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卷之二十八
二十八治
二十四治并序
谨按《张天师二十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中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付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张天师,沛国丰县人也,讳道陵,字辅汉。禀性严直,经明行修,学道有方。永平二年,汉帝诏书,就拜巴郡江州令。以延和元年三月十日辛丑,诏书拜为司空,封食冀县侯。以芝草、图经、历神仙为事,任采延年药饵金液丹。以汉安元年丁丑,诏书迁改,不拜。遂解官入益州部界。以其年於蜀郡临邛县渠亭山赤石城中,静思精至,五月一日夜半时,有千乘万骑来下至赤石城前,金车羽盖,步从龙虎鬼兵,不可称数。有五人,一人自言,吾是周时柱下史也;一人自言,吾是新出太上老君也;一人云,吾是太上高皇帝中黄真君也;一人言,吾是汉师张良子房也;一人言,吾是佐汉子渊天师外祖也。子骨法合道,当承老君忠臣之後。今授子鬼号传世,子孙为国师,抚民无期。於是道陵方亲受太上质敕,当步纲蹑纪,统承三天,佐国扶命,养育群生,整理鬼气,传为国师。依其度数,开立二十四治、十九静庐,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1,悉承正一之道也。
上皇元年七月七日,无上大道老君所立上品治八品诀要掌中,伏亏造天地五龙,布山岳,老君立位治,以用化流愚俗,学者不得贪竞,欲仙道克成,可传之与质朴也。
第一阳平治
治在蜀郡彭州九陇县。去成都一百八十里。道由罗江水两岐山口入,水路四十里。治道东有龙门,拒守神水,二相生其上。西南有大泉,决水归东。治应角宿,贵人发之,治王始终。嗣师天师子也,讳衡,字灵真。为人广智,志节高亮,隐习仙业。汉孝灵帝徵为郎中,不就。以光和二年正月十五日己巳於山昇仙。立治碑一双在门,名曰嗣师治也。
阳平谪仙妻,不知其姓名。九陇居人张守珪,家甚富,有茶园,在阳平化仙居内,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辈,男女佣工杂之,园中有一少年,赁为摘茶。自言无亲族,性甚了慧勤愿。守珪怜之,以为义儿。又一女子二十余,亦无亲族,愿为义儿之妇,孝义端恪,守珪甚善之。一旦山水泛溢,市井路绝,盐酪既阙,守珪甚忧。新妇曰:此可买耳。取钱出门十数步,置钱树下,以杖扣树,得盐酪而归。後或有所要,但令扣树取之,无不得者。其夫术亦如此。因与邻妇十数人,於棚口市相遇,为买酒一碗与众妇饮之,皆醉,而碗中酒不减。远近传说,人皆异之。守珪请问其术受於何人?少年曰:我阳平洞中仙人耳。因有小过,谪於人间,不久当去。守珪曰:洞府大小与人间城阙相类否?答曰:二十四化各有一大洞,或方千里、五百、三百里。其中皆有日月飞精,谓之伏神之根,下照洞中,与世间无异。其中皆有仙王、仙官、仙卿辅相佐之,如世之职司。有得道之人及积功迁神反生之者,皆居其中,以为民庶。每年三元大节,诸天有上真下游洞天,以观其所理善恶。人世死生、兴废、水旱、风雨,预关於洞中焉。其龙神、祠庙、血食之司,皆为洞府所统也。二十四化之外,其青城、峨媚、益登、慈母、繁阳、嶓冢,亦各有洞天,不在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数。洞之仙曹,如人间郡县聚落耳。不可一一详记之也。旬日之间,忽然夫妇俱去。
右阳平治山。山中有主簿治、嗣师治、系师治。
第二鹿堂山治
治在汉州绵竹县界北乡,去成都三百里。上有仙室、仙台,古人度世之处。昔永寿元年,太上老君将张天师於此治上,与四镇太岁大将军、川庙百鬼共折石为要,皆从正一盟威之道。山有松栢、五龙仙穴,能通船渡,持火入穴,三日不尽。治应亢宿,号长发之,治王八十年。
第三鹤鸣神山上治
治在其上,山与青城天国山相连,去成都二百里。在蜀郡临邛县界,径道三百里,世人不知之。马底子、何丹阳得道处。治前三水共成一带,神龙居之。有四金钉、二石金银,蚕三斛,亦言尹喜主之。治应氐宿,贱人发之,治王六十年。《神仙传》云:张天师遇中国纷乱,乃入蜀鹤呜山学道也。
第四漓沅山治
治在彭州九陇县界,与鹿堂山治相连。其间八十里,去成都二百五十里。有果松神草,服之昇仙。又有四龙起骑之门,范蠡主之。治应房宿,庶人发之,治王二十年。
第五葛璝山治
治在彭州九陇县界,与漓沅山相连。去成都县二百三十里,去阳平治水口四十八里。昔贤於此得道。上有松栗山,高六百丈。治应心宿,道人发之,治王九十年。南康王太尉中书令韦公皋为成都尹,相国张公之爱婿,而量深器大,举止简傲,不狎於俗。张公奕世相家,德望清贵,举族皆轻侮於韦,以此见薄,亦未之悟也。忽梦二神人谓之曰:天下诸化,领世人名籍。吾子名系葛璝,禄食全蜀,富贵将及,何自滞耶?勉哉行矣!异日当富贵,无以葛璝为忘也。由是韦有干禄之志,谋於其室家,复勉励之,以桩奁数十万金,资其行计。既达秦川,属岁饥久雨,因知友所聘,署陇州军事判官。俄而驾出奉天,郡守奔难行在。皋率土客甲士,馈挽军储,以申扈卫,以功就拜防御使。复请赴觐行朝,德宗望而器之。既平寇难,大驾还京。以功检校右仆射、凤翔节度使。恳让乞改西川,乃授西川节度,与张公交代焉。拥师赴任,张假道归阙以避其锋。既而累年蜀境大穠,金帛丰积,南诏内附,乞为臣妾。威名益重而贡赋不亏,朝廷倚注,戎蛮慑伏。由是请许南诏置习读院,入质子、学生习《诗》、《书》、《礼》、《乐》。公文翰之美,冠於一时。南韶得其手笔,刻石以荣其国,而葛璝之事久已忘矣。又梦二神人曰:富贵而忘所因,其何甚耶!公梦觉流汗,惊骇久之,乃躬诣云林,灶香祷福,遂命工度木,揆日修崇作南宫飞阁四十间。巨殿修廊,重门邃宇,范金刻石,知无不为。支九陇租赋於山下阿屯输贮,糗粮山积,匠石云起,自制碑刊於洞门之侧,上构层楼,拣选僮七十人以供洒扫,良田五百亩以赡斋储。在镇二十余年,封至王爵矣。即本命丁卯,属葛璝化也。
第六庚除治
山去平地三百九十丈,在广汉郡绵竹县西,去县五里,去成都二百八十里。上常有仙人来往,可以度厄养性#2。昔张力得道之处,山有二石室,三龙头,淮水达之。治应尾宿,当道士发之,治王始终。
第七秦中治
主神仙在广汉郡德阳县东九里,去成都二百里。其山浮,昔韩众於其上得仙。前有大水,东有道径於汉洛。治面有大石铜为志#3。治应箕宿,癫人发之,治王始终。
第八真多治
山在怀安军金堂县,去成都一百五十里。山有芝草神药,得服之令人寿千岁。山高二百八十丈,前有池水,水中神鱼五头。昔王方平於此与太上老君相见。治应斗宿,女人发之,治王七十年。
无极元年十月五日,真正无极太上立治中八品气要诀在掌中。
第一昌利治
山在怀安军金堂县东四十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昔蜀郡李八伯初学道处。八伯,唐公房之师也。游行蜀中诸名山,常自出戏於成都市,暮宿於青城山上,故号为八伯也。其山南有一石室,容八十人,前有三龙门为志。治应牛宿,狂惑人发之,治王五百年。
第二隶上治
山季子先生学道飞仙。治在广汉郡德阳县东二十里。山有二石室,有一神井。白鹿、白鹤、白鸠时来饮之。有石在治前,与绵毋治相连。西有赤石溪,上有三松为志。山去平地二千九百丈。昔中山卫叔卿於此得道治,应女宿,贫贱人发之,治王百年。
第三涌泉山神治
昔广汉马明生学道得仙,太上老君至此化形住此。治在遂宁郡小汉县界,上有泉水,治万民病,饮之无不差愈,传世为祝水。治去成都二百里,有悬崖百丈,近绵水,猴猿百鸟来在其间。治应虚宿,野人发之,治王三十年。其山小而高,四向有游道。
第四稠粳治
在犍为郡新津县,去成都一百一十里,汶山江水经焉。山高去平地一千七百丈,昔轩辕学道之处也。治左右有连冈相续,西北有味江水。山亦有芝草仙药,可养性命。治应危宿,贵人发之,治王五十年。
第五北平治
在眉州彭山县,去成都一百四十里。山上有池水,纵广二百步,中有神
芝药草,食之与天相久,昔越人王子乔得仙。治应室宿,道师发之,治王四十年。一名□山治。
第六本竹治
山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一百二十五里。山高一千三百丈,上有一水,有香林在治陌北,有龙穴地道通峨媚山,上有松,昔郭子声得道之处也。後有林竹,西去十五里通鹤呜山。前水中常有神龙游戏。治应壁宿,龙门吏人发之,治王五百年。
第七蒙秦治
山在越隽郡台登县西,去城二十里,去成都一千四百二十里。治与越隽郡隔河水,前有小山,後有大山,高一千丈。昔伊尹於此山学道。上有芝英金液草,服之得度世。後有汉中郡赵昇得道於此。治应奎宿,凡人发之,治王九十年。
第八平盖治
山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八十里。前山下有玉人,身长一丈三尺。昔吴郡崔孝通於此山学道得飞仙。山西有大江,南有长山,北有平川,中有龙门。治应娄宿,阴人发之,治王千年。
无上二年正月七日,无为大道玄真立下八品治气要诀在掌中。
第一云台山治
在巴西郡闱州苍溪县东二十里,上山十八里方得,山足去成都一千三百七十里。张天师将弟子三百七十人住治上教化,二年白日昇天。其後一年,天师夫人复昇天。後三十年,赵昇、王长复得白日昇天。治前有巴西大水,山有一树桃、三年一花,五年一实,悬树高七十丈,下无底之谷。唯赵昇乃自掷取得桃子,余者无能取之。治应胃宿,有人形师人发之,治王五十年。又云云台治山中有玉女乘白鹤,仙人乘白鹿,又有仙师来迎天师白日昇天,万民尽见之。一云此天柱山也。在云台治前有立碑处。
《云台治中录》曰:施存,鲁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链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後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因之得道在治中。
第二濜口治
山在汉中郡江阳县,去成都二千九百二十里。陈安世於此山上学道得仙。安世,京兆人也。汉中水过其前山,一名平元山,西有长山,东有流海,帝王所住,有青龙门。治应昴宿,俗人发之,治王五百年。
第三後城山治
在汉州什邡县,昔□子然於此山上学仙得道。左有大水,後有重山。山有神芝,服之寿千岁。一名黄陵山,南有长山,北有青龙,东有松栢为志。治应毕宿,凡人发之,治王八十年。
第四公慕治
在汉州什邡县,去治一百里,昔苏子於此山学道得仙。一名北逢仙山,南有石坎,北有悬流水。治应觜宿,病人发之,治王七十年。
第五平冈治
山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一百里,昔蜀郡人李阿於此山学道得仙,白日
昇天。治应参宿,道士发之,治王二十年。北有三重曹溪,南有特山为志。
第六主簿山治
在邛州蒲江县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蜀郡人王兴於此学道得仙。一名秋长山,南有石室玉堂,松栢生其前。治应井宿,彻人发之,治王八十年。
第七玉局治
在成都南门内。以汉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太上老君乘白鹿、张天师乘白鹤,来至此坐局脚玉寐#4,即名玉局治也。治应鬼宿,千丈大人发之,治王三世。
第八北邙山治
在东都洛阳县,梁水在治左,务成子於此得道。大#5黄出东,冗泉南流。治应柳宿,仙圣发之,治王六十年。
《玄都律》第十六云:治者,性命魂之所属也。《五岳名山图》云:阳平治属金,属角星。鹿堂治金,亢星。鹤鸣治木,氏星。治沅治土,房星。葛璝治火,心星。庚除治火,尾星。秦中治水,箕星。真多治金,斗星。
右八治是上品,并是後汉汉安元年太上老君所立。
昌利治土,牛星。隶上治火,女星。涌泉治木,虚星。稠粳治火,危星。北平治金,室星。本竹治木,壁星。蒙秦治火,奎星。平盖治土,娄星。
右八治是中品,置如前云。
云台治木,胄星。濜口治木,昂星。後城治土,毕星。公慕治金,赀星。平冈治水,参星。主簿治金,井星。玉局治水,鬼星。北邙治土,柳星。
右八治是下品,置如前云。
冈氏治水,星星。白石治金,张星。锺茂治水,翼星。具山治土,轸星。《地图》云:此四治在京师东北。
右此四治是张天师所加。充前二十四治,合成二十八治,上应二十八宿。
平公治属水,配涌泉治。公慕治属土,配稠粳治。天台治属土,配本竹治。濑乡治属金,配昌利治。樽领治属金,配云台治。代元治属金,配云台治。和里治属火,配隶上治。漓沅治属金,配昌利治。
右是天师更加此八治,以配八品,周布四海,镇国化人也。
《太真科》下卷所说云:第一别治有四者:
第一具山治,第二锺茂治,第三白石治,第四冈氏治。
右四品,在外名别治,於内名备治。备治足二十八也,则与三八别也。
第二游治有八者:
第一吉阳治,第二平都治,第三河逢治,第四慈母治,第五黄金治,第六太华治,第七青城治《五符经》作青城山,第八峨媚治。
右八品是游治也。
第三配治有八者:
第一代元治,第二樽领治,第三濑乡治,第四天台治,第五八慕治,第六平公治,第七利里治.,第八漓沅治。
右八品是配治也。
第四正治二十有四者:
第一北邙治,第二玉局治,第三主簿治,第四平冈治,第五公慕治,第六
後城治,第七濜口治,第八云台治。
右是下品八治也。
第一平盖治,第二蒙秦治,第三本竹治,第四稠粳治,第五北平治,第六涌泉治,第七隶上治,第八昌利治。
右是中品八治也。
第一真多治,第二秦中治,第三庚除治,第四葛璝治,第五漓沅治,第六
鹤鸣治,第七鹿堂治,第八阳平治。
右是上品八治也。
第五星宿治二十有八,名上治,一名内治,又名大治,又名正治,是上皇元年七月七日,无上玄老太上□ 大道君所立上、中、下品。
二十八宿要诀
第一角宿,上治无极虚无无形,下治阳平山。
第二亢宿,上治无极虚无自然,下治鹿堂山。
第三氏宿,上治无极玄元无为,下治鹤鸣山此三治主辰生。
第四房宿,上治虚白,下治漓沅山。
第五心宿,上治洞白,下治葛璝山此二治主卯生。
第六尾宿,上治三一,下治庚除山。
第七箕宿,上治三元,下治秦中山此二治主寅生。
第八斗宿,上治三五,下治真多山此一治主丑生。
右上八品无上治。
第九牛宿,上治九天,下治昌利山。
第十女宿,上治五城,下治隶上山此合前三治主丑生。
第十一虚宿,上治元神,下治涌泉山。
第十二危宿,上治丹田,下治稠梗山此二治主子生。
第十三室宿,上治常先,下治北平山。
第十四璧宿,上治金梁,下治本竹山此二治主亥生。
第十五奎宿,上治六府,下治蒙秦山。
第十六娄宿,上治太一君,下治平盖山。
右中八品玄老治之。
第十七胄宿,上治五龙,下治云台山此合前三治主戌生。
第十八勖宿,上治随天,下治尽口山。
第十九毕宿,上治六丁,下治後城山此二治主酉生。
第二十赀宿,上治十二辰,下治公慕山。
第二十一参宿,上治还身,下治平冈山此二治主申生。
第二十二井宿,上治拘神,下治主簿山。
第二十三鬼宿,上治无形,下治玉局山此非人所生。
第二十四柳宿,上治聚元,下治北邙山此三治主未生。
右下八品太上治之。
太上汉安二年正月七日中时,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以应二十四气,付天师张道陵。
第二十五星宿,上治别形,下治冈氏山。
第二十六张宿,上治保气,下治白石山此二治主午生。
第二十七翼宿,上治五玉,下治锺茂山。
第二十八轸宿,上治金堂,下治具山此二治主未生。
天师所立四治
天师以建安元年正月七日出下四治,名备治,合前丰十八宿也。星宿治随天立,历运设教,劫劫有受命为天师者,各各申明,济世度人,以至太平。太平君出,更加有司随其才德,进位神仙。
天师以汉安元年七月七日立四治,付嗣师以备二十八宿。
第一冈氏治,在兰武山,应星宿。
第二白石治,在玄极山,应张宿。
第三具山治,在饭阳山,应翼宿。
第四锺茂治,在元东山,应轸宿此四治说与前大同小异。
系师以太元二年正月七日立八品游治。峨媚治在蜀郡界。青城治在蜀郡界。黄金治在蜀郡界。太华治在京兆郡界。慈母治在城市山界。河逢治在上党郡界。平都治在巴郡界。吉阳治在蜀郡界。
系师者,嗣师子也,讳鲁;於阳平山得尸解仙道。又立一治名系师治。但嗣师治并主簿是天师门下也,又立一治。今按《玄都职治律》第九云:代元治、平都治是巡游治也。是知峨治等亦是游治。
云笈七签卷之二十八
#1付:《三洞珠囊》卷七引作『符』。
#2厄:原误作『毛』,据诸本及《三洞珠囊》改。
#3面:《三洞珠囊》引作『西』。
#4寐:《三洞珠囊》、四库本作『床』。义更协。
#5大:四库本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