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语录卷第四十八
佛照禅师奏对录
宋淳熙三年十一月初三日。孝宗皇帝召对便殿。致恭三呼讫。赐坐。师奏云。今春伏蒙圣旨。令洒扫灵隐。三月三十日。又准降香开堂。实增感激。令蒙召对。获睹清光。千载一遇。 帝问师。生何处。嗣法何人。 师对曰。臣生长临江军。礼南山光化禅院长老普吉为师。荷陛下天地覆载之恩。行脚参五十余员善知识。末后於大慧禅师宗杲处打彻。遂法嗣之。 上曰。朕惜不见大慧。 师云。陛下既留心祖道。时时与大慧於大光明藏把手共行。岂在聚头接耳为相见耶。尝蒙赐语录入藏。作万世光明种子。非独法门增辉。臣与天下衲子不胜荣幸。 上曰。且喜得晴。 师云。郊祀在。即乃陛下圣德所感。 上曰。朕此心与佛心通。 师云。直下更无第二人。闻陛下万机之暇。留心祖道。游泳楞严.圆觉。自古帝王未有如陛下笃信此道。 上曰。自古帝王英雄者有之。信此道者极少。如梁武帝亦未彻。 师云。当面蹉过达磨。 上曰。陷在泥坑里。 师云。只为杷柄不入手。不得受用。 师云。臣山野语言无伦。恐渎圣聪。 上曰。这里正要与长老忘怀论道。 师云。陛下日应万机。直须向一切处着眼看。是什么道理。 上曰。天下事来即应之。 师云。可谓明镜当台。物来斯照。 上曰。步步踏着实地。 师云。直须恁么始得。 上曰。临济因缘。可举一二。 师遂举。临济在黄蘗。因第一座勉令问黄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蘗遂与三十棒。如是三次问。每蒙赐棒。所恨愚鲁。且往诸方去。第一座遂白黄蘗云。义玄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他日为一株大树。荫覆天下人去在。他若来辞和尚。愿垂提诲。济明日力辞黄蘗。蘗指往大愚处。必为汝说。济至大愚。愚问。甚处来。济云。黄蘗来。愚云。黄蘗有何言句。济遂举前话。复云。不知过在甚处。愚云。黄蘗恁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济於是大悟。乃云。元来黄蘗佛法无多子。愚云。尿床鬼子。适来道我不会。而今道甚无多子。是多少。扭住云。道。道。济便向大愚肋下筑三拳。愚托开云。汝师黄蘗。非干我事。济返黄蘗。蘗问云。来来去去。有甚了期。济云。只为老婆心切。遂举前话。蘗云。这大愚老婆饶舌。待见与打一顿。济云。说甚待见。即今便打。遂与黄蘗一掌。蘗吟吟而笑云。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须。济便喝。蘗云。侍者。引这风颠汉来。参堂去。 上曰。悟了直是快活。 师云。沩山问仰山云。临济得大愚力。得黄蘗力。仰云。非但捋虎须。亦解坐虎头。自此临济法道大兴。 上曰。源流好。 师云。臣曾有颂。 上曰。举看。 师举云。黄蘗山头遭痛棒。大愚肋下报冤雠。当机一喝惊天地。直得曹溪水逆流。 又问。兴化打克宾。克宾如此答。兴化如何便打。 师云。不可放过。臣有颂。 上曰。举看。 师举云。罚钱出院扬家丑。兴化聱头遇克宾。父子不传真秘诀。棒头敲出玉麒麟。 师复云。昔翠岩可真禅师颂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因缘。曰。百万雄兵出。将军猎渭城。不闲弓矢力。斜汉月初生。令晦堂心禅师看。后因答客问西来意有颂。东吴几度为闲客。南越曾经作主人。可笑年来身老大。得同尘处且同尘。真见之。云。子彻也。且如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陛下如何会。 上云。包含万像。 师云。包含万像底是什么。 上曰。对面底是。 师云。认着依前还不是。上乃默契。 上曰。长老且归观堂。 师云。谨领圣旨。乃辞下殿。 继而遣中使赐御制颂一首曰。大暑流金石。寒风结冻云。梅花香度远。自有一枝春。 师答山颂一首曰。当阳一句子。平地步青云。踏翻关棙处。便是主家春。 初四日复进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一颂。即心即佛无蹊径。非佛非心有变通。直下两头俱透脱。新罗不在海门东。 上复答师颂一首曰。欲言心佛难分别。俱是精微无碍通。跳出千重缚不住。天涯海角任西东。 师再山颂云。一句截流心路绝。千差万别豁然通。等闲更进竿头步。莫问西来及与东。 复召对赐坐。师云。夜来今日两蒙宣示御颂。神思粲发。夜来颂好。不如今日颂语句尤痛快。 上曰。夜来得长老开发。乃有此颂。 师云。陛下前后宣诸山尊宿论道如何。 上曰。难得似长老直截。 师云。闻陛下於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处得个入头。但未曾遇人。 上曰。真个如此。 师云。如人学射。久久自然中的。所以五祖演禅师云。悟了须是遇人始得。若不遇人。十个有五双杜撰。 上曰。须要遇人。 师云。正是。遂举。罗山问石霜云。起灭不停时如何。霜云。直须寒灰枯木去.一念万年去.函盖相应去.纯清绝点去。山不契。却往岩头处问。起灭不停时如何。岩头喝云。是谁起灭。山於此大悟。 上曰。长老意谓如何。 师云。岩头与他本分草料。 上曰。长老见大慧几年后打彻。 师云。臣癸亥年有个发明了。却被禅道佛法碍。又做十五年工夫。后到育王。一见大慧便打彻。慧一日挂牌。臣入室。慧举。僧问赵州。如何是赵州。州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你作么生会。答云。大小赵州坐在屎窖里。慧云。你甚处见赵州。答云。莫瞌睡。慧打一竹篦云。只恁么做工夫。答云。莫掩彩。慧乃唤侍者问。这僧名什么。答云。不得名。慧云。你看这漆桶乱做。答云。未为分外。便出。又一日入室。慧问。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如何。答云。请和尚放下竹篦。与学人相见。慧掷下竹篦云。如何相见。答云。伎俩已尽。慧云。你看。这汉又来老僧头上行。答云。也是寻常行履处。礼拜便出。又一日入室。慧问。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不得意根下卜度。不得向举起处承当。速道。速道。答云。杜撰长老。如麻似粟。慧云。你是第几个。答云。今日捉败这老贼。慧深肯之。 上曰。如此相投。 师云。禅家当机不让。遂举。灵云见桃花悟道。颂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叶落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玄沙云。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每举问禅和子。那里是不疑处。陛下且道那里是不疑处。 上拟议。师云。只就疑处看。蓦然看破不疑处。便是陛下受用不尽底。 上曰。长老且道那里是不疑处。 师云。红炉上一点雪。上乃点头。 师云。昔黑齿梵志得五神通。常在雪山说法。得梵王.帝释.阎罗王洎诸天神常来听法。日说法毕。阎罗王目视梵志而泣。志曰。大王何得视吾而泣。王曰。吾观於汝。善能说法。七日后命终。当来吾界受诸苦痛。梵志惶怖。求免无门。雪山诸天神谓梵志曰。欲免斯难。唯有大觉世尊。乃能为汝免得此难。梵志曰。世尊者何人也。天神曰。岂不闻净饭王太子。十九出家。三十成道。为人天师。其名曰佛。诸大菩萨.八部龙天。常转法轮。度一切众生。梵志闻已。复作思惟。我去见佛。将何供养。乃运神力。手执合欢.梧桐华两株。飞空向世尊前供养。世尊召五通梵志。志应诺。世尊云。放下着。梵志弃左手华於世尊前。世尊又云。放下着。梵志又弃右手华於世尊。又云。放下着。梵志云。世尊。我祇擎两株华。一时放下了。我今空身无可放舍。世尊云。五通梵志。吾非教汝放舍其华。汝当放舍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一时舍却。到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梵志乃於言下悟无生法忍。 上曰。只是人不向紧要处做工夫。 师云。欲得径捷。须离却语言文字。真实参究。所以古德道。念得楞严.圆觉经。犹如泻水响泠泠。有人问着西来意。恰似蚊虻咬铁钉。 上曰。直是难入。 师云。正好着力。 上曰。如长老者难得。真可为人师。 师云。陛下过褒。 初六日。复召对。上曰。观堂中稳便么。 师云。荷陛下圣眷极稳便。 上曰。前日长老云直至如今更不疑处。朕有一转语。 师云。那里是不疑处。朕有一转语。 师云。那里是不疑处。 上曰。空手牵铁牛。 师云。如何见得。 上拟议。师云。才入思惟。便成剩法。 上曰。若问长老。如何祇对。 师云。千闻不如一见。 上喜曰。朕且做工夫。 师云。陛下果位中承愿力来。示现帝王身。不被富贵声色笼罩。但念念扣己而参。蓦然一念相应。如桶底子脱相似。直至成佛。永无退转。 师云。若论此事。如两阵对敌。进前则有活路。若望崖而退。不是丈夫汉。昔香严参沩山。沩山云。我闻你在百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是否。严云。不敢。山云。试向父母未生已前道一句看。严无语。乃云。请和尚为某甲道。山云。我若为汝说破。子他时后日眼开。骂我去在。严遂检寻平日看读文字。讨一句祇对了不可得。乃云。今生不学佛法也。且作长行粥饭僧。乃辞沩山。往南阳。睹忠国师遗迹。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以瓦砾击竹作声。忽然大悟。遽归。沐浴。遥礼沩山云。和尚大慈。恩踰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更有今日事。乃述一颂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归告沩山。沩山举似仰山。仰山云。待某甲勘过。乃云。闻师弟有悟道颂。试举看。香严举了。仰山云。此是闲时计较得底。香严再举一颂云。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云。只会得如来禅。未会祖师禅。香严又举一颂云。吾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也不会。别唤沙弥。仰山云。且喜师弟会祖师禅。 上曰。如来禅与祖师禅一般。何故分别。 师云。杀人活人不眨眼。 上曰。莫便是昨日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么。 师云。陛下须具透关眼始得。 上曰。如长老直截者。难得想见。为衲子尤切。 师云。臣不避诛。昨以直言。 上曰。正要如此。 师云。先师大慧与沩山佛性泰禅师。同参圆悟。一日。持论古今次。泰曰。香严悟道颂云一击忘所知。只消此一句便了。大慧云。五祖演和尚颂狗子无佛性话云赵州露刃剑。一句便了。下面都是注脚。悟了底人与悟了底人说话。如两镜相照。直是明白。如陛下道欲言心佛难分别。一句便了。下面三句亦是注脚。 上曰。适来道父母未生前一句子。朕道得也。 师云。如何是父母未生前一句。 上曰。昨夜今朝又明日。 师云。若如此。方得古今无间断。 上曰。何不挨拶。 师云。拶着须是有出身之路。 上曰。长老可谓循循然善诱人。 圣训谦冲。非臣敢当。 师云。臣不敢久居观堂。乞归灵隐。 上曰。更要与长老说话在。 师云。谨领圣旨。却归观堂。 至初七日。中使传旨。且归灵隐。待赐禅号。师遂归灵隐。四年正月二十四日。特赐佛照禅师号。师领众门迎勑黄归寺。次至法堂。捧勅黄示众云。天书亲自日边来。一道神光徧九垓。为瑞为祥恩力大。直教枯木解花开。举起便知。不妨庆快。苟或未然。重宣一徧。遂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恭为祝延两宫皇帝圣寿无疆。乃敛衣就座。 僧问。九重宣对。超过南阳忠国师。五宿禁闱。提持圣谛第一义。与二千年前释迦老子出气。使后五百世比丘增长威光。佛照禅师蒙特赐。世间出世更无双。是什么得恁么奇特。 师云。彼此一时皆盛事。未必今人媿古人。 进云。兵随印转。将逐符行。 师云。正令已行风凛凛。斗间剑气烛天光。 进云。同光帝问兴化。朕收中原。获得一宝。至今未有人酬价。兴化云。略借陛下宝看。帝引手舒幞头脚示之。意旨如何。 师云。奇特中奇特。 进云。龙袖拂开千圣眼。金毛师子现全威。 师云。点。 进云。兴化道。君王之宝。谁敢酬价。又作么生。 师云。古今榜样。 进云。普光明殿里。拨转上头关。 师云。虎头虎尾一时收。 进云。只如知恩报恩一句如何话会。 师云。一雨普沾沙界润。群生何处不承恩。 进云。飞来峰顶瞻天阙。选佛场中谢圣恩。 师云。锦上铺花。僧礼拜。 又僧问。直截根源到日边。帝恩降自九重天。中兴吾道超今古。佛放毫光照大千。既沐宸恩。请师祝圣。 师云。万年松在祝融峰。 进云。一言已祝南山寿。八表无私贺太平。 师云。当头道着。 进云。直得九重城畔祥云起。七宝山前瑞气生。 师云。清风来未休。 进云。君恩师已报。祖意又如何。 师云。一着高一着。一步阔一步。 进云。王道与祖道相去多少。 师云。不隔一丝毫。 进云。灵云见桃花悟道。意旨如何。 师云。更参三十年。 进云。只如空手牵铁牛。意旨如何。 师云。非子境界。 进云。未审向什么处见灵云。 师云。撞着额头磕着鼻。 进云。莫谓灵云消息断。桃花依旧笑春风。 师云。逢人不得错举。僧礼拜。 师乃云。当阳目击。直下知归。左右逢原。七通八达。着着有出身之路。头头具透脱之机。有时神出鬼没。换斗移星。有时八字打开。两手分付。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恁么不恁么总得。我为法王。於法自在。放去收来。有何挂碍。直得龙骧凤翥鸾翔。奇特中奇特。殊胜中殊胜。正当恁么时。且道知恩报恩一句作么生道。吾皇万万年。 复举。黄蘗和尚示众云。汝等诸人尽是不着便底。恁么行脚。何处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 师着语云。打草要蛇惊。 时有僧出众云。只如诸方聚徒领众。又作么生。蘗云。不道无禅。只是无师。 师云。黄蘗眼观东南。意在西北。点检将来。未免面皮厚三寸。且道灵隐恁么批判。意在什么处。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盖代功。下座。 师淳熙戊戌十月初二日。召对便殿。引见致恭。即日孟冬薄塞。恭惟 皇帝陛下圣躬万福。臣前冬旱奉清光。继蒙颁赐禅号。仰荷圣恩。赐坐。师就坐。 上曰。朕近看华严经。至善财入法界品。思见善知识。如卿在前。 师云。陛下今日召臣僧。陛下是主。臣僧是伴。主伴交参。机感相投。便是入华严法界。所以道。无边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此乃不出陛下一念。 上曰。是。朕得暇常於损斋静坐。但日用事繁。不能纯一。 师云。陛下但正心术。自然如明镜当台。物来斯照。 上曰。朕每见臣僚上殿。开口便知他肺腑。可与者即与。不可即不与。 师云。世间事不出一个公字。 上曰。是如此。朕每看方册。自古帝王无悟道者。 师云。古今唯陛下一人。更须退步体究。方得纯一。觉得省力处。便是得力处。 上曰。秀才家多不信佛法。 师云。佛者。觉也。须是当人见性成佛。昔有一官人。着无佛论呈仰山。接得便问云。公所述论。意谓本来有佛故论。谓本来无佛故论。官人无对。山又云。若本来有。公争得云无。若本来无。今制此论。岂不成有。官人又无对。 上曰。好一拶。 师云。三教圣人设教。只要整顿今人脚手。且如孔子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此乃八字打开。自是时人不会。 上曰。孔子好。孟子辨不及孔子。 师云。陛下圣明。见得甚亲切。昔德山和尚道。凡有文字语言。尽是依草附木竹石精灵。所以老僧从头棒将出去。待有独脱底出来。共伊商量。陛下须是独脱始得。 上曰。朕未尝放舍此事。 师云。此事无有穷尽。譬如入海转深。 上曰。是。宗门紧要因缘。更举一二。 师云。昔兴化和尚一日见同参来。才上法堂。化便喝。僧亦喝。行三两步。化又喝。僧亦喝。须臾近前。化拈棒。僧又喝。化云。你看。这汉犹作主在。僧拟。化便打。直打下法堂。却归方丈。侍僧问云。适来僧有甚言句触忤和尚。化云。是他适来也有权。也有实。也有照。也有用。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遭。却去不得。似这般汉。不打更待何时。 上曰。如此作家。 师云。只如兴化道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遭处。这些子须是着眼向上看得透始得。此是临济骨髓。 上曰。山中想多有衲子理会得者。 师云。做工夫者极多。亦有受得钳锤者。 上曰。闻说住持得甚好。 师云。上感圣恩。乃辞下殿。 师淳熙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进札乞归老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奉圣旨依准。至五月三十日。召对便殿。赐坐。上曰。禅师何遽思山林而去朕耶。 师云。臣本是山林人。今复山林去。理当然也。既此心契合。虽千里对面。又安能逃於至化也。昔南泉和尚道。山僧自小牧得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放。不免食他国王水草。拟向溪西放。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臣今虽归林下。实不出陛下所统。 上曰。然。但不得时复论道。 师云。道不可说时有。不说时无。且诸天天鼓常演苦空。弥陀国上水鸟树林皆悉念佛念法。傥正念现前。喧寂不间。则弹丝吹竹皆谭实相也。 上曰。造次必於是。 师云。直须如此。 上曰。朕今心意释然。常自怡说。且如寻常所做工夫。并所作偈颂语言。透彻已否。 师云。陛下乘夙愿力下生。以夙熏种智纯熟。闻举便知落处。既知落处。自然身心喜悦。此乃初心入道境界。暂得如是。实未曾啐地折。嚗地断。百了千当。如臣所见。陛下所得。正住欢喜地耳。 上曰。何谓欢喜地。 师云。菩萨进修有十地。欢喜乃初地。故经云。若有菩萨深种善根。善修诸行。善集助道。乃至立广大智。生广大解。慈悲现前。又云。菩萨始发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乃至决定当得无上菩提。住如是法。名住欢喜地。菩萨住此地。成就多欢喜。今陛下心意释然。常自怡悦。正合此耳。 上曰。余九地可尽说。 师云。辞繁恐浼圣听。容别具奏闻。 上曰。古来悟得性燥者谁。 师云。临济.水潦.德山.岩头诸大老皆悟得性燥。 上曰。说看。 师云。临济因缘向来已曾举了。如水潦参江西马大师。当胸踏倒。忽然大悟。起来抚掌大笑云。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尽向一毫头上识得根源去。已后示众每云。自从一吃马师踏。直至如今笑不休。又呵呵大笑。 上曰。悟后直得如此快活。 师云。这个便是啐地折。嚗地断底样子。 上曰。德山.岩头如何。 师云。德山参龙潭。因侍立至夜深。潭云。子且下去。山便珍重。揭帘而出。却回。云。外面昏黑。龙潭乃点纸烛度与德山。山拟接。潭即吹灭。山便礼拜。潭云。子见个什么道理。山云。某甲从今日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后来保宁勇和尚颂云。一条瀑布岩前落。半夜金乌掌上明。大开口来张意气。与谁天下共横行。又岩头参德山。才跨门。便问。是凡是圣。德山便喝。岩头便礼拜。洞山闻得。乃云。若不是奯公。也大难承当。岩头云。洞山老汉不识好恶。我当时一手抬一手搦。 上曰。祖师也是性燥。俗人中还有如此者么。 师云。有。如本朝李附马问石门聪和尚云。弟子欲学禅。得否。门云。此是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李於是契悟。乃述颂云。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上曰。俗人能如此也难得。 师云。此事无僧无俗。上至佛祖。下及蠕动。皆悉具足。故古人有言。悟则事同一家。不悟则万别千差。 上曰。至言。朕须到此田地方已。 师云。佛法至妙。无有穷已。如有穷已。则成住着。才成住着。便有窠臼。如僧问石霜。拨尘见佛时如何。霜云。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望陛下卓起脊梁。以金刚王宝剑挥除见刺。自然一着高一着。一步阔一步。佛祖亦奈何不得也。 上曰。当如禅师之言。今辞朕去。后几时复来。 师云。臣既归林下。不敢妄动。 上曰。每遇朕生辰。可来一次。 师云。谨领圣旨。乃辞下殿。 上赐御制云。禅师所陈菩萨十地。乃是修行渐次。从凡入圣。夫复何疑。方知脚踏实处。十二时中曾无间断。以至圆熟。杂染纯净俱成障碍。任作止灭脱此禅病。当如禅师之言。常挥剑刃。卓起脊梁。发心精进。犹恐退堕。每思到此。兢兢业业。未尝敢忽。今俗人乃有以禅为虚空。以语为戏论。其不知道也。如此事至大。岂在笔下可穷也。聊叙所得耳。 师淳熙九年十月十一日恭奉圣旨。召对便殿。起居并进香毕。师云。臣恭别圣颜三载。荷陛下恩覆隆厚。臣与徒众日夕焚诵。仰报万一。 上曰。闻安众行道不易。 师云。上感圣恩。良久。赐坐。 上曰。久思与禅师说话。 师云。陛下圣明天纵。道德日新。大圆镜中。初无间隔。 上曰。做工夫如何得彻。 师云。做工夫是有心。打彻是无心。陛下但於日用应缘处常常提撕。 上曰。朕於日用应缘甚觉得力。 师云。只这得力。便是受用处。陛下地位中人。乘愿力而来。示现帝王身。但正心术。於富贵声色中使得富贵声色。乃见力量。正如赵州道时人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辰底道理。七月间。蒙赐问。以物见则惑。以目见则着。臣尝对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此语乃体圣意而对。 上曰。善。 师有语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上曰。好个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如向来所答圆觉经中四病语。亦惬朕意。且如经中道。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无了知不辩真实。大意如何。 师云。这个境界。须是亲证。自然世出世间打成一片。昔妙喜因读至此。尝有颂。 上曰。举看。 师云。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上曰。好颂。别有甚因缘。更举一二。 师云。昔兴化.大觉会下每云。我在南方二十年。脚尖头未尝踢着个会佛法底。觉云。你据什么道理。化便喝。觉便打。化又喝。觉又打。至明日。大觉在法堂上见兴化。乃云。我直下疑你昨日两喝。化便喝。觉便打。化又喝。觉又打。化云。我在三圣处学得宾主句。总被师兄折倒了也。觉云。这汉来这里纳败阙。脱下衲衣痛打一顿。化於是大悟。 上曰。古人相见直是痛快。 师云。临济不作用当如此。 上曰。见禅师举此。胸次豁然。 师云。又如俱胝住庵时。有一尼戴笠子绕禅床一匝。云。道得即放下笠子。胝无对。尼拂袖便打。胝云。何不且住。尼云。道得即住。胝又无对。尼去后。自叹云。我虽是丈夫汉。无丈夫志气。拟弃庵往诸方参学。其夜。山神告曰。不须下山。将有肉身大士来为和尚说法也。果旬日。天龙举起一指示之。胝下大悟。后凡有问。只举一指。有一童子。每见人问事。也举指祗对。有人谓胝曰。和尚。这童子也会佛法。凡有所问。也举一指。胝闻得。一日。潜袖刀子。唤童子问云。闻你也会佛法。是否。童子云。是。胝云。如何是佛。童子举起一指头。被胝一刀斫断。童子叫唤走出。胝遂唤童子。子回首。胝云。如何是佛。童子将手起。不见指头。忽然大悟。 上曰。俱胝为人如此切。 师云。俱胝自谓。我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 上曰。正如弹琴。初拘指法。已后弦指俱忘。自然得妙。 师云。又如惠超问法眼。如何是佛。眼云。汝是惠超。法眼与么答。圣意以谓如何。 上曰。昨夜三更月正明。 师云。陛下多了这一句。 上曰。曾有人颂么。 师云。有。雪窦颂云。江国春风吹不起。鹧鸪啼在深山里。三级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又白云颂云。一文大光钱。买得个油糍。吃放肚里了。当下便不饥。 上曰。古人制颂。大能显理。 师云。昔保宁尝作清净行者不入涅盘。破戒比丘不入地狱颂云。平生疎散无拘检。酒肆茶坊任意游。汉地不收秦不管。又骑驴子下扬州。 上曰。可谓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师云。陛下此语暗合孙吴。昔佛果与妙喜俱爱前颂。佛果云。我二人各说一颂。要胜过他底。时有小儿子於窗外念。壁上安灯盏。堂前置酒台。闷来吃三盏。何处得愁来。妙喜云。某甲颂得了也。适来儿子念便是。圆悟大喜。乃云。我与你改一字。可作闷来打三盏。大底古人发扬先德因缘所有言句。乃借路经过尔。其实纵横妙用於言意之外。初不在文饰。 上曰。甚善。 复云。臣不敢久坐。谢恩下殿。 师绍熙元年十一月初八日寿皇召对赐坐。师云。陛下释万机。燕御重华想。於此道日有新证。 寿皇云。朕向来得禅师开发。日用便觉省力。 师云。省力处得无限力。得力处省无限力。 寿皇云。朕於一切事物亦不着。 师云。陛下视天下如脱敝屣。以宝位授圣子。俾太祖丕祚中兴。的的相承。绵亿万载。若非得大自在受用三昧。焉能如是。遂举。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陛下如何会。 寿皇云。放下着。 师云。放下即不无。着在什么处。 寿皇云。二边不立。 师云。如何行履。 寿皇云。中道不安。 师云。正坐在百尺竿头。陛下如何进步。 寿皇拟议。师恶一声。寿皇云。谢禅师提撕。 寿皇云。世法佛法不出这背触两字。 师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遂指御案净瓶云。只如净瓶作么生转。 寿皇云。去来自在。 师云。去来自在底是什么。寿皇咳[口*敕]一声。 师云。更进一步始得。 寿皇。朕直是要打彻。 师云。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寿皇复云。禅师所陈。直指因缘甚好。其间亦有理会不得处。 师云。陛下但扣己研穷。自然七通八达。 寿皇云。因缘更举一二。 师举。夹山初住润州鹤林时。道吾到。遇上堂。有僧问。如何是法身。云。无相。如何是法眼。云。法眼无瑕。吾不觉失笑。夹山便下座。请道吾。问。某甲适来祗对僧话。必有不是处。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吾云。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师在。夹山云。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吾云。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秀州华亭船子处去。夹山云。此人如何。吾云。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和尚若去。须易服装束。夹山乃散众易服。直造华亭。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什么寺。夹山云。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船子云。不似。又不似个什么。夹山云。不是目前法。船子云。甚处学得来。夹山云。非耳目之所到。船子云。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船子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夹山拟开口。船子以篙打落水中。才上船。船子又云。道。道。拟开口。又打。夹山於此有省。乃点头三下。 寿皇云。他到此悟也。 师云。可谓庆快平生。 师又曰。船子云。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夹山遂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船子云。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夹山云。语带玄而无路。话头谈而不谈。船子云。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夹山乃掩耳。船子云。如是。如是。遂嘱云。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二十年在药山。单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后不得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镢头边。接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夹山乃辞行。频频回顾。船子遂唤。阇黎。阇黎。夹山回首。船子举起桡云。汝将谓别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寿皇云。此公案好。禅师曾颂否。 师云。有颂。蓦口一桡全杀活。点头三下鼻辽天。至今千古风流在。谁道华亭覆却船。 寿皇云。好颂。 师云。不敢。谢恩下殿。 师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寿皇圣帝。召对於苑门宣引。寿皇望见师曰。远来不易。 师云。即日仲春。谨时恭惟至尊圣躬。万岁万万岁。至尊赐坐。 师云。臣昨自庚子年蒙恩归老育王。今十四年矣。幸无旷败。藉陛下荫覆。去年腊月十六日。蒙圣恩移住径山。臣两入奏告两宫辞免。 至尊云。此南内之意。朕亦要与禅师说话。遂教师速渡江相见。 师云。今日再睹清光。不胜荣幸。 至尊云。朕意师十六七渡江。 师云。臣十四渡江。如履平地。 至尊云。闻古有浮笠而渡者。 师云。昔日黄蘗和尚路逢异僧同行。乃一罗汉。至天台。值江涨。不能济。植杖久之。异僧以笠当舟。登之浮去。黄蘗指而骂曰。这自了汉。我早知汝。定捶折其胫。异僧乃叹曰。道人猛利。非我所及。 至尊云。可谓神通。 师云。宗门下不贵神通。只贵眼明。 至尊云。须是如此始得。朕寻常不信幻怪等事。 师云。陛下圣智洞明。见得如此。 至尊云。莫也宽住几日。 师云。臣已选二十五日入院。 至尊云。师所至处缘熟。 师云。上感圣恩。 至尊云。朕每日常诵楞严.圆觉并儒书。终日翛然无一事。 师云。足见陛下圣学日新。大抵看经教展卷时。便与古人对偶。正不在多读。 至尊云。朕常念兹在兹。 师云。陛下乃菩萨地位中来。所以愿力坚固。然一切语默动静处。直教正念现在。莫起第二念。只如臣即今与陛下相对。臣又安知陛下微细流注处。只此微细流注处。谓之偷心。偷心若无。自然不起第二念。 至尊云。朕得禅师提这一念。不为无补。 师云。昔日雪峰和尚出岭参秀州精严灵光禅师。值灵光迁化。雪峰问其徒曰。灵光在日。如何指示学者。其徒曰。但云莫起第二念。 至尊云。这一则语。可以指示人做工夫。 师云。所谓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 至尊云。有甚机缘。更举一二则。 师云。昔纸衣道者参曹山。山云。如何是纸衣下事。道者云。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山云。如何是纸衣下用。道者近前应诺。便脱去。山云。汝只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道者忽然开眼问云。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山云。未是妙。道者云。如何是妙。山云。不借借。道者珍重复脱去。曹山乃有颂云。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疎亲。念异便於玄体昧。心差不与道相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至尊云。参禅到这里。方始得受用。 师云。古人念念无间。方得到此真实田地。不敢久坐。圣躬。谢恩下殿。 三月初五日。寿皇谕问札云。朕每日止是块坐。别做得个什么。烦师写来。 师答云。恭承至尊垂问。每日止是块坐。别做得个什么。陛下但於块坐处提撕看是什么。若别有。即是剩法。所以南台和尚有颂云。南台静坐一炷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此是古德脚踏实地处。陛下於此契证。非但块坐。向四威仪中总是现成受用安乐法也。谨奏。 四月初六日。寿皇论问。朕近颇悟佛法无多子。一言以蔽之。但无妄念而已。若起妄念。则有生灭。未知此说是否。 师云。恭承圣谕近颇悟佛法无多子。足见圣心昭彻。陛下所谓一言以蔽之。但无妄念而已。若起妄念。则有生灭。诚如圣意。更能到妄忘起灭处。则乾坤独露。应用纵横。方是受用三昧。谨奏。
古尊宿语录卷第四十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