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谷气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帝曰: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
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
针灸神书
针灸聚英
本草经集注
本草害利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