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大预言探秘:试解刘伯温《烧饼歌》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 方啖一口 忽报国师刘基进见 太祖乃以碗[器]覆之 始召基入 礼毕 帝问曰:先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可知此碗内何物 基乃掐[ ]指轮[一]算 对曰:“半”[形本]似日 “兮”[今]半似月 曾被金龙咬一缺 此食物也 开视果然
帝即问以天下後世之事若何 [朱家天下长享否]
基曰:茫茫天数 我主万子万孙 何必问哉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 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惟有德者能享之 言之何妨 试略言之
基曰:泄露天机 臣罪非轻 陛下恕臣万死 方敢冒奏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并封卿大明国师 卿可将未来之事 一一声明 毋得藏头露尾 则有功社稷 万古流传矣]
这段文字用白话文简单的讲,就是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在内殿吃烧饼,刚咬一口,忽听说刘伯温求见。于是太祖用碗扣住烧饼,待刘伯温进来,便叫他猜碗中是何物。而刘伯温十分准确的讲是被皇帝吃过一口的烧饼,朱元璋十分佩服,便向刘伯温询问未来的事。这就是《烧饼歌》的来历。
这段话的预言只有一句,“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明朝的江山是传到明思宗崇祯皇帝为止的,此后便是满清王朝的天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领兵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缢而死,明王朝宣告灭亡。而这个明思宗便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孙子。很明显,刘伯温回答朱元璋的问话,是一句双关语,表面上是一句恭维话,说明朝江山将会传至千秋万代,实际上是明确预言——明朝的江山将会传到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为止。从这里可以看到刘伯温的智慧,既不冒犯天子,又回答了天子的问题,预言了未来。
随后,刘基得到了免死金牌后,开始讲述预言,讲到以后的几百年作了预言,包括“土木之变”,“宦官乱政”,“清军入关”,“汉人剃发”,“康乾盛世”,直至清末及以后的事,这就是著名的《烧饼歌》的内容。
基谢恩毕 奏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 “南方终灭北方兴” [移南偏北阙/南阙偏北移]虽然太子是嫡裔 文星高拱“日防西” [防乃孙/防孙栖]
帝曰:朕今都城 筑坚守密 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 虽属巩固 防守严密 似觉无虑 “只恐燕子飞来” [除非燕子飞入京](指太祖第四子燕王篡夺)
随作歌三首 曰:此城御驾尽亲征 “一院山河永乐平” [永享山河乐太平](燕王後号永乐)“秃顶人来文墨苑” [豪杰更起文墨辈](指姚广孝)'英雄一半尽还乡' [英雄奉旨著还卿](千忠会)
朱元璋灭了元朝,建都南京。当时北方地区和东北仍然受到蒙古人的威胁,朝中曾有议论要迁都北京以巩固北方的统治。但是朱元璋起兵南方,大臣也多是南方人,加上江南富饶,且迁都耗费巨大,最终没有实现。朱元璋派了他的儿子们镇守北方重镇,以为折衷方案,但是却为日后的燕王篡位打下了伏笔。
由于太子短命,朱元璋死后由孙子、太子标的儿子来继承皇位,也就是明惠帝,年号建文。刘伯温所说的“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意思是:太子标虽然是嫡出,是正嗣,可是文星(建文)却要继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孙子。所以这句话自然是应验了,当时刘伯温已经过世二十余年。
建文帝即位时,全国上下有二十多个由朱元璋封的藩王。他们拥兵自重,对朝廷造成威胁。建文帝采纳大臣建议实行“消藩”,诸王中有的被废黜,有的被处死。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知道自己也不能幸免,以“靖难”为名起兵,杀到南京,自己作了皇帝,改元永乐,这就是明成祖。“除非燕子飞入京”,“一院江山永乐平”,便由这个历史事实来应验了。
燕王朱棣曾得力于一位隐士的辅佐,这个人叫姚广孝,他十四岁剃度为僧,法名道衍。此人的角色倒是有点象刘伯温,也是精通“阴阳术数”的人。朱棣称帝后曾赐他美女、房子,姚广孝都没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后来姚广孝参与编篡了著名的《永乐大典》。这么一来,刘基说的“秃顶人来文墨苑”就完全应在他身上了。
北方胡虏残生命 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 [不敢忘]“旧灵”遮掩主惊魂 [拣奋灵][土木之变明 英宗被俘]
国压“瑞云”七载长 [走灵][立英宗弟为明君 在位七年]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 [将][英宗在景帝病重复位]灵明日月“振”边疆 [走]
明朝曾经“御驾亲征”的皇帝有好几个。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率兵亲征,打败鞑靼和瓦刺,巩固了明朝的边防,这就是“御驾亲征得太平”所指。后来瓦刺势力复盛,到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帝)的时候,瓦刺势力已经严重威胁了明朝边境,而当时明朝的军政大权已经落到宦官王振手中。公元1440年瓦刺王也先分兵四路攻入中原。不懂军事的王振调动五十万大军,协英宗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英宗被俘。“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所预言,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惊,大臣主战主和意见不一。最后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景泰皇帝)为帝,诛杀王振余党,同时调集各地明军勤王。也先挟英宗率大军直抵北京城下。英宗约人出城议和,遭到于谦的拒绝。于是,瓦刺军便疯狂攻打城门,于谦率众奋勇迎战。一连打了三天三夜,结果也先屡战屡败,不得已退兵回去,不久又把英宗放回来了。
英宗回归后总想找机会把弟弟景泰皇帝拉下台来。但是自已是被弟弟救回来的,不敢马上发难。后来景泰皇病重,英宗在过去逃跑派的拥簇之下,来到东华门称帝,说是景泰皇因病不能管理朝政,由英宗复位处理国事。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国压瑞云七载长”指景泰皇帝在位七年。“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是关于英宗被俘又被送回的故事。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天下饥寒有怪异 ‘栋梁龙德'乘婴儿 [栋洁龙柱][神宗年幼登位]禁宫阔大任横走 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拣'金‘精'尤壮旺 [练][龙][拣得金精光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英宗复辟)阉人任用保社稷 八千女鬼乱朝纲 (指魏忠贤)
刘伯温所说“天下大乱矣”是对明朝中后期统治的贴切描述。英宗复位以后,宦官再次掌握朝政。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干预政事则处斩。而朱棣起兵时,由于曾得到建文帝左右宦官的帮助,于是对宦官开始信用。特务机构“东厂”完全由宦官提领;明宣宗时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门教宦官识字。从此以后,朱元璋不许宦官识字、干预政事的规定便被废弃了。在明孝宗、武宗、世宗几朝,宦官的权势越来越重,忠良之士遭到杀害,明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明神宗即位初年,当时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作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清丈土地,巩固边防,发展农业水利。“长大金龙太平时”是指张居正为相首辅的时的中兴,但这种回光返照式的振兴没有能够改变明朝的命运。神宗成年后亲自主政,而其主政的方式便是几十年不上朝,任由宦官势力糟蹋明朝的国基。“八千女鬼乱朝纲”一语体现了中国预言的经典表现手法。“八千女鬼”就是个“魏”字,指明神宗时期的大宦官魏忠贤。魏忠贤还劝神宗趁年轻力壮赶快享乐,这正中神宗下怀,于是他越发日夜与其妃子们寻欢作乐。“老练金龙精旺壮”是指神宗整天沉溺在美女之中。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之天下若何
基曰:忠良杀害'崩如山‘ [奔山谷]'无事水边成异潭' [每事水边异潭上]救得蛟龙真骨肉 [魏阉和客氏给皇后堕胎 经御医救回小王子]
可怜父子'顺难当' [在离宫][御医父子被害]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非也 树上挂曲尺(指明朝朱姓)遇顺则'正'[止] 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为未已
基曰:万子万孙层叠层 (万历子孙)祖宗山上'贝'衣行 [贞](崇祯)公侯不'复'朝金阙 [敢]十八孩儿‘难上难' [兑上行/滩上坐][十八木 孩儿子 木子者李]卦曰木下一'了头' [头子][李字也]目上一刀一戊丁 (李自成乱)[目上一刀自也 一戊丁成也]天下重文不重武 英雄豪杰总无‘成'
[春] ‘戊子'己丑乱如麻 [戊丁][1588戊子 1589己丑]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 平安镇守好桂花 (吴三桂)
帝曰:偶遇饥荒 平常‘小丑'[草寇] 天下‘已'[无恙/能乱]乎
基曰:西方贼拥乱到前 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 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二'吉在中 [砥][两][周字]奸人机发走西东 黄河'涉过闹'金阙 [岁运朝]奔走'梅花上'九重 [梅山山][祟祯煤山上吊]
帝曰:莫非梅花山贼作乱乎 从今命人看守如何
基曰:非也 迁南迁北定太平 辅佐帝'主'有牛星 [王]'运至六百又得半' [传至六百半]'梦奇有字人心惊' [梦花有子得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 朕心足矣 尚望有半乎 天机卿难言明 何不留下锦囊一封 藏在库内 世世相传 勿遗也 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基曰:臣亦有此意 遂又歌曰:九尺红罗三‘尺'刀 [寸][红罗者女色也 色字头上一把刀]劝君任意自游遨 [观若一见任逍遥]阉人尊贵不修武 惟有胡人二八秋 [胡人者清人也 1616大金国 1644清入关共28年]臣封柜内 俟后开时自验
这一段,刘基详细描述了明朝灭亡的情况。让我们先看看这一段历史。
公元1628年,朱由检继位,是为思宗,年号崇祯。祟祯,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的年号。这位崇祯皇帝企图挽救明朝灭亡,杀魏忠贤,罢黜阉党。但这一切努力都挽救不了明王朝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年陕西一年无雨,农民纷纷起义。祟祯十七午(公元1644年),张献忠入四川,在成都正式建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称大西王;也是祟祯十七年,李自成以西安为西京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改元永昌。这年二月,李自成又统兵从西安出发,目标是攻占北京,对明朝进行最后的冲击。三月,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的统治至此崩溃了。
李自成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为止。有人会问,刘基的预言是否与李自成有关?现在,我们就将两个方面联系起来看吧!刘基话中有一句:
“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在“木”字之下有一个“了”字,再加上“一”,不就合成一个“李”字吗?
在“目”字上头加上一“刀”(即一撇),不就成了一个“自”字?
再把“戊”与“丁”合起来,又变为一个“成”字。因此,刘基此句暗含“李自成”三字,预示着李自成是明王朝的掘墓人。
下面再看看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祟祯皇帝的命运。当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的消息传来,崇祯皇帝气得脸都发紫了,满朝文武大臣都想不出一个办法来。后来李自成统兵前来攻打北京,所向披靡,连连攻下太原、大同,长驱直入,又破居庸关,北京已成了瓮中之鳖。三月十七日早朝的时候,祟祯皇帝问外边贼势如何,殿下文武百官听了,急得只有掉眼泪的本领。这么一来,刘基说的“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在此又被说中了。
传说崇祯帝曾做过这样一个梦,梦见一神人给他写一个很大的“有”字,朝臣大多都说是吉兆,纷纷向皇帝道贺,只有一个太监说了反面意见,他说:我们是“大明”,而“有”字是“大明”的一半,表明大明将不复完整,大大凶兆啊。这个太监就是后来唯一的陪崇祯帝在梅花山殉国的一个,确实忠心耿耿。这就是“梦奇‘有’字人心惊”。
还是三月十七日那天早朝的时候。午门外传报说,李自成已攻打进来,城外三大营全都溃败投降。大臣们听了,这时也顾不上皇帝老爷啦,一个个夹着尾巴溜出殿外,崇祯皇帝无可奈何只得回到内宫,和皇后相抱痛哭不已。到十八日这一天,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广安门)投降,农民军立即进占外城。祟祯皇帝赶忙叫人把内城紧闭起来,自己走到万寿山上,望着连天烽火,不禁掉下几滴痛苦的眼泪,连声叹息:“大事去矣!”回到宫中,祟祯皇帝赶忙吩咐两个儿子逃命,没过多久,人报皇后上吊而死,祟祯听了,呆了老半天,只说出了一个“好”字。忽然,他看见年仅十五岁的公主伏在地上痛哭,这时,只见崇祯解下佩刀,用袍袖遮住脸,狠着心一刀砍过来,公主立即倒在血泊中。祟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谁叫你生在我们帝王家?”当他回过头来时,又见袁贵妃在那里哭泣,崇祯哈哈大笑,说:“你为什么还不死呢?”说完,拿起刀来又在贵妃身上砍了几刀。这时的祟祯皇帝可真有点疯了。三月十九日大早,起义军打破了内城,杀声阵阵。祟祯便一个人悄悄来到万岁山(景山),在树上吊死了。
崇祯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那么,刘基的话里有哪些与祟祯皇帝有联系呢?
且看: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日,便是祟祯自缢明朝灭亡之时,而李自成所建立的政权不就叫做“大顺”吗?
那么,刘基所说的“遇顺则止”一句便有了着落。而“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两句,也暗指着祟祯的命运。祟祯就是神宗万历皇帝的子孙,所谓“万子万孙”指的应当是他,而“祖宗山上贝衣行”说的还是他。“宗”上边加个“山”,就成了“祟”字;“上”、“贝”、“衣”三字合起来,又得了一个“祯”字。而“行”就是指祟祯的死,因为古时皇帝死了叫做“大行”。把这两句合起来看,是说万历皇帝的孙子死于祖宗山上。这样一来,这两句又是一个成功的预言了!
刘基的话中还有“将相不放朝金阙,十八儿孙兑上行”两句。现在看来,这两句并不难理解。上句纯粹是暗示明朝败亡后,朝廷里的将相走的走,降的降,不再为王朝卖命了。而“十八儿孙兑上行”则预示明朝传主十八代而后结束。“兑”在卦卜中是“毁损”的意思。现在,可将明朝十八代列表如下:
1.明太祖(1328-1398)
(懿文太子标)
2.惠帝(1399-1402)
3.成祖(1403-1424)
4.仁宗(1425)
5.宣宗(1426-1435)
6.英宗(1436-1449,1457-1464)
7.景帝(1450-1456)
8.宪宗(1465-1487)
9.孝宗(1488-1505)
兴献
10.武宗(1506-1521)
11.世宗(1522-1566)
12.穆宗(1567-1572)
13.神宗(1573-1620)
14.光宗(1620)
15.熹宗(1621-1627)
16.思宗(1628-1644)
表中一共十八个,其中有两个是应当做皇帝而实际上没做成皇帝(表中不列出年分者)。由此,这个预言又给说对了。
总之,这段预言己把明朝二百七十年的历史命运作了一个粗略的勾勒。
'桂花开放'好英雄 [臣谓桂发] ‘拆'缺长城尽孝忠 [折](吴三桂出关请兵)'周'家天下有重复 [国]摘尽李花枉劳功 [三桂灭李自成 却被清灭]
黄牛背上鸭头绿 [骑绿鸭][鸭绿江一带为清乡]安享国家‘珍与粟' [定太平]云盖中秋迷去路 胡人依旧胡人毒 [福人依旧福人胜][康熙削藩]
反‘覆从'来折桂枝 [复後](三桂归顺後复叛 灭之)水浸月亮主上‘立'[移/夷] (清字)
‘禾米一木并将去' [未字一木皆去尽/木字一木并得去][朱拆字]'二十三'[三十二]人‘八'[北]方居
李自成在北京还没有站稳脚跟,辽东总兵吴三桂便引清军入关,将李自成赶出北京。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历史的进程有时让人应接不暇。“桂花结得好英雄,拆缺长城尽效忠”中的“桂”指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拆缺长城)迎接满清军队。“摘尽李花枉劳功”暗指李自成的势力也不会长久。
吴三桂被清庭利用消灭明朝残余势力,被封为平西王,派驻云南。后来吴三桂在地方上扩大势力,威胁到了清庭统治。于是康熙帝下令“撤藩”,吴三桂因此又起兵反清。双方交战六年,最后吴三桂病死衡州,余部瓦解。这段历史刘伯温概括为“胡人依旧胡人毒,反覆从来折桂枝”。
“水浸月宫主上移”也是字谜,“水浸月宫”:左边三点水,右边“月”字;“主上移”:右上角为“主”;“月”当然应当在右下角。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清字。真是“周家天下有重复”,转眼已经是大清的天下了。
刘伯温毫不停顿的说着天机,明清交替的历史也只是一带而过;朱元璋听的是云里雾里,还以为在说自己的天下。当刘伯温说到“二十三人八方居”,朱元璋以为自己天下被众人分了,急忙问:“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刘伯温只好如实回答说:“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朱元璋大惊失色,问是谁取了大明天下。刘伯温便进一步讲他对清朝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