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明伦汇编官常典钦天监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天监部汇考

上古

太昊伏羲氏命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不载按外纪太昊时有龙马

负图出于河之瑞因而名官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命

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为十二

辰六甲而天道周矣岁以是纪而年不乱月以是纪

而时不易昼夜以是纪而人知度东西南北以是纪

而方不惑

按古三坟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末甲

八太七成三十二易草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龙

马负图图出后二成二十二易草木木枯月命臣飞

龙氏造六书后草木一易木王月命臣潜龙氏作甲

历天皇伏羲氏策辞于末甲八太七成三十二易

草木草生月天雨降河龙马负图后二成二十二易

草木皇曰命子襄居我飞龙之位主我图文后一易

草木皇曰命子英居我潜龙之位主我阴阳甲历咨

于四方上下无或差英曰依其法亦顺君无念哉皇

曰无为后二十二易草木昊英氏进历于君曰历起

甲寅皇曰甲日寅辰乃鸠众于传教台告民示始甲

寅易二月天王升传教台乃集生民后女娲子无

之右上相共工下相皇桓飞龙朱襄氏潜龙昊英氏

居君左右栗陆氏居北赫胥氏居南昆连氏居西葛

天氏居东阴康氏居下九州之牧各统其人群居于

外皇曰咨予上相共工我惟老极无为子惟扶我正

道咨告于民俾知甲历日月岁时自□始无或不记

子勿怠共工曰王居君臣之位无有劳君其念哉皇

曰下相皇桓我惟老极无为子惟扶我正道抚爱下

民同力咨告于民俾知甲历日月岁时自兹始无或

不记子其勿怠桓曰居君臣之位无有劳君其念哉

黄帝有熊氏始立灵台设五官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按外纪帝既受河图得其

五要乃设灵台立五官以叙五事命鬼臾蓲占星斗

苞授规正日月星辰之象于是乎有星官之书命羲

和占日尚仪占月车区占风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

斗刚所建始作甲子命容成作盖天以象周天之形

综六术以定气运六术者谓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

蓲占星气伶伦造律隶首作算数大挠作甲子也

按古三坟皇曰岐伯天师尔司日月星辰阴阳历数

尔正尔考无有差贷先时者杀不及时者杀尔惟戒

贷疑

作忒

少昊金天氏始设凤鸟氏为历正统四时诸司

按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

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

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

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

历正也元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

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

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元鸟燕也以春

分来秋分去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青鸟

鸧鴳也以立春鸣立夏止丹鸟鷩雉也以立秋来

立冬去入大水为蜃上四鸟皆历正之属

颛顼高阳氏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

属民

按国语楚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实使

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

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

杂会也谓司民司神之官各异

民之精爽不□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知能上下

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

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

之处位次主

处居也位祭位也次主次其尊卑先后也

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

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

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

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

祝太祝也掌祈福祥

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

名姓谓旧族若伯夷炎帝之后为尧秩宗生嘉

谷韭卵之属

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

屏摄之位

度疏数之度屏屏风也摄形如今要扇皆所以

分别尊卑为祭祀之位

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

宗宗伯也掌祭祀之礼

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谓之五官各司其序

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

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

求用不匮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

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

嘉生善物也九黎黎氏九人也夫人人人也

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

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

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

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

无相侵渎是为绝地天通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

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

南阳位正长也司主也属会也所以会群神使

各有分序不相干乱也周礼则宗伯掌祭也唐尚

书云火当为北北阴位也周礼则司徒掌土地人

民也绝地天通谓绝地民与天神相通之道三苗

九黎之后也三苗为乱行其凶德如九黎之为也

育长也尧平三苗之乱继育重黎之后使复典天

地之官羲氏和氏是也

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

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

司马氏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曰重实上天黎实下

地遭世之乱而莫之能御也

程国也伯爵也休父名也失官守谓失天地之

官而以诸侯为大司马宠尊也言休父之后世尊

神其祖以威耀其民言重能举上天黎能抑下地

今相远故不复通也乱谓幽平以下也

不然夫天地成而不变何比之有

言天地体成不复改变也何比之有言不相比

近也

陶唐氏

帝尧陶唐氏元载命羲氏和氏作历象以授人时

按书经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

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

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

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

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

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

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三百有六旬有六

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故尧

命之使敬顺昊天昊天言元气广大星四方中星

辰日月所会历象其分节敬记天时以授人也此

举其目下别序之马云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

按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元年命羲和历象

周制设大史小史统冯相保章之属以序岁时日月

以辨星野妖祥云物吉凶而隶于春官宗伯

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

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按周礼春官宗伯礼官之属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

四人小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

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史史官之长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以逆官府

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典则亦也逆迎也六典八八则冢宰所建

以治百官大史又建焉以为王迎受其治也大史

日官也春秋传曰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

居卿以底日礼也曰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居

犹处也言建六典以处六卿之职

凡辨者考焉不信者刑之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

有约剂者藏焉以贰六官六官之所登若约剂乱则

辟不信者刑之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

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

若今时作历日矣定四时以次序授民时之事春

秋传曰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本

于是乎在

颁告朔于邦国

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

告而受行之郑司农云颁读为班班布也以十二

月朔布告天下诸侯故春秋传曰不书日官失之

闰月诏王居门终月

门谓路寝门也郑司农云月令十二月分在青

阳明堂总章元堂左右之位惟闰月无所居居于

门故于文王在门谓之闰

大祭祀与执事卜日

执事大卜之属与之者当视墨

戒及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书

以次位常辨事者考焉不信者诛之大会同朝觐以

书协礼事及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大师抱天时与

大师同车

郑司农云大出师则大史主抱式以知天时处

吉凶史官主知天道故国语曰吾非瞽史焉知天

道春秋传曰楚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楚子使

问诸周大史大史主天道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

忌讳

冯相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冯乘也相视也世登高台以视天文之次序天

文属大史月令曰乃命大史守典奉司天日月

星辰之行宿离不贷贷音忒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

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乐

说说岁星与日常应太岁月建以见然则今历太

岁非此也岁日月辰星宿之位谓方面所在辨其

叙事谓若仲春辨秩东作仲夏辨秩南讹仲秋辨

秩西成仲冬辨在朔易会天位者合此岁日月辰

星宿五者以为时事之候若今历日太岁在某月

某日某甲朔日直某也国语曰王合位于三五孝

经说曰故敕以天期四时节有晚早趣勉趣时无

失天位皆由此术云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冬至日在牵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尺

五寸此长短之极极则气至冬无阳夏无伏阴

春分日在娄秋分日在角而月弦于牵牛东井亦

以其景知气至不春秋冬夏气皆至则是四时之

叙正矣

保章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保守也世守天文之变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

迁辨其吉凶

志古文识识记也星谓五星辰日月所会五星

有赢缩圜角日有薄食晕珥月有盈亏脁侧匿之

变七者右行列舍天下祸福变移所在皆见焉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星土星所主土也封犹界也大界则曰九州州

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

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

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元枵齐也娵訾卫也降娄

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

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

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气为象

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

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

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于地十二岁

而小周其妖祥之占甘氏岁星经其遗象也

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

之国郑司农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

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故春秋传曰凡分至

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故曰凡此五物以诏救

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

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以知和不其道亡矣

春秋襄十八年楚师伐郑师旷曰吾骤歌北风又

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是时楚师多

冻其命乖别审矣

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访谋也见其象则当预为之备以诏王救其政

且谋今年天时占相所宜次序其事

汉设太史太卜令丞而统于太常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

史太卜太医六令丞

后汉

后汉设太史令以掌天时星历明堂灵台二丞佐之

皆统于太常

按后汉书百官志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

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

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丞一

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

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汉官仪太史待诏三十七人其六人治历三人

龟卜三人庐宅四人日时三人易筮二人典禳九

人籍氏许氏典昌氏各三人嘉法请雨解事各二

人医二人灵台待诏四十二人其十四人候星二

人候日三人候风十二人候气三人候晷景七人

候锺律一人舍人

晋设太史令丞统于太常而别置灵台丞

按晋书职官志太常有博士协律校尉员又统太学

诸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庙太乐鼓吹陵等令太史又

别置灵台丞

宋仍设太史令统于太常

按宋书百官志太常太史令一人丞一人掌三辰时

日祥瑞妖灾岁终则奏新历太史三代旧官周世掌

建邦之六典正岁年以序事颁朔于邦国又有冯相

氏掌天文次序保章氏掌天文今之太史则并周之

太史冯相保章三职也汉西京曰太史令汉东京有

二丞其一在灵台

南齐

南齐设太史令丞仍隶于太常

按南齐书百官志太常领太史令一人丞一人

梁设太史令丞及灵台丞仍隶于太常

按隋书百官志太常卿视金紫光禄大夫统明堂二

庙太史太祝廪牺太乐鼓吹乘黄北馆典客馆等令

丞太史别有灵台丞

陈承梁设太史令仍隶于太常

按隋书百官志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所制品秩太

常卿秩二千石品第三太史令六百石品第五

北魏

孝文帝太和年诏议官制定太史博士等官阶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

令亡失无所依据太和中高祖诏群寮议定百官着

于令太史博士太卜博士太常日者从第七品下太

史助教第九品中

北齐

北齐置太史令丞统于太常

按隋书百官志太常属官有太史署令丞兼领灵台

太卜二局丞太史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

等事灵台掌天文观候太卜掌诸卜筮

北周

北周置太卜小卜龟占诸大夫士

按杜佑通典周官太卜掌三兆之法后周有太卜大

夫小卜上士龟占中士

隋置太史曹令丞隶于秘书省

按隋书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秘书省领著作太史二曹太史曹

置令丞各二人司历二人监候四人其历天文漏刻

视祲各有博士及生员太史令为从七品太史局

丞为正九品太史监候太史司历为从九品按天

文志高祖平陈得善天官者周坟为太史令坟博考

经书勤于教习自此太史观生始能识天官

炀帝大业三年改太史局为监后又以监为令而诸

员亦各有增减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百官志□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改太史局为监进令阶为从五品又

减丞为一人置司辰师八人增置监候为十人其后

又改监少监为令少令

炀帝大业年遣宫人就太史局教以星气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天文志炀帝遣宫人四

十人就太史局别诏袁充教以星气业成者进内以

参占验

唐设司天台监始置春夏秋冬中官之属仍设保章

正灵台郎

按唐书百官志司天台监一人正三品少监二人正

四品上丞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二人正七品上主事

一人正八品下监掌察天文稽历数凡日月星辰风

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有通元院以艺学召至京

师者居之凡天文图书器物非其任不得与焉每季

录祥眚送门下中书省纪于起居注岁终上送史馆

岁颁历于天下

武德四年改太史监曰太史局隶秘书省七年

废监候龙朔二年改太史局曰秘书阁局令曰秘

书阁郎中武后光宅元年改太史局曰浑天监不

隶麟台俄改曰浑仪监置副监及丞主簿改司辰

师曰司辰长安二年浑仪监复曰太史局废副监

及丞隶麟台如故改天文博士曰灵台郎历博士

曰保章正景龙二年改太史局曰太史监不隶秘

书省复置丞景云元年又为局隶秘书省逾月为

监岁中复为局二年改曰浑仪监开元二年复曰

太史监改令为监置少监十四年太史监复为局

以监为令而废少监天宝元年太史局复为监自

是不隶秘书省干元元年曰司天台艺术人韩□

刘恒建议改令为监置通元院及主簿置五官监

候及五官礼生十五人掌布诸坛神位五官楷书

手五人掌写御书有令史五人天文观生九十人

天文生五十人历生五十五人初有天文博士二

人正八品下历博士一人从八品上司辰师五人

正九品下装书历生掌候天文掌教习天文气色

掌写御历后皆省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正五品上副正

各一人正六品上掌司四时各司其方之变异冠加

一星珠以应五纬衣从其方色元日冬至朔望朝会

及大礼各奏方事而服以朝见

干元三年置五官正及副正

五官保章正二人从七品上五官监候三人正八品

下五官司历二人从八品上掌历法及测景分至表

五官灵台郎各一人正七品下掌候天文之变五官

挈壶正二人正八品上五官司辰八人正九品上漏

刻博士六人从九品下掌知漏刻凡孔壶为漏浮箭

为刻以考中星昏明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

武后长安二年置挈壶正干元元年与灵台郎

保章正司历司辰皆加五官之名有漏刻生四十

人典钟典鼓三百五十人初有刻漏视品刻漏典

事掌知刻漏检校刻漏后皆省

辽设司天监置太史令统司历灵台郎等员

按辽史百官志南面朝官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

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

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司天监有太史令有司历灵台郎挈壶正五官正丞

主簿五官灵台郎保章正司历监候挈壶正司辰刻

漏博士典钟典鼓

宋初设司天监置监少监丞统五官灵台保章之属

及修官制罢司天监立太史局有令正等官隶秘书

按宋史职官志司天监监少监丞主簿春官正夏官

正中官正秋官正冬官正灵台郎保章正挈壶正各

一人掌察天文祥异钟鼓漏刻写造历书供诸坛祀

祭告神名版位昼日监及少监阙则置判监事二人

以五官正充

礼生四人历生四人掌测验浑仪同知算造王式元

丰官制行罢司天监立太史局隶秘书省

太史局掌测验天文考定历法凡日月星辰风云气

候祥眚之事日具所占以闻岁颁历于天下则预造

进呈祭祀冠昏及大典礼则撰所用日其官有令有

正有春官夏官中官秋官冬官正有丞有直长有灵

台郎有保章正其判局及同判则选五官正以上业

优考深者充保章正五年直长至令十年一迁惟灵

台郎试中乃迁而挈壶正无迁法其别局有天文院

测验浑仪刻漏所掌浑仪台昼夜测验辰象

钟鼓院掌文德殿钟鼓楼刻漏进牌之事

印历所掌雕印历书南渡后并同隶秘书省长贰丞

郎轮季点检

算学元丰七年诏四选命官通算学者许于吏部就

试其合格者上等除博士中次为学谕元佑元年初

议者谓本监虽准朝旨造算学元未兴工其试选学

官亦未有应格窃虑徒有烦费乞罢修建崇宁三年

遂将元丰算学条制修成敕令五年罢算学令附于

国子监十一月从薛昂请复置算学大观三年太常

寺考究以黄帝为先师自常先力牧至周王朴以上

从祀凡七十人四年以算学生并入太史局宣和二

年诏并罢官吏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冬十二月丁巳朔试诸州所送

天文术士隶司天台无取者黥配海岛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金设司天台提点监少监掌天文历数之事而隶于

秘书监

按金史百官志司天台提点正五品监从五品掌天

文历数风云气色密以奏闻少监从六品判官从八

品教授旧设二员正大初省一员

系籍学生七十六人汉人五十人女直二十六

人试补长行

司天管勾从九品

不限资考员数随科十人设一员以艺业尤精

者充

长行人五十人

未受执事者试补管勾

天文科女直汉人各六人算历科八人三式科四人

测验科八人漏刻科二十五人

铜仪法物旧在法物库贞元二年始付本台

凡司天台学生女直二十六人汉人五十人听官民

家年十五以上三十以下试补又三年一次选草泽

人试补其试之制以宣明历试推步及婚书地理新

书试合婚安葬并易筮法六壬课三命五星之术

元初因金制设司天台兼设回回司天后设太史院

与台并建以颁历之政归院以学校之设隶台

按元史百官志司天监秩正四品掌凡历象之事提

点一员正四品司天监三员正四品少监五员正五

品丞四员正六品知事一员令史二人译史一人通

事兼知印一人属官提学二员教授二员并从九品

学正二员天文科管勾二员算历科管勾二员三式

科管勾二员测验科管勾二员漏刻科管勾二员并

从九品阴阳管勾一员押宿官二员司辰官八员天

文生七十五人中统元年因金人旧制立司天台设

官属至元八年以上都承应阙官增置行司天监十

五年别置太史院与台并立颁历之政归院学校之

设隶台二十三年置行监二十七年又立行少监皇

庆元年升正四品延佑元年特升正三品七年仍正

四品

回回司天监秩正四品掌观象衍历提点一员司天

监三员少监二员监丞二员品秩同上知事一员令

史二员通事兼知印一人奏差一人属官教授一员

天文科管勾一员筭历科管勾一员三式科管勾一

员测验科管勾一员漏刻科管勾一员阴阳人一十

八人世祖在潜邸时有旨征回回为星学者札马剌

丁等以其艺进未有官署至元八年始置司天台秩

从五品十七年置行监皇庆元年改为监秩正四品

延佑元年升正三品置司天监二年命秘书卿提调

监事四年复正四品

司天散官一十四钦象大夫从三品明时大夫颁朔

大夫以上正四品保章大夫从四品司元大夫正五

品授时郎从五品灵台郎正六品候仪郎从六品司

正郎正七品平秩郎从七品正纪郎挈壶郎以上正

八品司历郎司辰郎以上从八品

右司天品秩一十四阶自钦象至司辰由从三品至

从八品从三品至五品为宣授六品至八品为□授

□授则中书署牒宣授则以制命之

太史院秩正三品掌天文历数之事至元十五年始

立院置太史令等官一员至大元年升从二品设官

十员延佑三年升正二品设官十五员后定置院使

五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二员从三品同

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五品

都事一员从七品管勾一员从九品令史三人译史

一人知印二人通事一人宣使二人典吏二人

春官正兼夏官正一员正五品秋官正兼冬官正中

官正一员正五品保章正五员正七品保章副五员

正八品掌历二员正八品腹里印历管勾一员从九

品各省司历十二员正九品印历管勾二员从九品

灵台郎一员正七品监候六员从八品副监候六员

正九品星历生四十四员挈壶正一员从八品司辰

郎二员正九品灯漏直长一人教授一员从八品学

正一员从九品校书郎二员正八品

成宗元贞二年冬十二月丁未复司天台观星户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明钦天监设监正副统五官灵台保章挈壶之属

按明会典钦天监正官监正一员监副二员

首领官主簿一员

属官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员五官灵台郎四员

旧八员

五官保章正一员

旧二员

五官挈壶正一员

旧二员

五官监候二员

旧三员

五官司历二员五官司晨二员

旧八员

漏刻博士一员

旧六员

南京钦天监监正一员

旧有监副一员后革

主簿一员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员

内止选一员

五官灵台郎二员五官监候一员五官司历一员

旧有回回监官后俱革止设回回科博士三员今亦

凡钦天监官不由常选监正监副有缺于本监官内

五官正五官灵台郎缺于属官内保章正以下缺于

天文生内俱从礼部选定送部奏补

凡推算日月交食本监先期备开分杪时刻并起复

方位具奏礼部通行内外诸司临时救护食毕本监

仍按占书具奏如食不及一分与回回历虽食一分

以上俱不行救护至救护时本监官专报时候不随

班行礼如遇阴雨不见食本监官候复完时报各官

行四拜礼而退

凡岁造大统历先期二月初一日进呈来岁历样然

后刊造一十五本送礼部差人赍至南京并各布政

司照样刊印

凡每岁进御览月令历大统历七政躔度历洪武间

以九月初一日进后以十一月初一日进当日以大

统历给赐百官颁行天下东宫历同日于文华殿进

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历俱司礼监捧进本监仍具

本奏

凡颁历后各王府差人于内府司礼监关领其内府

各衙门亦于司礼监给散如琉球占城等外国正统

以前俱因朝贡每国给与王历一本民历十本今常

给者惟朝鲜国王历一本民历一百本

凡天文生年六十以上者嫡男许告替补无嫡男者

族丁许告习学仍照前例考补如缺役数多准以习

学子弟添充俟其考中方与收粮每岁册籍止以祖

户一丁为户首其续收补及余丁各附祖户之下不

许一族另立数户一丁开写数处希图朦胧顶补

凡天下府州县举到阴阳人堪任正术等官者俱从

吏部送本监考中送回选用不中者发回原籍为民

原保官吏治罪

凡观象台谯楼合用灯油木炭及祭祀斋宫调品壶

漏亦有油炭俱行礼部坐泒顺天府送用

凡本监俸粮初于礼部支给后从户部拨本监自行

收放今于禄米仓关支

凡本监造历每年六月内从礼部发到历样刊印完

给散南京各衙门并直隶各府州县

凡占候天象本监自洪武以来设观星台于鸡鸣山

上令天文生分班昼夜观望或有变异开具揭帖呈

堂上官当奏闻者随即具奏

凡天文生俱以世业子弟习学考选食粮分拨各科

凡本监造历梨板颜料俱上元江宁二县解纳

凡本监观星台每岁合用灯油木炭俱上元江宁二

县解纳本台官生岁给御寒毛袄一领从南京工部

转行内府甲字等库关给

凡本监天文生食粮月支米六斗于南京礼部关支

凡选郊祀时享等项日期每岁十一月中本监堂上

官择日率历科官午后沐浴更衣于本衙门斋宿次

日早会选具副本请旨仍具例行内府中路并设案

题本得旨次日早掌印官捧正本照例行至奉天门

案前跪进俟御览毕叩头由东门出复班仍具揭帖

差官赍赴礼部太常寺知会

凡营造出师等事奉旨选择年月日时方位进呈若

陵寝及各王府安葬选择吉地奏用其差委官生各

有次第不许紊乱

凡每岁立春前期五日本监官面奏差官二员往顺

天府候气至日回监具呈依书占奏

凡立春前期候气官同顺天府官赴东直门外导迎

芒神春牛至府

凡遇圣节正旦冬至及颁诏大礼先期本监官面奏

设定时鼓于文楼至期定时漏刻博士一员报时五

官司晨一员立御道东鸡唱五官司晨一员击鼓漏

刻博士一员登文楼上候上升殿鸣鞭毕报时官捧

时牌报卯时鸡唱官唱日出卯照万方光四表毕击

鼓五声

凡本监习业者分为四科自五官正以下与天文生

阴阳人各专一科回回官生附隶本监子弟仍世其

业以本国土板历相兼推算

太祖洪武元年改太史院为司天监

按明会典钦天监国初置太史监设太史令通判太

史监事佥判太史监事校事郎并五官正等官后改

监为院设院使同知院判五官正典簿雨旸司时序

郎纪候郎等官洪武元年改太史院为司天监设监

令少监监丞主簿主事五官正副及监候司晨漏刻

博士又置回回司天监设监令少监监丞

洪武三年始改钦天监正五品衙门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四年改钦天监散官名号

按明会典四年改监令为正仪大夫少监分朔大夫

五官正司元大夫监丞灵台郎五官保章正平秩郎

五官灵台郎司正郎五官挈壶郎等散官

洪武六年令钦天监人员永远习业

按明会典凡本监人员洪武六年令永远不讦迁动

子孙只习学天文历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发

海南充军

洪武十四年定品级员数其散官从文职给授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二十二年改监令为监正监丞为监副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三十一年革回回监而其历法亦隶之本监

按明会典云云

孝宗弘治元年给观象台官生御寒毛袄

按明会典凡钦天监观象台官生弘治元年奏定每

二年一次给与御寒毛袄冬初具题行工部关领

弘治十八年定钦天监官生占候用印奏闻

按明会典凡天文如日月星辰风云霾雾本监各委

官生昼夜占候或有变异旧例自具白本占奏正统

后始会堂上官佥书同奏弘治十八年始用印信其

观象台分定四面每面天文生四人专视

武宗正德十一年奏准各科有缺选本科专业精通

者送补

按明会典云云

正德十四年题准考课官生定例

按明会典正德十四年题准本监堂上官从公选取

官生聪俊子弟并堪充教师人员送礼部考选年资

艺术相应者发回本监各科各置课簿明立教条按

月考试礼部仍委官一员并本监堂上官三员相兼

提督仍置印信文簿二本按季考试附写次第一本

存留备照一本印封送部查考每年终连人簿送部

督同本监堂上官出题考校以验勤惰定其高下如

无进益连该科教师亦量加责罚以示劝惩

世宗嘉靖三年奏准凡内灵台教师三年教有成效

量授署职仍于本台教习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十五年定钦天监仍于八月初旬会选祭祀日

按明会典嘉靖十五年钦改大报等祀日册本监于

八月初旬照旧会选将选过祭祀日期具印信揭帖

开送礼部登册九月初一日礼部奏进

嘉靖十九年令以十月初一日进历颁赐百官

按明会典云云

穆宗隆庆四年定天文生食粮人数及类考顶补之

按明会典凡天文生食粮月支七斗阴阳人四斗俱

照医士医生例其谯楼阴阳人止支三斗隆庆四年

题定人数历科七十五名天文科八十名漏刻科三

十五名谯楼四十名回回科五十名各食粮供事

是年题准天文生有缺候年终类考先尽嫡男顶补

如户绝及嫡男艺业生疏者方将习学余丁照数收

补其嫡男仍候再考定夺

神宗万历四年题准凡观象台观候官生每二岁给

与胖袄一次

按明会典云云

皇清

大清会典钦天监初专设汉官康熙四年始设满官

正官

满汉监正各一员

满汉左右监副各二员

首领官

满汉主簿各一员

属官

满五官正二员汉军五官正一员汉春夏中秋

冬官正各一员

满五官灵台郎三员汉军五官灵台郎一员汉

五官灵台郎四员旧有汉五官保章正二员后

满五官挈壶正二员汉五官挈壶正二员

汉五官监候正一员

汉五官司历一员初设二员康熙十四年裁一

汉军五官司晨一员初设汉五官司晨一员康

熙十四年裁

满博士六员汉军博士一员汉博士二十五员

初设三十九员康熙四年裁十四员

满笔帖式十二员俱满汉文蒙古笔帖式二员

汉军笔帖式六员

钦天监正五品衙门设满监正一员掌理印务

汉治理历法一员管理历法天文等事满汉左

监副各一员满汉右监副各一员满汉主簿各

一员笔帖式二十员所属历科天文科漏刻科

等官各有职掌分列于后

凡职掌顺治元年本监遇有具题行文等事俱

属礼部十五年本监与礼部分析职掌康熙二

年仍归礼部十年题准分析职掌除立春日春

牛芒神仍由礼部

进呈外其余一应职掌俱归本监掌行

凡每年十月初一日恭进历日预期具题移会

内务府酌派官员接捧

进呈其散给王以下各官历日具题移会各都统

各部院衙门至日贝子以下文武官员俱齐集

午门外行礼恭候颁历

凡遇

皇上行幸题泒候时官随往

凡遇

山陵及宫室营建公务题泒看风水官并候时官前

凡祭祀吉庆兴造诸典礼吉期俱由本监选择

或具题或行文移送

凡本监官员遇缺行文吏部补授满汉天文生

由本监考取咨明吏部

凡办造历本应用物料银两俱由本监移文于

各部支领

凡立春前十日旧例题差本监官二员前往顺

天府候气康熙八年题准停止

凡每年正旦寅时候风起何方即该直官所

报按占具题

凡每年二月初一日

进呈来岁历样四月初一日颁发各省历样各二

本兵部驿送各布政司照式刊颁九月预期具

题颁历十月初一日进呈

御览等历

皇上御览历缮写满汉上历二本刷印满汉民历二

本满汉七政历二本用黄绫壳面套黄罗销金

包袱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刷印满汉民历二本满汉七政历二本用黄

绫壳面套黄罗销金包袱

皇贵妃

贵妃

妃俱刷印满汉民历二本满汉七政历二本用金

黄绫壳面套金黄罗销金包袱

嫔刷印满汉民历二本满汉七政历二本用红绫

壳面红罗销金包袱无套

皇太子刷印满汉民历二本满汉七政历二本用

黄绫壳面套黄素绫包袱以上历日俱不用印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给满汉民历二本满

汉七政历二本王用红绫壳面红罗销金包袱

贝勒用红绫壳面红绵纸包封贝子用黄裱纸

壳面红绵纸包封公用红绵纸包封公主等各

给满汉民历二本固伦公主用红绫壳面红绵

纸包封和硕公主用黄裱纸壳面红绵纸包封

满洲官员给满历蒙古官员给蒙古历汉军官

员给汉历俱发各该都统其各衙门汉官每员

给民历一本各衙门坐历另于初三日行文赴

监支取共用汉历二万四千三百余本直隶八

府奉天锦州二府每府给民历一千本蒙古藩

王给蒙古历一百本朝鲜国王给汉民历一百

本以上历日俱用印康熙十一年令每年用满

字小本民历五本汉字小本民历五本俱用蓝

绫面无套又满汉字兼写小本民历一本用黄

绫壳套同凌犯历日

进呈

凡遇日月交食前期五日推算将京师所食并

各省所食分杪时刻起复方位绘图

进呈请

□礼部颁行直省临期一体救护复于食前数日

具题至期本监满汉官赴观象台同礼部官测

验别泒本监官生赴救护衙门置香候时报初

亏食甚复圆等事礼毕本监依交食原象绘图

并按占书具奏如阴云不见者不占食不及一

分者不行救护

凡天象或有变异该直官呈报应奏者按占

密题其占书以观象玩占为准

凡八节风占新法俱预行推测绘图

进呈康熙十九年奉

旨停止仍候风按占具题

凡遇

坛庙祭祀本监泒博士二员同太常寺官在祭所报

凡值每月常朝及庆贺经筵进书诸大典于

皇上升殿之前本监泒博士二员同礼部鸿胪寺官

干清门报时请

凡遇册封外国本监泒科官一员前往

凡本监官生有父母丧例免丁忧止许奔丧三

个月

凡天文生顺治初设汉天文生六十六名康熙

五年题准添设汉天文生九十四名九年题准

每旗选取满洲官学生六名汉军官学生四名

交钦天监分科教习有精通者以本衙门满汉

博士补用又题准满天文生照无品级笔帖式

给俸又

谕给与天文生从九品顶带照例补用十四年题准

每旗裁满洲天文生四名汉军天文生三名止

留每旗满洲天文生二名汉军天文生一名又

裁汉天文生八十名现在满天文生十六名汉

军天文生八名汉天文生八十名

凡考校各科满汉天文生每岁听本监考校稽

察术业如旗下天文生缺本监行文国子监取

官学生选补

凡设科顺治元年本监设四科又

谕回回科不许再报交食以乱新法康熙三年

谕回回科凌犯历不必用九年

谕回回科不必再报夏季天象十四年议准回回科

推算虚妄革去不用止存三科

历科

满五官正二员汉春官正一员夏官正一员中

官正一员秋官正一员冬官正一员汉五官司

历一员满博士一员汉军博士一员汉博士十

七员职司推筭日月交食七政经纬躔度合朔

弦望节气交宫开注

御览总历时宪民历颁行中外校对小本历日择选

祀册日期校正春图督令工匠办造历本校对

板样等事又汉军秋官正一员满博士二员职

司推筭凌犯历日番译校对

一每年祭祀日期旧例于九月中选择开送礼

部康熙十年移送太常寺

一每年六月顺天府将春牛图移文过监校正

颜色随行绘画送监译写候立春日分送诸王

贝勒各一张

一汉民历板刊刻二副先刷二十八本分送十

四省布政司各二本一用印存司一不用印照

样刊颁

一造满汉民历蒙古历七政等历所用纸张绫

绢颜科及工价银两行文户部支领梨木板包

袱行文工部支领

天文科

满五官灵台郎三员汉军五官灵台郎一员汉

五官灵台郎四员汉五官监候一员满博士三

员汉博士二员职司观候天象日月旁气风云

雷雨气晕飞流测验日出日没中影中星月五

星凌犯占验周天星座移徙动摇芒角喜怒七

曜躔度五星妖变等事

一每日满汉官各一员督率天文生一十五员

在观象台昼夜观候每一更四人轮直分定四

面按时记注风云晴雨雷电起发次日呈堂或

遇天象变异即时呈报

一每年正旦寅时候风起何方即行呈报每岁

八节俱按时候风起呈报

一每岁雷初发声候起自何方即时呈报

一每岁晴雨该直官生按时验明记注缮写晴

明风雨录满字一本汉字一本于次年二月初

一日

进呈俱用黄绫壳面套所用纸张等项于户部支

一观象台上旧列简仪浑仪天体下有晷景堂

表壶漏康熙十三年将旧仪存贮台下用新制

各仪六座安设台上一为黄道经纬仪一为赤

道经纬仪一为地平经纬仪一为象限仪一为

纪限仪一为天体仪一应测验俱按六仪新法

凡满汉官于观象台占候者冬给貉皮各一

件天文生每二年给羊皮袍一件貉皮帽一顶

于工部支领又昼夜测验开写风呈所用纸张

黄蜡于户部支领笔墨芦席木炭等项于工部

支领

漏刻科

满五官挈壶正二员汉五官挈壶正二员汉军

五官司晨一员汉博士六员职司开注奇门出

师方向相看内外营建宫室山陵风水推合大

婚选择吉期考极定向测对中星调品壶漏较

正时刻管理谯楼及一应祭祀朝会颁诏册封

诸大典候时报时等事

一内廷侍直官生昼夜候时每日给香烛煤炭

于内务府支给

一凡遇修建

山陵该相度官加衔加俸给赏有差凡遇兴造

宫殿执事官员各有花红给赏

一每年委官二员管理谯楼壶漏更香自十月

起二月止行文工部支取木炭其各处时香于

内务府户部光禄寺取用

一阴阳人十名每昼夜二名随科官在谯楼定

更报时该科官不时稽察

一候时官生自十月起二月止行文工部支取

木炭

康熙九年

上谕礼部天文关系重大必选择得人令其专心习

学方能通晓精微着选取官学生令其与汉天

文生一同习学有精通者俟该衙门缺出考试

补用作何选取习学尔部议奏特谕康熙九年

九月初四日

康熙十六年

上谕礼部帝王克谨天戒凡有垂象皆关治理故设

立专官职司占候所系甚重一切祥异理应详

加推测不时具奏今钦天监衙门止于寻常节

气尚有观验至今岁三月初间霜雾及以前星

辰凌犯等项应行占奏者并未奏闻皆由该监

官员蒙昧疏忽有负职掌尔部即行察议具奏

以后钦天监所奏占候本章内阁照例票拟批

发特谕康熙十六年三月十三日

钦天监部总论

风俗通

论占候

俗论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

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

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南飞来因伏伺见凫

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

官属履也每当朝时叶门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

明帝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音声但云叶太史候

望在上西门上遂以占星辰省察气祥谨按国家畏

天之威思求谴告故于上西门城上候望近太史寺

令丞躬亲灵台位国之阳之安别在宫中惧有得失

故参之也何有伺一飞凫遂建其处乎

性理会通

论官

古之时分羲和以职天道以正四时遂司其方主其

时政在尧谓之四岳周乃六卿之任统天下之治者

也后世学其法者不复知其道故星历为一技之事

而与政分矣

钦天监部名臣列传一

史赵

按左传昭公八年秋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

围陈宋戴恶会之冬十一月壬午灭陈舆嬖袁克杀

马毁玉以葬楚人将杀之请置之既又请私私于幄

加绖于颡而逃使穿封戍为陈公曰城麇之役不谄

侍饮酒于王王曰城麇之役女知寡人之及此女其

辟寡人乎对曰若知君之及此臣必致死礼以息楚

国晋侯问于史赵曰陈其遂亡乎对曰未也公曰何

故对曰陈颛顼之族也岁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

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

陈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

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

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其

兆既存矣

子韦

按拾遗记宋景公之世有善星文者许以上大夫之

位处于层楼延阁之上以望气象设以珍食施以宝

衣其食则有渠沧之凫煎以桂髓丛庭之鷃蒸以密

沬淇漳之鳢脯以青茄九江珠穟爨以兰苏华清夏

洁洒以□缟华清井之澄华也饔人视时而叩钟伺

食以击盘言每食而辄击钟磬也悬四时之衣春夏

金玉为饰秋冬以翡翠为温烧异香于台上忽有野

人被草负笈扣门而进曰闻国君爱阴阳之术好象

纬之秘请见景公乃延之崇堂语则及未来之兆次

及已往之事万不失一夜则观星望气昼则执算披

图不服宝衣不甘奇食景公谢曰今国丧乱微君何

以辅之曰德之不均乱将及矣修德以来人则天应

之祥人美其化景公曰善遂赐姓曰子氏名之曰韦

即子韦也

屠余

按说苑晋太史屠余见晋国之乱见晋平公之骄而

无德义也以其国法归周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

之国其孰先亡对曰晋先亡威公问其说对曰臣不

敢以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不当曰

是何能然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多怨曰是何伤示

以邻国不服贤良不兴曰是何害是不知所以存所

以亡故臣曰晋先亡居三年晋果亡威公又见屠余

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曰

天生民令有辨有辨人之义也所以异于禽兽麋鹿

也君臣上下所以立也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

日男女切踦固无休息淫昏康乐讴歌好悲其主勿

知恶此亡国之风也臣故曰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

果亡威公又见屠余而问曰孰次之屠余不对威公

固请屠余曰君次之威公惧求国之长者得锜畴田

邑而礼之又得史理赵巽以为谏臣去苛令三十九

物以告屠余屠余曰其尚终君之身臣闻国之兴也

天遗之贤人与之极谏之士国之亡也天与之乱人

与善谀者威公薨九月不得葬周乃分而为二故有

道者言不可不重也

落下闳

按益都耆旧传闳字长公明晓天文隐于落下武帝

征待诏太史于地中转浑天改颛顼历作太初历拜

侍中不受曰后八百岁此历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

后汉

王立

按三国魏志太祖本纪注张璠汉纪曰初天子败于

曹阳欲浮河东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

犯镇星于牛斗过天津荧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

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将自轵关东出立又谓宗

正刘艾曰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

之象也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立后数言于帝曰

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

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公闻之使人

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台产

按晋书本传产字国□上洛人汉侍中崇之后也少

专京氏易善图谶秘纬天文洛书风角星算六日六

分之学尤善望气占候推步之术隐居商洛南山兼

善经学泛情教授不交当世刘曜时灾异特甚命公

卿各举博识直言之士一人其大司空刘均举产曜

亲临东堂遣中黄门策问之产极言其故曜览而嘉

之引见访以政事产流涕歔欷具陈灾变之祸政化

之阙辞甚恳至曜改容礼之署为博士祭酒谏议大

夫领太史令至明年而其言皆验曜弥重之转大中

大夫岁终三迁历位尚书光禄大夫太子少师位特

进金章紫绶爵关中侯

北魏

晁崇

按魏书本传崇字子业辽东襄平人也家世史官崇

善天文术数知名于时为慕容垂太史郎从慕容宝

败于参合获崇后乃赦之太祖爱其伎术甚见亲待

从平中原拜太史令诏崇造浑仪历象日月星辰迁

中书侍郎令如故天兴五年月晕左角蚀将尽崇奏

曰占为角虫将死时太祖既□姚平于柴壁以崇言

之征遂命诸军焚车而反牛果大疫舆驾所乘巨犗

数百头亦同日毙于路侧自余首尾相继是岁天下

之牛死者十七八麋鹿亦多死崇弟懿明辩而才不

及崇也以善北人语内侍左右为黄门侍郎兄弟并

显懿好矜容仪被服僭度言音类太祖左右每闻其

声莫不惊竦太祖知而恶之后其家奴告崇与懿叛

又与

臣王次多潜通招引姚兴太祖□之及兴寇

平阳车驾击破之太祖以奴言为实还次晋阳执崇

兄弟并赐死

张渊

按魏书本传渊不知何许人明占候晓内外星分自

云尝事苻坚坚欲南征司马昌明渊劝不行坚不从

果败又仕姚兴父子为灵台令姚泓灭入赫连昌昌

复以渊及徐辩对为太史令世祖平统万渊与辩俱

见获世祖以渊为太史令数见访问神二年世祖

将讨蠕蠕渊与徐辩皆谓不宜行与崔浩争于世祖

前语在浩传渊专守常占而不能钩深致远故不及

浩后为骠骑军谋祭酒尝着观象赋曰易曰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然则三极虽殊妙本同一显昧虽遐

契齐影响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

可见明矣夫机象冥缅至理幽元岂伊管智所能究

畅然歌咏之来偶同风人目阅群宿能不歌吟是时

也岁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阊阖晨鼓而萧瑟

流火夕暵以摧颓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

时逝怀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叹巨艰之未

终抱殷忧而不寐遂仿徨于穷谷之里杖策陟神岩

之侧乃仰观太虚纵日远览吟啸之顷懔然增怀不

览至理拔自近情常韵发于宵夜不任咏歌之末遂

援管而为赋其辞曰陟秀峰以遐眺望灵象于九霄

□紫宫之环周嘉帝座之独标瞻华□之荫蔼何虚

中之迢迢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尔乃纵目

远览傍极四维北鉴机衡南□太微三台皦皦以双

列皇座冏冏以垂晖虎贲执锐于前阶常陈屯聚于

后闱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仰见造父爰及王良傅

说登天而乘尾奚仲托精于津阳织女朗列于河湄

牵牛焕然而舒光五车亭柱于毕阴两河侠井而相

望灼灼群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储贰副

天庭延三吏论道纳言各有攸司将相次序以卫守

九卿珠连而内侍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

异左则天纪枪棓摄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狱库

楼□□以灼明骑官腾骧而奋足天市建肆于房心

帝座磥落而电烛于前则老人天社清庙所居明堂

配帝灵台考符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于参隅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鸡伺晨于参墟右则少微轩辕

皇后之位嫔御相次尊卑有秩御宫典仪女史执笔

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于后则有车府

传舍匏瓜天津扶匡照曜丽珠佩珍人星丽元以闲

逸哭泣连属而趋坟河鼓震雷以磕腾□蟠萦而

轮菌于是周章高眄还旋辰极既觌钩陈中禁复□

天帝休息渐台可升离宫可即酒旗建醇醪之旌女

□列窈窕之色辇道屈曲以微焕附路立于云阁之

侧其列星之表五车之间乃有咸池鸿沼玉井天渊

建树百果竹林在焉江河炳着于上穹素气霏霏其

带天神龟曜甲于清冷龙鱼摛光以□连又有南门

鼓吹器府之官奏彼丝竹为帝娱欢熊罴绵络于天

际虎豹倏煜而晖烂弧精引弓以持满狼星摇动于

霄端其外则有燕秦齐赵列国之名雷电霹雳雨落

云征陈车策驾于氐南天驷骋步于太清园苑周回

以曲列仓廪区别而殊形内则尚书大理太一天一

之宫柱下着术传示无穷六甲候大帝之所须内厨

进御膳于皇躬天船横汉以普济积水候灾于其中

阴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辅翼皇极而阐元风恢恢

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乃命荧惑伺彼

骄盈执法刺举于南端五侯议疑于水衡金火时出

以成纬七宿匡卫而为经暐晔昱其并曜粲若三春

之荣□夫天官之罗布故作则于华京及其灾异之

兴出无常所归邪缤纷飞流电举妖星起则殃及晋

平□乘龙则祸连周楚或取证于逢公或推变于

午乃有钦明光被填逆水府洪波滔天功隆大禹此

则冥数之大运非治纲之失绪盖象外之妙不可以

粗理寻重元之内难以荧燎□至于精灵所感迅逾

骇向荆轲慕丹则白虹贯日而不彻卫生画策则太

白食昴而摛朗鲁阳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严陵来

游而客气着于干象斯皆至感动于神祇诚应□于

既往尔乃四气鳞次斗建辰移虽无声言三光是知

星中定于□明影度以之不差测水旱于未然占方

来之安危阴精乘箕则大飙暮鼓西南入毕则淫雨

滂譬有晋锺之应铜山风云之从班螭若夫冥车

潜驾时乘六虬大仪回运万象俱流北斗俄其西倾

群星忽以匿幽望舒纵辔以骋度灵轮浃旦而过周

尔乃凝神远瞩晒目八荒察之无象视之眇茫状若

浑元之未判别又似浮海而□沧浪幽遐迥以希夷

寸眸焉能究其傍于是乎夜对山水栖心高镜远寻

终古攸然独咏美景星之继昼大唐尧之德盛嘉黄

星之靡锋明虞舜之不竞畴吕尚之宵梦善登辅而

翼圣钦管仲之察微见虚危而知命叹荧惑之舍心

高宋景之守政壮汉祖之入秦奇五纬之聚映尔乃

历象既周相佯岩际寻图籍之所记着星变乎书契

览前代之将沦咸谴告于□世桀斩谏以星孛纣鸩

荒而致彗恒不见以周衰枉□行而秦灭谅人事之

有由岂妖灾之虚设诚庸王之难悛故明君之所察

尧无为犹观象而况德非乎先哲先是太祖太宗时

太史令王亮苏坦世祖后破和龙得冯文通太史令

闵盛高祖时太史令赵樊生并知天文后太史赵胜

赵翼赵洪庆胡世荣胡法通等二族世业天官者又

有容城令徐路善占候世宗时坐事系冀州狱别驾

崔隆宗就禁慰问路曰昨夜驿马星流计赦即时应

至隆宗先信之遂遣人试出城候焉俄而赦至时人

重之永安中诏以恒州民高崇祖善天文每占吉凶

有验特除中散大夫永熙中诏通直散骑常侍孙僧

化与太史令胡世荣张龙赵洪庆及中书舍人孙子

良等在门下外省校比天文书集甘石二家星经及

汉魏以来二十三家经占集为五十五卷后集诸家

撮要前后所上杂占以类相从日月五星二十八宿

中外官图合为七十五卷僧化者东莞人识星分案

天占以言灾异时有所中普泰中尔朱世隆恶其多

言遂系于廷尉免官永熙中出帝召僧化与中散大

夫孙安都共撰兵法未就而帝入关遂罢元象中死

于晋阳

北齐

权会

按北齐书本传会字正理河间鄚人也志尚沈雅动

遵礼则少受郑易探赜索隐妙尽幽微诗书三礼文

义该洽兼明风角妙识元象魏武定初本郡贡孝廉

策居上第解褐四门博士仆射崔暹引为馆客甚敬

重焉命世子达拿尽师傅之礼会因此闻达暹欲荐

会与马敬德等为诸王师会性恬静不慕荣势耻于

仕宦固辞暹亦识其意遂罢荐举寻被尚书符追着

作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余

并如故会参掌虽繁教授不阙性甚儒□似不能言

及临机答难酬报如响动必稽古辞不虚发由是为

儒宗所推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

宿□家昼夜承闲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

虽明风角解元象至于私室辄不及言学徒有请问

者终无所说每云此学可知不可言诸君并贵游子

弟不由此进何烦问也会唯有一子亦不以此术教

之其谨密也如此曾令家人远行久而不反其行还

垂欲至宅乃逢寒雪寄息他舍会方处学堂讲说忽

有旋风瞥然吹雪入户会乃笑曰行人至何意中停

遂命使人令诣某处追寻果如其语每为人占筮小

大必中但用爻辞彖象以辩吉凶易占之属都不经

口会本贫生无仆隶初任助教之日乘驴上下且

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

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忽有二人一人牵头

一人随后有似相助其回动轻漂有异生人渐渐失

路不由本道会心甚怪之遂诵易经上篇一卷不尽

前后二人忽然离散会亦不觉堕驴因尔迷闷至明

始觉方知堕驴之处乃是郭外纔去家数里有一子

字子袭聪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先亡临送者

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武平年自

府还第在路无故马倒遂不得语因尔暴亡时年七

十六注易一部行于世会生平畏马位望既至不得

不乘果以此终

李淳风

按唐书本传淳风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

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撰自见淳风幼爽秀通群书

明步天历算贞观初与傅仁均争历法议者多附淳

风故以将仕郎直太史局制浑天仪诋摭前世得失

着法象书七篇上之擢承务郎迁太常博士改太史

丞与诸儒修书迁为令太宗得秘谶言唐中弱有女

武代王以问淳风对曰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

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帝曰我求而杀之奈何

对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

之戮淫及无辜且陛下所亲爱四十年而老老则仁

虽受终易姓而不能绝唐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

逞则陛下子孙无遗种矣帝采其言止淳风于占候

吉凶若节契然当世术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学习可

致终不能测也以劳封昌乐县男奉诏与算博士梁

述助教王真儒等是正五曹孙子等书刊定注解立

于学官撰麟德历代戊寅历候者推最密自秘阁郎

中复为太史令卒所撰典章文物志已巳占等书传

于世子该孙仙宗并擢太史令唐初言历者惟傅仁

均仁均滑州人终太史令

尚献甫

按唐书本传献甫卫州汲人善占候武后召见由道

士擢太史令辞曰臣梗野不可以事官长后改太史

局为浑仪监以献甫为令不隶秘书省数问灾异又

于上阳宫集术家撰方域等篇长安二年荧惑犯五

诸侯献甫自陈五诸侯太史位臣命纳音金也火金

之仇臣且死后曰朕为卿厌之迁水衡都尉谓曰水

生金卿无忧至秋卒后嗟异复以浑仪监为太史局

严善思

按唐书本传善思名撰同州朝邑人以字行父延与

河东裴元证陇西李真蔡静皆通儒术该晓图谶善

思传延业褚遂良上官仪等奇其能高宗封泰山举

销声幽薮科及第调襄阳尉居亲丧庐墓因隐居十

年武后时擢监察御史兼石拾遗内供奉数言天下

事方酷吏构大狱以善思为详审使平活八百余人

原千余姓长寿中按囚司刑寺罢疑不实者百人来

俊臣等疾之诬以罪□交趾五岁得还是时李淳风

死候家皆不效乃诏善思以著作佐郎兼太史令圣

历二年荧惑入舆鬼后问其占对曰大臣当之是年

王及善卒长安中荧惑入月镇犯天关善思曰法当

乱臣伏罪而有下谋上之象岁余张柬之等起兵诛

二张迁给事中后崩将合葬干陵善思建言尊者先

葬卑者不得入今启干陵是以卑动尊术家所忌且

元阙石门冶金锢隙非攻凿不能开神道幽静多所

惊黩若别攻隧以入其中即往昔葬时神位前定更

且有害曩营干陵国有大难易姓建国二十余年今

又营之难且复生合葬非古也况事有不安岂足循

据汉世皇后别起陵墓魏晋始合葬汉积祀四百魏

晋祚率不长亦其验也今若更择吉地附近干陵取

从葬之义使神有知无所不通若其无知合亦何益

山川精气上为列星葬得其所则神安而后嗣昌失

其宜则神危而后嗣损愿割私爱使社稷长久中宗

不纳神龙中武后丧公除太常请大习乐供郊庙诏

未许善思奏曰乐者气化所以感天地调五行汉魏

丧礼以日易月盖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礼阴也乐阳也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

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

私害公请如太常奏帝从之迁礼部侍郎表皇后擅

政为社稷忧求汝州刺史尝语姚崇曰韦氏祸且涂

地相王所居有华盖紫气必位九五公善护之及睿

宗立崇以语闻召拜右散骑常侍初谯王重福徙均

州过汝善思为刺史及谋反伪除礼部尚书重福败

坐关通论死吏部尚书宋璟户部郎中李邕薄其罪

给事中韩思复固请乃流静州始善思为御史中书

舍人刘允济为酷吏所陷且死善思力讼其冤得免

户部尚书王本立见之曰祁奚之救叔向严公有之

后见允济语未尝及之思复之解善思也亦不自德

时称长者之报后遇赦还开元十六年卒子向干元

中为凤翔尹三世皆年八十五云

后周

赵延义

按五代史本传延义字子英秦州人也曾祖省躬通

数术避乱于蜀父温珪事蜀王建为司天监每为建

占吉凶小不中辄加诘责温珪临卒戒其子孙曰数

术吾世业然吾仕乱国得罪而几死者数矣子孙能

以佗道仕进者不必为也然延义少亦以此仕蜀为

司天监蜀亡仕唐为星官延义兼通三式颇善相人

契丹灭晋延义随虏至镇州李筠白再荣谋逐麻荅

归汉犹豫未决延义假述数术赞成之周太祖自魏

以兵入京师太祖召延义问汉祚短促者天数邪延

义言王者抚天下当以仁恩德泽而汉法深酷刑罚

枉滥天下称冤此其所以亡也是时太祖方以兵围

苏逢吉刘铢第欲诛其族闻延义言悚然因贷其族

二家获全延义事周为太府卿判司天监以疾卒

王处讷

按宋史本传处讷河南洛阳人少时有老叟至舍煮

洛河石如面令处讷食之且曰汝性聪悟后当为人

师又尝梦人持巨鉴星灿然满中剖腹纳之觉而

汗洽月余心□犹觉痛因留意星历占候之学深究

其旨晋末之乱避地太原汉祖时领节制辟置幕府

即位擢为司天夏官正出补许田令召为国子尚书

博士判司天监事周祖尝与处讷同事汉祖雅相厚

善及自邺举兵入汴遽命访求处讷得之甚喜因问

以刘氏祚短事对曰人君未得位常务宽大既得位

即思复雠汉氏据中土承正统以历数推之其大祀

犹永第以高祖得位之后多报雠杀人及夷人之族

结怨天下所以运祚不长周祖蹶然太息适发兵围

汉大臣苏逢吉刘铢等家待旦将行拿戮遽命止之

逢吉已自杀止诛刘铢余悉全活广顺中迁司天少

监世宗以旧历差舛俾处讷详定历成未上会枢密

使王朴作钦天历以献颇为精密处讷私谓朴曰此

历且可用不久即差矣因指以示朴朴深然之至建

隆二年以钦天历谬误诏处讷别造新历经三年而

成为六卷太祖自制序命为应天历处讷又以漏刻

无准重定水称及候中星分五鼓时刻俄迁少府少

监太平兴国初改司农少卿并判司天事六年又上

新历二十卷拜司天监岁余卒年六十八子熙元

苗训

按宋史本传训河中人善天文占候之术仕周为殿

前散员右第一直散指挥使显德末从太祖北征训

视日上复有一日久相摩荡指谓楚昭辅曰此天命

也夕次陈桥太祖为六师推戴训皆预白其事既受

禅擢为翰林天文寻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

书年七十余卒

周克明

按宋史本传克明字昭文曾祖德扶唐司农卿祖杰

开成中进士解褐获嘉尉历弘文馆校书郎中和中

僖宗在蜀杰上书言治乱万余言擢水部员外郎三

迁司农少卿杰精于历算尝以大衍历数有差因敷

衍其法着极衍二十四篇以究天地之数时天下方

乱杰以天文占之惟岭南可以避地乃遣其弟鼎求

为封州录事参军杰天复中亦弃官家南适岭表

刘隐素闻其名每令占候天文灾变杰自以年老尝

策名中朝耻以星历事僭伪乃谢病不出龑袭位强

起之令知司天监事因问国祚修短杰以周易筮之

得比之复曰卦有二土土数生五成于十二五相比

以岁言之当五百五十龑大喜赏甚厚龑以梁贞

明三年僭号至开宝四年国灭止五十五年盖杰举

成数以避害耳大有中迁太常少卿卒年九十余杰

生茂元亦世其学事龑至司天少监归宋授监丞而

卒即克明之父也克明精于数术凡律历天官五行

谶纬及三式风云龟筮之书靡不究其指要开宝中

授司天六壬改台主簿转监丞五迁春官正克明颇

修词藻喜藏书景德初尝献所著文十编召试中书

赐同进士出身三年有大星出氐西众莫能辨或言

国皇妖星为兵凶之兆克明时使岭表及还亟请对

言臣按天文录荆州占其星名曰周伯其色黄其光

煌煌然所见之国大昌是德星也臣在涂闻中外之

人颇惑其事愿许文武称庆以安天下心上嘉之即

从其请拜太子洗马殿中丞皆兼翰林天文又权判

监事属修两朝国史其天文律历事命克明参之大

中祥符九年坐本监择日差互例降为洗马天禧元

年夏火犯灵台克明语所亲曰去岁太白犯灵台掌

历者悉被降谴上天垂象深可畏也今荧惑又犯之

吾其不起乎八月疽发背卒年六十四克明久居司

天之职颇勤慎凡奏对必据经尽言及卒上颇悼惜

遣内侍谕其□直龙图阁冯元令主丧事赐赙甚厚

初诸僭国皆有纂录独岭南阙焉惟胡宾王胡元兴

二家纂述皆不之备克明访耆旧采碑志孳孳着撰

裁十数卷书未成而卒

马韶

按宋史本传韶赵州平棘人习天文三式开宝中太

宗以晋王尹京申严私习天文之禁韶素与太宗亲

吏程德元善德元每戒韶不令及门九年冬十月十

九日既夕韶忽造德元德元恐甚诘其所以来韶曰

明日乃晋王利见之辰韶故以相告德元惶骇止韶

一室遽入白太宗太宗命德元以人防守之将闻于

太祖及诘旦太宗入谒果受遗践阼韶以赦获免逾

月起家为司天监主簿太平兴国二年擢太仆寺丞

改秘书省著作佐郎历太子中允秘书丞出为平恩

令归朝复守旧任与楚芝兰同判司天监事就迁太

常博士淳化五年坐事出为博兴令移长山令秩满

归乡里卒于家

楚芝兰

按宋史本传芝兰汝州襄城人初习三礼忽自言遇

有道之士教以符天六壬遁甲之术属朝廷博求方

技诣阙自荐得录为学生以占候有据擢为翰林天

文授乐源县主簿迁司天春官正判司天监事占者

言五福太一临吴分当于苏州建太一祠芝兰独上

言京师帝王之都百神所集且今京城东南一舍地

名苏村若于此为五福太一建宫万乘可以亲谒有

司便于祇事何为远趋江外以苏台为吴分乎舆论

不能夺遂从其议仍令同定本宫四时祭祀仪及醮

法宫成特迁尚书工部员外郎赐五品服淳化初与

马韶同判监俱坐事芝兰出为遂平令卒年六十录

其子继芳为城父县主簿

苖守信

按宋史苖训传训子守信少习父业补司天历算寻

授江安县主簿改司天台主簿知算造太平兴国中

以应天历小差诏与冬官正吴昭素主簿刘内真造

新历及成太宗命卫尉少卿元象宗与明律历者同

校定赐号干元历颇为精密皆优赐朿帛雍熙中迁

冬官正端拱初改太子洗马判司天监淳化二年守

信上言正月一日为一岁之首每月八日天帝下巡

人世察善恶太岁日为岁星之精人君之象三元日

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录人之善恶又

春戊寅夏甲午秋戊申冬甲子为天赦日及上庆诞

日皆不可以断极刑事下有司议行未几转殿中丞

权少监事立本品之下俄赐金紫至道二年上以益

梁雍宿兵弥岁凶歉心忧之令宰相召守信问以天

道咎证所在守信奏曰臣仰瞻元象及推验太一经

历宫分其荆楚吴越交广并皆安宁自来五纬陵犯

彗星见及水神太一临井鬼之间属秦雍分及梁益

之地民罹其灾水神太一来岁入燕分岁在房心正

当京都之地自兹朝野有庆诏付史馆明年真授少

监咸平三年卒年四十六子舜卿为国子博士

史序

按宋史本传序字正伦京兆人善推步历算太平兴

国中补司天学生太宗亲校试擢为主簿稍迁监丞

赐绯鱼隶翰林天文院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

六人而序为之首命知算造又知监事淳化三年司

天郑昭宴言臣测金火行度须有相犯今验之天而

火行渐南金度渐北有若相避遂不相犯序又言木

火金三星初夜在午木在东火在中金最西渐北行

去火尺余此国家钦崇天道圣德所感也序后累迁

夏官正河西环庆二路随军转运太子洗马修仪天

历上之叉尝纂天文历书为十二卷以献改殿中丞

赐金紫俄权监事景德二年迁权知少监大中祥符

初即真三年卒年七十六序慎密勤职在监三十年

未尝有过众颇称之

王熙元

按宋史王处讷传处讷子熙元幼习父业开宝中补

司天历算端拱初改监丞累迁太子洗马兼春官正

加殿中丞景德中同判监事东封随经度制置使诣

祠所礼毕授权知司天少监祠汾阴真拜少监奉诏

于后苑辑阴阳事十卷上之真宗为制序赐名灵台

秘要及作诗纪之初上所修仪天历秋官正赵昭益

言其二年后必差又荧惑度数稍谬后果验熙元颇

伏其精一上尝对宰相言及历算事曰历象阴阳家

流之大者以推步天道平秩人时为功且言昭益能

专其业人鲜及也玉清昭应宫成以祗事之勤授司

天监坐择日差谬降为少监以目疾改将作监致仕

天禧二年卒年五十八

楚衍

按宋史本传衍开封阼城人少通四声字母里人柳

曜师事衍里中以先生目之衍于九章缉古缀术海

岛诸算经尤得其妙明相法及聿斯经善推步阴阳

星历之数间语休咎无不中自陈试宣明历补司天

监学生迁保章正天圣初造新历众推衍明历数授

灵台郎与掌历官宋行古等九人制崇天历进司天

监丞入隶翰林天文皇佑中同造司辰星漏历十二

卷久之与周琮同管勾司天监卒无子有女亦善算

钦天监部名臣列传二

马贵中

按金史本传贵中天德中为司天提点与校书郎高

守元奏天象灾异忤旨海陵皆杖之黜贵中为大同

府判官久之迁司天监正隆三年三月辛酉朔日当

食是日候之不食海陵谓贵中曰自今凡遇日食皆

面奏不须颁示内外海陵伐宋问曰朕欲自将伐宋

天道何如贵中对曰去年十月甲戌荧惑顺入太微

至屏星留退西出占书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庭受

制出伺无道之国十二月太白昼见经天占为兵丧

为不臣为更主又主有兵兵罢无兵兵起镇戎军地

震大风海陵以问贵中对曰伏阴逼阳所以震也又

问曰当震大风何也对曰土失其性则地震风为号

令人君命令严急则有烈风及物之灾六年二月甲

辰朔日有晕珥戴背海陵问近日天道何如贵中对

曰前年八月二十九日太白入太微右掖门九月二

日至端门九日至左掖门出并历左右执法太微为

天子南宫太白兵将之象其占兵入天子之廷海陵

曰今将征伐而兵将出入太微正其事也贵中又曰

当端门而出其占为受制历左右执法为受事此当

有出使者或为兵或为贼海陵曰兵兴之际小盗固

不能无也及被害于扬州贵中之言皆验大定八年

世宗击球于常武殿贵中上疏谏曰陛下为天下主

守宗庙社稷之重围猎击球皆危事也前日皇太子

坠马可以为戒臣愿一切罢之上曰祖宗以武定天

下岂以承平遽忘之邪皇统尝罢此事当时之人皆

以为非朕所亲见故示天下以习武尔十年十一月

皇太子生日世宗宴百官于东宫上饮欢甚贵中被

酒前跪欲言事错乱失次上不之罪但令扶出

武祯

按金史本传祯宿州临涣人祖官太史靖康后业农

后画界属金祯深数学贞佑间行枢密院仆散安贞

闻其名召至徐州以上客礼之每出师必资焉其占

如响正大初征至汴京待诏东华门其友王铉问祯

曰朝廷若问国祚修短子何以对祯曰当以实告之

但更言周过其历秦不及期亦在修德尔时久旱祈

祷不应朝廷为忧祯忽谓铉曰足下今日早归恐为

雨阻铉曰万里无云赤日如此安得有雨祯笑曰若

是则天不诚也天何尝不诚既而东南有云气须臾

蔽天平地雨注二尺众皆惊叹寻除司天台管勾子

亢寡言笑不妄交尝与一学生终日相对握筹布画

目□□若有所营见者莫测也哀宗至蔡州右丞完

颜仲德荐其术召至屏人与语大悦除司天长行赏

甚厚上书曰比者有星变于周楚之分彗星起于

大角西扫轸之左轴盖除旧布新之象又言郑楚周

三分野当赤地千里兵凶大起王者不可居也又曰

蔡有兵丧之兆楚有亡国之征三军苦战于西垣前

后有日矣闻者悚然夺气哀宗惟嗟叹良久不以为

罪天兴二年九月蔡州被围亢奏曰十二月三日必

攻城及期果然帝问曰解围当在何日对曰明年正

月十三城下无一人一骑矣帝不知其由乃喜解围

有期但密计粮草使可给至某日不阙明年正月十

日蔡州破十三日大元兵退是日亢赴水死

郭守敬

按元史本传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有异操不

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时刘秉忠

张文谦张易王恂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荣使守敬从

秉忠学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

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

引玉泉水以通舟岁可省雇车钱六万缗通州以南

于蔺榆河口径直开引由蒙村跳梁务至杨村还河

以避浮鸡沺盘浅风浪远转之患其二顺德达泉引

入城中分为三渠灌城东地其三顺德澧河东至古

任城失其故道没民田千三百余顷此水开修成河

其田即可耕种自小王村径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

□其四磁州东北漳二水合流处引水由阳邯

郸洺州永年下经鸡泽合入澧河可灌田三千余顷

其五怀孟沁河虽浇灌犹有漏堰余水东与丹河余

水相合引东流至武陟县北合入御河可灌田二千

余顷其六黄河自孟州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

孟州中间顺河古岸下至温县南复入大河其间亦

可灌田二千余顷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

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副

河渠使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

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

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

田九万余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堰皆

复其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舟自中兴沿河四

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

宜加修理又言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卢沟

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

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

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

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又

言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

以防涨水突入之患帝善之十二年丞相伯颜南征

议立水站命守敬行视河北山东可通舟者为图奏

之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浸以后

天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

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而

命文谦与枢密张易为之主领裁奏于上左丞许衡

参预其事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

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佑中汴京所造不与此

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

复欹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既又别图高爽

地以木为重棚创作简仪高表用相比覆又以为天

枢附极而动昔人尝展管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极仪

极辰既位天体斯正作浑天象象虽形似莫适所用

作玲珑仪以表之矩方测天之正圜莫若以圜求圜

作仰仪古有经纬结而不动守敬易之作立运仪日

有中道月有九行守敬一之作证理仪表高景虚罔

象非真作景符月虽有明察景则难作窥几历法之

验在于交会作日月食仪天有赤道轮以当之两极

低昂标以指之作星晷定时仪又作正方案九表悬

正仪座正仪为四方行测者所用又作仰规覆矩图

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十

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

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表式守敬当帝前

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

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

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

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

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遂设监

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

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十七年新历

告成守敬与诸臣同上奏曰臣等窃闻帝王之事莫

重于历自黄帝迎日推策帝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爰及三代历无定法周秦

之间闰余乖次西汉造三统历百二十年而后是非

始定东汉造四分历七十余年而仪式方备又百二

十一年刘洪造干象历始悟月行有迟速又百八十

年姜岌造三纪甲子历始悟以月食冲检日宿度所

在又五十七年何承天造元嘉历始悟以朔望及弦

皆定大小余又六十五年祖冲之造大明历始悟太

阳有岁差之数极星去不动处一度余又五十二年

张子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五星有迟疾留逆又

三十三年刘焯造皇极历始悟日行有盈缩又三十

五年傅仁均造戊寅元历颇采旧仪始用定制又四

十六年李淳风造麟德历以古历章蔀元首分度不

齐始为总法用进朔以避晦晨月见又六十三年一

行造大衍历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交食之异

又九十四年徐昂造宣明历始悟日食有气刻时三

差又百三十六年姚舜辅造纪元历始悟食甚泛余

差数以上计千一百八十二年历经七十改其创法

者十有三家自是又百七十四年圣朝端命臣等改

治新历臣等用创造仪高表凭其测实数所考正

者凡七事一曰冬至自丙子年立冬后依每日测到

晷景逐日取对冬至前后日差同者为准得丁丑年

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后八刻半又定丁丑夏至在庚

子日夜半后七十刻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夜半

后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后五十七刻

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后八十一刻各减大明历

十八刻远近相符前后应准二曰岁余自大明历以

来凡测景验气得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以相距

各得其时合用岁余今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仍自宋

大明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每岁合得三百

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五分为今历

岁余合用之数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望

月食既推求日躔得冬至日躔赤道箕宿十度黄道

箕九度有奇仍凭每日测到太阳躔度或凭星测月

或凭月测日或径凭星度测日立术推筭起自丁丑

正月至己卯十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三十四事皆

躔于箕与日食相符四曰月离自丁丑以来至今凭

每日测到逐时太阴行度推筭变从黄道求入转极

迟疾并平行处前后凡十三转计五十一事内除去

不真的外有三十事得大明历入转后天又因考验

交食加大明历三十刻与黄道合五曰入交自丁丑

五月以来凭每日测到太阳去极度数比拟黄道去

极度得月道交于黄道共得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

求皆有食分得入交时刻与大明历所差不多六曰

二十八宿距度自汉太初历以来距度不同互有损

益大明历则于度下余分附以太半少皆私意牵就

未尝实测其数今新仪皆细刻周天度分每度为三

十六分以距线代管窥宿度余分并依实测不以私

意牵就七曰日出入昼夜刻大明历日出入昼夜刻

皆据汴京为准其刻数与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

极出地高下黄道出入内外度立术推求每日日出

入昼夜刻得夏至极长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

刻昼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极短日出辰初二

刻日入申正二刻昼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永为定

式所创法凡五事一曰太阳盈缩用四正定气立为

升降限依立招差求得每日行分初末极差积度比

古为密二曰月行迟疾古历皆用二十八限今以万

分日之八百二十分为一限凡析为三百三十六限

依垛迭招差求得转分进退其迟疾度数逐时不同

盖前所未有三曰黄赤道差旧法以一百一度相减

相乘今依筭术句股弧矢方圜斜直所容求到度率

积差差率与天道实□合四曰黄赤道内外度据累

年实测内外极度二十三度九十分以圜容方直矢

接句股为法求每日去极与所测相符五曰白道交

周旧法黄道变推白道以斜求斜今用立浑比量得

月与赤道正交距春秋二正黄赤道正交一十四度

六十六分拟以为法推逐月每交二十八宿度分于

理为尽十九年恂卒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

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守敬于是比次篇类整齐

分杪裁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议拟□三卷转神

选择二卷上中下三历注式十二卷二十三年继为

太史令遂上表奏进又有时候笺注二卷修改源流

一卷其测验书有仪象法式二卷二至晷景考二十

卷五星细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一卷新测二十

八舍坐诸星入宿去极一卷新测无名诸星一卷

月离考一卷并藏之官二十八年有言滦河自永平

挽舟逾山而上可至开平有言泸沟自麻峪可至寻

麻林朝廷遣守敬相视滦河既不可行泸沟舟亦不

通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其一大都运粮河不用

一亩泉旧原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

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

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置一北至通州凡为

七距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

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

之帝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倡工待守敬指授而

后行事先是通州至大都陆运官粮岁若干万石方

秋霖雨驴畜死者不可胜计至是皆罢之三十年帝

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名曰通惠河

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

漕运事守敬又言于澄清稍东引水与北埧河接

且立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志不就而罢

三十一年拜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大德二年

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

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政吝于工费以

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

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

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七年诏内外官年及七十

并听致仕独守敬不许其请自是翰林太史司天官

不致仕定着为令延佑三年卒年八十六

杨恭懿

按元史本传恭懿字元甫奉元人力学强记日数千

言虽从亲逃乱未尝废业年十七西还家贫服劳为

养暇则就学书无不读尤深于易礼春秋后得朱熹

集注四书叹曰人伦日用之常天道性命之妙皆萃

此书矣父没水浆不入口者五日居丧尽礼宣抚司

行省以掌书记辟不就至元七年与许衡俱被召恭

懿不至衡拜中书左丞日于右相安童前称誉恭懿

之贤丞相以闻十年诏遣使召之以疾不起十一年

太子下教中书俾如汉惠聘四皓者以聘恭懿丞相

遣郎中张元智为书致命乃至京师既入见世祖遣

国王和童劳其远来继又亲询其乡里族氏师承子

姓无不周悉十二年正月二日帝御香殿以大军南

征使久不至命筮之其言秘侍读学士徒单公履请

设取士科诏与恭懿议之恭懿言明诏有谓士不治

经学孔孟之道日为赋诗空文斯言诚万世治安之

本今欲取士宜敕有司举有行检通经史之士使无

投牒自售试以经义论策夫既从事实学则士风还

淳民俗趋厚国家得才矣奏入帝善之会北征恭懿

遂归田里十六年诏安西王相敦遣赴阙入见诏于

太史院改历十七年二月进奏曰臣等□考自汉以

来历书四十余家精思推筭旧仪难用而新者未备

故日行盈缩月行迟疾五行周天其详皆未精察今

权以新仪木表与旧仪所测相较得今岁冬至晷景

及日躔所在与列舍分度之差大都北极之高下昼

夜刻长短参以古制创立新法推筭成辛巳历虽或

未精然比之前改历者附会元历更日立法全踵故

习顾亦无愧然必每岁测验修改积三十年庶尽其

法可使如三代日官世专其职测验良久无改岁之

事矣又合朔议曰日行历四时一周谓之一岁月逾

一周复与日合谓之一月言一月之始日月相合故

谓合朔自秦废历纪汉太初止用平朔法大小相间

或有二大者故日食多在晦日或二日测验时刻亦

鲜中宋何承天测验四十余年进元嘉历始以月行

迟速定小余以正朔望使食必在朔名定朔法有三

大二小时以异旧法罢之梁虞造大同历隋刘焯

造皇极历皆用定朔为时所阻唐傅仁均造戊寅历

定朔始得行贞观十九年四月频大人皆异之竟改

从平朔李淳风造麟德历虽不用平朔遇四大则避

人言以平朔间之又希合当世为进朔法使无元日

之食至一行造大衍历谓天事诚密四大二小何伤

诚为确论然亦循常不改臣等更造新历一依前贤

定论推筭皆改从实今十九年历自八月后四月并

大实日月合朔之数也详见郭守敬传是日方列跪

未读奏帝命许衡及恭懿起曰卿二老毋自劳也授

集贤学士兼太史院事十八年辞归二十年以太子

宾客召二十二年以昭文馆学士领太史院事召二

十九年以议中书省事召皆不行三十一年卒年七

齐履谦

按元史本传履谦字伯恒父义善筭术履谦生六岁

从父至京师七岁读书一过即能记忆年十一教以

推步星历尽晓其法十三从师闻圣贤之学自是以

穷理为务非洙泗伊洛之书不读至元十六年初立

太史局改治新历履谦补星历生同辈皆司天台官

子太史王恂问以筭数莫能对履谦独随问随答恂

大奇之新历既成复预修历经历议二十九年授星

历教授都城刻漏旧以木为之其形如碑故名碑漏

内设曲筒铸铜为丸自碑首转行而下鸣铙以为节

其漏经久废坏晨昏失度大德元年中书俾履谦视

之因见刻漏旁有宋旧铜壶四于是按图考定莲花

宝山等漏制命工改作又请重建鼓楼增置更鼓并

守漏卒当时遵用之二年迁保章正始专历官之政

三年八月朔时加已依历日食二分有奇至其时不

食众皆惧履谦曰当食不食在古有之矧时近午阳

盛阴微宜当食不食遂考唐开元以来当食不食者

凡十事以闻六年六月朔时加戌依历日食五十七

秒众以涉交既浅且复近浊欲匿不报履谦曰吾所

掌者常数也其食与否则系于天独以状闻及其时

果食众尝争没日不能决履谦曰气本十五日而间

有十六日余分之积也故历法以所积之日命为没

日不出本气者为是众服其议七年八月戊申夜地

大震诏问致灾之由及弭灾之道履谦按春秋言地

为阴而主静妻道臣道子道也三者失其道则地为

之勿宁弭之之道大臣当反躬责己去专制之威以

答天变不可徒为禳祷也时成宗寝疾宰臣有专威

福者故履谦言及之九年冬始立南郊祀昊天上帝

履谦摄司天台官旧制享祀司天虽掌时刻无钟鼓

更漏往往至旦始行事履谦白宰执请用钟鼓更漏

俾早晏有节从之至大二年太常请修社稷坛及浚

太庙庭中井或以岁君所直欲止其役履谦曰国家

以四海为家岁君岂专在是三年升授时郎秋官正

兼领冬官正事四年仁宗即位嘉尚儒术台臣言履

谦有学行可教国学子弟擢国子监丞改授奉直大

夫国子司业与吴澄并命时号得人每五鼓人学风

雨寒暑未尝少怠其教养有法诸生皆畏服未几复

以履谦佥太史院事皇庆二年春彗星出东井履谦

奏宜增修善政以答天意因陈时务八事仁宗为之

动容顾宰臣命速行之自履谦去国学吴澄亦移病

归学制稍为之废延佑元年诏择善教者于是复以

履谦为国子司业履谦律己益严教道益张每斋置

伴读一人为长虽助教阙员而诸生讲授不绝时初

命国子生岁贡六人以人学先后为次第履谦曰不

考其业何以兴善而得人乃酌旧制立升斋积分等

法每季考其学行以次递升既升上斋又必逾再岁

始与私试孟月仲月试经疑经义季月试古赋诏诰

章表策蒙古色目试明经策问辞理俱优者一分辞

平理优者为半分岁终积至八分者充高等以四十

人为额然后集贤礼部定其艺业及格者六人以充

岁贡三年不通一经及在学不满一岁者并黜之帝

从其议自是人人励志多文学之士五年出为滨州

知州丁母忧不果行至治元年拜太史院使泰定二

年九月以本官奉使宣抚江西福建黜罢官吏之贪

污者四百余人蠲免括地虚加粮数万石州县有以

先贤子孙充房夫诸役者悉罢遣之福建宪司职田

每亩岁输米三石民不胜苦履谦命准令输之由是

召怨及还京宪司果诬以他事未几诬履谦者皆坐

事免履谦始得直复为太史院使天历二年九月卒

履谦笃学勤苦家贫无书及为星历生在太史局会

秘书监辇亡宋故书留置本院因昼夜讽诵深究自

得故其学博洽精通自六经诸史天文地理礼乐律

历下至阴阳五行医药卜筮无不淹贯尤精经籍着

大学四传小注一卷中庸章句续解一卷论语言仁

通旨二卷书传详说一卷易系辞旨略二卷易本说

四卷春秋诸国统纪六卷以皇极之名见于洪范皇

极之数始于邵氏经世书数非极也特寓其数于极

耳着经世书入式一卷经世书有内外篇内篇则因

极而明数外篇则由数而会极着外篇微旨一卷授

时历行五十年未尝推考履谦日测晷景并晨昏五

星宿度自至治三年冬至至泰定二年夏至天道加

时真数各减见行历书二刻着二至晷景考二卷授

时历虽有经串而经以着定法串以纪成数然求其

法之所以然数之所从出则略而不载作经串演撰

八法一卷元立国百有余年而郊庙之乐沿袭宋金

未有能正之者履谦谓乐本于律律本于气而气候

之法具载前史可择僻地为密室取金门之竹及河

内葭莩候之上可以正雅乐荐郊庙和神人下可以

同度量平物货厚风俗列其事上之又得黑石古律

管一长尺有八寸外方内为圆空中有隔隔中有小

窍盖以通隔上九寸其空均直约径三分以应黄锺

之数隔下九寸其空自小窍迤杀至管底约径二

寸余盖以聚其气而上之其制与律家所说不同盖

古所谓玉律者是也适迁他官事遂寝有志者深惜

之至顺三年五月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上护军追

封汝南郡公谥文懿

吴昊

按明外史本传昊字仁甫临川人用世业补天文生

童轩初领监事器昊荐为正五品保章正弘治初累

迁监正昊言选择时日当用大统历及洪武年所定

历书他杂书宜毁观象台浑仪简仪宜修改天文书

籍当考订是正回回天文生阴阳人等多怠玩请令

日画卯酉簿简立班长稽术业精疏量劳逸差其斗

食且复其身诏悉从之四年京城火逾旬不息昊据

占书言此名滥火乃政事不修之证又以示时俗虚

伪侈靡之戒请帝勤加修省八年八月奏月食不验

昊谓据回回历则不当食大统历则当食臣监但守

大统法以是致误乃夺俸九年秩满进太常少卿昊

请访取精通天官历法阴阳地理之人及壬遁蓍龟

演禽占课诸数学有明验者以礼资遣又言高皇帝

特选世业子孙习文艺者送监肄业至天顺初天文

阴阳生奏此医士医生得应科举四十余年科不乏

人后为给事中赵竑奏罢官生子弟由之沮抑近科

臣叶绅奏欲如童轩例择文臣中学术通明者改官

专掌其事今以读书为他业而锢之何其与择人之

意违也乞如故事仍令科举便议格不行武宗初立

自五月至八月恒雨为灾昊言此上慢下暴号令无

时玩狎不恭又天子居丧不哀弋猎无度奢侈繁兴

百姓愁苦之应帝不省正德初进为卿四年卒昊居

官尽职每因干象示变进直言指切时政觊有所感

悟以故缙绅间多重之

杨源

按明外史杨瑄传瑄子源字本清为诸生以通晓天

文授五官监候正德元年刘瑾等乱政上言自八月

初大角及心宿中星动摇不止大角天王之坐心宿

中星天王正位也宜安而静今乃动摇其占曰人主

不安国有忧意者陛下轻举逸游弋猎无度以致然

也又北斗第二第三第四星明减于常第二曰天璇

法星后妃之象后妃不得其宠则不明广营宫室妄

凿山林则不明第三曰天机令星不爱百姓骤兴征

徭则不明第四曰天机伐星号令不当则不明伏希

陛下祗畏天戒安居深宫绝嬉戏禁游畋罢骑射停

工作申严号令毋轻出入抑远宠幸裁节赐予亲元

老大臣日讲习诗书以弭灾变疏下礼部尚书张升

等称源忠爱报闻迨十月霾雾时作源言此众邪之

气阴冒于阳臣欺其君小人擅权下将叛上引譬甚

切瑾怒矫旨杖三十释之又上言自正德二年来占

得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东或西往来不一更乞

收揽政柄思患预防盖专指瑾也瑾大怒召而叱之

曰若何官亦学为忠臣源厉声曰官大小异忠君之

心一也矫旨又杖六十谪戍肃州行至河阳驿以创

卒其妻斩芦衣之葬驿后杨氏父子以忠谏名天下

为士论重而源小臣抗节尤人所难万历中廷臣絫

请易名熹宗即位赐谥忠怀

钦天监部艺文一

钦天监箴明宣宗

五帝之世历象肇兴建宫作式后世袭承惟我祖宗

德合尧舜天道民事尤笃钦慎尔职于斯夙夜惟寅

用率厥属咸致其勤必精推策必审观候庶副钦若

爰及敬授行奉天道动协时宜在予靡愆实尔之资

惰慢而失灾咎而隐予则汝罚勖哉惟谨

钦天监部艺文二

灵台诗后汉班固

乃经灵台灵台既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征三光宣精

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祁甘雨百谷蓁蓁庶草蕃庑

屡惟丰年于皇乐胥

司天台唐李山甫

拂云朱槛捧昭回静对铜浑水镜开太史只知频奏

瑞苍生无计可防灾景公进德星曾退汉帝推诚日

为回何事旷官全不语好天良月锁云台

钦天监部纪事

书经引征羲和湎淫废时乱日引往征之作引征惟

仲康肇位四海引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

厥邑引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

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人臣克有常宪百官修

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

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时羲和

颠覆厥德沈乱干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

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

和尸厥官罔闻知□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

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有众

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

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呜呼威克厥爱允济

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

说苑哀公射而中稷其口疾不肉食祠稷而善卜之

巫官巫官变曰稷负五种托株而从天下未至于地

而株绝猎谷之老人张衽以受之何不告祀之公从

之而疾去

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在西阿公

惧而走神曰无走帝今日使晋袭于尔门公拜顿首

觉召史嚚占之嚚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罚神

也天事官成公使囚之且使国人贺梦舟之侨告其

诸侯曰虢不久矣吾乃今知之君不度而嘉大国之

袭于己也何瘳吾闻之曰大国无道小国袭焉曰服

小国傲大国袭焉曰诛民疾君之侈也是以由于逆

命今嘉其梦侈必展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民疾

其态天又诳之大国来诛出令而逆宗国既卑诸侯

远己外内无亲其谁云救之吾不忍俟将行以其族

适晋三年虢乃亡

白帖张衡收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以漏水转之于

室内与天相应若符合

晋书慕容超载记超祀南郊将登坛有兽大如马状

类鼠而色赤集于圜丘之侧俄而不知所在须臾大

风暴起天地昼□其行官羽仪皆振裂超惧密问其

大史令成公绥对曰陛下信用奸臣诛戮贤良赋敛

繁多事役殷苦所致也超惧而大赦谴责公孙五楼

等俄而复之

隋书袁充传充字德符性好道术颇解占侯由是领

太史令时上将废皇太子正穷治东宫官属充见上

雅信符应因希旨进曰比观元象皇太子当废上然

之充复表奏隋兴已后日景渐长曰开皇元年冬至

日影一丈二尺七寸二分自尔渐短至十七年冬至

影一丈二尺六寸三分四年冬至在洛阳测景一丈

二尺八寸八分二年夏至影一尺四寸八分自尔渐

短至十六年夏至影一尺四寸五分周官以土圭之

法正日至之影尺有五寸郑元云冬至之影一丈三

尺今十六年夏至之影短于旧影五分十七年冬至

之影短于旧影三寸七分日去极近则影短而日长

去极远则影长而日短行内道则去极近外道则去

极远尧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据昴星□中则知

尧时仲冬日在须女十度以历数推之开皇已来冬

至日在斗十一度与唐尧之代去极并近谨案春秋

元命包云日月出内道璇玑得常天帝崇灵圣王祖

功京房别对曰太平日行上道升平行次道霸世行

下道伏惟大隋启运上感干元影短日长振古未之

有也上大悦告天下将作役功因加程课丁匠苦之

仁寿初充言上本命与阴阳律吕合者六十余条而

奏之因上表曰皇帝载诞之初非止神光瑞气嘉祥

应感至于本命行年生月生日并与天地日月阴阳

律吕运转相符表里合会此诞圣之异宝历之元今

与物更新改年仁寿岁月日子还同诞圣之时并同

明合天地之心得仁寿之理故知洪基长永永无

穷上大悦赏赐优崇侪辈莫之比仁寿四年甲子岁

炀帝初即位充及太史丞高智宝奏言去岁冬至日

景逾长今岁皇帝即位与尧舜命年合昔唐尧受命

四十九年到上元第一纪甲子天正十一月庚戌冬

至陛下即位其年即当上元第一纪甲子天正十一

月庚戍冬至正与唐尧同自放勋以来凡经八上元

其间绵代未有仁寿甲子之合谨案第一纪甲子太

一在一宫天目居武德阴阳历数并得符同唐尧景

辰生景子年受命止命三五未若己丑甲子支干并

当六合允一元三统之期合五纪九章之会共帝尧

同其数与皇唐比其踪信所谓皇哉唐哉唐哉皇哉

者矣仍讽齐王暕率百官拜表奉贺其后荧惑守太

微者数旬于时缮治宫室征役繁重充上表称陛下

修德荧惑退舍百寮毕贺帝大喜前后赏赐将万计

时军国多务充候帝意欲有所为便奏称天文见象

须有改作以是取媚于上大业六年迁内史舍人从

征辽东拜朝请大夫秘书少监其后天下乱帝初罹

雁门之厄又盗贼益起帝心不自安充复假托天文

上表陈嘉瑞以媚于上曰臣闻皇天辅德皇天福谦

七政斯齐三辰告应伏惟陛下握录图而驭黔首提

万善而化八纮以百姓为心非以一人受庆先天罔

违所欲后天必奉其时是以初膺宝历正当上元之

纪干之初九又与天命符会斯则圣人冥契故能动

合天经谨案去年已来元象星瑞厘毫无爽谨录尤

异上天降祥破突厥等状七事其一去八月二十八

日夜大流星如斗出王良北正落突厥营声如崩墙

其二八月二十九日夜复有大流星如斗出羽林向

北流正当北方依占频二夜流星坠贼所贼必败散

其三九月四日夜频有两星大如斗出北斗魁向东

北流依占北斗主杀伐贼必败其四岁星主福德频

行京都二处分野依占国家之福其五七月内荧惑

守羽林九月七日已退舍依占不出三日贼必败散

其六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夜有流星赤如火从东北

向西南落贼帅卢明月营破其橦车其七十二月十

五日夜通汉镇北有赤气亘北方突厥将亡之应也

依勘城录河南洛阳并当甲子与干元初九爻及上

元甲子符合此是福地永无所虑旋观往政侧闻前

古彼则异时间出今则一朝总萃岂非天赞有道助

歼凶孽方清九夷于东秽沉五狄于北溟告成岱岳

无为汾水书奏帝大悦超拜秘书令亲待愈昵帝每

欲征讨充皆预知之乃假托星象奖成帝意在位者

皆切患之宇文化及□逆之际并诛充时年七十有

宋史沈括传括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

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

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

为五后皆施用

葛胜仲传胜仲为太学正差提举议历所检讨官兼

宗正丞始朝廷以从臣提举议历所至是代以郭天

信胜仲力请罢之

薛叔似传叔似守秘书监权户部侍郎初丞相周必

大请择侍从台谏忠直者提举太史局盖用神宗朝

司马光与王安礼故事躔度少差豫图销弭遂命叔

似提举

山堂肆考宋太平兴国四年司天监生张思训本唐

李淳风梁令瓒之法创式以献制于禁中日月行度

成于自然不假人运命置文明殿东南鼓楼擢思训

为浑仪丞

至道二年司天冬官正杨文谧上言请于新历甲子

外更增六十年事下有司判司天台苗守信等议以

为原无所依据不可行上曰支干旺相虽止于六十

年傥两周甲子共成上寿之数使期颐之人得见所

生之岁不亦善乎因诏有司新历以一百二十甲子

为限

挥麈余话熙宁初司天监亢瑛奏后三十年西南有

乱出于同姓是时方议皇族补外官于是诏宗室不

得注授川峡差遣至建中靖国初赵谂叛于渝州相

距果三十年其言乃验继而瑛又言丙午丁未汴都

不守乘舆有播迁之厄不可轻改祖宗之法恐致召

乱王荆公大怒启裕陵窜瑛英州

开封府志郭天信字佑之开封人以技隶太史局徽

宗为端王识其必为天子即位亲昵之后拜定武节

度使见蔡京乱国每托天文以撼之且云日中有黑

子京坐斥后为京党所劾贬职

元史王恂传恂世祖时与许衡及杨恭懿等编考历

四十余家昼夜测验创立新法参以古制推筭极为

精密授太史令历成赐名授时历颁行天下

代宗实录景泰中钦天监奏观星台在东城上喧扰

不便而屋宇墙壁多坏乞徙至东长安街台基厂则

高与西长安街二塔相对足为青龙白虎之象于堪

舆家所言形势相宜帝允其请六年三月造内观象

台仪成八月以劳扰罢徙

吾学编胡俨字若思南昌人永乐即位择翰林官吏

部荐俨帝曰俨晓天文宜令钦天监试送翰林供事

钦天监言俨果通象纬及风云气候

临川县志吴英字士杰通天文星数之学正统间被

诬谪戍京卫武定侯荐之授五官司晨尝言戊辰岁

北方有兵变英庙在南内闻其言命卜得飞龙在天

之占复辟赐宅一区欲官以部属谢曰臣福薄不足

胜此仕至春官正子昊以天文累官太常少卿

江宁府志贝琳字宗器其先浙之定海人洪武初以

戎籍居金陵幼业儒慕天官学学于何司历尽得其

秘被荐入钦天监正统景泰间从征占候有功成化

戊子因灾异上言君能修德格天则灾化为祥若高

宗雊鼎宣王旱魃遇灾知惧皆致中兴因条陈弭变

图治六事言多可采居家孝友有嘉瓜并之异

东昌府志张瑄字廷瑞高唐人早岁奇□通占候韬

略诸书景泰间举于乡授栾城知县擢兵马指挥侍

郎童轩以知天文荐改钦天监正都御史王钺疏请

用于边力辞不就瑄博极诸家谈象纬往往奇中虽

专门莫能难

临川县志吴昊字仁甫通诗易补天文生成化间童

公士昂荐为五官保章正历升监正干象告异必直

书以奏寮属有缺务得其人而后荐之故监之额员

未尝备观象台旧制浑仪黄赤二道交于奎轸与今

之四正戾其阳经南北轴不合两极出入之度阴纬

东西窥管又不与太阳出没相当故虽设而不用所

用仪则郭守敬之遗制也而北极云柱差短以测

经星去极亦不能无爽昊言授时历元起至元辛巳

今已二百一十年天与岁行差三度余仪象于观天

最急失今不改恐渐疏谬诏下礼部议如其说制木

样测验久之乃铸为新仪更二道环交于壁轸其经

纬云柱自是皆与天合

吾学编杨源弘治间任五官监候正德元年七月源

上疏言占候得大角及心中星动摇天璇天玑天权

星不明乞安居深宫绝远游猎疏下礼部部言源占

候之言深切时弊源复疏言十月二十六日占候得

连日霾雾交作为众邪之气阴冒于阳臣欺于君小

人擅权为下畔上引譬甚力刘瑾怒矫旨杖三十源

又疏言一向占候得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东或

西往来不一乞思患预防瑾又大怒骂源尔何官亦

学为忠臣乎矫旨又杖三十谪戍肃州

初太史院使刘基上戊申大统历上初在滁阳问李

善长汉有三杰佐平天下今徐达可方韩信公可兼

张良萧何乎对曰良智计绝人臣何敢望若转给兵

食或可勉效何耳上因问今世之士孰可拟良者对

曰臣闻浙东宋能知象纬上曰以吾所闻不如青

田刘基上定括苍孙炎以上命聘基诣金陵时时占

干象佐行军辄效以为太史令寻改太史院使

江宁府志周相嘉靖中天文生历官钦天监正加顺

天府丞相洞晓历筭占候之术尝与唐荆川先生反

复辨难其所著历法皆得精髓相尝言候占星宿不

但知其分野度数而已其光色星星不同要须隔纸

穿隙观之一见其光便知为某星百不失一

钦天监部杂录

五经通义王者受命而起所以立灵台灵台何以为

在于中也国之南附近辟雍依仁官也灵台制度奈

何师说曰积土崇增其高九仞上平无屋高九仞者

极阳之数上平无屋望气显着

法言重黎篇或问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今何僚

也曰近羲近和孰重孰黎曰羲近重和近黎

墨客挥犀国朝置天文院于禁中说漏刻观天台铜

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校察每夜天文院

具有无谪见云物祯祥及当交星次须令于皇城门

未发前到禁中门发后司天占状方到以两有司奏

状对勘以防虚伪近岁皆是阴相计会符同写奏习

以为常其来已久中外具知之不以为怪其日月五

星行次皆只据小历所算躔度誊奏不曾占候有司

但备员安禄而已熙宁予领太史常按发其欺官者

六人未几其弊复如故

春明梦余录白居易司天台诗云司天台仰观俯察

天人际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昔闻西

汉元成帝上陵下替谪见天北辰微暗少颜色四星

煌煌如火赤曜芒射角动二台半见半灭中台折是

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明朝趋入明光殿

惟奏庆云寿星见天之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

知安用台高百尺为夫昔人论家国治乱系于言路

之通塞李沆为相日以四方水旱盗贼之事奏闻于

上自言人主当知四方之艰难区区可以报国家者

此耳卓哉其虑远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