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辍耕录》、《说郛》述评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严振非 傅亚文

元末明初史学家陶宗仪著作有26部近400卷,其中被清代《四库全书》全文收录有《辍耕录》30卷、《说郛》120卷、《书史会要》9卷、《古刻丛钞》1卷、《南村诗集》4卷,共5种164卷。《四库全书存目》有《国风尊经》1卷、《草莽私乘》1卷、《沧浪擢歌》1卷,共3部3卷。陶宗仪的著作是台州历史上被《四库全书》收录最多者,可见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所有著作中,以《辍耕录》和《说郛》学术价值最高,是他穷尽毕生精力的代表著作。

历史笔记《辍耕录》

《辍耕录》所记多是历史琐闻笔记,以元代为主,宋代为次,少数上溯。有的是陶宗仪所见所闻,摘抄前人史料,作考证辨伪,所以《辍耕录》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有元朝典制、史事杂录、文化科技、民俗掌故等等。《辍耕录》是陶宗仪于元末客寓松江南村时撰写,从其好友孙作的序中,可见成书过程:

孙作序曰:余友天台陶君九成,避兵三吴间,有田一廛,家于松南。作劳之暇,每以笔墨自随,时时辍耕,休于树荫,抱膝而叹,鼓腹而歌。遇事肯綮,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于树根,人莫测焉。为是者十载,遂累盎至十数。一日,尽发其藏,俾门人小子萃而录之,得凡若干条,合三十卷,题曰南村辍耕录。上兼六经百家之旨,下及稗官小史之谈,昔之所未考,今之所未闻……。

《四库全书提要》:此书乃杂记闻见琐事,前有至正丙午孙作序中称明兵曰集庆军或曰江南游军,盖丙午为至正二十七年,犹未入明时所作也。郎瑛七修类稿,谓宗仪多录旧书,如广客谈通本录之类,皆攮为己作,今其书未见传本,无由证瑛说之确否。但就此书而论,则有元一代法令制度,乃至正末东南兵乱之事纪录颇详,所考订书画文艺亦多,足备参证。唯多杂以俚俗戏谑之语,闾里鄙秽之事,颇乖著作之体。叶盛水日记深病其所载猥亵,良非苛论。然其首尾赅贯要为能,留心于掌故。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宗仪练习旧章,元代朝野旧事实借此书,以存而许有稗史学,则虽瑜不瑕,固亦论古者所不废矣。

《辍耕录》虽然“上兼六经百家之旨,不及稗官小史之谈”,但陶宗仪久居松江,所记载之事多是松郡旧事,而对原籍黄岩和台州的史料记载很少。记黄岩的史料主要有:卷4“贤烈”,记戴复古流寓江右武宁县娶妻,二三年后归家,其妻书断肠之词,赴水而死。卷7“委羽山”,说“形如落凤”,“好道之人尝持炬入行两日,不可穷,闻橹声乃出。洞之侧产方石,同正光泽”。卷15“吊四状元”,记泰不华战死永宁江。卷15“隐趣”,记帐媳炯宜?踊蒲夜实亍>恚保埂扒?渌嗵??保?俏宕?庠焦??跆??诨蒲蚁啬仙钏?挥婷裢?谩>恚玻啊罢媛驶帷保?腔蒲椅氖苛謺p《田间书》中的记事。卷28“军前谈法师”,记方国珍义军与元军水战轶事。

记台州的史料主要有:卷3“贞烈”,记临海民妇王氏,被元兵抢去,誓死不从,路过嵊县清风岭,题血诗于岩壁,投崖而死。卷5“假宅以死”,记临海周仁荣新宅让给友人后死,友人遗财全归还其子。卷7“金鳌山”,记宋高宗赵构南逃暂住章安。卷8“五马入门”,记临海陈刚中元初削发为僧避世,后又出仕为礼部郎中,出使安南国。卷8“双砚堂”,记临海发现唐代郑虔遗物青石双砚。卷12“贞烈墓”,记天台县郭氏坚贞不屈的奇案。卷14“风入松”,记元著名书画家柯九思(仙居人)与人推敲元曲。卷29“杨贞妇”,记天台王静安对其夫的忠贞事迹。其中“金鳌山”,记赵构于建炎四年(1130)正月三日“航海次章安镇,滩浅搁舟,落帆于镇之福济寿以候潮。”其间,上金鳌山进香,当山下黄椒村妇女“瞻拜龙颜,欢声如雷”,“帝敕夫人,各逢遂便。故至今村妇皆曰夫人。”又有诗曰:“两宫不归汴水流,此地空传帝子舟。惜无健笔驱风雨,一洗江山万古愁。”跟随赵构的护驾兵马有“千乘马骑”之众,因而,仅从这则记载说明赵构没有到过黄岩,更没有在隐居寺住过。

《辍耕录》于80年代初和1991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五百年三校《说郛》

陶宗仪编纂的《说郛》100卷,汇集东汉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各种笔记、经史诸子和诗话、文论,共617篇,为历代私人编集大型丛书较重要的一部巨著。其内容包罗万象,有考古博物、古文奇字、奇异怪事、问卜星象、史实纪事、稗官杂说、诗词评论等。元代著名学者杨维桢作序说:“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护所见者多矣。”其书之名,取于“天地万物郭也,五经众说郛也,是五经郛众说也。”陶宗仪青年时离黄岩定居松江,晚年编成《说郛》后病亡,抄本被松江文士抄藏,散落民间。70多年后的明成化十七年(1481),官居湖广副使的郁文博罢官回归松江,在友人家借得《说郛》手抄本细阅,说:“是书搜集万事万物,备载无遗,有益后人。”但非陶宗仪手迹,“字多讹缺,兼有重出,未暇校正”。原来这部抄本已是孤本,抄录之人马虎了草,抄错之字恐被校对发现受责,竟然以错掩错。于是郁文博将《说郛》所采录的诸书原本,逐一进行校勘,讹者正之,缺者初之,重出删之。每日端坐“万卷楼”,费时10年,于弘治九年(1496)三月,重新编成100卷,时已79岁,书成而卒。陶宗仪的后裔远孙陶挺,明中叶迁居云南,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官任按察副使。明亡之后,隐居在家对《说郛》加以增补,搜集古籍1292种,于清初顺治四年(1647)编成《说郛》120卷。接着,陶挺又搜集明代名家作品527种,编成《续说郛》46卷,使《说郛》一书自东汉至明末的名人作品得以连贯成书。

陶挺增订的《说郛》,百余年之后很难见到全本,大都残缺不全,清雍正年间的文士往往叹息说:“《说郛》亡于剞劂。”直至民国初,无人为此书重新校勘。1919年,著名学者张宗祥筹办京师图书馆。时鲁迅在教育部任职,对张说馆中藏有明代《说郛》12卷抄本,要他抄录出来供大家研究。张宗祥首先抄录馆藏残本,再广泛搜求民间收藏,凡缺者借抄,重复者借校阅,费时6年终使《说郛》校勘完毕,依照涵劳楼明万历抄本目录,恢复陶宗仪原本面目。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得悉后,向张宗祥要去抄校本,以“涵劳楼”之名,于1927年11月出版《说郛》,初版很快售完,英国牛津大学也订购两套。张宗祥一生先后校勘古籍10余种,抄书6000余卷,又是文澜阁《四库全书》抄校补全的主持者,其中《说郛》与《罪惟录》是校勘最精确的两部。1986年7月,北京图书馆据涵劳楼的1927年版,影印出版张宗祥校勘本100卷,共12册,。199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将陶宗仪、陶挺120卷本和《续说郛》46卷本,汇集影印出版,定名《说郛三种》,这是当代出版最大的古籍丛书之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