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三

关隘【五】

宁武府

宁武县

宁武关古楼烦地据雁门偏头两关之中明初为军屯景泰元年筑城成化二年巡抚都御史李侃言宁武北临云朔西带偏保最为要冲请设关置守备於是因辽宁武军旧名立关弘治间巡抚都御史侯恂复奏置守御所辖堡十有二东为大河为阳房为朔宁北为神池为大水口为利民西北为黄花岭为土棚为义井西为宁文为二马营西南为西镇而宁文实犄角宁武以扼西山之险嘉靖十三年都御史任落自鵰窝梁至逹逹墩筑边八里二百二十二步砌以石十八年都御史陈讲议阳房要冲迤西胥缺藩篱乃修复王野梁废蹟东起阳房口经温岭大小水口神池荞麦川至八角堡胥筑长城凡百八十里且筑且斸土石相半外为壕堑十九年兼辖宁化所二十二年置三关镇守总兵官驻宁武辖雁门偏头二关二十三年都御史曾铣谓边墙高厚不逮雁门复增筑焉 明景泰元年筑城方四里高三仞厚二仞门楼三成化元年讫工弘治十一年巡抚魏绅拓故城周七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下有堑 宁武关东北至阳方口又北至朔宁堡又北至鵰窝梁堡内边垣胥在西 朔州志宁武军口在朔州南一百二十里南连静乐县分水岭左编宁武处三关之中援应东西实阳方温岭神池义井之门户外接八角堡内维岢岚 唐志管涔山北有楼烦关按今宁武当即古楼烦关地 周经宁武关纪宁武古宁武军也即军旧名名关 宋太平兴国中潘美兼三交都部署屯留以扞北边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其地积粟屯兵以守之北边以宁 杨博三关兵将疏山西三关先年以有东胜大同为之屏蔽边患絶少自东胜失守渐肆窥视然犹恃有大同未敢深入今三关之警大异往昔正德十二年则直至阳曲湾今岁则直至交城圪塔头若更长驱而入虽平阳潞安俱为蹂践之地矣今都御史陈讲御史连鑛覆勘具奏臣等议得神池堡与老营堡委系必争之地而八角堡介於其间尤为适中雁门守备当十八隘口之险而北楼口委为空濶所据各官要於神池老营堡各添设参将北楼口添置把总八角堡改置游击画地分守势成鼎足据险扼塞诚为长便又要将神池守备改置利民堡三岔八角俱为裁革水泉营等处设置把总管领屯种要皆剂量斟酌无不曲当但副总兵既与巡抚都御史协同行事威权已重欲加都督职衔似难轻议今俟命下施行巡抚都御史每年秋近仍驻劄宁武八角以上仍辖雁门兵备五寨以下仍辖岢岚兵备庶声势聨络缓急有济及照东长峪地方系大同三关两镇接境之地极为紧要其建城设兵於两镇既称有益亦当及早整理 方逢时边关机宜疏三关俱通寇要区东路自盘道梁夹柳树燕儿水鵰窝梁等堡进直犯代忻太原等处西路自滑石涧黄龙池寺坞堡水泉营等堡进直犯镇西兴岚等处中路阳房口王野梁失守少费迂回可逹东路矣荍麦川野猪沟失守少费迂回可逹西路矣此边形之大较也东中二路外有马邑朔州烽火相接零骑遽难以潜入大举或数年一至西路边长二百余里东自水黄墩起西至丫角山止一百余里尚在朔州川之内自丫角山起西至老牛湾止一百余里逼隣沙漠大举凭陵易逞零骑出没无常御史贺一桂移镇之说有见於此计宁武离偏关一百八十里正兵营军马在三路土着有年势难他徙其参游军马果数足势强大举虽未能遏絶零骑必可拒堵此移镇之便也查两营军少一千三百三十四名马少三千四百四十二匹而遽移之是总兵亦参将等也寇岂惮一总兵官名乎况偏关抵崞县原平驿二百余里东路报警策应恐难猝至此移镇之未便也先年俺答乘虚谋陷老营总兵郭琥早得其情由宁武日暮提兵四鼔即抵其地而堡赖以全是不移与移镇同也今该镇刘国既称军马寡弱东路窵远合无依其仍驻宁武遇三路但有声息星驰调度随贼堵截 李攀龙宁武兵备题名记三十七年改雁门为雁平岢岚为偏宁明年仍以偏宁为岢岚兵备以偏老岢岚河曲三守备西路参将老营游击地方兵马属之雁门兵备仍驻代州以广武北楼平刑三守备东路北楼太原参将地方兵马属之其八角利民神池宁武四守备中路参将地方兵马则以设今道云 上谷岳伦曰山西京师之屏翰三关山西之咽喉 嘉靖二十六年总督翁万逹议撤山西内边兵并力守大同报可巡抚孙继鲁抗章争曰紫荆居庸山海诸关东枕溟渤雁门宁武偏头诸关西据黄河天设重险以藩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卫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今议者不掣紫荆以并守宣府岂可独掣雁门以并守大同耶兵部是继鲁言上方倚万逹卒如万逹言

阳方口堡在布政司北三百六十五里东至盘道梁堡六十里西至神池堡二十五里南至宁武所界二十五里北至朔州五十五里 两镇三关志宁武据两关之中地势平衍便易驰驱阳方口当云朔马邑之冲至为要害虽距宁武为近而缓急常不得力近日筑边之议首及王野梁至老营盖先虑也 康丕扬三关志阳方口晋边第一要害地 胡松答翟中丞书阳方口外当云朔马邑之冲内通忻代岚石诸郡之路至为要害镇城虽距宁武为近然缓急终不得力宜以宁武所城移阳方 陈讲上议曰西北边镇莫重宣大三关国初急宣大而缓三关以大同足蔽三关也今时则异矣故必急三关急三关必增戍增戍必先设险夫雁门有勾注之险偏头有老营之扼故增戍必自宁武始阳方口者朔州之大冲也臣愿藉山西民壮夫力而济以郡县赎金城是大险不三月可就从之於是筑长城自阳方口始 胡松杨方堡筑城记西蜀陈公讲既受命上公提督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乃言於朝曰山西雁门宁武偏头诸关为国重镇东起代之瓶形岭西暨保德河曲地东西延袤千有余里而宁武关之阳方口东西长可百八十里适当朔州大川之冲平衍夷漫虽数十万骑皆可成列以进臣查山西诸路民壮可得万余忻代五台诸郡邑榷金岁得数千不足则取诸大原所部吏民赎锾费不伤乎正额劳不及於齐民其筑之便上下其奏兵部兵部议如公指无异乃以雁门兵备副使王镐察监经费都司署都指挥同知王松太原府同知邢伦总督工程其下文武百执事并选亷慎而有干者使摄之经始嘉靖十九年之春三月毕工明年之夏六月东起阳方口经温岭大小水口神池荞麦川迄於八角堡之野猪沟老营堡之丫角墩土筑惟半余则斩山之崖为之计长三万三千一十余丈可百八十里无论土石并高二丈有奇下广一丈五尺上广七尺加四尺为女墙可骑以驰可蔽以击墙外壕堑深广之度畧如墙中增敌台四十三座煖舖五十五间暗门五座重楼三座护水堤台称之包筑流水沟洞百十二处後中丞刘公臬代奉廷议属予与参政张君子立规计工事补筑东路三百里按察司佥事赵君瀛补筑西路黄河堧百五十里 灰河东流经堡北出口 崞县阳方仓寓阳方口 正德九年十月寇由阳方口深入至阳曲湾 嘉靖三十四年俺答入宣大山西俄而自阳方口出总督许论遮撃於朔州复由王茂山遁 三十九年俺答自阳方入犯忻州原平石岭关复由此出以此地梁内梁外皆平旷无际故设大将於此 赵炳然分布秋防疏山西总兵统正兵暂驻阳方口一则调度本境一则便援云朔副总兵统奇兵仍驻老营一以专防黄河一以东西剿遏西路参将统援兵驻水泉营中路参将统援兵驻荞麦川暗门东路参将统援兵驻广武站太原参将统援兵驻马兰口神机司把总统标兵驻旧广武白草沟北楼参将统援兵暂驻长柴岭游撃统游兵暂驻八角堡 王家屏三边修守记阳方口西迄小红沟寨八里又西筑八利境之尖山梁寨十里既成而公视东隅不称复增筑冯家梁寨二十里属之王野梁以绾宁雁之界面阳方左右顾两臂若画一矣甓三城阳方神池利民增筑土堡一八角

宁化守御所宁化所城方二里余高三仞厚二仞门楼三明洪武二年筑 隋立汾源宫建城周六里四十一步明洪武二年因旧址东畔倚山坡改建周二里一百九十六步高三丈一尺池深一丈五尺西南北三门万历三十四年宁武道郭光甃磗东西关城二座 宋太平兴国五年置宁化军宁化县隶焉 淳熙九年金置宁化州 明初置宁化所隶山西都司嘉靖十九年都御史陈讲请改隶宁武从之 宋志宁化军四砦 西阳 脑子 细腰 窟谷 明宁化四堡 石坝 榆会 川湖 大峪屯 宁化十四寨 马头山 吴家沟 小横沟 牛心 三岔定河 葱园 杨房 子房 石佛 细窑 灰

窑 石家 贺家屯 明宁化守御千户所在静乐县北八十里置正副千户百户旗军三千三百四十八名 明洪武二年都指挥常守道驻兵宁化所五年延安侯唐胜宗增筑宁化城率千户唐成剿四大王部 嘉靖十五年俺答繇崖头入至宁化三马营

宁文堡西一里宁武城处东偏西山下临识者虑其难守明正德十年兵备副使张凤羾议城宁文堡於西山共相犄角 尹耕曰宁文城而宁武可守与江左戍石头意同

楼烦镇宁化所岭北有东路南路岭南有河川天城川西川南川细磨川岭南北外乂有西路北路而楼烦镇为河川村首乃岭南第一村也汉立雁门郡楼烦县元魏建楼烦宫隋唐立楼烦郡唐置楼烦监 辽耕阳武砦及宁化火山北地知并州韩琦凿堑立石界之

堡口宁武堡口险隘非寻常堡寨比

大河堡在东二里

石湖岭 石湖水口在东二十里 翁万逹疏曰自石湖岭起西至野猪沟止为垣七里堑十之一增添敌台二十八舖屋八十四又自野猪沟起东至石湖岭止为垣六里有奇增添敌台九十二舖屋二百七十六水口三暗门二自石湖岭起东至鵰窝梁小西沟止为垣六里有奇增添敌台八十六舖屋二百五十八品窖七万六千二百二十四暗门二水口十一水洞三 石湖岭堡

野猪岭堡在县境

王野梁石湖岭东明嘉靖二十年八月吉囊繇朔州入至王野梁副总兵丁璋游击周宇战没遂深入太原嘉靖十一年都御史陈逹请城雁门诸隘起王野

梁历白草沟水峪口至平刑关为石垣高濶以一丈为式

五花营东一百二十里

火烧沟东南十五里

金家觜东南八十里

靳家窊东南四十里

夹柳树堡东南六十里【详崞县】

小莲花堡东南七十里【详崞县】

盘道梁堡东南八十里【详崞县】

朔宁堡东南二十里 燕儿水堡东南四十里 西沟口堡东南四十五里 鵰窝梁堡东南六十五里三马营堡西六十里 大水口堡北三十五里 石槽堡 麻峪堡 三岔堡 西岭堡 马圈湾堡黄土坡堡 金家堡 张家堡 梅家堡 杨家堡东庄 马营村堡 头马营堡 分水岭寨 八

答窊寨 石嘴头寨 白马崖寨 红村寨 汾河沟寨 谢家沟寨 白台寺寨 反口深烟寨 坝上寨 石庄寨

偏关县

偏关县长城东接平鲁丫角山起西接河曲县河口舖止

明老营堡制五眼井墩北直赤山东接朔州卫丫角山墩长城复折而西为西山老营堡界首繇东北至右卫兎毛河西墩止胥有长堑又西有关繇关北出有长城堑东起赤山西止庙记山庙记山北乃哈屯不喇也乂西为青草卯墩长城复迤北又西为将台堂门耳房胥具南直官河源又西为破鲁关又西为垣内平安口墩又西为阻虎墩南直老营堡又西为拒虎墩乂西为马头山长城凸而北老营堡界止 长城自河曲石梯隘起至老营丫角墩袤二百四十里惟船湾斩贼沟娘娘庙石城舖天险壁立故明时多未筑其筑者後亦多颓云 领贾家堡 五眼井堡马站堡 永兴堡

明水泉营堡制元卯墩东接老营堡马头山墩水泉营界首南直垣内水泉墩又西为将台堂门耳房胥具又西为垣内南海子墩又西为黎儿墩微凸又西为东梁亭长城势迤南又西为红门隘口有瓮城城北有关三关镇市塲也瓮城北有闸三曰中曰左曰右近瓮城有闸一曰内闸乃市马之界也隘口内有城南墩墩东西有石垣限隘口南直八柳树堡又西为红门右墩长城势迤北又西为护城墩坡势凸而北南直水泉营堡又西为护营墩又西为北窊墩胥在垣内南直马站堡又西为石卯凸而北又西垣内有海子墩又西为石窊垣内有长梁墩又西垣南直乾沟堡又西有墩墩西南垣内又有乾沟墩又西为镇羌墩乂西为灭鲁墩又西为石山垣势附山半南直草垜山堡又西垣内有杀贼墩北直石山劄贼墩又西石山忽缺有垣又西石山复起有垣又西石山复缺有垣又西石山复突兀有驴皮窰墩乂西石山复缺有垣又西石山绵亘垣势胥附山南直扬家庄墩又西石山复忽缺有垣又西石山复突兀垣内有青草卯墩乂西为水口两石山间有垣南直偏头关城又西石山复突兀大起垣势附山垣内有保安墩又西石山复忽缺滑石涧繇两山间水门北流又北有水垣又北乂有水垣又北为小口子水垣又北为大口子水垣胥夹山水门又西石山复起有小口子墩垣内有滑石涧暗门南直滑石涧堡又西垣内有滑石二墩又西石山复忽缺两山涧有水门滑石涧水繇小口子北流又西石山复突兀大起两山间有滑石涧水口垣北又有水口垣又北又有水口垣胥夹山水口垣西北袤亘娘娘庙垣又西石山复起有垣折而西又西石山忽复缺两山间有水口垣又西石山复起巅有垣北对水北娘娘庙又西巅又有垣又西为水门墩北对娘娘庙西连山又西有墩又西石山垣内有龙头墩北对水北石山巅石门墩又西有墩又西为小庄窝墩石山少平坦水泉营界止此为西尽又西老牛湾墩复折而南 领草垜山堡 滑石涧堡 老营堡水泉营堡一墩多列三四墩故视朔州卫东北墩数少减其天镇阳高以西亦有一墩列数墩者

明老牛湾墩东接水泉营滑石涧堡小庄窝墩老牛湾界首长城复折而南又南有五墩又南山复突西上有老牛湾墩又南有官廨南直官河外常乐墩又南山势复突西南直官河外河口墩袤至黄河止老牛湾山南乃官河入黄河地也 山西长城东自东界牌墩起西至老牛湾墩止 偏关县以关为主故先列长城於前

偏头关汉武州县地东连丫角山西连黄河隔河套裁一水关势东仰西伏故名 元有偏头关乃偏头砦址也尝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镇守明洪武中始设关置守备专勅守关辖堡一十有八关以东为马站为八柳树为老营东北为小营为水泉北为寺墕为滑石涧西为桦林为楼子营为罗圈为杨冕为唐家会为五花营为得马水为灰沟东少南为永兴东南为八角为长林大边在关北一百二十里起大同之崖头至黄河七十里无墙而有界成化三年总兵王玺复於关北六十里起老营丫角墩至老牛湾筑墙二百四十里号二边而三墙则在关东北三十里起石庙儿至石梯墩凡七十里嘉靖九年副总兵李瑾筑四墙在关北二里起鹰窝山至教塲一百二十里正德十年兵备道张凤羾筑後复以时增修

国朝雍正三年改偏头所为偏关县同城为偏关营领楼沟堡老牛湾堡 明偏头所属城二八角老营堡所与偏头为三 偏头五堡 九梁津 焦尾城小偏头村 灰沟 马营 十三寨 石城 大岳伍门楼 甘草嘴 海子 董家 西庄 平泉大峪 河会 辛家庄 王花 下营 尹耕武

州考古有两武州其一为州即汉之下落县今宣府也史曰後魏置文德县唐陞武州是也其一为县即汉之武州县今偏头关地也史曰单于将十万骑穿武州塞是也唐总管刘世让拒高开道进保武州地连怀戎则所守之武为下洛元知院魏赛音布哈兵廹博罗特穆尔扼险偏头则所驻之武为武州县也又曰偏关古武州地北为东胜南为岢岚所谓夹寨沟也 北汉主钧天会元年城偏头砦於韩广岭之上即今关城也 元库库特穆尔讨博罗特穆尔纪功於碑曰移师武之阸塞曰偏头关 明洪武二十三年镇西卫指挥张贤改筑於西原城近河坪去故址一里方三里余高三仞厚二仞门楼三成化元年都御史李侃展拓周九里八步高二丈三尺 明弘治十四年以後寇住套中地势平漫偏头关逼近黄河焦家坪娘娘滩羊圈子地方皆套部渡口往来无虚日保障为难三关要害虽同偏头尤亟 周经重修大边记大同於九十里外筑小城曰小边又於百里外筑大城曰大边岁久小边仅存而大边荡然矣弘治辛酉佥都御史刘公宇等协议佥事王从鼎专事修筑工兴於夏四月讫於秋八月城广一丈五尺高一丈三尺其延亘起西阳河接偏头关凡九百八十里其增置斥堠也百加增堡砦也六百有七十挑凿坑堑也百万形势高深保障复故 项忠覆邓亨边关疏偏头最为紧要宁武关次之雁门又次之但山川聨络烽火接连一处有警彼此皆惧所以镇守守备官员一概奏讨添兵互相争执地方紧要此实通患 又覆御史薛为学防边疏偏头有警延绥东路大同西路虽非统属必须策应朔代有警偏头南路宣府中路虽非管摄随当掩袭宣大有警本处前後左右副参游守互相邀截其地近朔代如繁兴岢岚诸邑宜令一体堤备严督训练庶免後艰 总督宣大翟鹏疏三关中为宁武雁门在东偏头居西西邻黄河逼近河套每遇河冻侵犯岚静多由偏关出没而雁门一带恃有大同为之屏蔽 总督翟鹏题防边御寇不过战守二事守则有要据险守要以一当百战则有机度地陈兵以逸待劳请东自平刑关西至偏头关尽境止定拟戍兵画地分守再设游兵三枝一在雁门一在宁武一在偏关贼若攻墙戍兵上墙拒敌游兵出关夹攻所谓守中有战正中之奇东自大同阳和城西抵山西老营堡徧观地形详察贼路如贼从北来则设兵於左右卫乡村羊圈头曹家梁小金庄等处以待之贼从东北来则设兵於怀仁高山乡村周家庄吴家窰刘按庄等处以待之贼从西北来则设兵於井坪平鲁乡村窑子头高家堡油房头南北帐子等处以待之又东於宣大之交三关之界各设劲兵以防奔逸又选惯战官军六千员名分为二营临时会行总督张凤亲自统领随机应变所谓战中有守奇中之正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处紫荆倒马龙泉等关有备亦可无备亦可本兵毛伯温议行但紫荆倒马龙泉等关切邻边境与直隶河南山东不同必须严加堤备使宣大陈兵力战必不能抵关而攻使三关分墙拒守必不能越关而入嘉靖二十二年三月总督翟鹏言大同自有五堡北边少事以恃沟堑也今议自镇边堡而东至阳和後口镇河堡而西至老营堡凿为长堑其间山险不可凿处不过三十余里量为斩崖修墙凿堑之劳省於筑垣设险之利同於御寇 总督翁万逹疏偏关地称险阻塞亦坚完明水湾虽云盘住遽难侵轶 三边总督王之诰防秋疏延宁二镇沙漠平衍哨卒无所趋避故套中动静皆得预知宜与山西偏老互相传报 韩邦奇边事论西北之大边六宣府最为紧要额兵十二万其次大同额兵八万其余各镇兵俱少於是内外一带界山自山海至居庸紫荆雁门宁武宁化岢岚保德偏关直抵黄河?自北南视如千仞崇垣拔地而起固天所以限内外也中古始守於险外以为藩篱居庸紫荆之外有宣府雁门宁武之外有大同国家又设老营堡居庸紫荆雁门宁武皆设兵将宁化以西乃畧而不备秦时城址犹在若考其地而设兵如雁门等处寇必不能长驱而入矣若止从老营堡修至宁武亦不为甚费今寇入边境惟老营堡地方乃一大空阙异时妄兴他志以侵内地惟此涂为便既过老营地方而宁化岢岚无守则天门忻口元岗阳方之险不足恃矣偏关之城昔在山麓下若寇乘山而攻旦夕可破移於城西筑以甬道长不过二里即至山巅上濶二丈高三丈两面环一女墙设数舖房寇至以兵守之金汤之固矣 左编乞割偏老以南宁雁以北特设一巡抚专委之以边计而开府於偏关以总兵驻老营以副总兵驻河曲自平刑北楼雁门宁武而北悉以隶之移宁武道於偏关以为分守而岢岚保德等州县专属偏关巡抚如朔应之於大同山西都御史罢其军务但专巡抚画关而守之偏关参将换驻宁武其雁门以北巡按事宜亦或以并於宣大而山西一应派额应输三关者俱仍其旧 尹耕曰询之境外明水湾柳川舖火焰山大黑山松树山驻帐则必犯偏头又曰论者谓偏头倚大同为援夫丫角之西牛湾之东偏守自为边也大同何得蔽之 刘龙指挥佥事袁杲行状濒河七堡与延绥大同隔远了望不通公议添设大杨诸墩一有警报瞬息数百里 尹耕垣堑窖三险议筑土为防曰垣凿地横垣曰堑间凿间否形如品字有隆有伏互相倚伏曰窖三者垣最可恃窖次之堑斯下矣何者因高远眺敌无所逃乘险下拒已易为力此垣之功也若夫堑则沿守者无所倚蔽眺望者不获远施尝计一卒挟一束刍则万衆顷刻之际可平数丈也窖有隆伏平之反难 明张四维复郑范溪书三关为晋障虽均然宁雁外蔽朔应而偏关则密与套寇为邻其缓急不同今雁平之塞若盘道梁等处石壁足称天险而偏头以西抵於黄河最为剥肤地乃其墙台犹未足为永赖倘再加料理亦若盘道梁之周此三晋万年利也

楼沟堡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里东至永兴堡二十里西至河保营九十里南至三岔堡四十里北至偏关城四十里 明隆庆二年兵备范大儒建袤四百二十九丈高三丈五尺

老牛湾堡布政司西北六百一十里东至滑石涧堡二十里西至黄河二十里南至桦林堡八十二里北至边墙一里 明成化三年总兵王玺筑墙崇祯九年兵备卢友竹建堡周一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堡东接滑石涧西临黄河?首当西北之冲 二边至老牛湾黄河?止 垣至小庄窝墩为西尽老牛湾墩复折而南 堡南河口墩乃官河入黄河地也官河南为桦林界 明崇祯九年移寺墕堡防守一员守兵一百五十名驻堡 翁万逹疏自老牛湾黄河?起北至水泉营红门隘口止增添敌台一百一十五舖屋三百四十五 梁斗辉边防议山西三关惟偏老沿边地方自蕨菜岇起至老牛湾止边长一百一里有奇添设磗包空心楼实心楼各十五座敌台二百一十六座见存城堡墩台隘口空实敌台三千七百一十处 万恭疏嘉靖二十一年总兵王继祖谓自老牛湾至於险崖河急不冻据墙而防自险崖至於隂湾河缓始氷废墙以守而打氷之议起随打随结愈凿愈坚寇登东崖无墙可拒今议自险崖至隂湾每年河冻为极冲除济道沟起止羊道坂四里石山陡险不必议修应修筑者二十余里又自隂湾起止石门隘口河多不冻为次冲应修筑者亦二十余里

常胜山北六十里上有墩右老牛湾堡左滑石涧堡俯瞰黄河

东长嘴北五十里东西石嘴胥袤五六里河经其中张士瑄诗石角枕流水曲通界分南北?西东

万家寨西北四十五里巨石崭岩下临河?昔人结寨其上

老营所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东至贾家堡界官河口一里至贾家堡二十里西至马站堡界方城坪十里马站堡四十里南至八角堡界红崖子六十里北至边墙一里东南到利民堡西南到八角堡西北到五眼井堡三十里 领贾家堡 五眼井堡 马站堡 永兴堡 明景泰间都督杜忠建堡成化初修方五里高三仞厚二仞门楼三 二边起老营丫角墩 两镇三关志偏头西逼黄河浑脱可以飞渡然山涧崎岖难於大举老营东接平鲁去大同边不远使聨络屯守则八角墩而南阳方口而东乌用是纷纷也 明老营堡所四堡 长林 长安镇 大庄窝 小营儿 老营堡广积仓 嘉靖十六年八月俺答繇平鲁卫入至老营四十二年俺答用赵全谋欲夜袭老营结堡中张辉诸贼为内应先一日水泉营守备陈一言侦知驰报总兵郭琥琥衘枚疾驰堡上倏易置守门将士以亲丁部署甫定而俺答至举火为号中无应者扣城中何人曰郭大将军惧而宵遁 总督翟鹏曰自五堡以至老营堡皆要路也於斯设险必难飞越 韩邦奇钦遵勅谕疏照得山西三关一带沿边地方宁武以东隘口及沿边平漫之处皆有隘可据宁武以西漫然平旷戎骑可以长驱无阻而原设兵将比之他边甚少城堡亦甚稀踈臣等尝详察内外之界自大河以西由石隰岢岚静乐宁武至雁门历紫荆居庸直抵山海关一带界山崇冈峻坂中古以来类皆守於险外以为重险之固宁武以西其险则在兴岚石隰等处古人皆以此地建节国家亦守於险外置偏头老营城堡然止设一副总兵一游击并近日巡抚奏设止有四守备骑兵惟九千余名而兴岚等处又弃而不守更何所恃以为藩屏哉国家设险御戎独偏头等处乃一大空阙以臣计之岢岚州实内外之界有险可据宜设一参将益兵三千神池堡要害之地宜拓一城设一守备益兵五百八角之东宁武之西八角之西偏头之东适中之地亦各为一堡各设一守备或於五寨前後设立据险以便截杀亦各益兵五百副总兵宜升为总兵惟选谋勇都督领之驻劄宁武其偏头仍一守备益兵八百可也提督都御史不必兼理巡抚山西一省止巡抚沿边一带地方忻代保岚石五州所属及雁门石隰二兵备并都司布政司管粮官按察司管屯官并守巡冀宁道及参游守备俱聼节制其余山西布按二司府州县官员贤否军民词讼岁办差役俱不必管理庶得专意经畧边事老营堡宜设一所以管常备新军其山西汾州等卫所防御大同官军仍掣囘山西三关防守遇有警急与大同互相应援如此则不惟三关之兵威可振而大同之势亦遥为之壮矣 王崇古免调援兵疏山西自偏头关老牛湾黄河东?起东至老营堡丫角墩止共长一百四里是为外边秋守边而冬守河极为寇冲又自丫角墩起东至平刑关石窑庵止共长七百余里是为内边中聨宁武雁门倒马诸关向恃大同为藩篱脱遇大举大同不能堵截每繇内边诸口直犯关南内郡是有兵尚难自固也若复将老营游兵尽选马军远戍保安正兵东驻阳方去偏老三四百里一旦寇入非惟老营不可守即汾石隰吉诸州皆可蹴至矣今春寇密谋掩袭老营一夕即至幸哨报早闻总兵官郭琥连夜趋防兵方至城寇即入境内若移驻远方焉能速济近方议总兵移镇老营免往返劳费岂宜复聼东援坐失西守且自老营宁武至保安灵蔚千有余里皆系山程石涧万一有警士马疲劳断难济用所以每次议留惟北楼参将原设援兵不及三千马仅二千匹亦可东援乞免调山西正游兵马选定北楼马军二千则东西庶可兼济 明给事中刘东星计安四镇疏老营堡孤悬絶塞左控平鲁右接偏关阳方诸口恃为耳目最称要害而本堡山势崎岖运道险隘即遇缓急难以屯聚援兵转运粮饷尤为可虑宜於附近地方如乃河堡等处添设军伍以备声援乂於城中多积刍粮以防坐困 老营堡巡检司

窖儿墕东北八十里

塌崖沟东北八十五里胥偏头东北要道

镇沟楼东八十里亦称险隘因建敌楼於上

地椒岇东九十里紧逼东边

贾家堡【隶老营营】东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大同府乃河堡界二十里西至老营所二十里南至大同府朔州界五里北至乃河堡界八里 明嘉靖四十三年兵备王遴建广一里一百步东接云朔北通五眼井堡西接老营河口南通长林火路乃朔宁二郡咽喉地也 明设操守一员兵三百名後增设把总一员兵二百二名

五眼井堡【隶老营营】东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东至大同府乃河堡界三里西至水泉营四十里南至老营所三十里北至边墙二里 明崇祯十年兵备卢友竹建周一百丈高三丈五尺堡接丫角山最为冲要 五眼井墩山西老营堡界首垣至朔州丫角山墩为南尽五眼井墩复折而西 总督翁万逹曰山西起保德州黄河?迤逦而东历偏关抵老营尽境大同起西路丫角山迤逦而北历北中二路抵东路之东阳河镇口台皆逼临边境险在外者也山西老营堡转南而东历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刑关尽境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历龙泉倒马紫荆之吴王口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皆峻山崇冈险在内者也是故丫角五眼井为外边内边之要枢 明设防守一员兵二百二名後增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四百名

视远隘东北一百一十里乃五眼井堡边隘也在堡西一十五里戍楼远眺下有石洞名视远洞 翁万逹疏自石庙儿视远隘以北起北至周家口止又自视远隘以南起南至樊家窰止为垣四里

五眼井口东北一百二十里

新窰沟东一百三十里沟通塞外

马站堡【隶老营营】东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老营所四十里西至偏头所四十里南至八角堡七十里北至草垜山堡四十里 明正德十年兵备张凤羾建嘉靖二十年废四十二年兵备王遴复修周四里高三丈五尺地界偏老水泉三路之冲设游击一员中军千把总八员兵三千一十四名马三千一百三十七匹 嘉靖十五年八月俺答繇寺墕入至马站营

永兴堡【河曲隶老营营】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东南至八角堡五十里西至楼沟堡二十里南至三岔堡五十里北至马站堡二十里 明正德十年兵备张凤羾建周一里高三丈五尺设防守一员

水泉营堡【旧隶老营今归县】东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五眼井堡四十里西至草垜山堡二十里南至马站堡十五里北至边墙二里 领草垜山堡滑石涧堡 明宣德九年都督李谦建广三里一

百七十步置防守一员兵五百名後设参将兵二千五百名隆庆二年改设守备把总各一员增兵一千名马骡三百匹头 水泉营在堡城东少南为红门口附口外少南有南海子堡城西南有後海子

驴皮窰口东北六十五里径道平衍昔为边冲而两崖胥石山可以制胜

红门市口堡东北八十余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边墙西至边墙南至水泉营堡界北至蒙古地界东南到五眼井堡西南到水泉营堡 口近水泉营乃厰沟也明宣德九年都督李谦以沟通塞外建敌台桥洞一座外设边墙一道壕堑品窖三层拨军二十名侦望万历二十六年兵备道赵彦增左右双翼砖台东有东梁亭 明三关镇市塲在水泉营隶岢岚道顺义王诸部互市於此先设宴边外有闸三曰中曰左曰右马繇此入临边有闸一曰内闸马繇此登数入境红门有台袤一十三丈台上有纳欵厅抚赏於此以银一万两宴馈一万两抚赏诸部四万两市马马以六千为率价以一十二两为率互市日岢岚道提调监督雁平宁武两道协理之镇守总兵官副将统兵弹压西路参将理市事正兵营军二千一驻老营堡一驻八柳树马站游兵营军移驻滑石涧小营儿狮子坪参将军移驻马站堡以备要冲

草垜山堡【隶水泉营】北少东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七十里东至水泉营堡二十里西至滑石涧堡三十里南至马站堡四十里北至边墙五里 明弘治十五年兵备杨纶建後废万历二十二年兵备赵彦复修周三百八十四丈五尺堡突出崇山直望三十余里为沿边传烽之首 明设防守官兵三百名万历二十二年增设守备中军把总胥一员

滑石涧堡【隶水泉营】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东至边墙三里西至老牛湾堡二十里南至偏关城七十里北至边墙一里 明宣德九年都督李谦建嘉靖二年陷於敌隆庆三年兵备范大儒复修周一百八十丈二尺高连女墙四丈堡即边垣也 堡前有滑石涧暗门西有滑石二墩墩西有水门滑石涧自水门北流有小口子墩水出小口子又出大口子水门西又有滑石涧水口西北流出水口门 明置操守一员兵二百五十名隆庆三年设守备一员兵三百七十五名 翁万逹疏自老营堡丫角墩起西至滑石涧水门墩止为垣九十里有奇堑如之增添敌台四十四舖屋六十二品窖三千暗门一水口一

水门沟口北七十里滑石涧东上有敌楼下有涌泉称险隘焉

蚕虎口北七十里滑石涧堡前昔称边隘今农民耕塞外田

娘娘庙北一百里石山上下临沟蹊

黄龙池堡北五十里东距寺墕堡二十里北通草垜山大边明弘治间与草垜山堡同建置操守一员兵三百名後废

寺墕堡北四十里明嘉靖间总兵李瑾建置防守一员兵三百名後废

韩家坪堡东二十里明嘉靖间建置防守一员兵二百名後废

八柳树堡东六十里明景泰二年都指挥杜忠建後废小营儿堡东六十里明嘉靖间总兵李瑾建後废长林堡东一百五里明弘治间建後废

好汉山堡东北一百里明崇祯间建後废

栢杨岭堡东北九十里明弘治间建後废

东关河隘口老营城东一里南接利民堡北接红门东通平鲁井坪嘉靖二十三年建桥洞三座上建重楼规制犹关西河口後毁

通边关东北六十里为草垜山迤东为水泉营又东为老营抵好汉山接平鲁县界南折接朔州界 明成化二年总兵王玺筑东起老营堡之丫角墩西抵老牛湾南折黄河?抵河曲石梯隘口袤二百四十余里成化二十二年兵备郝志义修嘉靖二十三年巡抚曾铣檄参政苏佑兵备刘玺幇筑建敌台二百二十六座上建舖隆庆二年巡抚杨巍檄兵备范大儒等加幇巡抚宋纁核实万历二十五年兵备赵彦又建空心磗楼并诸隘口敌台

杨家砦 下镇砦 星坐驿 峰子坞舖 壕子坞舖寺前墩 关口 浦家湾 银安口 青天口

黄河渡 焦家坪渡 娘娘滩渡 太子滩渡 羊圈子渡神池县

荍麦川口利民堡北 霍冀九边图说兵自威远平鲁而下即抵荍麦川奔利民堡 刘龙指挥佥事袁杲行状守备宁武关议筑荞麦川镇狐诸堡

利民堡北六十里布政司北少西四百三十里东至朔州治六十里西至八角堡四十里南至神池堡六十里北至边墙三里 利民堡北出荍麦川口为朔州井坪孔道 利民堡旧名逹沭河明成化十七年【三关志十五年】都御史秦紘筑土堡方五里余高二仞余厚一仞余门楼三以指挥防守正德时增展嘉靖十八年都御史陈讲设守备建仓万历四年砌石城周三里二百四十步高连女墙二丈五尺 利民驿南十里至南堡又十里至羊房村又三十里又木瓜沟又十里至县 明正统十三年置神池口巡检司在朔州南九十里南有土城址是迂道而西南也至嘉靖十八年劚神池长城温岭荞麦川磨石山之间堑道不通今荞麦川口利民堡胥为孔道 嘉靖十八年巡抚都御史陈讲以神池利民二地要害筑城置守【利民仓堡内西北隅】翁万逹疏自利民堡勒马沟起西至八角堡界止为垣三里增添敌台六舖屋十八

八角堡西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四百三十里东至利民堡四十里西至三岔堡五十里南至五寨堡七十里北至马站堡七十里西南到五寨堡七十里 八角堡旧名永宁驿明弘治二年佥事王璿筑土堡方四里高三仞厚二仞门楼三嘉靖四年建仓万历十六年磗包周四里九十二步高连女墙二丈六尺城楼八座故名八座 八角驿北至樱桃镇十里又至北沙城十里又至草庵舖十里偏关界 杨博三关疏神池堡与老营堡均系要地而八角堡介於其间尤为适中若於神池老营添置参将八角改设游击画地分守势成鼎足据险厄塞诚为长便又宜将神池守备改置利民堡 嘉靖三十二年俺答以万骑入大同纵掠至八角堡巡抚赵时春御之遇敌於大虫岭总兵李涞战死军覆 汪道昆许论传妖民吕鹤结俺答入公时督府决策擒鹤斩之献馘四十鹤既诛寇旋马西向公败之紫塞八角堡追袭俘馘百七十有奇【八角仓堡内东北隅】

黄花岭南十三里又二里至宁武县界会城孔道也北五里至郝家坡又八里至县 黄花岭一名摩天岭盘踞二十里高四十丈南连宁武县界东连宁武县山 唐元和四年夏六月范希朝改授河东节度使朝议以沙陀在五原近吐蕃命从希朝诣河东希朝选其骁骑千余自随号沙陀军处其余衆於定襄川朱邪执宜乃保神武之黄花堆 朱邪执宜居定襄神武川之新城其部落万骑皆骁勇善骑射号沙陀军 太和四年节度使柳公绰以陉北沙陀素为九姓六州所服请委朱邪执宜治云朔塞下废府十一科部人御边号代北行营授执宜招抚使从之 一名逹速岭齐天保五年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逹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

大涧口东五里朔州界大同孔道 宁武自阳方口外惟荍麦川口为北道要冲阳方口内则东郊外大涧口亦属要地 辽太康三年北院枢密副使萧哈尔吉经画西南边天池旧堑立堡砦正疆界刻石而还

乾柴沟北九十里边墙外偏关神池之界也

赵庄堡西十五里 土棚屯西三十里 大黑庄西五十里 银洞窊西北三十里 义井堡西四十里刘海庄西北四十里 严佩镇西北四十里有大小二镇 樱桃镇西北七十里 得胜堡北五十五里五寨

三岔堡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四百六十里东至八角堡五十里西至河曲县九十里南至岢岚州一百三十里北至楼沟堡四十里东南到五寨堡 嘉靖间总兵周尚文建万历间兵备胡来贡甎甃设兵三百防守领之 三岔堡北至深墕村贺家梁舖十里又北至刘家沟十里偏关县界 三岔堡东繇东塞坡经石庙儿村十里又东至官庄村五里神池县界三岔堡西经大村舖五里又西至丈子沟村五里又西至韩家楼村十里岢岚州界此繇大同西至保德州济河逹陕西府谷之孔道也 三岔堡南至刘家湾村五里又南至旧寨村十里又南至庄窝村五里又南至小河头村十里又南至石嘴头村一十五里又南至中所村一十一里又南至县东关四里故明人名堡曰三岔

大梁山十字墕东二十里宁武县界西小径一十四里至薛家口又经大桥一里至周家口又二里至李家口又三里至沙滩桥乃东关外镇口大桥也

店坪山南三十里宁武县界北小径一十四里至薛家口

老牛坡东二十五里又五里至张家坪胥芦芽山支麓为神池县小辛庄界 西八里至南坪村又十里至烟洞梁又二里至右所村又五里至东关

麻子涧沟西一十五里为岢岚州韩光寨界

石嘴头北一十五里

狮子口村西北三十五里又五里至韩家楼村岢岚州界东南小径一十五里至郭家河村又二十五里至中所村又五里至西关

山西通志卷十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