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明伦汇编官常典将帅部之2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随征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康熙三年改为左路水师总兵官八年裁

广州水师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三年改为右路水师总兵官八年裁

中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康熙十九年裁

援剿雄安总兵官一员康熙十七年裁

韶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康熙十

八年裁

海丰总兵官一员康熙五年裁

饶平总兵官一员康熙八年裁

潮州水师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康

熙二十三年裁

肇庆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康熙元

年裁

廉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二十三年裁

涠州游击守备各一员康熙元年裁

肇庆水师参将守备各一员康熙八年裁

大浦营游击守备各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增城营千总一员从化营千总一员

乐昌营千总一员仁化营千总一员

乳源营千总一员翁源营千总一员

新宁营守备一员恩平营千总一员

开平营千总一员长宁营守备一员

博罗营守备一员连平营守备一员

大鹏所守备一员靖海所千总一员

海丰营游击一员程乡营守备一员

广宁营守备一员德庆营千总一员

封川营守备一员开建营守备一员

新兴营千总一员

急水河口炮台千总一员

信宜营守备一员遂溪营守备一员

锦囊所守备一员已上康熙二十四年裁

镇戍将领十

江南

镇海将军一员驻札京口标下左右二营原设

随旗前后左右四营康熙二十一年以四营官

兵归并提督管辖本年仍归将军管辖二十三

年裁前后二营

左营副将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江南提督一员驻札松江府标下中左右前后

城守六营统辖全省原设苏松常镇提督一员

顺治十八年改设通省提督一员康熙十三年

改为江宁提督十七年仍改为江南通省提督

中军参将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松江城守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黄浦营守备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康熙

五年裁参将改设游击九年裁游击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金山营参将一员驻札金山卫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青村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柘林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川沙营参将一员驻札川沙堡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南汇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吴淞营参将一员驻札吴淞所原设副将康熙

五年改设参将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刘河营游击一员驻札茜泾镇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福山营游击一员驻札福山堡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苏州城守营游击一员札驻苏州府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五员

平望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太湖营守备一员原系浙江管辖康熙二十一

年归属江南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常州营游击一员驻札常州府原设参将康熙

元年裁十一年设游击

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左军守备一员原系无锡营康熙十一年改为

左军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右军守备一员原系宜兴营康熙十一年改为

右军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江阴营游击一员驻札江阴县原设参将康熙

四年改设副将十一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靖江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康熙九年添设游

击十一年裁游击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扬舍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孟河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镇江营参将一员驻札镇江府原设副将康熙

四年改设参将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苏州镇

镇守苏州水师总兵官一员驻札崇明县标下

中左右奇四营原设苏州总兵官一员顺治十

五年改为苏松水师总兵官康熙十四年裁总

兵官改为专管崇明提督二十三年裁提督改

设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奇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崇明营参将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京口镇

镇守京口水师总兵官一员驻札江阴县标下

中左右三营原系左路水师总兵官属京口将

军管辖康熙二十一年归提督管辖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瓜洲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靖江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江宁副将一员驻札江宁府标下左右二营兼

辖浦口溧阳二营原设提督顺治十八年裁康

熙元年设总兵官七年裁八年设副将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浦口营守备一员原设副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八年改副将为参将康熙十六年裁参将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溧阳营守备一员原设副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七年裁副将八年设参将康熙十年裁参将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徽州营参将一员驻札东山原设总兵官顺治

十一年裁设游击康熙十一年改设参将十三

年改设副将二十一年仍设参将

左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右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宁国营参将一员驻札宣城县原设副将顺治

十一年改设参将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三员

池州营游击一员驻札贵池县原设总兵官顺

治十一年裁设游击

守备一员原设三员顺治十一年裁二员

千总一员把总三员

芜采营游击一员驻札芜湖县原设参将顺治

十一年改设游击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广德营游击一员驻札广德州原设总兵官顺

治八年裁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原设三员顺治八年裁二员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狼山镇

镇守狼山总兵官一员驻札通州标下中左右

三营统辖扬州泰州六安寿春等营原设副将

顺治十八年裁改设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扬州营游击一员驻札扬州府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泰州营游击一员驻札泰州兼辖泰兴掘港二

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泰兴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

掘港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

六安营参将一员驻札六安州兼辖庐州营原

止设守备康熙二年改设参将十三年改为副

将二十一年改为参将

守备一员原设一员康熙十三年增设一员二

十一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庐州营守备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康熙

二年裁参将把总一员

寿春营副将一员驻札寿州兼辖亳州泗州二

营守备三员

千总三员把总六员

亳州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泗州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安庆营副将一员驻札安庆府兼辖游兵营奇

兵营瓜州营潜山营原设守备顺治十八年添

设游击康熙五年裁游击改为副将

左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游兵营游击一员驻札西梁镇原属操江巡抚

管辖康熙元年归隶督标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奇兵营游击一员驻札仪真江口原属操江巡

抚管辖康熙元年归隶督标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瓜洲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十八年改为

参将康熙十一年裁参将复设守备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潜山营游击一员驻札潜山县原设安庆副将

康熙元年移驻潜山裁副将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庙湾营游击一员驻札庙湾场

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盐城营游击一员驻札盐城县

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海州营游击一员驻札海州兼辖东海营

守备一员原设一员康熙九年增设一员十七

年裁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东海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十八年裁康

熙十七年复设把总二员

徐州营副将一员驻札徐州兼辖萧营

守备二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都司一员康熙六年裁

萧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徐属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五员

邳睢灵璧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宿虹河营守备一员原设宿桃河营守备康熙

二十二年改为宿虹河营守备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桃源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三员

山清外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三员

山安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山清盱眙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扬属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三员

旧设

江宁提督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顺

治十八年裁

江宁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康熙七年裁

京口右路水师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

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徽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顺治十

一年裁

池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顺治十

一年裁

广德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顺治八

年裁

随征左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三年裁

随征右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三年裁

溧水营副将守备各一员顺治七年裁

永生洲守备一员永生营守备一员

太平营都司一员周桥营守备一员

宝山营守备一员三江营守备一员

巡江营守备一员已上顺治十八年裁

大河营守备一员康熙元年裁

海门营守备一员荻港营守备一员

仪真营守备一员已上康熙五年裁

圌山营守备一员康熙三年改为李阳营五年

镇戍将领十一

浙江

提督一员驻札宁波府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

统辖全省

中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驻札大嵩所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都司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杭州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杭州府

中军都司佥书一员原设二员顺治七年裁一

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守备二员顺治七年裁一员十年裁一员

钱塘水师营守备一员原设左右二营游击各

一员顺治八年裁左营各官改右营为钱塘水

师营十年裁游击改设守备

千总二员把总三员

嘉兴营游击一员驻札海盐县原设副将顺治

十一年改设游击

左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中营都司佥书等官顺治七年裁左右营

都司佥书各一员顺治十一年裁

湖州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湖州府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三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中营都司佥书等官顺治七年裁

安吉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太湖营游击一员驻札江南苏州府吴县角头

地方外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康熙二

十一年改归江南管辖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衢州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衢州府原设总兵

官顺治五年裁改设副将

中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严州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严州府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黄岩镇

镇守黄岩总兵官一员驻札黄岩县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台州营象山营宁海营宁波城守

营太平营原设水师右路总兵官康熙八年改

为黄岩总兵官调驻平阳九年调宁海总兵官

为黄岩总兵官十五年裁十八年复设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防海门卫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黄岩城守营参将等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台州营副将一员驻札台州府

中营守备一员原设都司佥书一员康熙二十

三年裁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都司佥书一员康熙二十

三年裁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象山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象山县原设宁波

副将康熙八年移设象山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昌国卫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石蒲汛千总一员

宁海营参将一员驻札宁海县

左营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大湖汛把总一员

宁波城守营游击一员驻札宁波府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太平营参将一员驻札太平县原设太平营康

熙五年裁八年复设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舟山镇

镇守舟山总兵官一员驻札舟山标下中左右

三营管辖绍兴城守营定海城守营原设定海

总兵官顺治十六年调驻京口本年又调随征

福建总兵官驻定海改为定海总兵官十七年

移驻台州改为宁绍台总兵官康熙八年移水

师左路总兵官驻定海二十三年移驻舟山改

为舟山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舟山副将

一员陆路中营游击水师左右二营游击等官

顺治十三年裁

绍兴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绍兴府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定海城守营参将一员驻札定海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定海水师左右二营游击等官顺治十八

年裁

温州镇

镇守温州总兵官一员驻札温州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温州城守营金华城守营处州城

守营大荆营乐清营盘石营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防宁村寨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温州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温州府原设副将

顺治十三年裁十八年复设

都司佥书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金华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金华府原设副将

顺治五年裁改设总兵官十三年裁总兵官复

设副将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处州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处州府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大荆营参将一员驻札大荆寨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乐清营副将一员驻札乐清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盘石营游击一员驻札盘石寨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平阳镇

镇守平阳总兵官一员驻札平阳县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瑞安营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金乡卫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平阳营参将等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瑞安营副将一员驻札瑞安县原设参将康熙

十年改设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蒲壮所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镇下关千总一员墨城汛把总一员

浙闽枫岭营游击一员驻札江山县念八都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外有守备等官属福建管辖

旧设

水师提督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康

熙七年裁十四年复设十八年裁

金华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顺治

十三年裁

衢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顺治

五年裁

随征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三年裁

金衢援剿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六年裁

奉化营参将守备各一员康熙五年裁

宁村营游击守备各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将帅部汇考九

皇清五

大清会典镇戍将领十二

江西

南瑞镇

镇守南瑞总兵官一员驻札南昌府标下前后

二营管辖南昌城守营南昌水师营铜鼓营武

宁营瑞州营抚州营饶州营建昌营广信营原

系九江总兵官康熙七年移驻南昌改为南瑞

总兵官十三年裁二十二年复设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中营游击等官康熙二十四年裁左营游

击等官康熙十年裁

南昌城守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一员

南昌水师营守备一员原设城守水师营游击

康熙六年裁十三年复设十四年改设水师总

兵官十九年裁设水师游击守备二十一年裁

游击

千总一员把总一员

铜鼓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武宁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瑞州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十五年添设

游击二十一年裁游击

把总一员

抚州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十二年改设

游击十五年改设副将十八年裁康熙二十四

年复设守备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饶州营参将一员驻札饶州府兼辖鄱阳湖营

浮梁营原设参将康熙十四年改设总兵官二

十一年裁仍设参将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鄱阳湖营守备一员驻札康山

把总一员

浮梁营守备一员驻札浮梁县

把总一员

建昌营游击一员驻札建昌府兼辖广昌营原

设参将康熙二年裁五年复设十年改设副将

十四年裁设城守守备二十一年裁二十四年

复设游击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广昌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十四年添设

游击二十一年裁游击

把总一员

广信营参将一员驻札广信府兼辖铅山营

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铅山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南赣镇

镇守南赣总兵官一员驻札赣州府标下中左

后三营管辖赣州城守营宁都营南安营兴国

营文英营永镇营横冈营羊角营吉安营龙泉

营万安营永丰营永新营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右营前营

游击等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赣州城守营守备一员原设副将康熙六年改

设守备十五年复设副将二十一年裁仍设守

备把总一员

宁都营参将一员驻札宁都县原设南赣左协

副将康熙十年改设宁都营参将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南安营参将一员驻札南安府原设南赣右协

副将康熙十年改设南安营参将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兴国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文英营守备一员原设长沙营顺治十三年改

为文英营把总一员

永镇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横冈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羊角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吉安营参将一员驻札吉安府原设参将康熙

十四年改设副将二十一年复设参将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二十一年裁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龙泉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十五年添设

游击二十一年裁游击

把总一员

万安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十七年添设

游击二十一年裁游击

把总一员

永丰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永新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十七年添设

游击二十一年裁游击

把总一员

袁州副将一员驻札袁州府兼辖樟树营原设

副将康熙十三年改设袁临总兵官二十一年

裁复设副将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城守营游击守备各一员康熙二十一年

裁樟树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九江副将一员驻札九江府兼辖南康营南湖

营原设总兵官康熙七年移驻南昌八年设九

江营参将十年改设副将十三年改设城守守

备十五年复设总兵官十七年裁复设副将

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左右两军守备二员康熙

二十四年裁设都司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南康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南湖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十八年添设

游击康熙二十四年裁击游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旧设

提督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康熙七

年裁十三年复设十五年以提督分管九江袁

州临江赣州南安瑞州六府添设提督一员分

管吉安抚州建昌广信饶州南康六府十八年

归并通省提督二十一年裁

九江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十七年裁

南昌水师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康

熙十九年裁

饶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二十一年裁

袁临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前后三营官康熙

二十一年裁

丰城营守备一员奉新营守备一员

靖安营守备一员临江城守营游击守备

各一员已上康熙二十一年裁

镇戍将领十三

福建

陆路提督一员驻札泉州府统辖全省陆路镇

营原设提督康熙十七年改设全省水陆提督

本年改专管陆路

中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水师提督一员驻札厦门统辖全省水师镇营

原设水师提督康熙七年裁八年改设总兵官

十六年令海澄公管水师提督事务十七年复

设提督

中营参将一员原设参将康熙八年改设游击

十八年复设参将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漳浦镇

镇守漳浦总兵官一员驻札漳浦县标下中左

右三营兼辖汀州营漳州营原设左路总兵官

顺治六年改为汀州总兵官七年改为汀邵漳

泉总兵官八年改为漳浦总兵官十六年裁十

七年复设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漳浦营参

将等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汀州城守副将一员驻札汀州府原设副将康

熙元年裁八年复设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漳州城守守备一员原设副将一员康熙二十

三年调驻澎湖中营游击守备裁改设城守守

备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平和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漳州府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漳州水师副将并三营游击等官康熙二

年裁

福宁镇

镇守福宁总兵官一员驻札福宁州标下中左

右三营兼辖建宁营延平营罗源营连江营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康熙十一年裁设守

备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宁德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前营游击等官康熙六年裁福宁州参将

等官顺治十四年裁福宁营游击等官康熙二

十三年裁

建宁城守副将一员驻札宁府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崇安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松溪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延平城守副将一员驻札延平府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将乐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永安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罗源营游击一员驻札罗源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连江营游击一员驻札连江县原设连江罗源

游击一员康熙元年分设二营六年裁连江营

八年复设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三员

兴化镇

镇守兴化总兵官一员驻札兴化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兼辖福州营泉州营邵武营长乐营福

清营同安营原设水师右路总兵官康熙八年

改为兴化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原设游击康熙十一年裁二十

一年复设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三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涵江汛原设游击康熙十

九年裁二十一年复设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五年

裁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兴化城守营游击等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福州城守副将一员驻札福州府

中营游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五年

裁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康熙二十三年

裁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泉州城守营千总二员原设参将一员康熙二

十五年裁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把总四员

旧设泉州水师参将等官康熙二年裁

邵武城守游击一员驻札邵武府原设副将康

熙二十五年裁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康熙二十三年

裁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千总二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十一年裁

把总四员

长乐营游击一员驻札长乐县原设长乐福清

游击一员康熙元年分设二营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福清营游击一员驻札福清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同安城守营游击一员驻札同安县原设副将

康熙二年改设总兵官五年仍设副将八年裁

本年仍设副将二十三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海坛镇

镇守海坛总兵官一员驻札海坛汛标下中左

右三营原设援剿左镇总兵官康熙十九年改

为海坛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四员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康熙二十三年

裁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金门镇

镇守金门总兵官一员驻札金门标下中左右

三营原设援剿右镇总兵官康熙十九年改为

金门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围头原设守备一员康熙

二十三年裁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右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康熙二十三年

裁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铜山副将一员驻札铜山原设援剿前镇总兵

官康熙十九年改为铜山总兵官二十三年裁

改设副将

左营游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五年

裁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

裁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中营游击等官铜山镇标游击等官俱康

熙二十三年裁

海澄营游击一员驻札海澄县原设副将康熙

八年裁十八年复设二十三年裁

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中营游击等官康熙八年裁左营游击等

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云霄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二员康熙十八年

添设参将一员二十三年裁守备一员二十五

年裁参将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诏安营游击一员驻札诏安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桐山营游击一员驻札桐山堡原设游击康熙

十年裁十一年复设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闽安水师副将一员驻札闽安镇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康熙二十三年

裁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烽火营游击一员驻札秦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闽安陆营参将等官康熙二十四年裁

浙闽枫岭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有游击等

官属浙江管辖

台湾镇

镇守台湾总兵官一员驻札台湾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兼辖南路营北路营水师营澎湖水师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台湾南路营参将一员驻札凤山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台湾北路营参将一员札驻佳里兴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台湾水师营副将一员驻札红毛城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澎湖水师副将一员驻札娘妈宫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闽粤南澳镇详见广东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

右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顺治

六年改为泉州总兵官十一年改为随征中路

总兵官康熙六年裁

随征左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顺治十六年裁

随征右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六年裁

闽安水师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元年改为水师左路总兵官八年裁

同安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二十一年裁

海澄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十七年改为漳州总兵官二十三年裁

左翼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康熙十五年裁

右翼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康熙十五年裁

随征中路总兵官一员康熙十五年裁

随征左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六年裁

随征右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六年裁

随征前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六年裁

随征后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六年裁

厦门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二十三年裁

铜山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二十三年裁

海澄公一员标下设中军左右前后四营官康

熙十七年裁

江东桥副将一员

晋江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洛阳桥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围头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平海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浯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镇东营守备一员已上康熙二十三年裁

惠安营参将守备各一员

浦城营守备一员

灌口龙江参将一员

蒜岭营守备一员

枫亭营守备一员已上康熙二十四年裁

镇戍将领十四

山东

登州镇

镇守登州总兵官一员驻札登州府管辖全省

标下中右水师三营所属文登营宁福营临清

营莱州营胶州营沂州营寿乐营济南城守营

即墨营青州营德州营兖州营武定营高唐营

曹州营寿张营台庄营东昌城守营安东营范

县营梁山营沙沟营界河营满家硐营泰安营

原设参将顺治十七年改设副将十八年移临

清总兵官驻登州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左营游击一员康熙十六年裁

水师营守备一员原设左营守备康熙六年改

设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文登营副将一员驻札文登县原设守备顺治

十七年改设副将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中左右营都司佥书三员守备三员康熙

五年裁右营十九年俱裁

宁福营参将一员驻札宁海州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临清营副将一员驻札临清州原设总兵官顺

治十八年移驻登州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十九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顺治十八年裁都

司佥书二员康熙十九年裁一员二十三年裁

一员

莱州营游击一员驻札莱州府原设游击顺治

十八年裁改设副将康熙二十一年裁副将复

设游击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十九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左右二营都司佥书二员康熙十九年裁

胶州营副将一员驻札胶州原设总兵官顺治

十一年裁十二年设参将十五年移沂镇总兵

官驻胶州康熙二十一年裁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二年裁二十一年复

设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沂州营副将一员驻札沂州原设总兵官顺治

十五年移驻胶州康熙二十一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寿乐营参将一员驻札寿光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济南城守营参将一员驻札济南府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即墨营参将一员驻札即墨县原系胶州参将

康熙三年移驻即墨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七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青州营参将一员驻札青州府原设参将康熙

元年裁五年复设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德州营参将一员驻札德州

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兖州营参将一员驻札兖州府

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武定营游击一员驻札武定州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高唐营游击一员驻札高唐州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曹州营参将一员驻札曹州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寿张营游击一员驻札寿张县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台庄营游击一员驻札台儿庄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东昌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三员

安东营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一员把总三员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范县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

梁山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

沙沟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界河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

满家硐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泰安营守备一员原系即墨右营守备康熙七

年移驻泰安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

提督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二十一

年裁

胶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顺治十一年裁

沂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顺治十五年移驻胶州康熙二十一年裁

金州营守备一员康熙十九年裁

镇戍将领十五

河南

河北镇

镇守怀庆总兵官一员驻札怀庆府标下左右

二营管辖卫辉营开封营河南营磁州营嵩县

营王禄店营原设怀庆总兵官康熙七年移驻

开封府怀庆另设参将八年仍移总兵驻怀庆

府裁参将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中营游击

等官康熙十年裁

卫辉营参将一员驻札卫辉府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开封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开归河南总

兵官顺治十三年改设副将一员都司二员康

熙元年裁副将&#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元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三员

旧设开封参将一员左右二营守备等官康熙

十八年裁

河南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参将康熙元

年改设都司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三员

磁州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嵩县营守备一员

王禄店营守备一员

南汝镇

镇守南汝总兵官一员驻札南阳府标下左右

二营管辖邓新营汝宁营归德营襄城营陈州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中营游击

等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邓新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汝宁营参将一员驻札汝宁府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归德营参将一员驻札归德府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襄城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陈州营守备一员原系怀庆总兵标下中营守

备康熙十年移设

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旧设

提督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七年裁

十三年复设十八年裁

开归河南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顺

治十三年裁

援剿河南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四年裁

将帅部汇考十

礼记

月令

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

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

远方

简练简择而练习之也专任有功谓大将有已

试之功乃使之专主其事也诘者问其罪诛者戮

其人残下谓之暴慢上谓之慢顺服也好恶明则

远方顺服严陵方氏曰才足以将物而胜之谓

之将智足以帅人而先之谓之帅士言其人兵言

其器选士则人无不能于事厉兵则器无不利于

用桀俊简之则无所不择练之则无所不熟既选

厉简练之矣苟非已试之&#则胜负犹未可知故

所任必在乎有功之人也任有功矣苟置疑贰于

其间则知者必不尽其谋能者必不竭其力故任

之又欲其专也凡此皆欲以征不义而已无以覆

下之谓暴不能敬上之谓慢诘以问其罪诛以戮

其人所诘诛者暴慢则好恶公而明矣故曰以明

好恶好恶得其明则合天下之所愿而无逆矣故

曰顺彼远方必曰远方者柔远能迩之意既曰征

不义又曰诘诛暴慢盖以征不义则言其道诘诛

暴慢则言其事

东西蕃上将次将郎将

各一

星图

图考

东西蕃上将次将各一星

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

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门内六星诸侯

按晋书天文志太微垣东蕃四星第三星曰次将第

四星曰上将西蕃四星南一星曰上将第二星曰次

按步元歌两面宫垣十星布

不言

将相

按新法历书表西上将次将金水东上将次将木土

郎将

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太微三光之庭后聚一十五星蔚然

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索隐曰宋均云为群郎之将帅也正义曰郎将

一星在郎位东北所以为武备今之左右中郎将

占大而明角将恣不可当也

按晋书天文志郎将一星在郎位北主阅具所以为

武备也

按步天歌乌列帝后从东定郎将虎贲居左右

按新法历书表同

斗魁戴匡六星

太阳守

一星图

图考

斗魁戴匡六星

按星经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

按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

二曰次将

按晋书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

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军建威武二曰次将尚

书正左右

按步天歌文昌斗上半月形依稀分明六星(

不言上将

次将)

按新法历书表同六星皆属火

太阳守一星

按星经太阳守在西北主大臣将备天下不虞事星

明吉暗凶星移天下兵起

按史记天官书不载

按晋书天文志太阳守一星在相西大将大臣之象

主戒不虞设武备

按步天歌太阳之守曰势前

按新法历书表同属火

角宿

右星图

图考

按星经角二星南左角名天津北右角为天门

按史记天官书左角李右角将火犯守角则有战

按晋书天文志东方角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左

角为天田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

其北为太阴道

按步天歌角两星南北正直着

按新法历书表同一南金火二北水土

骑官二十七星车骑三

星骑阵将

军一星图

图考

骑官

按星经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主天子骑虎贲贵诸

侯之族子弟宿卫天子今三卫之像

按史记天官书房南众星曰骑官

按晋书天文志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若天子武贲

主宿卫

按步天歌氐下众星骑官出骑官之众二十七三三

相连十欠一

按新法历书表作十三俱属火土今图只存五

车骑

按星经车骑三星在骑官南总领车骑行军之事

按史记天官书不载

按晋书天文志骑官南三星车骑之将也

按步天歌骑官之下三车骑

按新法历书表同

骑阵将军

按星经车骑将军星在骑官东南主车骑将军之官

按史记天官书不载

按晋书天文志骑官东端一星骑阵将军骑将也

按步天歌将军镇里镇威霜

按新法历书表在车骑东南属火土

房宿

四星图

图考

按星经房四星名天府上第一星名为右服上将三

名左服次将

按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房为府曰天驷

按晋书天文志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亦

四辅也下第一星上将也次次将也

按步天歌房四星直上主明堂

不言

将相

按新法历书表同属火土

河鼓

三星图

图考

按星经河鼓三星中大星为大将军左星为左将军

右星为右将军星直吉曲凶有芒角为将军雄强

按史记天官书牵牛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

右将

按晋书天文志河鼓三星在牵牛北天鼓也主军鼓

主鈇钺一曰三武主天子三将军

按步天歌牛上直建三河鼓

按新法历书表同属火木

奎宿十

六星图

图考

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奎曰封豕为沟渎

按隋书天文志奎十六星天之武库也一曰天豕亦

曰封豕主以兵禁暴又主沟渎西南大星所谓天豕

目亦曰大将

按步天歌腰细头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绕鞋生

按新法历书表同一二金三金火四五六七八九皆

金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皆火

天大将军十

一星存十星图

图考

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不载

按晋书天文志天大将军十二星在娄北主武兵中

央大星天之大将也

按步天歌娄上将军十一侯

按新法历书表同增一今图只十

毕宿

八星图

图考

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毕曰罕车为边兵主弋猎

按隋书天文志毕八星主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曰天

高一曰边将主四夷之尉也

按步天歌毕恰似丫乂八星出

按新法历书表同俱属火

参宿

七星图

图考

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其外

四星左右肩股也

按晋书天文志参十星白兽之体其中三星横列三

将也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

曰左足主后将军西南曰右足主偏将军故黄帝占

参应七将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

按步天歌总有七星觜相侵两肩双足三为心伐有

三星足里深

按新法历书表同参伐皆属土木

将帅部总论一

易经

师卦

师贞丈人吉&#咎

师之道以正为本兴师动众以毒天下而不以

正民弗从也强驱之耳故师以贞为主其动虽正

也帅之者必丈人则吉而&#咎也盖有吉而有咎

者有&#咎而不吉者吉且&#咎乃尽善也丈人者

尊严之称帅师总众非众所尊信畏服则安能得

人心之从故司马穰苴擢自微贱授之以众乃以

众心未服请庄贾为将也所谓丈人不必素居崇

贵但其才谋德业众所畏服则是也如穰苴既诛

庄贾则众心畏服乃丈人矣又如淮阴侯起于微

贱遂为大将盖其谋为有以使人尊畏也

师兵

众也下坎上坤坎险坤顺坎水坤地古者寓兵于

农伏至险于大顺藏不测于至静之中又卦惟九

二一阳居下卦之中为将之象上下五阴顺而从

之为众之象九二以刚居下而用事六五以柔居

上而任之为人君命将出师之象故其卦之名曰

师丈人长老之称用师之道利于得正而任老成

之人乃得吉而&#咎戒占者亦必如是也东莱

吕氏曰丈人者老成持重谙练之人如赵充国之

人是也二以一阳为卦之主犹将帅也二虽刚中

必待五之应犹将帅虽贤必待君为之应然后能

成功也苟五不应师变为坎矣将帅临敌而上无

君之应岂非天下之至险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能使众人皆正可以王天下矣得众心服从而

归正王道止于是也

此以卦体释师贞之义以

谓能左右之也一阳在下之中而五阴皆为所以

也能以众正则王者之师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言二也以刚处中刚而得中道也六五之君为

正应信任之专也虽行险道而以顺动所谓义兵

王者之师也上顺下险行险而顺也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师旅之兴不&#伤财害人毒害天下然而民心

从之者以其义动也古者东征西怨民心从也如

是故吉而&#咎吉谓必克&#咎谓合义又何咎矣

其义故&#咎也

又以卦体卦德释丈人吉&#咎

之义刚中谓九二应谓六五应之行险谓行危道

顺谓顺人心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毒害也

师旅之兴不&#害于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

民悦而从之也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地中有水水聚于地中为众聚之象故为师也

君子观地中有水之象以容保其民畜聚其众也

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故能养民则可以畜

众矣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初师之始也故言出师之义及行师之道在邦

国兴师而言合义理则是以律法也谓以禁乱诛

暴而动苟动不以义则虽善亦凶道也善谓克胜

凶谓殃民害义也在行师而言律谓号令节制行

师之道以号令节制为本所以统制于众不以律

则虽善亦凶虽使胜捷犹凶道也制师&#法幸而

不败且胜者时有之矣圣人之所戒也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师出当以律失律则凶矣虽幸而胜亦凶道也

九二在师中吉&#咎王三锡命

师卦唯九二一阳为众阴所归五居君位是其

正应二乃师之主专制其事者也居下而专制其

事唯在师则可自古命将阃外之事得专制之在

师专制而得中道故吉而&#咎盖将专则失为下

之道不专则&#成功之理故得中为吉凡师之道

威和&#至则吉也既处之尽其善则能成功而安

天下故王锡宠命至于三也凡事至于三者极也

六五在上既专倚任复厚其宠数盖礼不称则威

不重而下不信也人臣之道于事&#所敢专唯阃

外之事则专制之虽制之在己然因师之力而能

致者皆君所与而职当为也

九二在下为众阴

所归而有刚中之德上应于五而为所宠任故其

象占如此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在师中吉者以其承天之宠任也天谓王也人

臣非君宠任之则安得专征之权而有成功之吉

象以二专主其事故发此义王三锡以恩命褒其

成功所以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三居下卦之上居位当任者也不唯其才阴柔

不中正师旅之事任当专一二既以刚中之才为

上信倚必专其事乃有成功若或更使众人主之

凶之道也舆尸众主也盖指三也以三居下之上

故发此义军旅之事任不专一覆败必矣

舆尸

谓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以阴居阳才弱志刚不

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师或舆尸大&#功也

倚付二三安能成功岂唯&#功所以致凶也

六四师左次&#咎

师之进以强勇也四以柔居阴非能进而克捷

者也知不能进而退故左次左次退舍也量宜进

退乃所当也故&#咎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师之常

也唯取其退之得宜不论其才之能否也度不能

胜而完师以退愈于覆败远矣可进而退乃为咎

也易之发此义以示后世其仁深矣

左次谓退

舍也阴柔不中而居阴得正故其象如此全师以

退贤于六三远矣故其占如此

象曰左次&#咎未失常也

行师之道因时施宜乃其常也故左次未必为

失也如四退次乃得其宜是以&#咎

知难而退

师之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任将授师之道当以长子帅师二在下而为师

之主长子也若以弟子众主之则所为虽正亦凶

也弟子凡非长者也自古任将不专而致覆败者

如晋荀林父邲之战唐郭子仪相州之败是也

六五用师之主柔顺而中不为兵端者也敌加于

己不得已而应之故为田有禽之象而其占利以

搏执而&#咎也言语辞也长子九二也弟子三四

也又戒占者专于委任若使君子任事而又使小

人参之则是使之舆尸而归故虽贞而亦不免于

凶也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长子谓二以中正之德合于上而受任以行若

复使其余者众尸其事是任使之不当也其凶宜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上师之终也功之成也大君以爵命赏有功也

开国封之为诸侯也承家以为卿大夫也承受也

小人者虽有功不可用也故戒使勿用师旅之兴

成功非一道不必皆君子也故戒以小人有功不

可用也赏之以金帛禄位可也不可使有国家而

为政也小人平时易致骄盈况挟其功乎汉之英

彭所以亡也圣人之深虑远戒也此专言师终之

义不取爻义盖以其大者若以爻言则六以柔居

顺之极师既终而在&#位之地善处而&#咎者也

师之终顺之极论功行赏之时也坤为土故有

开国承家之象然小人则虽有功亦不可使之得

有爵土但优以金帛可也戒行赏之人于小人则

不可用此占而小人遇之亦不得用此爻也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大君持恩赏之柄以正军旅之功师之终也虽

赏其功小人则不可以有功而任用之用之必乱

邦小人恃功而乱邦者古有之矣

吴子

论将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

者必经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

一曰理二曰备二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

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

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家敌破而

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

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

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

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

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士习

战阵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

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

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

吴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

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

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

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

前死

吴子曰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其形而

用其权则不劳而功举其将愚而信人可诈而诱贪

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

贫而怨可离而间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

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而取进道易退道

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居军下湿水

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沉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

&#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

潜而袭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

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

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

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也若

其众欢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

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太公六韬

论将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

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智勇仁信

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

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

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

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

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勇而轻死

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赂也

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

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

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

欺也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

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

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

破军杀将武王曰善

选将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

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众情相应者十五有

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

有外廉谨而内无恭敬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

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

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

有功&#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

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出外无所不至无

使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不知非有大明

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众情相应者也武王曰

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

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

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

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

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

别矣

立将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

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

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

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君入庙门西面

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

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

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

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

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士众必尽

死力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

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

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

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

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

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

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

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上赏百姓欢

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丰登社稷安宁武

王曰善哉

淮南子

兵略训

凡国有难君自宫召将诏之曰社稷之命在将军即

今国有难愿请子将而应之将军受命乃令祝史太

卜斋宿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鼓旗君入

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趋至堂下北面而立主亲

操钺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

之将已受斧钺答曰国不可从外治也军不可从中

御也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以受

制于前矣鼓旗斧钺之威臣无还请愿君亦以垂一

言之命于臣也君若不许臣不敢将君若许之臣辞

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乘将军车载旌

旗斧钺累若不胜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

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

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实也上将

之道也如此则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

疾如驰骛是故兵未交接而敌人恐惧若战胜敌奔

毕受功赏吏迁官益爵禄割地而为调决于封外卒

论断于军中顾反于国放旗以入斧钺报毕于君曰

军无后治乃缟素辟舍请罪于君君曰赦之退斋服

大胜三年反舍中胜二年下胜期年兵之所加者必

无道之国也故能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民不疾

疫将不夭死五谷丰昌风雨时节战胜于外福生于

内是故名必成而后无余害矣

潜夫论

劝将

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淡无为体道履德

简刑薄威不杀不诛而民自化此德之上也德稍弊

薄邪心孳生次圣继之观民设教坐为诛赏以威劝

之既作五兵又为之宪以正厉之诗云修尔舆马弓

矢戈兵用戒作则用逖蛮方故曰兵之设也久矣涉

历五代以迄于今国未尝不以德昌而以兵强也今

兵巧之械盈乎府库孙吴之言聒乎将耳然诸将用

之进战则兵败退守则城亡是何也哉曰彼此之情

不闻乎主上胜负之数不明乎将心士卒进无利而

自退无畏此所以然也夫服重上阪出驰千里马之

祸也然节马乐之者以王良足为尽力也先登陷阵

赴死严敌民之祸也然节士乐之者以明君可为&#

死也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辞非为趋利则因以

避害也无贤鄙愚智皆然顾其所利害有异尔不利

显名则利厚赏也不避耻辱则避祸乱也非四者虽

圣王不能以要其臣慈父不能以必其子明主深知

之故崇利显害以与下市使亲&#贵贱贤鄙愚智皆

必顺我令乃得其欲是以一旦军鼓雷震旌旗并发

士皆奋激竞于死敌者岂其情厌久生而乐害死哉

乃义士且以激其名贪夫且以求其赏尔今吏从军

败没死公事者以十万数上不闻吊唁嗟叹之荣名

下又无禄赏之厚实节士无所劝慕庸夫无所贪利

此其所以人怀沮懈不肯复死也军起以来暴师五

年典兵之吏将下千数大小之战岁十百合而希有

功历察其败无他故焉皆将不明变势而士不劝于

死敌也其士之不能死也乃其将不能效也言赏则

不与言罚则不行士进有独死之祸退蒙众生之福

此所以临阵亡战而竞思奔北者也孙子曰将者智

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是故智以折敌仁以附

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故折敌

则能合变众附爱则思力战贤智集则阴谋得赏罚

必则士尽力气勇益则兵势自倍威令一则唯将所

使必有此六者乃可折冲擒敌辅主安民前羌始反

时将帅以定令之群籍富厚之蓄据列城而气利势

权十万之众将勇杰之士以诛草创新叛散乱之弱

卤击自至之小寇不能擒灭辄为所败令遂云蒸雾

起合从连横扫涤并源内犯司隶东寇赵魏西钞蜀

汉五州残破六郡削迹此非天之灾长吏过尔孙子

曰将者民之司命而国安危之主也是故诸有寇之

郡太守令长不可以不晓兵今观诸将既无断敌合

变之奇复无明赏必罚之信然其士民又甚贫困器

械不简习将恩不素结卒然有急则吏以暴发虐其

士士以所拙遇敌巧此为吏驱怨以御雠士卒缚手

以待寇也夫将不能劝其士士不能用其兵此二者

与无士无兵等无士无兵而欲合战其败负也治数

也故曰其败者非天之所灾将之过也饶士处世但

患无典尔故苟有土地百姓可富也苟有市利商贾

可来也苟有士民国家可强也苟有法令奸邪可禁

也夫国不可从外治兵不可从中御郡县长吏幸得

兼此数者之断已而不能以称明诏安民氓哉此亦

掊克阘茸无里之尔夫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定非常

之事必道非常之失然后见是故选将有兵之长吏

宜踔跞豪厚越取幽奇材明权变任将帅者不可苟

惟基序或阿亲戚便典兵官此所谓以其国与敌者

册府元龟

佐命

夫帝王之兴也必有命世之人杰折冲之虎臣周旋

翼从夷凶戡难然后大勋以集归运斯格御天下之

图制亿兆之命者也自成周着伐罪之誓汉高有扶

义之举白水兴复当涂缔构繇是而下或艰难以创

业或累积而启祚莫不有义勇之士为之爪牙奋扬

威武式遏乱略周旋夷险勤宣忠力搴旗以克敌略

地以辟国用能震天声而消群慝厉舆师而一众志

成乐推欣戴之美享利建世及之报功成名立为方

来之所称述其不伟哉

立功

夫受命于朝受脤于社推毂以遣凿门而出&#金革

而不厌听鼙鼓而忘身者将帅之事也盖五材并设

未尝去兵四征弗庭于是用武自三五之世乃有威

让之训原野之罚焉春秋战国革车交骛故其握戎

着攻城略地之绩成斩将搴旗之&#者比比有之楚

汉竞逐勋策可举繇是之后或内平乱略外攘夷寇

奉辞以讨有罪励兵而剪勍敌乃能戡夷凶丑谧清

边圉卤获之数无等追北之威靡亢辟疆以益地平

国而吊民纪功于竹帛称伐于钟鼎斯可谓折冲之

虎臣殿邦之良帅者也

机略

传曰兵凶器战危事又曰以正合以奇胜不得已而

用之属在主将而已故得其术于是为庙胜之师失

其宜不异驱市人而战用舍之要焕然明白若乃登

坛受脤临军对敌既知此而知彼或示弱而示缓亦

有势同破竹所谓夺人之心声如疾雷使之不暇掩

耳因敌变化不可谈悉虽复无名之举前王所慎黩

武之事有国共戒然则伐谋决策不战而屈人谅匪

英才孰能必取军志有之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

兵其是之谓矣

攻取

夫用师伐叛有攻取之道所以摧坚垒而克敌成奇

功而定霸者也盖夫梯冲之备钩援之设竭机械之

智冒矢石之难先登以励勇气长围以纵兵力皆所

以振威武而宁祸乱焉三代而下本兵柄者或奉乱

致讨誓众以进盖以乘墉傅堞以恣其攻击树梯鸣

角以奋其势固乃麾城有振槁之易略地成益国之

美茂功举集威名震赫图钟石而兼着誓河山而不

朽者曷尝不繇是哉

夫忠者国之宝民之望而臣下之高行也是以先王

着移忠之义前史垂尽忠之训出身事主其大者乎

若乃任以牙爪委以心膂总戎昭之寄当帅臣之重

安危所注社稷是卫固宜休戚之同体赴蹈而毕命

焉三代之后居其任者或临患不忘其国或杀身有

益于君或累及而行明或难至而节见舍生以全义

竭力以舒患遗风余烈焕乎前闻古人所谓死而不

朽久而弥新者诚哉是言矣

勇敢

夫勇敢强有力者圣王之所贵也天下有事用之于

战胜则无敌矣是故为三军之帅专四征之任也非

抗威奋厉孔武有力何以率乎下非致师当寇先登

敢死何以成其功哉历代而下当其任者固有英果

迈众临敌贾勇冒矢石而靡惮&#金革而无厌摧锋

蹈刃雄呼直荡用能摧坚阵破勍寇扶危纾难树勋

扬烈图钟鼎而不朽载策府而垂裕诗曰舍命不渝

传曰率义之谓勇盖与夫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异

行军法

夏书曰威克厥爱允济传曰戎昭果毅易之戮也盖

夫戢兵禁暴者武之德明罚饬法者战之器未有舍

兹道而能贞夫师律者焉自春秋以来典司军政而

能申严卒乘一其志力耸动群听克壮其猷者曷尝

不出令必信奉法无挠干纪者罔赦逾矩者必诛靡

私于贵幸无惮于强御繇是塞其横议去其乱群破

骄卒之胆激懦夫之气齐斧一用威声载路扬我武

以清不讳震茂烈以垂无穷勋伐并建光宠咸集真

得夫经武御众之略哉

识略

易之赞知几能通于神化传之述远虑可消于忧患

盖夫融襟内彻精识独运事表于先见智包于周防

然后举无遗策而动罔不吉者也春秋以来思戎旅

者率多魁梧博达之士乃有深练治体详识军志明

世道之损益辨人伦之情伪英略宏远嘉言灼叙故

能整师经武克宣乎巨伐全身远害以成乎令名流

风余论蔼于民听是非大雅之明哲生民之先觉畴

能及是哉

壁垒

夫石城汤池着于神农之教固圉重闭载乎春秋之

训诚以守御之设所以保民营屯之利繇是制胜故

司戎律遏外侮者莫不务焉三代以来乃有扞戎貊

备邻敌讨强寇怀新附审其势胜防其侵轶收合离

散缮完守备因地而占其利先人而夺其心筑垒以

为固环营而入保繇是军声雄震士气兼倍整武经

而惟叙图战功而允集克宁封守以安生聚斯盖治

戎之要道备豫之善教者欤

间谍

周礼士师掌士之八成其三曰邦谍盖反间之作旧

矣乃若用兵贵于伐谋临敌重于制变揣其情状离

其亲信多方以误见机而作计成于诡谲事出于权

道此所以未战而屈人以奇而取胜者也春秋战国

干戈日寻故其纵谍遣觇多尚诈力汉魏而下本兵

柄者亦有深衷密画巧法潜运用能摧勍敌剪大奸

夷凶残树勋烈非心术之精妙军志之详练又曷能

因时而合变哉

得士心

传曰师克在和又云德以施惠战所由克古之良将

率由兹道以至身犯寒暑不敢先裘盖众未食饮不

敢言饥渴周旋抚驭甘苦同之孜孜焉唯恐乎徇己

之私而失人之心也用能亲若父兄随如臂指始乃

欣然景附愿属麾下终亦争先为用奋不顾死繇是

摧坚却敌每多成绩其或投于亡地固守心诚结义

寖深卒无离叛迨夫兵尽势窘不忍舍去肝脑涂地

靡有悔恨又复过更增恋遗爱难忘遵奉感涕发于

诚款至有新兵甫集同人乌合激励忠愤开示恩信

折服英毅乐为我使斯又智略之速达也

召募

昔周作井田兵赋是出甲卒之数备存等威盖天子

有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乃其制

也其后齐之技击魏之武卒秦之锐士亦皆出于简

练焉经界既坏兵农异制尺籍伍符非用古道故汉

氏而下或召募壮勇以备戎行至乃乘四方之叛涣

因群寇之充斥或整旅以拒敌或交兵而决胜繇是

选求骁果申之劝赏以至取夷落之义从收山泽之

亡命备诸牙爪充乎伍列推诚信以深结励精悍而

无前咸可以供时使而尽其死力者矣

训练

礼曰孟秋天子命将帅选士励兵简练俊杰以申严

武备之谓也必在搜乘补卒鞠旅陈师既节制之有

闻故号令而无失握兵之要励众之权何莫由斯道

者也

严整

古之论将者既兼有智信仁勇而后加之以严其故

何哉盖夫推毂受命成师以出非威克则失政非众

整则丧列故善用兵者未尝不以严整而制胜焉乃

有正身以表率齐众以进退出令必信行罚必当纪

律素足恩威靡渎战或不利而军无乱行居尝戒严

而出必致捷以至长驱敌境路不拾遗克平城垒市

靡改肆盖武之有七德其戢兵禁暴之为急矣

以少击众

军志曰以一击十莫善于厄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

千击万莫善于阻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厄也若乃

励敢死之士乘战胜之威拣练卒伍服习器用冒利

刃以不顾临大敌而贾勇斯固制胜而必克遇战而

皆获者焉至于势有强弱技有长短盖亦由夫将有

勇怯而制有巧拙也及夫客主之势悬绝格斗之志

奋励士乐用命人百其勇又何尝不收奇功哉然而

尝胜之家难与虑敌为将之道出于万全故兵法有

必胜之将无必胜之兵若狃挟以轻敌深入以邀幸

虽曰拳勇亦所慎焉

掩袭

古之用人也谋于庙宜于社推毂以命将秉旄而誓

众鸣鼓以启行&#日以告战是谓节制之师仁义之

举也及乎狙诈云盛智巧相图故老氏言乎用奇孙

子谓之诡道乃有人衔枚马缠勒夜行昼伏掩其不

备之事兴焉春秋以来司戎重者或断之以深谋济

之以锐气锋镝靡接俘馘坐获诚决胜之奇策走敌

之良术也与夫戎容暨暨所以宣武威天阵堂堂所

以袭奸逆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古人以

为文王之战者殊哉

任能

夫良将之为政也岂特专握旄节独运智力故必虚

怀容众推己及物不凭势以自大不固禄而忌进思

得能者引以共济则有取于乡闾拔自卒乘随其指

顾备用非一或采幕府之俊委以经略或选偏裨之

杰置诸颜行或听佥议之攸归或敦素志之所慕大

者列奏以请小者便文自命至有释去前憾待如亲

友舍诸过咎听效谋勇轮辕之用各适宜称务取奇

胜曷尝废人故虽盗之穿窬亦无弃其蛛螯之巧耳

子发为楚将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

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一卒子发闻之

衣不解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

下之大盗也何以礼之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无

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帅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

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

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

之偷则夜解将军之帷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

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使归之于执事明日

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

簪子发又使人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

曰今日不去楚军恐取吾头则还师而去

讨逆

夫式遏乱略诘诛暴慢者将帅之任也昔人有言不

以贼遗君父盖谓是矣乃有受任阃外典司戎重当

专征之寄以经武为职其或凶德啸聚奸党窃发杀

掠吏士跨据城堡睢盱倔强滋蔓充斥繇是率励有

众奋扬威怒罔繇申覆亟往殄灭允所谓疾雷之作

非掩耳所及破竹之势乃迎刃自解耳夫如是乃可

以副推毂之选增守方之气矣

死事

古之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盖虑乎不得

其所也若乃委质以事君陈力而就列有死无贰乃

其分焉矧夫处分阃之任总贞师之寄所以式遏寇

虐作固垣翰夹辅宗社保障黎元诚安危之注意而

委赖之尢重者也乃有遘难虞之会当讨击之际纯

心内激拳勇外发执金鼓而作气冒矢石而无惮奋

不顾身沦于锋刃其或失先声后实之效当彼众我

寡之势战则奔溃守则沦覆而能执心不挠握节自

誓捐躯死难殁而益荣此所谓执戈卫社陨首无悔

者矣

招降

夫舞干之义载于虞书前禽之训昭回羲易自大道

之丧佳兵是用胜者类封豕之荐食败者同困兽之

犹斗是以肝脑涂地城郭为墟斯岂明王来苏之意

先贤节奏之举乎其有授钺于庙建牙作藩董兹戎

昭共行天罚乃能宣布德泽招来携贰结之以恩信

格之以诚明先声以夺其心大义以回其志使其奔

走而献款俯伏而求全斯亦善师不阵之谓矣至或

孤垒危急士众离析悯其穷困释其怨疾俾夫洗涤

以更始感激而效忠虽云仁者之志抑亦兵家之奇

料敌

夫用兵之道先胜而后战此料敌之情也自战国之

后金革日试至于正合奇胜伐谋伐交以诡谲相高

以方略自许者亦曷尝无人哉汉氏之后司戎政者

或善揣强弱先为备豫达外邦之情状审敌人之形

势沈谋独断见之于未萌深识远虑表之于无象用

能取威而制胜攘寇而保民挫逆徒之锐气遏戎酋

之内侮克清多垒以集洪伐自非练经武之善志得

御兵之要道洞见至顺举无不臧者亦安能及是乎

乞师

夫以危事方构而兵力不足动有胜败之虑居无赴

援之救于是控亲邻以求助冀祸难之斯解盖乞师

之来旧矣三代之后戎事不息其或当帅臣之任龚

行讨伐膺守御之寄是为屏翰金革将试而众寡靡

敌梯冲交下而歼亡可待以至宗国覆丧剪焉愁苦

乃能藉兵于同盟请救于强国曷尝不克集殊绩制

胜掠敌乃至兴灭于将绝图安于既危者焉其或势

迫事去外应无及者斯可哀已

致师

环人致师周官之列职勇者尝寇郑国之善谋盖夫

受脤以行彼敌斯遇或勒兵而未阵或坚壁而固守

持久将变作速是图故有执馘以环城御旌而摩垒

增三军之气成一战之功其或侮以丑言遗之妇饰

用激其怒以成厥谋斯亦为将者权宜之小道也

勤戎事

夫为将者勤劳王家所以励臣节整饬器械所以修

戎政故不戒而备受命则行斯盖磨砺以须夙夜匪

懈者之所为也况专阃外之寄将略攸施必将身先

以率下事至而应变夺人之势无失于预防后时之

讥不贻于深咎故勉勉以率职翼翼以从事俾夫寇

雠畏惮卒乘申警虽行之惟艰故鲜有败事传曰以

劳定国诗曰不懈于位盖恭命之将尝从事于斯矣

矫命而胜

夫兵用诡道智尚先见应变贵于神速转祸在于俄

顷又岂俟白丈人以救火同守株而待兔哉故曰将

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曰苟利国家专之可也若乃

谋虽素讲势不中顺敌非遥度事有从权敏则可以

成功缓乃自夺其便繇是或先出而奋节或诈制以

调众固不暇图上方略以俟报闻罔逃擅命之咎冀

臻必&#之理斯乃发于忠愤获此战胜议不与犹豫

首鼠者同焉若夫料敌非审胜或愆出于无名成

乎轻举斯亦足以虞首事之失慎不戢之祸哉

献捷

大雅云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周

礼曰大司乐王师大献令奏凯乐若夫奉专征之寄

董仗顺之师授钺登坛为万夫之长班师振旅成七

德之功汉魏以还简策具载则有内承庙算外震戎

容拓土开疆斩俘献馘至于&#邻国之勍敌破异俗

之余妖或歼厥叛臣或收其故地所以见帝王之神

武宣邦国之威灵传曰饮至策勋此之谓矣

将帅部总论二

大学衍义补一

将帅之任上

易师之辞曰师贞丈人吉&#咎

臣按先儒谓用师之道利于得正则不正不利可

知矣丈人则吉而不任老成之人则凶可知矣然

师既以正动而又任夫老成之人然非在上之人

为之主宰则亦不能以成功也

师九二在师中吉&#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

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臣按人臣无专制之义故受阃外之寄者有刚中

之德而又适时中之宜然后可也然必有王者之

锡命至于再至于三焉承天宠之优布怀绥之德

如后世所谓便宜行事者然后专之也不然非吉

善之道也故为臣受命必协乎中道为君命将必

锡以宠命则臣无专擅之过而君无中制之失而

师无有不利功无有不成者矣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功也

臣按朱氏本义解舆尸为师徒挠败舆尸而归足

以为犯非其分者之戒今从程氏传以尸舆为众

主者以为人君倚任将帅之法

六五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长子帅师以中

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臣按人君使其臣以统师驭众固不可以不审尢

不可以不专不审则使非其人或至于丧师而辱

国得其人而任之不专则事无统摄或彼或此而

不归于一是亦覆败之所由也使一人焉以为三

军之司命人命之生死疆场之得丧国家之安危

皆系于斯苟使之而不当使之当矣而又使人参

之皆足以致凶而取祸人君之使人固不可以不

谨而况于任将授师乎

诗大明之八章曰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

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臣按六经言将帅之勇者始见于此夫出征之事

有虞氏固已命禹矣但其誓师之辞特数所征者

之恶及其不可不正之意未有指言其将帅之勇

者也有之始见此诗是以古今言将帅者必以太

公为首称然其所以勇而猛者鹰扬一言之外无

他美焉盖王者之师天下无敌譬如鸷禽之击群

小雏然所至披靡夫岂有当之者哉此其所以为

王者之师有征而无战也

江汉诗曰江汉浮浮武夫滔淊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其二章曰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

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臣按先儒谓读此诗见宣王能以天下之心为心

而召公受命以出征又能以宣王之心为心也宣

王之心何心也心乎宁天下也何则天下之所以

不宁者以争心之未息也争心未息则见利则夺

见便则乘此王国所以靡定也王国靡定则强之

攫而弱之食王之心曷由而宁乎必欲王心宁必

须王国之定必欲王国定必得滔滔洸洸之武夫

而经营四方以告成于王则四方平而王国庶几

乎其定矣宣王之用召穆公穆公能体其欲宁天

下之心而为之经营此王之心所以载宁也欤

常武之诗曰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大师皇

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其二章

曰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

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臣按古者六军之制军将皆命卿无事则将归卿

列有事则诸卿皆将入则典司政本出则经营四

方宣王之时命召虎以平淮夷而王心载宁又命

皇父及程伯休父以省徐土徐方为之震惊然三

臣者皆世臣虎则康公之子皇父则南仲之世程

伯休父则重黎氏之后也世臣之于国非独有世

功且有世业诗书礼乐夙讲于家庭功勋阀阅允

孚于内外耳目之见闻有素技艺之传习有常一

旦用之必安详闲雅老成持重不失于仓皇失律

轻易误国矣

春秋闵公二年郑弃其师

胡安国曰按郑诗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

顾其君文公恶之而不能远使克将兵御狄于境

陈其师旅翱翔河上久而不召众散而归高克奔

陈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

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观此则郑弃其师可知

矣人君擅一国之名宠杀生予夺惟我所制尔使

克不臣之罪已着按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

远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可也乌有假以兵

权委诸境上坐视其失伍离群而莫之恤乎二三

执政股肱心膂休戚之所同也不能进谋于君协

志同力黜逐小人而国事至此是谓危而不持颠

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晋出帝时景延广专权

诸藩擅命及桑维翰为相出延广于外一制书所

敕者十有五镇无敢不从者

高闶曰人君之使臣也知其贤而使之则功成不

知其不贤而使之则事败夫不知其不贤而使之

至于败事君子犹曰君不知之当自罪耳况已知

其不贤而强使之不独陷其身又弃其民乎

吴澄曰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古人视民如

赤子故平日教之习战一旦不得已而用之于军

旅欲其完师而归一无所损也今郑无战斗之事

乃使其臣将兵于外久而勿得归致其众溃散非

弃其民而何哉

臣按高氏之言用将之道吴氏之言用兵之道胡

氏所谓三策则驭将之道也人主唯不知其臣之

不贤而以为贤故使之知其不贤而使之者盖鲜

矣知其不贤而使之者必其久掌兵权不可猝去

故不得已而使之往往置嫌疑于心而假以兵权

一旦事机彰露而驯致于不可驾驭亦有之矣非

但弃其师而已也春秋书郑弃其师不但责其君

兼责其臣后世有国家与夫辅人之国家者其尚

以春秋为法而谨其微

左传僖公二十有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

暌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

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蒍贾

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

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

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

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

何后之有

苏轼曰蒍贾论子玉过三百乘必败而郄克自谓

不知先大夫请八百乘将以用寡为胜抑以将多

为贤也如淮阴侯言多多益善是用众亦不易古

人以兵多败者不可胜数如王寻苻坚哥舒翰者

多矣子玉刚而无礼少与之兵或能戒惧而不败

臣按用兵之道不可以无刚刚而有礼则其所以

为刚者得其中矣徒有其刚而无礼则是强愎自

用而已岂所谓刚者乎子玉之为人刚而无礼不

可以治民以之一乘且不可况三百乘之多哉是

知礼也者治三军之本也子玉为人以一少年之

蒍贾知之而子文不之知楚子不之知是则知人

诚难也而知将为尤难然则终无可知之理乎曰

有观其持身以礼治家以礼而治兵也又能以礼

以一礼为三军之约束譬则朿茅苇焉数以亿万

计而束之以一绳整然齐矣

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狐偃曰楚始

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搜于彼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郄縠可臣

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

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敷纳以言明试以

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乃使郄縠将中军

臣按文武非二道也为将者徒知战陈而不知德

义则其所谓武者非圣人之武也&#陶赞尧称其

乃武乃文是武乃戡定祸乱之具所以济文者也

为将者必讲明礼乐诗书于平时而以德义为之

本然后可以本兵柄而司三军之命所以然者诗

书礼乐文德之教也必有文德以为武事之本则

其武乃止戈之武也苟专以能战斗晓方略以为

武则武乃不仁之器杀人之具矣

月令孟秋之月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杰俊

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

臣按月令者记一年十二月所行之政令也是以

孟秋之月盛德在金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又

于所选士之中简择其杰俊者以练习之以待不

时之用然既练习之矣若夫有事之时则又于杰

俊之中而任其有功者盖兵凶战危人之性命系

焉国之安危关焉必须尝经战阵而屡着功勚者

然后用之而用之又必专焉谓之专者付之以阃

外之寄权必归于一人事不从于中制也然月令

以此为孟秋之令岂每岁至此而皆出师远征哉

盖着为此令无事之时豫于此月而诏命将帅选

士厉兵简练杰俊有事之时必待此月而专任有

功以征不义诛诘暴慢所以然者明好恶之所在

使四方万国咸知天子之所好者仁以恤下暴而

肆虐者则恶之所好者忠以敬上慢而无礼者则

恶之好恶既明人心顺服无敢暴下慢上而为不

义者也有不义者天子必命将帅征之每岁于是

月而一申明焉孰敢违王好恶而干天之诛哉

荀子孝成王临武君请问为将孙卿曰知莫大乎弃

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至无悔而止矣不

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

取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

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

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废无怠

胜而亡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

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所以不受命

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

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受命

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

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之

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

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

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

有功如幸敬谋无圹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

敬敌无圹夫是之谓五无圹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

而处之以恭敬无圹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

明矣

臣按荀卿论为将之道至矣尽矣所谓可杀而不

可欺百姓敬谋敬事敬吏敬众敬敌而总之以一

言曰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卿之此言盖有得于洙泗之余论而与孙吴所著

之书专以权谋诈力者不可同年语矣至若所谓

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斯三如者为将行兵而

能恒以此一敬存于心念念在兹事事在兹而又

以是三如者凡战凡行凡有功皆如斯言则永远

无覆败之患而可以方行于天下矣

庄子曰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

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

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

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

得矣

臣按此九征者庄周以为孔子之言引之以为泛

观人之法而六韬之论选将亦以八征为太公之

言所谓八征者问之以言以观其详穷之以辞以

观其变与之间谍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使之以财以观其廉试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

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其言与周盖相

出入虽非太公孔子之言然人君选将参以二家

之说而验之则其人之贤不肖亦可得而仿佛矣

尉缭子曰凡将理官也万物之主也不私于一人夫

能无私于一人故万物至而制之万物至而命之

臣按理官者掌刑狱之官也夫掌刑狱之官必无

一毫之私以制人之死命然后可以为理官为将

之道亦犹是也

又曰夫能刑上究赏下流此将之武也故人主重将

夫将提鼓挥枹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

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

枹端柰何无重将也

夫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故兵

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

之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

臣按天下之道二吉与凶反顺与逆反生与死反

所谓吉顺生人之所欲也凶逆死人之所恶也于

人所恶之事非不得已乌可以用之哉是故国不

得已而后至于用兵士不得已而后至于将兵可

一而不可再可暂而不可常所谓无天于上无地

于下无主于后岂真无哉甚言国之用将不可有

制于中而士之为将亦不可有所制于外尔

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枹而鼓忘

其身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曰将专主旗鼓尔临难

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臣按将者三军之司命国家之辅佐也岂一剑之

任哉以一剑为任史所谓剑客也

六韬曰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

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

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

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

其职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得

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臣按古今论治者皆知相为国之辅而不知将亦

国之辅也盖国之有将相如人之有两手鸟之有

两翼阙一不可相得其人则国体正而安将得其

人则国势强而固是故治忽在乎文文之所以备

相之辅也强弱由乎武武之所以周将之辅也

三略曰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臣按行师而君不御者胜人君择将当以未用之

先详审征验然后用之既用之后付以便宜之权

俾其随机制胜可也苟进退皆从内制非独将之

功不成而君之心亦劳矣

孙子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

臣按辅之为言夹车之木也车非辅则无蔽国非

将则无威然为将者必才智全而无欠阙谋猷密

而无罅隙然后其国强焉不然中有空而不全外

有间而可入则威不立威不立则势不振势不振

则日流于衰弱矣

汉高祖为汉王时初得韩信欲以为大将呼信拜之

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

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

信也一军皆惊

臣按古者豪杰之士上之人必待之以殊礼然后

肯尽忠竭力以为我用苟待之以常调则彼亦以

常人自居虽有奇才异能曷以自见哉

汉王使郦食其往说魏王豹且召之豹不听汉王问

食其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安能

当韩信骑将谁也曰冯敬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

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它曰不能当曹参

吾无患矣

臣按古人之遣将必问敌之将何人先料彼之将

与己之将相当否然后遣之因其所任则可以逆

计其胜负不待临阵而后决也

文帝前十一年匈奴寇狄道时匈奴数为边患太子

家令错上言兵事曰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

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

臣按错言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林林者皆民

也民之禀赋有强有弱有智有愚有勇有怯编集

为兵精而择之教而练之作而起之则皆良兵而

可以取胜矣然非求于林林之众而用其纠纠之

良虽有其人而不能以自奋虽多亦奚以为哉是

故必得一二之良然后可以成千万之胜然千万

人之中群居而混处未易以识之也然欲识而拔

之其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雠而&#不以

罪而废是故管仲射钩齐桓任之以霸孟明三败

秦穆赦之以胜穰苴拔于寒微吴起用于羁旅乐

毅之&#贱孙武之瓦合韩信之怯懦黥布之徒隶

卫青人奴去病假子孔明不亲戎服杜预不便鞍

马邓艾以参军平蜀李靖用于罪累李绩收于降

附是岂以形貌阀阅计其间哉

错又言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

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

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

臣按错谓器械利卒可用将知兵君择将四者为

兵之至要臣愚以为四要之中而君择将一者尤

为四要中之至要者焉盖将得其人则士卒用命

而器械无有不精利者矣夫以有能之将统用命

之卒用精利之器则兵威振国势强而四夷服矣

光武敕冯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

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

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掳掠卿

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臣按光武所谓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

集之耳斯言也天地父母之心也夫人君兴师旅

以征伐所以除盗而安民也然盗岂自外至哉即

民为之也平定安集则民去盗而复为民矣为将

者必掠而屠之以张威立功盗则除矣而民亦从

而损焉光武之为此言真知帝王用兵之旨也哉

献帝时夏侯渊战虽数胜魏王操常戒之曰为将当

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

计若但任勇一匹夫敌耳

臣按为将之道不过乎智勇二者而已勇以决其

行智以运其用盖当夫受命决战之时无敌于前

无君于后奋发而刚强固是勇也然而必有怯弱

之时焉则是智而已矣

诸葛亮曰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

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李靖曰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

将危之

戴溪曰所谓制者何纪律是也兵有纪律则主帅

威立而令行士卒心一而力齐勇者不能独进怯

者不能独退左右前后如手足背腹之相为用以

守则固以攻则取以战则克舍此虽太公莫之能

行矣

臣按兵贵有制将贵有能兵之制否在乎将之能

否是以君之择将必求其能不能者决不可用焉

武侯之言甚言兵之不可无制耳非谓将之可以

无能也将既无能又焉用彼哉由是观之选将之

道在乎用其能而已盖人各有能因其能而用之

彼能扩其所能以充其所不能使皆能焉而又尽

合众人之能以为一己之能用此有能之将而统

夫有制之兵进退分合左右以之无敌于天下矣

宋文帝与徐湛之等议伐魏沈庆之曰治国譬如治

家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

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戴溪曰兵家之用情状万变自非素所更尝虽使

良平处之亦未能灼见其利害而逆断其成败古

者创业中兴之君天下虽已平定必有老成宿将

相与图回庙堂彼于用兵皆身所涉历不但耳闻

目见而已故谋必中机会而动必收成功迨至后

世承平武事废弛而天子左右前后率多不出都

城坐取卿相之人往往耳未尝闻金鼓月未尝见

旌旗兵之利害成败何从知之边陲卒有警急而

资其发纵指示是犹访织于奴问耕于婢岂不颠

倒错乱而失其所措哉

臣按国家不可无老臣而于将臣尤不可无不可

以其老而忽之也古语有之智如禹汤不如更尝

又曰百闻不如一见老将更尝军士多矣虽其辩

论计虑未必竦动众人而出其表然其所言论皆

其所更尝非无征者故赵充国既罢就第朝廷每

有四夷大议尝与参兵谋问筹策其后段会宗为

乌孙所围亦召陈汤问之得此意也

元魏明帝孝昌中右民郎路思令上疏以为师出有

功在于将帅得其人窃以比年将帅多宠贵子孙衔

杯跃马志逸气浮轩眉攘腕以攻战自许及临大敌

忧怖交怀雄图锐气一朝顿尽乃令羸弱在前以当

寇强壮居后以卫身兼复器械不精进止无节以当

负险之众敌数战之卤欲其不败岂可得哉夫德可

以感义夫恩可以劝死士今若黜陟幽明赏罚善恶

先遣辩士晓以祸福如其不悛以顺讨逆如此则何

异厉萧斧以伐朝菌鼓洪炉而燎毛发哉

臣按思令此疏虽言当世之弊然后世世将之弊

惟取其官与世不复问其人果可以将否侥幸无

事徒以备员彼騃鲁不自知苟快目前不顾后患

固不足责而有国家者承祖宗百战之余所得之

境土而付之騃童庸竖一旦有事彼岂能支之哉

唐太宗时并州大都督长史李世绩在州十六年令

行禁止民夷怀服太宗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

备突厥卒无所益朕惟置李世绩于晋阳而边尘不

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臣按秦筑长城以备边延长数万里役死百万人

太宗以一人而当千万里之冲而卫千万人之命

其过于长城远矣

唐太宗谓李靖曰当今将帅惟李绩道宗薛万彻孰

堪大用靖对曰陛下尝言绩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

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臣思圣言不求大胜

亦不大败者节制之兵也或大胜或大败者幸而成

功者也故孙武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

之败也节制在我云耳

臣按王者用兵贵乎有节制彼幸而胜亦幸而不

败皆非有成算者也是故有节制以不败有成算

以取胜是谓万全之师

陆贽言于德宗曰将贵专谋兵以奇胜军机遥制则

失变戎帅禀命则不威是以古之贤君选将而任分

之于阃誓莫干也授之以钺俾专断也夫然故军败

则死众战胜则策勋不用刑而师律贞不劳虑而武

功立其于委任之体岂不博大责成之利岂不精核

哉自昔帝王之所以夷大艰成大业者由此道也其

或疑于委任以制断由己为大权&#于责成以指麾

顺旨为良将锋镝交于原野而决策于九重之中机

会变于斯须而定计于千里之外违令则失顺从令

则失宜失顺则挫君之严失宜则败君之众用舍相

碍否臧皆凶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绥之志其于分

画之道岂不两伤经纶之术岂不都缪哉自昔帝王

之所以长乱繁刑丧师蹙国者由此道也兹道得失

兵家大枢当今事宜所系尤切陛下宜俯徇斯意因

而委之敦以付授之义固以亲信之恩假以便宜之

权待以殊常之赏其余细故悉勿开言所赐诏书务

从简要慎其言以取重深其托以示诚言见重则君

道尊托以诚则人心感尊则不严而众服感则不令

而事成其势当令智者骋谋勇者奋力小大咸极其

分贤愚各适其怀将自效忠兵自乐战与夫迫于驱

制不得已而从之者志气何啻百倍哉

臣按贽所谓敦以付授之义固以亲信之恩假以

便宜之权待以殊常之赏其余细故悉勿开言此

可以为人主委任将臣之法至谓所赐诏书务从

简要慎其言以取重深其托以示诚此可以为人

主赐诏将臣之法凡代王言者不可不知也末言

君上之权特异臣下惟不自用乃能用人其要在

于顺物情其机在于通时变此数语者非但用以

制军驭将凡处天下事皆所当然

贽又言曰自昔能建奇功或拯危厄未必皆是絜矩

之士温良之徒驱驾扰驯惟在所驭朝称凶悖夕谓

忠纯始为寇雠终作卿相知陈平无行而不弃忿韩

信自王而遂封蒯通以析理获全雍齿以积恨先赏

此汉祖所以恢帝业也置射钩之贼而任其才释斩

袪之怨以免于难此桓文所以弘霸功也然则当事

之要虽罪恶不得不容适时之宜虽仇雠不得不用

陛下必欲精求素行追抉宿疵则是改过不足以补

愆自新不足以赎罪凡今将吏岂得尽无疵瑕人皆

省思孰免疑畏又况阻命之辈胁从之流自知负恩

安敢归化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君陈曰

无忿疾于顽

臣按自古圣贤有改过之说而用人者亦曰使功

不如使过况乎用兵戎之士而又当有事之秋尤

不当责以全而求其疵也

宋苏洵曰议者常曰将与相均将特一大有司耳非

相侔也国有征伐而后将权重有征伐无征伐相皆

不可一日轻相贤邪则群有司皆贤而将亦贤矣将

贤邪相虽不贤将不可易也故曰将特一大有司耳

非相侔也

臣按将相二者皆国家之大臣天下安危治乱所

系者也洵谓有征伐而后将权重此攻战之将也

战必胜攻必取如此之将必待临事而后见其能

此诚不得与相侔若夫折冲精神之将侍夫环卫

而奸盗自清处夫朝廷而边鄙自靖虽无攻战之

事自有廓清之功将而如此其功岂下于相哉

苏轼曰今之论者以为武举方略之类适足以开侥

幸之门而天下之实才终不可以求得此二者皆过

也夫既已用天下之虚名而不较之以实至其弊也

又举而废其名使天下之士不复以兵术进亦已过

矣天下之实才不可以求之于言语又不可以较之

于武力独见之于战耳战不可得而试也是故见之

于治兵子玉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蒍贾观之以为刚而无礼知其必败孙武始见试以

妇人而犹足以取信于阖闾使知其可用故凡欲观

将帅之才否莫如治兵之不可欺也今夫新募之兵

骄而难令勇悍而不知战此真足以观天下之才也

武举方略之类以求之新兵以试之观其颜色和易

则足以见其气约束坚明则足以见其威坐作进退

各得其所则足以见其能凡此者皆不可强也故曰

先之以无益之虚名而较之以可见之实庶乎可得

而用也

臣按轼谓欲观将帅之才否莫如治兵之不可欺

真有见之言也夫试之以空言角之以一技诚未

见其必然也惟试之以一官使之临众而&#事则

才否见矣才则用之否则否

苏辙曰天下之事有此利也则必有此害天下之无

全利是圣人之所不能如之何也而圣人之所能要

在不究其利利未究而变其方使其害未至而事已

迁故能享天下之利而不受其害昔唐季五代之法

岂不大利于世惟其利已尽而不知变是以其害随

之而生故我宋太祖太宗以为不可以长久而改易

其政以便一时之安为将者去其兵权为兵者使不

知将凡此皆所以杜天下之私恩而破其私计其意

以为足以变五代豪将之风而非以为后世之可长

用也故臣以为当今之势不变其法无以求成功今

夫欲人之成功必先捐兵以与人欲先捐兵以与人

则先事于择将择将而得之苟诚知其忠虽捐天下

以与之而无忧而况数万之兵哉

臣按天下事无全利亦无全害择其利多而无害

者为之斯可矣然所谓利者非便于己私之谓也

使天下之人皆受其利宜而无祸害是也是以君

子贵乎讲学以明理公心以处事

辙又曰太祖用李汉超马仁瑀韩令坤贺惟忠何继

筠等五人使备契丹用郭进武守琪李谦溥李继勋

等四人使备河东用赵赞姚内斌董遵诲王彦升冯

继业等五人使备西羌皆厚之以关市之征饶之以

金帛之赐其家属之在京师者仰给于县官贸易之

在道路者不问其商税故此十四人者皆富厚有余

其视弃财如弃粪土赒人之急如恐不及是以死力

之士贪其金钱捐躯命冒患难深入敌国刺其阴计

而效之至于饮食动静无不毕见每有入寇辄先知

之故其所备者寡而兵力不分敌之至者举皆无得

而有丧是以当此之时备边之兵多者不过万人少

者五六千人以天下之大而三十万兵足为之用今

则不然一钱以上皆籍于三司有敢擅用谓之自盗

而所谓公使钱多者不过数千缗百须在焉而监司

又伺其出入而绳之以法至于用间则曰官给茶彩

夫百饼之茶数束之彩其不足以易人之死也明矣

是以今之为间者皆不足恃听传闻之言采疑似之

事其行不过于出境而所问不过于熟户苟有借口

以欺其将帅则止矣非有能知敌之至情者也敌之

至情既不可得而知故尝多屯兵以备不意之患以

百万之众而尝患于不足由此故也昔太祖起于布

衣百战以定天下军旅之事其思之也详其计之也

熟矣故臣愿陛下复修其成法择任将帅而厚之以

财使多养间谍之士以为耳目耳目既明虽有强敌

而不敢辄近

臣按辙此言曲尽用将之道朝廷用将而能假之

以权丰之以财而不绳之以文法小故则将得以

尽其用矣宋太祖起自戎行盖躬自为将者也故

知为将之道一旦居人上用所以将兵者以将将

此所以将尽其才而国赖其用也欤

以上总

论将帅

左传襄公三年晋侯之弟杨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

其仆公必杀魏绛魏绛至授仆人书公读其书曰日

君乏使使臣斯司马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

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

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杨干无所&#罪不能致训

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罪于

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

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使干大命寡人之过也

臣按此见魏绛能执法以肃军礼而晋悼能容臣

之执法以佐邦治

汉高祖尝从容与韩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

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

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

为陛下禽也

臣按将兵者一夫之能将将者万乘之智君之于

将犹将之于兵也人君必能将将然后将效其力

将必能将兵然后兵尽其技将能将兵而君又能

将其将则任用得人而所向无不成功矣苟为不

然君之于将也惟因其职而用之而无驾驭之方

是之谓遣将而非所以将将也将之于兵也惟以

其势而驱之而无节制之法是之谓出兵而非所

以将兵也驾驭之道奈何杜甫诗曰君王自神武

驾驭必英雄高祖之驭韩信可谓驾驭英雄矣然

非高祖之宽仁大度性明达而好谋能听知人善

任使则亦不能以驾驭之也较之易所谓神武不

杀虽不及然亦庶几乎

光武征河北祭遵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

光武怒命收遵主簿陈副谏曰遵奉法不避是教令

所行也光武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

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贾复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创甚光武大惊曰

我所以不命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

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

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寻愈相见甚欢

臣按昔人谓光武善将将关辅之役不取诸将之

健斗而独遣冯异荆州之事以吴汉之不习舟师

而独任岑彭皆素知其才略而明于授任而又能

感之以恩假之以权结之以心观贾复病伤而恤

其妻子祭遵杀舍中儿而戒饬诸将及贾复之于

寇恂有部将诛戮之耻则又为之致礼极欢以消

其怒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遂

&#力同心以济天下之难其御将亦多术矣

光武时冯异专制关中后人有章言其威权至重帝

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罪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

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臣按人君之于臣最不可用智数而于武将尤不

可盖君臣上下当以诚心相感苟有一毫疑贰之

心而怀机蓄智以相待则君臣有不终者矣光武

于冯异可以为万世人君推诚待下之法

唐德宗时以朱泚乱幸奉天见其反迹渐露李怀光

以千里赴难不得朝颇恚恨屯兵不出战德宗遣李

晟李建徽杨惠元三节度与之联屯晟惧为所并乃

移屯陆贽上状言太上消慝于未萌其次救失于始

兆况乎事情已露祸难垂成委而不谋何以宁乱今

因李晟愿行便遣合军同往托言晟兵素少虑为贼

泚所邀藉此两军迭为犄角仍先谕旨密使促装诏

书至营即日进路怀光意虽不欲然亦计无所施是

谓先人有夺人之心疾雷不及掩耳者也夫制军御

将所贵见情离合疾徐各有宜适当离者合之则召

乱当合者离之则寡功当疾而徐则失机当徐而疾

则漏策得其要契其时然后举无败谋措无危势

臣按当是时李晟既徙屯东渭桥后数日李怀光

果并李建徽阳惠元兵惠元死之贽之料敌可谓

明矣然贽所言非但可以施之于当时其所以制

军驭将之策离合疾徐之势所谓得其要契其时

者百世之下皆所当知者也

陆贽言于德宗曰&#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

方在乎操得其柄将非其人者兵虽众不足恃操失

其柄者将虽才不为用兵不足恃与无兵同将不为

用与无将同将不能使兵国不能驭将非止费财玩

寇之弊亦有不戢自焚之灾自昔祸乱之兴何尝不

由于此

臣按自古立国者必文武&#用将相兼任然言相

臣者不言驭而驭之为言乃独加之将兵之武臣

盖将之为将以武勇为事以强毅为任非人君有

以驾驭之不能得其用也虽然此特霸主驭臣之

术耳岂仁君待纯臣之道哉夫古之所谓将臣者

非求之于文臣之外用之以总庶政则谓之相用

之以统军旅则谓之将人君待之当如一诚心以

信之直道以临之任之云耳何名为驭哉

贽又曰遇敌而所守不固陈谋而其效靡成将帅则

以资粮不足为词有司复以供给无阙为解既相执

证理合辩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躬究曲直措理者

吞声而靡诉诬善者罔上而不惭驭将若斯可谓课

责亏度矣课责亏度措置乖方将不得竭其才卒不

得尽其力屯集虽众战陈莫前寇每越境横行若涉

无人之地递相推倚无敢谁何虚张贼势上闻则曰

兵少不敌朝廷莫之省察惟务征发益师无裨备御

之功重增供亿之弊

臣按朝廷举事当如青天白日一事不可放过而

于制驭将帅尤不可含糊隐忍是故万人之中而

一卒被掳若无损也千里之地而一障被劫若无

伤也然渐不可长微所当防功过不可不明是非

不可不审是非审而功过明如是则万里之远如

在几席之前万夫之多悉在洞察之下措理者得

以伸其蕴诬罔者不能行其私将见将无不竭其

才卒无不尽其力矣

宋太祖尝命有司为洺州防御使郭进治第凡厅堂

悉用瓦有司言惟亲王公主始得用此上曰郭进

控扼西山逾十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

邪上宠异将帅多类此故能得其死力云

臣按宋祖视将帅不减其儿女大哉言乎帝王无

间之仁也夫君以子道待其臣臣不以父道事其

君君以家属蓄其臣臣不以家事视其国非人也

太祖时内臣有逮事后唐者上问曰庄宗以英武定

中原享国不久何也对曰庄宗好畋猎务姑息将士

每出次近郊禁兵卫卒必控马首告儿郎辈寒冷望

与救接庄宗即随其所欲给之盖威令不行赏赉无

节也上抚髀叹曰二十年夹河战争取得天下不能

用军法约束此辈纵其无厌之求以兹临驭诚为儿

戏朕今抚养士卒固不吝惜爵赏苟犯吾法惟有剑

臣按人臣之于将臣待之不可不诚驭之不可不

严太祖盖得之矣

太祖以姚内斌为庆州刺史谓近臣曰安边御众须

是得人若分边寄者能禀朕意则必忧恤其家属厚

其爵禄多与公钱听其召募骁勇以为爪牙苟财用

丰盈必能集事朕虽减后宫之数极于俭约以备边

费亦无所惜也

臣按后世人主得用将之术者首称宋祖观其谓

财用丰盈必能集事虽减后宫之数极于俭约以

备边费亦无所惜真知所轻重缓急可以为百世

帝王用将之法矣

将帅部总论三

大学衍义补二

将帅之任下

太祖时郭进御军严部下整肃上时遣戍卒必谕之

曰汝辈当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尝有军校

诣阙诉进不法事上谓近臣曰所诉事多非实盖进

御下严甚此人有过畏惧而诬罔之耳即命执以与

进令自诛之进方奉表谢会北汉入寇进谓其人曰

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舍汝罪汝能掩杀此寇则荐

汝于朝廷军校果立功而还

臣按人君用将而能用之以法使其法之必行则

号令行而事无不集矣后世人主往往许将臣以

军法从事及其下有来诉其用法过度者却又责

之则为将者不知所守而为其下者无所畏矣然

则奈何曰有来诉者执以还之他日别敕以戒之

可也

干德二年王师征蜀十二月京师大雪帝设毡帷于

讲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视事忽谓左右曰我被服如

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帅冲犯霜霰何以堪处即解

裘帽遣中使驰驿赍赐王全斌且谕旨诸将不能遍

及全斌拜赐感泣

臣按宋太祖因深宫之寒而思边塞之苦臣下闻

此安得不感叹而思尽其忠节哉后世人主耳目

所及犹不知恤视此可以触类而兴思矣

太祖闻西川行营有大校割民妻乳而杀之者亟召

至阙斩于都市初近臣营救颇切上曰兴师吊伐妇

人何罪残忍至此当速置法以偿其冤

臣按王者兴师以至仁伐至不仁去其不仁所以

广吾仁也而为将领者不体上之仁而恣其暴虐

岂仁者之师哉

太祖命曹彬伐江南始行许彬以为使相及还语彬

曰今方隅尚有未服者汝为使相品位极矣肯复力

战邪且徐徐更为我取太原因赐钱五十万彬至家

见布钱满室乃叹曰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

相也上爱惜爵位不妄与人类此

吕中曰人言汉高祖善将将者以不吝爵赏故也

然当天下未定而信越诸人爵已王矣一旦固陵

之会不至则不免裂千里之地以封之此高祖有

杀诸将之心矣宋初平江南之功至大然宁赐以

数十万钱而靳一使相盖品位已极则他日有功

何以处之此终太祖之世而无叛将也

臣按人君之于爵赏虽有一定之规而不可无意

外之虑盖国之爵禄有限而人之功庸无穷吾于

一事之功而遽爵之极品之位后又有功将何以

加之哉此后世功臣所以往往积功至于无可赏

之地而罹他患也

干德五年王全斌等平蜀还有罪责降全斌为崇义

留后开宝末车驾幸洛阳郊祀召全斌侍祠以为武

宁军节度谓之曰朕以江左未平虑征南诸将不遵

纪律故抑卿数年为朕立法今已克金陵还卿节钺

仍赐银器万两帛万匹钱千万

富&#曰王全斌有功可掩其罪也太祖以诸国未

平恐将帅恃功为过故抑全斌以立国法及事宁

之后追赏前功此真得驾驭英雄之术也

臣按说者谓宋太祖之于王全斌得帝王驾驭英

雄之术然幸而全斌十年不死而宋祖江左即平

设不幸而有不皆如人意者则全斌之罪终不白

而太祖之心终不明矣大抵人君为事其处心也

当如青天白日其处事也当如雷霆时雨

苏洵作衡论其御将篇有曰人君御臣相易而将难

将有二有贤将有才将御贤将之术以信御才将之

术以智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绩贤将也汉

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

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苟又曰是难

御则是不肖者而后可也结以重恩示以赤心美田

宅丰饮食极其口腹耳目之欲而折之以威此先王

所以御才将也将之才有大小杰然于庸将之中者

才小者也杰然于才将之中者才大者也才小志亦

小才大志亦大人君当观其才之小大而为制御之

术以称其志

臣按苏氏论将有贤才二者是已至谓御贤将之

术以信御才将之术以智所谓智者结以重恩示

以赤心而极其口腹耳目之欲而折之以威呜呼

智与信皆五常之德也不逆诈不亿不信是则所

谓信也而能先觉岂非智乎恩之所施心之所示

皆本乎当然之理而出乎自然之情非故以是而

结之示之也盖所谓贤才之品虽异而信智之理

不殊于信智之中而又有仁有义有礼焉仁以保

爱之义以节制之礼以优待之是则所谓天之道

君之德国之政也术云乎哉

洵又曰御将者天子之事也御兵者将之职也或者

以为兵久骄不治一旦绳以法恐因以生乱昔者郭

子仪去河南李光&#实代之将至之日张用济斩于

辕门三军股栗夫以临淮之悍而代汾阳之长者三

军之士然如赤子之脱慈母之怀而立乎严师之

侧何乱之敢生且夫天子者天下之父母也将相者

天下之师也师虽严赤子不敢以怨其父母将相虽

厉天下不敢以咎其君其势然也天子推深仁以结

其心将帅厉威武以振其堕彼其思天下之深仁则

畏而不至于怨思将帅之威武则爱而不至于骄

臣按洵谓天子推深仁以结其心将帅厉威武以

振其堕得古人威怀天下之术

汉兴六郡良家子给选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

多出焉军功多用超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

臣按六郡者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也古

人谓关西出将即此地西方属金金主肃杀人生

其地者多壮勇耐寒苦自古以武勇奋者多在于

斯虽然此论其常耳若夫天地生才无往而不有

此又不可专以地气拘也

北魏孝明时任城王澄以北边镇将选举弥轻恐贼

寇窥边山陵危迫奏请重将镇之选修警备之严诏

公卿议之廷尉少卿袁翻议以为比缘边州郡官不

择人惟论资级或值贪污之人广开戍逻多置帅领

或用其左右姻亲或受人货财请嘱皆无防寇之心

惟有聚敛之意其勇力之兵驱令抄掠如有执获夺

为己富其羸弱老小之辈微解金铁之工少闲草上

之作无不搜营穷垒苦役百端自余或伐木深山或

芸草平陆贩贸往还相望道路此等禄既不多赀亦

有限皆收其实绢给其虚粟穷其力薄其衣用其功

节其食绵冬历夏加之疾苦死于沟渎者什常七八

是以邻敌伺间扰我疆场皆由边任不得其人故也

自今以后南北边诸藩及所统郡县府佐统军至于

戍主皆令朝臣王公已下各举所知必选其材不拘

阶级若称职及败官并所举之人随时赏罚

臣按袁翻所议滥举将领之弊非但在当时然也

其欲朝臣王公各举所知必选其材不拘阶级若

称职及败官并赏罚举主之人臣窃以为其人有

功并赏其举主即汉高祖因陈平而赏魏无知也

此固可以激劝荐贤为国之人若夫兵家胜败无

常事固有出于意料之外者若其人果怯懦而谓

之勇果昏愚而谓之智则坐以滥举之罚彼固无

辞矣若夫事有出于不得已有非人力所能与焉

者宜加研审核实不宜一概以连坐坐之也不然

则彼过为身谋者不复为国举贤矣

唐武举起于武后之世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

长垛马射步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亦以乡饮酒礼送兵部

马端临曰唐选举志言武举选用法不足道故不

复书然郭子仪大勋盛德身佩安危自武举异等

中出是岂可概言不足道邪

唐武选兵部主之课试之法如举人之制取其躯干

雄伟应对详明有骁勇材艺及可为统帅者若文吏

求为武选取身长六尺以上籍年四十以下强勇可

以统人者

臣按唐人选武将不但于武臣而亦于文吏中求

焉今宜立为定制凡文吏能应武选者优等擢用

之比其原资超三级不如此则人有不肯应何则

文吏少而重武职多而轻故也

宣宗大中六年党项复扰边宣宗欲择可为邠宁帅

者而难其人从容与翰林学士毕諴论事諴援古据

今具陈方略上悦曰吾方择帅不意颇牧近在禁庭

卿其为朕行乎諴欣然奉命

臣按将才古称难得然以臣观之非其才之难得

良以其人之不易知也非独上之人难于知人而

其人亦不易以自知也盖世之求将者必求其智

与勇如有所用必先有所试可也然试之以勇可

以得其膂力而不能得其刚决试之以智可以得

其谋论而不能得其精审是故匹夫之猛未必可

以当大敌警敏之见未必可以洞先机此人君之

求将所以贵乎先事而预求多方而广蓄也

宋太祖谓近臣曰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

之道

李沆曰昔光武中兴不责功臣以吏事及天下已

定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议夜分乃罢盖创业致

治自有次第今太祖欲令武臣读书可谓有志于

治矣

臣按太祖此言即吴大帝劝鲁肃读书之意为将

而不明义理不通古今虽能成功不过粗材而已

是故古之明将无不知书者但不循行数墨寻章

摘句如儒生之为耳

宋有武举武选咸平时令两制详定入官资序故事

而未行仁宗时始亲试武举先阅其骑射而后试之

庆历六年策武举以策为去留弓马为高下

臣按武事与文艺异固不可以言语文事求也然

于无事之时欲求战陈军旅之士不以言语文字

求之又不可得也大抵求士以资世用贵乎得识

义理知机变之人无问文武皆然也试之以武举

欲其知威武战争之意尔彼诚识义理知机变一

旦临事料敌出奇应变举诸此而措之耳论文科

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人豪杰之士由是而出尔臣

于武举亦云

真宗谓辅臣曰将帅才难今文武中固亦有人盖不

经战陈无由知之虽天下无事然兵不可去战不可

忘古之道也马知节曰将相之才非可坐而知之顾

临事机变如何耳

臣按真宗谓将帅才难文武中固亦有之不经战

陈无由知之然战不可试苏轼谓试之于治兵盖

得之矣

范仲淹言于仁宗曰边上将帅尝患少人国家奄有

四海未必乏才岂天地生人厚于古而薄于今哉盖

选之未精用之未至今诸军诸班必有勇智之人多

被管军臣僚递互弹压不得进用坐至衰老伏乞专

督管军臣僚于诸班中搜罗智勇之人各举一名不

分将校长行试以武艺或观其胆略出众便可迁转

于边上任使如将来颇立战功则明赏举主或屡败

军事亦当连坐

臣按就军伍阶级中求将拔其优量其才循其序

而用之则事半而功倍矣此可以为平世选将之

法然遇有非常之变则又在乎变通焉

欧阳修言于仁宗曰古语曰将相无种故或出于奴

仆或出于军卒或出于盗贼惟能不次而用之乃为

名将耳国家求将之意虽劳选将之路太狭今诏近

臣举将而限以资品则英豪之士在下位者不可得

矣试将才者限以弓马一夫之勇则智略万人之敌

皆遗之矣山林奇杰之士召而至者以其贫贱而薄

之不过与一主簿借职使其怏怏而去则古之屠钓

贩牛之杰皆激怒而失之矣至于无人可用宁用龙

锺跛&#庸懦暗劣之徒皆委之要地授之兵柄天下

三尺童子皆为朝廷危之议者不知取将之无术但

云当今之无将臣愿陛下革去旧弊奋然精求有贤

劳之士不须限以下位有智略之人不必限以弓马

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惟陛下能以非常之礼

待人人臣亦将以非常之效报国

臣按修谓有贤劳之士不须限以下位有智略之

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人

君之选将才因人所举荐及有功当升赏者恒以

此三言为权度则得之矣

修又言曰伏见唐及五代至于国朝征伐四方立功

行陈其间名将多出军卒只于军中自可求将凡求

将之法先取近下禁军至厢军中年少有力者不拘

等级因其技同者每百人团为一队而教之较其技

精而最勇者百人之中必有一人矣得之以为队将

合十队将而又教之较其技精而最勇者十人之中

必有一人矣得之以为裨将合十裨将而又教之又

于其中择有识见知变通者十人之中必有一人得

之以为大将此一人之技勇乃万人之选又于其中

择有智谋者以辅之臣所谓只于军中自可求将者

此也

臣按修之此策行之今日亦为良便盖祖宗以来

军伍之制阶级部分已定难遽更改诚能就队伍

中较其人之技精而能勇者以次比较等而上之

试以军职与原系管军官员相兼任用待其智勇

着见及有显功者不次擢用如此亦足以得人而

用之不必他求而有矣

富&#言于仁宗曰应制科者必乐为贤良方正耻为

将帅边寄之名盖今人重文雅而轻武节也又考试

者欲使难其对必求艰奥琐碎之事为问故令所习

不专为有用之学武举者蹶张驰射侪于卒伍固不

敢望得异士臣请近臣及藩镇大臣于文武官中各

举明兵法有威果习练武略堪任将帅者一二人仍

请不限品秩不责罪过限品秩则下位有才者遗矣

责罪过则负谴有才者亦遗矣既而召置阙下量与

迁擢随其品位任于边塞重难之地使其磨励且以

观其能否焉或有警急则取之有处遣之不疑与夫

临事而命命而不果敻相远也

臣按富&#请举将帅不限品秩不责罪过盖限品

秩则卑贱者不与而世多遗才矣责罪过则诖误

者永弃而世无全人矣凡求才以用世皆不可况

求将才以即戎乎

&#又言曰宜于太公庙建置武学许文武官与白身

岁得入补聚自古兵书置于学中纵其讨习勿复禁

止夫习武者读太公孙吴穰苴之术亦犹儒者治五

经亦令杂读史传博知古今胜败之势以辅佐兵术

兵术既精史传既博然后中年一考校三年大比当

杂用兵术史传之策才者出试之不才者尚许在学

臣按自古文武无二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未有

文而不武武而不文非所以为武也然此三代之

学也后世事事不如古生于世者皆今之人而所

为之事必欲古之复是务虚名而无实效武学之

设虽非古然聚武冑于一室之中专为一事之学

子夏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韩愈谓事业有专攻

亦未必无益也

苏洵言于宋仁宗曰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冑

之士今者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国家用兵之时

购方略设武举使天下屠沽健武皆能徒手攫取夫

陛下之官而兵休之日虽有超世之才而惜升斗之

禄臣恐天下有以窥朝廷也今之任为将帅卒有急

难而可使者谁也陛下之老将曩之所谓战胜而善

守者今亡矣臣愚以为可复武举而为之新制以革

其旧弊且昔之所谓武举者盖&#矣其以弓马得者

不过执强引重市井之粗材而以策试中者亦皆纪

录章句区区无用之学又其取人太多天下知兵者

不宜如此之众而待之又甚轻其下第者不免于隶

役故其所得皆贪污无行之徒豪杰之士耻不忍就

宜因贡士之岁使两制各举其所闻有司试其可者

而陛下亲策之权略之外便于弓马可以出入险阻

勇而有谋者不过取一二人待以不次之位试以守

边之任文有制科武有武举陛下欲得将相于此乎

取之十人之中岂无一二斯亦足以济矣

臣按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然安不常安

也一事有龃龉一人有杌陧安即转而危矣人君

当国家无事之时贤才汇进之际恒思于心曰今

日幸无事人才足给使令用之理政务莅黎庶固

有人矣卒有急难今之将帅可以折冲千里固疆

圉息祸乱者谁欤汲汲以求之切切以思之孜孜

以访之试以繁难宽其约束养其威望储之以备

一旦仓卒之用此最今日之急务也

神宗熙宁五年始建武学于武成王庙选文武官知

兵者为教授入学给食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

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足以训者讲释之愿试陈

队者量给兵伍在学三年具艺业考试等第推恩未

及格者逾年再试以兵部郎中韩缜判武学赐食本

钱万缗生员以百人为额

臣按富&#于仁宗时已请立武学至是神宗始立

学后世于儒学之外别立武学始此

张舜民言于哲宗曰自古守边选将未必专以攻战

为事要在精神折冲而已如必欲战而取胜则是兵

家之下策故有中朝而兴叹侧席而为忧在赵则强

秦不敢加兵在汉则鲜卑不敢南牧者此岂皆战之

功其闻望精神有以服人者也其闻望精神有以服

人岂一朝一夕之事哉必有素养乃可至此今边寇

未靖疆场屡骚天怒未加而爪牙先缺此何理也传

云内无良将外有敌国此秦之君臣犹以为忧况以

天下之大者乎窃惟天之降才地之生物其杶干栝

柏何时而乏然自毫末以至凌云培之植之以充栋

柱又非一朝一夕之事也惟其先几有备之实故能

免仓卒不及之患

臣按舜民言将之为用不必专以攻战为事要在

精神折冲而已斯人也岂易得哉自非平日有以

培植之浇灌之壅其根而条其枝去其翳而除其

蔽期之以大而不计其小安能成就之使至于斯

哉国家得如是者三二人焉则奸雄之心自折边

寇之谋自销矣

高宗时校书郎汪澈因转对言立国惟文武二道而

人才尤不可偏要当求于无事之时陛下亲政以来

除召四出滞者奋屈者伸然武臣中未闻有荐者望

诏帅臣监司于本路大小使臣举智谋可充将帅勇

鸷可率士卒者其侍从台谏官如有所知亦许论荐

臣按国家之储才如人家之蓄器物闲时求而收

之急时出而用之则无缺绝之患矣人才有文武

二途文才随取而随用取即有之惟武才不常用

然亦不常有也须多方以求之诸路以来之积之

于无用之地以俟夫一时之需然后儆急不至于

乏人用也

孝宗隆兴元年御试得正奏名三十七人侍御史胡

沂言臣观唐之郭子仪以武举异等初补右卫长史

历振远横塞天德军使祖宗时试中武艺人并赴陕

西任使或除京东捉贼或三路沿边试其效用今率

授以榷酤之事是所取非所用所用非所学也请宜

量其才品之高下考任之浅深授以军职使之习练

边事谙晓军旅实选用之初意也

干道三年廷试始依文举给黄牒同正奏名三十三

人榜首赐武举及第余并赐武举出身

臣按开武举以试将才亦犹设文科以取儒士也

科目以试士得其文而未必得其行然因言以求

其心究其学识亦可仿佛其一二焉武科之于将

才何莫不然宋太宗谓科目进士不敢望拔十得

五得一二人足矣臣于武举谓亦然

朱熹言于孝宗曰诸将之求进也必先掊克士卒以

殖私财然后以此自结于陛下之私人而祈以姓名

达于陛下之贵将贵将得其姓名即以付之军中使

自什伍以上节次保明称其材武堪任将帅然后具

奏为牍而言之陛下之前陛下但见其等级推先案

牍具备则诚以为公荐而可以得人矣而岂知其谐

价输钱已若晚唐之债帅哉夫将者三军之司命而

其选置之方乖刺如此则彼智勇材略之人孰肯抑

心下气于宦官宫妾之门而陛下所得以为将帅者

皆庸夫走卒而犹望其修明军政激劝士卒以强国

势岂不误哉

臣按债帅之说起于晚唐至宋南渡后亦有之方

国家隆盛人主公明之时无此等事也熹之此疏

说出当时营求以为将帅之弊委曲亲切如躬临

其事亲见其人然人君用将当加审察曰吾今日

之用将帅得无亦有此弊乎幸勿以其案牍具备

等级推先而即信以为实然也

以上

言选用

六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

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将既受

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

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

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

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

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

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士众必尽

死力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

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

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

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

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

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

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

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上赏百姓欢

悦将无咎殃

唐太宗谓李靖曰古者出师命将斋三日授之以

钺曰从此至天将军制之又授之以斧曰从此至

地将军制之又推其毂曰进退惟时既行军中但

闻将军令不闻君命朕谓此礼久废今欲与卿参

定遣将之仪如何靖曰臣窃谓圣人制作致斋于

庙者所以假威于神也授斧钺又推其毂者所以

委寄以权也

臣按六韬之书所谓避正殿乃秦汉以后事决非

武王与太公问答之言但其中所引遣将之仪又

非后人杜撰得出者盖古有此礼也后世此礼不

行久矣虽以唐太宗欲行参定而李靖犹以为出

师而行告庙任将而许便宜无以异于致斋推毂

不须参定况其他乎夫出师命将所以戡定祸乱

安定国家付人以斩杀之权俾其司三军之命夫

岂细事而轻易苟简略无礼仪何以激劝士心增

重将权而使之出死力以成武功哉古今异宜不

能尽制请命礼官斟酌古制参之时宜定为一代

出师遣将之礼

汉文帝谓冯唐曰吾居代时闻赵将李齐之贤战于

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对曰尚不如

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拊髀曰嗟乎吾独不得颇牧

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之不能用也上

曰公何以知之对曰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

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

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李牧为赵将居

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得尽其智能今臣窃闻魏尚为云

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三日一椎牛

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寇曾一入尚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起田中从军安

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卤上功幕府一言不

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吏奉法必用且尚坐

上功首卤差六级陛下之吏削其爵罚遣之由此言

之陛下虽有颇牧不能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

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臣按文帝叹不得颇牧之为将而冯唐对以帝得

之而不能用且举古人遣将之礼及李牧守边之

事以为言末以魏尚事实之此非但当时之弊而

后世拘文法以绳边将其弊至今犹然明主之任

将帅专其委任责其成功惟以兵政修举寇盗息

灭为效不必区区于簿书文法之拘可也

唐陆贽言于德宗曰凡欲选任将帅必先考察行能

然后指以所授之方语以所委之事令其自揣可否

自陈规模须某色甲兵藉某人参佐要若干士马用

若干资粮某处置营某时成绩始终要领悉俾经纶

于是观其计谋校其声实若谓材无足取言不可行

则当退之于初不宜贻虑于其后也若谓志气足任

方略可施则当要之于终不宜掣肘于其间也夫如

是则疑者不使使者不疑劳神于选材端拱于委任

既委其事既足其求必然可以核其否臧行其赏罚

受其赏者不以为滥当其罚者无得而辞付受之柄

既专苟且之心自息是以古之遣将帅者君亲推毂

而命之曰自阃以外将军裁之又赐鈇钺示令专断

故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诚谓机宜不可以远决号令不可以两从未有委任

不专而望其克敌成功者也

臣按古今选任将帅之方贽此疏尽之矣后之人

主所当遵行者也

贽又曰自顷边军去就裁断多出宸衷选置戎臣先

求易制多其部以分其力轻其任以弱其心虽有所

惩亦有所失遂令分阃责成之义废死绥任咎之志

衰一则听命二亦听命爽于军情亦听命乖于事宜

亦听命若所置将帅必取于承顺无违则如斯可矣

若有意乎平凶靖难则不可也夫两疆相接两军相

持事机之来间不容息蓄谋而俟犹恐失之临时始

谋固已&#矣况乎千里之远九重之深陈述之难明

听览之不一欲其事无遗策虽圣者亦有所不能焉

设使谋虑能周其如权变无及戎寇驰突迅如风&#

驿书上闻旬月方报守土者以兵寡不敢抗敌分镇

者以无诏不敢出师逗遛之间寇已奔逼托于救援

未至名且闭垒自全牧马屯牛鞠为椎剽啬夫樵妇

罄作俘囚虽诏诸镇发兵惟以虚声应援互相瞻顾

莫敢遮邀贼既纵掠退归此乃陈功告捷其丧败则

减百而为一其捃获则张百而成千将帅既幸于总

制在朝不忧其罪累陛下又以为大权由己不究事

情用师若斯可谓机失于遥制矣

臣按贽之此奏备述用师遥制之失古今一律也

其中所谓虽有所惩亦有所失将帅既幸于总制

在朝不忧其罪累陛下又以大权由己不究事情

切中古今事情至若所谓惟以虚声应援互相瞻

顾莫敢遮邀贼既纵掠退归此乃陈功告捷其丧

败则减百而为一其捃获则张百而成千此又边

防陈功告捷之通弊也

宪宗元和四年以左神策中慰吐突承璀为招讨处

置等使翰林学士白居易上奏以为国家征伐当责

成将帅近岁始以中使为监军自古及今未有征天

下之兵专令中使统领者也臣恐四方闻之必轻朝

廷四夷闻之必笑中国陛下忍令后代相传云以中

官为制将都统自陛下始乎

臣按晋文公欲得人守原而谋于寺人勃鞮以畀

赵衰说者谓守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

不宜谋及媟近以忝王命失政之端由是滋矣齐

桓任管仲以兴进竖貂以败其后景监得以相卫

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呜呼晋文

公谋守原之人于勃鞮知治体者犹以为羞当时

陷后代况亲用其人以统军旅任阃寄乎有志于

帝王之治者宜触类以自省

元和十一年高霞寓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时诸将

讨淮西者胜则虚张杀获败则匿之至是大败不可

掩始上闻中外骇愕宰相入见将劝上罢兵上曰胜

负兵家之常今但当论用兵方略察将帅之不胜任

者易之兵食不足者助之耳岂得以一将失利遽议

罢兵邪于是独用裴度之言他人言罢兵者稍息矣

臣按韩愈曰凡此蔡功惟断乃成断之一言诚人

君制事之本也苟其事合于天理之正协于人谋

之公而又刚断以主之于中则天下无难为之事

人主无不成之功矣史言讨淮西者胜则虚张杀

获败则匿之此衰世将帅蒙蔽之常态非独唐之

征淮西也有国家者不可不知

穆宗时招义监军刘承偕恃恩陵轹节度使刘悟阴

与磁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以汶代之悟知之

讽军士作乱杀汶围承偕欲杀之幕僚贾直言入责

悟免承偕囚之府舍穆宗召悟送承偕诣京师悟不

时奉诏穆宗问裴度宜如何处置度对曰承偕在昭

义骄纵不法臣尽知之陛下必欲收天下之心止应

下半纸诏书具陈承偕骄纵之罪令悟集将士斩之

则藩镇之臣孰不思为陛下效死穆宗俯首良久曰

朕不惜承偕然太后以为养子卿更思其次度请流

臣按刘承偕以骄纵激变刘悟为彼所囚裴度请

罪之是也而乃令刘悟集众斩之欲以此收藩镇

心如此固可以得藩镇之心无乃失朝廷之威乎

窃谓承偕果有罪朝廷当下诏数其罪恶俾刘悟

遣人送诣京师明正其罪如此则得之矣虽然承

偕太后之养子也诛之则伤母后意奈何曰帝举

承偕罪恶反复为太后言之曰不诛之恐激成祸

乱为宗社忧言之至再至三必从之而后已

武宗会昌四年初李德裕以韩全义以来将帅出征

屡败其弊有三一者诏令下军前日有三四宰相多

不与闻二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

进退三者每军各有宦者为监使悉选军中骁勇数

百为牙队其在陈战斗者皆怯弱之士每战监使自

有信旗乘高立马以牙队自卫视军势小却辄引旗

先走陈从而溃德裕乃与枢密使杨钦义刘行深议

约敕监军不得预军政每兵千人听监使取十人自

卫有功随例沾赏二枢密皆以为然白武宗行之自

御回鹘至泽潞罢兵皆守此制自非中书进诏意更

无他诏自中出者号令既简将帅得以施其谋略故

所向有功

臣按德裕谓将帅出征屡败其弊有三岂但当时

之弊哉德裕此举善矣然非二枢密与之同心不

能去此蔽而成此功二枢密使亦宦臣也乃能循

理而不徇乎私为国而不为其党吁贤矣哉

大中九年浙东军乱逐观察使李讷贬讷为朗州刺

史监军王宗景杖四十配恭陵仍诏自今戎臣失律

并坐监军

唐末时诸节度既有监军其领偏帅者亦置中使监

陈主将不得专号令战小胜则飞驿奏捷自以为功

不胜则迫胁诸将以罪归之悉择军中骁勇以自卫

遣羸弱者就战故每战多败

臣按既用为将帅而又以中使监之者疑之也中

使将帅同为臣子何用分疑信于其间哉夫疑人

不用用人不疑监军以中使适使之挠将权坏军

政而懈士卒之心未必有益也

宋太祖欲伐江南曹彬与诸将入辞上谓彬曰南方

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

不须急击也且以匣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

斩之

臣按王者之师代天以行道也所以代王者以行

天之道者谁欤将帅也将帅不能肃其下则有仁

而不能施有义而不能振号令不行而事功不立

矣宋祖命曹彬之辞及其受剑之意可见其仁义

之兼尽矣

太祖垂意将帅分命李汉超等控御西北其家族在

京师者抚之甚厚所部州县管榷之利悉与之恣其

回图贸易免所过征税许令召募骁勇以为爪牙凡

军中事悉听便宜处置每来朝必召对命坐赐以饮

食赐赉殊异遣还由是边臣皆富于财得以养士用

间洞见蕃夷情状时有寇钞亦能先知预备设伏掩

击多致克捷故终太祖之世无西北之忧诸叛以次

削平武功盖世斯乃得壮士以守四方推赤心置人

腹中之所致也

臣按昔人谓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

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

其官而责其成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

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富之以非常之惠则其养士

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至小其名而不

挠权则位卑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

其过则才能奋久其任则事体熟自古用将之方

不易于是而宋祖能用之此其所以养士少而蓄

材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欤

太宗太平兴国中以杨业为云州观察使知代州事

业自雁门之役契丹畏之每望见业旗即引去主将

屯边者多疾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上皆不问封

具书付业

富&#曰昔魏将乐羊征中山平之及还见其君所

收谤书三箧方知将帅立功不难但人君信任为

难尔将帅专阃外权擅行威福人岂无嫉之者嫉

之则谤自生既有谤言闻之于君君惑之则疑其

将将被疑未有能立功者此乐羊所以感叹其事

自后帝王非聪明睿智之主少有不惑谤言者其

明不及魏国之君也杨业本河东降将太宗得之

信任不疑每纳谤言一一付业使边将安心以立

事其过魏国之君矣

臣按太宗之于杨业可谓合古人用将之道矣虽

然将得其人如此可矣苟非其人岂不益长恶哉

是以君子贵明理而先觉

太宗与寇准言及将帅上曰将帅材略固不求其备

但量其能而用之上自节麾下至二千石第其功效

而授之微劳尽甄下情必达下情必达则无猜贰之

嫌微劳尽甄则无觖望之衅所以各务忠孝而固禄

位悖乱不得而萌也

臣按太宗谓微劳尽甄下情必达此二言者用将

之要道也然二者之中又以下情必达为主下情

不能上达虽大功巨庸亦或为人所蔽况微劳乎

孙何言于真宗曰谨按史记汉高祖将定三秦择良

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部管诸将魏故事

遣将出征符节郎授节钺跪推毂北齐命将出征则

太卜诣庙灼龟授鼓旗于庙皇帝陈法驾服衮冕拜

于太庙遍告讫降就中阶引上将操钺授柄将军既

执斧钺对曰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制臣即授

令有鼓旗斧钺之命而无一言之命于臣皇帝曰苟

利社稷将军以之将军就载斧钺而出皇帝推毂度

门曰从此以外将军制之也臣伏见今边将授任赴

镇之际但授尺一之诏前所谓筑坛告庙之礼皆阙

而未建良可惜也

臣按后世命将之礼久废我文皇帝遣成国公朱

能征安南黎季犁圣驾幸龙江禡祭而亲谕能等

其仪注之详具载于有司可考也可为圣子神孙

万世之法

仁宗时狄青自请击侬智高韩绛言武人不可独任

上以问庞籍籍曰青起行伍若用文臣副之必为所

制号令不专不如不遣乃诏广南将佐皆禀青节制

若孙沔余靖分路邀击亦各听沔等指挥

臣按古者命将付以阃外之寄固无俟乎文臣以

为之副贰然后世人心不古为将者多用不知书

之人义多而仁少勇有余而智或不足用武人而

参之以文行义而本之以仁用智略以资其武艺

似不为过

张方平言于仁宗曰将帅之任仍宜久于其职祖宗

任李汉超郭进贺惟忠等远或二十年近犹八九年

假之事权略其细故不为间言轻有移易又不与高

官常令志有所未满不怠于为善也今则不然武臣

指边郡谓之边任借之为发身之地历边任者曾无

寸劳薄效不数年径至横行而又移换改易地形山

川未及知军员士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

去矣愿陛下鉴祖宗故事重爵赏以待功劳责久任

以观能效

臣按方平言太祖久任将帅最可为后世法夫汉

唐以来人主称善用将者首称宋太祖虽汉高祖

有所不及盖汉高能御将而宋太祖则善任将也

田况言于仁宗曰古之良将以宴犒士卒为先所以

然者锋刃之下死生俄倾固宜推尽恩义以慰其心

李牧备匈奴市租皆入幕府为士卒费赵充国御羌

戎亦日飨军士太祖用姚全斌董遵诲抗西戎何继

筠李汉超当边寇人各得环庆齐棣一州征租农赋

市牛酒犒军中不问其出入故得戎寇屏息不敢窥

也又闻曹彬征江南日和州逐次起饷猪羊肉数千

斤以给战士

臣按将士御敌将以其性命为国家卫民守土苟

当出战之时而为将帅者徒以法令驱之而无犒

劳之礼何以感激其心而使之竭力尽命乎昔之

人固有以一炙啖之而致其报而亦有以一蹯不

及而致其怨者饮食之物虽微而人之感激甚速

非徒区区餔啜之故也田况之言岂无征之空言

刘敞言于仁宗曰王者之遣使命将也必为之设介

贰参佐非独司纪纲广谋策而已亦所以谨大事备

不然也今拥数万人之众连四路之广节制万里吉

凶所系而单车临之孤拱独立猝有疾病不意之虞

无所仗托莫相维持非计之全也朝廷以狄青宣抚

荆湖经制盗贼而议不制副臣以为不便

臣按人君之任将固不可以不专而亦不可以独

专也盖人资性不同才智有限一人之见不如二

人之周此命将所以必为之设参佐也然此非独

以辅其所不及亦所以遏其所不敢焉人之所以

敢于为非者无人以制之也有同心之人则潜消

其非心有异议之人则遏绝其恶念

神宗元丰中内臣李宪奏置保障以为驻兵讨贼之

地朝廷用李舜举言罢深入攻取之策舜举退诣执

政执政王珪迎劳之曰朝廷以边事属押班及李留

后无西顾之忧矣舜举曰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

也相公当国而以边事属二内臣可乎二臣止宜供

禁庭洒扫之职耳岂可当将帅之任邪

臣按李舜举之言盖有所激而云未必其本心也

但所谓内臣止宜供禁庭洒扫之职岂可当将帅

之任则天下之名言也内臣而能为此言岂但贤

于其类而已哉

王岩叟言于哲宗曰朝廷进退大帅固当重谨不可

轻用一人之言而行之或其言出于爱憎喜怒之私

意而欺罔公议岂不损主上之明误国家之事果若

可疑自当令本路监司公共体量信如其言行之未

晚今言者往往蔽其所长而不以告摘其所不足而

暴之则其爱憎之情自已可见夫有显效则不录而

阴言则亟行四方闻之又谁为陛下尽心者既以人

之一言易元帅元帅将人人畏惮此曹有不自保之

忧此曹将人人侵侮其帅有骄横之势此风寖长非

朝廷美事

臣按汉文帝时季布为河东守尝召至京师留邸

一月而罢布曰臣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

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

必有毁臣者矣陛下以一人誉召臣以一人毁罢

臣臣恐天下闻之有以窥陛下浅深也夫文帝之

于季布君臣之情通有言犹可以达后世上下悬

绝殿陛之间如在万里况边将真在万里者哉人

君进退将臣当以岩叟此言为鉴

胡寅言于高宗曰将帅之才智必能谋勇必能战仁

必能守忠必不欺得是人而任之然后待以恩御以

威结以诚信有功必赏有罪必刑者乃任将之实也

庸驽不材本无智勇见敌辄溃与之亲厚等威不立

赐予过度官职逾涯将以收其心适足以致其慢听

其妄诞张大之语望其朴实用命之功者此任将之

虚文也

臣按寅进此疏凡七策其三曰务实效去虚文其

目亦有七此其七目之一也夫事有实有虚务其

实则有其功骛乎虚则无其效非但用将一事然

以上

言委任

将帅部名臣列传一

周一

吕尚

按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

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

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

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

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

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

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

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

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

师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

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

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

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

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

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周西伯昌之脱羑

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

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

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

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

太公之谋计居多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

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

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

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

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居二

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

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

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

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

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

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巨桥之粟以振贫民封

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

父谋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

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

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

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

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

争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

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

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

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管丘

尹吉甫

按四川总志周尹吉甫江阳人宣王时以太师为大

将有功诗人作嵩高蒸民诸诗美之

按郧阳府志吉甫房陵人或曰泸人宣王时封太师

食邑于房诗人为六月之章歌之卒葬于房之青峰

山今碑坟在焉

方叔召虎

按函史宣王命方叔征南荆召虎征淮夷周道粲然

复兴诸侯复宗周诗人所为赋六月采芑常武者也

先轸

按春秋臣传先轸晋卿也邑于原又曰原轸秦师袭

郑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

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也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败秦师于殽获孟明

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

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使归就戮于秦若何公许

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轸怒曰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

雠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不及狄伐

晋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

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孟庄子

按左传襄公十六年秋齐侯围郕孟孺子速侥之齐

侯曰是好勇去之以为之名速遂塞海陉而还

孙武

按史记本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

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

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

宫中美人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

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

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

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

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

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

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

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

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

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

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

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

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

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

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

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

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伍员

按史记本传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

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

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

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

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

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

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

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

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

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顷之无忌又

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

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

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

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

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

于是平王怒囚伍着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

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

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

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

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

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能成大事彼见

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

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

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

诈召二子二子去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

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

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

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

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

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

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

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既至

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

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

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

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

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

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

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

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

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

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

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

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久之楚

平王以其边邑锺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

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吴使公子光

伐楚拔其锺离居巢而归伍子胥说吴王僚曰楚可

破也愿复遣公子光公子光谓吴王曰彼伍胥父兄

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雠耳伐楚未

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

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

胜耕于野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

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僚

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

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

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

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其大臣却宛伯州犁伯州

犁之孙伯嚭亡奔吴吴亦以嚭为大夫前王僚所遣

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后闻阖庐弒王僚

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阖庐立三年乃兴

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

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四年吴伐

楚取六与潜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

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

之居巢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

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

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悉兴

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之弟夫概将

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将子常子常

败走奔郑于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

王出奔庚辰吴王入郢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

走郧郧公弟怀曰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

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

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尽灭之随人欲杀王王子綦匿

王已自为王以当之随人卜与王于吴不吉乃谢吴

不与王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

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

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

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

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今子故平

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

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涂远

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

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

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

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

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

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

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

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后二岁阖庐使太子

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

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其后四年孔子相鲁后五年伐越越王句

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

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

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

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句践乃以余兵五

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

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

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

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

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句践食不

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

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

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

遂灭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其后四年吴王

将北伐齐越王句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

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

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

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

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

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

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

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

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

于齐鲍牧而还报吴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

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

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

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

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

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

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

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

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

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

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

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

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

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

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

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

江上因命曰胥山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鲍氏

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其

后二年吴王召鲁卫之君会之&#&#其明年因北大

会诸侯于黄池以令周室越王句践袭杀吴太子破

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后九年越王

句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

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也

范蠡

按吕氏春秋高注范蠡楚三户人也字少伯

按史记越世家越败吴师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

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三年句践闻吴王

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

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

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

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

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

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

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

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句

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吴既赦越越王句践

反国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

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

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

归蠡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抚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

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

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騺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

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

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

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

其弊可克也句践曰善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

曰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掳齐

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

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

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

与之太宰嚭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王使人赐

子胥属镂剑以自杀于是吴任嚭政居三年句践召

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至明

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

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

二千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

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乃使人厚礼以请成

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其后四年越大破

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

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句践不忍

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

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

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

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句

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

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

去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当是时越兵

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范蠡遂去自齐

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

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

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

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范蠡事越王句践

既苦身戮力与句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

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句

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

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

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

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

之诛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

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

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句践表会稽山

以为范蠡奉邑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

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

千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

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

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

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

司马穰苴

按史记本传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

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

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

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

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

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

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

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

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

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

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

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

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

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

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

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

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

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

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

曰军中不驰今使者驰云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

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

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饮

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

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

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

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

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

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

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

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

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

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

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

穰苴兵法

田忌

按说苑田忌去齐奔楚楚王郊迎至舍问曰楚万乘

之国也齐亦万乘之国也常欲相并为之奈何对曰

易知耳齐使申孺将则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将之

至禽将军首而反耳齐使田居将则楚发二十万人

使上将军将之分别而相去也齐使眄子将楚发四

封之内王自出将而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

如是则王仅得存耳于是齐使申孺将楚发五万人

使上将军至擒将军首反于是齐王忿然乃更使眄

子将楚悉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田忌从相国上将

军为左右司马益王车属九乘仅得免耳至舍王北

面正领齐袪问曰先生何知之早也田忌曰申孺为

人侮贤者而轻不肖者贤不肖者俱不为用是以亡

也田居为人尊贤者而贱不肖者贤者负任不肖者

退是以分别而相去也眄子之为人也尊贤者而爱

不肖者贤不肖俱负任是以王仅得存耳

孙膑

按史记孙武传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

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

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

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

谓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

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

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

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

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

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

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

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

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

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

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

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五年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

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

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

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

地为十万明日为五万又明日为三万庞涓

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

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

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

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

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

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

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

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掳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按战国策田忌为齐将系梁太子申禽庞涓孙子谓

田忌曰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孙子曰将

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敝于先弱守于主主者循

轶之途也辖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敝先弱守于主

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而背太山左济

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

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田

忌不听果不入齐

吴起

按史记本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

鲁君齐人攻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

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

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

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

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

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

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

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

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

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

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

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

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

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

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

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

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

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

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

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

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

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

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

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

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即封吴起为西河守甚有

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

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

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

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

敢东乡韩赵宾从子敦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子

三者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

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

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

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

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

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

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

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

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

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

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

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

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

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

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

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

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

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

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

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李同

按史记平原君传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

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

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掳何为不忧乎李同曰

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

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

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

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

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

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

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

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乐毅

按史记本传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

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

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

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

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

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

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

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当

是时齐愍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

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

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

服于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

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

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

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

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

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

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

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愍

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

大悦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

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

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

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

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

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

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

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

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

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

燕齐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

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

襄王于莒入于临淄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

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

乘燕之弊以伐燕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

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

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

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

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

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

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

报遗燕惠王书曰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

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今

足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

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

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其功多者赏之其

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

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

主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厕之

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臣窃

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令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

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练

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

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

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

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击齐以天之道先王

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济上之军受命

击齐大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

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

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蓟丘之植植

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

慊于志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国诸侯臣窃不自

知自以为奉命承教可幸无罪是以受命不辞臣闻

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着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

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

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

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

教后世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

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

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

于入江而不化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

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

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

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

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远

之行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复

以乐毅子乐闲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

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乐闲居燕三十余年燕王喜

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闲乐闲曰

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

赵赵使廉颇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禽栗腹乐乘

乐乘者乐闲之宗也于是乐闲奔赵赵遂围燕燕重

割地以与赵和赵乃解而去燕王恨不用乐闲乐闲

既在赵乃遗乐闲书曰纣之时箕子不用犯谏不怠

以冀其听商容不达身祗辱焉以冀其变及民志不

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故纣负桀暴之累二子

不失忠圣之名何者其忧患之尽矣今寡人虽愚不

若纣之暴也燕民虽乱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语不

相尽以告邻里二者寡人不为君取也乐闲乐乘怨

燕不听其计二人卒留赵赵封乐乘为武襄君其明

年乐乘廉颇为赵围燕燕重礼以和乃解后五岁赵

孝成王卒襄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亡入魏其后十六年而秦灭赵其后二十余年

高帝过赵问乐毅有后世乎对曰有乐叔高帝封之

乐乡号曰华成君华成君乐毅之孙也而乐氏之族

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高密乐臣

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

李牧

按史记本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

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

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

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卤者斩匈奴每入

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

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

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

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

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

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

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

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

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

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

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

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

后七年秦破赵杀将扈辄于武遂城斩首十万赵乃

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

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

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剪攻赵赵使李

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

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及齐将颜聚代李

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剪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掳赵王迁及其

将颜聚遂灭赵

将帅部名臣列传二

周二

赵奢

按史记本传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

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

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

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

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

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

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

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

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

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

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

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闲来入赵

奢善食而遣之闲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

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

秦闲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

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

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

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

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

将战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

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

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

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

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田单

按史记本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

灾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愍王出奔已

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

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

人走争涂以折车败为燕所掳唯田单宗人以铁

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

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

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

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

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

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

间于燕宣王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

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

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

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

因归赵燕人士卒忿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

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

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

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

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

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惟惧

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

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

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

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

城上望见皆涕泣其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

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

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

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

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

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

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

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

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

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

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

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

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

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

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灾

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按战国策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

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

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

固吠非其主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

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犹将攫公孙子之腓

而噬之也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

腓而噬之耳哉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王

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

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

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

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

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

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

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收百姓循抚

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

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

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

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

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

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

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

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

吕望以为太公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

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

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

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乎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

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

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

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城阳天

下莫之能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

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

临百姓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单且婴儿之

计不为此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

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

户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

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

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

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

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田单乃惧问鲁仲连

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问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

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杖插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

庙亡矣亡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

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

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灾

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

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

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枹鼓之狄人乃

樗里子

按史记本传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

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

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

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

赵掳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

丏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秦惠王卒太子

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

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

周说楚王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

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

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

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

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

以忧大王楚王乃悦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

尊重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

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

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

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

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

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

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

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

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

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

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

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皮氏未

降又去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

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

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

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

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廉颇

按史记本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

闻于诸侯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

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

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

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

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

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

盆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

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

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

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相如顾召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

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

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

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

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

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

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

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

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

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

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

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

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

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

之交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

齐几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按

赵奢传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

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使廉颇将攻秦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

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

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赵括

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

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

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

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

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

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

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

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

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

为假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

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

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

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

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

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廉颇居

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

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

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

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

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

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

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甘茂

按史记本传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

百家之说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

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惠王卒武王立张仪

魏章去东之魏蜀侯辉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还而

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秦武王三年

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

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

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

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

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

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

之难昔曾参之处费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

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

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

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

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

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

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西并巴蜀

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

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伐中山三年而拔之

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

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

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

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

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

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

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

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武王竟至

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也楚

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

氏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

肯救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于秦昭王曰公仲方有

得秦救故敢扞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殽公仲且

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

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

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师于殽以救韩楚兵去秦

使向寿平宜阳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皮氏向寿者

宣太后外族也而与昭王少相长故任用向寿如楚

楚闻秦之贵向寿而厚事向寿向寿为秦守宜阳将

以伐韩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公破韩

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

楚解口地封小令尹以杜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

韩亡公仲且躬率其私徒以阏于秦愿公熟虑之也

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寿谒之公仲曰

秦韩之交可合也苏代对曰愿有谒于公人曰贵其

所以贵者贵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奭其智能公

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秦事而公独与

王主断于国者何彼有以失之也公孙奭党于韩而

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

是与公孙奭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

善变也而公必亡之是自为责也公不如与王谋其

变也善韩以备楚如此则无患矣韩氏必先以国从

公孙奭而后委国于甘茂韩公之雠也今公言善韩

以备楚是外举不辟雠也向寿曰然吾甚欲韩合对

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今公徒收之甚

难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也对曰公奚不

以秦为韩求颍川于楚此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

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不得是韩楚

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徐过楚以收

韩此利于秦向寿曰奈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

魏取齐公孙奭欲以韩取齐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

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奭甘茂无事

也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向寿公孙奭

争之不能得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辍伐

魏蒲阪亡去樗里子与魏讲罢兵甘茂之亡秦奔齐

逢苏代代为齐使于秦甘茂曰臣得罪于秦惧而遁

&#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

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

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

矣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余光振之苏代许诺遂致

使于秦已因说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其居于秦累

世重矣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彼

以齐约韩魏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

何苏代曰王不若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

置之鬼谷终身勿出秦王曰善即赐之上卿以相印

迎之于齐甘茂不往苏代谓齐愍王曰夫甘茂贤人

也今秦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甘茂德王之赐好为

王臣故辞而不往今王何以礼之齐王曰善即位之

上卿而处之秦因复甘茂之家以市于齐齐使甘茂

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而秦闻甘茂在楚使

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

欲置相于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楚王曰寡人

欲相甘茂可乎对曰不可夫史举下蔡之监门也大

不为事君小不为家室以苟贱不廉闻于世甘&#事

之顺焉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张仪之辩而甘茂事

之取十官而无罪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夫秦

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

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计

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

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巨过矣然则王若欲置

相于秦则莫若向寿者可夫向寿之于秦王亲也少

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以听事王必相向寿于秦则

楚国之利也于是使使请秦相向寿于秦秦卒相向

寿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甘茂有孙曰甘罗

按战国策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君将

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羇旅而得相

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

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

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

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而宜阳拔宜阳未得秦

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

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朋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

穷矣公不如进兵攻宜阳宜阳拔则公之功多矣是

樗里疾公孙衍无事也秦众尽怨之深矣宜阳之

役楚畔秦而合于韩秦王惧甘茂曰楚虽合韩不为

韩氏先战韩亦恐战而楚有变其后韩楚必相御也

楚言与韩而不余怨于秦臣是以知其御也宜阳

之役杨达谓公孙显曰请为公以五万攻西周得之

是以九鼎抑甘茂也不然秦攻西周天下恶之其救

韩必疾则茂事败矣秦王谓甘茂曰楚客来使者

多健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为之奈何甘茂对曰

王勿患也其健者来使则王勿听其事其需弱者来

使则王必听之然则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王因

而制之

魏冉

按史记本传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

先楚人姓芊氏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

母故号为芊八子及昭王即位芊八子号为宣太后

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宣

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

曰芊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

而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

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

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

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

魏冉为政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

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

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

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

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

子事成魏冉故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

缓而魏冉相秦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

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

十四万掳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

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

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封四岁为秦将

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

十余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月余吕礼来

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

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

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

穰侯之富富于王室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

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

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昔梁惠王伐赵战胜

三梁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卫拔故

国杀子良卫人不割而故地复反卫赵之所以国全

兵劲而地不并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

宋中山数伐割地而国随以亡臣以为卫赵可法而

宋中山可为戒也秦贪戾之国也而母亲蚕食魏氏

又尽晋国战胜暴子割八县地未毕入兵复出矣夫

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

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今王背楚赵而讲

秦楚赵怒而去王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

之兵以复攻梁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愿王之必无

讲也王若欲讲少割而有质不然必见欺此臣之所

闻于魏也愿君王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惟命不于

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割八县此非兵

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

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智者不然臣

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

十万以二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

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

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

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

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君逮楚赵之

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

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

争事秦从以此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

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

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

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

曰善乃罢梁围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

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明年

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

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

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

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

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

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

相与也秦之深雠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

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此

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楚而后制晋楚之胜

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痈也

必死安能弊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

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此

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按之以兵秦反受敌此

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

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

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

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

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

不行引兵而归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

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

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

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

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于王

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

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

焉秦复收陶为郡

白起

按史记本传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

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

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

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掳其将公孙喜拔五

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河明年白

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

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

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

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

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

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掳三晋将

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

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伐韩之

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

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

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

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

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

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

为华阳君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四十七年

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

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

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

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

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

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

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

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

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

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

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

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张二

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

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

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

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

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

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

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

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

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

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

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前后斩首掳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四十八年十月

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

梗定太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

君擒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

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

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邵

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

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

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

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

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

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

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

应侯有隙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

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

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

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

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

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

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

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乱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

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

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

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

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

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

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

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

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

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

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

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

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按战国策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

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

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实三军之俸有

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

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秦民之死者

厚葬伤者厚养荣者相飨饮酒餔馈以靡其财赵人

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泣相哀戮力同忧耕

田疾作以生其财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

备亦以十倍矣赵自长平以来君臣忧惧早朝晏罢

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

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

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

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

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楚地方五千

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

东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相率兴

兵甚众君所将之卒不能半之而与之战于伊阙大

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称

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

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寡人大发军人数倍于赵

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君常以寡击众取胜

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武安君曰是时楚王

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以功谀谄用事良

臣斥&#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

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废梁焚舟以专民掠

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

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力死不旋

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

以能有功也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

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

得设疑兵以持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

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皆计利形

势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

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

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

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至

于平原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

上下同力犹句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今伐之赵必

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

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

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

侯&#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

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

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武安

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

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

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臣

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惟

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

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

为先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若不察

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臣

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臣之严焉孰若胜天下之

威大邪臣闻明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破国不可复

完死卒不可复生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

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

景阳

按战国策齐韩魏共伐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楚王

使景阳将而救之暮舍使左右司马各营壁地已植

表景阳怒曰女所营者水皆至灭表此焉可以舍乃

令徙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营者水皆灭其表军吏

乃服于是遂不救燕而攻魏雍丘取之以与宋三国

惧乃罢兵魏军其西齐军其东楚军欲还不可得也

景阳乃开西和门昼以车骑暮以烛通使于魏齐师

怪之以为燕楚与魏谋之乃引兵而去齐兵已去魏

失其与国无与共击楚乃夜遁楚师乃还

王翦

按史记本传王剪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

始皇始皇十一年剪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

年剪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

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剪攻燕燕王喜走

辽东剪遂定燕蓟而还秦使剪子王贲击荆荆兵败

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

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

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

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

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剪王剪曰非

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

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

伐荆王剪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

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

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

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

自驰如频阳见谢王剪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

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

人乎王剪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

皇谢曰巳矣将军勿复言王剪曰大王必不得已用

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

剪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剪行请美田

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剪曰为

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

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剪既至关使

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巳甚矣王

剪曰不然夫秦王怛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

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

坐而疑我邪王剪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剪益军而

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剪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剪日休士洗沭而善饮食

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剪使人问军中戏乎

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剪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

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剪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

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

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掳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

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剪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

齐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

名施于后世秦二世之时王剪及其子贲皆已死而

又灭蒙氏陈胜之反秦秦使王剪之孙王离击赵围

赵王及张耳巨鹿城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强

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

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以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

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

果掳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

蒙恬

按史记本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自齐

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为秦将伐

韩取成&#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

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

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

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

裨将军与王剪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

攻楚掳楚王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

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

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匈奴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

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

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

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

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

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者

诸赵疏远属也昆弟数人皆生而隐宫其母被刑僇

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

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

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官籍帝以

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欲游天下道九

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山堙

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

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

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少子胡亥

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

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

少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

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

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

复贵而用事怨之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

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

谏曰不可若知贤而愈不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

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

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

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

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

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

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

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王欲一旦弃

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

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

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

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

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毅对曰以臣

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

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

子绝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

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

也为羞累先主之名愿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

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昔

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

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

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

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

罪而罚不加于无辜唯大王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

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

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

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自知必死而守

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王也昔周成王初

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

病甚殆公旦自揃其爪以沈于河曰王未有识是旦

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

矣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

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成王

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

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书曰必参而伍

之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

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杀关龙逢

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则身死国亡臣故曰过可振

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

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

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

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

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

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

将帅部名臣列传三

汉一

韩信

按史记本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

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

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

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

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

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

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

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

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

&#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

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

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

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

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

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

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

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

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

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

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

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

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

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

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

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

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

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

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

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信也一军皆惊信拜礼毕

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

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

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

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

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千人

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

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

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

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

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

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

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

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

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

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

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

楚疆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

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

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

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

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

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

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

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

不能西汉之败郄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

赵欲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

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

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塞临晋信乃

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

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掳豹定魏为

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

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

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

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

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

将韩信涉西河掳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

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

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

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

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

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

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

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

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之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

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以罢极今如此避而不

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我伐我

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间视知其

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

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

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

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

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

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

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

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

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

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

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

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

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

击大破掳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

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

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

之诸将效首掳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

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

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

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

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

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

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

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

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卤何足以权大事

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

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

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

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

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

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

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掳魏王禽夏说阏与

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

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

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

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

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

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

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

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

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

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

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

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

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

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

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乃遣使报汉因请

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

赵王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

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汉

王南出之宛叶间得黥布走入成&#楚又复急围之

六月汉王出成&#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

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

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

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

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信引兵东未

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

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

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

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

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

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灾齐王田广

以郦生卖己乃烹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韩信

已定临灾遂东追广至高密西楚亦使龙且将号称

二十万救齐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

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

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

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

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

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

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

潍水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

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

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

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

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掳楚卒汉四年遂皆降平

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

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

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

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

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

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

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

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楚已亡龙

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

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

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

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

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

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

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

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

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

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

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

与楚连和三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

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

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

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

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武涉已去齐人蒯

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

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

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

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

愿少间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

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韩信曰何谓也蒯通

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杰连号一呼天下之士云

合雾集鱼鳞杂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

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

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于

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

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

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败荥阳伤成&#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

也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

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

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

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

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

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

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

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

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

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之德

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盖闻天

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熟虑

之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

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

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

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

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

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

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而东

下杀成安君汦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

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

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

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故

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已亦误矣大夫种范蠡

存亡越霸句践立功威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

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

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句践也此二

人者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

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

西河掳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

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

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

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

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

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

矣吾将念之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

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

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

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

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

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

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局躅

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

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此言

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

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

听已佯狂为巫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

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

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

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

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下者以为楚中尉告

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

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项王亡将锺离昧家在伊庐

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昧闻其在楚诏

楚捕昧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

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

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

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

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昧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昧

计事昧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

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

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

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

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

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信知汉

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怨望居常鞅

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常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

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

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

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

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拜为巨鹿

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

令之淮阴侯曰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

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

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

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一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

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

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

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

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舍人从上所来

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

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之

曰吾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

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

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

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

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

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起英

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

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

臣惟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

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

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彭越

按汉书本传越字仲昌邑人也常渔巨野泽中为盗

陈胜起或谓越曰豪杰相立畔秦仲可效之越曰两

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

越请仲为长越谢不愿也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

日出时后会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

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

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

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

属皆惊越不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

人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越助之昌邑未下沛公引

兵西越亦将其众居巨野泽中收魏败散卒项籍入

关王诸侯还归越众万余人无所属齐王田荣叛项

王汉乃使人赐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楚令萧

公角将兵击越越大破楚军汉二年春与魏豹及诸

侯东击楚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外黄汉王曰彭

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西魏王豹魏

咎从弟真魏也乃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兵略定梁地

汉王之败彭城解而西也越皆亡其所下城独将其

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

粮于梁地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攻下睢阳外黄

十七城项王闻之乃使曹咎守成&#自东收越所下

城邑皆复为楚越将其兵北走&#城项王南走阳夏

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粟十余万斛以给汉食

汉王败使使召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

未可去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

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彰越本定梁地功多始

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亡后且越亦欲

王而君王不蚤定今取睢阳以北至&#城皆许以王

彭越又言所以许韩信语在高纪于是汉王发使使

越如留侯策使者至越乃引兵会垓下项籍死立越

为梁王都定陶六年朝陈九年十年皆来朝长安陈

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之至邯郸征兵梁梁王称病

使使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

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即为禽不

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太仆有罪亡走汉告

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捕梁王囚之雒阳

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徙蜀青

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东欲之雒阳道见越越为

吕后泣涕自言亡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诏与俱

东至雒阳吕后言上曰彭越壮士也今徙之蜀此自

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令其舍人

告越复谋反廷尉奏请遂夷越宗族

卢绾

按汉书本传绾丰人也与高祖同里绾亲与高祖太

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

家及高祖绾壮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亲相爱

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羊酒高祖为布衣时有吏

事避宅绾常随上下及高祖初起沛绾以客从入汉

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

衣被食饮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

至其亲幸莫及绾者封为长安侯长安故咸阳也项

籍死使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还从击燕王

臧荼皆破平时诸侯非刘氏而王者七人上欲王绾

为群臣觖望及掳臧荼乃下诏诏诸将相列侯择群

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绾皆曰太尉长

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上乃立绾为

燕王诸侯得幸莫如燕王者绾立六年以陈豨事见

疑而败豨者宛句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及韩王信

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豨以郎中封为列侯以赵相

国将监赵代边边兵皆属焉豨少时常称慕魏公子

及将守边招致宾客常告过赵宾客随之者千余乘

邯郸官舍皆满豨所以待客如布衣交皆出客下赵

相周昌乃求入见上具言豨宾客盛擅兵于外恐有

变上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诸为不法事多连引豨

豨恐阴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汉十年秋太上皇

崩上因是召豨豨称病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

劫略赵代上闻乃赦吏民为豨所诖误劫略者上自

击豨破之语在高纪初上如邯郸击豨燕王绾亦击

其东北豨使王黄求救匈奴绾亦使其臣张胜使匈

奴言豨等军破胜至匈奴故燕王臧荼子衍亡在匈

奴见胜曰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习匈奴事也燕所以

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

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等亦且为掳矣公何不

令燕且缓豨而与匈奴连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

急可以安国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兵击燕绾疑胜

与匈奴反上书请族胜胜还报具道所以为者绾寤

乃诈论他人以脱胜家属使得为匈奴闲而阴使范

齐之豨所欲令久连兵毋决汉既斩豨其裨将降言

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豨所上使使召绾绾称病又

使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绾因验问其

左右绾愈恐閟匿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者独我

与长沙耳往年汉族淮阴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

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

臣乃称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语颇泄辟阳侯闻之

归具报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

燕使于是上曰绾果反矣使樊哙击绾绾悉将其宫

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高

祖崩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为

蛮夷所侵夺常思复归居岁余死匈奴中高后时绾

妻与其子亡降会高后病不能见舍燕邸为欲置酒

见之高后竟崩绾妻亦病死

樊哙

按史记本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

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

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与司马尼战砀东郄敌斩

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

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

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从

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郄敌斩首十四级捕掳十一

人赐爵五大夫从击秦军出亳南河间守军于扛里

破之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郄敌先登斩候一人首

六十八级捕掳二十七人赐爵卿从攻破杨熊军于

曲遇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掳四十四人赐爵封

号贤成君从攻长社轘辕绝河津东攻秦军于尸南

攻秦军于犨破南阳守齮于阳城东攻宛城先登西

至郦以却敌斩首二十四级捕掳四十人赐重封攻

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掳百四十六人

降卒二千九百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

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

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项伯常肩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

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

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赐之&#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

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酒

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

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

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

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

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

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樊哙爵

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还定三秦别

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于雍南破之从攻雍城

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

人首十一级掳二十人迁郎中骑将从击秦军骑壤

东却敌迁为将军攻赵贲下郿槐里柳中咸阳灌废

丘最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从攻项籍屠煮枣击

破王武程处军于外黄攻邹鲁瑕丘薛项羽败汉王

于彭城尽复梁地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

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

阳夏掳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

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

百户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荼掳荼定燕地楚王韩信

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

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以将军从高

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等

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

国破柏人先登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

迁为左丞相破得綦毋&#尹潘军于无终广昌破豨

别将胡人王黄军于代南因击韩信军于参合军所

将卒斩韩信破豨胡骑横谷斩将军赵既掳代丞相

冯梁守孙奋大将王黄将军太仆解福等十人与诸

将共定代乡邑七十三其后燕王卢绾反哙以相国

击卢绾破其丞相抵蓟南定燕地凡县十入乡邑五

十一益食邑千三百户定食舞阳五千四百户从斩

首百七十六级掳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

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

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

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帝尝病甚恶

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

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

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

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

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

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

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

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

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

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

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

伉嗣

夏侯婴

按史记本传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

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

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

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

使上降沛一日高祖为沛公赐婴爵七大夫以为太

仆从攻胡陵婴与萧何降泗水监平平以胡陵降赐

婴爵五大夫从击秦军砀东攻济阳下户牖破季由

军雍丘下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执帛常以太仆奉

车从击章邯军东阿濮阳下以兵车趣攻战疾破之

赐爵执珪复常奉车从击赵贲军开封杨熊军曲遇

婴从捕掳六十八人降卒八百五十人得印一匮因

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

封转为滕公因复奉车从攻南阳战于蓝田芷阳以

兵车趣攻战疾至霸上项羽至灭秦立沛公为汉王

汉王赐婴爵列侯号昭平侯复为太仆从入蜀汉还

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

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卤在后常蹶

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

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汉

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

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益食兹氏汉王立为帝

其秋燕王臧荼反婴以太仆从击荼明年从至陈取

楚王信更食汝阴剖符世世勿绝以太仆从击代至

武泉云中益食千户因从击韩信军冒顿晋阳旁大

破之追北至平城为冒顿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

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

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益食婴细阳千户复以太仆

从击冒顿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冒顿平城南三

陷陈功为多赐所夺邑五百户以太仆击陈豨黥布

军陷阵却敌益食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除前

所食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

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

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

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

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

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灌婴

按史记本传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是也高祖之

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

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

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从攻秦军亳南开封曲遇战

疾力赐爵执帛号宣陵君从攻阳武以西至雒阳破

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

阳郡西入武关战于蓝田疾力至霸上赐爵执珪号

昌文君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

拜为中谒者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还围章邯

于废丘未拔从东出临晋关击降殷王定其地击项

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

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

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

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黄西收兵军于

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车骑将者皆推

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

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

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

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

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

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击项羽之将项冠于鲁下破

之所将卒斩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击破柘公王武军

于燕西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击王武别

将桓婴白马下破之所将卒斩都尉一人以骑渡河

南送汉王到雒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

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三年以列侯食邑杜平乡以

御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

军于历下所将卒掳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

六人降下临灾得齐守相田光追齐相田横至嬴博

破其骑所将卒斩骑将一人生得骑将四人攻下嬴

博破齐将军田吸于千乘所将卒斩吸东从韩信攻

龙且留公于高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

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齐地巳定韩信自

立为齐王使婴别将击楚将公杲于鲁北破之转南

破薛郡长身掳骑将一人攻博阳前至下相以东南

僮取虑徐度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项羽使项声薛

公郯公复定淮北婴渡淮北击破项声郯公下邳斩

薛公下下邳击破楚骑于平阳遂降彭城掳柱国项

佗降留薛沛酇萧相攻苦谯复得亚将周兰与汉王

会颐乡从击项籍军于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

二人掳骑将八人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项籍败垓

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

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

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

阳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

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汉王立为皇帝赐益婴邑三

千户其秋以车骑将军从击破燕王臧荼明年从至

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

号曰颍阴侯以车骑将军从击反韩王信于代至马

邑受诏别降楼烦以北六县斩代左相破胡骑于武

泉北复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所将卒斩胡白题将

一人受诏并将燕赵齐梁楚车骑击破胡骑于硰石

至平城为胡所围从还军东垣从击陈豨受诏别攻

豨丞相侯敞军曲逆下破之卒斩敞及特将五人降

曲逆卢奴上曲阳安国安平攻下东垣黥布反以车

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

人又进击破布上柱国军及大司马军又进破布别

将肥诛婴身生得左司马一人所将卒斩其小将十

人追北至淮上益食一千五百户布已破高帝归定

令婴食颍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凡从得二千石二

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

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婴自破

布归高帝崩婴以列侯事孝惠帝及吕太后太后崩

吕禄等以赵王自置为将军军长安为乱齐哀王闻

之举兵西且入诛不当为王者上将军吕禄等闻之

乃遣婴为大将将军往击之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

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绛

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亦罢兵自荥阳归与

绛侯陈平共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孝文皇帝于是益

封婴三千户赐黄金千斤拜为太尉三岁绛侯勃免

相就国婴为丞相罢太尉官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

郡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往击匈奴匈奴去济北

王反诏乃罢婴之兵后岁余婴以丞相卒谥曰懿侯

周&#

按史记本传蒯成侯&#者沛人也姓周氏常为高祖

参乘以舍人从起沛至霸上西入蜀汉还定三秦食

邑池阳东绝甬道从出度平阴遇淮阴侯兵襄国军

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以&#为信武侯食邑三千

三百户高祖十二年以&#为蒯成侯除前所食邑上

欲自击陈豨蒯成侯泣曰始秦攻破天下未尝自行

今上常自行是为无人可使者乎上以为爱我赐入

殿门不趋杀人不死至孝文五年&#以寿终谥为贞

靳歙

按史记本传信武侯靳歙以中涓从起宛胊攻济阳

破李由军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斩骑十人将一人

首五十七级捕掳七十三人赐爵封号临平君又战

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首二十八级捕掳

五十七人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迁

为骑都尉从定三秦别西击章平军于陇西破之定

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候各四人骑长十二人

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

等略梁地别将击邢说军灾南破之身得说都尉二

人司马候十二人降吏卒四千六百八十人破楚军

荥阳东三年赐食邑四千二百户别之河内击赵将

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

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攻破赵军得

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从攻下

邯郸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

人降邺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

县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

至襄邑破项冠军鲁下略地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

竹邑击项悍济阳下还击项籍陈下破之别定江陵

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生致之

雒阳因定南郡从至陈取楚王信剖符世世勿绝定

食四千六百户号信武侯以骑都尉从击代攻韩信

平城下还军东垣有功迁为车骑将军并将梁赵齐

燕楚车骑别击陈豨丞相敞破之因降曲逆从击黥

布有功益封定食五千三百户凡斩首九十级掳百

三十二人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

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

十九人高后五年歙卒谥为肃侯子亭代侯

傅宽

按史记本传阳陵侯傅宽以魏五大夫骑将从为舍

人起横阳从攻安阳杠里击赵贲军于开封又击杨

熊曲遇阳武斩首十二级赐爵卿从至霸上沛公立

为汉王汉王赐宽封号共德君从入汉中迁为右骑

将从定三秦赐食邑雕阴从击项籍侍怀赐爵通德

侯从击项冠周兰龙且所将卒斩骑将一人敖下益

食邑属淮阴击破齐历下军击田解属相国参残博

益食邑因定齐地剖符世世勿绝封为阳陵侯二千

六百户除前所食为齐右丞相备齐五岁为齐相国

四月击陈豨属太尉勃以相国代丞相哙击豨一月

徙为代相国将屯二岁为代丞相将屯孝惠五年卒

谥为景侯

郦商

按汉书本传商高阳人也陈胜起商聚少年得数千

人沛公略地六月余商以所将四千人属沛公于岐

从攻长社先登赐爵封信成君从攻缑氏绝河津破

秦军雒阳东从下宛穰定十七县别将攻旬关西定

汉中沛公为汉王赐商爵信成君以将军为陇西都

尉别定北地郡破章邯别将于乌氏栒邑泥阳赐食

邑武城六千户从击项籍军与锺离昧战受梁相国

印益食四千户从击项羽二岁攻胡陵汉王即帝位

燕王臧荼反商以将军从击荼战龙脱先登陷阵破

荼军易下却敌迁为右丞相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

勿绝食邑涿郡五千户别定上谷因攻代受赵相国

印与绛侯等定代郡雁门得代丞相程纵守相郭同

将军以下至六百石十九人还以将军将太上皇卫

一岁十月以右丞相击陈豨残东垣又从击黥布攻

其前垣陷两阵得以破布军更封为曲周侯食邑五

千一百户除前所食凡别破军三降定郡六县七十

三得丞相守相大将军各一人小将军二人二千石

以下至六百石十九人商事孝惠帝吕后吕后崩商

疾不治事其子寄字况与吕禄善及高后崩大臣欲

诛诸吕吕禄为将军军于北军太尉勃不得入北军

于是乃使人劫商令其子寄绐吕禄吕禄信之与出

游而太尉勃乃得入据北军遂以诛诸吕商是岁薨

谥曰景侯子寄嗣

将帅部名臣列传四

汉二

周亚夫

按汉书周勃传勃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

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一年弟亚夫

复为侯亚夫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君后三岁而侯

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责重矣于人臣无二后九年

而饿死亚夫笑曰臣之兄以代父侯矣有如卒子当

代我何说侯乎然既已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指视

我负指其口曰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居三岁兄绛

侯胜之有罪文帝择勃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为条

侯文帝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

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

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

驰入将以下骑出入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

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

之诏有顷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

曰吾欲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中

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

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棘门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掳也至于亚夫

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

为中尉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

可任将兵文帝崩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帝三年吴

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

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

上许之亚夫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亚夫曰将军东

诛吴楚胜则宗庙安不胜则天下危能用臣之言乎

亚夫下车礼而问之涉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

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殽黾&#&#之间且兵事

上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

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

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雒阳使吏搜殽黾

间果得吴伏兵乃请涉为护军亚夫至会兵荥阳吴

方攻梁梁急请救亚夫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

梁王使使请亚夫亚夫守便宜不往梁上书言景帝

景帝诏使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

弓高侯等绝吴楚丘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

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帐下亚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