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明伦汇编官常典宗藩部之2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按宋史真宗本纪至道三年二月即皇帝位夏四月

癸卯弟越王元份进封雍王吴王元杰进封兖王并

兼中书令徐国公元偓进封彭城郡王泾国公元偁

进封安定郡王并同平章事元俨封曹国公六月戊

戌追复涪王廷美西京留守兼中书令秦王甲辰复

封兄元佐为楚王乙巳赠弟元亿为代国公

真宗咸平五年冬十一月己酉封子元佑为信国公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景德二年进封元偓元偁元俨王爵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二年冬十一月癸亥彭城郡

王元偓进封宁王安定郡王元偁进封舒王曹国公

元俨进封广陵郡王

大中祥符元年冬十二月辛丑广陵郡王元俨进封

荣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二年夏六月壬寅诏量留五坊鹰鹘备诸

王从时展礼余悉纵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三年秋九月丁亥作宗室座右铭赐诸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四年夏四月甲子元偓进封相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七年春三月丁未封皇子受益庆国公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按仁宗本纪帝讳贞初名

受益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七年封庆国公八年封

寿春郡王天禧二年进封升王九月丁卯册为皇太

子干兴元年二月戊午遗诏太子即皇帝位

大中祥符八年元俨降封端王复进封彭王封庆国

公为寿春郡王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八年夏四月壬申荣王

元俨宫火延及殿阁内库五月壬午荣王元俨罢武

信军节度使降封端王七月丙寅以宫城火诏诸王

徙宫于外冬十一月辛酉端王元俨进封彭王十二

月戊寅皇子冠辛卯太子庆国公封寿春郡王

天禧元年春二月戊寅相王元偓加尚书令兼中书

令进封徐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天禧二年春二月丁卯寿春郡王加太保进封升王

秋八月壬子彭王元俨进封通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天禧三年冬十二月辛卯通王元俨进封泾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干兴元年二月戊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丙寅进封泾

王元俨为定王赐赞拜不名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仁宗康定元年封皇子昕为寿国公

按宋史仁宗本纪康定元年秋七月戊寅皇子昕为

忠正军节度使封寿国公庆历元年春二月己亥寿

国公昕薨夏五月乙丑追封皇长子为褒王赐名昉

庆历三年封皇子曦为鄂王

按宋史仁宗本纪庆历三年春正月庚午朔封皇子

曦为鄂王辛未曦薨

庆历四年秋七月戊寅封宗室德文等十人为郡王

国公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佑七年封皇子曙为巨鹿郡公

按宋史仁宗本纪嘉佑七年秋八月己卯诏以宗实

为皇子癸未赐名曙九月乙巳朔以皇子为齐州防

御使进封巨鹿郡公按英宗本纪帝讳曙濮安懿

王允让第十三子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于宣平坊

第四岁仁宗养于内宝元二年豫王生乃归濮景

佑三年赐名宗实嘉佑中宰相韩琦等请建储仁宗

曰宗子已有贤智可付者卿等其勿忧七年八月戊

寅立为皇子癸未改今名帝闻诏称疾益坚辞诏同

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往喻旨即卧内起帝以

入甲辰见清居殿自是日再朝或入侍禁中九月迁

齐州防御使巨鹿郡公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

皇后传遗诏命帝嗣皇帝位

嘉佑八年英宗嗣位以皇子顼为光国公进封淮阳

郡王

按宋史英宗本纪八年夏四月壬申朔遗诏帝嗣皇

帝位丁亥以皇子右千牛卫将军仲针为安州观察

使光国公秋九月辛亥以光国公仲针为忠武军节

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阳郡王改名顼冬十二

月乙亥淮阳郡王顼出阁按神宗本纪帝讳顼英

宗长子庆历八年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宫八月赐名

仲针嘉佑八年侍英宗入居庆宁宫英宗即位封安

国公九月封淮阳郡王改今讳治平元年六月进封

颍王三年十二月壬寅立为皇太子四年正月丁巳

即皇帝位

按英宗纪作光国公

神宗纪作安国公存疑

英宗治平元年进封顼为颍王颢为东阳郡王

按宋史英宗本纪治平元年夏六月己亥以淮阳郡

王顼为颍王祈国公颢为保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东阳郡王

治平二年夏五月乙酉诏宗室封王者子孙袭爵

按宋史英宗本纪云云

治平三年以濮王子宗懿为濮国公进濮王子孙及

鲁王孙爵一等

按宋史英宗本纪三年春正月丁丑皇太后下书中

书门下封濮安懿王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王氏韩

氏任氏皇帝可称亲尊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后诏

遵慈训以茔为园置守卫吏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主

祠事如皇太后旨辛巳诏臣民避濮安懿王讳以王

子宗懿为濮国公秋七月乙丑进濮王子孙及鲁王

孙爵一等

治平四年神宗即位诏允弼允良朝朔望进封弟颢

頵二人王爵

按宋史神宗本纪四年正月丁巳帝即皇帝位丙寅

诏东平郡王允弼襄阳郡王允良朝朔望戊辰允弼

允良并加守太保弟东阳郡王颢进封昌王鄠国公

頵进封乐安郡王秋九月辛卯徙封颢为岐王頵为

高密郡王

神宗熙宁元年秋八月甲子诏中书门下考属近行

尊者一人王之九月辛未太祖曾孙舒国公从式进

封安定郡王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三年夏六月丁丑封宗室秦鲁蔡魏燕陈越七

王后为公秋七月癸丑详定宗室袭封制度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四年春二月壬申进封高密郡王頵为嘉王冬

十二月甲子封越国公世清为会稽郡王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七年春正月乙卯封皇子俊为永国公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十年封宗朴濮阳郡王寻薨以宗谊为濮国公

诏濮王子以次袭封子佣封均国公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十年秋九月甲戌宗濮兼侍

中封濮阳郡王冬十月戊寅朔宗濮薨癸巳昭化军

节度使宗谊封濮国公诏濮王子以次袭封奉祀冬

十二月丁亥封子佣为均国公按哲宗本纪帝讳

煦神宗第六子也初名佣封均国公元丰五年进封

延平郡王八年三月甲午朔立为皇太子戊戌即皇

帝位

元丰元年封宗晖濮国公进封宗谔为豫章郡王

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元年春二月庚戌濮国公宗

谊薨甲寅以邕州观察使宗晖为淮康军节度使封

濮国公夏四月乙丑封虢国公宗谔为豫章郡王

元丰二年夏六月辛酉诏镇宁军节度使魏国公宗

懿追封舒王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三年封宗晖宗旦皆为郡王进封弟颢頵二人

王爵安懿王子孙进官一等

按宋史神宗本纪三年夏四月丁酉封宗晖为濮阳

郡王以安懿王子孙皆进官一等秋九月丙戌进封

岐王颢为雍王嘉王頵为曹王并为司空封宗旦为

华阴郡王

元丰五年封宗惠江夏郡王进封子佣延安郡王

按宋史神宗本纪五年春二月丁卯封武昌军节度

观察留后宗惠为江夏郡王秋八月壬子进封均国

公佣为延安郡王

元丰七年封世准为安定郡王以宗晖嗣濮王其宗

晟等五人各封郡王

按宋史神宗本纪七年春正月丙午封洺州防御使

世准为安定郡王二月进封濮阳郡王宗晖为嗣濮

王封宗晟为高密郡王宗绰为建安郡王宗隐为安

康郡王宗瑗为汉东郡王宗愈为华原郡王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进封颢扬王頵荆王弟佶等四

人皆为郡王

按宋史哲宗本纪八年三月戊戌太子即皇帝位己

未赐叔雍王颢曹王頵赞拜不名庚申颢进封扬王

頵为荆王并加太保弟宁国公佶为遂宁郡王仪国

公佖为太宁郡王成国公俣为咸宁郡王和国公似

为普宁郡王冬十二月辛未扬王颢荆王頵并为太

傅按徽宗本纪帝讳佶神宗第十一子元丰五年

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封宁国公

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封端王出就傅元

符三年正月己卯即皇帝位

哲宗元佑元年秋八月壬辰封弟偲为祈国公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佑三年秋八月已卯进封扬王颢为徐王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佑六年春二月癸巳宗室士俔追封魏国公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绍圣元年徙封颢冀王以宗晟为嗣濮王

按宋史哲宗本纪绍圣元年春三月戊子以徐王颢

为太师徙封冀王夏五月丁卯嗣濮王宗晖薨六月

壬午封高密郡王宗晟为嗣濮王

绍圣二年以宗愈宗绰相继为嗣濮王封宗景济阴

郡王进封颢为楚王

按宋史哲宗本纪二年春三月己亥宗晟薨夏四月

壬申封华容郡王宗愈为嗣濮王秋八月壬申命彰

信军节度使宗景为开府仪同三司封济阴郡王甲

申宗愈薨九月甲午以安定郡王宗绰为嗣濮王冬

十月辛巳进封冀王颢为楚王

按宗愈元丰七年封

华原此作华容存疑

绍圣三年封濮王子未王者三人以宗楚为嗣濮王

进封佖佶二人王爵

按宋史哲宗本纪三年春二月癸未诏封濮王子未

王者三人宗楚为南阳郡王宗佑为景城郡王&#开

府仪同三司宗汉为东阳郡王乙酉宗绰薨三月己

亥封宗楚为嗣濮王辛亥封大宁郡王佖为申王遂

宁郡王佶为端王

绍圣四年徙封宗汉为安康郡王封世开为安定郡

王而以宗佑为嗣濮王

按宋史哲宗本纪四年夏六月戊子宗楚薨乙巳保

宁军观察留后宗汉为开府仪同三司徙封安康郡

王秋八月乙酉封湖州观察使世开为安定郡王戊

戌封宗佑为嗣濮王

元符元年赐五王外第名懿亲宅以宗汉为嗣濮王

进封咸宁郡王俣等三人王爵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符元年春二月庚寅诏建五王

外第丁酉宗佑薨三月丁巳五王外第成赐名懿亲

宅戊午封宗汉为嗣濮王甲戌进封咸宁郡王俣为

莘王普宁郡王似为简王祁国公偲为永宁郡王

元符二年夏四月癸巳封永嘉郡王偲为睦王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进封申王佖等四人王爵追封

祖宗诸子为王封世雄安定郡王子亶为韩国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正月己卯端王即皇帝位丙

戍以申王佖为太傅进封陈王赐赞拜不名己丑进

封莘王俣为卫王守太保简王似为蔡王睦王偲为

定王并守司徒三月辛未诏追封祖宗诸子光济等

三十三人为王癸巳以宁远军节度观察留后世雄

为崇信军节度使封安定郡王夏四月己酉长子亶

生秋七月辛卯封子亶为韩国公按钦宗本纪帝

讳桓徽宗皇帝长子元符三年四月己酉生初名亶

封韩国公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

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观二年正月

进封定王政和五年二月乙巳立为皇太子宣和七

年十二月庚申徽宗诏皇太子嗣位辛酉即皇帝位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进封子亶为京兆郡王颢子孝

骞頵子孝参皆为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建中靖国元年夏六月庚寅朔以

韩国公亶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京兆郡王甲寅封吴

王颢子孝骞为广陵郡王頵子孝参为信都郡王

崇宁元年封子楷为高密郡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元年春二月甲午子亶改名

烜庚子封子焕为魏国公秋八月乙卯子烜改名桓

焕改名楷冬十一月戊申子楷为开府仪同三司封

高密郡王

崇宁二年夏五月己亥封子楫为楚国公秋九月庚

寅封子枢为吴国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三年子楫进封南阳郡王子杞封冀国公赐陈

王佖入朝不趋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春二月壬子以楚国公楫为

开府仪同三司封南阳郡王夏四月辛酉徙封楫为

乐安郡王冬十一月丙戌封子杞为冀国公十二月

戊午赐陈王佖入朝不趋

崇宁五年春三月辛丑封眉州防御使世福为安定

郡王夏五月辛亥封子栩为鲁国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元年进封俣偲二人王爵封仲损仲御为王子

棫子构为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大观元年春正月戊申进封卫王

俣为魏王定王偲为邓王乙卯封仲损为南康郡王

仲御为汝南郡王夏五月己丑封子棫为扬国公乙

巳子构生秋八月丁巳封子构为蜀国公按高宗

本纪帝讳构徽宗第九子大观元年五月乙巳生八

月丁丑赐名封蜀国公二年正月庚申封广平郡王

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进封康王建炎元年夏五月

庚寅朔帝即位于应天府治

大观二年进封魏王俣等九人徙封仲损等四人王

爵封仲增五人为王子材等三人为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二年春正月庚申进封魏王俣为

燕王邓王偲为越王&#为太尉京兆郡王桓为定王

高密郡王楷为嘉王&#为司空吴国公枢为建安郡

王冀国公杞为文安郡王楚国公栩为安康郡王扬

国公棫为济阳郡王蜀国公构为广平郡王&#为开

府仪同三司庚午徙封仲损为齐安郡王仲御为华

阳郡王孝骞为晋康郡王孝参为豫章郡王&#开府

仪同三司封仲增为信安郡王仲忽为普安郡王仲

癸为咸安郡王仲仆为同安郡王仲糜为淮安郡王

三月甲子封子材为魏国公乙亥封子模为镇国公

秋九月壬申封子植为吴国公

大观三年封子朴子棣为国公以仲增为嗣濮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秋八月乙酉封子朴为雍国

公己丑嗣濮王宗汉薨甲午以仲增为开府仪同三

司封嗣濮王九月癸丑封子棣为徐国公

大观四年秋七月戊申封子为冀国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元年封子栱子栻子榛为公宗粹为信安郡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元年春正月戊寅封子栱为

定国公秋九月丁亥封子栻为广国公冬十月庚戌

封昭化军节度使宗粹为信安郡王十一月丙子封

子榛为福国公

政和二年夏五月丁卯封子椿为庆国公冬十二月

辛亥封子&#为卫国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三年春正月己卯封子楗为韩国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四年追封濮王子八人为王封子梃为相国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四年春正月辛丑追封濮王子宗

谊为祁王宗咏为莱王宗师为温王宗辅为楚王宗

博为萧王宗沔为霍王宗荩为建王宗胜为袁王冬

十一月丁丑封子梃为相国公

政和五年封子樾子为公以仲御为嗣濮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五年秋七月丁亥封子樾为瀛国

公八月嗣濮王仲增薨九月己卯封仲御为嗣濮王

丙戌封子为惠国公

政和六年冬十一月己未徙封卫国公&#为郓国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重和元年封孙谌子椅为公侄有弈为和义郡王进

封子楷为郓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重和元年春正月戊子封孙谌为

崇国公乙巳封侄有弈为和义郡王三月癸巳令嘉

王楷赴廷对戊戌御集英殿策进士戊申赐礼部奏

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人有司以嘉王楷第

一帝不欲楷先多士遂以王昂为榜首秋八月癸酉

封子椅为嘉国公闰月丁卯进封楷为郓王

是年

闰九月

宣和元年进封枢杞二人王爵封子栋为公侄有恭

为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元年春正月壬子进建安郡

王枢为肃王文安郡王杞为景王并为太保癸酉封

子栋为温国公侄有恭为永宁郡王

宣和二年秋七月丙寅封子橞为英国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三年进封栩模构三人王爵封子桐为公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春正月戊午以安康郡王栩

为太保进封济王镇国公模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

乐安郡王冬十一月辛巳封子桐为仪国公十二月

壬子进封广平郡王构为康王乐安郡王模为祁王

并为太保

宣和四年进封子植王爵封子柄为公而以仲爰为

嗣濮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四年春二月丙午以吴国公植为

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信都郡王夏五月丁卯封子柄

为昌国公甲戌嗣濮王仲御薨乙酉封开府仪同三

司江夏郡王仲爰为嗣濮王冬十二月壬寅进封植

为莘王

宣和五年进封朴棣二人王爵以仲理为嗣濮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五年春二月丁酉进封雍国公朴

为华原郡王徐国公棣为高平郡王并为开府仪同

三司夏六月己丑仲爰薨丁酉以安国军节度使仲

理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嗣濮王冬十一月戊申以

高平郡王棣为太保进封徐王

宣和六年封与令荡为郡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六年春二月丁亥以冀国公为

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河间郡王韶州防御使令荡为

婺州观察使封安定郡王

宣和七年进封栻榛四人王爵封子枞为国公

罢修蕃衍北宅令诸王子分居十位

按宋史徽宗本纪七年春二月己巳进封广国公栻

为南康郡王福国公榛为平阳郡王并开府仪同三

司三月丙戌以惠国公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

安郡王夏五月壬午封子枞为润国公秋七月甲戌

以河间郡王为太保进封沂王冬十二月戊午罢

修蕃衍北宅令诸王子分居十位

钦宗靖康元年封子谌为大宁郡王进封栻等四人

王爵

按宋史钦宗本纪靖康元年春正月壬午封子谌为

大宁郡王夏四月戊午进封南康郡王栻为和王平

阳郡王榛为信王六月壬寅封郓国公&#为安康郡

王韩国公楗为广平郡王并开府仪同三司

高宗建炎元年以仲湜为嗣濮王封子魏国公

按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元年夏六月庚申封靖康军

节度使仲湜嗣濮王辛未子生秋九月己亥以子

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

绍兴元年以伯令话袭封安定郡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元年春正月辛酉诏太祖创

业垂统德被万世神宗诏封子孙一人为安定郡王

世世勿绝自宣和未至今未举有司其上应袭封人

名依故事举行秋七月辛丑封伯右武卫大将军令

话为安定郡王

绍兴二年封伯令畤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年秋八月甲午安定郡王令话

薨九月丁亥封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防御使令畤

&#为安定郡王

绍兴五年封宗室瑗为建国公令矼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元年五月甲寅命知南外宗正事

令虑选年幼宗子将育于宫中二年夏五月辛未选

宗室子偁之子伯琮育于禁中三年春二月庚子以

宗子伯琮为和州防御使赐名瑗寻改贵州四年秋

九月壬子安定郡王令畤薨五年夏五月戊戌以贵

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六月甲辰

封武经大夫令矼为安定郡王己酉命建国公瑗出

就资善堂听读按孝宗本纪帝讳&#字元永太祖

七世孙也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于秀州少长命名

伯琮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诏选太祖之后于伯

字行中有贤德者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三

年二月赐名瑗五年五月己亥封建国公十二年正

月丁酉封普安郡王三月壬寅出合就外第十三年

九月秀王殁于秀州十四年四月庚辰听解官行服

十六年四月乙巳免丧还旧官三十年二月癸酉立

为皇子更名玮丙子进封建王四月赐字元三十

二年五月甲子立为皇太子改名&#甲戌赐字元永

乙亥内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

退处德寿宫

绍兴六年封令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六年春正月己丑安定郡王令矼

薨夏六月辛酉封集英殿修撰令为安定郡王(

旷)

绍兴八年以仲儡为嗣濮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七年秋七月甲戌嗣濮王仲湜薨

八年春三月己丑以知南外宗正事仲儡嗣濮王

绍兴九年封宗子璩为崇国公封叔士为齐安郡

按宋史高宗本纪四年夏五月丙子复选宗室子彦

之子伯玖育于禁中六年春正月壬午赐宗子伯玖

名璩为和州防御使九年春三月丁亥以和州防御

使璩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秋九月丙戌封叔

士为齐安郡王

绍兴十年以士主濮王祠事

按宋史高宗本纪九年冬十一月癸未嗣濮王仲儡

薨十年夏六月甲子士主奉濮王祠事

绍兴十一年秋八月乙亥命诸王后各推年长一人

权主祀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二年进封瑗为普安郡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十二年春二月丁丑加建国公瑗

为检校少保进普安郡王三月壬寅命普安郡王出

就第朝朔朢

绍兴十五年春二月己亥封崇国公璩为恩平郡王

出就第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三年春三月丙午齐安郡王士薨于建

州追封循王秋八月乙丑士樽薨追封韶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五年封士俴为嗣濮王令&#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十五年冬十一月庚午封叔和

州防御使右监门卫大将军士俴为崇庆军节度使

嗣濮王福建路提刑令&#为利州观察使安定郡王

绍兴二十六年封伯令衿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十六年春正月丙寅封伯令衿

明州观察使安定郡王以其从弟令&#让也

绍兴二十八年封士輵为嗣濮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十八年秋九月辛巳封叔建州

观察使士輵为昭化军节度使嗣濮王

绍兴二十九年复以令&#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十八年冬十二月庚寅安定郡

王令衿薨二十九年秋七月癸巳封权户部侍郎令

&#为安定郡王

绍兴三十年春二月癸酉诏立普安郡王瑗为皇子

更名璋丙子进封建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三十二年追封兄子偁为秀王孝宗即位进封

子恺惇等三人为王

按宋史高宗本纪三十二年夏六月甲戌加赠兄子

偁为太师中书令追封秀王按孝宗本纪三十二

年皇太子即皇帝位秋九月甲午以子为少保永

兴军节度使进封邓王恺为雄武军节度使开府仪

同三司进封庆王惇为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

司进封恭王按光宗本纪帝讳惇孝宗第三子也

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二十年赐今名孝宗即位

封恭王及庄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类己欲立为

太子而以其非次迟之干道六年七月太史奏木火

合宿主册太子当有赦是时虞允文相因请蚤建储

贰七年正月丙子朔允文复以请孝宗曰朕既立太

子即令亲王出镇外藩卿宜讨论前代典礼允文寻

以闻二月癸丑乃立帝为皇太子庆王恺为雄武保

宁军节度使判宁国府进封魏王十六年正月辛亥

孝宗以倦勤欲禅位皇太子二月壬戌御紫宸殿行

内禅礼

孝宗干道元年夏六月辛卯以武经郎令德为安定

郡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干道二年封孙挺荣国公追封子恪为邵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干道二年夏六月庚辰封孙挺为

福州观察使荣国公秋九月辛酉追封子恪为邵王

谥曰悼肃

干道四年冬十一月癸未岳阳军节度使居广封永

阳郡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干道六年夏六月荣国公挺自东宫出居外第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干道七年进封恺为魏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七年春二月癸丑以庆王恺为雄

武保宁军节度使判宁国府进封魏王

干道八年封令&#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七年秋九月戊子安定郡王令德

薨八年夏六月庚子以武德郎令&#为金州观察使

封安定郡王

干道九年春二月乙酉孙荣国公挺薨追封豫国公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元年冬十二月庚午诏礼官论复魏悼王袭封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五年封孙扩为英国公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五年冬十月戊午以孙右千

牛卫大将军扩为明州观察使封英国公按宁宗

本纪帝讳扩光宗第二子也干道四年十月丙午生

五年五月赐今名淳熙五年十月戊午封英国公十

一年当出阁两宫爱之不欲令居外乃建第东宫之

侧以十月甲戌迁焉十二年三月乙酉封平阳郡王

十六年二月壬戌光宗受禅三月己亥进封嘉王绍

熙五年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出丁未宰

臣奏嘉王宜正储位从之七月辛酉赵汝愚遣韩

胄因内侍张宗尹以禅位嘉王之意请于太皇太后

翌日禫祭汝愚率百官诣大行柩前太皇太后垂帘

汝愚率同列再拜出所拟以进云皇帝以疾未能执

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闲皇子嘉王扩可即皇帝位尊

帝为太上皇

淳熙七年春二月乙巳封子栋为宜州观察使安定

郡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八年秋七月癸未永阳郡王居广薨追封永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九年秋九月丙子以子彤为容州观察使封安

定郡王辛卯封伯圭为荣阳郡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十二年春三月乙酉进孙扩为安庆军节度使

封平阳郡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十三年以士歆为嗣濮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三年春正月癸巳嗣濮王士歆

为少保

按文献通考士歆淳熙时封嗣濮王

淳熙十五年秋七月壬戌恩平郡王璩薨追封信王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十六年封孙&#嘉国公光宗即位进扩为嘉王

&#为许国公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六年春正月甲午封孙&#为嘉

国公按光宗本纪淳熙十六年二月孝宗内禅帝

即位三月己亥子扩进封嘉王夏四月癸酉侄&#进

封许国公冬十一月庚午置嘉王府翊善以秘书郎

黄裳为之

光宗绍熙元年春三月丁卯诏秀王袭封置园庙班

安僖王讳夏四月己丑以伯圭为太保嗣秀王

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绍熙三年春三月辛巳以子涛为安定郡王秋七月

甲申增嘉王府讲读官二员

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绍熙五年七月皇子扩即皇帝位八月壬寅进封弟

许国公&#为徐国公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宁宗庆元元年冬十月壬申封子恭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庆元二年春三月己亥进封弟&#为吴兴郡王秋八

月壬戌子&#薨追封兖王谥冲惠九月癸巳嗣濮王

士歆薨追封韶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庆元三年命不为嗣濮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三年夏四月丙午命不为

嗣濮王五年冬十二月辛酉薨

庆元六年命不璺为嗣濮王追封子坦及增皆为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六年春正月己亥子坦生夏四月

己酉命不璺为嗣濮王秋八月壬寅子坦薨追封邠

王谥冲温冬十一月癸亥子增生十二月癸未朔子

增薨追封郢王谥冲英

嘉泰二年封子觌为安定郡王曮为卫国公追封伯

圭崇王子垧华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六年冬十一月癸丑朔诏宗

子与愿更名曮为福州观察使嘉泰二年秋七月辛

亥封子觌为安定郡王九月丙寅嗣秀王伯圭薨追

封崇王谥曰宪靖冬闰月乙卯以福州观察使曮为

威武军节度使封卫国公是冬子垧生未逾月薨追

封华王谥冲穆

是年闰

十二月

嘉泰四年冬十一月庚午封伯栩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开禧元年诏以曮为皇子进封荣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开禧元年夏五月乙亥诏以卫国

公曮为皇子进封荣王三年冬十一月丁亥诏立皇

子荣王曮为皇太子更名帱

开禧二年追封&#为沂王而以希瞿子均为后

按宋史宁宗本纪二年夏五月辛巳朔吴兴郡王&#

薨追封沂王谥曰靖惠甲午赐宗室希瞿子名均命

为沂王&#后秋七月乙巳置沂王府小学教授嘉定

八年秋七月庚辰诏侄均更名贵和

开禧三年追封子圻及&#皆为王命不俦为嗣濮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三年春正月丁亥子圻生二月癸

亥子圻薨追封顺王谥冲怀戊辰子&#生夏四月戊

申子&#薨追封申王谥冲懿秋七月己卯命不俦为

嗣濮王

嘉定元年追封子&#为肃王封伯柷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嘉定元年春正月戊子安定郡王

伯栩薨是春子&#生夏闰月癸未子&#薨追封肃王

谥冲靖冬十月庚辰封伯柷为安定郡王

是年

闰四月

嘉定八年封伯泽为安定郡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八年春三月癸未安定郡王伯柷

薨冬十一月丙辰朔封伯泽为安定郡王

嘉定十一年以不嫖为嗣濮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不嫖嘉定十

一年嗣封濮王

嘉定十三年命不凌为嗣濮王史弥远上宗藩庆系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二年夏六月丁亥嗣濮王不嫖

薨十三年春正月己酉命不凌为嗣濮王夏五月戊

戌史弥远等上玉牒及三祖下第七世宗藩庆系录

十六年冬十二月癸未嗣濮王不凌薨

嘉定十四年以所立沂王后贵和为皇子封祁国公

而以贵诚为沂王后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四年夏六月丙寅诏以侄福州

观察使贵和为皇子更名竑进封祁国公丁卯以立

皇子告于天地宗庙社稷乙亥以太祖十世孙与莒

补秉义郎秋八月甲子以秉义郎与莒为右监门卫

大将军赐名贵诚戊寅以侄右监门卫大将军贵诚

为果州团练使九月癸未立贵诚为沂靖惠王后

按理宗本纪帝讳昀太祖十世孙父希追封荣王

开禧元年正月癸亥生是时宁宗弟沂靖惠王薨无

嗣以宗室希瞿子赐名均为沂王后寻改赐名贵和

嘉定十三年八月景献太子薨宁宗以国本未立选

太祖十世孙年十五以上者教育如高宗择普安恩

平故事遂以十四年六月丙寅立贵和为皇子改赐

名竑而以帝嗣沂王八月甲子赐名贵诚十五年五

月丁巳竑进封济国公竑与史弥远有违言弥远日

谋媒孽其失于宁宗属意于帝而未遂十七年八月

丙戌宁宗违豫自是不视朝壬辰疾笃弥远称诏以

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

闰月丁酉宁宗崩弥远使杨谷杨石入白杨皇后称

遗旨以皇子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判宁

国府命子昀嗣皇帝位尊杨皇后曰皇太后同听政

封竑为济王赐第湖州以醴泉观使就第

是年

闰八月

嘉定十五年夏四月丁巳进封子祁国公竑为济国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嘉定十六年春正月己酉子坻生二月戊戌子坻薨

追封邳王谥冲美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嘉定十七年命师嵒嗣秀王理宗即位进封竑为济

阳郡王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七年秋七月辛亥命师嵒嗣秀

王闰八月丁酉皇帝崩史弥远传遗诏立侄贵诚为

皇子更名昀即皇帝位进封皇子竑为济阳郡王出

居湖州

理宗宝庆元年诏贬竑为巴陵郡公以师弥为嗣秀

王不熄为嗣濮王

按宋史理宗本纪宝庆元年春正月庚午湖州盗潘

壬潘丙潘甫谋立济王竑竑闻变匿水窦中盗得之

拥至州治以黄袍加其身守臣谢周卿率官属入贺

初壬等伪称李全以精兵二十万助讨史弥远擅废

立之罪比明视之皆太湖渔人及巡尉兵卒竑乃遣

王元春告于朝而率州兵诛贼弥远奏遣殿司将彭

任讨之至则盗平又遣其客秦天锡托宣医治竑疾

谕旨逼竑死寻诏贬为巴陵郡公丙戌济王竑讣闻

特辍视朝二月丙申诏师弥检校少师嗣秀王夏五

月丙寅诏不熄为保康军承宣使嗣濮王

宝庆二年秋八月乙巳济王竑追降巴陵县公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宝庆三年以贵谦继沂王后

按宋史理宗本纪三年冬十月甲子右监门卫大将

军与奭改赐名贵谦授宜州观察使继沂王后

绍定三年追封皇子缉绎二人及不皆为王

按宋史理宗本纪绍定三年春正月甲申诏故皇子

缉赠保信奉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永王

谥冲安二月壬子诏故皇子绎赐忠正保宁军节度

使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昭王谥冲纯三月戊申奉国

军节度使不薨赠少傅追封乐平郡王

绍定四年封司正天水郡公加食邑五百户

按宋史理宗本纪四年夏五月丙午宗室司正检校

少傅安德军节度使天水郡公加食邑五百户

绍定六年加赵善湘食邑四百户

按宋史理宗本纪六年春正月己酉以赵善湘为光

禄大夫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加食

邑四百户

端平元年诏封荣王三代为公复故巴陵县公官爵

以不擅为嗣濮王

按宋史理宗本纪端平元年春正月丙寅诏太师中

书令荣王已进王爵宜封三代曾祖子奭赠太师吴

国公祖伯&#赠太师益国公父师意赠太师越国公

夏六月己卯故巴陵县公竑可尽复本身官爵有司

其检视墓域以时致祭妻吴昨自请为尼特赐慧净

法空大师绍兴府月给衣资缗钱(

按嗣濮王俱各载本纪惟不&#及下

宝佑三年善腾俱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不擅安懿元孙端平元年正月封嗣

濮王

嘉熙元年封贵谦为侯与芮为子追封赵汝愚为福

按宋史理宗本纪嘉熙元年夏四月壬辰弟贵谦保

康军节度使仍奉朝请进封天水郡开国侯加食邑

与芮武康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仍奉朝请进封开

国子秋八月甲申太师秦国公汝愚追封福王

嘉熙二年冬十一月甲申子维薨追封祁王谥冲昭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淳佑元年以与芮嗣荣王贵谦嗣沂王

按宋史理宗本纪淳佑元年夏四月丁丑诏以与芮

为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嗣荣王贵谦开府仪同

三司嗣沂王

淳佑五年以师弥嗣秀王

按宋史理宗本纪五年冬十一月丙申诏师弥典司

属籍职事修举授太傅加食邑依前判大宗正事嗣

秀王

淳佑九年孟启进封益国公

按宋史理宗本纪六年冬十月己丑少保嗣荣王与

芮之子赐名孟启授贵州刺史七年春正月乙卯建

资善堂授孟启宜州观察使就内小学九年春正月

乙巳孟启授庆远军节度使进封益国公按度宗

本纪帝讳&#太祖十一世孙父嗣荣王与芮理宗母

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于绍兴府荣邸资识内

慧七岁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及在位岁久无子

乃属意托神器焉淳佑六年十月己丑赐名孟启以

皇侄授贵州刺史入内小学七年正月乙卯授宜州

观察使就王邸训习九年正月乙巳授庆远军节度

使封益国公十一年正月壬戌改赐名孜进封建安

郡王宝佑元年正月庚辰诏立为皇太子改赐今名

癸未授崇庆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永嘉郡

王二年十月癸酉进封忠王十一月壬寅加元服赐

字邦寿五年十月庚子授镇南遂安军节度使景定

元年六月壬寅立为皇太子赐字长源五年十月丁

卯理宗崩受遗诏太子即皇帝位

淳佑十年以善珊为嗣濮王

按宋史理宗本纪十年夏五月丙寅朔以福州观察

使提举佑神观善珊为保康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

嗣濮王

淳佑十一年进封孟启建安郡王追封不擅新兴郡

按宋史理宗本纪十一年春正月丁卯诏孟启改赐

名孜依前庆远军节度使进封建安郡王三月丁卯

少保保宁军节度使嗣濮王不擅薨赠少师追封新

兴郡王

淳佑十二年追封贵谦申王善珊咸宁郡王而以善

奂嗣濮王

按宋史理宗本纪十二年秋九月丁亥少师保康军

节度使嗣沂王贵谦薨赠太傅追封申王冬十月癸

丑嗣濮王善珊薨赠少师追封咸宁郡王戊午濮安

懿王长孙善奂授福州观察使提举佑神观嗣濮王

宝佑元年改建安郡王名&#进封永嘉郡王加与芮

等食邑

按宋史理宗本纪宝庆三年冬十月甲子右千牛卫

将军孟杓改赐为乃裕授荆州防御使继景宪太子

后宝佑元年春正月庚寅朔诏以艺祖嫡系十一世

孙嗣荣王与芮之子建安郡王孜为皇子改赐名&#

授崇庆军节度使进封永嘉郡王三月戊子与芮授

少师加食邑七百户希逦检校少傅加食邑五百户

与欢授少保加食邑七百户乃裕保康军节度使加

食邑五百户

宝佑二年冬十月癸酉皇子&#进封忠王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宝佑三年诏乃猷奉沂王祠事追封与欢为王而以

善腾为嗣濮王

按宋史理宗本纪三年春二月乙亥诏右千牛卫上

将军乃猷授蕲州防御使奉沂靖惠王祠事冬十二

月丙子少傅节度使与欢薨赠少师追封为奉化郡

按续文献通考善腾安懿王五世孙宝佑三年十二

月嗣封濮王

景定三年以善谘嗣濮王赠皇孙焯广国公

按宋史理宗本纪开庆元年秋九月己未嗣濮王善

腾薨景定三年春正月丁卯以善谘嗣濮王冬十一

月丁未皇孙容州观察使封资国公焯薨赠保静军

节度使广国公

景定五年度宗即位追封济王竑为镇王

按宋史度宗本纪五年十月丁卯理宗崩遗诏太子

即皇帝位冬十一月丙戌复济王竑元赠少师节度

使追封镇王谥昭肃有司讨论坟制增修之

度宗咸淳元年追封乃裕临川郡王

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元年冬十一月乙未兄少保

保宁军节度使致仕乃裕薨赠少傅追封临川郡王

咸淳三年诏荣王族姻转官有差与芮进封福王主

荣王祀事

按宋史度宗本纪三年夏六月戊寅诏荣王族姻与

莱等三十四人各转官有差秋八月乙丑太师武康

宁江军节度使判大宗正事嗣荣王与芮进封福王

主荣王祀事

咸淳五年加与芮食邑封子宪益国公

按宋史度宗本纪五年秋九月丙寅太师判大宗正

事福王主荣王祀事与芮加食邑一千户冬十月甲

申子宪授检校太尉武安军节度使封益国公

咸淳六年春二月辛未检校少保安德军节度使与

莱加食邑五百户

按宋史度宗本纪云云

咸淳七年进封子&#建国公追封与泽临海郡王

按宋史度宗本纪七年春正月乙丑子&#授左卫上

将军进封建国公冬十月丙申少傅嗣秀王与泽薨

诏赠少师追封临海郡王

咸淳九年冬十一月壬午子授左卫上将军封嘉

国公

按宋史度宗本纪云云按瀛国公本纪瀛国公名

度宗皇帝子也咸淳六年九月己丑生九年十一

月授左卫上将军封嘉国公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

奉遗诏即皇帝位

咸淳十年进子昺永国公恭宗即位进&#吉王昺信

按宋史度宗本纪十年夏四月乙卯子昺授左卫上

将军进封永国公按瀛国公本纪十年七月癸未

即皇帝位甲申兄&#保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

进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户弟昺保宁军节度使开府

仪同三司进封信王加食邑一千户

恭宗德佑元年追封济王为镇王择后奉祀

按宋史瀛国公本纪德佑元年夏四月乙丑提举太

平兴国宫常楙请立济王后冬十月戊午领户部财

用常楙中书舍人王应麟请立济王后十一月丙戌

赠济王太师尚书令进封镇王谥昭肃令福王与芮

择后奉祀赐田万亩

德佑二年升封吉王&#为益王信王昺为广王

按宋史瀛国公本纪二年春正月丙子命吉王&#信

王昺出镇癸未升封吉王&#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

抚大使信王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

按二王本纪二王者皆度宗庶子也长建国公&#母

淑妃杨氏季永国公昺母修容俞氏度宗崩谢太后

召贾似道等入宫议所立众以为&#长当立似道主

立嫡乃立而封&#为吉王昺信王德佑二年正月

文天祥尹临安请以二王镇闽广不从始命二王出

阁大元兵迫临安宗亲复以请乃徙封&#为益王判

福州福建安抚大使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

端宗景炎元年封信王昺为卫王

按宋史二王本纪德佑二年五月乙未朔陈宜中等

立&#于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封信王昺为卫王

至元十五年四月戊辰&#殂于碙州其臣号之曰端

宗庚午众又立卫王昺为主

宗藩部汇考八

金制封爵掌于吏部自王公以下列为七等其封王

则分国三等备置府僚又郡号有十分封白黑庶姓

而金源广平亦间封宗室诸王

以金源广平封

宗室见后编年

按金史百官志吏部尚书掌授勋封侍郎以下皆为

尚书之贰郎中掌封爵一员掌勋级酬赏承袭用荫

之事员外郎分判曹务及参议事所掌与郎中同封

爵正从一品曰郡王曰国公正从二品曰郡公正从

三品曰郡侯正从四品曰郡伯

旧曰县伯承安二年更

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凡食邑封王者万户

实封一千户郡王五千户实封五百户国公三千户

实封三百户郡公二千户实封二百户郡侯一千户

实封一百户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户县男三百户

皆无实封自天眷定制凡食邑同散官入衔凡封王

大国号二十曰恒

旧为辽明昌二年以汉辽唐宋梁秦殷楚之类

皆昔有天下者之号不宜封臣下遂皆改之

旧为梁

旧为宋

旧为秦

旧为汉

按本纪明昌二年以晋

为并此注曰旧为汉疑误

旧为汉

旧为齐

赵越谯

旧为殷

旧为楚

鲁冀豫绛

旧为唐

兖鄂

旧为吴

旧为蜀

旧为陈

曹次国三十曰泾

旧为隋

郑卫韩潞豳渖岐代泽徐滕薛纪升

旧为原

邢翼丰毕邓郓霍蔡瀛

按金格葛当在此

沂荆荣英寿温小国三十濮遂

旧曰济

道定景

后改为邹

申崇宿昔莒邺郜舒淄郕莱

旧为宋以避讳改

郧郯杞向管

旧曰郇兴定元年改

密胙任载巩蒋

士民须知云旧为葛

萧莘芮封王之郡号十金源广平平原南阳常山太

原平阳东平安定延安凡白号之姓完颜温迪罕夹

谷&#满仆散朮虎移剌答斡勒斡准把阿不罕卓鲁

回特黑罕会兰沈谷塞蒲里吾古孙石敦卓陀阿&#

准匹独思潘朮古谙石剌石古若缀罕光吉剌皆封

金源郡裴满徒单温敦兀林荅阿典纥石烈纳阑孛

朮鲁阿勒根纳合石盏蒲鲜古里甲阿迭聂摸栾抹

捻纳坦兀撒惹阿鲜把古温古孙耨撒合烈吾塞

和速嘉能偃阿里班兀里坦聂散蒲速烈皆封广平

郡吾古论兀颜女奚烈独吉黄掴颜盏蒲古里必兰

斡雷独鼎尼窟

窟亦作占

拓特盍散散答牙阿速撒&#准土谷纳谋鲁业速布

安煦烈爱申拿可贵益昆温撒梭罕霍域皆封陇西

郡黑号之姓唐括

旧作同古

蒲察朮甲蒙古蒲速粘割奥屯斜卯准葛谙蛮独虎

朮鲁磨辇益辇帖暖苏孛辇皆封彭城郡亲王母妻

封一字王者旧封王妃为正从一品次室封王夫人

承安二年敕王妃止封王夫人次室封孺人郡王母

妻封郡王夫人国公母妻封国公夫人郡公母妻封

郡公夫人郡侯母妻封郡君

承安二年更为郡侯夫人

主事四员分掌封勋之事亲王府属官傅正四品

掌师范辅导参议可否若亲王在外亦兼本京节镇

同知府尉从四品本府长史从五品明昌三年改掌

警严侍从兼总统本府之事司马从六品同检校门

禁总统府事文学二人从七品掌赞导礼仪资广学

问记室参军正八品掌表笺书启之事大定七年八

月始置二十年不专除令文学兼之提举卫绍王

家属提举从六品同提举从七品旧为东海郡侯邑

令丞提举镐厉王家属提举同提举提控巩国

公家属提控同提控正隆元年定制亲王金印方

二寸重八十两&#钮一字王印方一寸七分半金镀

银重四十两镀金二字诸郡王印方一寸六分半金

镀银重三十两镀金三字国公无印

太宗天会十三年熙宗即位封宗翰宗盘皆为王

按金史熙宗本纪天会十三年正月庚午即皇帝位

三月甲午以国论右勃极烈都元帅宗翰为太保领

三省事封晋国王十一月以尚书令宋国王宗盘为

太师

按续文献通考宗翰本名粘没喝撒改子天会初封

晋国王宗盘太宗子熙宗时封宋国王

熙宗天会十五年封宗隽等五人皆为王

按金史熙宗本纪十五年七月丙戌封皇叔宗隽宗

固叔祖晕皆为王丁亥汰兵兴滥爵十月乙卯以元

帅左监军挞懒为左副元帅封鲁国王宗&#右副元

帅封渖王

天眷元年封宗强宗敏及太宗子斛鲁补等十五人

皆为王进宗隽陈王始定封国制

按金史熙宗本纪天眷元年十月丙寅封叔宗强为

纪王宗敏邢王太宗子斛鲁补等十三人为王己巳

始禁亲王以下佩刀入宫辛未定封国制癸酉以东

京留守宗隽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封陈王

天眷二年进封宗隽宗&#宗干王爵降封太宗诸子

按金史熙宗本纪二年正月戊戌以左丞相宗隽为

太保领三省事进封兖国王七月辛巳宋国王宗盘

兖国王宗隽谋反伏诛丙戌以右副元帅宗&#为都

元帅进封越国王丁亥以诛宗盘等诏中外甲午咸

州详稳沂王晕坐与宗盘谋反伏诛辛丑以太傅领

三省事宗干为太师领三省如故进封梁宋国王八

月辛亥行台左丞相挞懒翼王鹘懒及活离胡土挞

懒子干带乌达捕谋反伏诛九月戊寅朔降封太宗

诸子

皇统元年正月己巳封平章政事昂为漆水郡王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皇统二年七月丁酉赐宗&#金券八月复太宗子胡

卢为王十一月甲寅平章政事漆水郡王昂薨追封

郓王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皇统六年春正月壬申封太祖诸孙为王乙未封偎

喝为王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按废帝本纪天德二年十

月辛未杀太皇太妃萧氏及其子任王偎喝按世

宗本纪帝讳雍本讳乌禄太祖孙睿宗子天辅七年

癸卯岁生皇统间以宗室子例授光禄大夫封葛王

贞元三年进封赵王正隆二年例降封郑国公进封

卫国三年徙封曹国六年海陵南伐天下骚动十月

丙午帝即皇帝位

皇统九年海陵即位勖等二十人各进爵增秩

按金史海陵本纪皇统九年十二月丁巳海陵弒熙

宗自太师领三省事勖以下二十人进爵增秩各有

差己未改皇统九年为天德元年

废帝天德二年二月戊申朔封子元寿为崇王三年

子崇王元寿薨

按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正隆二年改定亲王以下封爵等第追降景宣皇帝

为辽王

按金史海陵本纪正隆二年二月癸卯改定亲王以

下封爵等第命置局追取存亡诰身存者二品以上

死者一品参酌削降公私文书但有王爵字者皆立

限毁抹虽坟墓碑志并发而毁之四月戊戌追降景

宣皇帝为辽王按世纪景宣皇帝讳宗峻本讳绳

果太祖第二子宗峻在诸子中最嫡太祖崩与兄宗

干率宗室群臣立太宗天会二年薨熙宗即位追上

尊谥曰景宣皇帝庙号徽宗改葬兴陵海陵弒立降

熙宗为东昏王降帝为丰王世宗复尊熙宗庙谥尊

帝为景宣皇帝子合剌常胜查剌合剌是为熙宗(

按本

纪言追降辽王世纪言降丰王存疑)

正隆三年七月庚申封子广阳为滕王九月甲子滕

王广阳薨

按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世宗大定元年十一月乙酉封子实鲁剌为许王胡

土瓦为楚王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按世纪显宗光孝皇帝讳

允恭本讳胡土瓦世宗第二子皇统六年丙寅岁生

大定元年十一月世宗即位乙酉封楚王置官属二

年四月己卯赐名允迪五月壬寅立为皇太子八年

正月甲戌改赐名允恭二十五年六月庚申崩二十

六年立子璟为皇太孙二十九年世宗崩太孙即位

是为章宗五月甲午追谥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

皇帝庙号显宗

大定二年四月辛未降废帝亮为海陵郡王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大定四年十一月己丑封子永功为郑王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大定七年闰月戊辰越王永中进封许王郑王永功

封隋王永成封渖王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是年

闰七月

大定九年以越王隋王二府兴造命毋得更役百姓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九年五月戊辰尚书省奏越

王永中隋王永功二府有所兴造发役夫上曰朕见

宫中竹有枯瘁者欲令更植恐劳人而止二王府各

有引从人力又奴婢甚多何得更役百姓尔等但以

例为请海陵横役无度可尽为例耶自今在都浮役

久为例者仍旧余并官给佣直重者奏闻

大定十一年封子永升永蹈永济皆为王又进封永

中等六人王爵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一年正月丁丑封子永升为徐

王永蹈为滕王永济为薛王十二月辛酉进封越王

永中赵王隋王永功曹王渖王永成豳王徐王永升

虞王滕王永蹈徐王薛王永济滕王乙丑赵王永中

曹王永功俱授猛安仍命永功亲治事以习为政

按卫绍王本纪王讳永济小字兴胜更讳允济章宗

时避显宗讳诏改允为永世宗第七子母曰元妃李

氏大定十一年封薛王是岁进封滕王十七年授世

袭猛安二十九年世宗崩章宗即位进封潞王明昌

二年进封韩王承安二年改封卫王初章宗诛郑王

永蹈赵王允中久颇悔之七年下诏追复旧封仍赐

谥而永蹈无后乃以卫王子按陈为郑王后赐卫王

诏曰朕念郑王自弃天常以干国宪&#瘗旷野忽诸

不祀历岁既久深用怆然亲亲之情有怀难置已诏

追复旧爵改葬如仪稽考古礼以卿之子按陈为郑

王后谨其祭祀卿其悉之八年十一月自武定军入

朝时章宗已感嗽疾卫王且辞行而章宗意留之章

宗初年雅爱诸王置王傅府尉官以傅导德义及永

中永蹈之诛由是疏忌宗室遂以王傅府尉检制王

家苛问严密门户出入皆有籍而卫王乃永蹈母弟

柔弱鲜智能故章宗爱之既无继嗣而诸叔兄弟多

在章宗皆不肯立惟欲立卫王故于辞行留之无何

章宗崩匡等传遗诏立卫王卫王固让乃承诏即皇

帝位至宁元年八月壬辰胡沙虎自称监国都元帅

癸巳逼上出宫以素车载至故邸以武卫军二百人

锢守之使宦者李思中害上于邸九月甲辰宣宗即

位丁未诣邸临奠伏哭尽哀敕以礼改葬胡沙虎请

废为庶人诏百官议于朝堂议者二百余人太子少

傅奥屯忠孝侍读学士蒲察思忠请从废黜户部尚

书武都拾遗田庭芳等三十人请降为王侯太子太

保张行简请用汉昌邑王晋海西公故事侍御史完

颜讹出等十人请降复王封胡沙虎固执前议宣宗

不得已乃降封东海郡侯贞佑四年诏追复卫王谥

曰绍

大定十二年谕诸王府长史劝导诸王为善荆王文

以赃罪夺爵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二年二月壬寅上召诸王府长

史谕之曰朕选汝等正欲劝导诸王使之为善如诸

王所为有所未善当力陈之尚或不从则具某日行

某事以奏若阿意不言朕惟罪汝四月乙丑大名尹

荆王文以赃罪夺王爵降德州防御使十月丙辰以

德州防御使文赀产赐其兄之子咬住且谕其母文

之罪汝等皆当连坐念宋王有大功于国故置不问

仍以家产赐汝子

大定十七年九月辛丑封子永德为薛王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大定十八年十二月庚戌封孙吾都补温国公麻达

葛金源郡王承庆道国公

按吾都补宣宗本纪作吾

睹补各从音所近后仿此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按章宗本纪帝讳璟小字

麻达葛显宗嫡子也大定八年秋七月生于麻达葛

山以其山名之十八年封金源郡王二十五年十二

月进封原王二十六年四月诏赐名璟五月谓宰臣

曰朕所以置原王于近辅者欲令亲见朝廷议论习

知政事之体故也十一月诏立为皇太孙二十八年

十二月乙亥世宗不豫诏摄政丁亥受摄政之宝二

十九年春正月癸巳世宗崩即皇帝位按宣宗本

纪帝讳珣本名吾睹补显宗长子大定三年癸未岁

生世宗养于宫中十八年封温国公二十六年赐今

名二十九年进封丰王承安元年进封翼王泰和五

年改赐名从嘉八年进封邢王又封升王至宁元年

八月卫绍王被弒即皇帝位

大定二十五年十二月戊午以皇孙金源郡王麻达

葛判大兴尹进封原王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封兄珣等四人弟从宪与

玠二人为王进封永中等七人王爵又诏给亲王到

任钱

按金史章宗本纪二十九年春正月癸巳即皇帝位

闰月庚申朔封兄珣为丰王琮郓王瀛王从彝沂

王弟从宪寿王玠温王丙子进封赵王永中汉王曹

王永功冀王豳王永成吴王虞王永升隋王徐王永

蹈卫王滕王永济潞王薛王永德渖王六月己丑朔

诏有司请亲王到任各给钱二十万

是年

闰七月

章宗明昌元年定诸王出猎之禁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元年春正月丁巳制诸王任

外路者许游猎五日过此禁之仍令戒约人从毋扰

民二月丙申遣诸王凡出猎毋越本境

明昌二年敕亲王家毋许僧尼道士出入设王傅府

尉官敕改国号同代名者因改封诸王又令亲王所

领有军者令佐贰总押之

按金史章宗本纪二年春二月壬辰敕亲王及三品

官之家毋许僧尼道士出入丙午初设王傅府尉官

三月癸亥敕有司国号犯汉辽唐宋等名不得封臣

下有司议以辽为恒宋为汴秦为镐晋为并汉为益

梁为邵齐为彭殷为谯唐为绛吴为鄂蜀为夔陈为

宛隋为泾虞为泽制可四月甲午改封永中为并王

永功为鲁王永成兖王永升曹王永蹈郑王永济韩

王永德豳王八月己亥谕有司自今亲王所领如有

军处令佐贰总押军事

明昌三年谕诸王傅尉辅导赞助贵得中正毋务苛

按金史章宗本纪三年秋七月己亥上谓宰臣曰闻

诸王傅尉多苛细举动拘防亦非朕意是职之设本

欲辅导诸王使归之正得其大体而已平章政事清

臣曰请以圣意遍行之曰已谕之矣冬十月癸亥遣

谕诸王府傅尉曰朕分命诸王出镇盖欲政事之暇

安便优逸有以自适耳然虑其举措之间或违于理

所以分置傅尉使劝导弥缝不入于过失而已若公

余游宴不至过度亦复何害今闻尔等或用意太过

凡王门细碎之事无妨公道者一一干与赞助之道

岂当如是宜各思职分事举其中无失礼体仍就谕

诸王使知朕意

明昌四年诛郑王永蹈以财产分赐诸王增置王府

司马

按金史章宗本纪四年十二月戊戌定武军节度使

郑王永蹈以谋反伏诛己亥谕有司以郑王财产分

赐诸王甲辰诸王府增置司马一人

明昌六年封襄为任国公镐王永中有罪赐死

按金史章宗本纪六年夏四月庚辰以枢密使襄为

尚书右丞相封任国公五月乙未判平阳府事镐王

永中以罪赐死并及二子六月丙辰右谏议大夫贾

守谦右拾遗仆散讹可坐镐王永中事奏对不实削

官二阶罢之

承安元年九月辛巳以右丞相襄为左丞相监修国

史封常山郡王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承安二年亲王宣敕始用女直字封皇子为寿王诏

奖谕豫王称皇叔不名

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二年夏四月癸酉亲王宣敕

始用女直字五月己丑皇子生六月乙卯封皇子为

寿王冬十月丁亥皇子寿王薨十二月庚寅豫王永

成进马八十匹赐诏奖谕称皇叔豫王而不名

承安四年封宗浩崇国公从宪进封瀛王

按金史章宗本纪四年春三月丁酉同判大睦亲府

事宗浩为枢密使封崇国公夏四月壬午英王从宪

进封瀛王

泰和二年封皇子为葛王

按金史章宗本纪泰和二年八月丁酉皇子生九月

癸亥以皇子生亲谢南北郊庚午封皇子为葛王十

二月癸酉以皇子晬日放僧道戒牒三千三年五月

辛卯皇子葛王薨

泰和七年诏追复永中永蹈王爵封完颜匡为定国

按金史章宗本纪七年春二月丁巴诏追复永中永

蹈王爵秋九月甲申以左副元帅完颜匡为平章政

事兼左副元帅定国公

按续文献通考匡世祖九世孙章宗时以拒宋功封

定国公卫绍王时封申王

卫绍王大安元年二月壬辰封皇子六人为王十二

月进封兄永功为谯王

按金史卫绍王本纪云云

宣宗贞佑元年封皇子守礼守纯为王降故卫王为

东海郡侯

按金史宣宗本纪至宁元年八月卫绍王被弒甲辰

即皇帝位九月丁未临奠于卫绍王第辛亥封皇子

守礼为遂王守纯为濮王壬子改元贞佑庚申泽王

胡沙虎议废故卫王为庶人上曰朕徐思之以谕卿

等闰月丙戌诏降故卫王为东海郡侯

是年

闰九月

哀宗本纪哀宗讳守绪初讳守礼又讳宁甲速宣宗

第三子承安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生于翼邸泰和中

授金紫光禄大夫宣宗登极进封遂王贞佑初庄献

太子守忠薨立皇孙铿为皇太孙寻又薨四年正月

己卯立守礼为皇太子四月甲午用太子少保张行

信言更赐名守绪元光二年十二月辛卯即皇帝位

贞佑二年封承晖定国公迁卫绍镐厉王家属于郑

州赐卫绍王家属既禀

按金史宣宗本纪二年夏五月癸酉承晖加金紫光

禄大夫封定国公辛巳诏迁卫绍镐厉王家属于郑

州冬十一月辛未诏赐卫绍王家属既禀

按续文献通考承晖昂之孙本名福兴宣宗时拜平

章政事兼都元帅封邹国公迁汴后封定国公守中

都尽节死追封广平郡王

贞佑三年令司属护治巩国公按春第诏求广平郡

王承晖之后

按金史宣宗本纪三年秋九月辛未命司属令和尚

等护治巩国公按春第上谓宰臣曰按春所为不慎

或至犯法舍之则理所不容治之则失亲亲之道但

当设官以防之耳按春寻以不法谪博州防御使冬

十月甲辰诏求广平郡王承晖之后得其犹子历亭

县丞永怀以为器物直长

兴定元年春正月丙申皇子平章政事濮王守纯授

世袭东平府路三屯猛安

按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兴定三年春闰月庚子皇子平章政事濮王守纯进

封英王

按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是年

闰三月

兴定四年冬十一月戊戌诏复卫绍王王爵

按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哀宗天兴元年封讹可为曹王以铁券虎符信牌御

衣赐越王

按金史哀宗本纪天兴元年春三月丁亥大元军平

中京甲午大元遣使自郑州来谕降庚子封荆王子

讹可为曹王议以为质密国公以曹王幼请代行

上慰遣之不听其代秋闰月戊申朔遣使以铁券一

虎符六大信牌十织金龙文御衣赐越王

是年

闰九月

元制班爵八等封王以印章为轻重又为备置僚属

而分地岁赐恩礼最渥

按元史百官志爵八等王正一品郡王从一品国公

正二品郡公从二品郡侯正三品郡侯从三品郡伯

正四品郡伯从四品县子正五品县男从五品诸

王傅官宽彻不花太子至齐王位下凡四十五王每

位下各设王傅傅尉司马三员傅尉惟宽彻不花也

不干斡罗温三王有之自此以下皆称府尉别于王

傅之下司马之上而三员并设又多寡不同或少至

一员或多至三员者齐王则又独设王傅一员内

史府秩正二品内史九员正二品中尉六员正三品

司马四员正四品谘议二员从五品记室二员从六

品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库从八品掾史八人译史

四人知印通事各二人宣使五人典吏二人至元二

十九年封晋王于太祖四斡耳朵之地改王傅为内

史秩从二置官十四员延佑五年升正二品给印分

司京师并分置官属延庆司秩正三品掌王府祈

禳之事使三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典簿一员

从七品令史二人译史知印通事各一人奏差二人

至元二十七年置断事官秩正三品理王府词讼

之事断事官一十六员正三品经历知事各一员令

史三人典军司秩从七品掌控鹤百二十有六人

典军二员副使二员大德四年置按宗室世系表

自昔帝王之兴莫不众建子弟以蕃王室所以崇本

支隆国势也观其属籍有图玉牒有纪大统小宗秩

乎不紊盖亦慎矣然以唐室之盛自元宗后诸王不

出阁而史已失其世次况后世乎元之宗系藏之金

匮石室者甚秘外廷莫能知也其在史官固特其概

而考诸简牍又未必尽得其详则因其所可知而阙

其所不知亦史氏法也按诸王表昔周封列国七

十而同姓者五十三人汉申丹书之信而外戚侯者

恩寖广矣诗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其此之谓乎元

兴宗室驸马通称诸王岁赐之颁分地之入所以尽

夫展亲之义者亦优且渥然初制简朴位号无称惟

视印章为轻重厥后遂有国邑之名而赐印之等犹

前日也按食货志自昔帝王于其宗族姻戚必致

其厚者所以明亲亲之义也元之为制其又厚之至

者欤凡诸王及后妃公主皆有食采分地其路府州

县得荐其私人以为监秩禄受命如王官而不得以

岁月通选调其赋则五户出丝一斤不得私征之皆

输诸有司之府视所当得之数而给与之其岁赐则

银币各有差始定于太宗之时而增于宪宗之日及

世祖平江南又各益以民户时科差未定每户折支

中统钞五钱至成宗复加至二贯其亲亲之义若此

诚可谓厚之至矣至于勋臣亦然又所以大报功也

按续文献通考元制封一字王者金印兽钮两字王

者金印螭钮次有金印驼钮金镀银印驼钮金镀银

印龟钮有止用银印龟钮等级不同如此又同姓有

无国邑而称王者但曰宗王不详录

世祖中统元年给塔察儿封邑岁赋

按元史世祖本纪中统元年秋七月丙子诏中书省

给诸王塔察儿益都平州封邑岁赋金帛并以诸王

白虎袭剌门所属民户人匠岁赋给之

中统二年夏六月丙申禁诸王擅遣使招民及征私

钱冬十二月庚寅诏封皇子真金为燕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裕宗传帝讳真金世祖

嫡子也母昭睿顺圣皇后弘吉烈氏中统三年封燕

王守中书令十年二月立为皇太子仍兼中书令判

枢密院事太子在中书日久中外归心于是世祖春

秋高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言事者请禅位于太子太

子闻之惧台臣寝其奏不敢遽闻而小人以台臣隐

匿乘间发之世祖怒甚太子益惧未几遂薨寿四十

有三成宗即位追谥曰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祔

于太庙

中统三年赐广宁王等印禁诸王恃势扰民以燕王

守中书令

按元史世祖本纪三年春正月癸未赐广宁王瓜都

驼钮金镀银印及诸王合必赤行军印二月丙午命

诸王合必赤总督诸军四月戊申赐诸王也相哥金

印庚戌赐诸王合必赤金银海青符各二冬十月庚

申禁诸王使臣师旅敢有恃势扰民者所在执以闻

十二月甲寅封皇子真金为燕王守中书令按诸

王表瓜都中统三年封广宁王移相哥无国邑名俱

金印螭钮

至元元年给赐也速不花及玉龙荅失印释阿里不

哥等罪命燕王署敕设诸王僚属及说书官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元年秋七月庚寅给诸王也

速不花印壬辰赐诸王玉龙荅失印仍以先朝猎户

赐之庚子阿里不哥自昔木土之败不复能军至是

与诸王玉龙荅失阿速带昔里给其所谋臣不鲁花

忽察秃满阿里察脱忽思等来归诏诸王皆太祖之

裔并释不问其谋臣不鲁花等皆伏诛秋八月庚戌

命燕王署敕诸王设僚属及说书官按宗室世系

表睿宗皇帝十一子七阿里不哥大王宪宗皇帝五

子二阿速互大王三玉龙荅失大王四河平王昔里

吉按诸王表也速不花玉龙荅失金印驼钮

至元二年赐河间王印诏并只必帖木儿所设管民

官属分四亲王南京属州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年春二月戊申赐亲王兀鲁带

河间王印给所部米千石甲子诏并诸王只必帖木

儿所设管民官属闰月丁卯分四亲王南京属州郑

州隶合丹钧州隶明里睢州隶孛罗赤蔡州隶海都

他属县复还朝廷按诸王表兀古带至元二年封

河间王赐金印驼钮

是年

闰五月

至元三年夏六月丁卯封皇子南木合为北平王以

印给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诸王表南木罕至元三

年封北平王金印螭钮

至元四年封皇子忽哥赤为云南王镇大理等处

按元史世祖本纪四年秋八月丁丑封皇子忽哥赤

为云南王赐驼钮金镀银印九月庚戌遣云南王忽

哥赤镇大理鄯阐茶罕章赤秃哥儿金齿等处诏抚

谕吏民

至元五年诛济南王保和封习怯吉为河平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五年夏六月辛巳朔济南王保和

以妖言惑众谋作乱敕诛首恶五人余勿论己酉封

诸王习怯吉为河平王赐驼钮金印按宗室世系

表宪宗皇帝五子四河平王昔里吉

至元六年冬十月庚子赐诸王奥鲁赤驼钮金镀银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诸王表奥鲁赤封西平

至元七年定诸王遣使取索须以文移赐拜答寒符

印以伯忽儿为札鲁忽赤之长

按元史世祖本纪七年夏五月丙辰尚书省臣言诸

王遣使取索诸物及铺马等事自今&#以文移毋得

口传教令从之秋七月乙卯赐诸王拜答寒印及海

青金符二冬十二月辛酉以诸王伯忽儿为札鲁忽

赤之长按诸王表拜答寒大王至元七年赐金镀

银印驼钮

至元八年北平王建幕庭于和林北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一年春三月丁巳皇子北平

王南木合至自北边王以至元八年建幕庭于和林

北野里麻里之地留七年至是始归

至元九年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秃鲁符印及

只必帖木儿新城名永昌府允阔阔出以分地三州

自为一路之请

按元史世祖本纪九年春正月庚辰赐南平王秃鲁

银印及金银符各五秋八月己亥诸王阔阔出请以

分地宁海登莱三州自为一路与他王比岁赋惟入

宁海无输益都诏从之冬十月丙戌朔封皇子忙哥

剌为安西王赐京兆为分地驻兵六盘山遣使持诏

谕扮卜忻都国十一月壬戌诸王只必帖木儿筑新

城成赐名永昌府按诸王表南平王银印龟钮

至元十年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金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诸王表忙哥剌至元十

年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金印其府在长安者为

安西在六盘者为开成皆听为宫邸秦王金印兽

至元十二年春正月己亥敕追诸王海都八剌金银

符三十四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三年赐瓜都都鲁孛罗三王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三年春三月庚寅赐郡王瓜都

银印夏四月丁卯赐诸王都鲁金印秋七月甲寅赐

诸王孛罗印按诸王表瓜都中统二年封广宁王

至元十三年赐金印螭钮

至元十七年赐别乞帖木儿及忽哥赤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七年夏五月庚申赐诸王别乞

帖木儿银印冬十月丙子赐云南王忽哥赤印按

诸王表别乞帖木儿银印龟钮忽哥赤金印驼钮

至元十九年改封北平王为北安王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诸王表那木罕至元三

年封北平王十九年改封北安王

至元二十年春正月辛酉赐诸王出伯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诸王表出伯大王银印

龟钮

至元二十一年封牙忽都为镇远王赐印&#赐北安

镇南二王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一年夏闰五月癸巳赐北安

王螭钮金印六月封皇子脱欢为镇南王赐涂金银

印驻鄂州秋七月己卯赐皇子北安王印按诸王

表脱欢至元二十一年封镇南王金印螭钮牙忽都

至元二十一年封镇远王金镀银印龟钮

至元二十二年令汴梁以南至江以亲王镇之赐皇

子爱牙赤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二年夏五月甲申立汴梁宣

慰司依安西王故事汴梁以南至江以亲王镇之冬

十一月庚午赐皇子爱牙赤银印

至元二十三年春三月癸巳以临江路为北安王分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四年设北安安西总管相傅僚属收安西

王相印及秦王印易胜纳合儿王宝为济南王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四年春二月壬子设都总管

府以总皇子北安王民匠斡端大小财赋冬十月戊

寅桑哥言北安王王相府无印而安西王相独有印

实非事例乞收之诸王胜纳合儿印文曰皇侄贵宗

之宝宝非人臣所宜用因其分地改为济南王印为

宜皆从之十一月丁酉桑哥言先是皇子忙哥剌封

安西王统河西土番四川诸处置王相府后封秦王

绾二金印今嗣王阿难荅仍袭安西王印弟按摊不

花别用秦王印其下复以王傅印行一藩而二王恐

于制非宜诏以阿难荅嗣为安西王仍置王傅而上

秦王印按摊不花所署王傅罢之十二月甲子皇子

北安王置王傅凡军需及本位诸事&#以王傅领之

丁卯从安西王阿难荅请设本位诸匠都总管府

按诸王表也只里至元二十四年封济南王金印驼

按续文献通考按只吉互烈祖第三子哈赤温之子

至元二十四年封济南王

按济南王三名互见而

封年皆同存之以备参考

至元二十五年春二月丙寅赐云南王涂金驼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六年冬十二月丁亥封皇子阔阔出为宁

远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诸王表阔阔出封宁远

王金镀银印龟钮

至元二十七年赐镇远靖远二王涂金银印敕王傅

得听治诸王分地之民置也只里王傅封皇孙甘麻

剌为梁王赐金印出镇云南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七年春正月己未赐镇远王

牙忽都靖远王合带涂金银印各一夏五月癸亥敕

诸王分地之民有讼王傅与所置监郡同治无监郡

者王傅听之庚午复置诸王也只里王傅秩正四品

冬十月壬申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赐金印出镇云

南按诸王表甘麻剌至元二十七年封梁王金印

兽钮

至元二十八年春正月癸卯给诸王爱牙赤印二月

辛卯封诸王铁木儿不花为肃远王赐之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诸王表帖木儿不花至

元二十八年封肃远王金镀银印龟钮

至元二十九年皇孙甘麻剌进封晋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九年冬十二月庚寅中书省

臣言皇孙晋王甘麻剌昔镇云南给梁王印今进封

晋王请给晋王印北安王府尉也里古带司马荒兀

&#为晋王中尉仍命不只答鲁带狄琮&#为司马

按诸王表甘麻剌至元二十九年由梁王改封晋王

出镇大斡耳朵金印兽钮

至元三十年晋王立内史府以梁王印赐松山出镇

云南给安西王断事官印&#置王傅四人

按元史世祖本纪三十年夏四月己亥皇孙晋王位

立内史府秋七月己未诏皇曾孙松山出镇云南以

皇孙梁王印赐之八月戊戌给安西王断事官印冬

十二月丙午以铁赤脱脱木儿咬住拜延四人&#安

西王傅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立晋王内史府诏诸王有

有罪者不得辄自决遣

按元史成宗本纪三十一年夏四月帝即皇帝位六

月壬辰立晋王内史府秋七月甲戌札鲁花赤言诸

王之下有罪者不闻于朝辄自决遣诏禁治之

成宗元贞元年冬十二月丁卯禁诸上辄召有司官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元贞二年立安西王相府诏诸王毋擅罪官吏招民

户户居上都大都隆兴者与民均纳供需赐完泽印

定诸王明会赐与额数

按元史成宗本纪元贞元年春二月丙子朔安西王

相铁赤等请复立王相府不许令陕西省臣给其所

需仍以廉访司没入赃罚钞与之二年春正月丙戌

安西王傅铁赤脱铁木而等复请立王相府帝曰去

岁阿难荅已尝面陈朕以世祖定制谕之今复奏请

岂欲以四川京兆悉为彼有耶赋税军站皆朝廷所

司今始从汝请置王相府惟行王傅事乙未诏诸王

非奉旨毋罪官吏夏五月甲申禁诸王招户庚寅诏

诸王户居上都大都隆兴者与民均纳供需秋七月

辛未赐诸王完泽印冬十二月癸卯定诸王朝会赐

与太祖位金千两银七万五千两世祖位金各五百

两银二万五千两余各有差

大德元年封铁木而不花为镇西武靖王增晋王屯

田户内史尚乘卿各一员禁诸王夺民田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元年春三月丁丑封诸王铁

木而不花为镇西武靖王赐驼钮印秋七月癸未增

晋王所部屯田户冬十一月戊子增晋王内史一员

尚乘寺卿一员十二月戊戌诸王也只里部忽剌带

于济南商河县侵扰居民蹂践禾稼帝命诘之走归

其部帝曰彼宗戚也有是理耶其令也只里罪之禁

诸王驸马并权豪毋夺民田其献田者有刑

大德二年禁诸王受人呈献田地擅招民户及从者

假控鹤佩带扰民

按元史成宗本纪二年春正月壬辰禁诸王公主驸

马受诸人呈献公私田地及擅招民户者二月乙酉

禁诸王从者假控鹤佩带扰民

大德三年封药木忽而为定远王命中书省诸王所

需非奉旨勿给并戒饬诸王擅置官府

按元史成宗本纪三年春正月庚寅封药木忽而为

定远王赐金印命中书省自今后妃诸王所需非奉

旨勿给各位擅置官府紊乱选法者戒饬之按诸

王表药木忽儿大德三年封定远王金镀银印龟钮

大德六年以也孙铁木儿嗣晋王增诸王出伯军

按元史成宗本纪六年春正月乙巳晋王甘麻剌薨

命封其王印及内史府印二月癸酉增诸王出伯军

三千人人备马三匹官给其直按泰定帝本纪帝

讳也孙铁木儿显宗甘麻剌之长子裕宗之嫡孙也

初世祖以第四子那木罕为北安王镇北边北安王

薨显宗以长孙封晋王代之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

九日帝生于晋邸大德六年晋王薨帝袭封晋王仍

镇北边至治三年八月癸亥英宗南还驻跸南坡是

夕遇弒于幄殿诸王按梯不花及也先铁木儿奉皇

帝&#绶北迎帝于镇所癸巳即皇帝位于龙居河

大德七年夏五月乙卯以昌童王五户丝分给诸王

禁诸王毋辄杖州县官吏违者罪王府官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八年诏诸王所分郡邑达鲁花赤惟用蒙古人

封海山为怀宁王出伯为威武西宁王

按元史成宗本纪八年春三月戊辰诏诸王驸马所

分郡邑达鲁花赤惟用蒙古人三年依例迁代其汉

人女直契丹名为蒙古者皆罢之给诸王出伯所部

马万三千五百匹冬十月庚寅封皇侄海山为怀宁

王赐金印仍割瑞州户六万五千隶之岁给五户丝

直钞二千六百锭币帛各千匹十二月辛丑封诸王

出伯为威武西宁王赐金印按武宗本纪帝讳海

山顺宗荅剌麻八剌之长子也成宗大德八年十月

封帝怀宁王赐金印置王傅官食瑞州六万五千户

十一年春成宗崩五月甲申皇帝即位于上都按

诸王表海山大德八年封怀宁王金印螭钮出伯大

德八年封威武西宁王金印驼钮

大德九年春二月丁酉封诸王完泽为卫安王定远

王岳木忽儿为威定王&#赐金印秋七月壬戌复置

怀宁王王府官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按诸王表完泽大德九年

封卫安王岳木忽儿大德九年由定远王徙封威定

王金印驼钮

大德十年春二月丙辰封孛罗为镇宁王锡以金印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按诸王表孛罗大德九年

封镇宁王金印驼钮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封宁越齐济楚北宁六王治

晋王邸舍以孛罗铁木儿领诸王事务

按元史武宗本纪十一年五月甲申皇帝即位于上

都六月己未封宁远王阔阔出为宁王赐金印秋七

月癸亥朔封诸王秃剌为越王壬申以越州路为越

王秃剌分地丁丑封诸王八不沙为齐王朵列纳为

济王迭里哥儿不花为北宁王辛卯为晋王也孙铁

木儿治邸舍冬十月癸卯以旧制诸王驸马事务皆

内侍宰臣所领命中书右丞孛罗铁木儿领之十一

月癸亥封诸王牙忽都为楚王赐金印置王傅按

诸王表大德十一年阔阔出由宁远王进封宁王牙

忽都由镇远王进封楚王金印兽钮

武宗至大元年封营定陇三王赐南木忽里及定陇

二王金印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元年春正月己酉封诸王也

先铁木儿为营王夏六月戊戌封药木忽儿为定王

赐金印冬十一月乙丑赐诸王南木忽里金印十二

月庚申封和郎撒为陇王赐金印按诸王表药木

忽尔至大元年由定远王进封定王和郎撒至大元

年封陇王金印兽钮南木忽里无国邑名金印驼钮

至大二年封也不干为襄宁王以老的镇云南赐云

南王及宁肃王金印流孛兰奚于北鄙从军

按元史武宗本纪二年春三月己丑梁王在云南有

风疾以诸王老的代梁王镇云南赐金二百五十两

银七百五十两从者币帛有差庚寅封诸王也不干

为襄宁王丙寅赐云南王老的金印冬十一月甲申

赐宁肃王脱脱金印丙午诸王孛兰奚以私怨杀人

罪当死大宗正也可札鲁忽赤议孛兰奚贵为国族

乞杖之流北鄙从军从之按诸王表老的至大二

年封云南王也速不干至大二年封襄宁王金印驼

至大三年封卫兖二王叛王海都子察八儿来朝仍

以分地五户丝为币帛赐之定王乞设王府官还世

祖原赐晋王地土金银铜冶召镇南王赴阙

按元史武宗本纪三年春三月庚寅尚书省臣言昔

世祖有旨以叛王海都分地五户丝为币帛俟彼来

降赐之藏二十余年今其子察八儿向慕德化归觐

阙廷请以赐之帝曰世祖谋虑深远若是待诸王朝

会颁赏既毕卿等备述其故然后与之使彼知愧夏

五月甲申封诸王完者为卫王六月壬申以西北诸

王察八儿等来朝告祀太庙秋七月庚寅定王药木

忽儿乞如例设王府官六员从之冬十月丁卯封诸

王木八剌子买住韩为兖王壬申晋王也孙铁木儿

言世祖以张铁木儿所献地土金银铜冶赐臣后以

成宗拘收诸王所占地土民户例输县官乞回赐从

之仍赐钞三千锭赈其部贫民十一月戊子尚书省

臣言昔世祖命皇子脱欢为镇南王居扬州今其子

老章出入导卫僭窃上仪敕遣官诘问仍以所僭仪

物来上从之十二月己未镇南王老章僭拟仪卫究

问有验召老章赴阙

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封湘宁王赐湘宁王及济王印

戒敕诸王恪恭乃职置湘宁王傅罢诸王断事官

按元史仁宗本纪四年春三月庚寅即皇帝位于大

明殿夏四月丁卯改封亲王迭里哥儿不花为湘宁

王赐金印食湘乡州宁乡县六万五千户夏六月乙

巳戒敕诸王恪恭乃职丙午置湘宁王迭里哥儿不

花王傅冬十月辛卯罢诸王断事官十二月乙未赐

济王朵列纳印按诸王表朵列纳大德十一年封

济王金印兽钮迭里哥儿不花至大二年徙封湘宁

王金印螭钮

仁宗皇庆元年改封济王为吴王制诸王设王傅官

赐卫王晋王及世祖诸皇子封户罢诸王私第营缮

&#禁其宣旨各路

按元史仁宗本纪皇庆元年春正月戊午制诸王设

王傅六员银印其次设官四员改封济王朵列纳为

吴王赐卫王阿木哥庆元路定海县六万五千户二

月丙子赐晋王也孙铁木儿南康路户六万五千世

祖诸皇子也先铁木儿福州路福安县脱欢之子不

荅失里福州路宁德县忽都鲁铁木儿之子泉州路

南安县爱牙赤之子邵武路光泽县户&#一万三千

六百有四食其岁赋三月丁酉罢诸王大臣私第营

缮秋七月辛丑禁诸王径宣旨于各路

皇庆二年秋九月戊申封脱欢为安定王赐金印冬

十月己卯封不答灭里为安德王

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按诸王表脱欢皇庆二年

封安定王金印驼钮

延佑二年封汝宁王及周王安王置汝宁王傅及斡

罗温孙王傅

按元史仁宗本纪延佑二年夏四月辛丑敕诸王分

地仍以流官为达鲁花赤各位所辟为副达鲁花赤

丙午封诸王察八儿为汝宁王六月己亥置汝宁王

察八儿王傅官秋七月甲寅置诸王斡罗温孙王傅

官四员冬十一月甲戌封和世为周王赐金印

按明宗本纪帝讳和世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

圣皇后亦乞烈氏成宗大德三年命武宗抚军北边

帝以四年十一月壬子生成宗崩十一年武宗入继

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于帝武宗崩仁宗

立延佑三年春议建东宫时丞相铁木迭儿欲固位

取宠乃议立英宗为皇太子又与太后幸臣识烈门

谮帝于两宫浸润久之其计遂行于是封帝为周王

出镇云南置常侍府官属以遥授中书左丞相秃忽

鲁大司徒斡耳朵中政使尚家奴山北辽阳等路蒙

古军万户孛罗翰林侍讲学士教化等&#为常侍中

卫亲军都指挥使唐兀兵部尚书赛罕八都鲁为中

尉仍置谘议记室各二员遣就镇延佑七年仁宗崩

英宗嗣立至治三年八月癸亥御史大夫铁失等弒

英宗晋王也孙铁木儿自立为皇帝改元泰定二年

帝弟图帖睦尔以怀王出居于建康岁戊辰七月庚

午泰定皇帝崩于上都倒剌沙专权自用逾月不立

君朝野疑惧时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留守京师遂

谋举义八月甲午黎明召百官集兴圣宫兵皆露刃

号于众曰武皇有圣子二人孝友仁文天下归心大

统所在当迎立之于是帝方远在沙漠猝未能至虑

生他变乃迎帝弟怀王于江陵丁巳怀王入京师群

臣请正大统固让曰大兄在北以长以德当有天下

必不得已当明以朕志播告中外九月壬申怀王即

位是为文宗改元天历诏天下曰谨俟大兄之至以

遂朕固让之心时倒剌沙在上都立泰定皇帝子为

皇帝遣兵犯大都梁王王禅等兵次榆林燕帖木儿

等帅师与战屡败之上都兵皆溃十月辛丑齐王月

鲁帖木儿元帅不花帖木儿以兵围上都倒剌沙乃

奉皇帝宝出降两京道路始通于是文宗遣哈散及

撒迪等相继来迎朔漠诸王皆劝帝南还京师遂发

北边二年正月乙丑文宗复遣中书左丞跃里帖木

儿来迎乙酉撒迪等至入见帝于行幄以文宗命劝

进丙戌即位于和宁之北按宗室世系表仁宗皇

帝二子长英宗皇帝次安王兀都思不花早陨无后

按诸王表和世延佑二年封周王兀都思不花

延佑二年封安王金印兽钮

延佑三年置晋周二王官属&#改增诸王分地郡邑

佐贰官封玉龙铁木儿为保恩王

按元史仁宗本纪三年春正月丙午增置晋王部断

事官四员三月甲寅敕萧拜住及陕西四川省臣各

一员护送周王之云南置周王常侍府秩正二品设

常侍七员中尉四员谘议记室各二员置打捕鹰坊

民匠总管府设官六员断事官八员延福司饮&#署

官各六员&#隶周王常侍府夏四月己亥增置周王

断事官二员六月乙亥改诸王功臣分地郡邑同知

县丞为副达鲁花赤中下县及录事司增副达鲁花

赤一员秋七月乙卯封玉龙铁木儿为保恩王赐金

印按诸王表玉龙帖木儿延佑三年封保恩王金

印螭钮

延佑四年封孛罗为冀王置王傅等官封别铁木儿

为汾阳王敕诸王分地仍旧自辟达鲁花赤置安王

王傅

按元史仁宗本纪四年春闰月庚辰封诸王孛罗为

冀王辛卯封别铁木儿为汾阳王夏六月丙辰敕诸

王分地仍旧制自辟达鲁花赤戊午置冀王孛罗王

傅二员中尉司马各一员都总管府秩正三品冬十

二月壬子置安王王傅

是年

闰正月

延佑五年封嘉王及武平王置汾阳王王傅官

按元史仁宗本纪五年春二月丁酉封诸王晃火铁

木儿为嘉王秃满铁木儿为武平王&#赐印三月己

丑置汾阳王别铁木儿王傅四员按诸王表晃火

铁木儿延佑四年封嘉王金印兽钮秃满铁木儿延

佑五年封武平王金印驼钮

延佑六年春三月己巳封诸王月鲁铁木儿为恩王

给印置王傅官

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按诸王表玉龙铁木儿由

保恩王进封恩王金印兽钮

延佑七年英宗即位封宁远云南二王降封安王为

顺阳王

按元史英宗本纪七年春三月庚寅帝即位夏四月

乙卯封诸王彻彻秃为宁远王五月丁未封王禅为

云南王往镇其地秋七月丙申降封安王兀都不花

为顺阳王

英宗至治元年春三月甲午置云南王府

按元史英宗本纪云云

至治二年春正月癸未封塔察儿为兰国公冬十二

月癸未封阇阇秃为武宁王

按元史英宗本纪云云

至治三年遣忽剌出镇云南置镇远王官属封威远

泰宁二王月鲁铁木儿袭安西王授薛彻干父故金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三年春正月甲辰遣诸王忽

剌出往镇云南二月癸酉置镇远王也不干王傅官

属秋七月己酉封诸王忽都铁木儿为威远王授金

印按泰定帝本纪至治三年八月癸亥英宗遇弒

癸巳即皇帝位是日以诸王月鲁铁木儿袭封安西

王冬十二月己未授诸王薛彻干以其父故金印丙

戌旭迈杰言近也先铁木儿之变诸王买奴逃赴潜

邸愿效死力且言不除元凶则陛下美名不着天下

后世何从而知上契圣衷尝蒙奖谕今臣等议宗戚

之中能自拔逆党尽忠朝廷者惟有买奴请封赏以

示激劝遂以泰宁县五千户封买奴为泰宁王按

诸王表忽都帖木儿至治三年封威远王金印驼钮

薛彻干至治三年封定王金印兽钮

泰定帝泰定元年命诸王远徙者还部封荆怀二王

徙封王禅为梁王其余袭封赐户邑印币置僚属者

不一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元年春正月己酉命诸王

远徙者悉还其部召亲王图帖睦尔于琼州阿木哥

于大同甲寅赐诸王太平忽剌台别失铁木儿等金

印三月乙未置定王薛彻干总管府赐诸王彻彻秃

永福县户万三千六百为食邑仍置王傅己酉以皇

子八的麻亦儿间卜嗣封晋王泰宁王买奴卒以其

子亦怜真朵儿赤嗣遣湘宁王八剌失里出镇察罕

脑儿罢宣慰司立王傅府秋七月丙申以诸王薛彻

秃袭统其父完者所部仍给故印九月乙酉封也速

不坚为荆王赐金印冬十月丁丑徙封云南王王禅

为梁王食邑益阳州六万五千户仍以其子帖木儿

袭封云南王封亲王图帖睦尔为怀王食邑端州六

万五千户增岁赐币帛千匹&#赐金印按文宗本

纪帝讳图帖睦尔武宗之次子明宗之弟也母曰文

献昭圣皇后唐兀氏大德三年武宗总兵北边帝以

八年春正月癸亥生十一年武宗入继大统至大四

年武宗崩传位于弟仁宗延佑三年丞相铁木迭儿

等议立英宗为皇太子明宗以武宗长子乃出之居

于朔漠及英宗即位铁木迭儿复为丞相怀私固宠

构衅骨肉诸王大臣莫不自危至治元年五月中政

使咬住告脱欢察儿等交通亲王于是出帝居于海

南三年六月英宗在上都谓丞相拜住曰朕兄弟实

相友爱曩以小人谮诉俾居远方当亟召还明正小

人离间之罪未几铁失也先铁木儿等为逆而晋王

遂立为皇帝改元泰定召帝于海南之琼州还至潭

州复命止之居数月乃还京师十月封怀王赐黄金

印二年正月又命出居于建康以殊祥院使也先捏

掌其卫士初晋王既为皇帝以内史倒剌沙为中书

平章政事遂为丞相狡愎自用灾异数见而帝兄弟

播越南北人心思之致和元年春大驾出畋柳林以

疾还宫诸王满秃阿马剌台太常礼仪使哈海宗正

扎鲁忽赤阔阔出等与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谋曰

今主上之疾日臻将往上都如有不讳吾党扈从者

执诸王大臣杀之居大都者即缚大都省台官宣言

太子已至正位宸极传檄守御诸关则大事济矣三

月大驾至上都满秃阔阔出等扈从西安王阿剌忒

纳失里居守燕铁木儿亦留大都时也先捏私至上

都与倒剌沙等图弗利于帝乃遣宗正扎鲁忽赤雍

古台迁帝居江陵七月庚午泰定皇帝崩于上都倒

剌沙及梁王王禅辽王脱脱因结党害政人皆不平

时燕铁木儿实掌大都枢密符印谋于西安王阿剌

忒纳失里阴结勇士以图举义八月甲午黎明百官

集兴圣宫燕铁木儿率阿剌铁木儿孛伦赤等十七

人兵皆露刃号于众曰武宗皇帝有圣子二人孝友

仁文天下正统当归之今尔一二臣敢紊邦纪有不

顺者斩乃手缚平章政事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分命

勇士执中书左丞朵朵等皆下狱燕铁木儿与西安

王阿剌忒纳失里共守内廷籍府库录符印召百官

入内听命即遣前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明里董阿前

宣政使荅里麻失里驰驿迎帝于江陵甲辰帝发江

陵丁巳帝至京师入居大内九月丁卯燕铁木儿率

诸王大臣伏阙请早正大位以安天下帝固辞曰大

兄在朔方朕敢紊天序乎燕铁木儿曰人心向背之

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帝曰必不得已必

明着朕意以示天下而后可壬申帝即位于大明殿

以致和元年为天历元年冬十一月庚辰遣使奉迎

皇兄明宗皇帝于漠北二年春正月丙戌皇兄明宗

即皇帝位于和宁之北三月辛酉遣燕铁木儿奉皇

帝宝于明宗行在所夏四月癸卯明宗遣武宁王彻

彻秃中书平章政事哈八儿秃来锡命立帝为皇太

子五月丁丑帝发京师北迎明宗皇帝秋七月丙子

帝受皇太子宝八月乙酉朔明宗次于王忽察都丙

戌帝入见明宗宴帝及诸王大臣于行殿庚寅明宗

崩帝入临哭尽哀燕铁木儿以明宗后之命奉皇帝

宝授于帝遂还癸巳帝至上都己亥帝复即位于上

都大安阁按诸王表至大三年完泽由卫安王进

封卫王泰定元年王禅由云南王进封梁王也速不

坚封荆王图帖睦尔封怀王俱金印兽钮帖木儿不

花袭封云南王金镀银印驼钮太平袭封阳翟王忽

剌台袭封汝宁王金印螭钮宗王别失帖木儿无国

邑名金印驼钮

泰定二年春正月辛丑怀王图帖睦尔出居于建康

夏六月甲申改封嘉王晃火帖木儿为并王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云云

泰定三年封威顺宣靖绥宁镇南四王及嗣齐王&#

命诸王出镇抚边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三年春正月壬子封诸王宽彻

不花为威顺王镇湖广买奴为宣靖王镇益都各赐

钞三千锭己未以湘宁王八剌失里镇兀鲁思部夏

六月丁亥命湘宁王八剌失里出镇阿难荅的之地

乙未命梁王王禅及诸王彻彻秃镇抚北军赐王禅

钞五千锭币帛各二百匹秋七月辛亥封阿都赤为

绥宁王赐钞四千锭给金印己未以月鲁帖木儿嗣

齐王给金印八月丁亥遣梁王王禅整饬斡耳朵思

边事冬十一月戊午封诸王铁木儿不花为镇南王

镇扬州按诸王表泰定二年月鲁铁木儿封齐王

金印兽钮阿都赤封绥宁王金镀银印驼钮

泰定四年命靖安王等出镇封宽彻为国公给齐王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四年春正月壬子靖安王阔不

花出镇陕西二月乙亥亲王也先铁木儿出镇北边

赐金一锭银五锭钞五百锭币帛各十匹三月壬戌

命亲王八剌失里出镇察罕脑儿封宽彻为国公秋

七月丁巳给齐王月鲁帖木儿印

文宗天历元年文宗命威顺王还镇湖广诏议削辽

王王号等事进封西安王为豫王

按元史文宗本纪天历元年冬十一月甲申命威顺

王宽彻不花还镇湖广十二月辛丑江南行台御史

言辽王脱脱自其祖父以来屡为叛逆盖因所封地

大物众宜削王号处其子孙远方而析其元封分地

诏中书与勋旧大臣议其事丁巳封西安王阿剌忒

纳失里为豫王赐南康路为食邑

天历二年明宗封帖木儿为保德郡王文宗封楚辽

肃镇南宣让五王其余各有给赐征召等事

按元史明宗本纪二年正月丙戌帝即位于和宁之

北三月戊午朔次洁监察罕之地辛酉文宗遣右丞

相燕铁木儿奉皇帝宝来上四月癸巳燕铁木儿见

帝于行在率百官上皇帝宝癸卯遣使如京师卜日

命中书左丞相铁木儿补化摄告即位于郊庙社稷

遣武宁王彻彻秃及哈八儿秃立文宗为皇太子五

月丁巳朔次朵里伯真之地戊午封帖木儿为保德

郡王按文宗本纪二年春正月辛酉封朵列帖木

儿复为楚王辛未赐豫王黄金印夏四月丙午封孛

罗不花为镇南王戒诸王分邑达鲁花赤受代不得

仍留官所秋八月庚子封牙纳失里为辽王以故辽

王脱脱印赐之戊申封诸王宽彻为肃王癸丑征吴

王泼皮及其诸父木楠子赴京师九月戊辰召威顺

王宽彻不花赴阙辛未以控鹤士二十人赐宣靖王

买奴冬十月丙戌遣镇南王孛罗不花还镇扬州十

一月庚午诸王阔不花至自陕西收其印遣还壬申

毁广平王木剌忽印命哈班代之更铸印以赐丙子

诸王阿剌忒纳失里翊戴有劳以其父越王秃剌印

与之壬午诏豫王阿剌忒纳失里镇云南赐其卫士

钞万锭仍每岁豫给其衣廪十二月甲申给豳王忽

塔忒迷失王傅印乙未改封前镇南王帖木儿不花

为宣让王初镇南王脱不花薨子孛罗不花幼命帖

木儿不花袭其爵孛罗不花既长帖木儿不花请以

王爵归之乃特封宣让王以示褒宠按诸王表阿

剌忒纳失里天历元年封豫王金印兽钮哈班天历

二年封广平王金镀银印驼钮

至顺元年封鄜燕西宁广宁西靖五王互徙济阳王

吴王封国其余置僚属征召给赐者不一

按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春正月丁丑召荆王之

子脱脱木儿赴阙二月庚子以兵兴所收诸王也先

帖木儿搠思监等印还给之乙巳封明宗皇子亦璘

真班为鄜王丁未赐豫王王傅官金虎符三月丁巳

徙封济阳王木楠子为吴王吴王泼皮为济阳王戊

午封皇子阿剌忒纳荅剌为燕王立宫相府总其府

事秩正二品燕铁木儿领之甲戌封诸王速来蛮为

西宁王夏四月癸巳置豫王王傅副尉司马各二员

五月戊辰遣豫王阿剌忒纳失里镇西番授以金印

赐诸王脱欢金印己巳置肃王宽彻傅尉司马各一

员秋七月辛亥封诸王按浑察为广宁王授以金印

九月甲午封魏王阿木哥子阿鲁为西靖王按宁

宗本纪帝讳懿璘质班明宗第二子也母曰皇后乃

蛮真氏初武宗有子二人长明宗次文宗延佑中明

宗封周王出居朔漠泰定之际正统遂偏天历元年

文宗入绍大统内难既平即遣使奉皇帝玺绶北迎

明宗明宗崩文宗复即皇帝位明宗有子二人长妥

欢帖木耳次即帝也天历二年二月乙巳封帝为鄜

王至顺三年八月己酉文宗崩于上都皇后导扬末

命申固让初志传位于明宗之子时妥欢帖木耳出

居静江帝以眷爱之笃留京师太师太平王右丞相

燕铁木儿请立帝以继大统十月庚子即位于大明

殿按诸王表亦璘真班至顺元年封鄜王金印兽

钮脱欢皇庆元年封安定王金印驼钮按浑察至顺

元年封广宁王金印螭钮

至顺二年改封武宁王为郯王&#命诸王出镇置僚

属及增减食邑银钞之数

按元史文宗本纪二年春正月己亥赐武宁王彻彻

秃金百两银五百两以淮安路之海宁州为其食邑

二月壬戌改封武宁王彻彻秃为郯王赐以金印庚

午诸王彻彻秃沙哥坐妄言不道诏安置彻彻秃广

州沙哥雷州甲戌给宣让王王傅印三月戊子命诸

王阿鲁出镇陕西庚寅命威顺王宽彻不花还镇湖

广癸卯命宣靖王买奴置王傅等官夏四月甲寅中

书省臣言越王秃剌在武宗时以绍兴路为食邑岁

割赐本路租赋钞四万锭今其子阿剌忒纳失里袭

王号宜岁给其半从之冬十二月壬子复命诸王忽

剌出还镇云南按诸王表彻彻秃至顺二年由武

宁王进封郯王金印兽钮

至顺三年建豳王居第给王及王傅禄诏置西宁王

傅以安陆府为并王食邑

按元史文宗本纪三年春正月壬午命甘肃行省为

豳王不颜帖木儿建居第二月乙巳给豳王及其王

傅禄三月己卯诏以西宁王速来蛮镇御有劳其如

安定王朵儿只班例置王傅官四人铸印给之庚辰

以安陆府赐并王晃火儿不花为食邑按诸王表

速来蛮封西宁王金印螭钮

顺帝元统二年夏四月庚申封宗室蛮子为文济王

五月戊申诏文济王蛮子镇大名云南王阿鲁镇云

南给银字团牌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元元年以亦思干儿弟撒昔袭其兄封脱脱木儿

袭荆王赐宣让王牧地制省诸王饮&#之费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元元年冬十月戊辰以宗王亦

思干儿弟撒昔袭其兄封十二月丙辰制省诸王公

主驸马饮&#之费壬戌拨庐州饶州牧地一百顷赐

宣让王壬辰诏宗室脱脱木儿袭封荆王赐金印命

掌忙来诸军设立王府官属按诸王表荆王脱脱

木儿金印兽钮

至元二年进封买奴为益王赐郯卫二王食邑及文

济王印命不兰奚出镇宽彻不花还镇赠宗王忽都

答儿及罗罗歹王号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年春二月庚子进封宣靖王买

奴为益王夏四月甲午诏以太平路为郯王彻彻秃

食邑六月丁丑赠宗王忽都答儿为云安王谥忠武

罗罗歹为保宁王谥昭勇秋七月丙午以卫辉路赐

卫王宽彻哥为食邑癸酉命宗王不兰奚驸马月鲁

不花帖古思教化镇薛连可怯鲁连之地各赐钞六

百锭及银牌遣之八月甲戌朔命威顺王宽彻不花

还镇湖广先是伯颜矫制召之至京至是帝遣归藩

冬十二月丙子赐文济王蛮子金印驿券及从卫者

衣并粮五千石按诸王表文济王蛮子金印螭钮

至元三年秋七月己亥赐巩卜班西平王印冬十二

月庚辰命阿鲁图袭广平王爵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按诸王表西平王金镀银

印驼钮

至元六年夏五月己未诏以党兀巴太子擒贼阿荅

理胡殁于王事追封凉王谥忠烈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元年春三月甲寅给还帖木儿不花宣让王印

镇淮西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二年冬十二月辛亥封晃火帖木儿之子彻里

帖木儿为抚宁王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十二年春二月癸未命宁王牙安沙镇四川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十三年命不花帖木儿袭封文济王进西安王

为豫王而以西安王印与其弟答儿麻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十三年秋八月庚申命不花

帖木儿袭封文济王冬十二月癸丑以西安王阿剌

忒纳失里为豫王弟答儿麻讨南阳贼有功以西安

王印与之命镇宠吉儿之地

至正十四年以帖木儿不花袭广宁王赐喃荅失印

诏威顺王还镇仍还其王印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四年春正月壬申命帖木儿不

花袭封广宁王赐钞一千锭冬十一月癸未赐亲王

喃荅失金镀银印十二月诏威顺王宽彻普化还镇

湖广先是以贼据湖广命夺其王印至是宽彻普化

讨贼累立功故诏还其印仍守旧镇

至正十五年夏六月己巳靖安王阔不花薨无后命

其侄袭封靖安王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十六年赐靖安王印置王傅等官命宣让威顺

二王出镇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六年春二月甲戌命蛮蛮为靖

安王赐金印置王傅等官三月戊子命宣让王帖木

儿不花威顺王宽彻普化以兵镇遏怀庆路各赐金

一锭银五锭币帛九匹钞二千锭

至正二十一年以忽都帖木儿袭封阳翟王&#议加

封宗王囊加玉枢虎儿吐华等爵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一年秋九月戊午阳翟王阿

鲁辉帖木儿伏诛阿鲁辉帖木儿以宗亲见天下盗

贼&#起遂乘间隙肆为异图诏少保知枢密院事老

章率诸军讨之老章遂败其众寻为部将同知太常

礼仪院事脱欢所擒送阙下诏诛之于是诏加老章

太傅和宁王以阿鲁辉帖木儿之弟忽都帖木儿袭

封阳翟王宗王囊加玉枢虎儿吐华与脱欢悉议加

至正二十七年秋八月辛亥帖木儿不花进封淮王

赐金印设王傅等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宗藩部汇考九

明一

太祖洪武元年封皇族其同祖之亲十有五王

按明大政纪洪武元年正月丙子封皇族十二月己

巳上退朝还宫皇太子诸王侍上指宫中隙地谓之

曰此非不可起亭馆台榭为游观之所今但令内使

种蔬诚不忍伤民之财劳民之力耳昔商纣崇饰宫

室不恤人民天下怨之身死国亡汉文帝欲作露台

而惜百金之费当时民安国富夫奢俭不同治乱悬

绝尔等当记吾言常存儆戒

按续文献通考太祖定天下首追封同祖之亲凡十

五王寿春王熙祖之子安丰王霍丘王下蔡王蒙城

王俱寿春王之子都梁王六安王来安王英山王俱

安丰王之子宝应王霍丘王之子临淮王南昌王盱

眙王皆太祖之兄山阳王改靖江王南昌王之子招

信王盱眙王之子

洪武二年定封建诸王之制设宫相府以教诸子

按明大政纪二年四月乙亥诏定封建诸王国邑及

官之制

按续文献通考二年设宫相府是年令博士孔克仁

授诸子经

洪武三年诏封诸子为王始定册封等礼

按洪武宝训三年四月辛酉以封建诸王告太庙礼

成宴群臣于奉天门及文华殿太祖谕廷臣曰昔者

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

徒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

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

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长久

治安之计群臣稽首对曰陛下封建诸王以卫宗社

天下万世之公议太祖曰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

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

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耳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

于此

按明大政纪三年四月辛酉以封建诸王告太庙礼

成宴群臣于奉天门及文华殿乙丑册封第二子樉

为秦王第三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

橚为吴王第六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榑为齐王第八

子梓为潭王第九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

孙守谦为靖江王丙寅谕东宫官属及王府官属曰

辅导之臣犹法度之器必先正己而后正人盖德义

者正人之法度善恶者修身之衡鉴汝等辅导诸子

必申其德义明其善恶使之趋正而不流于邪如此

则能尽辅导之职观之梓匠虽有材木必加绳削乃

能成器太子诸王必得贤辅导因质赞助乃能成德

朕择汝等为宫寮各宜尽心又即经史中古人已行

之事可为鉴戒者采摭其事编次成集朝夕览观以

广智识亦有助于辅导群臣受命顿首而退复顾刘

基曰朕观古贤圣之君虽治平之世而不忘修省诚

以富贵易至于骄奢骄奢必至于荒纵未有不颠覆

者故尝戒太子诸王以为士不能正身修德则殃及

身为士且然况于为君为王者乎基顿首对曰陛下

此言万世之福也七月丁亥礼部尚书崔亮奏定皇

太子以下及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上殿者

坐墩之制其制皇太子及亲王以青为质绣蟠螭云

花为饰辛卯诏建诸王府工部尚书张允奏诸王宫

城宜各因其国择地请秦用陕西台治晋用太原新

城燕用元旧内殿楚用武昌箬竹寺基齐用青州益

都县治潭用潭州元妙观基靖江用独秀峰前上可

其奏命明年以次营之入月癸未定亲王从享仪

按明会典凡亲王册立洪武初皇帝预告太庙及期

临轩拜册年幼者则遣官保抱以从事前期择日奏

告太庙至日设宝册案五座于殿中宝册亭十座于

丹陛上之东皇太子侍立位于御座之东诸王拜位

于丹陛上及御座前俱北面其余陈设侍卫执事俱

与册东宫仪同是日早百执事各就位鼓三严侍仪

奏中严皇帝于谨身殿具衮冕皇太子于奉天门具

冕服亲王各具九章冕服引班分引文武百官入侍

立位侍仪版奏外办皇帝出御奉天殿尚宝卿捧宝

及导从奏乐如常仪鸣鞭司晨报时讫引进四人引

皇太子引礼四人引亲王俱由奉天门东入乐作升

自东陛皇太子由殿东门入引进立候于门外内赞

接引至侍立位亲王入至丹墀拜位引礼分立于左

右乐止捧授册宝内使由西陛升俱入就丹陛立位

知班于丹墀中唱班齐赞礼于丹陛上赞鞠躬乐作

再拜乐止内赞赞承制官跪承制讫由殿中门出立

于中门外称有制赞礼赞亲王皆跪宣制云封皇子

某为某王某为某王皇从孙某为某王毕赞诸王皆

俯伏兴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中奏传制毕复

位赞礼赞诸王鞠躬乐作再拜乐止赞礼赞行礼引

礼引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

引秦王入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赞跪赞受册宝

捧册宝官于案前跪捧册授读册官内赞赞读册读

册官跪读册讫以册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册内赞赞

搢圭赞受册丞相以册跪授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

于王西捧册兴立于王西捧册宝官又于案前跪捧

宝授读宝官内赞赞读宝读宝官跪读宝讫以宝授

丞相丞相捧宝跪授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王西

捧宝兴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赞出圭俯伏兴赞

复位引礼引秦王出乐作内使捧册宝前导出至殿

东门引礼引秦王复位乐止内使以册宝置于册宝

亭盝匣中退立于丹陛之东引礼引以次诸王俱入

殿受册宝并内使捧受皆如上仪毕赞礼赞秦王以

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内使舁亲王五位册宝亭

前行引礼导王俱由东阶降乐作奉迎册宝官奉迎

出奉天门东乐止时齐潭赵鲁四王年幼遣官赍册

宝授之其仪内赞赞承制官稍前丞相前立于殿西

内赞赞丞相跪承制讫读册宝官捧四王册宝俱由

中门出内使舁册宝亭至丹陛中读册读宝官以册

宝置于盝匣中执事舁册宝亭前行授册宝官丞相

一同由中陛降读册宝官由西门入殿复位捧受册

宝内使四人由西陛降从丞相由丹陛转谨身殿之

东进至王宫门外册宝亭暂驻于门外正中内使监

官出迎于册宝亭西南跪东北向授册宝官丞相东

北立西南向称有制宣制曰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

某王毕授册宝官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入宫中

授册宝官丞相由王宫门出至奉天殿前丹墀西转

由西陛升自西门入殿跪云宣制讫俯伏兴引礼引

靖江王至御座前跪受册宝出复位四拜由东陛降

奉迎册宝出奉天东门并如秦晋等仪礼部尚书跪

奏诏书用宝诣案捧诏书尚宝卿用宝以诏书置于

案礼部尚书跪奏捧诏赴午门开读兴捧诏由中门

出乐作降自中陛授册宝丞相等官由西门出降自

西阶文武百官迎诏书开读于午门外颁行俱如常

仪侍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还宫引进入东门

至殿上导皇太子出乐止是日所司备鼓乐仪卫司

备仪仗于奉天门西右顺门东伺候亲王受册宝毕

出至奉天门引礼引亲王诣东耳房伺候于中宫行

礼内使舁册宝亭东门出由西道仪仗鼓吹前行送

至亲王殿各以序奉安于殿内亲王年幼受册宝

仪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香案于内殿正中设保

抱抱王受册位于香案之南设授册宝内使监官位

于香案之东捧受册内使位于保抱抱王受册位之

西捧受宝内使位于捧受册内使之南司赞二人位

于保抱抱王受宝之东西丞相奉迎册宝至王宫门

外内使监官跪听制讫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亭

入宫中置于香案之北保抱抱王由东门入乐作至

香案前受册位北面立乐止司赞赞行册礼内使监

官前立称有制内赞赞保抱抱王皆跪内使监官宣

制曰今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内赞赞保抱

抱王兴继赞授册宝司宾引保抱一人抱王前立授

册宝监官诣案取册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册以授于

捧受册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册兴退立于西

授册宝监官又诣案取宝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宝以

授于捧受宝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宝兴退立

于西以次受册宝皆如上仪内赞赞礼毕乐作司宾

引保抱抱王退乐止执事各以册宝捧置亭中朝

谢中宫与皇太子受册朝谢仪同谢东宫亲王受

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太子座于东宫侍仪司设

亲王拜位于殿庭阶上及殿上正中赞礼二人位于

殿庭王拜位之东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王拜位之

东西文武官侍立位于殿庭东西将军六人位于殿

门之左右拱卫司设仪仗于殿庭之左右乐工设乐

于宫门之外亲王于中宫行礼毕引礼引亲王便服

至东宫门外西向立引进引皇太子便服出宫乐作

升殿乐止引礼引诸王由东阶升乐作至殿庭阶上

拜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秦

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秦王

至殿内拜位乐止内赞赞礼同唱跪秦王以下皆跪

秦王恭谢曰小弟某等兹受封册谨诣皇太子长兄

殿下恭谢谢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兴平身引礼引

秦王由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

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引进启礼毕皇太子兴乐作

还宫乐止引礼引亲王以次出亲王自行贺及百

官贺诸王亲王受册之日仪卫司于西宫亲王殿依

亲王长幼陈设座位侍仪设文武官陪立位于殿庭

之东西拜位于庭中文东武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

东西相向拱卫司陈设亲王仪仗于殿前之东西乐

工陈乐于殿庭之南赞礼赞各就位亲王于东宫行

礼毕引礼引亲王便服入殿门乐作升座乐止文武

官入立于殿庭之东西引礼引晋王以下诣秦王前

行礼赞礼唱鞠躬晋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

引礼引以次亲王行礼皆如贺秦王仪赞礼唱礼毕

引礼引文武官入就拜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

止引礼引丞相由西门入引礼立于门外丞相至殿

上拜位内赞赞礼同唱跪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跪

丞相称贺曰某官某等兹遇亲王殿下荣膺册宝封

建礼成无任忻忭之至贺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丞

相及庭中文武官皆俯伏兴平身丞相出引礼引复

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内赞启

礼毕亲王兴乐作出殿门乐止引礼引文武官以次

出东宫及百官称贺上表笺亲王受册宝礼既毕

至晚内使监于奉天殿陈设御座香案尚宝司设宝

案于香案之北侍仪司设表案位于香案之南又设

表笺案位于丹墀北之正中设皇太子拜位于丹陛

上御前正中亲王陪拜位各以长幼序于皇太子拜

位之南其余陈设侍卫执事与贺册立中宫仪同是

日侍仪侍从入迎车驾上位升谨身殿侍仪版奏中

严御用监官奏请上位服衮冕皇太子亲王于奉天

门东耳房具冕服文武官迎表至午门前置龙亭于

御道中礼部官取表函置于案舍人举案宣表官展

表官押表案引丞相前行文武官分班俱由西门入

至丹墀中礼部官押表案于丹墀正中各就位文武

官各就起居位侍仪奏外办导引上位御舆以出仗

动鼓吹振作尚宝卿捧宝前导侍卫如常仪上位升

御座乐止尚宝卿捧宝置于案将军卷帘拱卫司鸣

鞭司晨报时鸡唱讫诸侍从官殿前班拱卫司官由

西阶降引班引同宣表官受表官受笺内官俱入起

居位东西相向立定通班唱某卫指挥使臣某以下

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指挥以下鞠躬平身引班东

西分引至丹墀中拜位北面立赞礼唱鞠躬乐作两

拜乐止赞礼唱指挥使稍前指挥使前立赞礼唱鞠

躬指挥使以下皆鞠躬赞礼唱圣躬万福唱平身指

挥使以下皆平身唱复位指挥使以下复位唱鞠躬

乐作两拜乐止通班唱各供事引班引指挥使以下

官各就位引进四人导皇太子亲王由东门入乐作

由东陛升至拜位乐止引进分立于其前唱鞠躬乐

作四拜乐止引进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引进

立俟于门外内赞接引皇太子至御座前拜位乐止

内赞引进同唱跪皇太子亲王皆跪皇太子称贺云

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父皇陛下称

贺贺毕内赞引进同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亲王俯

伏兴平身内赞引皇太子出殿东门乐作内赞唱复

位引进引皇太子复位乐止引进唱鞠躬乐作四拜

乐止引进引皇太子亲王东陛降乐作至文楼乐止

司晨再报时讫通班唱具官臣某以下起居以下百

官称贺仪与贺册中宫仪同东宫贺中宫亲王受

册次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皇太

子拜位于露台上正中亲王陪拜位序于其后设皇

太子行礼位于御座前内赞二人位于殿上拜位之

东西陈设仪仗于殿庭之东西擎执于殿内之左右

乐工陈乐于宫门之外皇太子于上位前行贺礼毕

司宾引皇太子亲王各具冕服至中宫门外东向立

内使监官启闻皇后首饰袆衣出殿乐作升御座乐

止司宾引皇太子亲王由东阶升乐作入就露台上

拜位乐止司宾分立于其前司赞唱鞠躬乐作四拜

乐止司宾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内拜位

乐止司宾分立于其前内赞唱跪皇太子跪称贺曰

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母后殿下称

贺毕内赞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司宾

引皇太子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宾唱鞠躬乐作

四拜乐止司宾唱礼毕内使监官启礼毕皇后兴乐

作还宫乐止内官引皇太子亲王以次出中宫受

内外命妇贺至日司宾引内外命妇各服其服各俟

于中宫门外之左右俟皇太子入行贺礼毕内使监

官启闻司宾二人先引外命妇由西门入序立于庭

中左右二人引内命妇入就拜位司赞唱班齐唱拜

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阶升西门入乐作

至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唱跪班首及众内命妇皆

跪班首称某封某妾某等兹遇亲王受封建国恭诣

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众内命

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阶降复位司赞唱

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内命妇出司宾二人引外

命妇入就拜位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由

西门入乐作至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同唱跪班首

以下皆跪班首称贺曰妾某氏等兹遇亲王受封建

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以

下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阶降司赞唱拜乐

作四拜乐止司宾引外命妇以次出凡各王府差

来人员常例下程一次鹅二只鸡二只酒五瓶米五

斗蔬菜厨料凡封爵典制洪武初定亲王嫡长子

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

人重则流窜远方王世子承袭亲王朝廷遣人行册

命之礼如无嫡长子以庶长子承袭亲王次嫡子及

庶子年至十岁皆封郡王子孙未封者称王子王孙

言语皆称裔旨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郡王受封

并郡王嫡长子袭封者亦行册命之礼如无嫡长子

以庶长子承袭次嫡庶子俱授镇国将军镇国将军

之子授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子授奉国将军奉国

将军之子授镇国中尉镇国中尉之子授辅国中尉

辅国中尉以下俱授奉国中尉凡册宝冠服洪武

间定凡亲王王世子俱授金册金宝宝行印绶监铸

给册行银作局造办册文行翰林院撰作中书科书

写冠服仪仗行内官监造如系旧府先年曾请封世

子者金宝仪仗传用俱不另给世子承袭止授金册

传用金宝郡王镀金银印镀金银册仪仗冠服册文

俱照世子例行亲王妃用金册九翟冠服册文照亲

王例行余俱传用世子妃用金册七翟冠服余照亲

王妃行郡王妃用镀金银册七翟冠服如初封者用

仪仗袭封者不用世子并妃郡王并妃系初封该给

银造大器一分于银作局关领袭封者传用不领

祖制皇嫡子正储位众子封王爵必十五岁选婚出

居京邸至长始之国累朝以来财赋地不封畿辅地

不封之国不拘年岁具于后洪武初定王之国之

日百官送至龙江关后定是日上御奉天门早朝毕

文武百官稍退侍立上降宝座后坐王冕服由左顺

门内引二人朝服前导由东第二桥上奉天门至御

前行五拜礼上赐王酒饮讫叩头礼毕上起送王至

东阶上王叩头下上目送出午门王复叩头阖门上

还宫百官不送惟先一日早赴王府行辞礼又定

凡王之国祭祀礼用豕一羊一荤素各一坛祭于端

门不用制帛后罢端门祭用荤素二坛祭于承天门

外凡王之国所过州县文武官迎接便服行四拜

礼凡沿途合祀神祗近者大小皆亲祭远者望祭

仍先遣奉祀官洒扫社稷山川坛及旗纛庙豫备祭

物王将到国前三日致斋至城外本处文武官率耆

老出城迎接不行礼导王诣社稷山川坛祭祀各官

及耆老随班陪祭礼毕送王至宫升殿行贺礼凡

王在途遇诏赦迎接行礼毕先退不听开读遇进贺

表笺一体具服行礼凡王于妃父母前行礼洪武

年定王立于东西向妃父母立于西东向王行四拜

礼妃父母立受两拜答两拜其余亲属见王行四拜

礼王皆坐受妃于父母前行四拜礼父母正面立受

其余亲属见妃各叙家人礼明初亲王间以庆贺

入朝其后至有出城之禁凡遇三大节止于府中行

遥祝礼有进贺表有进贡礼物中宫东宫寿日有贺

笺各有定式郡王将军行礼各有序次旧制王国

设宗庙乐生及乐工乐器甚备迨后有因而广置女

乐淫佚无度者遂行裁革今许复乐工旧额以存王

国之体云凡乐工乐器洪武初定王国宗庙乐生

三十六人钟磬各一瑟二琴八埙箎箫笛各二笙四

柷敔各一搏拊二歌工八舞生七十二人文舞三十

六人各执羽钥武舞如文舞之数各执干戚中各以

二人为引舞又定王府乐工例设二十七户于各

王境内拨与供用凡内官内使洪武间定亲王府

内官十员承奉司承奉正正六品副从六品典宝所

典宝正正六品副从六品典膳所典膳正正六品副

从六品典服所典服正正六品副从六品各门官门

正正六品副从六品内使十名司冠司衣司佩司履

各一名司乐司弓矢各二名凡王府求讨书籍药

材等物及书院楼堂等名皆请自上裁大臣亦间有

赐者俱属祠祭司掌行凡亲王为本府承奉请给

服色查其年久勤劳有功请自上裁年劳不及者不

与凡各王府回还校尉祖系民佥并将军改充故

绝者不准请补国初定制凡进贺表笺亲王于天

子前自称曰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

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第几孙某封某称

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

天子之弟则自称曰第几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

皇帝陛下称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侄则

自称曰第几侄某封某称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

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

下若封王者其分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则自称曰

某封臣某称天子曰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皇后殿下

若从孙再从孙三从孙自称曰从孙某封某再从孙

某封某三从孙某封某称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

祖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

后殿下至嘉靖间始令各王府进贺表笺但用圣号

不许用家人礼至今遵行圣节正旦冬至亲王上

表洪武间定第某子某王臣某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皇天眷命统驭万方圣治神功臣民欢戴

恭惟皇帝陛下缵承列圣奉天勤民是以本支繁盛

而宗社永安也臣某恪守藩邦忻逢圣诞

正旦

长至

心驰

遥贺敬仰紫宸祝圣寿于万年同天长而地久无任

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按续文献通考太祖既正大位大诏天下云昔帝王

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众子当封王爵分茅胙

土锡以其国朕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长子某

为皇太子诸子之封本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

分所宜早定于是卜吉日廷册命王置相傅设官属

定礼仪列爵而不临民分土而不任事外镇边圉内

控雄域三年庚戌夏四月封子樉等凡十人为王

及其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礼成遂告太庙宴群臣于

奉天门文华殿因谕廷臣曰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

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道廷臣对曰陛下封建诸

王以卫社稷天下万世之公议太祖曰先王封建所

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

不皆然

按春明梦余录元年既立长子标为皇太子三年四

月诏封诸子为王分镇各省第二子樉秦王国西安

第三子棡晋王国太原第四子即成祖燕王国北平

第五子橚周王国汴梁第六子桢楚王国武昌第七

子榑齐王国青州第八子梓潭王国长沙第九子杞

鲁王国兖州第十子檀蜀王国成都第十二子柏湘

王国荆州绝后又封子代王大同肃王甘肃后移兰

州辽王广宁后移荆州庆王宁夏宁王大宁后移南

昌国除岷王云南后移武冈谷王宣府绝韩王平凉

渖王潞安安王某处绝唐王南阳郢王安陆绝伊王

洛阳又封兄子为靖江王国广西上亲制祖训颁赐

太子诸王亲王岁禄五万石后定为万石庆肃诸王

亦有二千石者亲王嫡长子袭封余封郡王郡王嫡

长子袭封镇国将军镇国子俱辅国将军辅国子俱

奉国将军奉国子俱镇国中尉辅国子俱奉国中尉

郡王初封禄二千石嗣封一千石其将军中尉以次

递减至二百石皇女为公主禄二千石亲王女为郡

主郡王女为县主郡王孙女为郡君曾孙女为县君

元孙女为乡君禄亦递减至二百石其配驸马仪宾

宫室服色仪仗各有差

按春明梦余录太祖诸子封

地与大政纪所载多有互异

洪武五年置亲王护卫等官礼部奏亲王侍从亲祀

一体斋戒

按明大政纪五年正月壬子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

每王府设三护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所设千户二

人百户十人设围子手二所每所千户一人八月丙

子礼部尚书奏拟上亲祀皇太子留居守亲王戎服

侍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宜一体斋戒请着为令

从之

洪武六年定宗藩庆祝祭祀入朝典仪岁支俸禄粮

储之制禁不得延揽接受上书陈言者

按明会典凡庆祝礼仪六年定凡遇天子寿日王于

殿前台上设香案具冕服率文武官具朝服行祝天

地礼若遇正旦拜天地后即诣祖庙行礼毕升正殿

出使官便服行四拜礼文武官具朝服行八拜礼

凡迎接诏赦六年定凡诏赦至王国武官随王侍卫

不出郊外文官具朝服出郊外奉迎安奉诏赦于龙

亭乘马前导王具冕服于王城门外五丈余地奉迎

至王宫置龙亭于正殿中王于殿前台上先行五拜

礼毕升殿侍立于龙亭东侧武官护卫文官于台下

自行十二拜礼跪听开读又定凡使者钦赍诏书

至王府至王城门外一里远下马随龙亭由中门靠

东边入龙亭至殿中使者立于殿外东序西向候行

礼毕使者见王行四拜礼凡亲王来朝六年定亲

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

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诸王不拘岁月自长至幼以

嫡先至嫡者朝毕方及庶者亦分长幼而至周而复

始毋得失序诸王居边者无警则依期来朝有警则

从便不拘朝期凡天子与亲王虽有长幼之分在

朝廷必讲君臣之礼盖天子之位即祖宗之位宜以

祖宗所执大圭于上镂字题曰奉天法祖世世相传

凡遇亲王来朝虽长于天子者天子执相传之圭以

受礼盖见此圭如见祖考也凡诸王来朝祭祀办

与未办先常服见天子三叩头不拜奉先殿见毕不

拘何殿楼阁门下天子执大圭王具冕服叙君臣礼

行五拜三叩头见毕诸王系尊长天子系侄孙引王

至后便殿王坐东面西天子衣常服叙家人礼行四

拜不叩头王坐受然虽行家人礼君臣之分不可不

谨天子居正中南面坐以待尊长次见东宫行四拜

礼如王系尊长东宫答拜凡亲王系天子伯叔之

类年逾五十则不朝孙侄之类年逾六十则不朝俱

世子代之凡亲王来朝若遇大宴会诸王不入筵

宴中若欲筵宴于便殿去处精洁茶饭叙家人礼群

臣大会宴中王&#不入席凡亲王每岁来朝自备

饮膳其随从官员军士盘费马匹草料俱各自备毋

得干预有司恐惹事端凡亲王入朝以王子监国

其随侍文武官员马步旗军不拘数目若王恐供给

繁重斟酌从行者听其军士仪卫旗帜甲仗务要鲜

明整肃以壮臣民之观凡亲王及嗣子或出远方

或守其国或在京城朝廷或有宣召或差仪宾或驸

马或内官赍持御宝文书并金符前去方许起程诣

阙凡王府奏事六年定王遣使至朝廷不须经由

各衙门直诣御前敢有阻当即是奸臣其王使至午

门直门军官火者火速奏闻若不奏闻即系奸臣同

党凡王国祀典六年定王国宫城外立宗庙社稷

等坛宗庙立于王宫门左与朝廷太庙位置同社稷

立于王宫门右与朝廷太社稷位置同风云雷雨山

川神坛立于社稷坛西旗纛庙立于风云雷雨山川

坛西司旗者致祭又定凡祭五祀用豕一祝帛香烛

酒果司户之神于宫门左设香案正月初四日门官

致祭司之神于厨舍设香案四月初一日典膳官

致祭中溜之神于宫前丹墀内近东设香案六月上

旺戊日承奉司官致祭司门之神于承运门稍东设

香案七月初一日门官致祭司井之神于井边设香

案十月初一日典膳官致祭凡宗室过犯六年定

亲王有过重者遣皇亲或内官宣召如三次不至再

遣流官同内官召之至京天子亲谕以所作之非果

有实迹以在京诸皇亲及内官陪留十日之间五见

天子然后发放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

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

新六年令凡王国内除额设诸职事外&#不许延

揽交结奔竞佞巧智谋之士亦不许接受上书陈言

如有此等之人王虽容之朝廷必正之以法然不可

使王惊疑或有智谋之士献于朝廷勿留凡支给

六年定凡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终一次尽

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系按

月支给每月不过初五其甲仗按缺拨付所在有司

照依原定数目不须每次奏闻敢有破调稽违者处

斩又令亲王钱粮就于王所封国内府分照所定

则例期限放支毋得移文当该衙门亦不得频奏若

朝廷别有赏赐不在已定则例之限

洪武七年定王国诸殿城门名

按明大政纪七年正月己巳定亲王国中所居殿及

城门名以前殿曰承运中曰圆殿后曰存心四城门

正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洪武八年命皇太子秦晋楚靖江四王游中都讲武

事定诸王宗人禄米

按明大政纪八年九月壬子命皇太子秦王晋王楚

王靖江王游中都以讲武事诏赞善宋长史赵埙

等从行

按续文献通考八年定诸王及宗人禄米每岁亲王

米五万石钞锦纻丝纱罗绢布绵盐茶粟又万计靖

江王二万石郡王六千石钞等减十九郡王诸子年

十五人赐田十六顷为永业除其租是年定王邸殿

门名

按大政纪定

殿门名在七年

洪武九年以修德进贤之道谕诸王定宗王岁禄命

中书省作亲王宫室务从俭朴并更定王府官制

按明大政纪九年正月丁巳上以修德进贤之道谕

太子诸王曰古之君趋跄有节陟降有数周旋跬步

而不违于规矩者由其德充于内而着乎外也所以

器识高明而善道日臻恶行不见而邪辟日远己德

既修自然足以服人贤者汇进而不肖者自去能修

德进贤则天下国家未有不治不务此者鲜不取败

夫货财声色戕德之斧斤谗佞奸谀杜贤之荆棘当

拒之如虎狼畏之如蛇虺苟溺于嗜好则必为其所

陷矣汝等其慎之二月定宗王岁禄五月丁亥命中

书省臣作亲王宫室无得过侈省臣言王宫饰朱红

室饰大青绿亦若不为过度上曰惟俭养德惟侈荡

心独不见茅茨卑宫尧禹以兴阿房西苑秦隋以亡

诸子方及冠年去朕左右岂可使靡丽荡心九月更

定王府官制

按明会典凡府第九年命中书省臣作亲王宫室务

从俭朴不得宫饰朱红室饰大青绿

洪武十一年改封吴王为周王罢杭州护卫定王国

社稷之制

按明大政纪十一年正月甲戌朔改封吴王为周王

罢杭州护卫

按明会典十一年定王府社稷无配位社称国社之

神稷称国稷之神

洪武十二年定皇太子与诸王往复书简之式建周

齐二王宫殿

按明大政纪十二年六月壬申命翰林定皇太子与

诸王往复书简之式上据翰林议改皇太子与诸王

书曰记谕诸王奉书皇太子曰谨启诏礼部会官议

亲王来朝见东宫礼仪八月宋国公冯胜督建周王

宫殿议九月兴役上以其妨民种麦敕放还俟农隙

建之十一月丙午敕江阴侯吴良督造齐王宫殿

洪武十三年燕王之国六月谕停罢齐潭各王府役

按明大政纪十三年三月壬寅成祖之国北平以葛

诚为燕府长史六月丁丑遣使谕江阴侯吴良临川

侯吴廷美停罢齐潭各王府役作

洪武十五年定王府乐工乐器冠服之制

按明会典十五年定王府乐工乐器冠服制凡朝贺

大乐乐工二十七人乐器用戏竹二头管四笛四杖

鼓十二大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用红绢彩画&#

背方花小袖单袍有花鼓吹冠锦臂皂靴抹额用

红罗彩画束腰用红绢宴礼七奏乐乐工八人乐器

用紫竹箫二紫竹笙二筝二花梨木拍板一冠服同

前迎膳大乐乐工八人乐器用戏竹二笛二杖鼓二

小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亦同前其余乐工冠服

用绿绢彩画&#背方花小袖单袍无花鼓吹冠抹额

以红绢彩画束腰以红绢

洪武十八年定王府庆祝祭祀宴享及诸臣朝见之

按明会典凡庆贺亲王之国十八年定其日设仪仗

于露台上下之东西设大乐于露台上东西北向陈

金鼓旗于承运门外军职官员各守殿及王城门设

文武官拜位于丹墀文东武西设赞礼官二员于文

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护从执事等官先诣圆殿

后候典服官启请王具冕服讫典仪启执事者先行

四拜礼毕各就位典仪启请王升殿导引官前导大

乐作升座讫乐止赞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就拜位赞

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引礼引班首升自东

阶由殿东门入至殿中赞跪外赞同赞跪班首众官

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官某等敬惟殿下钦承上命至

国之初礼当庆贺如系王府官则称臣某等后同内

外赞俯伏兴引礼引班首复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

身乐止典仪诣殿中跪启礼毕乐作导引王还宫乐

止各官以次出凡庆贺正旦礼王冕服文武官朝

服四拜班首由东阶升殿致词云某官某等兹遇三

阳开泰万物咸新敬惟殿下茂膺多福贺毕俯伏兴

复位又四拜礼毕凡冬至及王寿诞日礼同惟改

致词冬至云兹遇节应黄钟日当长至敬惟殿下茂

膺多福寿日云兹遇殿下寿诞之辰某等敬祝千岁

寿凡庆贺正旦冬至王寿日惟王府官属及附郭

衙门文武官员称贺在外各卫所府州县衙门豫期

摘拨佐贰官或首领官一员至日随班行礼其有出

使官员一体随班凡王妃到国十八年定五品以

上命妇出城五里迎接送到宫行八拜礼凡遇冬

至正旦五品以上命妇具服诣宫行贺礼赞四拜班

首由东陛升殿跪外命妇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封某

氏等兹遇

正旦云履端

冬至云履长

之节敬诣王妃殿下称贺如

王府官命妇为班首则称妾某封某氏等后同兴复

位四拜礼毕其遇王妃寿诞礼同惟诣王妃前致词

云某封某氏等敬惟王妃殿下寿诞之辰祝千岁寿

其命妇班次照夫品级凡世子千秋正旦冬至本

国官员行贺礼便服四拜不称赞致词出入经过官

员迎接及到国各衙门官员行贺礼俱便服四拜

凡王府朝仪十八年定每日王府官属常朝依文武

左右班立遇朔望本处守御卫分及府州县等官朝

见各照品级依文武东西列班行叩头礼毕四品以

上及长史纪善入殿五品以下于丹墀东西序立北

向若有事召见者不在朔望之限又王府凡有辞见

官员人等每日早晚俱引见又令王所居城内布

政使都指挥司并卫府州县杂职官皆于朔望日至

王府门候见若有事召见者不在此限凡朝臣奉

使至王府或因事经过见王并行四拜礼又定凡

遇圣节及正旦冬至节日行告祝天地礼其日设香

案于露台上设王拜位于案前文武官拜位于丹墀

之东西王冕服就位各官具朝服随班四拜王诣香

案前跪众官皆跪王致词讫

随意

致词

俯伏兴复位众官

皆俯伏兴又四拜礼毕凡遇中宫寿日王冕服妃

具礼服设香案于内宫门露台上行告祝天地礼先

四拜兴王诣香案前跪告祝讫俯伏兴复位又四拜

礼毕不用乐百官不随班凡遇东宫寿日行告祝

礼王皮弁服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仪同前凡淮

贺表笺十八年定凡遇正旦冬至预期进贺表笺万

寿圣节豫期进贺表文俱行十二拜礼其日清晨设

龙亭于正殿中设仪仗大乐于露台西设表笺案于

龙亭前设香案于表笺案前进表笺使者立于香案

东捧表笺官立于香案西设香案亭于承运门中道

设王拜位于露台上百官拜位于丹墀王冕服就位

百官朝服随班班齐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引

礼启请王诣香案前跪赞百官皆跪执事者以表笺

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乐

作兴乐止复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启请王

搢圭赞百官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者三启出圭

赞百官出笏俯伏乐作兴又四拜乐止礼毕仪仗鼓

乐前导百官朝服送至郊外王送至宫城门就回护

卫官从王还宫凡遇特进中宫笺文王冕服百官

朝服随班行十二拜礼陈设如前仪班齐四拜启请

王诣香案前跪百官皆跪执事者以笺跪授王王受

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兴复位再行八

拜礼毕不必舞蹈山呼凡遇特进东宫笺文陈设

如前仪王具皮弁服百官具朝服随班行四拜礼启

请王诣香案前跪百官皆跪执事者以笺跪授王王

受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兴复位又四

拜礼毕又定凡有特旨御笔至王所则遣官于郊

外迎接设香案于殿中候使者至王宫门外出迎使

者以圣旨置殿上香案导引启王四拜兴诣香案前

使者以圣旨授王王跪看毕仍置于案俯伏兴复位

又四拜礼毕各官不必陪班凡受历十八年定每

岁九月初一日钦天监进次年历日颁讫即遣使者

赍历至王国长史司官先启闻设香案于殿上王常

服出殿门迎接使者捧历诣殿上置于案退立于案

东引礼引王诣前赞四拜赞跪使者取历立授王王

受讫以授执事者复置于案赞王俯伏兴再四拜礼

毕后颁历以十月初一日其王府历日亦不遣使但

附于各府赍捧进贺冬至人员顺赍颁授又定王

府祭社稷仪一斋戒正祭前四日奉祀所具本启闻

于午后沐浴更衣于斋宫次日为始斋三日凡斋戒

之日不饮酒不茹荤不吊丧问疾不听乐不行刑不

判署刑杀文书不预秽恶事一省牲正祭前一日

清晨设香案于宰牲房外导引官四员导王常服诣

牲位启省牲执事者牵牲过香案前讫启省牲毕遂

宰牲以盘盛毛血伺祭瘗之一陈设前期扫除坛

场幕次至期掌祭官率执事陈设豆簠簋酒尊等

物一正祭其日昧爽王具皮弁服文武官祭服典

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四员导

王诣拜位内赞启就位典仪唱瘗毛血执事者以毛

血瘗于坎内典仪唱迎神典乐举麾唱迎神乐奏广

清之曲候乐作内赞启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典仪

唱奠帛行初献礼典乐举麾唱初献乐奏寿清之曲

武生舞武功之舞执事者捧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

官取祝跪于神位之左内赞启跪典仪唱读祝读讫

内赞启俯伏兴平身乐作通赞同唱百官俯伏兴平

身乐止典仪唱亚献礼典乐举麾唱亚献乐奏豫清

之曲文生舞文德之舞执事者举爵进献如前仪讫

乐作典仪唱终献礼典乐举麾唱终献乐奏熙清之

曲文生舞文德之舞执事官进爵如亚献仪讫乐止

典仪唱饮福受胙典膳以福酒及胙自神位前由正

门左捧出内赞启跪搢圭典膳以福酒跪进内赞启

饮福酒讫典膳以胙跪进内赞启受胙讫启出圭俯

伏兴平身内赞启鞠躬四拜兴平身通赞同唱百官

四拜典仪唱彻馔典乐举麾唱彻馔乐奏雍清之曲

执事官各诣神位前彻馔讫乐作典仪唱送神典乐

举麾唱送神乐奏安清之曲内赞启四拜通赞同唱

四拜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各诣瘗

位典乐举麾唱望瘗乐奏时清之曲内赞启礼毕

一祭山川仪与社稷同但不瘗毛血改诣瘗位为燎

位及乐歌不同一祭旗纛遣武官戎服行礼仪与

山川同但乐用大乐一五祀遣官致祭用大乐行

三献礼不用饮福受胙又定王祭宗庙用冕服文

武百官祭服陪祭祭器豆八簠簋各二牲用少牢

其庙制许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始祖之庙为五以始

封之王为始祖靖江王国则以南昌王为始祖四时

之祭皆用王者礼乐凡大宴礼仪是年定其日设

王座于存心殿设酒亭于座西南膳亭于东南设文

武官四品以上座次于殿内东西相向酒尊食桌于

殿外五品以下座次于两廊设细乐于殿内大乐于

殿外典仪启请升座王服常服出乐作升座乐止引

礼引文武四品以上官及长史诣殿内五品以下诣

殿外列班北向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进筵乐作有

花则进花进讫乐止色长跪启一奏喜千春之曲次

唱乐作进第一爵酒赞各官跪色长跪唱进酒饮讫

乐止赞众官俯伏兴就座执事者进各官桌乐作有

花则散花乐止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二爵酒色长

跪启二奏永南山之曲各官起立斟酒毕复坐执事

者随斟各官酒色长跪唱进酒饮毕乐止进汤鼓吹

响节前导至殿外大乐作各官起立进毕复坐执事

者即供各官汤色长跪唱进汤乐作食毕乐止色长

跪启承应毕进第三爵酒色长跪启三奏桂枝香之

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四爵酒

色长跪启四奏初春晓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

跪启承应毕进第五爵酒色长跪启五奏乾坤泰之

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六爵酒

色长跪启六奏昌运颂之典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

跪启承应毕进第七爵酒色长跪启七奏泰道开之

曲进酒进汤如前仪毕收爵进汤及大膳如前仪毕

收膳色长跪启承应毕赞彻案自下而上赞起文武

官如前列班乐作四拜乐止分东西序立典仪跪启

礼毕乐作引王还宫乐止各官以次出常宴五爵礼

仪同凡遇正旦圣节王寿日设宴用花余宴不用

洪武十九年亲王之国外官免其庆贺有事具启

按明会典十九年定亲王之国在外府州县卫所及

守边衙门不必庆贺遇有事务许首领官承差人等

具本启闻并不许差遣将官有妨公务

洪武二十年秋诏给亲王岁禄五万石停茶盐布絮

勿给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洪武二十三年命考定王国合祀山川诸神

按明大政纪二十三年二月庚子命礼部翰林院考

定王国合祀山川诸神上曰王国有岳镇即以岳为

主次海次镇次渎风云雷雨之神又次之于是李原

名为图以进使颁诸王复命东海则燕齐皆祭东岳

东镇齐鲁皆祭西海秦蜀皆祭晋祭北海

洪武二十四年改封豫汉卫三王为代肃命齐王

于开平近里围猎诏汉卫等六王练兵临清印通鉴

史记元史赐诸王

按明大政纪二十四年二月改封豫王为代王汉王

为肃王卫王为辽王三月丙辰命齐王榑率护卫骑

兵于开平近里围猎五月诏汉卫谷庆宁岷六王练

兵临清六月甲戊命礼部印通鉴史记元史以赐诸

洪武二十五年令翰林院拟奏亲王谥上将立燕王

为皇太子以刘三吾奏不果议准王妃以下有所出

者称夫人令佥事官坐长史上敕诸王以训练兵将

按明大政纪二十五年二月诏亲王及功臣赐谥令

礼部行翰林院拟奏请旨四月戊寅上御东阁门谕

廷臣欲立燕王上曰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

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

武似朕欲立为太子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陛

下言是但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上不及对因大哭而

按明会典凡请封生母二十五年议准王妃以下有

所出者称夫人是年令佥事系方面官许入殿坐

于长史之上

按续文献通考二十五年春正月太祖御奉天门手

敕以赐诸王有云常岁训将练兵验视周回险易造

军器务要精坚堪用庶使奸邪难以口舌惑听遂召

修撰许观练子宁编修吴言信等执笔听书毕太祖

顾皇长孙曰汝谛阅之当使边尘不动贻汝以安也

自是诸王得专制国中提兵防御地大权重易生骄

僭时叶居升应诏陈言极论分封太侈太祖怒曰小

子敢间吾骨肉吾见且切齿可使吾儿见乎速取来

吾将手射之且啖其肉逮至瘐死刑部狱后无复敢

言者

洪武二十六年给齐秦二王护卫赐诸王永鉴录定

诸王朝见仪及仪仗之制

按明大政纪二十六年正月己巳命永定侯张诠调

山东沂州卫将士以充齐府护卫三月辛酉诏并西

安右卫为秦王护卫十二月壬申朔永鉴录成颁赐

诸王其书辑历代宗室诸王为虐悖逆者以类为编

直叙其事

按明会典诸王朝见仪二十六年定凡各王大朝行

八拜礼常朝行一拜叩头礼凡伯叔兄见天子在朝

行君臣礼于便殿内行家人礼伯叔兄坐东面西坐

受天子四拜伯叔兄就于受礼位坐天子居正中南

面坐以尚亲亲之义存君臣之礼亲王仪仗二十

六年定金交椅一把脚踏全间抹金盆罐一副金香

炉一个抹金银香合一个班剑一对仪刀四对吾杖

一对响节四对羽葆幢一对绛引旛一对骨朵一对

卧瓜一对立瓜一对金钺一对金镫一对仪锽氅一

对殳叉一对传教旛一对信旛一对告止旛一对金

节一对挑心节一对麾幢一对戟十对夹&#一对&#

十对盾十对戈氅十对戟氅一对红罗销金圆伞一

把红罗曲盖绣伞二把红罗绣圆伞二把红罗绣方

伞四把红罗素圆伞二把红罗素方伞二把红绢销

金雨伞一把红罗绣方扇四把红罗绣圆扇四把青

罗绣孔雀圆扇六把红纱灯笼一对

洪武二十七年命韩渖二王省视诸王国诏停岷王

宫殿工

按明大政纪二十七年三月甲寅命韩王渖王分道

省视秦晋燕周齐王上以二王年少欲其游览诸王

国以敦孝友之情十月己丑诏停岷王宫殿工谕工

部曰边境土木之工必度时量力顺民情而后为之

时可为而财力不足不为也财有余而民不欲不为

也必有其时有其财而民乐于趋事然后为之则事

易举今云南土旷民稀军饷转输民力甚劳苦若复

加兴造之役非惟时力未可于民亦有所不欲岷府

姑为&#亭以居俟十五年后民富力纾作之未晚尔

工部遣人驰驿往谕云南守臣罢其役

洪武二十八年诏停造辽王宫室袭封秦王世子更

定诸王以下封爵册宝及岁支禄米之制赐以祖训

又拟各王世系为二十字定靖江王庶子称谓及官

员入见之礼

按明大政纪二十八年四月诏停造辽王宫室敕武

定侯郭英辽东军务物情来者多言其艰苦况边境

营缮不宜尽力以困之今役作军士皆强悍勇力善

战之人劳苦过多心必怀叛故往往逃伏草野山泽

间乘间劫掠近者高丽表奏言多不实朕已命有司

究之闻彼自国中至鸭绿江冲要处所储军粮每驿

有一万二万石或七八万十数万石东宁等国皆使

人诱之入境此其意必有深谋朕观高丽自古常与

中国争战昔汉唐时辽东地方皆为其所有直抵永

平之境恃远不臣时时弄兵自古无状今辽东乏粮

军士饥困倘不即发沙岭仓廪赈之必启高丽招诱

逋逃之心非至计也使高丽出二十万人以相警诸

军何以应之今营缮造作暂宜停止且令立营屋以

居十年之后再为之古人有言人劳乃易乱之源深

可念也辛未谕礼部尚书任亨泰议秦王世子袭爵

礼上曰秦王既没国事无统世子长成宜命袭爵尔

其集议以闻亨泰同翰林诸臣议汉诸王薨遣使者

立嗣子为王则元冠衰绖素服以承诏事反丧服又

诸侯受天子之命亦宜服其命服使者出反丧即位

而哭既合于礼且协人情诏依服命服礼行之六月

丙寅遣前军都督府谢彦通政使来征奉金册冕服

特节往陕西册秦世子尚炳为秦王八月戊子诏更

定皇太子亲王封爵册宝之制闰九月诏更定亲王

岁支禄米量减以资军国之用亲王万石郡王二千

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

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

二百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及仪宾六百石郡

君及仪宾四百石县君及仪宾三百石乡君及仪宾

二百石重定皇明祖训成其目仍旧更箴戒章为首

章命大书揭于右顺门内西南廊下既而遣使诏诸

王至京谕以减禄米之故以祖训赐之十月上定东

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为一世以其字为命名之

首其下一字则临时所议以为二名编入玉牒至二

十世后复拟续增

按明会典靖江王府二十八年令靖江王庶子称王

子发放言语称裔旨一应官员人等参见并时节庆

贺常服行四拜礼常见行一拜礼不叩头令晋燕

楚蜀湘府给禄米如数代肃庆辽各府远在边民少

赋薄岁且给五百石齐府一千石嗣秦王幼其应用

米石有司月进凡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

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

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编入玉牒

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下字俱用五行偏

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府不拘

秦王位下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

匡时永信惇

晋王位下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

述学继前修

燕王位下

今为

帝系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

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位下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

昭恪广登庸

楚王位下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

茂士立全功

齐王位下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

寅思复会通

鲁王位下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

康庄遇本宁

蜀王位下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

端居务穆清

湘王位下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

权衡素自持

代王位下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

炳耀壮洪基

肃王位下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富运

凯谏处恒隆

辽王位下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

操翰丽龙舆

庆王位下秩邃置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

骘眷发需毗

宁王位下盘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

作哲向亲衷

岷王位下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

宽镕喜贲从

谷王位下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

扩霁昱祯祥

韩王位下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颢慥

令绪价蕃维

渖王位下佶幼诠勋引恬珵效回&#湜源諲皙暐

圭璧澈澄昂

安王位下斐序斌延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

缜密廓程纲

唐王位下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

嘉历协铭图

郢王位下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余积兆

奎颖璇玑

伊王位下颙勉諟吁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

昆玉冠泉金

以下六十

字原无国号

毖初斯建节勖好必贞铨执准符钧正

询旼汝励虔

荐谞演还畅先施遂省稽诹欢爰造就

适艺冀埙篪

慧坚忻愿确鉴洁绰侁孜习献增盈谧

临饶轶绩撝

靖江王位下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

行远得袭芳名

潭王位下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

式尊闻汝贵中

以国除

祖训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二十八年乙亥秋八月更定宗人封

爵册宝之制皇太子及亲王金册金宝皇太子妃及

妃止授金册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

子年十五皆封郡王授以涂金银册银印亲王嫡长

子年十岁封王世子授以金册金宝庶子年十岁皆

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凡王世子必以嫡长以

庶夺嫡降庶人重则远窜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子庶

子止封郡王俟王与妃年五十无子始封庶长子为

王世子凡嗣封受封纳妃朝廷遣使行册命礼郡王

次子授镇国将军职三品次孙辅国将军职四品次

曾孙奉国将军职五品凡三等次元孙镇国中尉职

六品次五世孙辅国中尉职七品次六世孙以下奉

国中尉职八品凡三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

主郡王孙女曰郡君郡王曾孙女曰县君郡王元孙

女曰乡君凡五等靖江王府视郡王降一等宗人有

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宗人府以名闻考验升转如常

选法有犯宗人讯问量罪降等重则斥为庶人罚而

不刑是年秋九月壬寅更定亲王禄米先是太祖谓

户部尚书郁新等曰朕今子孙众盛原定亲王岁用

禄米各五万石天下官吏军士亦多俸给弥广其斟

酌古制量减各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至是户部议

更定亲王等岁给米石

洪武二十九年定亲王入觐礼仪及见皇后父母之

按明会典二十九年定亲王见天子毕次见东宫引

礼官导王由文华门东门入至文华殿前西向立东

宫冕服执大圭詹事府等官六员导驾出升座东宫

官左右侍从引礼官引王就拜位赞礼官赞四拜礼

东宫坐受毕东宫及王俱衣常服叙家人礼引礼官

请王由殿东门入至后殿各王东坐向西东宫面东

赞礼官赞四拜礼王坐受时诸王皆东宫叔如东宫

与王叙坐东宫正中南面坐各王东西叙坐凡诸

王见皇后父母亦行四拜礼皇后父母立受

洪武三十年诏燕晋二王练兵备边各王府宜守定

制不许劳民兴造

按明大政纪三十年四月诏晋王燕王各练兵备边

八月诏工部移文各王府宜各守定制不许私有兴

造劳吾民匠若有不可已者必奏请方许

洪武三十一年敕燕王率诸王防边夏太祖崩建文

帝诏诸王临邸中毋奔丧秋逮周王橚废为庶人时

高巍应诏请分王诸王子弟敕辽王毋以孳牧侵民

田命王官不得三六九载考核

按明大政纪三十一年五月乙亥敕燕王总率诸王

用防边患敕曰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

成王曰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今虽海内无事

然天象示戒边圉之患岂可不防朕之诸子汝独才

智克堪其任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

谁已命杨文总北平都司行都司等军郭英总辽东

都司并辽府护卫悉听汝节制尔其总率诸王相机

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

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闰五月乙酉上崩时诸王皆

尊属拥重兵专制地嫌势逼诏诸王临邸中毋奔丧

王国所在吏民悉听朝廷节制诏下诸王不悦谓此

齐尚书疏间我也辛卯皇太孙即皇帝位六月文皇

自燕邸入临至淮安出敕令归国七月命曹国公李

景隆讯周王橚逮至京废为庶人十二月癸丑辽州

人高巍应诏辟上书请行主父偃推恩之令分王诸

王子弟不当听错削夺之策帝奇之巍书略曰高

皇帝有文王纯一之德大行皇后有后妃不妒之行

则百斯男无不穆穆皇皇宜君宜王者也故本宗百

世为天子支庶百世为诸侯体三代之封建分茅胙

土先封形势之地陕西百二山河其人勇悍西邻土

番以秦府王之山西表里河山其人刚壮北近蒙古

以晋府王之北平虽无名山大川之限而桑土沃饶

广畜羊马其人衣皮食肉弓马是务辽金元藉之各

兴一代之业故以燕府王之四川虽曰西南一隅山

河阻深刘备诸葛亮据之而虎视吴魏者也故以蜀

府王之其余楚湘齐兖宁辽谷代庆肃星罗棋布比

之前代虽皆分封过制而高皇帝之圣模神虑莫非

欲护中国而屏四裔也今各处亲王固多骄逸不削

则朝廷纪纲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此我皇上之

所难处者也以臣愚见不当听错削夺之策当行

主父偃推恩之令使秦晋燕蜀四府子弟分王于齐

兖楚湘齐兖楚湘子弟分王于秦晋燕蜀其余宁辽

谷代庆肃等府类比而分其地如此则藩王之权不

削而自弱矣臣又愿皇上待遇亲王薄其贡而厚其

恩常尽亲亲之礼其贤如汉之河间献王与东平王

苍者下诏褒赏之其骄逸不法如汉之淮南济北者

初犯则容之再犯则赦之三犯而不改者当合亲王

告太庙削其地而废处之岂有不顺服哉

按续文献通考三十一年敕辽宁诸王据边场孳牧

勿侵民田是年冬命王府官不得三六九载考核

宗藩部汇考十

明二

惠宗建文元年封诸弟为吴衡徐三王令亲王不得

节制文武吏士燕王来朝留其世子及二弟寻遣还

召讯湘王柏王焚死废齐代岷三王为庶人燕府靖

难兵起谷王自宣府还京徙辽王于荆州削宁王护

按明大政纪建文元年二月封弟允熥为吴王允熞

为衡王允为徐王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以

周是修为衡府纪善燕王来朝行皇道入登陛不拜

户部侍郎卓敬监察御史曾凤韶皆上书论劾不报

三月丁亥燕王还国燕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留京

师寻遣还北平初齐泰曰三人在此宜先收之黄子

澄曰不可事觉则彼先发有名且得为备莫若遣归

使坦怀无疑也遂遣归寻遣人追之不及北平按察

司佥事汤宗奏按察司陈瑛密受燕府金钱有异谋

遂逮之燕山左护卫百户倪谅亦上变告逮府中官

旗于谅周铎等伏诛敕都督宋忠率兵三万及燕府

护卫健卒屯开平名曰备边实屯兵图燕故调去健

卒以制之敕都督徐凯练兵临清都督耿瓛练兵山

海关诏燕府指挥关童等还京调北平左右卫军屯

彰德顺德时齐泰惧燕王智勇绝人善用兵以防边

为名令诸将防守外张昺谢贵防于内约期俱发燕

王于诸王最长威最盛地势形便兵力又最强朝廷

深忌之齐泰黄子澄徐辉祖侍郎卓敬日夜谋所以

防燕者长史葛诚教授余逢辰亦稍泄其谋张昺谢

贵马宣彭二每遇中朝使者至北平亦颇传言语谓

宜早为备燕王固知之自京师归即托疾久之遂称

疾笃大暑围火炉摇颤曰寒甚寒甚宫中亦杖而行

朝廷稍不为意诚逢辰密告贵昺曰殿下本无恙公

等勿懈怠恐一旦不可测已而王密谋益急燕府遣

人至京奏事诏考讯成狱发符逮王府官属四月有

上变者遣使召讯湘王柏王惧纵火自焚妃从之阖

户皆死齐王府人曾名深上变告召齐王榑至废为

庶人拘留京师与周王同系诛护卫指挥柴真等幽

代王桂于大同絷岷王楩于云南俱废为庶人五月

岳池教谕程济上言西北兵起大难在宗室中逮至

京下狱帝将杀济济大呼曰陛下且囚臣至期无兵

臣死未晚遂系之已而兵果起赦之七月甲戌燕府

起兵号靖难北平掌布政使司事侍郎张昺都指挥

使谢贵彭二燕府长史葛诚教授余逢辰死之遂尽

克九门初高帝封建诸子谓元之旧都地广民众且

密迩北边非有大器不足以镇之封成祖为燕王会

懿文太子薨燕地有天子气善相者见之曰龙颜凤

姿天章日表太平天子也高皇上宾辅嗣君者忌成

祖命张昺宋忠等内外防之及张昺等传言谓宜早

为备于是命谢贵等以城七卫并屯田军士围王城

又以木栅断端礼等门未几削爵及逮官属诏至指

挥张玉朱能等泣劝起兵先擒谢贵张昺余无能为

成祖曰须以计致之今遣内使官来逮护卫官属悉

依所坐名收之就令差来内官召贵昺付所逮者贵

昺必来则缚之一夫之力耳乃匿壮士端礼门内遣

召贵昺及贵昺入至端礼门壮士出擒之玉等率勇

士夜捕贵昺伏兵攻九门黎明已克其八惟西直门

未下令指挥唐云谕散遂下令安集城中人民安堵

诸司官吏视事如故北平都指挥使余瑱走居庸马

宣走蓟州宋忠率兵至居庸知事不济退保怀来留

余瑱守居庸燕府上书请诛齐泰黄子澄略曰奸臣

齐泰黄子澄辈假陛下之威权剪皇家之枝叶橚榑

柏桂楩五弟虽有愆过未闻不轨重可裁减护卫轻

可赐敕诫励则厚亲之仁惩过之义两尽不务出此

辄削王爵夺国土转徙流离行路矜恻柏尤可悯阖

室自焚圣仁在上胡宁忍此今其心尚未厌足又以

加臣分兵围守臣府但云府中不留一人号地哭天

擗踊无诉又云伏睹祖训有云如朝无正直内有奸

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

之臣谨俯伏俟命惟陛下念之念之八月丙寅谷王

橞自宣府还京召辽王宁王还京辽王至徙封荆州

宁王不至诏削护卫监察御史韩郁上言诸王亲则

太祖遗体贵则孝康皇帝手足尊则陛下叔父使二

帝在天之灵子孙为天子而弟与子遭残戮其心安

乎臣每念至此未尝不流涕也此皆竖儒偏见病藩

封太重疑虑太深而至此夫唇亡齿寒人人自危周

王既废湘王自焚代府被摧而齐又告王反矣为计

者必曰兵不举则祸必加是朝廷执政激之使然燕

举兵两月矣前后调兵不下五十余万而一矢无获

谓之国有谋臣可乎经营已久军需辄乏将不效谋

士不效力徒使中原无辜赤子困于转输民不聊生

日甚一日九重之忧方深而出入帷幄与国事者方

且洋洋自得彼其劝陛下必削藩国者果何心哉谚

曰亲者割之不断&#者续之不坚殊有理也陛下不

察不待十年悔无及矣臣虽至愚感恩至厚不敢不

言幸少垂洞鉴兴灭继绝释代王之囚封植湘王之

墓还周王于京师迎楚蜀为周公俾其各命世子持

书劝燕罢兵守藩以慰宗庙之灵明诏天下拨乱反

正笃厚亲亲宗社幸甚不听十月壬寅靖难兵袭破

大宁宁王权降燕十一月乙亥燕府再上书辨诬不

轨之事请诛齐泰黄子澄不报燕府传檄天下诛灭

左班文职奸臣十二月庚申迁肃王于兰县参赞

大将军军务高巍使燕请罢兵不报二年六月遣尚

宝司丞李得成使燕议罢兵不报十月诏诸将毋使

朕负杀叔父名三年七月戊戌遣锦衣卫千户张安

遗书间燕世子四年五月壬寅靖难兵至扬州下仪

真遣庆成郡主至成祖所议割地罢兵不听六月庚

申靖难兵营龙潭遣曹国公李景隆都督王佐尚书

茹&#再议割地罢兵不听壬戌遣诸王与李景隆等

偕行至靖难军营再申前议不听帝因分遣诸王令

守京城诸门诸王归帝会群臣恸哭或劝帝幸浙江

或曰不若幸湖湘方孝孺请坚守京城以待四方援

兵甲子靖难兵至金川门乙丑谷王橞与李景隆开

金川门迎靖难兵入城安王檀及文武群臣兵部尚

书茹&#率文武奉迎乘舆劝进大内火帝逊位不知

所往

建文四年成祖即位宗藩诸王复爵赐谥改封徙国

坐废者不一更定亲王仪仗令亲王之国应付口粮

草料

按明大政纪四年六月己巳成祖即皇帝位复周王

橚齐王榑爵辛未制皇帝亲亲之宝七月癸未诏修

周齐二王府宫殿丙戌谥故湘王曰献王吴氏曰献

妃遣官祭于荆州坟园癸巳改封懿文太子第二子

吴王允熥为广泽王居漳州第三子衡王允熞为怀

恩王居建昌第四子徐王允为敷惠王随母吕氏

居懿文陵丙申赐谷王橞乐七奏卫士三百人金银

枪大剑庚戌赐书宁王权八月戊子宁王权求封国

杭州上以天子畿内不以封诸侯谕之遣敕符召秦

王尚炳以岷王楩与西平侯沐晟交恶赐谕宥之癸

亥晋王济&#来朝赐书慰安之壬申命昭德王济熿

居平阳九月丙戌徙封谷王橞于长沙辽王植于荆

州废广泽王怀恩王为庶人逮谷王长史刘璟下狱

自缢死刘璟基仲子随谷王还朝建大策不能用以

病辞归上逮至京欲用之不受下狱死十月丙辰宁

王权来朝改封南昌己未改江西布政司治为宁王

府十一月丙午礼部奏亲王仪仗合增红油绢销金

雨伞一红纱灯笼红油纸灯笼各二对&#灯一对大

小铜角二对从之

按明会典洪武三十五年令亲王之国随行内外官

员及有执事旗校厨役人等沿途有司应付口粮本

府驾马并随驾马赢及护卫官军下随侍马匹应付

草料随侍官军回还亦准支

洪武三十五

年即建文四年

成祖永乐元年赐宴诸王复周齐代岷四王旧封命

高煦往开平操备诏谕楚世子书戒代王降岷府职

官谕诸司王府事一遵祖训其应行者奏准奉行

按明大政纪永乐元年正月己卯朔宴诸王于华盖

殿丙戌复周齐代岷四王旧封二月辛亥命郡王高

煦率兵往开平操备四月乙卯楚世子孟烷奏欲遣

人往河南买人口诏止之谕曰昔秦愍王遣人于湘

江买人口太祖闻之怒秦府官属及郡县承行者皆

被罪且河南汝伯父周王封地汝所遣人入境或有

纵恣将斥为汝过可不虑乎其已之代王桂纵暴杀

人取财赐书戒之岷王楩擅拘诸司印信激变彝人

诏降其王府职官五月辛卯谕天下诸司事千王府

者遵祖训启知之有司合行事务不许一概启请若

王府事有相关即遣人驰奏不待报而擅承行者论

以重罪

按明会典元年令王府有事发行三司等衙门随即

奏闻必待钦准方许奉行敢有擅行者治罪如遇在

京各王出府之日法司即查前例通行长史知会遵

永乐二年封二子为汉赵二王改允为瓯宁王周

王来献驺虞又晋王上护卫不允

按明大政纪二年三月甲戌封第二子高煦为汉王

第三子高燧为赵王九月丙午周王橚来献驺虞丙

戌晋王济&#奏上护卫及所畜小鞑靼上敕令修德

行善岂可因一二小人为非辄自怀疑所上护卫不

允其小鞑靼护卫有缺者补之

按续文献通考二年春三月改敷惠王允为瓯宁

王降广泽王允熥怀恩王允熞为庶人以二王不能

谏正建文也诏曰帝王之道立爱惟亲为子不祗不

及于父朕皇考皇妣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创业垂统

传之万世朕长兄懿文皇太子降生弗永裔子允炆

幼冲嗣位昏愚自暴颠覆成章崇信奸邪戕害骨肉

天下荡然社稷几坠朕惟祖宗积德之勤父皇母后

创业之艰不得已起兵赖天之佑内难廓清允炆罪

恶贯盈阖宫赴火诸臣民同词劝进朕以宗社为重

勉徇舆情君临大宝长兄诸王允熥允熞乃袭王封

不意允熥允熞弗知省躬自生疑怼朕以长兄至情

不忍谴责免为庶人以保全之朕痛切于心长存念

虑长兄未有承嗣其第四子允生有四年矣兹特

封瓯宁王世守懿文太子之嗣呜呼协和之道睦族

为先惇叙之仁继祖为大用展同气之情庶续亲亲

之义

按大政纪废允熥

允熞为庶入在元年

永乐三年建赵王留守社稷等坛书戒代宁等王停

革楚府铁牌以太祖嘉禾诗赐诸王又更定王等仪

仗之制

按明大政纪三年二月辛巳吏部尚书蹇义等议今

赵王留守北京当别建国社国稷山川等坛致祭如

礼部所议从之五月丙辰上以代宁秦晋永兴平阳

诸王所为过失日多赐书训戒之六月辛卯湖广都

司奏楚府付铁牌一面遇差人出门验此开门上谕

王府自出牌非礼即停革之九月上以太祖高皇帝

御制嘉禾诗石本分赐诸王先是洪武二十八年九

月庚戌北平禾有异茎同穗之祥时上为燕王进上

太祖亲御翰墨为诗一章以赐上佩诵追惟乃用摹

勒于石拓本成轴至是复有嘉禾之瑞颁赐之辛丑

赐周王橚书以擅调官军及用箭镞烧烙无罪之人

凌驾有司虐害百姓戒饬之乙巳赐齐王榑书以所

为不法戒饬之

按明会典亲王仪仗

子同

三年增定令旗一对清道

二对幰弩一张刀盾十对弓箭二十副白泽旗一对

金鼓旗一对画角十二枝花匡鼓二十四面杖鼓二

面金钲二面锣二面&#鼓二面板一串笛二管小铜

角一对大铜角一对戏竹一对大鼓一面板一串杖

鼓十二面笛四管头管四管绛引旛一对传教旛一

对告止旛一对信旛一对仪锽氅一对戈氅一对戟

氅一对吾杖一对仪刀二对班剑一对立瓜一对卧

瓜一对骨朵一对金钺一对金镫一对殳叉一对戟

十对&#十对夹&#一对麾一把幢一把节一把响节

四对紫方伞二把红方伞二把红销金伞一把红绣

圆伞一把红曲柄伞二把红油绢销金雨伞一把青

绣圆扇四把红绣圆扇四把红绣方扇四把诞马八

匹鞍笼一个金马杌一个拂子二把间抹金银交椅

一把间抹金银脚踏一个间抹金银水盆一个间抹

金银水罐一个浑抹金银香炉一个浑抹金银香合

一个间抹金银唾盂一个间抹金银唾壶一个红纻

丝拜缛一条红纱灯笼二对红油纸灯笼二对&#灯

一对象轺一乘帐房一对郡王仪仗三年定令旗

一对清道二对幰弩一张刀盾八对弓箭十八副金

鼓旗一对画角十枝花匡鼓二十面&#鼓一面金钲

一面锣二面板一串笛二管戏竹一对大鼓一面板

一串杖鼓八面笛四管头管四管绛引旛一对传教

旛一对告止旛一对信旛一对吾杖一对仪刀二对

立瓜一对骨朵一对斧一对戟八对&#八对麾一把

幢一把节一把响节三对红销金圆伞一把红圆伞

一把红曲柄伞二把红方伞二把青圆扇四把红圆

扇四把诞马四匹鞍笼一个间抹金银马杌一个拂

子二把间抹金银交椅一把脚踏全间抹金银水盆

一个间抹金银水罐一个浑抹金银香炉一个浑抹

金银香合一个红纻丝拜缛一条红纱灯笼二对&#

灯一对帐房一座亲王妃仪仗

公主世

子妃同

三年定红

杖一对清道旗一对绛引旛一对戟氅一对吾杖一

对仪刀一对班剑一对立瓜一对卧瓜一对骨朵一

对镫杖一对响节二对青方伞二把红彩画云凤伞

一把青孔雀圆扇四把红花圆扇四把间抹金银交

椅一把间抹金银脚踏一个间抹金银水盆一个间

抹金银水罐一个红纱灯笼二对拂子二把凤轿一

乘小轿一乘行障二叶坐障一叶郡王妃仪仗三

年定红杖一对清道旗一对绛引旛一对戟氅一对

班剑一对吾杖一对立瓜一对骨朵一对响节一对

青方伞二把红圆伞一把青圆扇二把红圆扇二把

间抹金银交椅一把间抹金银脚踏一个拂子二把

红纱灯笼一对间抹金银水盆一个间抹金银水罐

一个翟轿一乘行障二叶坐障一叶

永乐四年命赵王留守北京废齐王榑为庶人赐瓯

宁王谥

按明大政纪四年二月赵王高燧居守北京五月废

齐王榑为庶人处之京师榑结无赖养游客私僭帝

号及&#咀魇镇等事屡有告者察之皆验上赐书谕

令改行于是榑请入朝面谢既至廷臣交章劾奏榑

罪不当宥榑厉声曰奸臣又欲喋喋效建文时事耶

会当尽剐此辈上闻之不怿曰此其心可知已命罢

其随侍护卫及长史等官废之十二月辛亥夜瓯宁

王邸第不戒于火竟成疾而薨时年十六谥哀简

永乐六年命礼部诸司庶务其承受于亲王者称令

按明大政纪六年七月庚子命礼部自今诸司庶务

启事东宫处分者则书皇太子令旨其承受于亲王

者书云王令旨着为定制

永乐八年命赵王整理北京军马安鲁二王奏护卫

军粮等事以楚王及宁世子来朝赐宴又以周王来

朝军士扰民执令自治又定奉差经过见王官员赐

酒饭外不许及他物

按明大政纪八年二月辛丑命赵王高燧整理北京

城池军马令广平侯袁容泰宁侯陈珪辅导之丙午

安王楹奏免护卫屯军子粒二年从之九月甲申鲁

王肇辉奏护卫给月粮巳三年当罢乞以六分屯田

四分守城从之十二月乙未楚王桢宁王世子盘烒

来朝宴楚王于华盖殿赐世子宴于前三公府其从

官皆赐宴戊戌谕勉楚王随行文武官属赐文绮及

钞有差谕曰朕即位以来楚王未尝有越礼逾分之

事虽府中有一二小人作过悉是其下所为王无预

焉王素性乐善秉德奉法可为贤王尔等为其官属

与有荣矣然尔等亦有赞辅之力今归更加勉之楚

王桢言王府校尉死亡者自今请留所生另补缺庶

免别佥从之甲辰周王橚来朝随从军士在途扰民

往往空室逃避命锦衣卫执军士送周王橚令其自

按明会典八年令各王府今后遇有朝廷一应公差

人员及经过见王官员人等或与酒饭或不与亦可

不许赏以物件

永乐九年遣使戒励秦王召辽谷等九王来朝

按明大政纪九年二月壬辰朔遣敕戒励秦王尚炳

符至不出迎侮慢使者械长史纪善典仪送京师王

自今勉力学问庶几寡过是月甲寅秦王尚炳来朝

且首服不亲出迎敕符之罪上宥而勉之四月己酉

召辽谷渖安唐郢伊肃晋九王来朝以次而至时周

王已朝蜀庆二王有疾未召

永乐十年赵王还北京山西监察御史劾训导造平

阳王府官饮酒不听

按明大政纪十年正月乙巳赵王高燧还北京皇太

子亲送之江东门六月戊午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劾

训导经过平阳朝王王免见遂造王府官饮酒当逮

问上曰王自免礼固非其不往见王府官必其交亲

故造之饮酒叙欢亦人常情无罪今外国来朝者与

人交易尚尔不为之禁况与王府官往来者乎卒不

之听

永乐十二年降晋王为庶人

按明大政纪十二年十一月甲午朔降晋王济&#为

庶人俾与长子美圭同守晋恭王坟敕谕曰尔谋为

不轨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论尔之罪有不容诛重

念恭王手足之义特全尔生令守恭园其闭门念咎

杜绝外交改过迁善以保令终慎之哉

永乐十四年命赵王告祭长陵改赵汉二王封国敕

随侍汉王者各还原伍上至济宁鲁王来谒赐钞币

米石征谷王橞至京以周楚二王来朝赐宴并定二

王谒孝陵位次

按明大政纪十四年三月癸巳朔长陵殿成奉安仁

孝皇后神位命赵王告祭甲辰改赵王高燧封国于

彰德汉王高煦于青州时高煦奏愿常侍左右不欲

之国复赐敕曰既受藩封岂可常在侍下前封云南

惮远不行与尔青州今又托故如果诚心留侍去年

在此何以固欲南还是时朕欲留尔长子亦不可得

留侍之言殆非实意青州之命更不可辞七月辛丑

命保定侯孟瑛吏部侍郎师逵督修汉世子府于青

州辛亥蜀王椿密遣仪宾顾瞻奏谷王橞谋不轨遣

中官赍敕橞令送崇宁王还蜀且察其所为先是谷

府随侍都督张兴奏橞有不臣之心上曰朕徐察之

兴过南京又以橞所为密启皇太子皇太子遣人密

奏之上犹未决椿闻之具奏橞恃宠纵横有无君之

心藏匿亡叛造作舟舰弓弩器械教习兵法战斗之

事大建佛寺造天成阁私度僧千人昼夜祈祷&#咀

又与都指挥张成宦者吴智等日夜谋议踪迹诡秘

人莫知之号张成为师尚父捏造图谶谓己于亲王

中次在十八与谶相应传播于人又密遣典宝刘信

献宝带于椿藏所为谶语于带匣复致书于椿有曰

德苍时不可言桓文之事桓文时不可言德苍之施

辞意含蓄往往类此又令巧匠制灯于上元节献于

朝就俾诸内府架构侦伺动静又选壮士习音乐拟

献于朝供应殿庭以图间隙前长史卢廷纲屡谏不

听反诬以诽谤具奏磔杀之王府僚属遂无敢复谏

者指挥唐彰舍人覃常尝泄其事咸被挝杀又于长

沙山林池沼竹木花果鸟兽鱼&#之利尽专之税及

六畜粪壤奇花怪石之类远近尽移入府内为游观

之具长沙之民苦之上得奏叹曰朕如何待橞乃有

此心又曰蜀王忠孝人宜不见欺且张都督尝有言

矣八月戊寅遣敕符金牌召谷王橞九月丙申敕右

军都督佥事欧阳青凡各卫拨随侍汉王者令各还

原伍不许稽留上闻汉王高煦于各卫选精壮军士

及有艺能者以随侍为名教习武事造作器械益疑

之遂有还北京之意十月乙丑车驾至济宁先夕梦

鲁王肇辉侍立甚恭既旦肇辉来谒上甚喜赐敕奖

励加赐钞币米千石盖肇辉居国简静奉法谨礼上

素重之云癸未征谷王橞至京命中官送至王邸以

蜀王奏示之橞惭惧栗栗无一言自辩但曰死罪死

罪上天地大恩全其生耳甲申成国公朱勇都察院

左都御史刘观同文武群臣劾谷王橞谋逆实状请

割恩正法上以朕自有处谕之十一月己丑诏户部

岁给汉王赵王禄米各止万石辛卯以谷王橞谋逆

事条示诸王议其罪辛丑周王橚来朝宴于华盖殿

丙午楚王桢来朝宴于华盖殿壬子周王橚楚王桢

遇节谒孝陵命东宫皇太孙及小皇孙陪谒上召杨

荣杨士奇金幼孜皆至问曰二王东宫皇太孙及小

皇孙谒陵展敬之位如何朕意虽略定尔三人试言

之杨金未有对上顾问士奇对曰周楚二王尊属当

列稍前两傍东宫殿下列稍后居中皇太孙殿下亦

当中列于东宫殿下之后诸皇孙与皇太孙同班两

分列两傍上曰尔所言有据乎对曰宋儒朱熹家礼

大约如此上曰吾未尝熟家礼但据己见书其位次

遂出片楮宸翰所书位次正与士奇言合遣鸿胪寺

丞周升赍钦定位次俾行之

永乐十五年废谷王为庶人命汉王居安乐州庶人

允熥卒以礼葬之安惠王无嗣国除

按明大政纪十五年二月废谷王橞为庶人橞太祖

第十八子也幼不好学多智谲初封国宣府靖难师

起橞遁归京师建文君甚亲信之令守金川门靖难

师渡江橞即开门迎入上即位待之加厚赐赉无数

改封于长沙阴养死士谋逆反蜀王发其事诏楚王

等议其罪降为庶人橞后阖门自焚三月丁亥朔命

汉王高煦居山东安乐州初上在北京闻高煦有异

志及还召士奇问曰汝与蹇义在此汉府事皆当悉

知如朕未有知汝辈虑有离间之罪朕既知矣汝何

虑对曰汉王使受册封国云南不肯行复改青州又

坚不行今知朝廷将徙都北京惟欲留守南京此天

下之人疑其心亦岂待事有实迹哉惟陛下早善处

置使有定所全父子恩以贻永世之利上默然后数

日得高煦私造兵器及皮船教习水战及僭乘舆服

物挟私击死无罪官民纵护卫官军京城内外劫掠

有实状上怒命翰林条示其罪且曰今处之安乐州

盖去北京甚迩即其作祸可朝发夕擒也九月己巳

庶人允熥卒命以礼葬之允熥懿文太子第三子母

妃常氏开平忠武王遇春之女建文中封吴王上嗣

位之初改广泽王以罪免为庶人十二月安惠王卒

无子国除

永乐年更定宗藩封爵制及之国厨料之数

按明会典永乐间定镇国将军从一品

三品

辅国将

军从二品

四品

奉国将军从三品

五品

镇国中尉从

四品

六品

辅国中尉从五品

七品

奉国中尉从六品

八品

世子嫡长子封世孙郡王嫡第一子封长子长

子嫡第一子封长孙亲王选婚封亲王妃世子封世

子妃郡王封郡王妃世孙封世孙夫人长子封长子

夫人长孙封长孙夫人镇国将军封镇国将军夫人

辅国将军封辅国将军夫人奉国将军封淑人镇国

中尉封恭人辅国中尉封宜人奉国中尉封安人亲

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县主镇国将军女封郡君辅

国将军女封县君奉国将军女封乡君中尉之女俱

称宗女世子女与郡王女同世孙及郡王长子女与

镇国将军女同长孙女与辅国将军女同其靖江王

府合比正支郡王递减一等女封县君将军以下照

例递减凡亲王之国永乐间定厨料酱一百斤香

油五十斤椒二十斤干鱼一百斤腌牛一只子鲚鱼

四十斤腌猪一口腌鹅一只腌鹿一只腌麂二只腌

鸡九只白一百斤茶芽五斤茶叶二十斤酱瓜四

十条黑砂糖十斤藕煎五斤木瓜汤煎五斤酱茄一

百五十个醋蒜三百个酒五十瓶醋二十瓶芝麻一

石糖茄一百五十个米三石

永乐二十一年赐蜀王谥

按明大政纪二十一年三月壬午蜀王椿薨谥曰献

王性敦厚孝友循礼执法尤好学读书不懈喜延接

贤士大夫讲论或至夜分不为声色游猎之事在宗

室中为最贤朝廷待之视诸王特厚云

永乐二十二年仁宗嗣位以成祖所遗冠服送汉赵

二王令诸王毋诣几筵各遣官代祭废巴东远安二

王为庶人刊印祖训赐诸子弟侄韩王等献诗止宁

王来朝各有赐赉定亲王未之国禄米

按明大政纪二十二年八月丁巳皇太子嗣位甲子

遣中官捧大行皇帝遗冠服送汉王高煦赵王高燧

朝夕瞻奉以慰哀慕惓惓之心乙丑召汉王高煦赴

京辛未周王橚及各王俱奏请躬诣大行皇帝几筵

行祭礼悉报止之令遣官代行九月乙亥巴东王贵

烜远安王贵燮父死不奔丧命户部各减禄米之半

甲申汉王高煦至京增诸王禄米丁亥汉王高煦还

国癸巳宁王权奏欲来朝止之上遗书答曰叔欲来

见感亲爱之厚侄承叔亲厚有素今欲见叔亦切惓

惓但以祖训不敢违也计谅此诚所云寄居江西非

所封之国不与封镇各王例同盖江西之地叔受之

先帝已二十余年为国南屏非封镇而何惟叔审之

十月戊午免远安王贵燮巴东王贵烜为庶人二人

前尝诬告其父有不轨谋至是谕群臣曰正风化当

自家族始遂有是命十一月庚辰命司礼监刊印祖

训赐诸子及弟侄上谓侍臣曰守成之主动法祖宗

斯鲜过举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后世嗣君

往往作聪明乱旧章而卒至丧败不救可为鉴戒朕

十余岁侍皇祖侧亲见作祖训屡经改易而后成书

是时秦晋周世子皆在太祖闲暇即召太孙及诸世

子于前分条逐事委曲开谕之皆持身正家以至治

天下之要道为天子为藩王能事事遵守岂不福禄

永远哉朕寤寐不忘侍臣对曰陛下此心即太祖皇

帝之心也壬午韩王冲襄陵王冲炑乐平王冲&#

各献诗颁赐白金钞币有差丙申特赐宁王权黄金

三百两文锦十彩币表里各二十西洋布十十二月

己巳徙封韩恭王于西平

按明会典二十二年令郑王越王襄王荆王梁王淮

王滕王禄米暂各给三千石俟之国别立常典自后

亲王受封未之国俱如此例

仁宗洪熙元年斥汉王子瞻圻居凤阳赐书谕晋王

平阳王及周鲁二王田宅等事赵王之国彰德以岷

王居武冈华阳王居澧州并定王府将军来朝供给

按明大政纪洪熙元年二月甲辰汉王高煦诉第二

子瞻圻不孝斥居住凤阳甲子晋王济熿及平阳王

美圭互奏争连伯滩田各赐书以差蒲州从实审勘

谕之三月壬申周王橚奏请以河南都司衙门与汝

南王家属居住答书止之曰祖宗建置都司总制一

方所系非轻不敢移易戊寅命赵王高燧之国彰德

令钦天监择日起程己丑赵王高燧之国彰德四月

壬子鲁王肇辉奏本府居室损漏欲令护卫官军修

理请今岁护卫屯田免其子粒赐书屯田子粒以充

本卫军粮岂可废易俟农隙修之癸亥汉郡王瞻圻

纪善李逊以离间伏诛丙寅以岷王楩居武冈州改

华阳王悦耀居澧州六月庚戌皇太子即位七月己

巳汉王高煦陈奏利国安民四事命有司施行仍复

书谢之上顾侍臣曰永乐中皇祖尝谕皇考及朕谓

此叔有异心宜备之然皇考待之极厚如今日所言

果出于诚则是旧心已革不可不顺从也

按明会典洪熙元年靖江王府辅国将军来朝钦赐

羊十只鹅十只鸡二十只酒一百瓶米四石果子五

色茶食五般柴三百斤蔬菜厨料又靖江王府奉国

将军来朝钦赐羊五只鹅五只鸡十只酒五十瓶米

二石果子五色茶食五般柴一百五十斤蔬菜厨料

宣宗宣德元年定宗室将军郡主以下品级冠服仪

式世子及郡王纳妃郡王嫡长承袭及镇国将军县

主以下婚礼诸制上亲征汉王执之陈山请移师袭

执赵王不从赐书谕之

按明大政纪宣德元年正月庚子汉王高煦遣人献

元宵灯复书报谢有言于上者曰汉府所遣来者多

是窥瞰朝廷之事特以进献为名上曰吾惟推诚以

待之耳六月定宗室将军中尉郡主县主郡君县君

乡君仪宾品级冠服仪式其封爵婚礼则皇明祖训

已有成法凡世子及郡王纳妃郡王嫡长袭封者当

先上闻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今后王国自镇国将

军县主以下婚礼但颁诰命冠服其仪仗妆奁诸物

皆王府自办八月壬戌朔汉王高煦反初高煦既之

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高煦反谋益决

于是招集亡命以护卫指挥王斌为伪都督乐安知

州朱烜为伪兵部尚书移檄远近以辅臣蹇义夏原

吉奸邪乱政为辞中外汹惧高煦复遣人密约英国

公张辅等为内应辅即缚其人白上上夜召辅臣入

赐坐屏左右议之杨荣首劝上亲征上有难色顾原

吉原吉曰往事可鉴不可失也臣昨见命将而其色

变退语臣等而泣在廷如此则临事可知且兵事贵

速宜卷甲韬戈以往一鼓而平之所谓先人有夺人

之心也杨荣言是上意遽决郑襄二王监国辛未以

高煦之罪告天地宗庙社稷百神遂亲征发京师率

大营五军将士以行以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为

先锋时文臣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杨溥吴中胡

张本顾佐扈从昼夜兼程而进上遣书谕高煦书

曰人言王反朕初不信及得王奏知王志在祸生灵

危宗社朕兴师问罪不得已也王太宗皇帝之子仁

宗皇帝之弟朕嗣位以来事以叔父礼不少亏何为

而反耶朕惟张敖失国本之贯高淮南受诛成于伍

被自古小人事藩国率因之以身图富贵而陷其主

于不义及事不成则反噬主以图苟免若此者多矣

今朕师已压境王能悔祸擒所倡谋者来献与王削

除前过恩礼始终善之善者也王如执迷或出兵拒

敌或婴城固守图侥幸于万一当率大军乘之即成

擒矣又或麾下以王为奇货执以来献王以何面目

见朕虽欲保全不可得也王之转祸为福一反掌间

耳其审图之辛巳昧爽车驾驻跸乐安城北上念矢

石之下祸及无辜乃遣谕高煦云今山东都布按三

司及卫所府州县官并尔护卫军校余丁民人奏尔

反逆朕皆未信及览陈冈赍至本上诬先帝遂及朕

躬尔罪着矣朕以祖宗付之重天下生民大计亲

率问罪之师已至城下尔不来朝又不遣护卫王府

官出见是负固不服今以诚心待尔尔能战则战不

能则诣军门面陈尔情庶得始终保全如始终不受

命城破之日悔将何及已复遣敕谕之曰前敕谕尔

备矣朕言不再尔其审图之又以敕系矢射城中谕

逆党以祸福于是城中人多欲执高煦来献高煦狼

狈失据密遣人诣御幄陈奏愿宽假今夕与妻子别

明旦躬赴驾前归罪上许之是夜高煦尽取积岁所

造兵器与凡谋议交通文书尽毁之城中通夕火光

烛天壬午驻跸乐安城南高煦将出叛党王斌等固

止之曰宁一战以死不可为人擒也高煦复入宫遂

潜从间道出为官军所执以献文武群臣列奏其罪

请旨典刑上曰彼固不义祖训待亲藩自有成法群

臣复言春秋之法大义灭亲上却之但命以群臣劾

章示之高煦跪言臣罪万死惟生杀在上上遂令高

煦为书召诸子同归京师乙酉班师械高煦以归庚

寅驻跸献县之单桥车驾亲征罪人既得师还户部

尚书陈山迎驾山见上言宜乘胜师向彰德袭执赵

王则朝廷永安矣上召杨荣以山言谕之荣对曰山

言国之大计遂召蹇义夏原吉谕之两人不敢异议

荣言请先遣敕赵王诘其与高煦连谋之罪而六师

奄至可擒也从之荣遂传旨令杨士奇草诏士奇曰

事须有实天地鬼神岂可欺哉且敕旨以何为辞荣

厉色曰汝可沮国之大事乎令锦衣卫责所系汉府

人状云与赵连谋即事之因何患无辞士奇曰锦衣

卫责状何以服人心荣曰汝不然吾言可往与蹇夏

言之士奇往见二人蹇曰上意已定众意亦定公可

中阻夏曰万一上从公言今不行赵后有变如永乐

中孟指挥之举谁任其咎士奇曰今事势与永乐中

异永乐中赵拥三护卫今已去其二且昔孟指挥所

为王实不预闻不然赵王岂至今日乎蹇曰即如公

言今若何士奇曰为今之计朝廷重尊属厚待之有

疑则严防之亦必无虞而于国体亦正矣二人曰公

言固当然上特信杨荣言不系吾二人可否也士奇

退与荣曰太宗皇帝惟三子今上亲叔二人一人有

罪者不可恕其无罪者当加厚之庶几仰慰皇祖在

天之灵荣曰汝既不草敕则我当以闻时惟杨溥与

士奇意合溥曰吾二人请入见上兵必不可移荣闻

溥言即趋入见溥士奇亦踵其后而门者止二人不

得入已有旨召蹇夏义以士奇言白上意不怿然亦

不复言移兵矣遂还京九月丙申帝还京师上御奉

天门高煦父子家属皆至京师行在刑部都察院大

理寺暨文武廷臣劾奏高煦谋危宗社大逆不道宜

正国典以为乱臣贼子之戒上曰国家待宗藩具有

祖训朕不敢违命行在工部筑馆室于西安门内处

高煦夫妇男女其饮食衣服之奉悉仍旧无改上出

御制东征记以示群臣凡书高煦之罪及朝廷不得

巳发兵之故盖详备云高煦逆党王斌朱烜伏诛上

至京不复及彰德事然言者犹喋喋请尽削赵护卫

且请拘赵王京师上皆不听乃召士奇谕曰言者论

赵王益多如何对曰今日宗室惟赵王最亲当思保

全之毋惑群言上曰吾亦思之皇考于赵王最友爱

且吾今惟一叔奈何不爱然当思所以保全之道乃

封群臣言章遣袁容及刘观赍以示之使自处士奇

曰更得玺书亲谕之尤善上从之

宣德二年赵王辞护卫官校从之晋王奏辞爵复书

慰之定王府祭祀宗庙之礼

按明大政纪二年二月戊寅赵王高燧奏辞护卫官

校归之朝廷从之王得玺书及言者所上章大喜曰

吾生矣即献护卫且上表谢恩而言者顿息上待赵

王日益亲厚而薄陈山竟&#斥之盖上初虽为山所

惑而后灼知其非逾数月召士奇至南斋宫谕之曰

吾待赵叔不失亲亲之礼尔有力焉自今毋以见迕

为嫌遂赐白金宝楮文绮三月晋王济熿以其府中

军校数有赴京告其阴事者益不自安遂奏辞爵上

复书慰之

按明会典二年令王府祭宗庙用宋朱文公家礼

宣德三年宁王乞灌城乡田谕以往勘处置又乞铁

笛与之免汝南新安二王为庶人谕郑王瞻&#等戒

戢下人韩王请迁国长沙不许

按明大政纪三年闰四月宁王权奏乞赐南昌府附

近灌城一乡田土俾众子耕种自给上谕户部臣曰

古人云王者当食租衣税今有岁禄足矣一乡之田

民所衣食不当夺以自养宜遣人往勘待报处置五

月汝南王有勋新安王有熹有罪免为庶人七月辛

酉宁王权遣人进扇且奏求铁笛命工新制与之上

谓左右曰古人谓笛者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于正

宁王之意其在此乎铁笛虽无当新制与之十月庚

辰宣谕各王府长史戒戢下人勿为非明日谕郑王

瞻&#等曰在下小人所为王当戒之吾与王同气有

至爱存焉人情爱禾者必去蟊爱苗者必去莠况吾

兄弟至亲之爱乎小人者其为害甚于蟊与莠也戒

之于早可以消患于未萌不早戒之及其着则难制

矣癸未韩王冲奏平凉土薄乞迁国长沙不许上

复书曰岁禄不充盖陕西频岁无获未免供给不及

若年谷稍丰便可足用惟叔安意以俟之府中军校

未至者已敕兵部挨究遣来长沙之谕先帝成命在

上不敢渝越惟叔亮之

宣德四年宁王奏镇国将军以下不应分品级上引

祖训谕之&#书谕不允拨田又宁化王请免大同备

御官军不许命平阳王建家庙

按明大政纪四年四月丙子宁王权奏禄米不当定

品级语多忿戾上引祖制复之大略谓祖训语郡王

子孙自镇国将军以至奉国中尉递有品级洪武二

十九年十二月钦定靖江王世子与郡王公侯文武

官相见礼仪或答拜或坐受遇之于涂或分道让左

或引马侧立各随品级等第别无行君臣礼之说若

必如所云行君臣之礼是教子孙越礼犯分不知有

君矣若群臣与靖江府将军前皆行君臣之礼是天

下纷纷多君也五月丁巳与宁王权书拨田无例不

许书曰户部言灌城田共一千六百一十七顷六十

余亩乡民所赖以足衣食别无荒闲之地况庶子郡

王自有岁禄稽之祖训亦无拨赐田土之例若从叔

祖之言百姓失业必归怨朝廷亦必归怨叔祖矣今

叔祖为诸王表率使诸王皆仿叔祖之言不皆违祖

训而损盛德乎故拨田之谕不能曲从惟叔祖亮之

辛未宁化王济焕奏婚礼在迩乞免大同备御官军

三百余人归以备使令不许上曰大同当极边冲要

之路各郡王府皆有官军守备故太原一路得以无

虞若从所言罢归则别府亦援例来言难于处置矣

六月丁丑宁王权因上引太祖礼仪自知镇国将军

以下不应分品级之言为非具奏悔过上以不用芥

于心复之九月辛亥命平阳王济&#建家庙

宣德六年河南知府李骥奏为伊王摧辱上致书谕

王逮府僚治之

按明大政纪六年十月庚戌河南知府李骥奏伊王

居国屡有非礼之求臣不敢曲从府中内官官校虐

害百姓者臣到任稍为禁戢自此王府含怒今年冬

至臣以四更往王府陪班行礼适初唱班臣已就列

王以为迟执系仪卫司狱次日始释缘王府自前遇

节行礼未尝有在四更者臣蒙恩守土遭王摧辱不

敢不奏上谓都御史顾佐等曰朝臣于朝廷大朝贺

皆昧爽之际未尝以四更行礼此必王府谗邪小人

教王辱知府之计致书谕王宜谨守祖法勿信谗邪

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械送京师治之

宣德年定亲王上东宫中宫正旦寿诞冬至进贺

笺式加亲王之国下程给赵世子来朝供应

按明会典中宫寿诞正旦冬至亲王上笺宣德间定

伏以天眷圣明万年盛业中宫正治协相洪猷敬惟

皇后殿下懋嗣徽音弘昭令范仁慈施于宫壸懿德

着于邦家是以宗庙奠安而本支蕃衍也臣某属籍

亲藩忻逢寿诞

正旦

长至

肃班行而敬拜祝宝算以齐天

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贺以闻东宫

千秋节正旦冬至亲王上笺伏以天眷皇家茂隆大

本前星协应四海归心敬惟皇太子殿下天赐英资

日新圣学懋德祗承于谟烈重明翊赞于治平是以

宗社奠安臣民咸戴也臣某奉守藩邦忻逢诞辰(

正旦

长至)

仰春宫而称颂祝寿算于千秋无任瞻仰激切屏

营之至谨奉笺称贺以闻亲王之国下程宣德间

加猪二十口羊二十只酒一百瓶宣德间赵世子

安阳王来朝钦赐羊三只鹅三只鸡六只酒三瓶米

一石五斗柴四百斤蔬菜厨料

宣德八年定王府禄米折色

按明会典八年奏准王府禄米折色每石钞十五贯

宣德九年宗室将军病故止遗妾媵者岁给养赡

按明会典九年奏准镇国等将军病故夫人淑人子

女俱无止遗妾媵家眷者每岁给米三十石养赡终

宣德十年正月壬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二月壬子封

皇弟祁钰为郕王

按明大政纪云云

宗藩部汇考十一

明三

英宗正统元年七月徙封襄王瞻墡于长沙淮王瞻

墺于饶州

按明大政纪云云

正统二年更定诸王禄米及降为庶人家口供给之

按明会典正统二年令由郡王袭封亲王者郡王禄

米住支其有过支者于见支禄米内扣除又令亲

王郡王薨及将军等卒禄米即住支所遗男女未封

者皆奏请量给养赡米候册封住支其无男女之妃

与夫人或庶母亦奏请量给米养赡身终住支又

令亲王郡王将军等有坐罪降为庶人者皆临期请

旨令所在官司量给食米布帛薪油什物之类养赡

用度卒后所遗妻女亦如之

正统四年十二月徙封荆宪王于蕲州

按明大政纪云云

正统七年更定禄米折钞之制

按明会典七年令各王府禄米折钞俱依文武官例

每一石折钞二十五贯

正统八年十月徙封郑王于怀庆

按明大政纪云云

正统九年令各王府如有孀居郡县主君亲王量拨

老成内使看守门户

按明会典云云

正统十二年更定王府禄米折钞例

按明会典十二年奏准各王府禄米将军自赐名受

封日为始县主并仪宾候出阁成婚日为始皆于附

近州县秋粮内定拨钞于官库内支给又令王府

禄米折钞每石仍十五贯

正统十四年皇太后命郕王权总万机

按明大政纪十四年八月己巳皇太后召百官入集

阙下命郕王权总万机于午门南面见百官启事施

行辛未皇太后诏立皇长子见深为皇太子仍命郕

王为辅代总国政抚安天下丙子移王座人奉天门

左受朝

代宗景泰元年十二月荆王瞻堈请朝上皇不许

按明大政纪云云

景泰三年废英宗皇太子见深为沂王岷王乞徙封

不许令各王府庶人子女婚嫁无父母者具名奏请

按明大政纪景泰三年五月甲戌废上皇长子皇太

子见深为沂王出就沂邸立皇太子见济为皇太子

先是上欲易储语太监金英曰七月初二日东宫生

日也英叩头云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帝为之

默然盖帝所言者谓见济英所言者谓上皇长子与

魏征献陵之对相似英之贤若此陈循&#亦可以愧

死矣六月岷王徽焲乞徙封不许

按明会典三年诏各王府庶人子女长成或无父母

婚姻又无人敢与议配所在官司审察具名奏来处

景泰六年定各王府世子将军相见礼

按明会典凡世子及将军行礼六年奏准王世子既

受封遇节旦行公礼依宗子法重在世子家庭私会

依家人礼尊归伯叔

景泰七年定郡王将军禄米

按明会典七年令给郡王将军等禄米若出阁在前

受封在后以封日为始受封在前出阁在后以出阁

日为始

英宗天顺元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

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

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

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

郕王薨于西宫葬祭礼悉如亲王谥曰戾妃嫔唐氏

等俱赐帛自尽以殉葬命移景泰汪妃出居旧王府

先是上以郕王薨欲令汪妃殉葬李贤奏曰汪妃虽

立为后即遭废弃幽闭幸与两女度日若令随去情

所不堪况幼女无依尤可矜悯上恻然曰卿言是朕

以为弟妇且少不宜存内初不计其母子之命一日

上曰汪妃既存不宜在内欲移居旧府何如贤曰如

此诚便但衣服用度不可缺减上曰朕更欲加厚岂

可减乎其原侍宫人悉随之复遣老成中官数人以

备使用由是母子保全甚得其所成化三年十一月

荆门州学训导高瑶上言请追加郕王庙号下礼部

议之瑶言正统己巳之变先帝既北狩皇上方在东

宫寇薄都城宗社危如一发使非郕王继统国无长

君则祸乱何由而平銮舆何由而还迨夫先帝复辟

其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者遂加厚诬使不得正其终

节惠降祀未称曲礼伏望特敕礼官集议追加庙号

以尽亲亲之恩十二月左庶子黎淳奏训导高瑶请

复景泰庙号为妄言从之初礼部等衙门会议高瑶

所奏追加景泰庙号事佥谓郕王继位六七年间行

事具在实录其庙号非臣等所敢轻议请自上裁左

庶子黎淳奏曰正统十四年八月册立陛下为皇太

子至九月群臣又奉郕王即帝位改元景泰缘陛下

为皇太子在前郕王即帝位在后事理有碍至天顺

元年正月先帝复位钦遵圣烈慈寿皇太后懿旨仍

以景泰为郕王诏告天下人伦正天理得而名正言

顺矣高瑶建言乃欲加郕王庙号臣惟朝廷既立皇

太子则异时居天子之位乃皇太子也曾未半月群

臣又立亲王为天子则前时所立之皇子将何为哉

若曰主少国疑四方多事周成王之时姬旦实有功

之叔父何不遂居天位若曰神器久虚不可无人共

和之际周召皆王国之懿亲何不共分姬室特以君

臣有定分皇太子为君亲王为臣天经地义民彝物

则截然一定而不可易也今多官会议依违苟简略

无定见犹欲烦渎圣聪岂臣愚之所能喻哉又云陛

下即位之初有罪群邪寒心破胆及见商辂复职内

阁然后欣然自以为得计又皆私窃效慕希求进用

彼小人者但欲得官岂顾贻患臣谓高瑶非欲尊礼

郕王特为奸邪进用之地此必小人主使之者不然

彼草茅&#远安敢妄言上诬先帝之明使后世视为

口实今之议者亦岂可不察乎此隐忍曲从而烦陛

下之议哉疏入上曰景泰已往过失朕不介意俱不

必行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命复郕王帝号先是

上欲复景帝位号遣太监怀恩至内阁议商辂力赞

之辂举手加额曰皇上此举尧舜盛德也明日遂敕

谕文武群臣曰曩者朕叔郕王践祚戡乱保邦奠安

宗社亦既有年属寝疾弥留之际奸臣贪功生事妄

兴谗构请去帝号先帝寻知诬枉深怀悔恨以次抵

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嗣承大业一纪于兹

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其郕王可仍旧皇帝之号己亥

尊谥郕戾王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按明会典元年襄王来朝回还沿途饮膳厨料并祗

待随从内外官校人等经过军卫有司量给供用今

题准不必亲来朝贺

天顺二年定诸王读书仪

按明会典诸王读书仪书堂在皇极门右厢房讲官

选部臣或进士改授翰林院官充之二年定初入书

堂其日早王至右顺门之北书堂面东中坐提督讲

读并讲读官行四拜礼毕内官捧书展于案上就案

左立讲读官进立于案右伴读十遍叩头退一每日

讲读清晨王至书堂讲读官行叩头礼伴读十遍出

饭后复诣书堂伴看写字毕讲书直说大意毕仍叩

头退内侍以所写字送内阁点看

天顺四年德秀诸王出阁读书奏准宗室降为庶人

者子女婚嫁之费襄王来朝赐以歌赋

按明大政纪四年二月德秀诸王出阁读书上皇嗣

六长皇太子次德王次秀王次崇王次吉王次徽王

后秀王国绝四月襄王来朝上为岘山汉水赋襄阳

四景歌赐之

按明会典四年奏准宗室降为庶人者其子女婚嫁

有司每人与四表里首饰银二十两猪四口羊四只

自令婚配

天顺五年诸王从他王府城外过者许相见

按明会典五年奏准凡王从旧王府城外经过许出

相见随即回府若不从城外经过者不许

天顺六年定诸王同城不同城进表笺礼

按明会典六年奏准郡王同居一城者从尊属拜进

表笺卑属随班行礼其另居一城者照例各自拜进

天顺八年定王府子女请封例

按明会典八年定各王府所生子女年至十五方许

请封

宪宗成化元年定大同诸王关支禄米例诸王府校

尉限三十名

按明会典成化元年题准大同各郡王禄米因无监

督官员以致教授厨役人等或先用大斗盘量加倍

折筭或各带家人出入任意包撮或不收本色勒要

银两或巧立名色逼取财物负累边民今后仍照旧

例改拨代府广赡仓送纳令长史等官从公两平收

受听各府照数关支凡郡王府校尉元年题准满

三十名者不必增添

成化二年以进士周鉴避选王僚问遣为民定王府

关支禄米之例

按明大政纪二年八月进士周鉴以避选王府官问

遣为民时崇王将出就学诏吏部选进士官侍讲读

鉴在选中称病觊免尚书王翱奏鉴怀不忠遂坐除

按明会典二年奏准郡王禄米俱于亲王府仓上纳

听令按季支用镇国将军以下禄米于有司官仓收

贮二次支给其收粮之际布按二司各委府县正佐

官公同长史等官监督收受如内使人等仍前干预

需索刁蹬者纠举究治

成化三年定各京官公差在外者经过王府入见之

按明会典三年定凡京官公差道经王府报名见辞

如遇朔望三司等官至府候见公差官员亦诣府随

班行礼若进表祭祀等项不必随班

成化五年定宗室将军只用仪从及王府进贡差遣

官校人数

按明会典五年令宗室将军数多佥换校尉难为常

例其余只用仪从凡各王府进贡等项五年准令

差遣内外官一二人及护扛军校一二名扛多者不

过五名

按明会典凡亲王乞恩等项六年奏准每岁春秋各

一次差人驰驿类奏郡王将军中尉等有应奏事理

即于春秋具启本府亲王转奏其紧急事务仍依旧

成化十年湖广巡抚以荆襄分封日滋奏定府制及

工价颁给从宜修缮

按明大政纪十年六月巡抚湖广都御史刘敷以荆

襄分封日滋营造民力日困奏定王府第宅大小工

价多少给颁各府从宜修缮朝议是之通行天下

成化十二年九月按察司彭韶奏各王府祭丧省差

内官及行人等官以免劳费从之

按明大政纪云云

成化十三年减宁王乐安王禄米定王府庶人所生

米粮衣绵妻妾之制

按明大政纪十三年二月减宁王奠培乐安王奠垒

禄米初乐安王奏宁王惨酷贪淫不轨等事命太监

罗祥驸马石璟刑部侍郎杜铭锦衣卫指挥赵璟往

勘多不实至是仍命皇亲文武大臣提议各罪上曰

宁王所为不法本当削爵降为庶人但念支庶姑从

宽典革去禄米一半乐安所奏重情不实有乖伦理

革禄米三之一仍下敕切责及书报各王知之

按明会典十三年奏准庶人所生男女不分宗枝嫡

亲每人月给厨料等物准折并本等口粮共米麦二

石五斗五升再加四斗五升准作布绢绵花通前共

麦米三石亡故者住支其嫡亲男女年十六岁以上

男子止许一妻一妾无妾者与女子俱许使女一人

各照前例关支未出幼止许支一半

成化十四年追降汉阴王征鍉为庶人

按明大政纪十四年十月追降韩府汉阴王征鍉为

庶人王母平氏妃周氏及冒封郡王县主者皆赐死

妃父周恂凌迟及其妻妾子皆斩之籍其家先是王

有疾恂入问窃语王曰王疾病无后何不取家人子

以奉王后王以为然令二宫人假若娠者诸王来问

疾俱以托王薨恂与王母及妃谋取其妻之女及他

人男前后抱纳宫中既长俱受封既而恂之姻家以

私忿发其事下抚按诸司官廉得其实刑部尚书林

聪等具狱覆奏上曰周恂阴谋主使紊乱宗枝凌迟

处死妻妾子俱斩冒封男女及平氏周氏俱赐自尽

征鍉追降为庶人仍录狱词写书各王府知之

按春明梦余录成化中追降韩府汉阴王征鍉为庶

人母平氏妃周氏及冒封郡王县主者皆赐死妃父

周恂凌迟处死妻妾子枭首籍其家仍贻书天下诸

王以王无子将死令宫人若有娠者以托韩王及诸

王既薨妃父恂与王母及妃谋取其妻之女与他人

男前后令妾与子抱纳宫中既长请于朝俱受封上

恶其冒乱宗枝故特以异法处之

成化十六年定各王府盐钞之制

按明会典凡户口盐钞十六年令今后各王府每年

与本色食盐三百引各随分封地方徽崇二府于河

东襄吉兴益雍荣六府于两淮德衡泾三府于山东

各运司寿申二府于四川盐课司各关支停止解价

之例

成化十七年各王府收受禄米不得擅差官生事

按明会典十七年奏准亲王原有额设官攒者布按

二司委官督同长史司并该仓官攒两平收受郡王

以下无官攒者发附近有司官仓另&#收贮听各府

差人关领若原属本城大府收者仍旧收支自后不

许奏讨本府自收及违例折银并分外生事索要报

数出串等用及擅差人到州县催征其辅导官守巡

官不行纠察及州县官听从者一体降调

成化十八年废庆成王子奇涧为庶人

按明大政纪十八年九月庚戌遣少监孙端赍敕谕

晋王敕示王兹巡抚奏庆成王府奇涧抗拒父命打

死平人奸占乐妇王即拘庆成王并奇涧到府令其

望阙跪伏数庆成不能教子不奏之过数奇涧以前

项罪恶降奇涧为庶人

成化十九年礼部奏王府乳母止于本府军校家选

用诏责东恒王见令戴民巾读书改过

按明大政纪十九年十月礼部奏通行天下王府今

后乳妇止于本府所隶军校之家选用不许外及从

之时湖广武冈州民刘善初等告岷府选用乳妇甚

为害故奏请通行诏责东恒王见戴民巾读书改

过家奴安童依律斩之初见与安童淫戏数同王

卧起无贵贱礼因欲毒杀王妃不果事觉命勘实拟

罪奏至上谓见狎近顽童谋害正妃有乖大义下

敕切责

成化二十二年令宗室不得抵换校尉

按明会典二十二年令宗室将军不许抵换校尉只

照旧例拨与从人跟用今后奏讨抵换者不必覆奏

成化二十三年更定册封亲王之礼

按明会典二十三年续定其日清晨上亲告奉先殿

用祝文前期鸿胪寺设节册宝案于奉天殿中册东

宝西节居中设彩舆于丹墀之东教坊司设中和韶

乐及大乐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上具皮弁服御

华盖殿执事官行礼如常仪鸿胪寺奏请升殿导驾

官前导上升座鸣鞭乐作文武百官朝服行叩头礼

侍班乐止引礼引正副使入就拜位乐作赞四拜乐

止传制官跪奏传制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

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正副使跪

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册封第几子某为某王命卿等

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宝置

于彩舆中用黄伞盖及大乐送至右顺门外正副使

朝北立仍用内乐迎彩舆至各王所居门外内执事

先设香案于中堂之北设节册宝案于香案之南王

先具服候节册宝将至出迎于门外内执事捧节册

宝由正门入先行王随行至王所居正中各置于案

册东宝西节居中内执事导引王就拜位赞四拜乐

作兴平身乐止赞宣册赞诣册案前赞跪宣册内官

取册立宣讫赞受册捧册内官以册授王王受讫以

册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受宝捧宝内官以宝

授王王受讫以宝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俯伏

乐作兴平身乐止赞复位赞四拜乐作兴平身乐止

赞礼毕内导引引王送节出门外内执事捧节出授

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复命是日亲王受册宝

毕内侍引诣奉先殿谒告如常仪毕内侍引亲王诣

皇太后前行八拜礼诣上前皇后前俱行八拜礼诣

母妃及皇妃及东宫并妃前各行四拜礼毕回宫次

日文武百官常服致词称贺行礼毕司礼监请各王

具常服诣奉天门前东庑坐百官常服行四拜礼

洪武初册立亲王皇帝预告太庙临轩拜册年幼者

则遣官保抱以从事成化末年更定即日告内殿廷

遣节使就各王府册立之罢预告临轩之礼

孝宗弘治元年更定庶人使女之制

按明会典弘治元年奏准庶人使女止许四口每口

月给米一石岁给绢布各一匹

弘治年定亲王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寿诞及正旦

冬至笺式

按明会典太皇太后寿诞正旦冬至亲王上表弘治

初定伏以天佑皇明衍庆源于万世位高宸极溥德

泽于八纮臣庶欢忻华夷仰戴恭惟圣慈仁寿太皇

太后陛下睿知聪明齐庄中正同任姒之至圣辅文

武之治功德化昭明谋谟广大是以宗社奠安本支

隆盛而建家国天下悠久之福也臣某叨守外邦兹

逢圣诞

正旦

长至

谨秉诚心驰遥贺于九重祝齐天之万

寿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皇太后寿诞正旦冬至亲王上表弘治初定伏以景

运弘开重熙累洽实资坤德之懿允开邦本之隆海

内臣民不胜欢戴恭惟皇太后陛下聪明端淑恭俭

慈祥夙赞理于宫闱克迓承于天眷遂启嗣统之瑞

聿兴致治之光是以诞膺徽号而享盛福于悠久也

臣某叨守外邦忻逢令旦

正旦

长至

仰九重而拜贺祝万

寿以维期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

弘治三年晋王乞立世子府不报更定藩国丧礼崇

王请朝贺止之令禄米定依旧制不许改支冒领

按明大政纪三年二月晋王乞为世子府不报时吏

部尚书王恕力论止之吏部侍郎彭韶奏藩国丧礼

除亲王外其郡王初丧遣使臣致祭一次其他祭遣

本处官行礼以免扰民下部议从之四月崇王乞诣

京师朝贺礼部尚书耿裕集廷臣议止之裕言王虽

至亲于制不宜况兹饥岁所过必劳供役民何以堪

上从之

按明会典三年奏准各王府郡王将军仪宾禄米本

色折色俱依先定之数不得奏讨折色改支本色

又令王府将军等重出领收冒支官粮者革去所支

禄米十分之二自后将军仪宾有犯悉照此例

弘治四年定亲王庶子受封其母始封夫人

按明会典云云

弘治五年废荆王为庶人定诸王宗室同城拜贺圣

节班次及婚姻妾媵支庶禄米等制

按明大政纪五年六月废荆王见潚为庶人徙置武

按明会典五年奏准郡王将军凡遇拜贺圣节等项

各照爵职崇卑立班行礼又奏准各王府一城居

住者凡婚姻等事每年春秋二季总启大府类奏

按春明梦余录庆成王晋恭王之曾孙也弘治五年

八月山西巡抚杨澄等奏王子女至九十四人恐其

中有收养异姓之弊且为子镇国将军奇等增年

冒支禄米乞下礼部议处并乞下各郡王以下妾媵

之数礼部查勘覆奏该王子女俱王妃夫人并宫人

室女所生别无违碍某冒支禄米不必追征准作以

后年分该支之数法司原奏有不许滥收子女事例

仍行各王府知会自郡王以下妾媵多少之数再会

官定议以闻礼部复会议覆奏该郡王自正妃外妾

媵不得过四人各将军不得过三人中尉不得过二

人从之着为令

弘治六年定各王府校尉护卫之制其校尉非原钦

赐者不许支粮

按明会典六年令将军以下拨仪从二十名不得用

校尉凡亲王校尉六年令亲王出府行锦衣卫拨

随侍校尉六百名又令亲王出府先行摘拨校尉

三百名军人六百名内一百名为督什物之数暂留

在京随侍其余军校八百名听兵部临期具奏于附

近卫拨军五百名改辏群牧所军共三百名改充校

尉凡郡王府校尉六年令郡王出府行各该护卫

拨校尉三十名无护卫于各卫军余及民间佥点

凡王府校尉佥补六年令各处王府除原之国钦赐

校尉子孙承继者照旧关支粮米其余民间佥充投

充等项止免差役不支粮

弘治七年亲王在京随侍校尉就国日以一半从行

余拨近卫军补数

按明会典七年奏准亲王随侍校尉至就国之日听

以一半从行于附近卫所拨军余补数其一半存留

在京以备各王出府听用

弘治八年吏部奏进士选为亲王讲读官不服者革

职礼部奏止崇王来朝定亲王子封郡王给与校尉

按明大政纪八年三月乙酉朔吏部尚书耿裕奏进

士被选为亲王讲读官抗拒不服为首者革职余降

调外任初进士十人被选为亲王讲读官相率诣吏

部请照例九年考满别升时冢宰耿裕曰汝辈欲做

大官乎对斥之曰大官亦是进士做裕詈曰小畜生

轻薄众亦以老畜生复之哗然相讦裕怒奏为首者

革职余皆降调外任裕誉望益损未几卒盖亦暴怒

自取耳七月礼部尚书倪岳奏止崇王来朝有旨圣

祖母年老念叔崇王欲得一见便写敕差官取来岳

极言朝廷事必须上揆天心下察人事务出万全庶

几可动然以今日论之事有未便者三焉又非前议

之所及者盖近来传闻黄河泛涨水高于岸平日波

流湍急舟行已难加以泛涨汹涌必异常时王欲来

朝乃舟楫必经之地则夫震惊之患所不能无保护

之责谁敢当之此其未便者一也兼闻河南彰德卫

辉二府自春徂夏一雨不沾寸草不生赤地千里人

民流移殆三之二夫马艰窘不言可知王欲来朝乃

车马必经之地不独供亿之费无所给万一盗贼乘

时窃发则夫震惊之患所不能无保护之责谁敢当

之此其未便者二也况二年之间三王之国近自京

师之军民远而所过之郡县百倍供需十分骚扰官

无所措手民不得聊生言之可为寒心见者欲为流

涕今若加以崇王来朝先声所及人必惊疑送往迎

来劳费倍增疮残之民何以当此此其未便者三也

此皆切于今日之急务于理不可不预为之虑者今

果奉命来朝虽少遂一时欲见之心然欲已则难免

眷恋不舍之情既去必倍增忧思不忘之念他日上

&#圣虑所未敢言虽欲悔之殆无及矣疏上不纳后

复奉旨免王来岳力居多

按明会典八年题准亲王子应封郡王者将至十四

岁预先具奏量于护卫内或民间佥拨校尉三十名

应役

弘治九年武冈知州遵制减岷府禄米被诬逮系锦

衣卫狱河南都御史奏禁光棍出入王府又令诸王

滥妾所生子女不许请名封并定内官内使及长史

官职守

按明大政纪九年五月武冈知州刘逊遵制减岷府

禄米为所诬构逮系锦衣卫狱七月巡抚河南都御

史陈道奏严禁光棍出入王府拨置害人等弊诏下

部议行之时宗室分封河南为繁衍而无藉之徒出

入其第肆为拨置贻患甚大乞严加禁约以笃亲亲

尤人所难言迄今语地方事宜者赖之

按明会典凡滥妾子女九年议准王府有未成婚而

先纳宫人生子者所生子女不许请名请封是年

奏准各王府缺少内官内使司礼监择其老成读书

者具奏照缺给赐以后有缺奏除其郡王府每府给

与内使二名专管宫闱事务及关防门禁是年令

亲王所行未善长史等官从容谏正至再至三不听

事情重者密切具奏其郡王所为不合礼度者教授

劝正如其不听启亲王密切戒勉如再不听亲王具

奏事情轻者降敕切责若干宫壸重事差内官皇亲

前去体勘至日处治亲王有过专罪辅导官郡王有

过专治内使教授其亲王府辅导官务日请王讲读

经史王子亦要读书习礼各府将军该府亲郡王自

行禁治若互相容隐不行禁治许镇巡等官将所为

不法事会本具奏上请区处

弘治十年更定诸王府收支禄米及妃夫人封典所

生子女册报之制

按明会典十年令各府收受禄米务要选委有司并

长史司公正官一员督收随地所产不许勒要白禄

米十年定郡王出府止封一妃镇国辅国将军各

止封一夫人奉国将军封一淑人镇国中尉封一恭

人辅国中尉封一宜人奉国中尉封一安人妾媵不

封凡宗支奏报十年令凡王府宗支但有新生子

女即报本支郡王启亲王审实年终类奏长史造册

二本赍送到部一送宗人府比对一留礼部查考其

各城另住郡王照例径奏教授造册缴部

弘治年定亲王之国典礼制度及王国婚配之

按明会典亲王之国弘治间议定先期辞长陵等陵

临行日王自祭承天门之神遣官祭大通河之神

一沿途祭应祀神祗并至封国告祭社稷山川等神

俱翰林院撰祝文礼部差官着落所在官司支给官

钱买办祭物一国内社稷山川坛各一所各该神

厨神库宰牲房各三间旗纛庙一所正殿五间神厨

神库各三间及乐舞生乐工人等衣服冠袍乐器祭

器祭服俱工部置造一合用乐舞生一百二十名

斋郎四十名礼生一十名铺排一十名屠户一十名

医士二名厨役四名乐工二十七户烧香道士四名

该布政司着落附近府州县照例佥送应用又议

准通州搭盖席殿正殿三间仪门一间厢房六间四

围席墙以候朝谒其承奉等官厂房及氍毹彩绢之

类量为减省经过军卫有司驿传相离水次窵远者

俱以通州为则余驿传近水去处止预先整饬洁净

量挂彩幕不必再行搭盖违者差去官指实参奏

又议准道经南京者谒拜孝陵应天府于城外备行

幄南京太常寺备酒果候王至即行礼不择日南京

各衙门官诣行幄行见王礼见毕即回教坊司不得

送女乐凡选择婚配弘治间定王府选婚务要同

长史承奉教授等官于本境内拣择家道清白人物

俊秀年岁长成者就行彼处按察司核勘明白方许

具奏并不许伦理失序于例有违若先通媒合纳贿

营求及扶同保勘婚配不当者经该官吏媒合人等

通坐以枉法罪名营求拨置之人发边卫充军弘

治间令王府选择仪宾务要年及十五岁以上人物

长成俊秀者方许具奏成婚又令各王府子女不

许于本府军校之家选配又议准各王府选中仪

宾本府长史教授俱要通送本处提学拨发读书习

礼不时考验年至三十方止

弘治十二年以宸濠嗣宁王定王府长史职掌

按明大政纪十二年十一月上高王宸濠嗣封宁王

按明会典十二年议准抚按并三司以下衙门如遇

各长史司传道一切令旨须看详计议当施行者即

为施行若事情重大会奏请旨其长史司官奉王令

旨行事务要停当有窒碍难行者当竭忠谏止如有

怀奸倚势拨置亲王以售私情害地方者抚按三司

等官会同参奏治罪

弘治十三年定王府妾媵生女不得请封乐工子女

不许擅入王府禄米不许多收滥索亲王郡王薨母

妃子女宫人禄米皆有应停应减之例

按明会典十三年奏准亲王妾媵生女者不得援生

子例请封夫人又是年奏准各处乐工纵容子女

擅入王府及容留各府将军中尉在家行奸并军民

旗校人等与将军中尉赌博诓哄财物及擅入府内

教诱为非者俱问发边卫充军该管色长革役又

奏准王府禄米若本府官员内使旗校管庄人等干

预拨置折收银两多收米麦索要财物及邀截纳户

用强兑支并擅自差人下府州县催征骚扰者旗校

人等杖罪以上发边卫充军官员内使监候奏请发

落若辅导官及布按二司巡守官纵容不举并府州

县官听从差来人役征扰者俱参问奏请降调又

奏定凡亲王薨子幼或无子者其所遗母妃及女并

宫人岁给米二百石袭封日停止郡王薨母及妃女

并宫人岁给米一百石母妃故女受封各减十石镇

国等将军故母及夫人淑人及女并家眷岁给米五

十石母夫人淑人故女受封各减十石镇国等中尉

故母及恭人宜人安人女并家眷岁给米三十石母

恭人宜人安人故女受封各减五石自郡王而下所

给米无子者俱止养赡终身子幼者俱袭封日停止

其郡王宫人并将军中尉等家眷本部十年一次行

各布政司查勘有亡故者每一人亦减五石所减米

俱自查勘日为始亡故尽则通行停给

弘治十四年工部奏定递减王府房价及开圹造坟

价银户部奏定宗室禄米减折例

按明大政纪十四年七月工部尚书曾鉴奏定递减

王府房价及开圹造坟价银有差诏从之天顺以前

各王府将军而下宫室坟茔皆官为营造成化中始

定为则例给价自行营造湖广楚辽岷荆吉襄等府

房价郡王一千两镇国将军七百两辅国将军六百

六十两奉国将军六百二十两中尉并郡主五百两

县主四百六十两县君三百六十两乡君三百四十

两各省王府房又颇有不同其造坟夫价物料则例

郡王三百五十两镇国将军二百四十五两辅国将

军二百二十五两奉国将军一百四十七两中尉一

百二十三两郡主二百二十五两县主二百一十五

两郡君一百九十六两县君一百八十五两外又有

开圹银明器银及斋粮麻布各有差因各处灾荒故

奏递减八月户部等衙门奏定宗室禄米减折例从

之弘治初以宗室日繁支费日广官银不敷遂命皆

减半支给至是复奏准于减半数内每一百两仍减

二十两斋粮麻布通革免其郡王以下禄米俱米钞

中半兼支郡主而下禄米俱本色四分折钞六分

弘治十五年巡视都御史林俊屡奏宸濠不法定令

诸王府不得强占庄田生事害民

按明大政纪十五年十一月宁王宸濠奏易府殿琉

璃瓦巡视都御史林俊请一切裁止可之濠贪谲忮

害倍取禄米官校害人侵牟民利俊一切裁之至是

又疏极言其非谓乞断大义特垂善处毋涉吴王几

杖之赐叔段京鄙之求时濠虽横未有逆萌或以为

过后卒如俊言人服其先见云

按明会典十五年议准各王府皇亲侯伯庄田地土

店肆等项如有强夺侵占并管庄人役生事害民抚

按官拿问发遣应参奏者参奏

弘治十六年吏部奏选师儒以教宗藩许长史等官

谏正不从者密奏其革爵子女不许请封仪宾不许

假托郡县主君奏事凡军民人等不许私交王府

按明大政纪十六年二月吏部尚书马文升疏言各

王府荡制逾轨非礼之为靡所不至必选国学乡学

师儒以备讲读使之观圣贤之书以开为善之路诵

祖宗之训以启持正之心若藩王所为未善长史等

官得从容谏正不听者密具奏闻郡王所为未善教

授藩王得因时戒勉不听者亦密具奏闻若干宫闱

重事仍差内官并法司官前去勘问上从之

按明会典凡犯罪革爵十六年定郡王已革王爵将

军中尉已革官职或废为庶人者降革以后所生子

女不许请封是年奏准仪宾应奏事情不许假托

郡县主君名目除机密重情及与亲王干涉外合照

郡王将军中尉事例令长史具启亲王参详代奏

是年令各处军民人等不得私交王府因而借索财

物诱请游宴拨置为非违者所在官司体访拿问郡

王以下教授等官谏阻不从启亲王奏闻区处

弘治十七年贼发庆恭王墓诏嗣封岷韩荆三王议

准代世子祔庙令仪宾戚属不服王钤束许指实奏

闻诸王进贡奏贺每节只许差人一起各王府婚期

文移所司延迟半年者治罪

按明大政纪十七年正月朔贼发宁夏庆府恭王墓

诏江陵王封世子彦汰嗣岷王爵通渭王旭櫏嗣韩

王爵都梁王佑&#嗣荆王爵十二月议代世子追封

祔庙事以少詹事刘机议从之时代府世子以酗酒

革爵及卒朝廷葬以世子礼其子嗣王以追封请且

欲祔庙下礼部集议不可机曰葬以世子其罪已原

追封固宜也不可庙享乎上以其言为是

按明会典凡钤束宗仪十七年议准凡各王府仪宾

戚属等如自恃尊属以王幼冲不服钤束肆情纵欲

任意非为败伦伤化听王指实具奏巡抚等官照例

会本奏闻区处其教授等官不行劝正及军民旗校

无藉之徒并乐工人等哄诱拨置生事者重治凡

进贡礼物是年题准凡遇万寿圣节及千秋正旦冬

至等节各王府许进礼物马匹庆贺每节差人止许

一起其余如扇鲊之类俱不必进如差人过多自备

脚力回还不许应付是年令各王府结勘婚期文

移所司迁延半年之上者听王府举奏治罪

宗藩部汇考十二

明四

武宗正德元年定王府一切奏请春秋两季类奏谢

恩者每年春类谢一次

按明会典正德元年奏准王府除机密重情及袭王

爵外其余奏请名封选婚等项该长史等官参详明

白启王知会一年春秋两季类奏谢恩等项应本谢

及表谢者亦于每年春首类谢一次

正德二年复宁王护卫命刑部鞫判徽世子所奏庄

按明大政纪二年四月刘瑾受宁王宸濠重赂矫诏

擅复护卫屯田先是宁府犯不法事情已经先朝革

去护卫改为南昌左卫濠怀不轨差内官梁安辇金

银二万两通瑾朦胧奏讨准改南昌左卫复为护卫

又准与南昌河泊所一处侵夺民利六月命刑部右

侍郎王鉴之往鞫河南徽世子所奏庄田称旨升俸

一级世子累奏庄田不结鉴之判世子田与民田各

明白上下帖然

正德三年定王府内使非钦拨者不准保升庶人病

故者妾媵释放遣嫁

按明会典凡保升内官三年令各王府内使不系钦

拨者不准乞恩保升凡释放宫眷三年题准高墙

庶人病故所遗妾媵照户部题准事例释放仍拘父

母亲属领出嫁遣若无父母亲属量为处置&#放勿

令失所

正德四年崇王之国常德更定宗藩事宜

按明大政纪四年八月崇王之国常德

按明会典凡管理府事四年议准郡王患病及薨逝

其子幼小有以亲支暂管府事者礼部请敕着令用

心抚养毋致失所候其长成仍回本府不许干预一

应事务又议准亲郡王患病或年虽尚幼其合府

郡王将军以下悉该听其钤束有事必启而行违者

许该府指实参奏是年题准各王府初生子女三

日后即行具本奏报其册一年一次备造一样二本

分送礼部并宗人府以便查考又题准各府将军

系郡王长子之叔祖及诸叔者行礼依宗子法长子

立于郡王后居中又议准各府庶人不许越分进

贡又奏准王府乐舞生照例将有度牒无过犯道

士补充不足于黜退生员内选补礼生取附近相应

人户或黜退生员选补不许过额有富民额外营充

谋避差徭者事发问如律凡妾媵限制四年令凡

长女已为王妃复将次女进与为妾者罪坐所进之

人是岁议准王府承奉等官并郡王内使俱有定

额不许额外滥保及擅立内典膳职名希图保升违

者罪坐营求之人及辅导等官又议准宗支罪犯

深重降革爵秩者郡王将军而下不许代为请复违

者罪坐辅导官又议准王府如有无藉之徒假以

烧丹炼药等项为由往来诳惑以致坏事者镇巡等

官从重问发又令王府不许僧尼女冠出入宫禁

及私自建立寺观又奏准郡王将军而下改封世

子长子世孙长孙听继王爵者奉有成命之后其原

给禄米截日住支册封日方与所应得者永为例

又奏准凡宗室奸收乐女及不良妇所生子女并选

配夫人等及仪宾已受封者爵职封号禄米尽行革

去未受名封者不许冒请又题准凡射利之徒邀

买王府禄粮者照举放私债例问发充军所借本利

没官仍将辅导官参治凡花生子女四年议准王

府有滥收外人于宫闱内乳养者长史启王严加禁

约如违辅导官从重治罪又议准今后各王府袭

封之初其先王侍从宫人除有出者仍留在府养赡

无出者照例释放各将军以下并庶人病故其宫人

无出者亦照例俱令原籍亲属领出嫁遣

正德五年八月诏革宁王护卫仍为南昌左卫

按明大政纪云云

正德六年宁王奏讨乐人许之又葬母于西山禁穴

掯收禄米违制议准王薨其亲支管府事者着用心

抚养幼子

按明大政纪六年二月宁王宸濠奏讨乐人秦荣为

乐官许之十月宁王宸濠葬母于西山青岚先朝禁

革旧穴宁王宸濠掯收禄米违例每石折银二两过

限倍征

按续文献通考六年议准郡王患病及薨逝若其子

幼小有以亲支暂管府事者礼部请敕着令用心抚

养毋致失所候其长成仍回本府不许干预一应事

按明会典郡王患病一条作

四年事文献通考作六年事

正德七年令亲王门前官员人等照例下马

按明会典云云

正德八年奏准王府如有节孝及卓异行迹查奏前

来礼部照例请敕奖谕但不许奏请建立牌坊

按明会典云云

正德九年宸濠奏乞复护卫屯田许之

按明大政纪九年三月宁王宸濠奏乞复护卫屯田

许之先是天顺间宁府以事革去南昌护卫及屯田

宸濠赂刘瑾复得之瑾诛护卫屯田复革陆完为江

西按察使与宸濠通至是为兵部尚书宸濠喜曰完

为大司马护卫可得矣遂遗完书谋乞护卫完答书

须以祖训为言时伶人臧贤有宠于上近习张锐张

雄钱宁辈及内阁部院大臣皆阴结之以求固宠宸

濠因贤之&#司钺以通于贤每亲书寄贤辄称为良

之贤契良之贤字也及乞复护卫辇载金银器宝藏

于臧贤家分馈诸权要大学士费宏知之大言于内

阁曰今宁王以金宝巨万谋复护卫苟听其所为吾

江西无&#类矣廷试进士内阁官与部院大臣皆在

东阁读卷先于十四日覆宁王复护卫疏次日中官

卢明以疏下阁拟旨过东阁言只请杨师傅到阁诸

公不必动劳廷和趋出票旨云既王奏缺人使用护

卫屯田都准与王管业

正德十年江西副使胡世宁奏宁王无道罪状下兵

部移文令钤束其下

按明大政纪十年十月江西按察司副使胡世宁奏

宁王宸濠无道罪状下兵部移文宁府令钤束其下

时世宁念濠反迹已着人莫能言发忿上疏抗疏曰

宁王自得护卫以来威谋日横骚扰闾阎钤束官吏

礼乐政令渐不出自朝廷诸臣阿顺保身百姓亡逃

失业今日江西当忧而亟为之所者顾独群盗已乎

臣请简命才节威望大臣巡抚方面销隙寝邪于无

形&#王自王其国勿挠有司以防未然濠闻之有自

咎语推过近属以自解寻以胡世宁为福建按察使

世宁离任临发中毒下血几殆盖濠为之宸濠奏副

使胡世宁离间亲亲妖言诽谤贿营内旨逮之濠&#

世宁欲杀之摘前疏礼乐政令渐不出自朝廷为谤

上赂用事者中以危法逮捕之时世宁已迁福建按

察使过家濠因嘱其党御史巡浙潘鹏发卒募取世

宁甘心焉世宁知濠计则间行赴京就狱会逮系诏

狱濠又嘱用事人计必杀世宁绝口系再经冬讯鞫

榜掠历诸刑械世宁几瘐死御史徐文华等咸讼其

冤于是行江西抚按会勘其事御史程起充疏乞正

大经赦小过以弘化理下所司知之起充因宸濠诬

陷江西副使胡世宁系狱极言世宁非病风丧心何

苦为言要皆有激而云然初令御史提解来京夫何

公文稽迟四月宁王复上在逃之章盖稽迟不久则

世宁之罪不深文致不重则报复之心未厌君臣父

子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世宁焉能北走边南走越哉

其间道自投盖与其死于沟洫而人莫之知宁得见

天日而甘心受死也乞陛下详察之哀矜之

正德十一年令王府差员只许会同馆安歇不许在

外生事各王府子女选婚一年二次类奏泾府军校

俸粮准折银发给

按明大政纪十一年二月刑部左侍郎张纶勘宗室

互讪事竣还京因疏处宗室选婚及禄米折银二事

下部议行之初纶于乙亥冬往核代王博野王兄弟

互讦事会晋府庆成王狱久不决亦命纶讯鞫辩断

详明皆丽于法

按明会典十一年令各王府差来人员止许会同馆

安歇不许在外潜住事完即回违者照例问发充军

在京有容令住歇及指称打点等项事发各问罪如

律是年奏准各王府子女年应请封选婚者长史

教授即启王覆查一年二次类奏若过期一年之上

辅导等官以违制论其请封选婚勘合到布政司有

掯勒迟滞者巡按官查究守巡官年终将请封选婚

已未完结报本布政司呈部稽考又奏准泾府官

吏军校人等该支本色俸粮每石照初到年例折银

四钱

正德十二年令各王府子女婚姻只令布政司保勘

奏请亲王郡王民校补役雇代吉府军校月粮照德

徽事例衡府军校折银折钱发给

按明会典十二年令各王府子女婚姻止令布政司

保勘奏请不必转行核实以致迟误是年题准亲

王位下民校逃故照旧佥解补役郡王以下民校有

不愿应役及新佥补役者许追银十二两交与教授

领回雇人代役愿当者仍从其便又令吉府军校

月粮照德徽等府事例每月各支与本色八斗又

令衡府官军旗校人等月粮如遇放支折色每米一

石折银四钱每银一钱折钱七十文该支钞贯如放

折色亦定适中价值不许亏欠

正德十三年秦府请关中屯田为牧地上因梁储草

制止之令王府节旦庆贺其总兵等官便服行四拜

按明大政纪十三年五月秦府三上疏请关中屯田

为牧地上因大学士梁储草制切直止之初钱宁江

彬及宦官张忠辈受重贿请上许之兵部及科道交

章执奏谓太祖高皇帝有禁兹田不得畀藩封上曰

朕念亲亲与之勿为间言大学士杨廷和蒋冕皆引

疾不出梁储曰如皆引疾如国事何是时上震怒令

内臣督促草制储承命上制草曰昔太祖皇帝着令

藩封不当益以土地土地既广将多畜士马奸人诱

为不轨不利宗社今王请求恳笃朕念亲亲畀地于

王王得地宜益谨侯度毋收聚奸人毋多养士马毋

听狂人诱为不轨危我社稷是时虽欲念保亲亲不

可得已王其慎之毋忽上览制骇曰若是可虞其勿

与事遂寝储一草制间有回天之力咸嘉其善谏

按明会典十三年令凡王府节旦庆贺其总兵抚按

等官俱照出使官员例便服行四拜礼

正德十四年宁王宸濠反王守仁执之令修明宗范

按明大政纪十四年三月巡抚江西都御史孙燧七

疏宸濠招畜群盗怀不轨状濠贿权幸匿不闻时李

士实刘养正王春等日夜与濠谋恐事起以反名人

心未服伺一日晏驾大位未定乘变即起万一事成

益遣奸黠人卢孔章等分布水陆孔道万里传报浃

旬往返踪迹大露朝野皆知旦夕必反巡抚都御史

孙燧日夜防遏濠托剿贼名置郡邑城郭兵食事甚

悉尝叹曰即贼起吾不灭贼贼必以吾所处分速灭

又连上七疏言濠反在旦夕诸奸邀诸途即不得达

诸权奸得濠金钱多恐事泄并诛又幸冀非望往往

不闻四月宁王宸濠密遣贼党贿纳广西土官狼兵

及南&#洞蛮巡抚江西都御史孙燧屡疏宸濠逆状

不得达兼以朝廷懿亲不敢擅图先发因自劾乞休

不报盖已自分一死报国靡他矣副都御史吴廷举

奉敕勘永顺保靖两江口夷情奏六事阴备宸濠不

报五月宁王宸濠居母丧胁有司递申镇巡求举贤

孝巡抚孙燧与巡按御史林朝王金欲缓其逆谋具

疏以闻濠先居父丧矫情饰礼巡按者奏举其贤孝

于朝今居母丧踵前故事胁有司递申镇巡官求举

燧欲缓其逆谋而徐为可图且谓忠孝一道称其孝

或可劝其忠遂上疏时江彬宠幸日盛太监张忠欲

附彬以倾朱宁及孙燧保奏宁王疏至上见奏惊曰

保宁王贤孝欲何为且将置我何地耶张忠闻是言

乃密言于上曰臧贤交通宁王其意未可测奏内称

王孝行讥爷爷不孝也称早朝勤政讥爷爷不朝也

上颔之东厂太监张锐初亦党濠助杨廷和为濠复

护卫已而知其有反谋且知上入忠言乃与杨廷和

言欲复革去护卫以免后患上知濠差人留京师令

太监韦霖传旨故事王府奏事人辞见有常无愆期

者今故违非制应治之御史萧淮劾奏宸濠潜谋不

轨事情敕差太监赖义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颐

寿往戒谕之革其护卫时南昌张仪官于京卫备以

其实告御史萧淮淮遂疏近奉敕旨王人无事不得

延留京师臣有以窥陛下微意矣窃见宁王不遵祖

训包藏祸心招纳亡命潜谋不轨官校交通积有年

岁如致仕侍郎李士实等皆今日乱臣贼子关系宗

社生灵安危非细故也宜敕锦衣卫凡濠党与逮系

至京师究治以快人心前镇守太监毕贞等首保濠

贤行及诸前后附势者宜坐名罢削布政郑岳副使

胡世宁皆守正蒙害宜急起用所有镇巡奏乞褒奖

孝行乃宸濠诡谋不可从疏入张锐张忠江彬共言

于上将淮奏令杨廷和票旨谓朝廷处待亲藩自有

常典镇巡官如何辄行保奏遂敕谕廷臣曰萧淮所

言关系宗社大计朕念亲亲不忍加兵特差太监赖

义等往谕革其护卫元闻遣问廷和廷和曰宣德中

有疑于赵府尝命驸马袁泰往竟得释或此意也明

日元等行给事中徐之鸾御史沈灼等各上疏论宸

濠恶逆不法事下部议之廷和令兵部发兵观变王

琼曰此不可泄近给事中孙懋易瓒建议选兵为江

西备留中日久第请如议行之廷和默然诏发兵大

索宸濠侦卒于臧贤家不获宸濠侦卒林华匿贤家

其家多复壁外钥木厨开则长巷后通屋甚隐人无

觉者华以是得脱归六月丙子宁王宸濠反巡抚都

御史孙燧按察司副使许逵死之先是朝廷差赖义

崔元颜颐寿等行京师喧传以为必擒治宁王不知

止革护卫宁府侦卒林华在京即兼程飞报以六月

十三日至江西值濠生日宴镇巡三司等官濠闻大

惊窃以为诏使此来必用昔日蔡震擒荆府故事且

旧制凡抄解宫眷始遣驸马亲臣盖不记廷和所云

赵府事也宴毕密召李士实刘养正及承奉刘吉等

谋之养正曰事急矣明早镇巡三司官谢宴可就擒

之因而举事乃夜集闵念四吴十三凌十一等饬兵

器以待及旦诸司入谢左右带甲露刃侍卫者数百

人拜毕宸濠出立露台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抱

养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于兹矣太后有

旨令起兵讨贼共伸大义汝等知否燧曰请旨看濠

曰不必多言我往南京汝保驾否燧曰天无二日民

无二王此是大义不知其他濠戟手怒曰尔既说我

孝行又遣人奏我如此反复岂知大义令缚之副使

许逵大呼曰孙都御史朝廷所命大臣汝反贼敢擅

杀耶反复辩论斥其为贼且顾燧曰我欲先发不听

今制于人尚何言骂贼不绝口且曰今日贼杀我明

日朝廷杀贼濠遂喝校尉火信并缚逵同燧拽出惠

民门外杀之时烈日中忽阴曀惨淡遂执镇巡诸司

夺其印于是太监王宏巡按御史王金并公差户部

主事马思聪金山右布政胡濂参政陈杲刘斐参议

许效廉黄宏佥事顾凤都指挥许清白昂并械锁下

狱思聪黄宏不食死濠乃伪置官属以刘吉钦万

锐等为太监李士实为太师养正为国师闵念四等

为都指挥等官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季暨佥事

潘鹏师夔甘听役使持檄谕降诸郡县左布政梁宸

廉使杨璋副使唐锦复为所胁移咨府部传檄远近

革正德年号指斥乘舆分遣所亲娄伯王春等四出

收兵戊寅逆濠遣钦率贼首闵念四吴十三等夺

船顺流攻南康九江二府兵备副使曹雷知府陈霖

江颖等遁走城破及卫县并诸属县皆陷逆濠遣王

春等发旁县诸贼党并令毕贞反杭州为应提督南

&#都御史王守仁以六月初九日自&#起行欲往福

建勘事十五日至丰城知县顾佖告濠反守仁易月

潜至临江知府戴德孺闻守仁至喜留入城调度守

仁曰临江居大江之滨与省城相近且当道路之冲

莫若抵吉安为宜又以三策筹之曰宸濠若出上策

直趋京师出其不意则宗社危矣若出中策则趋南

都大江南北亦被其害若出下策但据江西省城则

勤王之事尚易为也及行至中途恐其速出乃为计

谋奉朝廷密旨先知宁府将反行令两广湖广都御

史杨旦秦金及两京兵部各奉密旨命将出师暗伏

要害地方以俟宁府兵至袭杀复取优人数辈各与

数百金以全其家令其至伏兵处所飞报窃发日期

将公文各缝置藏于夹衣絮中将发间又捕捉伪太

师李士实家属至舟尾令其觇之即佯怒令牵上岸

处斩已乃故纵之令其奔报宸濠逻获优人果于夹

衣絮中搜得公文遂疑不敢即发庚辰守仁飞报宸

濠谋反请命将征讨以解东南倒悬奏至尚书王琼

扬言于朝曰王守仁在南&#必能擒之不久当有捷

报至但朝廷不命将出师则无以壮其军威丁亥守

仁移檄远近暴露宸濠罪恶起兵讨濠度兵家以决

胜之道急冲其锋攻其备皆非计之得我姑示以自

守不出之形必俟其出然后尾而图之先复省城以

捣其巢穴彼闻必回兵来援我则出兵邀而击之此

全胜之策也宸濠果使人探之未出乃先发兵出取

南康九江诸处犹自居省城以俟御七月壬辰朔逆

濠会李士实刘养正造伪檄指斥朝廷谓上以莒灭

鄫高皇帝不血食建寺禁内杂处妓女胡僧玩弄边

兵身衣异衣至于市井屠贩下流贱品事靡不乐为

弃置宗社陵寝而造行宫于宣府称为家里黩货无

厌荒游无度东至永平诸处西游山陕三边所过掠

民妇女索取赎钱又谓常悬都太监牙牌称威武大

将军又谓既夺马指挥妻称马皇后复纳山西娼妇

称刘娘娘原其为心不能御女又将假此妇人以欺

天下抱养异姓之子如前所为也参政季同南昌

教授赵承芳等赍伪檄榜谕吉安都御史王守仁执

缚军门固封上进疏略曰陛下在位十四年屡经变

难民心骚动尚尔巡游不已致使宗室谋动干戈冀

窃大宝且今天下之觊觎岂特一宁王天下之奸雄

岂特在宗室言念及此悚骨寒心昔汉武帝有轮台

之悔而天下向治唐德宗下奉天之诏而士民感泣

伏望痛自克责易辙改弦罢出奸谀以回天下豪杰

之心绝迹巡游以杜天下奸雄之望则太平尚有可

图群臣不胜幸甚逆濠属宗枝拱&#与万锐等留兵

万余守南昌自与拱栟李士实刘养正闵念四等六

万人号十万以刘吉为监军王纶为参赞指挥葛江

为都督总一百四十余队分五哨出鄱阳舳舻蔽江

而下声言直取南京癸卯守仁率知府伍文定等起

兵会于临江樟树镇戊申我兵攻南昌城擒其宜春

王拱&#及伪太监万锐等千人宸濠宫中眷属纵火

自焚延烧居民房屋乃令各官分道救火抚定居民

上江西捷音仍分兵四路蹑宸濠逆濠攻安庆守备

都指挥杨锐知府张文锦指挥崔文御却之巡抚南

畿都御史李充嗣飞章告濠欲犯南京下兵部会议

御之兵部尚书王琼会众于左顺门独曰竖子素行

不义今仓卒造乱不足为虑有王守仁在彼必成擒

矣顷刻覆十三疏诏削濠属籍正贼名次请命将出

师趋南京辛亥逆濠闻我师破南昌解安庆围引众

归援乙卯守仁督我兵击逆濠贼党于黄家渡败之

丙辰我兵复与濠贼党战败之丁巳我兵火攻逆濠

等舟遂擒之宸濠既擒众执以见濠呼王先生我欲

尽削护卫请降为庶民可乎守仁对曰有国法在遂

低首无言令载至囚所行数步回向曰娄妃常劝我

不要为此事是我不听实非其罪今死于水望先生

收其尸一葬守仁曰谨领遂为收葬守仁奏擒逆濠

及贼党捷音取所得宸濠交贿大小远近臣僚实迹

手籍及往还私书悉焚之八月上下诏亲征逆濠大

学士梁储蒋冕扈从守仁上疏力止圣驾免亲征不

听上在良乡得捷音大学士梁储蒋冕以宸濠就擒

江西已宁屡请回銮不听九月守仁亲带官军督解

逆濠等至杭州会同浙江巡按御史同三司交付太

监张忠等转解赴阙复上捷音太监张永复命上召

守仁至南京张忠等从中沮之命都御史王守仁巡

抚江西十一月太监张忠边将许泰刘晖等营内旨

领京边军讨逆濠余党十五年十二月宸濠及逆党

宗室拱&#皆伏诛濠赐自尽乃燔尸扬之十六年十

一月丙辰论江西平宸濠功王守仁封新建伯给诰

券世袭其余升赏各有差十二月新建伯王守仁疏

辞伯爵乞普恩报效诸臣并申雪举人冀元亨因说

宸濠改正反为奸党陷死上不允辞余下部知之

按明会典凡修明宗范十四年令吏部于各王府长

史纪善伴读教授等官务择学行扰长堪为师范者

除授凡世子众子长子将军中尉等年未弱冠者各

随资质严立课程教养如法不得虚应故事抚按提

学等官访其贤否勤惰以闻

正德十五年令各府原额军校&#故者照例勾取不

足之数就于本府军校余丁内佥补不必佥补民役

累害小民

按明会典云云

正德十六年令各王府禁约将军以下恪遵祖训无

藉奸人术士及无名内使不许擅入王府

按明会典十六年题准行各王府禁约将军以下务

要恪守祖训不许骄奢妄费将禄米减价转卖驯致

贫窘失所如违辅导等官启王参奏量革禄米以示

惩戒如射利之徒收买禄票加倍取利者各该官司

亦就拿问从重治罪是年诏各处无藉奸人游食术

士及无名内使私自净身人等有托故擅入王府因

而拨置害人贻累宗室者抚按官严加禁治

世宗嘉靖元年令各王府差役不许带空本在京填

写郡王以下禄米有派舟车不通州县者准折庶人

亡故口粮布绢年终造册扣除靖江王府食盐仍发

价准买不许差官关支

按明会典嘉靖元年令各王府差来人役有挟带空

本在京填写者缉事衙门巡视御史拿问追究用印

之人从重治罪是年奏准郡王以下禄米有派支

不通舟车州县者每石征银八钱放支折给五钱扣

留三钱贮库作正补欠又题准庶人曾经奏给口

粮布绢者如有亡故该长史司俱照原议十石五石

三石五斗等第年终造册送布政司扣除于次年税

粮内减派如上半年全给下半年亡故者则免其还

官又令将靖江王府二次奏讨食盐六十引行广

东布政司差人领赍原拟价银六十两送至广西布

政司发买熟盐一万二千斤进用不许仍前差官关

嘉靖二年敕止楚王代奏陈乞令王府违禁约擅成

婚者革退另选

按明大政纪二年六月敕止楚王代奏陈乞先是崇

阳等府诸宗室二十余人岁禄不充请借藩司帑金

预用楚王为代奏从之有承奉潘朝者在京买领关

符还楚需索各宗谢金百余万方为投符而赍符百

户童刚亦索谢金二百余两各宗悉鬻食具合金与

之巡按御史何鳌闻之奏请置朝于理因敕楚王凡

例外之请勿得代奏陈乞

按明会典二年令王府有不遵禁约擅自成婚者俱

革退另选

嘉靖三年禁内外官交通藩府代王出居宣府

按明大政纪三年二月给事中毛玉勘核平濠功次

因言内外官不宜交通藩府从之命有宗藩地方大

小官员但交通纳贿者抚按官指实奏闻八月代王

出居宣府先是巡抚张文锦议于大同城北九十里

建五堡徙镇卒戍之卒虑敌躝不愿徙参将贾鉴白

其不用命伍长棰之且置之理诸卒有郭鉴柳忠者

倡乱杀鉴啸聚塞下文锦恐其北与敌连招使入城

因索首谋者诸卒遂焚劫城中杀文锦乃出逮系故

总兵朱振于狱胁令主之振不能止与约三事曰无

犯宗藩勿略帑庾勿纵火肆杀从我则可诸卒曰诺

振乃戢众稍就约束时廷议遣兵部侍郎李昆赍敕

赦诸叛卒以太监武忠代王觐为镇守以都督桂勇

为总兵按察使蔡天佑为佥都御史巡抚其地戢之

诸叛卒虽勉听振约束犹肆劫掠振棰杀二十余人

竟不能制及天佑至会忠勇及振集叛卒谕以恩威

暂为解散然皆恐惧不安又奸盗多乘隙诱诸卒劫

掠桂勇督兵分捕棰死五十余人复笞鉴忠等释之

以安众心众稍定亡何有别镇参将李贤者率兵赴

陕道出大同其众掠民禾畜居民詈之众诡曰尔大

同谋叛朝廷命吾将尽剿之而尚吝禾畜为耶又有

妄传京营诸镇兵已驻近地者而户部进士李枝挽

饷适至众益惧谓有密旨遂夜集排枝闼问故枝出

公移门隙中示之始信乃咎大同知县王文昌曾劝

镇巡官严驭诸卒遂往围之纵火焚烧数百家明日

逼胁代王索金帛王曲应之众始解散王惧微服率

子弟潜出居于宣府天佑等谕抚不定复以状闻

嘉靖五年令庶人发高墙者未革爵前所生子女留

府候长成奏请其王府选婚失伦序者不许保结

按明会典五年议准庶人发高墙者其未革爵前所

生子女系无罪之人俱存留在府居住责令相应亲

属照管候长成备查伊父犯罪缘由奏请是年令

各王府选婚有失伦序者不许保结起送

嘉靖六年定郡王管府事遇圣节朝贺率将军以下

本府行礼子弟选婚谢恩者不得过三年出嫁庶女

寡居准给食米

按明会典六年题准郡王管理府事者凡恭遇圣诞

及正旦冬至等节镇巡等官于布政司行礼其管理

府事郡王率各郡王将军中尉仪宾教授等官于本

府行礼是年议准王府选取子弟婚毕谢恩许于

三年以里举行如过三年者照例治罪又议准各

王府出嫁庶女夫亡寡居及年老无人侍养者每月

口给食米二石亡故住支

嘉靖七年定宗室袭爵请封诸例

按明大政纪七年九月定宗室袭爵请封诸例时方

献夫上言宗室袭爵请封名乞讨媵妾等项宜拟立

定例刊印成书颁行遵守其有碍例奏扰者行巡按

御史收其拨置人役论遣戍边从之

嘉靖八年定诸王府进贡马匹各府禄米封赠校尉

员役拨补及支给米粮之制

按明会典八年奏准各王府及总镇内外进贡马匹

务将毛色齿岁备细造册送部礼部委官一员照册

看验分别等第送鸿胪寺类进是年令各处新封

王府应佥民校及旧役逃故消乏者俱照例于均徭

内每名带征银一十二两解府雇代人役在府旧役

民校情愿应当听从其便不愿者亦照例征银解发

雇役是年题准湖广宗室禄米俱照楚府则例亲

王每石折银七钱六分三厘郡王每石折银七钱将

军中尉郡主夫人仪宾每石折银五钱凡追封亲

王八年令凡孙袭祖爵者得追封其父母曾孙袭曾

祖爵者得追封其祖父母父母旁支袭爵者得追封

其本生祖父母父母妻先故者得追封为妃

王同

又题准郡王新封应得校尉以二十四名为额原系

护卫佥拨者仍于本卫佥拨其不系护卫佥拨者有

护卫处该卫拨与军余十二名民间佥派十二名无

护卫处俱于民间佥派旧封郡王已派三十名者不

必减革若校丁逃亡死绝至二十四名以下方许佥

补又议准凡王府总小旗校尉军匠厨役乐舞生

医兽乐户乐工并纪录幼疾军校等项月米除三斗

原支本色并折色各一半者俱照旧外其全支本色

并三七四六二八本折兼支者俱要本折色对半支

给永为定例

嘉靖九年王府节旦庆贺三司朝服行礼诸王宗支

有孝行应奖者许亲王奏请亲王则抚按奏请赐奖

又定军校拨补之例

按明会典九年议准王府节旦庆贺三司等官具朝

服行礼不许概称使臣一体便服是年定宗支有

孝行实迹等项应旌奖者许亲王奏来若系亲王则

令抚按官奏来仍行勘明写敕遣官往谕并赐以银

段羊酒又题准王府力士校尉事故以选退将军

儿男相兼充补不必行有司另佥又议准亲王府

食粮军校除正数外每正丁下量留余丁一名或二

名供贴余俱分拨缺人郡王将军位下使用若亲王

封国日浅余丁拨用不敷仍照例佥补

嘉靖十年文武衙门题奏内亲王名不讳各衙门文

移只许书爵不得称名

按明会典十年题准凡亲王名讳今后文武衙门除

备抄各王奏词并各衙门题奏本内不讳外其余一

应文移系各该衙门自行出语者止许称爵不得书

嘉靖十一年严禁郡王以下越关奏扰各省王府缺

欠禄米于赃罚税租存留内凑支

按明会典十一年题准凡郡王将军中尉及郡君县

君乡君夫人等但有越关陈奏情轻者革去爵秩情

重者送发高墙又题准王府缺欠禄米行抚按官

通查三司府州县问追过徒工粮价并将充发仪从

不必滥发收银在官通融处补如再不敷于该司府

动支无碍官钱赃罚纸米并商税地租等项补给遇

灾蠲免于成熟地方量为拨补或查存留之数凑支

嘉靖十三年定王府关支禄粮以文到之日为始

按明会典十三年题准王府该支禄粮俱以明文到

日为始支给不得指以请封日期朦胧滥支其先前

冒滥者就行改正准作以后该支之数

嘉靖十五年定河南郡王以下禄米折给

按明会典十五年题准河南宗室日繁除亲王禄米

照旧外其郡王以下本色禄米每夏税一石折银五

钱五分秋粮一石折银六钱五分每岁征完解司每

禄米一石折银三钱五分通融放支

嘉靖十六年定诸王府表文只称圣号不许用家人

礼禁宗室郡君择配不系本土人氏及擅自成婚者

定降为庶人量给食米之例

按明会典十六年题准凡王府奏进庆贺谢恩疏及

表文但称圣号不许用家人礼又题准凡宗室郡

君等择配如不系本土人氏及擅自成婚者止给冠

带荣身又题准亲王郡王有坐罪降为庶人者皆

临期请旨量给食米

嘉靖十八年册封裕景二王定诸王军校逃亡不许

将民丁滥补并定南巡诸王迎接之仪

按明大政纪十八年二月壬寅册封裕王景王时帝

以南巡在迩乃册立次子载为皇太子封三子载

垕为裕王四子载圳为景王时五子载六子载

七子载&#八子载俱殇追封为颍殇王戚怀王蓟

哀王均思王矣皇太子年四岁命监国务以夏言傅

之乙丑帝次彰德赵王迓帝于漳水南朝于行宫丁

卯帝次卫辉汝王来朝行宫灾初帝敕止汝王勿出

远迓及帝至卫辉御行宫王乃来朝王帝父行也由

东闼入御前行朝见礼帝避座受之三月庚午帝次

郑州伊王周世孙来朝辛未帝次钧州徽王来朝乙

亥帝次南阳唐王来朝己卯帝至承天府入御旧邸

翌日夺学士陆深禄俸二级以失迎亲王也丙戌楚

王来朝

按明会典十八年议准各府军校故绝&#亡无从勾

解者听将见在军校真正子孙补当不许将民丁无

藉之徒滥收顶补是年定南巡仪一各处近路

王府许亲王具常服预先出城候驾其余宗室俱不

许擅离府出迎一诸王迎接先期命文武大臣侍

于途王于道傍拱立文武大臣下马侍上左右礼部

尚书跪奏某王某恭迎圣驾见内侍官引王至驾前

跪行叩头礼礼部尚书进立于上前候旨承旨讫起

立传旨示王随至行宫上入少憩王具冕服钦定文

武大臣于殿内左右侍从从官于丹墀东西侍班候

上升座鸿胪寺官引王由殿左门入至拜位赞行五

拜三叩头礼毕上命赐宴内侍官引王于别次少候

从官叩头如常仪王宴毕遣大臣伴送回府驾还先

以书止诸王勿烦出送

嘉靖二十年御史劾严嵩受交城永寿二王贿赂袭

爵行各抚按官勘核

按明大政纪二十年秋七月御史劾严嵩受交城永

寿二王贿赂袭爵初交城王绝有辅国将军表者

谋袭王爵遣校尉任得贵至京以黄金千两白金二

千两赂礼部尚书严嵩复以白金二百三十两潞缯

二十束紫貂帽一具赂仪制司令史旭白金五十

两潞缯一束赂王府科胥人黄瓘白金二十两潞缯

一束赂王府科胥人姚忠皆受焉嵩为题覆表宜

袭交城王从之有东厂逻卒缉知得贵行赂执以奏

闻下法司鞫实论旭瓘忠各戍边又有永寿恭和王

庶子惟燱者与嫡孙怀墡争立以白金三千赂嵩亦

受之永寿庄僖王妃遣人击登闻鼓奏诉于是御史

叶经劾嵩赃迹暴着渎乱国经乞赐敕正帝曰表

惟燱应否袭爵行各抚按官勘核以闻严嵩安心供

事勿以言介意

嘉靖二十二年议准郡王惟管理府事者请敕其余

不许渎请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二十三年各王府娶妾媵俱先奏请

按明会典二十三年议准各王府选娶妾媵俱要预

行奏请其奏内必明开年纪若干有无嫡子及曾否

娶有几妾候礼部查明果系乏嗣及例应娶之数方

与行文覆勘是实方许选娶例外滥收者听礼部参

题革退

嘉靖二十四年杀楚世子英耀

按明大政纪二十四年五月楚世子英耀弒其父楚

王显榕狱具帝告于皇祖斩英耀毁其尸勿令收瘗

其预谋者俱磔之

嘉靖二十七年郡王同居一城迎诏敕一切礼仪俱

从尊行准动支河东盐课补给代府不足粮额各王

府禄粮遇灾伤俱设法补给

按明会典二十七年题准郡王同居一城者迎接诏

敕礼仪轮递从尊行着为定式又题准河东运司

每年该解山西省布政司正余盐内动支四万三千

一百一十六两八钱零径解大同府收贮补给代府

原额禄粮不足之数又题准各处巡抚转行司府

州县官将各王府应得禄粮务要征收完足如遇灾

伤亦须设法措置无碍银两补完不许拖欠其先年

拖欠者或待丰收之年或遇积有多余银两挨年带

嘉靖二十八年题准王府擅自择选继室已经革封

者其所生子女照革爵庶人所生例不许请乞封号

以后违例擅婚者视此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三十一年定各王府庶人支给米布之数

按明会典三十一年议准各王府庶人一名并一妻

一妾总月支米麦三石使女只许一人月支米五斗

岁给布绢各一匹其所生男女年十六以上者男子

一妻一妾无妾者与女子俱许使女一人照前关支

未出幼者关支一石五斗其婚配所生给与庶人三

分之二花生者减庶人之半

嘉靖三十二年定遣使册封之期又定中尉宗&#品

级及谢恩之制高墙庶人遗下子女量给米石

按明会典凡遣使册封三十二年题准每年册封三

月题请四月初旬传制遣官出京是年定镇国中

尉&#授七品宗&#职事辅国中尉&#授八品宗&#职

事奉国中尉&#授九品宗&#职事是年议准各王

府中尉女及选配子弟听礼部题请授以宗女宗&#

名色仍给与冠带婚资其冠服宗&#视文职宗女视

命妇其宗&#就各该王府冠带谢恩不必赴京仍听

其自便不必在府随众朝参又题准庶人发去高

墙遗下妻妾有子女者随其养赡不许另支口粮如

无子女者止许月给米麦一石

嘉靖三十三年更定庶人子女粮米之数

按明会典三十三年题准庶人应得粮米减奉国中

尉三分之一连妻妾子女使女岁给米七十石除未

出幼者从父养育及女嫁从夫自赡外其已出幼成

婚应请口粮查其父生子多寡如生三子以上不分

长子从子各减半支给止生一子二子给与全分传

世以后原系减半者即照原减之数原系全给者仍

查其父生子多寡以为减半全给之等

嘉靖三十四年议准选到仪宾有未婚而郡县主君

病故要将次女续亲者听仍准改给诰命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三十五年废徽王为庶人

按明大政纪三十五年七月废徽王载&#为庶人自

杀王国开封之均州初恭王衔其知州某衡命执而

棰之知州死巡按御史劾王大不敬帝谓御史庇其

部官逮御史诣京廷杖之及王即位益横谓帝庇我

日嗾护卫卒罗士民有美田园及木石异者辄谓

为国中固有没入之民间女子稍端丽者俱强舁入

府为宫婢不可则以予卫卒其宫婢小有眚辄棰死

舁尸焚之或生啖虎豹或生锢棺中燎爇死痛哀声

彻道行者不忍闻又庇其伶人使凌轹缙绅士道遇

伶人辄辟易不则必遭嗤谑或有被&#揄者间以白

王王仍伸伶人不为问又架飞&#数百丈自北城女

墙上连府中后苑命伶人为械激颍水入&#输后苑

沼池内其&#柱所植处无论士民第舍即发屋竖之

不可即遭扑或没其地州士民皆重足立摇手屏息

恐触忌破家矣先是王好方术士炼女癸为铅服之

云能延算有梁散人者以羽客出入王门下知帝好

方术乃窃王铅走京师夤缘献帝帝服之喜复索铅

散人不能继贻书求王王谓吾铅当自献何为假彼

市宠也乃不与散人衔之而王好微行尝从其食客

之留都及凤阳游数月乃还一日帝从容问散人尔

游徽邸知其王何似散人前却奏曰日者犹未谙事

自之留都还则大晓畅帝愕然自是疑王而州民耿

安者有女在王宫中以过棰死毁其尸安恸女非命

走京师上变告王谋不轨且指其潜窥留都凤阳睥

睨非望及诸罪状下河南抚按官勘核不妄帝怒命

削王爵废为庶人禁锢凤阳邸于是巡抚都御史潘

恩巡按某督众围王宫欲徙之王惧命妃妾四十人

俱丽妆自经王亦经死赀货没入官初王庭钟鼓自

鸣后苑见群羊入没占者曰当亡国王不悛乃及

嘉靖三十七年册裕王妃陈氏禁宗室同姓为婚定

王府差人勘合应付及领册宝仪仗人船夫之数

按明大政纪三十七年九月册裕王妃陈氏妃生员

陈景行女也选为裕王妃册之是为仁圣皇太后

按明会典三十七年议准如有同姓为婚者不准受

封照依庶人子女事例不给婚嫁长史教授媒证人

等巡按御史提问应给勘合例三十七年定一各

王府差人春秋类奏止许一人官支廪给非官支口

粮应付驿驴一头红船一只往回应付郡王将军中

尉等有应奏事理即于春秋具启本府亲王转奏不

许另差一亲王差人进表进贡庆贺只许一官二

旗其郡王差人进表进贡庆贺止许一官一旗官支

廪给旗校支口粮应付驿驴红船以后若遇二三差

者因所给勘合有限并填一道者回还之日查其所

差人数填给应付一各王府差人关领铭旌凤钩

册宝仪仗等项官支廪给旗校支口粮应付驿驴红

船关领物件验扛拨夫

嘉靖三十八年奏准亲王宫眷迎取来京者兵部照

例拨给校尉八十名看守府第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三十九年潞城王府中尉俊有罪勒令自杀

定亲王之国仪制

按明大政纪三十九年五月潞城王府中尉俊谋

杀宗人巡抚大同都御史李文进以状闻帝以俊

罪重有违祖训勒令自杀

按明会典三十九年定亲王之国先期辞长陵等陵

俱用酒果临行日祭承天门总告京都应祀神祇王

自行礼是日祭大通河神遣太常寺官行礼一沿

途告祀直沽天妃之神淮河之神扬子江之神小孤

山之神汉江之神一道经南京谒拜孝陵行翰林

院撰祝文太常寺关领香帛南京太常寺备办酒果

候王至日行礼其南京各衙门官员赴王行幄处行

礼见毕即回一至国告祀南岳衡山之神望祭社

稷之神山川之神王自行礼俱用牲醴其祝文翰林

院撰写祭品行所在官司备办一到国之后谒拜

显陵合用酒果及沿途往来供应俱行各该有司备

办谒拜毕即日回府凡亲王之国随侍护从人员

数多会同馆马匹不敷是年议准着行取京营骑操

马匹拣拨五千匹各整备鞍辔候用凡亲王之国

用船不过五百只其军校人等俱自雇车辆装至通

州上船之所是年题准兵部先差官往通州督同分

守等官整理见在听差马快船只如有不敷将附近

卫分顺回粮船及张家湾至德州一带湾泊军民船

催来协济军民船有五百料者给脚价米十石四百

料者八石三百料者七石二百料者六石一百料者

五石仍计程给与口粮俱行户部于通州直沽等仓

关支

嘉靖四十年景王之国德安定亲王之国廪给人夫

船车之制

按明大政纪四十年二月景王之国德安府卒从郭

希颜之议也不二年王薨无子国绝初希颜由中允

出为两浙盐运副大计被除家居者十余年至是乃

上疏曰臣往岁恭读圣谕欲建帝立储者臣谓立储

难莫若安储难何者君相相信则储安兄弟相保则

储安父子相体则储安相信有道释疑是也相保有

道分封是也相体有道总揽是也三者安储之急务

也何谓释疑皇上至爱莫如二王至重莫如元辅固

何嫌何疑自言者倡为二王陈嵩之说臣恐辅臣疑

而不自安何暇善后然尚可诿也由差远也二王疑

而不自安谁与承祧此大可虑也由最近也皇上盍

谕元辅以益加忠谠使知王初无他也不必疑王谕

二王以毋忘恭敬使知嵩终无他也不必疑嵩然后

王心无所惶惑而师保是依大臣无所忌避而匡赞

愈力臣故曰疑释而君相相信则储可得而安也何

谓分封二王亲则皇上之子也贵则国本之寄也顾

同处京府智与年长则崇高所共欲防不预设则谗

隙所由萌故幼而昵就膝下者所以笃恩也长而出

就藩封者所以强本也宫府不宜久虚山川若已预

待及时敕王就国周其羽卫殊其宠数于制于情似

为两尽故曰分封而兄弟相保则储可得而安也何

谓总揽恒情爱子者未有不身任其艰而欲子安于

无事也今四郊多垒一日万几非皇上神谟独运太

平未可易致者即京府独处犹宜亲就儒贤涵养冲

质而一毫外务不得预闻分封之典既定留京之意

已明皇上端拱以顺天人从容而议建立似无不可

故曰总揽而父子相体则储可得而安也每叹忠臣

不退耕而忘君烈士不避僇以直谏在廷不言在野

不容不言惟圣明赦草茅言计自臣始则士岂有不

向风刎首争效阙下者哉疏入帝览之大怒谓建帝

字为妖言嵩复拟旨怂&#之遂比妖言律斩传首海

内于是旨下江西抚按官秘之密檄守巡官收希颜

而颜不之知也时于家延宾客为子娶妇衣绯待之

有佥泉某亦衣绯来通谒为候希颜以为贺己也迎

之坐未及语眴左右曳之出遂掖赴都指挥司缚絷

之已而诸司渐至抚按官亦至乃舁赴市曹斩之传

首天下知与不知莫不哀焉

按明会典凡亲王之国四十年题准供用膳馐及随

从廪给各有字号景府例供用膳馐二分宫字号廪

给三十九分官字号廪给一百七分文字号廪给三

十二分武字号廪给三十九分校字号廪给六百分

军字号廪给一千一百分匠字号廪给一百分并各

号合用车辆船只人夫等项各照原号每号给与印

信长单一张备开官役职名应支廪粮数目逐一填

入单内类奏给散所到州县驿递各照数供应随支

注销

按明外史四十年令载圳之藩居安陆载圳多请庄

田部臣悉议给之荆州沙市故不在请中中使责市

租知府徐学谟执不与又取薪税于汉阳之刘家塥

推官吴宗周持之皆获谴其他田土湖陂侵入者数

万顷

嘉靖四十一年礼部议以御史林润疏请令各藩王

以下中尉以上各以所见详议藩封经费可久之制

以闻从之

按图书编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臣严讷等谨题

为际遇明时竭愚忠以少图报塞事仪制清吏司案

呈奉本部送礼科抄出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林润奏

臣尝闻诸易曰穷则通极则变故自古圣帝明王未

有不通变而可以宜民也今论天下之事极弊而大

可虑者莫甚于宗藩迩年以来群臣咸切隐忧然卒

莫能定不易之策以垂可久之制者大抵惧无以惬

宗室之心而重祖训之违也顾时有所必变势有所

不能剂品量节使之不过侈以骄其性而亦不过俭

以至于失所仁义&#行永有以遂其亲亲之心者兹

非今日之急务乎国初支庶不繁定制因略今螽斯

麟趾其丽不亿比诸前殆至数百倍矣臣尝观嘉靖

初年霍韬疏云洪武初在河南开封府惟分封一周

府而已今郡王已增三十九府辅国将军增至二百

一十二位奉国将军增至二百四十四位中尉仪宾

不计也举一府而天下可知也今距嘉靖初四十余

年矣所增之数又可推也故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米

计四百万石而各处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视输

京师之数不啻倍之即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

万石而宗室禄米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存留米八

十四万三千石而宗室禄米一百九十二万石是二

省之粮即无灾伤蠲免岁输不缺亦不足以供禄米

之繁况官吏俸给军士粮饷皆取其中如之何其能

办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中尉而下多不能

以自存其苦愁之状诚有非臣之所忍言者食不充

饥衣不蔽体生则假息于蓬蒿死则委骸于沟壑男

婚女嫁不能循理甚至藏匿名姓投身隶卒势之所

逼不得不然也有司禄粮不给安受其戾无可奈何

或号呼于公庭或聚辱于道路或投石掷瓦于马首

任于其土者懔懔度日不独惧辱且惧变生于不测

矣是在官司困于禄米之繁在宗藩屡有不足之叹

今天下无可增赋之理年复一年愈加蕃衍势穷弊

极将何以足支兴思至此诚为寒心夫民有农工商

贾之业宗藩舍禄米无谋身之策矣坐视其毙而不

救虽途人且不忍况天潢耶历闻群议或云当损过

以就中损有余以补不足必天下亲王皆从国初辽

韩伊岷肃诸王之制禄米皆二千石不使有厚薄之

差或云郡王而下定中半折支如在内之职三分支

米七分折钞之例其仪宾而下则如在外之职二分

本色八分折钞之例焉或云自亲王袒免以下则从

庶人之制皆月支三石焉或云不宜遽削于见在而

惟定制于方来或云宜定子女之数以杜其诈冒或

云许其如民间应制举商吏各治生为两便凡此皆

各出其见臣未敢遽以为是然此事体重大非下诸

廷臣公议恐无以定其可久之计非与诸王共议恐

无以服其亿兆之心臣愚恳乞陛下命诸大臣科道

各献其猷仍乞陛下特赐手书颁谕诸王示以势穷

弊极不得不通之意又令户部备查各省钱粮之数

每岁所入夏秋税粮几何输边几何通十年之内大

约灾伤蠲免几何或地方有事存留费用几何然后

具宗藩初年分封几何所需禄米几何今之各王府

增封几何禄米增加共几何房丧嫁娶等项共约共

几何使各宗藩一展卷了然知赋入之有限费出之

不经今眼前已不可支再数十百年之后生生不穷

决莫能给必至于狼狈失所无惑也令其各陈所见

共图善后之策然后通集诸王并诸臣所陈之章断

自宸衷采其何者为可行何者为不可行可行者且

未即行仍乞谕诸王质其可否有不便者仍听其自

陈然后斟酌定制垂为亿万年不易之规夫如是则

谋及于众则诸臣皆得尽其长论出于公则宗藩莫

能议其后百姓无加赋之烦宗藩无失所之苦庶有

以遂我皇上亲亲之心而慰我祖宗在天之灵矣不

然贾谊所谓失今不治恐成痼疾臣窃虑之此宗藩

之所当议处等因奉圣旨该部看了来说钦此钦遵

抄出送司查得奏内各省钱粮出入之数系隶户部

掌行移咨该部备查题覆外案呈到部看得巡按直

隶监察御史林润奏称宗藩迩年以来逾蕃衍岁征

钱粮不足以供禄米之半将军中尉而下多不能以

自存乞要命诸大臣科道各献其猷仍谕诸王示以

势穷弊极不得不通之意令其各陈所见然后斟酌

定制垂为亿万年不易之规一节臣等为照建藩颁

爵者朝廷亲亲之重典酌时济变者圣人御世之大

权我太祖高皇帝立赋税之则以经国用定禄粮之

制以赡宗藩当是时禄给用裕法至善也仰惟皇上

惇族展亲同符太祖夫何迩者各边宗室往往禄粮

告乏甚至贫困失所无能慰皇上亲亲之意此其故

何也良由太祖当天潢发源之始即给以数郡之税

而有余皇上当宗支盛衍之时虽禄以全省之赋而

不足盖赋税之出于土地者有限而生齿之在宗藩

者无穷以有限之赋税供无穷之宗室即使连年大

稔正赋不亏犹且不给况加以非时水旱其何以责

诸有司以故在宗室徒拥禄粮之虚名而缓急无济

在有司每苦禄粮之诎乏而措办不前及今不虑诚

恐将来之宗藩愈繁则禄粮将愈匮而饥寒窘逼之

状愈甚此诚势所必然而观势会通以垂万世之利

在今日诚有不容已者臣等亦夙怀轸念而思以善

其图者久矣但缘事体重大未容轻议今该御史林

润论奏前因无非目击时艰欲集众思广忠益补偏

救弊为国家画宗藩善后至计相应俯采合候命下

本部备行有王府地方布政司转行各府长史教授

启王知会仍转示所属将军中尉等爵俱令审时度

势悉心体国无便近图无徇己私备查奏内事理从

长计议各行具奏前来其大臣及科道等衙门凡有

所见许随时疏闻通候各王府陈奏至日敕下廷臣

集议可否具题上请断自宸衷定为可久之规上不

失乎朝廷亲睦之意下有济于国家经费之宜斯则

藩封之制当与国永垂万世矣缘系际遇明时竭愚

忠以少图报塞及奉钦依该部看了来说事理未敢

擅便谨题请旨嘉靖四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具题

二十六日奉圣旨是钦此

嘉靖四十二年废伊王典为庶人

按明大政纪四十二年九月废伊王典为庶人初

王嗜酒僭侈所为多不法言官劾其阴蓄异志恣行

僭拟礼兵二部请正国典帝念亲亲姑夺岁禄罚之

王不悛益怨望诅&#既而讹闻严世蕃父子有篡立

意乃行白金十余万两赂世蕃受之王意严氏父子

戴己益跋扈私造军器械阴养战马图大举又为九

五当干牌置宫府中而强选民间女子十五以上者

数十百人不从则阖门搜致怨声载道有仕人陈大

壮者居与府邻王欲得其址不予王令校卒执大壮

至府捽而棰之拔其髭须殆尽大壮忿恨死世蕃败

王惜其赂遣优人三十余走分宜索所赂金世蕃不

得已还之使其党邀于吉安隘尽杀其优人劫其金

以故事颇彰闻有分守河南参议耿随卿者廉知其

状白巡按御史颜鲸上之章下礼部法司俱请置重

典帝不允乃命废为庶人禁锢之没其所有九五牌

尚存遂黜其国

嘉靖四十三年更定王妃封典亲王有罪者郡王自

行管束祀典则从尊者是年改封蜀王生母林氏为

继妃

按明会典四十三年题准亲王之妾其子已袭封亲

王而嫡妃不存者准封继妃郡王之妾其子已袭封

郡王而嫡妃不存者准封次妃俱止请敕知会不复

给与诰命冠服身后减半祭葬是年议准凡亲王

有罪削封本府各郡王听其自行管束宗仪及奏请

一应事件若迎接诏敕与大宗庙祀则轮递从其尊

按续文献通考四十三年六月改封蜀王生母林氏

为继妃先是林氏曾封次妃至是蜀王宣圻乞恩比

例将生母林氏改封下礼部议奏云人子之心虽无

穷嫡庶之分则有别蜀王宣圻生母林氏先蒙圣恩

准封为次妃已荣矣今复援例特恩奏乞改封继妃

揆之典礼似为逾越但其情辞恳切出一念人子显

亲之心况有杜氏事例似应俯从世宗曰林氏既系

蜀王生母准杜氏例遂改封云杜氏蜀康王继妃也

嘉靖四十四年更定宗藩封典命名妃妾禄米冠服

等制

按明会典四十四年奏准册封亲王及亲王妃勋戚

大臣为正使翰林坊局六科尚宝及卿寺五品以上

官副之册封世子郡王及世子郡王妃翰林坊局六

科尚宝及卿寺五品以上官为正使部寺属官中书

行人等官副之是年题准初封郡王及妃银大器

俱令自备不许请给世孙长子长孙及世孙夫人长

子夫人长孙夫人俱止给冠服不给诰命镇国将军

夫人及郡主以下俱给诰命是年议准亲郡王将

军中尉所生之子俱五岁即与请名候该府奏到礼

部类题行翰林院遵照祖训钦定字样编拟名字附

簿登记于每年三九月内类行翰林院请敕颁行各

王府又议准各王府有广置女乐淫纵宴乐或因

而私娶花生滥封今后各行裁革如遇迎接诏敕拜

进表笺朝贺宴享等项以本府吹鼓手教演充用

又议准凡王府有不经奏请滥娶妾媵及有以流移

妇女有夫之妻并额外滥收者俱行查革其所生子

女止给口粮又议准凡郡王故绝府第屯厂暂归

亲王掌管待有新封转给或入官招佃以充禄入之

资郡县主君房屋亦同又议准各王府收买子女

照依弘治年例不过二十人以后俱不准收毋得藉

口缺人援引远年事例夤缘请乞违者将辅导官参

治又议准王府应买物件但于本地收买不许渎

奏求往他处及擅自差人贸易违者事发将本爵罚

住禄米承委人员从重问罪又题准宗室若既请

继封爵原给禄米不当复支如有请封而仍前冒支

者查参降革庶人同妻月共支米六石本折中半兼

支庶女任令择配不得复给米布婚葬之资又定

凡擅婚所生之子止许请名其岁给口粮照历年原

议减庶人三分之一给米五十石仍本折中半兼支

冒妾所生亦照擅婚事例支给花生子女不拘已未

请封尽行革去爵禄又题准镇国将军以下及主

君仪宾例有冠服房屋坟价俱皆停给以备补禄粮

不足之数又奏定宗室年至十五先令照例请封

且给禄米三分之一习学五年亲王方与奏请出学

支本等全禄又题准凡遇放支禄粮不许各宗室

擅自搅乱衙门凌虐官司违者听委官就将应得禄

粮扣除入官一面启王参奏处治又议准郡王以

下有非法不道怙恶违训者俱降为庶人押发高墙

居住

宗藩部汇考十三

明五

穆宗隆庆元年释庶人充并庶人聪澥等家属复

郑王国令亲王免其朝觐

按明大政纪隆庆元年六月释高墙禁锢庶人充

等并庶人聪澥等家属还本府有司给养赡米如例

按明通纪元年十二月郑王厚烷以嘉靖中谏事道

削爵锢高墙至是复国加四百石

按明会典元年令亲王朝觐礼久不行今后不必具

奏礼部通行各王府知会

隆庆二年废辽王为庶人

按明大政纪二年十月辽王宪有罪削爵降为庶

人禁锢高墙国初洪武中辽简王植始封于辽东永

乐初改封荆州简王子贵暖嗣六传至宪性暴虐

淫纵惑信符水诸奸黠少年无赖者多归之恣为不

法隆庆元年以湖广巡按御史陈省给事中张卤先

后论劾追夺嘉靖中所赐真人名号金印及禄米三

分之一既而巡按御史郜光先复上疏数其十三大

罪侍郎洪朝选等奉&#往勘具得其实章入上下礼

部会同多官杂治革爵禁锢削除世封

按明通纪二年十二月废辽王时张居正故隶辽王

尺籍至宪颇骄酗多所陵烁居正衔之而又羡其

府第壮丽乃以反谋下刑部讯治侍郎洪朝选申泄

反诬仅坐以淫酗宪锢高墙废其府居正攘以为

第卒又恚朝选不附己以反律宪死刑居正谋杀

朝选云

隆庆三年礼部复议宗藩事宜

按明大政纪三年五月礼部尚书高仪复议仪制郎

中戚元佐所陈宗藩事宜元佐言方今宗藩日盛禄

粮不给不及今大破常格早为区处则将来更有难

处者昔高皇帝众建诸王皆拥重兵据要地以为国

家屏翰此固一时也迨靖难以后防范滋密兵权尽

解朝堂无懿亲之迹府僚无内补之阶此又一时也

今则人多禄寡支用不敷仍有共蓬而居分饼而膳

四十而未婚二十载而不窆强者劫夺于郊衢弱者

窜入于舆皂此又一时也嗣是而后骄侈渐盈间作

不典法多圜土之收辟有勒尽之惨此又一时也夫

高皇帝草创之初利建宗子文皇帝靖难之日思

前事用意不同各有攸当至列圣以迄于今时移势

改恩以义裁其分其理自有不能曲尽者矣国初亲

郡王将军纔四十九位女纔九位永乐间虽封爵渐

增亦未甚多也而当时禄入已损于前不能全给今

二百年宗支入玉牒见存者二万八千四百九十二

位视国初不啻千倍即尽今岁供之输犹不能给其

半况乎十年之后所增当复几何又将何以给之议

者谓祖制不敢擅更不知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且国初亲王之禄五万他缎绢茶铁等用亦复万计

然不数年而止给禄米又不数年而减为万石又不

能给而于代肃辽庆宁谷诸王且岁给五百石是高

皇帝令出自己而前后之言已不符矣永乐间禄数

日殊秦鲁唐府各五千石辽韩伊府各三千石肃府

仅七百石庆府虽七百五十石而郡王常于数内拨

给是文皇去国初未远而祖训之文亦不尽守矣况

亲王出城岁时训练搜兵讲武祖训也而靖难以后

则寝之郡王子孙一体任用升转祖训也而累叶以

来皆无之则高皇帝祖训列圣已难悉遵行矣其在

今日事势逾难尚可胶柱以调瑟乎臣不揆狂陋敢

僭拟五事上请惟陛下裁择一限封爵查得嘉靖中

议者请行限子之法而先帝未允臣谓生子不必限

封则可限今国朝历世二百余年以亲论之亦递降

矣除初封亲王姑照例袭封候三世而后再加详议

外其累朝所封宜立为限制如亲王嫡长子例袭亲

王矣嫡庶次子许封其四共五位焉郡王嫡长子例

袭郡王矣嫡庶次子许封其二共三位焉镇辅奉国

将军有嫡子许封其二无嫡子止许以庶子一人请

封镇辅奉国中尉不论嫡庶许封一子以上各袭职

如有生子数多不得尽封者照旧请名有志读书者

与民间俊秀子弟一体入学应举登名科甲者一如

王亲事例止作外官其他力田通工等业从便生理

可也如虑其力不能谋生宜量为给资亲王之子不

得封者年至十六赐之冠带给银六百两郡王之子

不得封者有志入学赐之衣巾与各子俱给银一百

两则或仕或不仕咸可无失所之虞倘其中更有游

荡废业者则譬诸家有不肖之子亦付之无可奈何

而已或曰如此则擅出城郭如国之明禁何哉然臣

尝稽之祖训&#无禁出城郭之文盖为近日放纵不

法者设也苟能各务生业谨守王度一有不检稍加

绳之虽出城何害或曰宗室有罪例不加刑今入仕

失职与交易愤争将刑之乎亦一切贷之乎臣谓宗

室不加刑责原非古道夫人情有欲所以平其情而

不乱者恃法耳今宗室有过不治以有司是导之乱

也且闻今之贫宗佣工隶卒无所不为匿名执役甘

心捶楚若显拔缙绅之列而巧受举劾之公分授四

民之业而平以市官之法此大公至正之道何辱之

有一议继嗣查得郡王无嗣止许本支奉祀不得援

兄终弟及之例近已申明人知共守惟亲王无子以

亲弟亲侄袭臣愚以为亲王之得封谓其为天子之

次子故崇以体貌不使与兄弟行辈大相悬绝且夫

子孙相继世守富贵固不必言但至乏嗣则统绪已

绝即以本支奉祀使香火不泯亦已矣而何为又使

亲弟亲侄继袭其爵哉请自今有绝嗣者止推一人

管理府事不得冒请复继王爵以别疏属查得国制

郡王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夫奉国中尉之职

自亲王而推则七世矣自郡王而推则六世矣即自

奉国中尉而推世世不改则与国终始将万世矣臣

观祖庙之制亲尽则祧在祖宗且然而于卑属乃禄

及袒免以下不倒置乎今后奉国中尉授封再传而

下不必赐封止将所生第一子给银一百两使为资

本传至五世而止其余悉听自便一议主君查得郡

县主及郡县乡君随父之差等请封初不限其数之

多寡今男封既有限制合将亲王之女止封其三郡

王之女止封其二将军中尉之女各封其一主君之

禄俱各照旧外其选配仪宾既有职事诰命列之官

阶足为荣宠合将俸米免给以上各女有不尽封者

仍各给以婚资使为赡用出自亲王者给银二百两

出自郡王者一百两出自将军者八十两出自中尉

者五十两选配之婚听其自为生理其应举入仕者

悉授外任宗女宗&#除以前者勿论外以后各女&#

给银五十两之外不必另给冠服婚资一体听其自

便一议冒费查得冒妄子女擅婚子女革爵子女与

一应庶人既许其各从生理则口粮可以无给但其

间或有年长废弃及家贫无业者一概论革恐不聊

生合无将以前者俱各照旧外自今以后所生之子

各宜预为教训听其从便生理不必给以口粮一议

擅婚查得宗室婚礼例经本部再行覆请方许成婚

今各府擅婚最多皆不显言其弊假捏名色人各不

同彼既不肯自首而奏抄到部必不能违例题覆则

一切立案不行固其法之不得不然者也夫各宗格

于例而无由伸其愿臣等拘于法而难以徇其情乃

有老大未婚而饔飧不给种种苦抑不可胜述者矣

今莫若使各宗自首明言其为擅婚之子照旧给以

本等口粮士农工商仍听自便以后生者止许赐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