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家庭宝筏

第六章 制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六章 制心

卜锡范戒淫论曰。未见时贵有定力。一见时贵有慧力。方乱时贵有忍力。平日存心诚正。日日语善行善视善。是定力也。勘破欲火之为魔障。欲事之为空花。干犯之为祸根。是慧力也。念到苟合之时。司过之神在旁。三台北斗之神在头上。三尸灶神在我身我家。记录者。瞠视者。纠察者。如电之目。都无躲避。乃既晓此理。旋自掩护。主人翁本自惺惺。而故意自加扑灭。性灵何在乎。是忍力也。人能具足此三者。为圣贤仙佛有基。幽明神人。钦敬尊礼。本身身后。福寿与俱矣。其得失岂可以片时衾枕之乐相衡也哉。

迂叟曰。淫念从几微而起。遏淫之法。亦必从几微。邪念方起时。旋自扑灭。略一宽放。即炽盛难灭矣。初起即灭之诀有四语。曰律极重。报极近。趣极澹。名极丑。

陆桴亭曰。色之所在。动天地。感鬼神。学者能察识乎此。则不期谨而自谨矣。又曰。人能常知此身之重。则自能不淫于色。又曰。色之迷人。如水荡舟。当牢着舵。自不迷所向。

一草堂曰。凡人生得美貌多情。是大不幸事。试想邪缘适凑时。若被颠倒沉迷。失足败行。空花一过。横陈嚼蜡。两败俱伤。人执无一点良心。试于行邪才毕之后。还一内照。有不自悔自恨者乎。中心恐惧疑惑。举止局天 地。即此便自生入地狱。若能当境执持。慧剑自斩。片时之后。神清气爽。明日心广体胖。举止安泰。即此便是成佛作仙境界。不必说到报应地位。

一生患好色。问王龙溪先生。先生曰。有人设帷帐一所。指谓汝此中有名妓。汝可褰帷就之。汝从其言。入视。乃汝妹汝女也。汝此时一片淫心亦顿息否。曰息矣。先生曰。然则淫本是空。汝自认作真耳。

省心录曰。经云一切惟心造。夫心为身之主宰。变动不拘。灵蠢回判。升天入地。毫厘俄顷。克治则精莹澄澈。如玉映冰壶。何处尘埃可到。为圣为贤为仙为佛。自不难也。纵之则颠倒纵横。如风中落絮飘扬。到处黏留。为愚为不肖为鬼为禽兽。又何异焉。此养心之所以莫善于寡欲也。操之之道。可不制于外以安其内乎。昔李伯时善画马。心心注意于神骏。摹想其驰驱踯躅卧立嘶鸣之状。时时在念。后遂堕入马腹。人道绝而兽类近也。今之好色者。心心注意于所私。摹想其娇妍窈窕。妩媚轻盈。以至于枕席情形。衾裯狎昵之态。时时在念。后必堕入女身。为异常淫乱之物。阳气消而阴气盛也。如在畜生道中。必是猪犬猿猴鸳鸯鹑鸽之类。总之积想所致。淫根未断耳。故禅家云。三点如星象。一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他。

见美色时。而起心私之。其心田即暗。中正之心已邪。则光明正大之神遂失。若人时时存邪念。积久而邪气蛊惑于身心。即小人矣。袁了凡曰。感应篇云。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亦可转祸为福。夫改过最难。日复一日。因循不觉。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来。欲改无及。故第一要发耻心。思平日所犯。不可对天地鬼神。便是庸凡。岂不惭愧。第一要发畏心。天道昭明。我犯淫恶。将来沉沦地狱。何日出头。岂不可畏。第三要发善心。夫一息尚存。虽有罪恶。犹可改悔。古人有一生作恶。而末路移心易志。遂得善终者。正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识得此意。如毒蛇啮指。速与断除。无丝毫凝滞。又如溺海登岸。远刀兵而得衽席。岂不快哉。嗟乎。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同归善域。永出迷津。则成仙作佛。皆以此基之。

廉耻二字。即羞恶之心。本自性天中来。子弟天真未凿。何遽沦亡。盖有由渐而然也。大凡淫念之萌。初亦甚暂。用力遏之。则萌者消。暂者绝矣。无如情不自禁。暗长潜滋。又或昵比淫朋。谑浪笑傲。传奇佳话。以导引其窔奥。诗歌艳曲。以推助其波澜。向之刺耳而拒于心者。渐且怡然而乐听之矣。向之碍口而呐于言者。渐且油然而肆谈之矣。向之匿于袖中而背人以私窥者。渐且公然置诸案头矣。闻嘉言善行。未必存向往景行之心。一观夫风流佳遇。则津津有味。艳羡之而无已。斯即无有邪缘相值。而缠绵结想。梦构神驰。疾病因是而生。精魅乘之而入。事至于此。已如顺风扬帆。快马纵辔。自亦不能遽收缰而回棹矣。故君子所谓暗室不欺。所谓昭质无亏者。必自一念之遏欲始。

玉颊黛眉。美色固为可爱。愉颜软语。柔情更自可怜。顾亦思一人蒙垢。三族含羞何。忍以爱之怜之者。污之而辱之乎。纵彼以一念之差而奔我。或以一时之爱而就我。犹当如狄梁公之遇寓妇。拒之即以悟之。使出迷津而登觉岸。斯为爱人以德。断不忍旋乱之而旋弃之也。至若积日累时。百端挑诱。或以利饵。或以势胁。巧设机阱。以求必陷。但顾当前之快意。不恤在彼之疚心。罪大恶极。宜其生罹宪网。死堕泥黎也。

善莫大于成人之美。奔女来而我拒之。斯时不过瞬息间耳。谕以正论。格其非心。既以全我清操。亦以完彼贞体。使竟玷之于瞬息之间。在彼诚无所怨。而事后追悔。已补救无门。嗟其何及。夫人莫不有一时之昏昧。猝然动心而失足者。片言以发其羞恶之良。自必愧奋而痛自湔洗。从此遂为完人。故一举而两善着焉。反是以观。有本无心而故卖风情。微词引逗。逆以启其怀春之心。因邂逅以成其窃香之行。即不失身于我。而原所自起。罪有攸归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