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锦江禅灯

卷第二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锦江禅灯卷第二十

贤护

凉州孙氏子。来止广汉阎兴寺。常习禅定为业。兼严律行。纤毫无犯。以晋隆安五年卒。临亡。口出五色光明。照满寺内。遗言使烧身。既而肢节都尽。唯手一指不然。

法绪

高昌人。德行清谨。矢志修禅。后入蜀。于刘师冢间头陀山谷。虎兕不伤。诵法华维摩金光明。常处石室中。率以为常。盛夏于室中圆寂。七日不臭。有异香。经旬不散。每夕放光。照彻数里。村人即于室傍。为起塔焉。

法成

凉州人。十六出家。学通经律。不饵五谷。唯食松柏脂。孤居岩穴。习禅为务。元嘉中。东海王怀素。出守巴西。闻风遣迎。会于涪城夏坐讲律。事竟辞反。因停广汉。复弘禅法。后小疾。便告众云。法成常诵宝积经。于是自力诵之。始得半卷。气劣不堪。乃令人读之。一遍方竟。合掌而卒。侍疾十余人。咸见空中有绀马。背负金棺。升空而逝。

法期

[郫-卑+((白-日+田)/廾)]县向氏子。早丧二亲。事兄如父。十四出家。从智猛谘受禅业。与灵期寺法林。共习禅观。猛所谙知。皆已证得。后遇玄畅。复从进业。及畅下江陵。师亦随从。十住观门。所得已九。有师子夺迅三昧。唯此未尽。畅叹曰。吾自西涉流沙。北履幽漠。东探禹穴。南尽衡罗。唯见此一子。特有禅分。后卒于长沙寺。春秋六十有二。神光映彻数里。体更香洁。

道法

炖煌曹氏子。弃家入道。专精禅业。亦时行神咒。后游成都。为王休之费铿之请。于兴乐香积二寺主。训众有法。常行分卫。不受别请。及僧乞食。所得常减其分。以施虫鸟。每夕辄脱衣露坐。以饲蚊虻。后入定。见弥勒放脐中光。照三涂果报。于是深加笃励。常坐不卧。元徽二年。于定中灭度。平坐绳床。貌如恒日。

普恒

成都郭氏子。为儿童时。尝于日光中。见圣僧在空中说法。向家人叙之。并未之信。后苦求出家。依止安乐寺。独处一房。不立眷属。习静业禅。善入出住。与蜀韬律师为同意。自说入火光三昧。光从眉直下至金刚际。于光中见诸色像。先身业报。颇亦明了。宋升明三年卒。春秋七十有八。

法淋

晋原临邛乐氏子。少出家。止蜀郡裴寺。专好戒品。研心十诵。常恨蜀中无好师宗。俄而隐公至蜀。师乃克己。握锥自刺。昼夜如常。及隐还陕西。随从数载。诸部毗尼。洞尽心曲。后还蜀。住灵建寺。益部僧尼。无不宗奉。常祈心安养。每诵无量寿及观音经。辄见一沙门。形甚姝大。常在师前。至齐建武二年。寝疾不愈。注念西方。礼忏不息。见诸贤圣皆集目前。乃向弟子述其所见。令死后焚身。言讫合掌而卒。即于新繁路口。积木燔尸。烟炎冲天。三日乃尽。收敛遗骨。即于其处而起塔焉。

僧庆

巴西安汉陈氏子。家世业儒。庆生有异瑞。十三出家。依义兴寺净修梵行。愿求见佛。先舍三指。末誓烧身。渐绝粮粒。唯服香油。到大明三年二月八日。于蜀武担寺西。对其所造净名像前。焚身供养。刺史张悦。躬出临视。道俗侨旧。观者倾邑。行云结盖。苦雨悲零。俄而晴景开明。天色澄净。见一物如龙。从[廿/积]升天。时年二十三。天水太守裴方明。为收设利起塔。

僧生

[郫-卑+((白-日+田)/廾)]县袁氏子。少龄出家。以苦行致称。成都宋丰等。请住三贤寺。诵法华经为业。尝于山中诵经。有虎来蹲其前。诵竟乃去。后每至讽咏。辄见左右四人为侍卫。年虽衰老。而翘勤弥厉。后微疾。便语侍僧云。吾将去矣。遂怡然取疾。

显嵩

西蜀重庆铜梁李氏子。饱参倦游。出世住巴川之宣密院。三十年迹不出阃。绍兴中。集众说偈曰。八十年中尝浩浩。宏开肆货摩尼宝。也无一个共商量。不是山僧收铺早。言讫端坐而逝。茶毗舍利无算 时有净业和尚。石照文氏子。少业屠。有羊方乳二羔。将杀之。二羔衔其刀。跪伏于门。若乞母命。师感叹。弃家为僧。力参宗匠。忽大悟。作偈曰。昨日罗剎心。今朝菩萨面。罗剎与菩萨。不隔一条线。

禅惠

名山人。家世业儒。屡举不第。元符间。郡守吕由诚。见以僧勅戏之。遂弃儒从释。力参祖道。得大开悟。初住本邑天宁寺。出入必策马乘舆。诸耆宿言。以佛法贵乎苦行。固不宜乘舆马服绮绣。师答以偈曰。文殊驾狮子。普贤跨象王。新来一个佛。骑马也无妨。凡所说法。机锋敏捷。有语录行世。

宝崖

涪陵人。幼寡言不嬉戏。弃家为僧。以布裹五指烧之曰。信佛如此可也。人以为风。何不治之。答曰。身在空耳。四大五肢复何有耶。投火灭身。而心不坏。

石岩昆法师

江陵人。住涪州方广寺。家世业儒。累举不第。遂弃游释门。精严戒律。澄心禅观。虽探[(厂-一)*臣*责]大乘诸部。而专事缄默。临终预知时至。集众说偈曰。幻躯因妄动。藏法为伊演。有念有形迁。无心无垢染。尘尘尽法身。剎剎皆天眼。来去等空华。死生谁宛转。言讫端坐而逝。世寿六十有九。腊二十八夏。

唐阿世多尊者

天竺人。唐时入中国。止灌口灵崖山。常令白牛下山。募粮取水。神异变幻甚多。今灵崖有石刻像存。

道慧

资县人。与德阳令樊鼎遇。为方外交。万历癸丑夏。樊病甚。因亢日梦帝命作桐柏山神。以书问之。师谓之曰。诸业由心造。诸果由心证。帝命由心改。公平日见地。作么生于此着念。樊又问。病痛甚奈何。师曰。提起主人公。樊问。谁为主。师曰。觉痛者是。樊曰。四大解散。痛亦不知。谁为觉者。师曰。觉原无痛。痛亦非知。知觉无痛。痛痛即离。岂待四大解散。若必解散。如何有呼痛求针之鬼。觉体无边际。四大浮沤耳。樊大有省。

明采

崇庆州人。少度为僧。及长精止观法门。不立文字。万历四十五年示寂。其夜僧徒百许人。见有紫气投西南而去。有偈云。念灭灭亦灭。更有何不灭。本来原无说。皎月当空彻。

明本

汉州人。少依于姊丈高晟家。伐薪执爨。一日山中载薪回。驴不行。怒砍其耳。血流被地。心即悔悟。遂祝发为僧。入[障-音]邡高山寺有年。功行极苦。坐化之日。人有朝蓥华山来者。见本只履入山云。失一履于禅榻下。可令吾徒寄送。见者至。方知其已化矣。

空庵

彰明县香水寺僧。得悟禅宗。每岁买药以济病者。以谷粟饲鸟。至千百下食环集肩背。善吟咏。有语录行世。百有余岁。方坐化。

德爱

号印心。华阳人。生而失恃怙。乳媪不饮茹酒荤。方咽乳。七岁出家。聪慧好道。通儒佛。兼知医。历阅山水。遇病辄施药救之。壬子岁荒。饭僧及流民。获济者众。晚年归剎止观栖禅。乙卯十二月。忽示徒众曰。吾于十四日。复归造化。至期西向说偈而终。鼻下双珠尺余。面色如生。茶毗夜。西上红光。竟夕不散。有徒克绍宗风。大中丞吴公。题曰莲华净域。

万竹讲师

名绍乾。号一清。性恬淡笃学。向峨岭雪岩葺茅茨。仅可容膝。茹菜三年。神气和畅。还成都。与道友犀泉。结庐百花潭上。直究心宗。更号万竹。一日幡然若醒。向道甚力。遂入南都讲肆。听法者如市。复挂席五台。刺血研金。书法华经九载。旋入燕京。栖普贤庵。刊行弥陀笺注。日讲诸经。陈李二圣母。遥授紫衣敬礼之。时鹫峰寺有栴檀像。人皆莫知其源。师一见识之曰。乃世尊天宫为母说法时。优填王思之刻像。既成上升虚空。佛即摩顶记云。千年后当往震旦。利益有缘。故今千年。像自出现。后还蜀卓锡浣花。都门绅衿赠送诗章。太史黄公刘公。皆有诗送。见续补艺文。师既归里。有绅何观察及士大夫。日与谈宗门中事。蜀王施木。构讲堂于浣花溪之侧。一日登堂集众。端坐而逝。

妙琴

字无弦。华阳人。母高氏有娠。每见异像。生而姿貌奇古。内外典籍。过目成诵。善诗工书画。或得其篇章者。珍重如宝。后入楚以画牛得名。俗称牛和尚。返蜀住艹堂。构室桤东。有梅萼千株。画梅入妙。自号梅屋老人。学宪五岳陈公。嘉而重之。遂与学琴赓咏。万历九年。趺坐道偈而终。

雪庵乐静禅师

安县谭氏子。嘉靖壬辰。祝发南参。还蜀嗣海藏。住道峰院。静修悟真。万历十一年元旦。索笔书偈曰。只此沤泡幻影。相随六十余年。横眠三界剎那。无处颠到人间。皎然空花影绝。见闻寂寂虚闲。问取雪庵面目。处处绿水青山。书毕跏趺而逝。

无遐

不知何许人。居九峰山绝顶修行。时往来村落中。见村民马忠女甫周岁有病。以破布繻饵之。立愈。又曰。此女当贵。后适庠生赵之辛。果封恭人。常至县诣边氏家。一徒羡其侈丽。曰汝栾之。何不遂来。后三日徒死。边氏举一子。哭不食乳。师往探摩其顶曰。既来何须哭耶。子遂辍哭。一日语弟子曰。吾将逝矣。可为我治斋。邀诸山一别。诸僧至陪。斋毕。一笑而逝。

真容

荣昌徐氏子。自幼诣观音寺。礼佛守剃发。受戒后卒。便生于壁山魏伯禄家。年十七不能言。一日谓其家曰。吾生前乃观音寺僧。今当还寺。寻往。僧徒参见。即知其名。随令取原收舍利古画次第拜其父祖坟墓。乃谭生前。事皆不爽。众往谒者。意之诚否。悉皆先知。邑令周俊。秘使人往观。师先夜令徒一人。具茶往候于途。人皆异之。号为神僧。后无恙跏趺而化。

实相

豫章人。万历壬辰。卓锡广元之雪峰。解文字。时游戏诗画。诸经典籍。翻刻七百则公案。评唱若干卷。达官士人多采藏焉。临终种种异瑞。太史黄辉。为作塔铭。

晓宗

昭化僧。南游三十余年。万历丙申。归居县之梵天院。跪诵法华。禁步不出五载。后结室于人头山麓。戊午秋。集缁素。告以将别。众以为他往。恳留之。曰未也。嗣当辞谢。兹山狼虎纵横。人不敢出户。是夜诸人梦寐中。俱闻叩门作谢声。待旦往视。则跏趺逝矣。鼻垂玉筯至膝。众修塔以藏焉。

知慧菩萨

古城周晓师女。生而不食荤。喜诵经典。年十九。有问字者。慧辄自面壁经旬不起。尝绝粒。食柏叶。成化五年。辞父母。游至江利口白马寺经楼上。自焚香结跏坐入灭。正历酷暑无臭不朽。神显灵异。彼都人士。遂以沙筑其身。装塑成像。号知慧菩萨。众皆争事之。灵异响应。

孤舟禅师

不知何许人。万历初。至真安磻溪寺。面壁数年。一日谓主僧曰。明日予逝矣。寺外二树将折。一折有声。即主僧长老。一折无声。即予也。次日二树果折。说偈曰。勘破无无世界。了然何物心头。自性已归圆寂。清风明月自然。端坐而逝。

福湛

号天渊。楚人。居蓬溪智林。勤苦修行。解悟空寂。为时禅宗。所着。有天渊录二卷。及卒。有偈云。七十七年一笑终。倒骑木马吼西风。我今脱壳飞腾去。明月清风一样同。

了用

号雪机。遂宁张氏子。少善应赴。偶闻有向上事感悟。静坐数年。深有所得。印证于天渊和尚。尝作山居诗。有云。傍树修庵倚翠岑。烟霞缭绕白云嵚。愚痴自合栖泉壑。潦倒何妨论古今。怪石溪边涂去迹。浮岚岩下绝来痕。始因入道藏幽谷。截断攀援更莫寻。年七十二卒。其日彩霞覆寺。人咸异之。

玄畅

河西金城赵氏子。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祸将及师。虏帅见师貌古清奇。而止之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获免。后往凉州出家。本名慧智。遇玄高事为弟子。高每奇之。因改名玄畅。以表付嘱之旨。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唯师得脱。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间。发自平城。路由代郡上谷。东跨太行。北经幽冀。南转将至孟津。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虏骑追逐。将欲及之。乃以杨枝击沙。陡然天暗。人马不能前进。有顷沙息。骑已复至。于是投身河中。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于八月达于扬州。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诚验。坟索子氏多所该涉。至于世技杂能。罕不毕备。初华严大部。文旨浩博。终古以来未有宣释。师乃竭思幽寻。提章比句。传讲无匹。又善三论。为学者之宗。宋文帝深加钦重。请为太子师。再三固让。弟子谓之曰。法师方欲弘道济物。广宣名教。今帝王虚己相延。皇储蓄礼思敬。若道扬圣躬。则四海归德。今矫然高让。将非声闻耶。师曰。此可与智者说。难与俗人言也。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觉。自尔迁憩荆州。止长沙寺。时沙门功德直。出念佛三昧经等。师刊正文字。辞旨婉切。又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乃适成都。初止大石寺。乃手画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至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倚岩傍谷。结艹为庵。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着青衣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以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终也。

普岸

汉东蔡氏子。得法于百丈。太和年中谓众曰。吾山水之游未厌。诸人勿相留滞。天台赤城。道猷曾止。华顶石梁。智者降魔。将游之也。自襄阳迤逦。从沃州天姥。入天台西门。得平川谷中一大舍峰名平田。结茅居之。未几见虎乳子。瞪目视师。遂以杖按其头曰。贫道闻。此山神仙窟宅。罗汉隐居。今欲寄此安禅。檀越勿相惊挠。经宿虎领子而去。癸丑。众力营构丈室。成平田院。示众。大道虚旷。惟一真心。善恶勿思。神清物表。随缘饮啄。更复何为。

慧永

内江潘氏子。与慧远同师道安。相期结屋罗浮。及远为安所留。师乃先至浔阳。刺史陶范。留憩庐山舍宅。为西林寺以居之。峰岭别立茅室。尝有一虎驯伏。入其室者。辄闻异香。因号香谷。

怀州灵灿

远公之门人。禀性淳直。宽柔着称。游学邺研蕴正理。深明十地涅盘。备经讲授。随远入关。十数之一也。住大兴善寺。因远公去世。众侣无依。开皇十七年。奉勅补次为众主。于净影寺。传扬故业。积经年稔。仁寿兴塔。降勅令送舍利于怀州之长寿寺。初建塔将下。感一雄雉集于函上。载飞载止。曾无惊惧。与授三归。便近人驰绕。似如听受。回头鼓舞。欣跃自娱。覆勘其形。实非其雉。乃彩凤也。

楚琦

蜀人。笃信西方。因抵燕京。闻楼鼓声大彻。洪武初。三诏说法京都。 皇情大悦。后筑室号西斋。一意净业。常见大莲华充满世界。弥陀在中。众圣围绕。将示寂。书偈曰。吾行矣。人问何往。答曰西方。又问。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乃厉声一喝。泊然而逝。

牟罗汉

眉山人。名安。以厢公隶卒。如岷山。涉上清坂。忽遇髯者。顾笑曰。汝饥何不食柏子耶。摘子投其口。顾髯者不复见矣。遂不火食。大雪埋室。庭有大瓮贮水。解衣就浴。江水暴涨。舟不可行。或戏指其笠曰。乘此渡可乎。师遂置笠水面。趺坐其上。乱流以济。人呼为牟罗汉耳。

印满

大千江安人。初不知书。因读观音经有悟。遂能文。有僧云。及八角磨盘七重行树于室中。渠演之曰。大道原空。八角磨盘何处转。本来非有。七重行树不须栽。题水际观音阁。昙影一江。兜率院天凝水月。身香五分。婆罗门女散栴檀。题忏筵。旋忏旋为。若是不为何用忏。非空非色。但凡有色总成空。题佛殿。皇朝大一统。三教敷崇。天子寿万年。亿兆称颂。僧舍云。补衲迎红日。开窗推白云。题佛阁。白日住虚空。千古慧光弥宇宙。金身来净土。三乘苾典遍河沙。题文昌祠。半壁拱天心。开北极图书洞府。六星明斗上。应人间豪杰昌期。开口皆佳句也。

寿圣院僧冲

古主于诗。其挽光献太后云。昔补一天成大业。晚扶双日耀重离。有诗五百余篇。题曰锦屏集。又僧推聪能诗。曾赋春阴云。好花分日少。闲艹占春多。亦佳句也。

法师承远

始学于成都。唐公至荆州。进学于王泉真公。真公授师以衡山。乃为教魁。相从而化者众。有弟子法照。初居庐山。由正定聚。梦趣安乐国。见蒙恶衣侍佛者。师问为何人。佛曰。衡山承远也。觉而见之相肖。乃从而学。传教天下。法照在代宗时为国师。乃言。其师有异德。天子南向而礼焉。度其道不可征。乃名其院。额曰般舟道场。用尊其位。师始居山西南岩石窟。人馈之食则食。不馈则食土泥茹艹木。后策杖腾空。不知何往也。

裴氏鹦鹉

成都尹韦皋记曰。人有献鹦鹉者。河东裴氏谓。此鸟名载梵经。智殊常类。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斋之禁。及午后非时终夕不食。或教以持佛名号。仰首奋翼。若善承听。每清景永夜发和雅音。阿弥陀佛声声相续。一日有憔悴容。训养者鸣磬而告之曰。将去此而西归乎。每一击磬一称佛。十击磬而十念成。敛翼委足揜然而绝。案释典。十念成往生西方。又云。得佛惠者。殁有舍利。遂命火焚之。得舍利十余粒。贞元十九年九月记。

成都有僧。诵法华经

甚功。一日有山仆。来请入溪。见跨溪一阁。仆入报。出谓僧曰。先生请师诵经。诵至宝塔品。先生野服藜杖。两眉垂肩。揖入焚香而听。设饭杞秫菊若甘露。嚫一锾。仆送至中途。师问。先生何姓名。仆曰。姓孙。复于僧掌书思邈字。僧方嗟骇。仆忽不见。复回寻索三日。竟迷路。归视嚫。乃金钱一百。由兹一膳。身轻无疾。唐史言百五十岁。野录请诵经时在国初。则又三百年矣。

沙门海通

于嘉州大江之滨。凿石为佛。高三百六十尺。覆以九层之阁。颜曰凌云。

梵僧西天三藏钵怛罗

至蜀。自言从摩伽陀国至益州。途经九万九千三百八十里。时建光天元年也。三藏自言。已二百七十岁。

成都沙门光远

游西天。还诣阙。进西天竺王子殁徒曩表。佛顶印。及舍利若干。贝多叶。菩提树叶。诏三藏施护译其表。曰伏闻支那国有大天子。至圣至神。富贵自在。自惭福薄。无由朝谒。远蒙皇恩。赐金刚座释迦如来袈裟一领。即已披挂供养。伏愿支那皇帝。福慧圆满。寿命延长。一切有情度诸沈溺。谨以释迦舍利。附沙门光远以进。

明槩表

决对傅奕废佛僧事。师闻三皇统天。五帝御寓。道含弘而远大。德普覆而平均。敷善教以训民。布慈心而育物。逮乎中古。其道弗亏。故汉武钦明。见善而弗及。显宗睿哲。体道而弗居。遂能纡屈尊仪。甘泉礼金人之瑞。翘想梦寐。德阳降铜像之征。于是秦景西游。越流沙而访道。摩腾东入。跨葱岭而传真。遂得化渐汉朝。寺兴白马之号。道流晋世。剎建青龙之名。其间盛写尊仪。竞崇寺塔。腾慧云于落仞。涌法水于穷源。文富万言。第略记耳。

通天禅师

讳明彻。京兆同州潘氏子。嗣法于铁山禅师。乃临济二十五世孙也。吊影孤单。历半天下。后游峨眉。隙地为庵。名曰圆觉。兀坐终日。熊猿作伍。烟霞为邻。丁亥岁。神宗闻之。赐紫衣龙藏。颜曰护国艹庵寺。迨辛丑十一月十二日。示微恙。书偈。七十六年幻化身。东西南北苦劳生。今朝惹得虚空笑。大地原来不是尘。塔全身于千佛顶。

得心律师

巴东人。因礼普贤值大椿。憩于下。常修净业。昼夜六时弗间。日居月诸。云输霞委。忽成丛席。以树名曰洪椿坪也。劫运斯逢。秋毫无犯。两川共尊。实师之愿海渊弘矣。

渝州木栋可尊古法师

持正严行。威德逼人。尝讲法华。至唯佛与佛乃能知之。遂执卷召众曰。还知么。众答不恰。自代云。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因以两川称为义虎也。

澄江宗主

内江复觉寺僧。三学该炼。唱提千七百则公案。如青云吐月。精操玄文。似远客还乡。出入劫云中。匡徒剑戟里。暮年折一足。世称云门再来。后示寂于峨眉山。塔标伏虎寺。世寿八十三。坐腊五十九夏。

辅慈沙门。高原昱蓬溪人

廿岁犹粥粥然。似无能者。偶友人激曰。终南山多异人。可往叩焉。师至终南。寓窥基法师遗址。果值异人。授以唯识论。淬砺九载。后抵燕都。值肯堂王公。论唯识义。师曰。大觉湛然。识于何生。佛智历然。识向何灭。若执唯识真实有者。遮唯识也。如是则天亲不得已以有颂。护法等不得已以有论。师于万历辛亥。挂搭于江宁南屏。不得已操觚诠注。务显永明宗镜。摄性相以双圆。弥勒阐宗。依一真而摹相。心空识空。则三十为缀。识灭论灭。即九大焉依。本如吴公见以助喜。即捐金寿梓。师曰。乍寻兹义。文隋龃龉。竭思群经。穷研众论。支颐瞪目。振逸忘劳。更讯大方。渐通线径。剞厥既就。海内强学。无不沾濡。密云悟和尚过南屏。师以稿示之。密阅数纸。批云。瘦狗过沙溪。掷之而去。师回蓬溪青莲寺示寂焉。骨榇白如雪。坚石硬如钢。塔于本寺之蕊峰。世寿九十。坐六十四夏。

长寿东山寺无为律师

前身即本寺杨关主也。临终曰。我二十年后再来。遂将方丈锁封而逝。迨廿载。缁素梦师祖回山。翌日设香恭迎。见一僧年将二十。且笑且言曰。吾来矣。汝等可将我封号开了。便入方丈。坐谈往事。历历指陈。缁素莫不惊异。后又上山欠水。自往鹤游坪龙王洞。兀坐七日。募一小龙携回。入灭时。门弟子。恐后龙难制伏。遂白师遣下山矣。师不善诗对。有涪郡冢宰夏公访师。因猫儿往过。夏即出对曰。小小猫儿拖虎尾。师应声对曰。细细虾子带龙须。其灵异聪利。不止如此。两川深慕其道德焉。

钧天

广乐内江石氏子。神清侏儒。戒月孤圆。尝题接引佛壁曰。久立地等世上人。一齐同路。长伸手接娑婆客。打伙共行。崇祯丙戌。闻闯宼陷宸京。而献贼亦叛蜀。携徒宗叵。遁迹於然灯寺之绝顶。不粒而终。寿七十二。塔于本山。

昭觉惟一真常禅师

未详法嗣。尝作牧牛颂曰。峥嵘头角出常流。踏遍溪山得自由。一朝摸着牛儿鼻。牵向人间卖不休。

辽阳

三韩人。边镇之幼子也。以失守。问罪当在死数。父以钱赎之。得避俗为僧。精勤懔厉。苦行标节。不畜钱帛。随得随施。居江安土桥。恧染风疹。于康熙庚戌冬。密有烧身之意。尝自[廿/积]薪高丈余。中开一龛。足容己身。弟子德法苦谏不从。倾囊设大施会讫。入龛自焚。遗命。碎骨和粉弃江中。遂遵之。后徒德玉南还。为师作忌。有云。持锹上法堂。为觅先师骨。先师临终时。分付葬鱼腹。何哉要如斯。喜唱船子曲。咄。善渔父和实难齐。欵乃一声山水绿。

遵义禹门策眉禅师

黎氏子。幼为邮吏。而桂子兰孙。缁素百有余人。因甲乙之。革依本师丈雪和尚削染。金汤法社。敞建丛林。乙卯冬杪过昭觉。省觐本师。行至渝州。偶问门徒。此去成都远近。众曰。半月程。师曰。祇可半途。命庄香遥礼毕。端坐而逝。世寿八十八。僧腊三十。塔于内江般若寺也。

讳号雷同传

两杨雄。两李膺。两王褒。两文与可。杨雄成都人。作大元经者。汉王褒资中人。作贤臣颂者。晋李膺涪城人。作益州记者。汉李膺为益州太守。寰宇记云。城西三里有李膺宅。后周王褒。同庾信从益州赵王。出镇之蜀。褒有奉贺诗。杨雄持节入蜀。迎梁主萧岿者。文与可盐亭人。与东坡先生同时。善写竹。已上皆宦游人。也。今涪州有文姓者。亦号与可。深可慨叹。

宋孙明复曰。太铉一书。乃明天人始终之理。君臣上下之分。盖疾莽而作也。王介甫诸家。以年数考之。谓子云与莽不相及。上符命投阁。恐系谷子云事。凿凿有据。是何人忍于污蔑贤者于史中。

攀高传

凡别名更号。万不可犯。前辈如憨山老人。时人喜憨字。效而称之。憨松憨石憨月憨浪。本师破老人。时人亦效而喜焉。破浪破雪破峰破石。牧云叔住尝熟县破山寺。拈古内谓。破山则不然。末学聆之。疑翳载胸。又如木陈浮石。亦先辈号也。高僧传备具。苍颉造字如河沙。何故笃羡此音之美。如天皇天王两道悟参错。费尽后昆脚手。

后跋

昔如来在世。预以末法。嘱累帝释及诸国王。良由天力可摧万邪。王威可率兆庶。而遗法付嘱者。意在仗庇流通。以四众之微弱。恐三宝之废毁。藉王者之威力。令有不肖者寝其纰紊。助大猷以维新。扇皇风以遐畅。所以历朝地主。公卿士庶。一聆分卫。无不倾心呵护也。故众生非佛法不能自度。佛法非众生不能弘宣。佛又自记嘱累流通。惓惓有以。知世尊慈悲法施。设使无量国土。有一人不闻是法者。未满如来本怀。今吾南洲。有一伙男子。颇称猛利。一聆玄诲。即竖起眉毛。彻悟根源。真常独露。语嘿动静为天下法。斯乃折芦导世之徒也。又有一类操白业底。足迹徧天下。诗名满世间。便谓已证已得。从而呵佛骂祖。放旷无检。声色货利。居然常人。而高谈阔论。明欺一世。岂欺世乎。乃自欺也。又有一种。洋洋焉形影相吊。言于未来。乃静极光通。神清可挹。俗之所谓神僧者此也。又有一般操黑业人。钝根乐小法。不自信作佛。仁者彼既丈夫我亦尔。怯弱于谁。此一放过。不知打向何方何道里去。且目击耳闻。同窗之辈。多少英俊。精灵剥尽。惶惶焉。又一生了。观古之尊宿。几十年点胸自许后。为明眼人煅炼方始省悟。及其悟后。奉戒愈精。检过愈密。甚至向折脚铛下。入山磨炼真去就。岂非识法者惧。迩来学者。顺则喜。逆则悲。皆大法不明之咎。故宋受子罕之言。囚于墨翟。鲁信季孙之说。逐于尼丘。二子之贤。弗能自保。况蠢蠢之徒耶。爰佛法弘化。贵乎时节因缘。缘与时违。化将焉托。且巴蜀未蔡。何缘千年九易。土石俱焦。[来/耳]昔染指法味时。即有稗官野史之志。自戊午入蜀省勤。恨兵戈扰攘。典籍荡废。而有无征不信之失。本师于己酉秋。遂发大藏。考验传灯。取其师承有据者笔之。不敢以影响参合疑误。后人颜其名。曰锦江禅灯。越己未七旬大年。虽老且病。未尝不手披目阅。以订其讹。[来/耳]等幸集康衢。忝序班首。劝诸同志。悟自本心。见自本性。受用自家境界。为大导师。作人天眼。于此三有大城。随机应化。令彼十二类生。与我无异。则住荆楚弘山崇慧寺彻[来/耳]谨跋。

锦江禅灯卷第二十(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