王。王倍宠遇。时彼国人率尔敬服。咸皆赞叹。

又诸经要集云。有人入林伐木。迷惑失路。时值大雨日暮饥寒。恶虫毒兽欲侵害之。是人入石窟中。有一大熊。见之怖出。熊语之言。汝勿恐怖。此舍温暖可于中宿。时连雨七日。常以甘果美水供给此人。七日雨止。熊将此人示其道径。熊语人言。我是罪身多人怨家。若有人问者。莫言见我。人答言尔。此人前所见诸猎者问。汝从何来。见有众兽不。答言。见一大熊。于我有恩不得示汝。猎者言。汝是人党。以人类相观。何以惜熊。今一失道何时复来。汝示我者。我与汝多分。此人心变。即将猎者示熊处所。猎者杀熊。即以多分与之。此人展手取肉。二肘俱堕。猎者言。汝有何罪。答曰。是熊看我如父视子。我今背恩将是罪报。猎者怨怖不敢食肉。持施众僧上座。是罗汉语诸下座。此是菩萨。未来出世当得作佛。莫食此肉。即时起塔供养。王闻此事敕下国内。背恩之人无令住此(新婆沙论云。时上座观肉。是菩萨肉。共取香薪焚烧其肉。收其余骨起窣堵波。礼拜供养如事佛塔)。又九色鹿经云。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时水中有一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我。鹿闻下水救之。语言。汝可骑我背捉我角。负出上岸。溺人下地。绕鹿三匝。向鹿叩头。乞为大夫作奴给其使。令采取水草。鹿言不用。且各自去。欲报恩者莫道我在此。人贪我皮角必来杀我。时国王夫人。夜梦见九色鹿。即诈病不起。王问何以。答曰。我昨梦见非常之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我思欲得其皮作座缛。其角作拂柄。王当为我得之。王若不得。我将死矣。王募国中若有能得。当分国而治。赐其金钵盛满银粟。赐其银钵盛满金粟。溺人闻之。欲取富贵念言。鹿是畜生死活何在。往至王所。言知鹿处。王大欢喜言。汝若能得其皮角来者。报之半国。溺人面上即生癞疮。溺人言。大王此鹿虽是畜生大有威神。王宜多出人兵乃可得耳。王即大出人众径到恒水边。乌在树头。见人兵来即呼鹿言。知识且起。王兵来至。鹿故熟眠卧不觉。乌下啄耳鹿方惊觉。四向顾望无复走地。便往趣王车边。傍臣欲射。王曰莫射。此鹿非常。将是天神。鹿言。大王且莫射我。我前活王国中一人。鹿复长跪问王言。谁道我在此。王便指示车边癞面人是也。鹿即仰头视此人面。眼中泪出不能自胜。此人前溺在水中。我不惜身命。自投水中负此人出。约不相道。人无反复。不如出水中浮木也。王有愧色。汝受其恩。奈何反欲杀之。即下敕于国中。若有驱逐此鹿者。当诛五族。众鹿数千皆来依附。饮食水草不侵禾稼。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无疾病其世太平。时九色鹿我身是也。乌者阿难是也。国王者今父王悦头檀是也。时王夫人者今孙陀利是也。时溺人者调达是也。我虽有善心向之。故欲害我。难有至意。

又雀王经云。昔者菩萨身为雀王。慈心济众。由护身疮。有虎食兽。骨拄其齿困饥将终。雀王入口啄骨。日日若兹。雀口生疮身为瘦疵。骨出虎活。雀飞登树。说佛经曰。杀为凶虐其恶莫大。虎闻雀诫动声。勃然恚曰。尔始离吾口而敢多言。雀睹其不可化。即速飞去。佛言。雀王者是吾身。虎者是调达身。

又杂宝藏经云。时提婆达多心常怀恶。欲害世尊。乃雇五百善射婆罗门。使持弓箭诣世尊所。挽弓射佛。所射之箭变成诸华。五百婆罗门。见是神变皆大怖畏。即投弓箭礼佛忏悔。佛为说法。皆得须陀洹道。复白佛言。愿听我等出家学道。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体。重为说法得阿罗汉道。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神力甚为希有。提婆达多常欲害佛。然佛恒生大慈。佛言非但今日如是。于过去时。波罗奈国有一商主。名不识恩。共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得宝还返到渊洄处。遇水罗刹。而捉其船不能得前。众商人等极大惊怖。皆共唱言。天神地神日月诸神。谁能慈救济我也。有一大龟背广一里。心生悲愍来向船所。负载众人即得度海。时龟小睡。不识恩者。欲以大石打龟头杀。诸贾人言。我等蒙龟济难活命。杀之不祥不识恩也。不识恩曰。我停饥急。谁能念恩。辄便杀龟而食其肉。即日夜中。有大群象蹋杀众人。尔时大龟我身是也。尔时不识恩者。提婆达多是也。五百贾人者。五百婆罗门。出家得道是也。我于往昔济彼免难。今复拔其生死之患也。

又佛说栴檀树经云。佛告阿难。谛听执受。时维耶离国。有五百人入海采宝。置船步还经历深山。日暮止宿。预严早发。四百九十九人皆引去。一人卧熟失辈。仍遇天雨雪。失去径路。穷厄山中啼哭呼天。有大栴檀香树。树神谓穷人言。可止留此。自相给衣食。到春可去。穷人便留至于三月。启树神言。受恩得全身命。未有微报。顾有二亲今在本土。实思得还。愿乞发遣。树神言善。便自从意以金一饼赐之。去此不远当得还邑。穷人临去。问树神言。此树香洁。世所希有。今当委还。愿知其名。神言不须问也。穷人复言。依阴此树积历三月。若到本国当宣树恩。神便报言。树名栴檀。根茎枝叶治人百病。其香远闻。世之奇异。人所贪求不须道也。穷人还至国中亲族欢喜。后无几间国王病头痛。祷祀天地山水诸神。痛不消差。名医省视。唯得栴檀香。以护病得愈。王即募求民间无有。便宣令国中。得栴檀香者拜为封侯。妻以王女。时穷人闻赏禄重。便诣王所白言。我知栴檀香处。王便令匠臣将穷人往伐取香树。至到树所。使者见树洪直。枝条茂盛华果煌煌。以希见故。心不忍伐。不伐者则违王命。踌躇徘徊不知云何。树神空中言曰。便伐。但置其根。伐已以人血涂之。肝肠覆其上。树自当生还复如故。使者闻神言如此。便令人伐之。穷人住在树边。树枝跢地摽杀穷人。使者便与左右议言。向者树神言。当得人血肝肠以祠树心。不知当以谁赛。此人今死。便以当之。则屠割之取其肝血。如神所敕。树即更生如本无异。车载伐树以还国中。医即进药。王病得愈。举国欢喜。王命国中人民。其有病者皆出香给。病皆得愈。举国欣欣遂致太平。阿难退坐稽首白言。是穷人何无返复。违树神灵誓。佛报曰。乃往昔维卫佛时。有父子三人。其父奉行斋戒。未曾懈怠。大儿常于中庭空中。烧香供养十方诸佛。小弟愚痴不知三尊。辄以衣覆香上。兄谓弟言。此事大重。何以犯之。弟怨恶言誓言。断兄两足。兄复起念当拍杀弟。父言汝二子诤使我头痛。大儿报言。愿破我身为药。令父平复。口不妄言。故世世受罪。弟兴恶意欲断兄足。后果将人往断树身。兄欲拍杀弟。今作树神。果因树为体拍杀弟身。时国王头痛者其父也。奉斋精进故得尊贵。时言使我头痛者。后果头痛。各受其殃。佛言。罪福报应如影随形。颂曰。

盛哉能仁  悲救为先  乘机赴感

鞠养慈怜  狐金蛇赏  阉人形全

知恩报德  幽冥应焉  逆妇鸩夫

天赐命延  贼兽不害  反报遐年

违恩背义  祸害危身  贪香伐树

肝血涂神

放生部第十四(此有四缘)

述意缘兴害缘放生缘救厄缘。

述意缘第一

盖闻元元杂类。莫不贪生。蠢蠢迷徒。咸知畏死。所以失林穷虎。乃委命于庐中。锻翮惊禽。遂投身于案侧。至如杨生养雀。宁有意于玉环。孔氏放龟。本无情于金印。而冥期弗爽。雅报斯臻。故知因果业行。皎然如日。且大悲之化。救苦为端。弘誓之心。济生为本。但五都名族。皆以迾鼎相夸。三辅逸仁。莫不鼓刀成务。群生何罪抂见形残。含识无愆。横逢俎醯。致使怨魂不断苦报相酬。今劝仁者。同修慈行。所有危怖。并存放舍。纵彼飞沈。随其饮啄。当使紫鳞頳尾。并相望于江湖。锦臆翠毛。等逍遥于云汉。或听三归而悟道。何异瞽龙。闻四谛而生天。更同鹦鸟。共立长寿之基。同招常命之果也。

兴害缘第二

如涅槃经云。有十六恶律仪。何等十六。一者为利餧养羔羊肥已转卖。二者为利买已屠杀。三者为利餧养猪豚肥已转卖。四者为利买已屠杀。五者为利餧养牛犊肥已转卖。六者为利买已屠杀。七者为利养鸡令肥。肥已转卖。八者为利买已屠杀。九者钓鱼。十者猎师。十一者劫夺。十二者魁脍。十三者网捕飞鸟。十四者两舌。十五者狱卒。十六者咒龙。能为众生。永断如是十六恶业。是名修戒。

又杂阿毗昙心论云。有十二种住不律仪。一屠羊。二养鸡。三养猪。四捕鸟。五捕鱼。六猎师。七作贼。八魁脍。九守狱。十咒龙。十一屠犬。十二伺猎。屠羊者。谓杀羊。以杀心故。若养若卖若杀。悉名屠羊。养鸡养猪亦如是。捕鸟者。若杀鸟自活。捕鱼猎师亦如是。作贼者。常行劫害。魁脍者。主杀人自活。守狱者。以守狱自活。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屠犬者。旃陀罗。伺猎者。王家猎主。

又对法论云。不律仪业者。何等名为不律仪者。所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如是养鸡猪等。随其所应。缚象者。恒处山林调执野象。立坛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谗构者。以离间语毁坏他亲。持用活命。或由生彼种姓中。或由受持彼事业者。谓即生彼家若生余家。如其次第所期。现行彼业决定者。谓身语方便为先。决定要期。现行彼业。是名不律仪业。

放生缘第三

如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追福资其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又僧祇律云。一切道俗七众等。并须漉水饮用。若漉得水已。使能见掌中细文者。审悉看之。看时如大象载竹车回顷。知无应用。使可信者教漉。不可信者自漉。得虫还送本取水来处安之。若来处远近有池井。七日不消者。以虫着中。若知水有虫。不得持器绳借人。若池江水有虫。不得唱云此水有虫。若问者。答云。长者自看。若知友同师者。语言此中有虫当漉水用。又十诵律。有二比丘。未曾见佛。从北远道。共往舍卫奉见世尊。道中渴乏。值有虫水。破戒者言。可共饮之。持戒者言。水中有虫何可得饮。破戒者言。我若不饮。必当渴死不得见佛。便饮而去。持戒者慎护戒故不饮。遂渴乏死。即生三十三天。身得具足。先到佛所头面礼足。佛为说法得法眼净。受三归毕还归天上。时饮水者后到佛所。佛为四众说法。即披衣示金色身。汝痴人欲看我肉身。何为不如持戒者。先见我法身智慧之身。佛言从今已去。比丘若行二十里外。无漉水囊犯罪。若自无同意伴有者听去。

又有征行军人。有比丘尼教化行人。人皆弓头安漉囊。持用滤水。官人闻奏国王。王闻嗔之。皆欲杀却。汝小虫尚畏不杀。况见贼肯害之。行人向王分疏云。小虫若于国有害臣皆杀却。既无有怨何故不听滤饮。王闻放之。由行人义慈善根力。及贼皆来投化。

又正法念经云。经宿之水若不细观。恐生细虫。若不漉治不饮不用。是名细持不杀戒。

又智度论云。过去世时。人民多病黄白痿熟。菩萨尔时身为赤鱼。自以其肉施诸病人。以救其疾。又有菩萨。作一鸟身在林中住。见有一人入于深水。非人行处。为水神所罥着不可解。若能至香山。取一药草。着其绢上。绳即烂坏人得脱去。菩萨宿世作如是等。无量本生多有所济。名本生经。

又十诵律云。佛言。过去世时近雪山下。鹿王名曰威德。作五百鹿王。时有猎师安谷施罥。鹿王前行右脚堕毛罥中。鹿王心念。若我现相则诸鹿不敢食谷。须啖谷尽。尔乃现脚相。时诸鹿皆去。唯一女鹿住。便说偈言。

大王当知  是猎师来  愿勤方便

出是罥去

尔时鹿王以偈答言。

我勤方便  力势已尽  毛罥转急

不能得出

女鹿见猎师到已向说偈言。

汝以利刀  先杀我身  然后愿放

鹿王令去

猎师闻之生怜愍心。以偈答言。

我终不杀汝  亦不杀鹿王

放汝及鹿王  随意之所去

猎师即时解放鹿王。佛言。昔鹿王者今我身是。五百鹿者五百比丘是。时有雁王。猎者得之。有同伴雁欲代舍命。还说偈相报。猎师见愍。二雁并放。后求宝报恩。大意同前。

又智度论云。王闻鹿言。即从座起而说偈言。

我实是畜兽  名曰人头鹿

汝虽是鹿身  名为鹿头人

以理而言之  非以形为人

若能有慈悲  虽兽实是人

我从今日始  不食一切肉

我以无畏施  且可安汝意

又善见律云。目连为阿育王演本生经云。大王。往昔有一鹧鸪鸟。为人笼系在地愁怖。便大鸣唤。同类云集为人所杀。鹧鸪问道人云。我有罪不。道人答云。汝鸣声时有杀心不。鹧鸪鸟言。我鸣命伴来无杀心也。道人即答。若无杀心汝无罪心也。而说偈言。

不同业而触  不同心而起

善人摄心住  罪不横加汝

又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水中有鳖。出池求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猕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鳖张口。而眠时猕猴便作淫法。即以身生。内鳌口中。鳌觉合口藏六甲里。如所说偈言。

愚痴人执相  犹如鳖所啮

失守摩罗捉  非斧则不离

时鳖急捉猕猴。却行欲入水。猕猴急怖。便作是念。若我入水必死无疑。然苦痛力弱。任鳌回转流离牵曳。遇值崄处。鳌时仰卧。是时猕猴两手抱鳖。作是念言。谁当为我脱此苦难。猕猴曾知仙人住处。彼当救我。便抱此鳖向彼处去。仙人遥见便作是念。咄哉异事。念是猕猴为作何等欲戏弄耶。猕猴故言。婆罗门。是何等宝物满钵持来得。何等信而来向我。尔时猕猴即说偈言。

我愚痴猕猴  无辜触恼他

救厄者贤士  命急在不久

今日婆罗门  若不救我者

须臾断身生  困厄还山林

尔时仙人以偈答言。

我念汝得脱  还于山林中

恐汝猕猴法  故态还复生

尔时彼仙人  为说往昔事

鳌汝宿命时  曾号字迦叶

猕猴过去世  号字憍陈如

已作淫欲行  今可断因缘

迦叶放憍陈  令还山林去

(鳖闻是语便放猴去)

救厄缘第四

如出曜经云。南海卒涌惊涛浸灌。有三大鱼流入浅水。自相谓言。我等厄此。及漫水未减。宜可逆上还归大海。复碍水舟不得越过。第一鱼者。尽力跳舟得度。次鱼复凭草获过。其第三鱼气力消竭。为猎者得之。佛见而说偈曰。

是日已过  命则随减  如鱼少水

斯有何乐

又弥勒所问本愿经云。佛言阿难我本求道时。勤苦无数。过去世时有王太子。号曰宝华。端正姝好。从园观出。道见一人身患病癞。见问病人。以何等药疗卿病。癞者答曰。得王身髓血等以涂我身。其病乃愈。太子闻已。即自破身骨髓血等。以与病者。至心施与意无悔恨。其王太子者即我身是。四大海水尚可升量。我身骨髓血等不可称数。求正觉故。

又大集经云。尔时旷野菩萨现为鬼身。散脂菩萨现为鹿身。慧炬菩萨现猕猴身。离爱菩萨现羯羊身。尽漏菩萨现鹅王身。如是五百诸菩萨等。各各现受种种诸身。其身悉出大香光明。一一菩萨手执灯明。为供养十方诸佛。从七佛已来。与如是佛用为眷属。受持五戒。发菩提心。为欲调伏一切众生。令发菩提故受此身。

又杂宝藏经云。昔者有一罗汉道人。畜一沙弥。知此沙弥却后七日必当命终。与假归家。至七日头敕使还来。沙弥辞师即便归去。于其道中见众蚁子。随水漂流命将欲绝。生慈悲心自脱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蚁子置高燥处。遂悉得活。至七日头还归师所。师甚怪之。寻即入定。以天眼观。知其更无余福德。尔以救蚁子因缘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长(又治故塔亦得延命又治补伽蓝墙壁鏬孔亦得延命)

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过去之世有大商主。为采宝故。将诸商人入于大海。彼所乘船众宝悉满。至海中间其船卒坏。时彼商人心怀怖畏。极生忧恼。其中或有得船板者。或有浮者。有命终者。我于尔时。作商主在彼大海中。用以浮囊安隐而度。时有五人呼商主言。大士商主唯愿惠。施我等无畏。说是语已。尔时商主即告之言。诸丈夫勿生怖畏。我令汝等从此大海安隐得度。阿难。彼时商主身带利剑而作是念。大海之法不居死尸。如其我今自舍身命。此诸商人必能得度大海之难。作是念已即唤商人。置已身上令善捉持。彼诸商人有骑背者。有抱肩者。有捉髀者。尔时商主。为欲施彼无怖畏故。大悲修心起大勇猛。即以利剑断已命根。迎取命终。于时大海漂其死尸置之岸上。时五商人便得度海。安隐受乐。平吉无难还阎浮提。阿难。彼时商主岂异人乎。我身是也。五商人者今五比丘是也。是五比丘。昔于大海而得度脱。今复于此生死大海。而得度脱。安置无畏涅槃彼岸。

又大智度论云。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大林树。多诸禽兽。野火来烧三边俱起。唯有一边而蹑一水。众兽穷逼逃命无地。佛言我于尔时。为大身多力鹿。以前脚跨一岸。以后脚踏一岸。分众兽蹈背上而度。皮肉尽坏。以慈悲力忍之至死。最后一兔来。气力已竭自强努力。忍令得过。过已脊折堕水而死。如是久有非但今也。前得度者今诸弟子是。最后一兔者今须跋陀是。佛世世乐行精进。今犹不息。

又贤愚经云。佛过去久远世时。时世饥俭。如来因地慈救众生。作大鱼身长五百由旬。国人须其肉者。无问人畜皆来取啖。取已还生。经于十二年施其肉血。又受生经云。昔者菩萨。曾为鳖王。生长大海化诸同类。子民群众。皆修仁德。王自奉行慈悲救护。愍于众生如母爱子。其海深长边际难限。而悉周至靡不更历。于时鳖王。出于海外在边卧息。积有日月其背坚燥。犹如陆地。贾人远来因止其上。破薪然火炊煮饭食。系其牛马。车乘载石皆着其上。鳖王欲起入水。畏堕不仁。适欲强忍痛不可胜。便设权计。入浅水处除灭火毒。不危众贾。贾众恐怖。谓湖卒涨悲哀呼嗟。归命诸天唯见救济。鳖王心益愍之。因报贾人曰。慎莫恐怖吾被火焚。故舍入水欲令痛息。今当相安。终不相危。众贾闻之。知有活望。俱时发声言。南无佛。鳖兴大慈还负众贾。移在岸边。众人得脱靡不欢喜。遥称鳖王而叹其德。尊为桥梁多所过度。行为大舟超越三界。设得佛道。当复救脱生死之厄。鳖王报曰。善哉善哉。当如汝言。各自别去。佛言时鳖王者。我身是也。五百贾人者。今五百弟子舍利弗等是也。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见犯法者应受死苦。以财赎命令其得脱。不求恩报。命终生常欢喜天。从天退还得受人身。不遭王难。若有众生持戒。见大火起焚烧众生以水灭。火。救诸众生。命终生行道天。受种种乐。

又如度狗子经说。昔有一国。谷米踊贵人民饥饿。时有沙门入城分卫。周遍门室无所以获。次至长者大豪贵门。得粗恶饭。适欲出城。门中逢一射猎屠儿。抱一狗子持归欲杀。见沙门欢喜前为作礼。沙门咒愿老寿长生。沙门知有狗子疑欲杀之故。问其人。今何所赍。答曰空行无所获持。沙门又问。吾已见之。何为藏匿。杀生之罪甚为不善。愿持我食贸此狗子。令命得济卿福无量。其人答曰。不能相与。我故行求家门共食。卿此少饭何所足乎。沙门殷勤晓喻语之。其人抵突不肯随言。沙门又言。设不肯者。可以示我。其人即出以示沙门。沙门举饭以饲狗子。以手摩抆咒愿泪出。卿罪所致得是犬身。不得自在见杀食啖。使尔世世罪灭福生。离狗子身得生为人。所在遇法三宝自然。狗子得食善心生焉。踊跃欢喜知自归依。人将还家屠杀共食。狗子命过即生豪。贵大长者家。适生堕地便有慈心。时彼沙门分卫次。到长者门里分卫。时长者子见彼沙门。忆识本缘。便前稽首礼沙门足。请前供养百味饮食。前白父母言。今我欲逐此大和尚。奉受经戒。为作弟子。父母爱重不肯听之。我今一门有汝一子。当以续后家门之主。何因便欲弃家而去。小儿啼泣不肯饮食。不欲听我便自就死。父母见然。便听令去。随师学道。除去须发被三法衣。讽诵佛经深解其义。便得三昧立不退转。开化一切发大道意。佛世难值经道难闻。能与相值无不蒙度。畜生尚有得道。岂况于人宁不获果。纵复缺犯还生惭愧。白净已来黑垢自灭。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鸟。名曰罗婆。为鹰所捉飞腾虚空。于空鸣唤言。我不自觉忽遭此难。我坐舍离父母境界而游他处。故遭此难。如何今日。为他所囚不得自在。鹰语罗婆。汝当何处自有境界而得自在。罗婆答言。我于田耕垄中。自有境界。足免诸难。是为我家父母境界。鹰于罗婆起憍慢言。放汝令去。还耕垄中。能得脱不。于是罗婆得脱鹰爪。还到耕垄大块之下。安住止处。然复于块上欲与鹰斗。鹰则大怒。彼是小鸟敢与我斗。嗔恚极盛峻飞直博。于是罗婆入于块下。鹰鸟飞势臆冲坚块。碎身即死。时罗婆鸟深伏块下。仰说偈言。

鹰鸟用力来  罗婆依自块

乘嗔猛盛力  致祸碎其身

我具足通达  依于自境界

伏怨心随善  自观欣其力

纵汝有凶愚  百千龙象力

不如我智慧  十六分之一

观我智胜殊  摧灭于苍鹰

颂曰。

含识皆畏死  有命惧崄危

如鱼困池涸  难逢流水希

亲疏皆父母  何得不悲时

但慈救厄苦  福报自然随

兴福部第十五(此有六缘)

述意缘修福缘应法缘嚫施缘洗僧缘杂福缘。

述意缘第一

昔优填初刻栴檀。波斯始铸金质。皆现写真容。工图妙相。故能流光动瑞避席。施虔爰至。发爪两塔。衣影二台。皆是如来在世。已见成轨。自收迹河边。阇维林外。八王请分。还国起塔。及瓶炭二所。于是十刹兴焉。其生处得道。说法涅槃。发髻顶骨。四牙双迹。钵杖唾[口  壼]。泥洹僧等。皆树塔勒铭。标碣神异。尔后百有余年。阿育王。遣使浮海。坏撤诸塔。分取舍利。还值风潮。颇有遗落。故今海族之中。时或遇者是。后八万四千。因之而起。育王诸女。亦次发净心。并镌石镕金。图写神状。至能浮江泛海。影化东川。虽复灵迹潜通。而未彰视听。及蔡愔秦景自西域还至。始传画叠释迦。于是凉台寿陵。并图其相。自兹厥后。形像塔庙。与时竞列。洎于梁代。遗光奥盛。但法身无像。因感故形。感见有参差。故形应有殊别。若乃心路苍茫。则真仪隔化。情志慊切。则木石开心。故刘殷至孝诚感。釜底为之生铭。丁兰温清竭诚。木母以之变色。鲁阳回戈而日转。杞妇下泪而城崩。斯皆隐恻。入其性情。故使征祥昭乎耳目。是知道藉人弘。神由物感。岂曰虚哉。是以祭神如神在。则神道交矣。敬像如敬佛。则法身应矣。故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譬犹鸟备二翼。倏举万寻。车足两轮。一驰千里。岂不勤哉。岂不勖哉。

修福缘第二

如佛说福田经云。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净。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道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

尔时坐中有一比丘。名曰听聪。闻法欣悦。即白佛言。我自惟念先世之时。生波罗奈国。为长者子。于大道边起立精舍。床卧浆粮供给众僧。行路顿乏亦得止息。缘此功德。命终生天为天帝释。下生世间为转轮王。各三十六返。典领天人九十一劫。足下生毛蹑空而游。食福自然。今值世尊顾临众生。蠲我愚浊。安以静慧。生死栽枯。号曰真人。功报成谛其为然矣。

复有一比丘。名曰波拘卢。即白佛言。忆念我昔。生拘那竭国为长者子。时世无佛。众僧教化大会说法。我往听法。闻法欢喜。将一药果名呵梨勒。奉上众僧。缘此果报命终生天。下生世间恒处尊贵。与众超绝。九十一劫未曾疾病。余福值佛逮得应真。

复有一比丘。名曰须陀耶。即白世尊曰。我念宿命。生维耶离国。为小民家子。时世无佛。众僧教化。我时持酪入市欲卖。值众僧大会讲法。过而立听闻法欢喜。即举瓶酪布施众僧。僧得咒愿益怀欣跃。缘此福德命终生天上。下生世间恒处尊贵。九十一劫。末后余愆。下生世间。母妊数月得病命终。埋母冢中月满乃生。冢中七年饮死母乳。用自济活。微福值佛逮得真谛。

复有一比丘。名曰阿难。即白世尊曰。忆念我昔。生罗阅只国为庶民子。身生恶疮治之不差。有亲友道人。来语我言。当浴众僧。取其浴汁以用洗疮。亦可得愈。又可得福。我即欢喜。径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具。洗浴众僧。取其浴汁以用洗疮。寻蒙除愈。缘是功德。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不受尘垢。九十一劫。常得净福。僧德广远。今复值佛心垢消除。逮得应真。尔时坐中。有一比丘尼。名曰奈女。即白佛言。我念宿命。生波罗奈国为贫女人。时世有佛。名曰迦叶。时与大众围绕说法。我时在坐闻经欢喜。意欲布施。顾无所有。自惟贫贱心用悲感。诣他园囿乞求果苽。当以施佛。乞得一奈大而香好。擎一杅水并奈一枚。奉迦叶佛及诸众僧。佛知至意。咒愿受之。分布水奈一切周普。缘此福祚。命终生天得为天后。下生世间不由胞胎。九十一劫生奈华中。端正鲜洁。常识宿命。今值世尊开示道眼。

尔时天帝即从座起。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我自惟念先世之时。生拘留大国为长者子。青衣抱行入城游观。偶值众僧街巷分卫。时见人民施者甚多。即自念言。愿得财宝布施众僧。不亦快乎。即解珠璎布施众僧。同心咒愿欢喜而去。从是因缘。寿终生天得为天帝。九十一劫永离八难。

佛告天帝及诸大众。听我自说宿命所行。昔我前世。于波罗奈国。近大道边安设圊厕。国中人众。得轻安者莫不感义。缘此功德世世清净。累劫行道秽染不污。金色晃昱尘垢不着。食自消化无便利之患。

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中佛僧最正。所以者何。由如来从阿僧祇劫。发愿诚谛殒命积德。誓为众生。六度四等众善普备。得慧成满。三界天尊无能及者。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珍宝施矣。三十七品。十二部经。分别罪福言皆至诚。开三乘教皆得奉行。闻者欢喜乐作沙门。信佛行法。志尚清高。舍世贪诤。导世间福。天人路通众僧之由矣。是为最尊无上之道。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梵福。云何为四。若有信人。未曾起偷婆处(塔是)于中能起偷婆者。是初受梵天之福。若有信人能补治故寺者。是谓第二受梵天之福。若有信人能和合圣众者。是谓第三受梵天之福。若佛初转法轮时。诸天世人劝请转法轮。是谓第四受梵天之福。尔时有异比丘。白世尊言。梵天之福竟为多少。世尊告曰。阎浮里地。众生所有功德。如是展转从四天上。至他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梵天王之福。若求其福。此是其量也。

应法缘第三

若欲修造。理须如法。造作虽少。得福无量。若不依法。纵多无益。故佛在金棺敬福经云。经像主莫论道。雇经像之匠。莫云客作。造佛布施。二人获福。不可度量。欲说其福。穷劫不尽。受吾约敕。是佛真子。如是精诚。造少福多。问工匠之法。作经像得物。合取直不。佛言。不得取价直。如卖父母取财者。逆过三千。真是天魔。急离吾佛法。非我眷属。饮酒食肉五辛之徒。不依圣教。虽造经像数如尘沙。其福甚少。盖不足言。劫烧之时。不入海龙王宫。劳而少功。不敬之罪。死入地狱。主匠无益。诸天不祐。不如不造直心礼拜。得福无量。如向所列。造多福少。若像师造像。不具相者。五百万世中。诸根不具。第一尽心为上。妙果先升。

又罪福决疑经云。僧尼白衣等。或自舍财。及劝化得物。拟佛受用。经营人将此物。造作鸟兽形像。安佛槃上者。计损满五钱直。犯逆罪究竟不还。一劫堕阿鼻地狱。赎香油灯供养者无犯。佛不求利。无人堪消。初献佛时。上中下座。必教白衣奉佛及僧。献佛竟行与僧食不犯。若不尔者。食佛物故。千亿岁堕阿鼻地狱。檀越不受前教。亦招前报。若生人间。九百万岁堕下贱生。何以故。佛物无人能评价故(述曰。此谓施主决定入佛受用。所以须赎。若如今时斋上每出佛槃饮食。情通彼此不局。执者食讫。还入施主不劳收赎。如七月十五日。献佛及僧。无佛僧可受用。即须赎食以物食依经献佛及僧自恣。佛僧福田道高资益冥道。七世亡亲现存眷属。得离灾难清升乐处。所以俗人田薄不能资导故不通俗也。数见白衣献佛讫将为自食。故别疏记)

又观佛三昧经云。时优填王恋慕世尊。铸金为像。闻佛当下宝阶。象载金像来迎世尊。尔时金像从象上下。犹如生佛。足步虚空。足下雨华。亦放光明来迎世尊。合掌。叉手为佛作礼。尔时世尊。亦复长跪合掌向像。空中百千化佛。亦皆合掌长跪向像。尔时世尊而语像言。汝于来世大作佛事。我灭度后我诸弟子。以付嘱汝。空中化佛异口同音。咸作是言。若有众生。于佛灭。后造立形像。持用供养。是人来世。必得念佛清净三昧。

又外国记云。佛上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九十日。波斯匿王思欲见佛。刻牛头栴檀作如来像。置佛座处。佛后还入精舍。像出迎佛。佛言还坐。吾般涅槃后。可为四部众作诸法式。像即还坐。此像是众像之始。佛移住两边小精舍。与像异处相去二十步。只桓精舍本有七层。诸国竞兴供养不绝。台内长明灯。鼠衔灯炷烧诸幡盖。遂及精舍七重都尽。诸国王人民。皆大悲恼。谓檀像已烧。却后四五日。开东边小精舍户。忽见本像移向彼房。众大欢喜。共治精舍。得作两重移像本处。又优填王作佛像形经云。昔佛在世时。拔耆国王。名曰优填来。至佛所头面顶礼。合掌白佛言。世尊。若佛灭后。其有众生作佛形像。当得何福。佛告王曰。若当有人作佛形像。功德无量不可称计。世世所生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受福快乐。身体常作紫磨金色。眼目清洁面貌端正。身体手足奇绝妙好。常为众人之所爱敬。若生人中。常生帝王大臣。长者贤善家子。所生之处豪尊富贵。财产珍宝不可称数。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之所爱重。若作帝王。王中特尊。为诸国王之所归仰。乃至得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自然。千子具足。飞升天上无所不至。若生天上。天中最胜。乃至得作六欲天王。于六天中尊贵第一。若生梵天。作大梵王端正无比。胜诸梵天。常为诸梵之所尊敬。后皆得生无量寿国。作大菩萨最尊第一。过无数劫。当得成佛入泥洹道。若当有人作佛形像。获福如是。

又法华经偈云。

若人为佛故  建立诸形像

乃至童子戏  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  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又造立形像福报经云。佛至拘罗惟国。时国主名优填王。年始十四。闻佛当来。即敕傍臣左右。皆悉迎佛。到以头面礼佛。长跪叉手白佛言。天上人中无能及佛者。光明巍巍乃能如是。恐佛去已后恐不复见。今欲作佛形像恭敬承事。得何福报。愿佛哀愍为我说之。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王谛听吾说  福地灰上土

福德无过者  作佛形像报

恒生大富家  尊贵无极珍

眷属常恭敬  作佛形像报

常得天眼报  无比绀青色

作佛形像报  父母见欢喜

端正威德重  爱乐终无厌

作佛形像报  金色身焰光

犹妙师子像  众生见欢喜

作佛形像报  阎浮提大姓

刹利婆罗门  福人于中生

作佛形像报  不生边地国

不盲不丑陋  六情常完具

作佛形像报  临终识宿命

见佛在其前  不觉死苦时

作佛形像报  作大名闻王

金轮飞行帝  典主四天下

作佛形像报  作释天名因

神足典第二  三十三天奉

作佛形像报  此过出欲界

作妙梵天王  迦夷众梵恭

作佛形像报  受福正如是

若能刻画作  天地尚可称

此福不可量  是故供养佛

华香香汁涂  供养大士者

得漏尽无为

嚫施缘第四

如轮转五道经云。佛言凡作功德随身之行。烧香燃灯。得福甚多。烧香作福及以转经。不得请人而不嚫愿。如倩人食岂得自饱。烧香洁净。然灯续明。烧香斋会。读经哒嚫。以为常法。布施得福诸天接将。万恶皆却众魔降伏懈怠之人不能精进。一朝疾病又不吉利。便欲烧香方始作福。诸天未降。诸魔在前。竞来娆触。作诸变怪。以是之故。常当精进。罪福随人如影随形。种殖福田。如尼俱类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佛言阿难。施一得万倍。言不虚也。佛说偈言。

贤者好布施  天神自扶将

施一得万倍  安乐寿命长

今日施善人  其福不可量

皆当得佛道  度脱诸十方

洗僧缘第五

如譬喻经云。佛以腊月八日。神通降伏六师。六师不如。投水而死。仍广说法度诸外道。外道伏化。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请僧洗浴以除身秽。仍除常缘也(今腊月八日洗僧唯出此经文)又摩诃刹头经。亦名灌佛形像经云。佛告天下人民。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生。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去家学道。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得佛道。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般泥洹。佛言。所以用四月八日者。为春夏之际。殃罪悉毕。万物普生。毒气未行。不寒不热。时气和适。今是佛生日故。诸天下人民共念佛功德。浴佛形像如佛在时。以示天下人佛言我为菩萨时。三十六反为天王帝释。三十六反作金轮王。三十六反。作飞行皇帝。今日诸贤谁有好心。念释迦佛恩德者。以香华浴佛形像。求第一福者。诸天鬼神所证明知。四月八日浴佛法。时当取三种香。一都梁香二藿香。三艾纳香。合三种草香挼而渍之。此则青色水。若香少者。可以绀黛秦皮权代之。又用郁金香。手挼渍之于水中。挼之以。作赤水。以水清净用灌像讫以白练白绵拭之。断后自占更灌。名曰清净。其福第一也。

又温室经云。佛告只域长者。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何谓七物。一者然火。二者净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杨枝。七者内衣。此是澡浴之法。何谓除七病。一者四大安隐。二者除风。三者除湿痹。四者除寒冰。五者除热气。六者除垢秽。七者身体轻便。眼目清明。是为除七病。得七福者。一者四大无病所生常安。二者所生清净面首端正。三者身体常香衣服净洁。四者肌体濡泽威光德大。五者多饶人从拂拭尘垢。六者口齿香好所说肃用。七者所生之处自然衣服。

又十诵律云。洗浴得五利。一除尘垢。二治身皮肤令一色。三破寒热。四下风气调。五少病痛。舍利弗。夏盛热时。有一客作人。园中汲水灌树。见舍利弗发小信心。唤舍利弗。脱衣树下以水洗浴。身得清凉。作人后命终。即生忉利天上。有大威力。为功虽少以遇良田获报甚多。即下诣舍利弗所。散华供养。舍利弗因其信心。为说法要得须陀洹果。

又贤愚经云。尔时首陀会天。下阎浮提世尊所。请佛及僧洗浴供养。世尊默然许可。即设饮食。并办洗具。温室暖水调适。酥油浣草皆悉备有于是世尊及诸比丘。纳受其供。其洗浴已。并厚饮食其食甘美世所希有。食竟澡漱各还本座。是时阿难白佛。此天往昔作何功德。形体殊妙威相奇特。光明显赫如大宝山。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毗婆尸佛时。此天彼世为贫家子。恒行佣作以供身口。闻佛说洗僧之德。情中欣然。便勤作务。得少钱谷用设洗具。并设饮食。请佛众僧。而以尽奉。由此福行。寿终之后生首陀会天。有此光相。七佛已来。乃至千佛出世亦皆如是。洗佛及僧。佛授记曰。于未来世两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号曰净身。十号具足。

又杂譬喻经云。昔佛弟难陀。乃往昔维卫佛时人。一洗众僧之福。功德自追生在释种。身佩五六之相。神容晃昱金色。乘前之福与佛同世。研精道场便得六通。古人施一犹有弘报。况今檀越能多行者。普等之行必逮尊号。加增欢喜广度一切。

又福田经云。有比丘名阿难。白世尊曰。我念宿命。生罗阅只国为庶民子。身生恶疮治之不差。有亲友道人。来语我言。当浴众僧。取其浴水以用洗疮。便可得愈。又可得福。我即欢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具。洗浴众僧。以汁洗疮。寻蒙除愈。从此因缘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不受尘垢。九十一劫常得净福。庆祐广远。今复值佛。心垢消灭逮得应真。

又十诵律云。外国浴室形圆。犹如圆仓。开户通烟。下作伏渎。出水内施。三擎阁齐。人所及处。以瓨盛水满三重阁。火气上升。上阁水热。中阁水暖。下阁水冷。随宜自取用。无别作汤。故云净水耳。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造作浴室有五功德。云何为五。一除风。二病得差。三除去尘垢。四身体轻便。五得肥白。若有四部之众。欲求此五功德者。当求造浴室。

又僧祇律云。若欲浴时。使园民等扫洒令净。办其薪炭。温暖得所。乃打揵椎应知入浴。各以腰带系衣作识。安衣架上。入时不得掉两臂而入。一手遮前而入。若欲与师揩者。当先白已无罪。不得一时举两手。当先令揩一臂。一手覆前竟。次揩一臂。一手及余内外已。闭户而坐。令身污出。筹量用水不得多用。若池水洗自恣无罪。不听露地裸。形而浴。若水齐腰腋得用无罪。若坐水中至脐亦得。出已取己衣着。正理而去。

杂福缘第六

如萨婆多论云。若作僧房及以塔像。旷路作井。及作桥梁船。此人功德一切时生。常资施主除三因缘。一前事毁坏。二此人若死。三若起恶邪。无此三因缘者。福德常生。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施不得其福。云何为五。一以刀施人。二以毒施人。三以野牛施人。四以淫女施人。五以造作神祠。是谓有此五施。不得其福。复有五施人天得福。云何为五。一造作园观。二造作林树。三造作桥梁。四造作大船。五与当来过去。造作房舍住处。是谓有此五事。令得其福。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园观施清凉  及作好桥梁

河津度人民  并作好房舍

彼人日夜中  恒当受其福

戒定以成就  此人必生天

又僧祇律。有诸天子以偈问佛。

何等人趣善  何等人生天

何等人昼夜  长养善功德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旷路作好井  种殖园果施

树林施清凉  桥船度人民

布施修净戒  智慧舍悭贪

功德日夜增  常生天人中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施人美水。或覆井泉。恐诸毒蛇堕于井中。行人饮之而致苦恼。命终生三箜篌天。受五欲乐。从此命终。若得人身王所爱重。若见病困咽喉出声。余命未尽。施其浆饮。或施其财以赎彼命。命终生深水天。如帝释快乐。从天命终随业流转。不堕三涂。得受人身。从生至生不遭病苦。无有恼乱。若有众生持戒。见比丘僧。以扇布施。令得清凉读诵经法。命终生风行天。香气来吹悦乐无比。若有众生。于河津济造立桥船。以善心渡持戒人。兼渡余人。不作众恶。命终生鬘持天。受五欲乐。命尽人中为王典藏。

又譬喻经云。昔有母子三人。常作三事。一作大船置于河中以渡百姓。二于都市造立好井以供万民。三于四门各作圊厕给人便利。修是功德。命终之后皆生天上。受福自然。下生人中富贵长寿。所生之处不经三涂。设此微福。尚获果报巍巍无量。何况有人广修功德。造立塔寺。分檀布施。作诸福业。百千万倍。复胜于此不可计量。故成实论。引经偈云。

若种树园林  造井桥梁等

是人所为福  昼夜常增长

又华手经云。佛告舍利弗。菩萨有四法。终不退转无上菩提。何等为四。一者若见塔庙毁坏。当加修治。若块若泥乃至一塼。二者若于四衢道中多人观处。起塔造像。为作念佛善福之缘。塔中画作若转法轮。及出家相。乃至双树入涅槃相。三者若见有比丘僧二部诤讼。勤求方便令其和合。四者若见佛法欲坏。能读诵说乃至一偈。令法不绝。为护法故。敬养法师。专心护法不惜身命。菩萨若成是四法者。世世当作转轮圣王。得大身力如那罗延。舍四天下而行出家。能得随意修四梵行。命终生天作大梵王。乃至究竟成无上道。是故智者。欲求佛道当作是学。

又放牛经。出增一阿含别品同译。佛告诸比丘。有十一法。放牛儿不知放牛便宜。不晓养牛。何等为十一。一者放牛儿不知色。二者不知相。三者不知摩刷。四者不知护疮。五者不知作烟。六者不知择道行。七者不知处牛。八者不知何道渡水。九者不知逐好水草。十者不知构牛不遗残。十一者不知分别养可用不可用。如是十一事。放牛儿不晓养护其牛者。牛终不滋息。日日有减。此喻比丘。亦有十一种损益。不可具述。佛于是颂曰。

放牛儿审谛  牛主有福德

六头牛六年  成六十不减

放牛儿聪明  知分别诸相

如此放牛儿  先世佛所誉

颂曰。

直影端形  虚岩应响  福滋善运

果由因上  委质圆音  输诚閟奖

惠之阴德  冥资功赏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