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朝野佥载

點校說明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朝野僉載是唐人張鷟所作記載朝野見聞的一部隨筆。

張鷟字文成,又號浮休子,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北)人,生活在唐代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和玄宗前期,以詞章知名,受到騫味道和員半千的賞識。員半千曾對人說:「張子之文如青錢,萬簡萬中,未聞退時。」因此,人們稱他為「青錢學士」。據說他的才名遠播,新羅、日本都很重視他的作品,不惜出重金以購其文。開元初,為御史李全交所彈奏,流放到嶺南。開元中召回,卒於司門員外郎(一說,卒於龔州刺史)。他的生平,附見兩唐書其孫張薦傳中,莫休符桂林風土地和劉肅大唐新語也有所記載。朝野僉載中,還保存了一些關於他的生平事跡的材料,可補兩唐書之不足。他的著作流傳至今的,除朝野僉載外,尚有龍筋鳳髓判及游仙窟。

朝野僉載主要記載武后一朝的事跡,對於當時政治的黑暗腐敗,酷吏的陰狠殘暴,整個官僚集團的懦怯無知,都有所揭露。但書中也記述了不少鬼神怪異的故事和無謂的瑣語瑣聞,洪邁評論它「紀事皆瑣尾擿裂,且多媟語」(容齋續筆卷十二),這是符合事實的。另外,作者紀事有時過多地從趣味性着眼,不大注意事實的準確性,這就難免在具體情節上發生差錯。這些缺點,當然降低了它的史料價值。不過,作者以當時人記當時事,耳目所接,究竟是第一手材料,儘管部分內容存在着上述問題,而可資參考的仍多,通鑑就採用了它的不少記載。甚至某些神怪故事,如果拋棄它的迷信成分,也不失為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有用資料。

根據新唐書和宋史藝文志的著錄,本書原為二十卷。宋志另出補遺三卷,郡齋讀書志又說補遺分為三十五門,這三卷書不知是否張鷟所作。四庫提要懷疑它是後人附益,並無充分根據。大約元明以後,原書二十卷包括補遺三卷,都已散失。現在流傳的本子,非但卷數不合,並且不分門類,絕非原書舊觀。今本大致可分兩個系統。一、一卷本系統,說郛、歷代小史、古今說海、畿輔叢書本,都屬於這一系統。二、以寶顏堂秘笈本為代表的六卷本系統。余嘉錫先生四庫提要辨證說,另有一種十卷本的抄本,內容基本上和六卷本一樣,只是分卷方法不同,並非另有一種足本。那麼這個十卷本也應當屬於六卷本系統。今北京圖書館所藏五卷本抄本,即這種十卷本前半部的殘本,其特點與余先生的介紹全同。

這裏要說明的是,一卷本和六卷本非出一源,前者並非後者的節略。校勘時發現,六卷本全據太平廣記輯錄;而歷代小史以下的一卷本,乃是由說郛本派生的,不但次序和說郛一樣,文字也基本上相同,只是比說郛又少了幾條。

今六卷本中,有幾條是天寶以後,乃至中唐以後的事,為張鷟所不及見。這些條目,大概都是它書誤入的。其中有的是輯錄寶顏堂本的人誤抄(如卷二「陽城拜諫議大夫」條,廣記明明注云「出國史補」);有的可能是編撰廣記時錯注出處,以譌傳譌。有幾條僅僅是稱謂不合(作者卒開元中,有的地方却用了「玄宗」的謚號),或所敍時間不對(如出現了「天寶」年號),這些大概又是傳抄中寫錯的,不能因此否定它是僉載之文。

現以寶顏堂秘笈本為底本,與太平廣記、說郛、歷代小史諸本對校,並參考兩唐書、大唐新語等書校正了寶顏堂本的譌脫衍倒,或提出一些疑問。六卷本雖抄撮廣記而成,却翻檢未周,遺漏尚多。現在把它遺漏的各條,以及酉陽雜俎、太平御覽、通鑑考異、後村詩話、說郛諸書徵引僉載之文不見於寶顏堂本的,匯為「補輯」,附在全書之末。錯誤和不妥之處,至盼讀者指正。

點校者一九七九年一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