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养蒙金鉴

卷上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养蒙金鉴  (清)林之望 撰

●卷上

【一岁】

《旧唐书》曰:白居易,字乐天。尝与元稹书曰:“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金史》曰:王庭筠,字子端,河东人。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

【二岁】

《宋史》曰: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父芸,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提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它无所视,人皆异之。

《涌幢小品》曰:张扆,二岁从父官上党,所过山川、道里、厩置、若城郭、廨宇、园亭久而不忘。

【三岁】

《北史》曰:颜之仪,字升。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

《唐书》曰: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生三岁自知读书,日记数十百言。

又曰:权德舆,字载之。生三岁知变四声。

又曰:许法慎,沧州清池人。甫三岁已有知,时母病,不饮乳,惨惨有忧色。或以珍饵,诡说之辄不食,还以进母。

《宋史》曰:徐积,字仲车,楚州淮阴人。孝行出于天禀,三岁父死,旦旦求之,甚哀。

《辽史》曰:铎卢斡,字撒板。三岁失母,哭尽哀,见者伤之。

《元史》曰: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

又曰: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性颖悟,生三岁,家人示以书帙,辄识“风”、“丁”二字。母刘氏授以《千字文》,再过目即成诵。

又曰: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

又曰:陈栎,字寿翁,徽之休宁人。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辄成诵。

《明史》曰:西河王奇溯,定王曾孙,三岁而孤,问父所在即恸哭。长,刻旃檀为父顺简王像祀之。

又曰:邵宝,字国贤,无锡人。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

《十国春秋》曰:南唐后主次子仲宣,三岁读《孝经》不遗一字,闻奏乐辄审音调。

《文献通考》曰:“《王氏挥麈录》曰:‘真宗召试神童,蔡伯俙年方三岁,并赐御制诗云: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盛时。家世应传清白训,婴儿自得老成资。初能学步来朝阙,方及能言解诵诗。更励孜孜图益进,青云千里有前期。授校书郎春宫伴读。’”

《天中记》曰:郢州别驾黄泳年三岁,书一过辄成诵。

《稗史》曰:东方朔三岁,秘谶一览,暗诵于口。

《司马文正公年谱》曰:公三岁,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四岁】

《晋书》曰:范隆,字元嵩。年四岁丧母,哀号之声感恸行路,单孤无緦功之亲,疏族范广愍而养之。

《梁书》曰:刘歊,字士光,訏族兄也。父闻慰,齐正员郎。歊幼有识慧,四岁丧父,与群儿同处独不戏弄。

又曰: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故不取。”愍祖益奇之。

《周书》曰:萧大圜,字仁显,梁简文帝之子也。幼而聪敏,神情俊悟,年四岁能诵《三都赋》及《孝经》、《论语》。

《旧唐书》曰: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尝夜宴亲宾,各举坐中物以四声呼之,诸宾未言,绾应声指铁灯树曰:“灯盏柄曲”,众咸异之。

又曰:萧颖士,字茂挺,鄱阳王恢七世孙。四岁属文。

《唐书》曰:权德舆,字载之,生四岁能赋诗。

《宋史》曰:“袁逢吉,字延之,开封鄢陵人。四岁能诵《尔雅》、《孝经》。

又曰: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又曰: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年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

又曰:陈埙,字和仲。大父叔平与同郡楼钥友善,死,钥哭之,埙才四岁,出揖如成人。钥指盘中银杏使属对,埙应声曰:“金桃”,问何所据,对以诗“鹦鹉啄金桃”。钥然曰:“亡友不死矣。”

又曰:“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

又曰:刘永年,字君锡。生四岁授内殿崇班,许出入两宫。仁宗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

又曰:真德秀,字景元,浦城人。四岁授书,过目成诵。

《金史》曰:常添寿,太原人。四岁能作诗。

《明史》曰:蔡毅中,字宏甫,光山人。四岁父病,吁天请代。

又曰: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

又曰:王稚登,字伯谷,长洲人。四岁能属对。

《世说注》曰:孔融年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当取小者。”

《浦阳人物记》曰:吴莱四岁,其母盛氏口授《孝经》、《论语》及《谷梁传》,随能成诵。

《稗史》曰:洪钟四岁能作大书,宪宗召见,命书“圣寿无疆”,钟握笔久之不动,上曰。“汝容有不识者乎?”钟叩头曰:“臣非不识,第此字不敢于地上书耳。”上命内侍舁几,一挥而就。

《涌幢小品》曰:李世屿四岁时,贵阳马御史文卿按广东,召之,见抱膝上令写,手甚小,握甚固,作字如碗口大,挥洒甚疾,盖神童也。

《闽书》曰:梁怀仁四岁善草书、吟诗,子、史、经、传无不能读。

【五岁】

《后汉书》曰:朱穆,字公叔,晖子也。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及复常。

《晋书》曰:傅畅,字世远。年五岁父友见而戏之,解畅衣取其金环与侍者,畅不知惜,以此赏之。

又曰:范乔,字伯孙。年二岁,祖馨临终抚乔首曰:“恨不见女成人!”因以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便执砚涕泣。

《梁书》曰:滕昙恭,豫章南昌人也。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值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昙恭拜谢,因捧瓜还,以荐其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

又曰:谢蔺,字希如,陈郡阳夏人也。晋太保安八世孙。父经,中郎谘议参军。蔺五岁,每父母未饭,乳媪欲令蔺先饭,蔺曰:“既不觉饥。”强食终不进。舅阮孝绪闻之,叹曰:“此儿在家则曾子之流,事君则蔺生之匹。”因名之曰蔺。

又曰: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尝愿读之。”

又曰:到沆,字茂瀣,彭城武原人也。幼聪敏,五岁时父捴于屏风钞古诗,沆请教,读一遍便能讽诵。

《陈书》曰:岑之敬,字思礼,南阳棘阳人也。父善纡,梁世以经学闻。之敬年五岁读《孝经》,每烧香正坐,亲戚咸加叹异。

《南史》曰:庾域,字司大,新野人也。子子舆,字孝卿,幼而歧嶷。五岁读《孝经》,手不释卷。或曰:“此书文句不多,何用自苦?”答曰:“孝,德之本,何谓不多?”

《魏书》曰:宋繇,字体业,敦煌人也。五岁丧母,事伯母张氏,以孝闻。

《隋书》曰: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父绰,魏度支尚书。威少有至性,五岁丧父,哀毁有若成人。

《唐书》曰:令狐楚,德棻之裔也。生五岁能为辞章。

又曰:苏颋,字廷硕。五岁便措意于文,每坐卧即吟诗,未尝少辍。

《宋史》曰: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又曰:钱勰,字穆父,彦远之子也,生五岁日诵千言。

又曰:元绛,字厚之,钱塘人。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

又曰: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

又曰:许应龙,字恭甫,福州闽县人。五岁通经旨,坐客曰:“小儿气食牛。”应龙应声“丈夫才吐凤”为对,四坐嘉叹。

又曰: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五岁能为诗。

《元史》曰:吴澄,字幼清。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

又曰: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且卒,指德辉谓其家人曰:“吾为吏,治狱不任苛刻,人蒙吾力者众,天或报之,是儿其大吾门乎”。及卒,德辉号恸如成人。

又曰:陈栎,字寿翁。五岁入小学即涉猎经史。

《明史》曰:黄润玉,字孟清。年五岁,侍母疾夜不就寝。

又曰: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又曰:蔡毅中,字宏甫,光山人。祖凤翘,平阳同知;父光,临洮周知。毅中五岁通《孝经》,父问:“读书何为?”对曰:“欲为圣贤耳。”万历二十九年第进士。

又曰:曹端,字正夫,渑池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又曰:周蕙门人著者薛敬之,字显思,渭南人。五岁好读书,不逐群儿戏。

《东观汉记》曰:汝郁,字叔异。五岁母病不食,郁常啼不肯食。母怜之,强为饭,欺言已愈,郁察母色,复不食。宗亲共异之,因字曰“叔异”。

《三国典略》曰:赵隐,年五岁,母傅便孀居,傅谓之曰:“家贫,儿小,何以能济?”隐泣而言曰:“若天矜,儿大当仰报。”

《续文献通考》曰:明李东阳五岁以奇童举,景帝召试大书、属对,喜甚,诏入京,府学肄业。

又曰:谭昭实,五岁能读“五经”,知为文。

《拾遗记》曰:汉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闻邻中读书,日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天中记》曰:宋王元之五岁已能诗。因太守赏白莲,倅言于太守,召而吟一绝云:“昨夜三更里,嫦娥堕玉簪,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又云:“佳人方素面,对镜理新妆。”守曰:“天授也!”

《列女传》曰:陶子生五岁而佐禹。

《涌幢小品》曰:昆山张玉山,廷臣。父宽为钱塘令时,公方五岁,署中火,觅公不得,乃自寝抱印出走矣。

《词林人物考》曰:王尚絅五岁读《孝经》,至立身扬名以显父母,乃谓其父曰:“儿长当如此。”

《陶华阳谱》曰:年五岁,常持获画灰学字。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曰:白五岁诵六甲。

【六岁】

《后汉书》曰:马援子客卿,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外若讷而内沈敏。援甚奇之,以为将相器,故以客卿字焉。

《吴志》曰: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也。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晋书》曰:傅宣,字世宏。年六岁丧继母,哭泣如成人,中表异之。

又曰:陆云:字士龙。年六岁能属文。吴尚书闵鸿见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宋书》曰: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

《梁书》曰:王僧孺,东海剡人也。六岁能属文。

又曰:江革,字休映,济南考城人也。六岁便解属文。

又曰:刘歊,字士光。六岁诵《论语》、《毛诗》,意所不解便能问难。

《陈书》曰:陆琼,字伯王,吴郡吴人也。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

又曰: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六岁诵书万余言。

《南史》曰:王瞻,字思范,宏从孙也。年六岁从师。时有使经门过,同业皆出观,瞻独不视,习业如初。从父僧达闻而异之,谓其父猷曰:“大宗不衰,寄之此子。”

又曰: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

《北齐书》曰:李绘,字敬文。年六岁便自求入学,家人偶以年俗忌约而弗许,遂伺其伯姊笔牍之闲而辄窃用。未几,遂通《急就章》,内外异之,以为非常儿也。

又曰:杨愔,字遵彦。年六岁学史书。

《隋书》曰:薛道衡,字元卿,河东汾阴人。六岁而孤,专精好学。

《旧唐书》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年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勮、勔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唐书》曰:毕构,字隆择,河南偃师人。六岁能为文。

又曰:段秀实,字成公,本姑臧人,曾祖师浚仕为陇州刺史,留不归,更为汧阳人。秀实六岁母疾病,不勺饮,至七日病间,乃肯食。时号“孝童”。

又曰: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元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宋史》曰:贾黄中,字娲民,年六岁举童子科。

又曰:韩彦直,字子温。六岁从父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亲解孝宗丱角之繻傅其首,赐金器、笔砚、监书、鞍马。

又曰:胡沂,字周仲,绍兴余姚人。年六岁诵“五经”皆毕,不忘一字。

又曰: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年六岁诵“九经”。

又曰:李孟传,资政殿学士光季子也。光谪岭海,孟传才六岁,奉母居乡,刻志于学。贺允中、徐度皆奇之,而曾几妻以其孙。

《辽史》曰:耶律孟简,字复易。六岁父晨出猎,俾赋“晓天星月”诗,孟简应声而成,父大奇之。

《明史》曰:王稚登,字伯谷。六岁善擘窠大字。

又曰: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

又曰:夏子孝,字以忠,桐城人。六岁失母,哀哭如成人。

《东观汉记》曰:张堪,年六岁受业长安治梁邱易,才美而高,京师号曰“圣童”

《太平广记》曰:林杰,字智周,闽人。年六岁请举童子。

《武宗实录》曰:李东阳六岁召见试对偶、讲书大义,称旨,赐果及钞。

《献征录》曰:陆钶,号石楼。六岁入家塾,请于母曰:“读书后干何等事业方为至极?”母甚喜。

《宾退录》曰:刘卞功,字子民,滨州安定人。六岁误触瓮,碎。家人更谯之,神色自若,曰:“俟钉铰者来当全之。”复谯其妄,曰:“人破尚可修,矧瓮耶。”语未绝,钉铰者至,相与料理,顷之如新。

李邕“马公墓志铭”曰:公讳怀素,字贞规。六岁能诵书,一见不忘。乡党以为必兴此宗。

《南濠诗话》曰:解学士缙六岁时,其族祖戏之曰:“小儿何所爱?”即应声作诗四绝,其一云:“小儿何所爱?爱者芝兰室。更欲附飞龙,上天看红日。”其二云:“人道日在天,我道日在心。不省鸡鸣时,冷然钟磐音。”其三云:“圣人有六经,天地有日月。日月万古明,六经终不灭。”其四云:“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

【七岁】

《史记》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后汉书》曰: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

又曰:黄琬,少失父。蚤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又曰: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曰“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

《魏志》曰: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罢社。

又曰:夏侯荣,字幼权。幼聪慧,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晋书》曰: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

又曰: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阳人。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

又曰: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又《载记》曰: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雄之子也。祖洪,奇而爱之,名曰“坚头”。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洪每曰:“此儿姿貌瑰伟,质性过人,非常相也。高平徐统有知人之鉴,遇坚于路,异之,执其手曰:“苻郎,此官街,小儿敢戏于此,不畏司隶缚耶!”坚曰:“司隶缚罪人,不缚小儿戏也。”统谓左右曰:“此儿霸王相也。”

《宋书》曰: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宏微子也。七岁能属文,通《论语》。

《齐书》曰:谢瀹,字义洁,陈郡阳夏人。年七岁,王彧见而异之,言于宋孝武,孝武召见于稠人广众之中,瀹举动闲详,应对合旨,帝甚悦。

《梁书》曰: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七岁能属文。

又曰:刘孝绰,字孝绰,彭城人,本名冉。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绘,齐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孝绰小字也。

又曰:王裒,字子汉。七岁能属文。外祖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

又曰:王承,字安期,仆射暕子。七岁通《周易》,选补国子生。

又曰:王籍,字文海,琅邪临沂人。七岁能属文。

又曰: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幼聪敏,七岁能属文。

又曰: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七岁出继从伯允之。允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允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陈书》曰: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

又曰: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七岁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

又曰:蔡征,字希祥,侍中中抚军景历子也。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征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征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征”,字希祥。

又曰: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魏书》曰:袁聿修,字叔德,陈郡人。七岁遭丧,礼若成人。

《北齐书》曰:孙灵晖,长乐武强人也。魏大儒、秘书监惠蔚,灵晖之族曾王父也。灵晖少明敏,有器度。惠蔚一子蚤卒,其家书籍多在焉,灵晖年七岁便好学,日诵数千言,唯寻讨惠蔚手录章疏。不求师友,“三礼”及“三传”皆通宗旨。

《周书》曰:萧大圜,字仁显。七岁居母丧便有成人之性。

《隋书》曰: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年七岁与姑之子兰陵太守荥阳郑颢随魏武帝入关,颢母每谓所亲曰:“此儿平生未尝回顾,当为重器耳。

又曰:卢太翼,字协昭,河间人也。本姓章仇氏。七岁诣学,日诵数千言,州号曰“神童”。

又曰: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悴不知所为。忽于国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又曰:郎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余言。

又曰:王贞,字孝逸,梁郡陈留人。少聪敏,七岁好学,善《毛诗》、《礼记》、《左氏传》、《周易》,诸子百家无不毕览。善属文词,不治产业,每以讽读为娱。

《北史》曰:侯莫陈相,代人也。父斛古提,朔州刺史、白水公。相七岁丧父,号慕过人。

又曰: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

《旧唐书》曰: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

又曰: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

又曰;裴敬彝,绛州闻喜人。七岁解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号为“甘露顶”。

又曰: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唐书》曰: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

又曰: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帝召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弃,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说因贺得奇童。

又曰;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

又曰: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日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

又曰:韦温,字宏育。方七岁日诵书数千言。

又曰:王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

《宋史》曰:赵赞,字元辅,本名美,后改焉。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明宗诏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孙,幼能诵书,弱不好弄,克彰庭训,宜锡科名,可特赐童子及第。”仍附长兴三年礼部春榜。

又曰:李肃,字季雍。七岁诵书知大义。

又曰:王鬷,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

又曰;贾黄中,字娲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又曰:杨澈,字晏如,杨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阳,父思进,晋天福中北渡海,因家于青州之北海,累佐使幕。澈幼聪警,七岁读《春秋左氏传》,即晓大义。周宰相李谷召令默诵,一无遗误,谷甚异之。

又曰:杨亿,字大年。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

又曰:晏殊,字同叙;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它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

又曰: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经目辄诵。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旁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耶。”因作《浮图灾解》,兄惊曰:“是儿必大吾门。”韩琦闻其名,以兄之子妻之。

又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池,天章阁待制。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又曰:贾易,字明叔,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易不忍使一钱,每浃旬辄复归之。

又曰:杨政,字直夫,原州临泾人。崇宁三年,夏人举国大入,父忠战殁。政甫七岁,哀号如成人,其母奇之,曰:“孝于亲者必忠于君,此儿其大吾门乎!”

又曰:彭龟年,字千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

又曰:虞允文,字彬甫。七岁能属文。

又曰:陆持之,知荆门军九渊之子也。七岁能为文。九渊授徒象山之上,学者数百人。有未达,持之为敷绎之。

又曰:崔遵度,字坚白,本江陵人,后徙淄川。纯介好学,始七岁受经于叔父宪。尝以春秋编年史、汉纪传之例问于宪,宪曰:“此儿他日成令名矣。”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

又曰:种放,字名逸。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

《金史》曰: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生七岁读书过目即成诵。

《元史》曰:齐履谦,字伯恒。七岁读书过目即能记忆。

又曰: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倜傥有大志,博学强记,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开门授徒,远近争从之。一时名人商挺、王博文皆折行辈与交。郭彦通名知人,尝语孟父唐曰:“此儿骨相异常,宰辅之器也。”

又曰:吴莱,字立夫,浦阳人。七岁能属文,凡书一经目辄成诵。尝往族父家,日易《汉书》一帙以去,族父迫扣之,莱琅然而诵,不遗一字,三易宅编皆如之,众惊以为神。

又曰:韩性,字明善,绍兴人。七岁读书数行俱下,日记万言。

又曰:许衡,字仲平。年七岁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它日必有大过人者。

又曰: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

《明史》曰: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

又曰: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借奇之曰:“它日救时宰相也。”

又曰: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从里塾过,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反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又曰:王艮,字汝止,初名银,王守仁为更名。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父灶丁,冬晨犯寒役于官,艮哭曰:“为人子令父至此得为人乎?”出代父役。入定省惟谨。

又曰: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又曰:瞿罕,字曰有,父九思流塞外。罕年七岁能文,伏阙上书白父冤。

又曰:艾南英,字千子,东乡人。七岁作《竹林七贤论》。

又曰:杨慎,字用修,新都人。七岁拟《古战场文》。时人传诵,以为渊、云再生。

《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年七岁随父爽在京师。北地程晓,爽之亲友。目攀而笑曰:“犁牛骍犊,孺子之谓。”攀曰:“戏及人亲,非雅训也。”晓及众宾大奇异之。

《十国春秋》曰:南唐王栖霞,七岁以神童及第。

《苏州志》曰:夏礼年七岁能书斗大字;人称为“书小吏”,沈周作长歌赠之。

《汝南志》曰:刘黄裳,七岁能摹逸少书。

《宁波志》曰:“沈应奇,字天瑞。七岁能大字,以神童荐。宪宗召试,命书皇帝字,应奇俯伏奏曰:“书皇帝字乞赐一几。”上奇之。

《文心雕龙序志》曰: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世说》曰: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有李树子压枝折,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取,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子多,苦李也。”取之信然。

《法苑珠林》曰:齐晋安王萧子懋,字云昌,武帝之子也。始年七岁。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瓮盛水浸之,如此三日而花不萎。子懋流涕礼佛,誓曰:“若使阿姨因此胜缘,遂获冥祐,愿华竟斋如故。”七日斋毕,色更鲜红,看视罂中稍有根须,淑媛病寻差。当世称其孝感。

《大唐新语》曰: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时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于朝堂立语。李戏之曰:“吾所倚何树?”嘉隐对曰:“松树。”李曰:“此槐也,何忽言松?”嘉隐曰:“以公配木则为松树。”无忌连问之曰:“吾所倚者何树?”嘉隐曰:“槐树。”无忌曰:“汝不能复矫对耶。”嘉隐应声曰:“何须矫对,但取其以鬼配木耳。”

《孝子传》曰:吴猛,年七岁时夏日伏于母床下,恐蚊虹及其母。

《幼童传》曰:夏侯荣,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太平广记》曰:吴真君,七岁事父母以孝闻。

《独醒杂志》曰:皇祐元年,何正臣与毛君卿俱以七岁应童子科。君卿之慧差,不及正臣。时皇嗣未生,上见二人年甚幼而颖悟过人,特爱之,留居禁中数日。正臣能作大字,宫人有以裙带求书者,正臣书曰:“‘关睢’,后妃之德也”。上尝以梨一颗令二人分食,君卿逡巡不应,上怪,问其故,对曰:“父母在,不敢分离。”上大喜,以为皆能知其大义。翌日御便殿,俱赐童子出身。

《桂苑丛谈》曰:崔英,年七岁在苻坚宫中读书,坚问:“读何书?”曰:“《孝经》。”问:“有何义?”曰:“上爱下,下敬上。”坚曰:“好。待十七必用卿为大夫。”英曰:“日月可重见;至尊不可再睹。何待后期?”坚曰:“须待十七必召卿也。”及期,拜谏议大夫。

《括苍汇记》曰:陶玻,字士珩,缙云人。七岁能赋诗,善楷书。

《金诗传》曰:“蔡太常珪,字正甫,七岁赋菊诗,语意惊人。日授数千言。

又曰:刘神童征,字伯祥。年七岁能文,道陵召入宫,赋“凤凰来仪”二首,称旨,赐经童出身。

《桐江诗话》曰:黄山谷,七岁作“牧童诗”云:“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杜甫诗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八岁】

《后汉书》曰:承宫,字少子,琅邪姑幕人。年八岁为人牧系。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

《魏志注》曰:任昭先,名嘏,乐安博昌人,世为著姓。夙智早成。故乡人为之语曰:“蒋氏翁,任氏童。”嘏八岁丧母,号泣不绝声,自然之哀同于成人。故幼以至性见称。

《吴志注》曰:山阴丁览,字孝连。八岁而孤,家又单微,清身立行,用意不苟,推财从弟,以义让称。

《晋书》曰:谢尚,字仁祖。八岁神悟夙成。父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座之颜回也。”尚应声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

又曰:盛彦,字翁子,广陵人也。少有异才,八岁诣吴太尉戴昌,昌赠诗以观之,彦于座答之辞,甚慷慨。

又(载记)曰:刘曜,字永明。年八岁从元海猎于西山,遇雨止树下,迅雷震树,人莫不颠仆,曜神色自若。元海异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梁书》曰:王佥,字公会,锡第五弟也。八岁丁父忧,哀毁过礼。

又曰: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六世孙也。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炎于涂,炎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炎令赋诗,操笔便就,坐者叹焉。

又曰: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八岁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

又曰:何子季,年八岁居忧,哀毁若成人。

《陈书》曰:谢贞,字元立。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由是名辈知之。

《南史》曰: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父遥,齐中散大夫。昉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意甚美。褚彦回尝谓其父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籍甚。

《魏书》曰:宋繇,字礼业。八岁伯母张氏卒,居丧过礼。繇少而有志尚,喟然谓妹夫张彦曰:“门户倾覆,负荷在繇,不衔胆自励,何以继承先业?”遂随彦至酒泉,追师就学,闭室诵书,昼夜不倦。博通经史,诸子群言靡不览综。

《隋书》曰:何妥,字栖凤,西城人。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

《唐书》曰: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宋史》曰:范纯仁,字尧夫。八岁能讲所授书。

又曰:蔡元定,字季通。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父发,博览群书,号牧堂老人,以《程氏语录》、《邵氏经世》、《张氏正蒙》授元定曰:“此孔孟正脉也。”元定深涵其义。

又曰:刘恕,字道源,筠州人。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惊异。

《元史》曰:岳柱,字正所,一字兼山。方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岳柱指陶母手中金钏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也?”何大惊,即易之。

《明史》曰: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八岁能古文。

《续文献通考》曰:程敏政,八岁以神童荐,英宗试“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诏读书翰林院,官给廪馔。

又曰:元阴幼遇,奉新人,八岁中九经科。

《搜神记》曰:罗威,字德仁。八岁丧父,事母性至孝。

《名山藏》曰:卓晚春,莆田人。八岁善算,虽累千万不爽言,休咎皆奇中。

《芝田录》曰:李义甫,八岁举神童。文皇在上林,有搏得乌者,义甫进“乌诗”曰:“日里扬明采,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上曰:“朕将以全树借汝矣。”

《广漠野语》曰:待诏周清诚,八岁时邻人见晒曲屋上,出对曰:“屋上直晒两行曲。”应曰:“门前低叫一声高。”盖适卖糕者过也。

《谵生堂藏书约》曰:向朗,年八岁即手自校书,刊定谬误,潜心典籍,积聚篇卷,冠于一时。

《尧山堂外纪》曰:戴大宾,八岁游泮。

《方正学先生年谱》曰: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先生年八岁,读书见册中载圣贤名字或圣贤、良相将形貌,即有愿学之心。

《容台集》曰:周郎八岁书“兰亭”、“曹娥”,端劲、风逸,有“二王”笔意。虽纸成堆、笔成冢者未能过也。

【九岁】

《后汉书》曰: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

又曰: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也。母初与前妻子博不相安,厚年九岁,思令和亲,乃托疾不言不食,母知其旨,瞿然改意,恩养加焉。

又曰:申屠蟠,宇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丧父,哀毁过礼。

《魏志》曰: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年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也。”客谢之。

《晋书》曰: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殷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怪而问之,得其故。时年九岁,乃诣泽中恸哭,声不绝者半日。忽若有人云:“止声。”殷收泪视地,见有堇生,因得斛余而归。食而不减,至时堇生乃尽。

又曰:王延,字延元,西河人也。九岁丧母,泣血三年几至灭性。每至忌日则悲啼一旬。

又曰:范乔,字伯孙。九岁讲学,在同辈之中言无媟辞。

《梁书》曰:裴子野,字几原。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

又曰:陆云公,九岁读《汉书》略能记忆。从祖倕,沛国刘显质问十事,云公对无所失。

《陈书》曰: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幼聪敏有志操。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隋书》曰:陆爽,字开明,魏郡临漳人也。少聪敏。年九岁就学,日诵二千余言。齐尚书仆射杨遵彦见而异之,曰:“陆氏代有人焉。”

又曰:于仲文,字次武,建平公义之兄子。父实,周大佐辅、燕国公。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其父异之,曰;“此儿必兴吾宗矣。”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

又曰:辛彦之,陇西狄道人也。父灵辅,周渭州刺史。彦之九岁而孤,不交非类,博涉经史,与天水牛宏同志好学。

《北史》曰:任城王澄庶长子顺,字子和。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丰奇之,白澄曰:“丰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江夏黄童不得无双也。

又曰:郑述祖,父为衮州于郑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铭云:“中岳先生郑通昭之白云堂”。述祖对之呜咽,悲动群僚。

《唐书》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九岁得颜师右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挞其失。

《宋史》曰: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

又曰:孙固,字和父,郑州管城人。九岁读《论语》,曰:“吾能行此。”

又曰:元绛,字厚之。九岁谒荆南太守,试以三题,上诸朝。

又曰: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通“六经”。

《金史》曰:范拱,字清叔,济南人。九岁能属文,深于“易”学。

《元史》曰:吴澄,字幼清。九岁从郡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

又曰:韩性,字明善。九岁通《小戴礼》,作《大义》,操笔立就,文意苍古。老生宿学称异焉。

《明史》曰: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九岁通“五经”。

又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

《续文献通考》曰:元,安滔,九岁以经童登第。

《搜神记》曰:汉时宏农杨宝,年九岁到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凶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

《世说》曰: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又曰:徐孺子,年九岁,常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极当明矣。”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可不暗乎?”

《涌幢小品》曰:汪洙,字德温,鄞县人也。九岁善诗,上官闻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铨补成集训蒙,为《汪神童诗》。

又曰:陈祐山汝弼之子敏勋,九岁从祐山鄱阳舟中。祐山指笔架作对云:“笔架如山”。应声曰。“棋盘似路。”又曰:“苏家三父子文章可法。”对曰:“程门二兄弟德义堪尊。”

《双槐岁抄》曰:董元,九岁真草楷书皆能之。

《杜工部年谱》曰:开元八年庚申,九岁。“壮游诗”云:“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后村诗话》曰:李昪为徐温养子,年九岁,温令咏灯,昪云:“一点分明值方金,开时谁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徐不复以常儿待之。

【十岁】

《后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父伷,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刺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大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蚤慧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晋书》曰: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父觊,魏尚书。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真静有明理,以明识清允称,袭父爵阌乡侯。

又曰:裴秀,字秀彦。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

《宋书》曰:蔡兴宗,字兴宗。年十岁失父,哀毁有异凡童。父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弟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罢长沙郡还,送钱五十万以补宅直,兴宗年十岁,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如十岁小儿。

《梁书》曰:谢朏,字敬冲。十岁能属文。庄游土山赋诗,使朏命篇,朏揽笔便就。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

又曰:韩怀明,上党人也。年十岁,母患尸疰,每发辄危殆。怀明夜于星下稽颡祈祷,时寒甚切,忽闻香气,空中有人语曰:“童子母须臾永差,无劳自苦。”未晓而母豁然平复,乡里异之。

《陈书》曰:周宏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年十岁通《老子》、《周易》。叔父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悟,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

《南史》曰:谢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尝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北齐书》曰:邢邵,字子才。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族兄峦有人伦鉴,谓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又曰:赵彦深,本名隐,避齐庙讳故以字行。年十岁曾候司徒崔光,光谓宾客曰:“古人观眸子以知人,此人当必远至。

《隋书》曰: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幼而沈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

《唐书》曰:宗室戡,渤海敬王奉慈七世孙。年十岁许即好学。大寒掇薪自炙,夜无然膏默念所记。

又曰:韦陟,字殷卿,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朝散大夫。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

又曰:韩思复,字绍忠,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学,举秀才,高第。

又曰:萧颖士,字茂挺。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

又曰:颜元孙,字聿修。颜子三十九世孙。年十岁试《石榴赋》,立就。

《宋史》曰:鞠咏,字咏之,开封人。十岁而孤。好学自立。

又曰:范纯祐,字天成。方十岁能读诸书、为文章,藉藉有称。父仲淹守苏州,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瑗立学规良密,生徒数百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纯幼尚未冠,辄日入学齿诸生之末,尽行其规,诸生随之,遂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倡。

又曰:邵亢,字兴宗,丹阳人。幼聪发过人,方十岁,日诵五千言,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

又曰: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

又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人。幼颖迈,十岁能作邑人墓铭,父见大惊曰:“吾家积善之报其在兹乎!”

又曰:汪应辰,字圣锡。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喻樗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唯公其然?”

又曰:顾忻,泰兴人。十岁丧父。以母病,荤辛不入口者十载。

《东都事略》曰:张昭,字潜夫,河内人也。十岁诵书数十万言。

《元史》曰;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都令史,仍荐入御史台。

又曰:刘居敬,大都人。年十岁,继母郝氏病,居敬忧之,恳天以求代,状闻,褒美之。

《明史》曰:黄润玉,字孟清,鄞人。十岁道贝遗金不拾。

又曰: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又曰:程敏政,字克勋。十岁侍父官四川,巡抚罗绮以神童荐,英宗召试,悦之,诏读书翰院,给廪馔。学士李贤、彭时咸爱重之,妻以女焉。

又曰:邵宝,字国贤。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寿延母年。

又曰: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读。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生不忘。

《汝南志》曰:刘黄裳十岁寓长安,赋京都诸篇。

《武夷山志》曰:白玉蟾,号琼琯,本姓葛,名长庚。大父有兴董教琼州而生真人于琼,冒白姓。天资聪敏,髫齓时背诵“九经”,十岁来广城应童子科,主司命赋《织机诗》。

《拾遗记》曰:汉贾逵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穷困,不曾有学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姊共抱逵往篱下听邻家读书,今万不失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笺,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史便通。

《云仙杂记》曰:蔡澄十岁时,父若无纸,澄乃烧糠协竹为之以供文。澄小字“洪儿”,乡人号“洪儿纸”。

《耆旧续闻》曰:东坡十岁时侍老苏侧,诵欧阳公《谢对衣金带马表》,因令坡拟之,其间有“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老苏笑曰:“此子他日当自用。”至元祐中,再召入院为《承旨谢表》,乃益以两句云:“枯羸之质匪伊垂之而带有余;敛退之心非敢后也而马不进。”

《群谈采余》曰:明温州任道逊,年十岁,以善书贡入京,英宗令书“龙凤”二字,甚工,乃出对云:“九重殿上书龙凤。”对曰:“百尺楼头望斗牛。”上喜,赐予甚厚。时朝臣某足成一诗云:“年比甘罗少二周,山川毓秀出温州。九重殿上书龙凤,百尺楼头望斗牛。金马玉堂身已贵,青灯黄卷业还修。他时大展经纶手,重沐恩波拜冕旒。”

《史纂左编》曰:谭处端十岁学诗,一日其所亲指木架葡萄令作诗,有云:“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众喜其蕴藉。

《方正学先生年谱》曰: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先生年十岁,日读书盈寸。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曰:白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元氏长庆集》曰:严童子,司空孙,字照郎。十岁能赋诗,往往有奇句,书题有成人风。元稹赠严童子诗云:“十岁佩觿娇稚子,八行飞札老成人。”

《竹坡诗话》曰:南徐刁氏子,字麟游。十岁赋《竹马诗》云:“小儿骑竹作骅骝,犹是东西意未休。我已童心无一在,十年浑付水东流。”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