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五十八
古蹟【二】
潞安府
长治县
上党故县本汉壶关县在郡东南壶口山下後魏志秦置上党郡治壶关城後汉董卓作乱复置壶关城隋废壶关置上党县明省入潞州城废今务本四里内犹称故县云
黎侯亭黎历商周国於此城南三十里黎侯岭即亭址子城在西北隅隋开皇三年筑周三里十一步今府治在内有遗址
夹寨城西十三里唐天佑四年梁遣李思安攻潞州筑夹城围之晋王存朂与节度使李嗣昭合兵攻夹城破之今称北寨南寨五代史庄宗军於夹寨城得符道昭妻侯氏宠焉诸宫谓之夹寨夫人孙冲过夹寨有诗
飞龙宫在子城内一名启圣宫唐元宗别驾潞州故第开元十一年将幸太原次潞州於故第置启圣宫後改名飞龙宫明皇过故宫有诗张说有上党旧宫述圣颂
圣瑞阁在飞龙宫西元宗在潞州州中献瑞者前後十有九後践位潞人献瑞应图遂建阁赐名圣瑞阁成白鹤来翔张九龄撰圣应图赞
德风亭在郡治後唐玄宗建西有辇道接看花梳洗楼今名游岭宋徽宗爲节度重葺元廉访使王思诚地曹侍郎熊戴俱有诗
兴唐宫潘炎童谣赋序云景龙二年九月後常有童谣云羊头山作朝堂郡南六十里有羊头山今兴唐宫即当之矣
寝堂潘炎寝堂紫气赋序景龙三年十月帝还京後州内所居寝堂上有紫气七日不散
金桥南二里玉海唐景龙三年童谣圣人执节度金桥十月二十五日玄宗由此朝京师潘炎着金桥赋并序
藏书楼在郡学後金大定中知州盖善建贮书万一千五百二十卷有杨仁风记石存
还山亭东南五里元皇庆初李文忠孟平章时归葬父忠献公於先茔侧作亭名曰还山
观稼轩在五龙山元郡守张菊轩建郡人李庭璚撰记古塔西南隅故宝雨寺中隋潞州刺史辛彦之建寺废塔存
龙山松在五龙山相传自後燕主慕容垂时至今荣?西园明渖藩园又有菊花园在普通寺西
保定园明保定王建今爲慈仁庵
内邱园内邱王建
唐山园唐山王建
稷山园稷山王建
安庆园在安庆废府西又有大隐园
葵园泌水王建在演武巷园西有进修馆
平遥园平遥王建在演武巷
唐义阳郡王李公德政碑潞州父老上李抱真德政请立石纪功诏门下侍郎平章事董晋撰文
元追封扶风郡伯马继翰世德碑东北五里御史张起岩撰文
元提举王天佑墓碑铭城南南宋村太常李绍撰文元知州王守忠墓铭东北桃园里御史吕思诚撰文长子县
丹朱城即旧城唐十道图尧长子丹朱筑在县西周二十里金时改筑今城旧城遂废址存
武安城 屯城胥白起驻兵所北曰武安南曰屯城距长平百余里
长子城北魏志前汉上党郡治长子城
乐阳城西南三十里魏普泰中析长子寄氏置乐阳县北齐废今名乐阳村
应城东南四十里址少存今名应城村
倾城东南二十一里周六里
幸城南十九里周一里【魏志长子有应城倾城幸城】
岳阳城西南三十里後魏置岳阳县北齐废今爲村青城南三十里相传唐玄宗开元十年旧邸有五色龙见从东南入靑城宛转上升时刺史作颂曰宛彼龙德昭昭上升天资利物以固时乘
古长城旧志潞泽之交起丹朱岭至马鞍壑有古长城蹟存土人谓梁晋构兵时筑
寄氏故县北魏志二汉爲猗氏属上党郡景明元年改隋开皇九年复置寄氏县十八年改爲长子
神农井北魏志羊头山下神农泉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玉海上党长子县有神农井在炎帝庙西五十步石泉二淸一白一味甘名神农井
丹朱岭南二十五里明谢榛同周斯盛饮山楼诗万年不改丹朱岭圣帝垂名共白云
熨斗台在县北世传丹朱筑形似熨斗上有神农庙粹经阁一名粹经楼在安怀坊元至正间隐士王纲建崔府君伏虎处在鵰黄岭搜神记鵰黄岭有虎患府君移牒捕之虎自来伏罪
先师像旧传昔有执政於桥下掘得一石上镌夫子像唐吴道子笔也元至正辛巳摹刻广州学舍明嘉靖中县令徐固得搨本重刻今在先师庙碑阴
右军书在慈林寺唐人集右军字摹刻僧以搨本爲累搥碎投井中後得断石数片辇置学宫
崔令摄虎碑宋管蒙初堂记云在县东北数里
郑惠王石记在慈林寺唐太武帝第十三子也僧洪满书
白鹤观碑城西北隅唐天宝三年虞世南书邑人赵及有诗字半磨灭
宋慈林寺碑元丰四年龙图阁学士太康侯王益柔撰屯留县
余吾城明一统志西北十八里春秋徐吾邑周九里址存汉爲余吾县隶上党晋废今隶屯留爲余吾鎭通典汉有徐吾故城在今城西北水经注东汉建武六年封景丹子尚爲余吾侯明于忠肃公过余吾驿有诗
屯留故城东南十里周七里即屯留旧治鲁宣公十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杜预注留吁今屯留也甲氏潞之遗种留吁其残邑也襄公十七年晋人执孙蒯於纯留北魏志有屯留城唐武德五年移治霍壁村括地志屯留故城在潞州长子县东北三十里本汉屯留县城
建义故县北魏志建义元年析屯留县置
宾适亭在西北隅宋绍圣丁丑八月建蒲津张毕有记宝峰碑影光可以监新会梁廸诗古寺荒余有剩碑襄垣县
临漳城九域志威胜军之临漳城周处风土记尧筑韩城北一里甘水之阳赵襄子筑故名襄垣後周置韩州於此唐贞观中徙今治遂废
湼城西北九十里汉上党郡有湼氏县颜师古注湼水出焉
甯城北二十七里旧经赵简子筑
安民城一作安仁县北十里石勒攻上党安仁城即此北魏志慕容儁上党郡治安民城後迁壶关魏皇始元年治安民眞君中复治壶关
石勒城西北九十里城底里乃勒攻上党积草城也旧志县北五十里
乌苏城北魏志铜鞮县有乌苏城
襄垣城北魏志建义元年置襄垣郡治襄垣城後齐郡废
临川城北魏志襄垣有临川城
故韩州唐志後周置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复置贞观十七年废
上党亭汉地理志襄垣县莽曰上党亭
五原故县魏志建义元年分铜鞮县置
铜鞮故县西六十里国语铜鞮晋大夫羊舌赤之邑汉置县今爲虒亭驿有南里北里魏志上党有铜鞮城又汉地理志县有上虒亭下虒聚上虒亭爲北里下虒聚爲南里
□水堡旧唐志武德五年铜鞮县徙治□水堡
铜鞮宫左传成公九年郑伯如晋晋人执诸铜鞮上党记晋别宫墟关犹有北城去晋宫二十里羊舌所邑潞志载虒亭古铜鞮治本晋虒祁宫汉更爲虒亭按汉地理志上党属县铜鞮有上虒亭下虒聚师古注虒音斯不闻以虒亭爲虒祁也又杜预注虒祁地名在绦西四十里临汾水则虒祁当以太平爲正按襄公三十一年郑子产云铜鞮之宫数里杜注晋离宫名则铜鞮在先虒祁在後恐未可爲一也
市桥一名豫让桥在旧城下碑存史记豫让欲爲智伯报仇襄子当出伏於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桥距城南十里
回辕蹟魏孝文幸洛回辕处秋冬之交枫林满山名小虎丘
沙石堆北魏志铜鞮县有沙石堆
琉璃井西六十里虒亭镇旧传琉璃八角井即崔生坠虎皮处
凉楼元戍此其将建楼避暑址存
特恩堂明刘文安建有记
四荣碑明刘文安立有记
鹿哭泉东南五里李信村昔唐人生子左臂一目怪而弃之鹿乳焉後遇人收之鹿寻不见堕泪成泉其子即三目僧也
黄鲁直二歌石刻今存
义令石县郝村之北道隘有义令立石大书轻避重少避老贱避贵来避去四言今存
潞城县
微子城东二十里旧传微子始封地魏地形志壶关有微子城
潞城东北四十里汉县後魏更名刈陵移沁水北刈陵故县北魏志二汉晋曰潞属上党真君十一年改属襄垣郡
武军城魏志刈陵县有武军城
石梁北四十里左传晋荀林父败赤狄於曲梁时伐石爲梁今名里閈曰石梁上党记曲梁在城西十里今名石梁
晋封灵显王庙碑邑人杨义方撰文
宋重修灵显王庙碑邑人张山撰文绍圣元年岁在甲戌四月十二日立石
金重修灵泽王庙碑邑进士王陞臣撰文泰和二年岁次壬戌重九前三日
黎城县
黎侯故城东北二十里路史作□□商书西伯戡黎盖以黎恃吾儿谷之险而敢拒方伯也隋志後魏以潞县被诛遗人置开皇十八年改名黎城唐天佑中更名黎亭宋天圣三年迁於白马镇即今黎城
黎城故县西北十里宋天圣三年废
晒布崖西北七十里世传高辛氏三宫女爲仙织龙须之布於此晒焉近有粉粧台又有彭庄世传彭祖访三仙女至此
台壁东十五里建兴八年慕容永聚粮台壁燕主慕容埀大破之北魏志刈陵县有台壁李濓壶口关诗慕容台畔草萋萋
伏虎郊西二十里岚山之麓旧有双虎爲害伏虎禅师至虎驯伏旁有石禅师尝憩此
白岩寺牡丹明渖藩爱此花移植府中数载僧梦有紫袍黄盖者至牡丹所倏不见晨起视之新芽出土方寸而藩府花已槁矣至今邑人多游赏焉
宋宇文光墓碑吴陶撰文
关和左辖二公勲德碑元将关保和哩齐也在县南门外至正辛卯盗犯襄垣分军三队掩掠之盗遁自黎城下吾儿峪潞人立石
壶关县
阳护城东二十六里今阳护村慕容永据长子时筑益阳城东南六十里今城头村慕容永筑以拒慕容埀址湮
黎亭後汉志壶关有黎亭
臯落氏故墟上党记东山在壶关城东南晋申生所伐今名无睾又乐平县东南三十里有臯落村相传爲臯落氏之墟
颖阳冈县治後魏尝置县址存
羊肠坂汉志北魏志胥云在壶关县
五马门北魏志壶关有五马门
唐望堡唐武德四年析上党县置壶关县於此贞观十七年移治进流川
参园即南极园在紫团山石间生参似人形一名人衘一名神草大者径尺小者六寸唐周繇以人葠遗段成式诗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旧传有服参飞仙者本草亦名紫团参爲上今园已垦而田矣
令狐徵君隐居上党记令狐徵君隐城东山中去郡六十里即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讼戾太子者也茂即葬其山
静轩县治厅事东宋县令陈留范钺建熙宁四年七月一日撰记
驻云亭紫团山三十六景之一宋王辅道有诗
王辅道紫团诗石碣自跋云紫团胜赏闻之旧矣壶关大夫俾图作记欲得予诗予时在管城锦绣潭上自食至晡三十六景赋之遍点窜一二字耳因以草卷寄之时政和六年秋九月既望乙巳辅道书郡志云辅道书字神奇原刻十二石亦以搨本累僧碎之埋於山麓後人踪迹掘之止得八石嵌於慈云寺壁间後止存四石
国朝顺治十八年县令朱辅移置学宫
磨崖碑三十六景之一悬崖上镌古籀书宋王辅道有诗
宋真泽庙二真人封号碑政和元年六月初一日县令通仕郎济源李元儒撰右班殿直权县尉武栋立石平顺县
鲁班梯即虹梯关县东北六十里张井栢水都山中有石径通河南林县径如云梯土人传鲁班所凿魏志壶关有鲁般门一名天门
赤壤川北魏志其地寒而早霜
侯壁里粤治村西有沟名错錾俗传鲧欲濬漳河南流凿山不就禹改渠东流今凿痕尚存
石勒寨北八十里石城里周四里六十步相传石勒筑城贮米址存
吕仙笔在灵显观世传吕纯阳游此书
汾州府
汾阳县
祝融城在城西相传祝融筑
兹氏城南十五里一名甄子城秦置汉高帝更封沂阳侯婴爲侯国史记夏侯婴食邑兹氏是也魏志太和八年西河郡治兹氏城巩村有遗址
瀦城东十五里水经注文湖之西侧临湖有瀦城八门城北十五里俗名罗城相传刘渊遣乔嵩攻西河筑此城有八门
西河故郡隋志後魏置汾州後齐置南朔州後周改介州隋爲西河郡
隰城故县隋志旧置西河郡治此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唐志肃宗上元间更名隰城
西河故县水经注魏黄初二年西河恭王司马子盛碑畧曰西河旧处山林汉末扰攘百姓失所魏兴更开疆宇分割太原四县以爲邦邑其郡带山侧塞矣似即故兹氏地水经注文水南经兹氏故城东爲文湖世谓之西河在县直东十里旧唐志汉美稷县隋爲隰城上元元年九月改爲西河
永利西监宋置
禁火台南一里祀介子推
卜子石室西北四十里谒泉山上有石室相传子夏居此旧志云石室去地五十丈层松饰岩列栢绮壁惟西崖得历级升
爱子村北三十五里地舆总要卜子夏哭子丧明处郭林宗宅东郭天宁寺有遗址有道先生尝设教於汾天宁寺即其地
文潞公宅治南百步相传净心寺即其遗址明嘉靖三年宪使王崇庆改建察院有宋元丰三年赐太师文彦博诗敕并序石刻今在学宫
黄华亭县学二门外泮池西贮黄华老人行书诗石金翰林修撰王庭筠尝读书黄华山寺因号焉父遵古爲汾州观察判官省亲至此书诗石二史称书法学米元章而端雅过之
仙槐在城隍庙东树已枯金皇统中得异人药复茂号仙槐建观其地有胜默子步槐下吟
索靖碑唐贾躭刺汾州於古寺中掘得晋西河王司马子盛碑太康中尚书郎索靖八分书可辨者大半重立於佛殿前
唐台骀神庙碑贞元九年令狐楚撰文
唐文湖神庙碑令狐楚撰文宋崇宁间汾水泛涨碑没宋枢密使护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河中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令天水狄武襄公神道碑铭北十里郝洪里刘村墓前翰林学士王珪奉诏撰文嘉佑四年二月甲申
宋敕封润济侯庙碑宣和元年知汾阳军事周炜撰文金昌宁公庙碑铭大定十三年王遵古撰文
元吕简肃公神道碑铭西南三里洪哲里墓前翰林学士虞集撰文
元元贞观碑翰林修撰张益撰文
平遥县
京陵城东七里檀弓赵武曰从先大夫於九京郑康成注晋卿大夫墓地京字误当爲九原城塜记尹吉甫北伐时所筑汉爲县属太原郡莽曰致城师古曰即九京唐於县治南置京陵府水经注京陵县即赵文子与叔向游处其京尚存汉兴增陵於下故曰京陵一载忻州
中都城西北十二里顾炎武日知录汉高祖十年十一月破陈豨立子恒爲代王都晋阳孝文纪云都中都陈豨传同而文帝过太原复晋阳中都二岁又立子武爲代王都中都则今之平遥县也如淳以爲先都晋阳後迁中都正义引括地志中都故城在平遥县西南十二里水经注春秋昭公二年晋侯执陈无宇於中都汉文帝爲代王都此武帝元封四年幸中都宫殿上见光赦中都死罪以下
来城西三十五里相传後汉来歙筑
羌城西四十里汉建安中筑以居羌人十六国春秋刘氏之先有羌城之号赵灭城废
屈顿城西北二十五里城塜记晋武帝於堤侧屈曲爲顿後汾水溢址湮
思归城东二十里相传刘渊将筑垒以攻刘琨後思归夜遁
蔚州城西北二十五里後魏迁北蔚州民居此置蔚州後周废
平遥城後魏平遥县有平遥城
亭冈城南二十八里
吉甫将台在上东城相传尹吉甫北伐閲兵於此蹟存上有高眞庙
喜雨亭县治内金大定十二年县令蔺嗣吉祈雨超山有应构此
晚香堂元杜文定思敬筑有诗
碧鲜堂在慈相寺地多竹金赵大端诗寒阴鏁碎暗僧轩玉立森森翠满前
金井楼在县中街下有井水色如金
凤凰台治西北隅旧有凤栖其上一云在下西门城西北隅又有凤凰亭
华林园县治侧
太平兴国观古栢共十六株殿前十阁下阁後共六胥怪伟而阁下三株尤奇相传唐时植
清虚真人画像在清虚观
唐张智度墓铭天宝元年壬午刻存百余字类褚河南楷法与慈恩金塔圣教畧同
唐上柱国梁思墓志铭石方二尺墓坠石出唐贞元九年癸酉岁刻不书作者姓字旧志县有唐开元贞元二碑贞元为梁氏远祖砌吉祥寺寺梁氏五路廉访家故佛堂也开元碑砌西河书院壁
宋敕赐应润庙碑宣教郎知平遥县勾管学事余彦和撰记太学内舍生龙泽书宣和元年十二月初十日
宋麓台山圣俱寺残碑县东冀郭村碑高丈余濶四尺余字方二寸其欵勒可识者一曰朝奉郎守秘书省着作佐郎知并州太谷一曰朝奉郎太常博士通判石州军州兼管後存庆历六年五月二十二日十字
宋百福寺牒嘉佑八年敕赐
宋清虚观碑元佑七年权均州军事判官谢悰记太庙斋郎朱处厚书
宋超山应润庙牒碑宣和元年敕赐
超山应润神祝文碑宣和元年奉训大夫知汾州事周炜撰祭文遣邑令余彦和致祭二年三月日立石
金赵秉文草书隂符经在清虚观石多剥
元遗山题名石在超山题云己亥秋八月十有四日自太原道往山阳留宿於此东山元好问裕之题温仁甫有後序
郝纯夫题名碣清虚观内郝官礼部学士
董绍祖乐府辞石碣集福寺壁辞曰桃源忆故人泰和戊辰前四月中旬後二日寓汾庠进士冯天杰谨跋昭信校尉行汾州府平遥县尉刘镇立石
赵大端僧塔记在慈相寺
葬枯骨碑铭在清虚观金皇统壬戌乡贡进士李致尧譔并书
太平崇圣宫敕旨碑在清虚观时改为太平崇圣宫敕清和大宗师兴修
元征行都元帅五路万户梁瑛神道碑在梁官村嘉议大夫御史丞行御史台事魏初譔集贤侍读学士奉议大夫李倜书丹中奉大夫中书省参知政事杜思敬篆额延佑元年重九月日少中大夫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男天翔立石
元少中大夫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梁公神道碑铭在梁官村奉政大夫监察御史亳郡李元道譔集贤学士资德大夫吴兴赵孟頫书丹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清河元明善篆额延佑二年七月初十日前佥广东廉访司事授朝列大夫信州路总管府治中长男梁时中承事郎大名路清河县尹次男梁时正承事郎秦州成纪县尹次男梁时义中显校尉佥淛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事次男梁时仁等建
元评事梁秉钧墓碑中书省选充汾州教授张藻撰平遥教授邢仲元书丹乡贡进士赵黻篆额岁次壬寅九月庚辰朔初六日乙酉太原路平遥长官男梁琮孙男梁栋次孙男梁翼梁羽立石
元沁州长官赠沁阳公杜丰神道碑铭进士李鼎撰文中统四年龙集甲子上巳日夫人王氏建
梁公祷雨碑在超山训导张翼撰伶思贤书
元明威将军吉州路达噜噶齐杜思明墓碑在西汾里母弟前资善大夫中书左丞杜思敬撰文延佑六年岁次己未十月壬子朔十六日丁卯承直郎婺州路义乌县尹兼劝农事长男杜恕立石
郝真人碑翰林学士朝请大夫知制诰修国史姚枢撰八分书多剥又有眞人十二大字石碣在观中
伶思贤安乐会词石碣在清虚观
清和子手书石碣在观内乃三大字也清和眞人尝掌大教西源散人李晋子益氏跋
介休县
邬城东二十里今邬城店左传司马弥牟为邬大夫汉置太原郡有邬县魏地形志介休有邬城
武城东四十五里秦白起驻兵於此
板桥城西北十八里韩板村刘渊击刘琨於此城阻水以板桥渡又汾水之右有左部城一云刘渊为晋都尉所筑
六壁城东洪山村水经注魏置城因为大镇太和中罢镇仍为西河郡
介休城北魏志介休县有介休城
介休故郡隋志後魏置定阳郡平昌县後周改郡曰介休开皇初废
介州旧唐志武德元年於介休县置贞观初废
古平周县十三州志在县西五十里汉置隶西河郡永安故县隋志永安有雀鼠谷
小灵石故县元志元初析灵石县置至元二年省入介休
忌坂西南十二里其坂壁立介之推避晋文公於此後人忌之
绵上聚左传晋文公求介之推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後汉志界休有绵上聚
郭林宗故宅北关郭家村今华严寺按郭有道介休人郭家村实桑梓地汾州故宅其设教处也
秦王塔西南十三里西靳屯南原上唐武德二年刘武周固守雀鼠谷秦王世民兵不得进遂登南原合战大败武周於此後人建塔记之
假粮堆南四里相传唐太宗围尉迟?於此负土为堆覆之以粟
金果园在南门外相传唐太宗收尉迟?驻兵於此段同村东北二十里相传单雄信弃戵处今段屯有弃戵泉
银空窟 摩斯岭二僧胥空王佛弟子
鹿桥 兔桥在抱腹岩相传空王佛自并州来二鹿二兔前导唐太宗因建云峰寺置二桥
李姑岩相传唐太宗妹焚修地
郭有道墓碑东五里官路南墓前蔡中郎撰文
汉宋子浚碑水经注宋冲以有道司徒徵林宗县人也孝义县
虞城东北十里晋灭虞迁其民居此
虢城北八里晋灭虢迁民居此
魏文侯城宋袁藏云赵瞻诗俱云魏文侯城县志文侯宅在县治东又有台在宣化坊上有楼名看河楼
吴城西南七十八里魏将吴起为西河守筑以拒秦六壁城西八里魏眞君五年讨白狐於六壁城地形志永安中置显州治六壁城六壁者世传辛壁贾壁白壁许壁柳壁并六壁为六也唐置以居府兵遂名六壁府
团城县南田屯村孝昌三年置军隋开皇九年废魏志义寜郡有团城县建义元年置武定四年置武昌郡治团城
东多城魏地形志天平中置真君郡治东多城
鱼城北十里
务城西八十里
北温州唐志武德二年置贞观元年省
中阳故县旧唐志汉中阳县後魏曰永安贞观元年改为孝义
吐京侨郡西二十里刘家里魏志眞君九年置吐京郡领新城吐京二县孝昌中?寄治西河
温泉故县西九十里高唐山之西元至元三年废县置廵检司自高唐迤南为南温泉隶灵石迤北为北温泉隶孝义
高唐故县唐志武德二年置隶北温州贞观元年省入温泉今县西有高唐山
介休坂西四里胜水南原
仙童原南五十里王才里县志汉武帝见一童子年可八九岁曰吾居丹洞使往璚田闻西河有长命圣女因假来此言讫上升因名仙童原
枯桑原在王庄里庾信枯树赋西河有枯桑之社比干台东二十里汾河上相传商季遣比干於驺虞山筑台明于忠肃过孝义诗比干台古野烟生
温公镇东十里今司马村世传温公尝宿此
田真宅县西吐京村北今为寺
唐魏文侯墓碑开元二十年孝义令杨仲昌撰
宋建护国寺碑傅从政撰文宝元二年岁次己卯七月庚寅朔十九日戊申
宋魏文侯墓碑嘉佑戊戌谢景初撰文
临县
古乌突郡南三十里隋志後周置乌突郡及县隋开皇初郡废县改太和唐高祖时废为五社东大岳南宰都西玉溪北古坛中善庆今东关丰市街碑记犹存
北和故州旧唐志武德二年置贞观三年省入临泉古临泉城西北四十里今东山暨西河浒各一城旧志谓刘琨所筑汉志西河郡临水莽曰监水
尅虎寨城金大定时攻西夏筑城屯兵元废
刘王沟相传刘渊引兵过此庙存
魏孝文遗迹南五十里三交南山世传魏孝文过此见有异气立庙厌之至今地无棘刺
石崖佛字南十里路东悬崖百尺上有一佛字纵横三尺许体甚端楷色稍白因名白佛崖旧说佛音弼为佛肸之佛谓未有佛之先此字已兆於此崖
普化寺古钟在寺内金大定三年造重数千斤声闻百里明崇祯壬申寺焚钟损
宋将西征祷应克捷碑元符二年十月日右正议大夫守左丞蔡金紫光禄大夫守左丞仆射陈立
元延安兵马总管袁公神道碑在太平乡白汶里奉议大夫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姚燧撰承直郎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畅师文书并题至元二十五年岁次戊子九月二十九日男昭毅大将军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克忠建
石楼县
石楼之顔有巢氏栖於石楼之顔路史今隰州有石楼县本曰吐京隋文帝改石楼东南六十里有石楼山
吐京故郡魏地形志汾州吐京郡眞君九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太武又置岭西县太和二十一年改名吐京
新城北魏志世祖名岭东太和二十一年改
西德故州唐志武德二年於石楼置西德州贞观元年废
长寿故县东五里後魏孝文置隋废唐武德二年复置贞观元年省
夷吾馆东六里晋公子夷吾建通志云在县东二十五里又县东有夷吾桥
义门庄西五十里金时晋贤六世同居大定间旌其坊曰义门
试剑石西四十里世传宋呼延瓒猎此获剑试诸石分为两蹟存
元资德大夫大司农郑允中先茔碑翰林院承旨荣禄大夫管翰林院国史赵孟祚撰至正十六年四月吉旦
永宁州
离石城赵武灵王破林胡楼烦始筑离石城东汉末为南部庭在新东关北隅刘渊都离石即此一名左国城後魏立离石镇州今有井存
卢石城北六十里县志晋并州刺史刘琨攻刘矅筑此址存隋志後周置卢山县大业初并入修化按隋志修化县有伏卢山
孟门城西一百二十里一云州西二十里魏吴起所云左有孟门者即此旧唐志贞观二年置孟门县七年省入定胡金明昌六年更名孟门改离石巡检司今为孟门南都址存
安国城西二十里山巅址存
离石故郡隋志後齐曰昌化县置怀政郡後周改郡及县曰离石
昌化故郡旧唐志本汉县後周改昌化郡隋复为离石县唐天宝元年改石州为昌化郡
定胡故郡在城西後周置郡及县隋开皇初郡废西定故州唐武德二年於定胡县置贞观二年废修化故郡隋志後周置窟胡郡及县隋开皇初郡废县改修化
方山故县隋置唐武德二年置方州三年州废县存金贞佑四年徙治积翠山元省入离石县城尚存今名方山堡在州治北一百五十里
刘王?刘渊都离石故名
凤山仙蹟州北二里上建希夷殿相传陈抟修炼於此羽士孙云际亦潜栖焉
吕梁碑刘躭作盖汉时人碑可辨者六十字言舜禹治水时事
宋嘉禾碑宋离石县有嘉禾碑
宁乡县
吴王城西一百五十里三交原旧传为吴起寨址存宁乡故县隋志後周置隶离石郡大业初并入离石县平夷故县旧唐志後周析离石置平夷县金明昌六年改曰宁乡
车辙坪南三十五里相传战国时齐使进茶路经於此轨迹犹存
避兵台南五十里高千丈周盈三里昔人避兵居此宁国寺碑金大定四年立石畧云唐显庆二年重修大同府
大同县
云中城府城北郭外按秦汉之云中故城即唐云中都护府唐志云中都护东北距朔州五百五十七里自唐置云州于恒安鎭始改定襄县曰云中其实元魏之平城即汉鴈门郡之平城县也魏天兴元年定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二年增启京师十二门孝文帝迁都洛邑改为司州牧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弃万里之沙漠傍五原之风土肇为此都实惟太祖池桑乾之水苑秦城之墙百堵齐矗九衢相望张嵩赋一太隂以建极则广莫而论都遂徵板干庀徒卒铲嶕嶢剞崛屼因方山以列榭按长城以为窟
平城外郭明一统志城东五里本汉平城县其外郭乃西魏所筑在无忧坡上按北魏纪太宗泰常八年筑平城外郭周三十二里旧志云西魏所筑者谬
元魏宫垣辽志占城之北面双阙尚在後为天王寺今考魏书录其可见者如左旧志误以辽西京四门为元魏制度今改正
天文殿天兴元年秋七月定都平城始营宫室十月起天文殿十二月太祖临天文殿太尉司徒进玺绶咸称万岁大赦改元
天华殿天兴二年秋七月建十二月成
中天殿 云母堂金华室胥天兴三年七月建
紫极殿 元武楼凉风观胥天兴四年五月建
西昭阳殿天兴六年十月建天赐元年九月御昭阳殿受朝
西宫太祖天赐元年冬十月筑十一月幸西宫泰常八年广西宫起外垣墙周二十里中有天文殿太宗永兴元年十二月始居西宫御天文殿又有板殿永兴四年幸西宫临板殿
天安殿见天赐六年
万寿宫世祖始光二年三月营故东宫为之中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是岁九月二殿成大飨以落之
东宫世祖延和元年七月建三年七月成备置屯卫三分西宫之一
北宫世祖眞君十一年大治宫室皇太子居於北宫即?宗天赐四年秋七月筑北宫垣
太华殿高宗太安四年三月建九月成大飨羣臣孝文太和九年大享羣臣班赐皇诰太和十六年二月坏太华殿经始太极殿十月成高宗时郭善明甚机巧北京宫殿多其制作
寿安宫高宗和平元年保太后常氏居寿安宫
白楼文成李后传高宗登白楼望见后美之遂得幸於斋库中
平城紫宫孝文生於此神光照室
崇光宫显祖皇兴五年徙御崇光宫采椽不斵土阶而已延兴三年改宁光
太和殿孝文帝承明七年正月建太和元年七月成十四年居庐引见羣臣於此
七宝永安行殿孝文帝承明元年七月建
安昌殿承明七年正月建七月成太和十六年依古六寝权制三室以安昌殿为内寝
朱明门 思贤门胥孝文帝太和元年建九年七月又新作诸门
坤德六宫殿太和三年正月建
乾象六合殿太和三年二月建四年正月成
思义殿太和四年九月成十六年孝文帝临殿策问孝秀
东明观太和四年七月改作九月成
皇信堂太和七年十月成十五年帝始听政於皇信东室十六年以皇信堂为中寝
宣文堂太和十二年八月建十七年徙御宣文堂经武殿太和十二年八月建
永乐宫太和十六年二月徙御永乐宫
太极殿太和十六年二月经始十月成大享羣臣以落之十八年自洛阳还平城御太极殿谕在代羣臣以迁移之畧以上胥元魏大内宫殿
犲山宫太祖天兴六年七月北巡筑离宫於犲山纵士校猎天赐三年正月四月凡再幸
丰宫太宗神瑞元年起丰宫於平城东北
西苑宫在西苑泰常三年十二月建太宗神瑞三年冬十月筑宫於西苑
白登宫泰常四年九月筑白登宫
南宫世祖神?三年幸南宫猎於南山
鉴元殿亦在方山太和十九年九月癸酉拜文明太后
陵前夜宿鍳元殿甲戌还永乐宫
鹿苑天兴二年二月以所获高车衆起鹿苑於南台阴北距长城东包白登属之西山广轮数十里凿渠引武川水注之苑中疏为三沟分流宫城内外又穿鸿鴈池天兴四年起石池鹿苑台神瑞六年三月发京师六千人筑苑起自旧苑东包白登周围四十余里
北苑太宗永兴五年二月穿鱼池於北苑泰常二年筑蓬台其中四年又筑宫於蓬台孝文太和二年四月祈雨北苑三年五月又祈雨於北苑闭阳门是日澍雨大洽十一年八月罢山北苑以其地赐贫民太和元年九月起永乐游观殿於北苑穿神渊池
东苑太宗泰常七年秋八月诏泰平王率百国以法驾田於东苑车乘服物皆以乘舆之副
华林园世祖眞君五年华林园诸果尽花
永兴园太和十七年三月幸永兴园
东西池太祖天兴三年穿城南渠通於城内作东西池天渊池高宗兴安二年二月发京师民五千穿天渊池高宗穿天渊池获一石铭称桓帝葬母封远近赴会二十余万人有司以闻命藏之太庙
灵泉池在方山太和九年六月行幸方山遂幸灵泉池自後十年四月幸十一年五月幸十二年四月七月闰九月凡三幸十三年七月幸十四年二月七月凡再幸文明冯太后与高祖幸灵泉池燕羣臣及藩国使人诸方渠帅各令为其方舞高祖帅羣臣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羣臣各言其志於是和歌者九十人
五石亭太祖天赐三年二月幸代园山建五石亭马射台有三一在陂西太宗永兴二年幸陂西马射台讲武教战一在南郊高宗兴安二年七月筑马射台於南郊一在长川世祖始光三年上亲登台观走马王公诸国君以下驰射中者赐各有差
城南白台太宗泰常二年筑高二十余丈
天王台府城北二里魏离宫
凤台城内西北隅左右二台各高数丈元大德十一年地震圮其左延佑间右台亦圮今名凤台坊
文石室太和三年六月建於方山又有灵泉殿
郊坛太祖天兴元年立坛兆告祭天地二年正月甲子初祀上帝於南郊以始祖神元帝配降坛视燎成礼而反坛通四陛壝埒三重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帝西面五精帝在坛内各如其方诸神各以次从祀祭毕燎牲体左於坛南从阳之义三年正月癸亥瘗地於北郊祭毕燎牲体右於坛北从阴之义以神元窦皇后配
五精帝坛泰常三年为五精帝兆於四郊远近依五行数各为方坛四陛埒坛三重通四门
西郊方坛天赐二年四月复祀天於西郊为方坛为二陛土陛无等周垣四门门各依方色为名帝御大驾立青门内内朝臣位坛北外朝臣及夫人芳容咸位青门外后率六宫从黑门入列青门内女巫执鼓立於陛之东太和十八年三月诏罢西郊祭天
圆丘太和十二年十月帝亲筑圆丘於南郊十三年正月车驾有事於圆丘十五年十一月冬至将祭圆丘帝亲省斋宫冠服及郊祀俎豆越三日帝衮冕劔舄侍臣朝服辞太和庙之圆丘升祭柴燎
方泽太和十三年五月车驾有事於方泽
明堂孝文太和十五年四月经始十月告成十一月祀圆丘遂祀明堂十六年正月祀显祖献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九月大享序昭穆於明堂祀文明太皇太后於元室唐开元二十一年云州置魏孝文帝祠堂有司以时享祭州有魏故明堂遗迹即於其上立庙
灵台太和十六年正月明堂礼成遂升灵台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
太学世祖始光三年起太学於城东祀孔子以顔渊配孝文太和十年诏建辟雍十六年八月以尉元为三老游明根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雨不克成是岁幸宗学亲问博士经义
大社太和十五年十有二月迁社於内城之西太祖天兴二年冬十月置太社太稷帝社於宗庙之右为方坛四陛祀以二月八月用戊皆太牢
高宗石像兴安元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顔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论者以为纯诚所致
西武库天兴二年八月作西武库
铜龙世宗景明四年五月己亥迁代京铜龙置天渊池辽金宫垣西门有二土台盖宫阙门也路寝之基犹存辽志晋高祖割山前代北地大同来属重熙十三年因建西京敌楼棚橹具广袤二十里门东曰迎春南曰朝阳西曰定西北曰拱极设留守司衙南曰西省北门之东曰大同府北门之西曰大同驿金克西京大定五年名其门南曰奉天东曰宣仁西曰阜成
西京同文殿辽礼志常朝臣僚朝服幞头袍笏公服紫衫帽
梳妆楼城西北隅辽萧太后尝居此址存
鬭鸡台在奚望山辽志乾符三年云中守捉使李克用偕程怀信等募士万人趋云州次鬬鸡台即此
铜石像在舍和坊辽志清宁八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石像五铜像六内一铜像衮冕垂足而坐余俱常服
保安殿金大定五年建宫室名其殿曰保安
御容殿金建有阁门使
西京宫苑金筑有宫苑使
辽金国子监府治东南明洪武八年改府学
长城北百余里史记始皇三十二年使蒙恬自榆中竝河以东属之阴山城河上为塞土色皆紫故名紫塞又云府城北有长城窟土人名白道泉
定襄城西北二十里汉为郡唐为县皆治此开元间改为云中县有阴山青坡二道皆出兵路
燕昌城燕主慕容垂轝过平城北四十里疾笃筑燕昌城而还土人谓之老公城
盛乐城金志大同县有盛乐城
白羊城西一百四十里即大同旧卫城
故云州旧唐志贞观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云州来治永淳元年为贼所破因废开元二十年复置天宝元年改云中郡乾元元年复为云州
平齐故郡隋志後魏置寻废
云内故县隋志後周改太平县曰云中开皇初改曰云内
云中故县旧唐志本隋云内县之恒安镇唐贞观十四年置定襄县为云州治永淳初废开元二十年更名云中辽始析云中置大同县即今治
恒安镇辽志北魏置恒州齐文宣废州为恒安镇周隋胥为镇
白登後汉书注在平城东南十余里云中郡志按白登汉高被围处一在城东七里一在城北百余里要以城北者为正今隶阳高
枢密寨西山迤南峰峦?屼名青龙观观前有悬石絶顶少西有石洞攀铁索而上镌诗云不知通得天台否铁索悬崖度石桥西望更出高峰名枢密寨
盐场金志大同县有盐场
普恩寺古钟朱弁记按其欵识时後唐清泰三年岁在丙申铸
广胜库元置在大同掌平阳太原所造兵器以给北边唐段文昌墓碑县志东八里字已剥落
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皇统三年二月丁卯宋修武郎借吉州团练使充通问副使婺源朱弁撰文
金左丞相封金源郡王諡诚敏赫舍哩良弼墓碑良弼居宣宁大定十八年薨命翰林待制伊喇履勒铭墓碑
怀仁县
兰池城汉顺帝阳嘉二年乌桓围汉度辽将军於此鸡鸣城南三十里土人名魏早起城为鸡鸣城又曰食时城孝文帝筑蹟微存金志怀仁有早起城
日中城孝文帝筑金志怀仁有日中城水经注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在黄瓜阜北曲中
东城辽志太祖与晋王李克用会云州之东城
沙南故城辽志怀仁本汉沙南县地
莎泉故县在城後魏置地有莎泉故名
云中故县南五十里今名中城堡相传秦筑址存辽志云中县赵置金志辽析云中置怀仁
大利故县辽志隋大业二年置大利县属定襄郡辽改怀仁
奉义故县辽志本汉陶林县地後唐武皇与辽太祖会此後析云中县置
聚仙台西南六十里天罗寺南
利国铁冶西二十清凉山又锦屛山亦有冶
棃园西南二十里元薛御史果园明入代府址存山阴县
南平城即新平城太祖天兴六年九月行幸南平城规度灅南面夏屋山背黄瓜堆将建新邑天赐三年遂于其地筑宫规立外城方二十里分置市里经涂洞逹
山隂故城西南十五里即忠州城金贞佑二年陞山阴县为忠州筑城
黄昏城北四十五里魏孝文筑
平齐故郡魏皇兴初慕容白曜南伐下历城徙青齐士望数百家於桑乾立平齐郡於平城西北新城?徙治京城西南二百余里旧阴馆之西
河隂故县辽置金更名山阴
御射台南三十里龙门山後魏文成帝尝射于此有碑记其阴列从臣姓氏
萧太后营西南二十里安银子村址存
复宿山房明王文端家屏及子柳州太守濬初读书於此
辽节度使开国伯沙彦珣墓碣铭南三十里沙家寺东山坡明正德中水冲出
金王拱碑在佛宿山碑云文殊大师留宿处
应州
应州故城东十里唐天宝初大同节度使王忠嗣所筑乾符间朱国昌为节度使移筑天王村南故城遂废
金凤城天王祠前後唐明宗生此中有金凤井元遗山诗此地曾云海眼开古今人喜畅奇哉料应丹穴相穿透飞出摩天金凤来
黄昏城辽志金城县有黄花城水经注武周塞水迳日没城土人名黄昏城今讹黄花城
古望城南三十里下社村有观音寺韩元帅浩习静处寺後有楼即古望城遗址
泊城州治西大定街北
金城故县在州城内辽志金城本汉阴馆县地汉末废为阴馆城大业末陷突厥唐始置金城县为州治辽因之明永乐间尝掘得金城县印今为儒学
凝翠楼在州故城西门唐天宝时建
刘静山房东南三十里小石峪沟东坡上相传唐田游岩栖此後名大觉精舍
刘智远宅东北二十里有石甃井
瓜园在辉耀村相传刘智远微时种瓜处
龙首书院州西南辽翰林学士邢抱璞建今儒学基即其故址
一经楼龙首书院东辽郎中邢建妻陈夫人教子读书处辽列女传陈氏甫笄通经义好吟咏时以女秀才名之归於建有六子陈氏亲教以经後二子抱璞抱质皆以贤位宰相
小有园在康兴庄金权州节度使康公弼憩此
碧柳园金荣国公高汝励别业即今柳树巷
书堂巗茹越山中金进士曹之谦讲学处
梳洗楼州治西南四十五步乃元元帅韩浩故宅也古石经柱在州城中关王城隍二庙八角石上盖辽金时笔
透玲碑在佛宫寺相传唐晋王墓上石光明如镜元季兵燹止留二尺许
金重修州学记碑翰林学士李冲畧撰文
浑河碑在东关龙王庙石螭首上篆刻开剙浑源河碑记成化时州人得於浑河
浑源州
故崞县西二十里横山左侧遗墉尚存水经注崞县故城王莽之崞张也县南面北岳右背崞山处三山之中故名崞张其西山谓之崞口北有繁峙故城王莽之当要也州志山形如郭故名肇於西汉至後唐徙筑今城
平舒故县史记赵孝成王十九年燕以葛武阳平舒易赵地徐广曰平舒在代郡莽曰平葆隋曰平寇县唐为浑源县金陞州
平寇故县隋置唐废
飞石窟东顶大茂山碑舜皇巡狩诣此将登祀值大雪弗能进而遥祀之俄有石飞坠帝前遂以安王石名五载复狩其石载飞曲阳帝命即其地祠祀焉其飞窟尺寸固安王石符劵也
丛桂窟金刘撝至其曾孙登进士者若汲若仲泽仲瀛若侃若俨若从益从禹共八人尝求书八桂堂於赵闲闲曰君家岂止八桂书丛桂窟归之
翠屏书院南七里翠屏山金状元刘撝右丞苏保衡讲学处
归潜室金刘京叔祁壬辰还乡里躬耕自给筑室榜曰归潜壁间书张横渠东西二铭自撰记作歌
龙山遗蹟西南四十里明一统志金末李冶元好问张德辉尝游此山号为龙山三老
退藏斋元进士雷发建赋诗曰陋室那堪陋巷居退藏天畀隐斯庐看山破费工夫外一炷清香注易书
凤山书院西北七里凤凰山下明时郡人司务孙聪建标十二景曰凤鸣亭翠微楼得月轩秋香圃藏书窟鼔琴洞奕棊台钓鱼矶碧水窦彩云岩金鱼塘瑞莲池
风葫芦纨扇南十里嵫峡口张君祥刻石
壮观唐李太白书刻嵫峡东崖上笔力遒劲人多摹搨成化十年建太白祠於崖上
归潜堂铭金寂通居士陈时可撰
金雷思龙山诗碣大云寺中思天德三年进士同知北平转运使事
元重修庙学碑泰定中韩国理撰文
元重修律吕神祠碑西北七里至元六年五月十五日东昌敎授麻治撰文
灵邱县
灵邱故城东十里水经注应劭曰赵武灵王葬东南二十里故名宋起凤灵邱辨赵时未置邑中历秦楚迄汉高帝十一年冬命太尉周勃击陈豨豨奔武灵之邱始置邑焉
敧城水经注灵邱有兴豆亭敧倾不正世名敧城萧后城西南三十里萧家坡辽萧太后所筑垒存杨六郎城距萧家坡二里
灵邱故郡隋志後魏置後齐省莎泉县入焉开皇初郡废
故蔚州隋志後周置大业初废
大昌故城隋志後周置隶蔚州开皇初并入灵邱莎泉亭北魏志北灵邱郡有灵邱莎泉二县後齐省入灵邱
大胜甸东六十里元兵胜金人於此因名
石铭陉在县西水经注滱水东流入陉有石铭其上故谓之石铭陉
温泉宫北魏纪高宗兴光元年十二月幸灵邱至温泉宫
义仓东南二十里隘门山後魏置宋尝设关於此掷虎涧东北二十里李存孝牧羊於此李晋王猎逐虎过其地存孝搏杀之隔涧掷还遂养以为子
宁朔府奉化府唐庄宗以吐浑白承福为都督赐姓名为李绍鲁置两府居之终唐时常遣使朝贡
石人台东北五里俗传唐时邓氏女过而有感遂生存孝
广灵县
长城在直峪山汉武帝元光五年筑址存
平舒城西十里平水村南晋穆帝昇平三年燕主慕容儁居北部贺赖头于代郡平舒即此
六郎城在林关峪宋将杨延昭所筑址存
清塞守捉城唐贞元十五年置
寡妇城东七里相传夫远戍妻筑城以居址存
古城南三里遗址甚狭相传秦皇所筑
延陵故县史记赵孝成王十八年延陵钧率师从相国信平君助魏攻燕汉置延陵县隶代郡辽志蔚州广陵县本汉延陵县隋唐为鎭州地後唐同光初分兴唐县置路史延陵有五一在代一在丹徒一在晋陵一在绥一阙
插箭岭东南三十里相传宋将杨延昭插箭於此怀荒鎭 御夷镇胥北魏置县境隶焉
聂谅故里 神峰山下加斗村谅元总管也
广昌县
商王城东十五里址存内有比干庙
五龙城辽志後周置广昌县於此
飞狐故县即广昌县治汉名飞狐县後名广昌辽志後周大象二年置广昌县於五龙城隋仁寿二年改名飞狐相传有狐於紫荆岭食五粒松子成飞仙故名唐隶蔚州其北飞狐道宋为飞狐军辽为飞狐县明初改广昌
铜山冶旧置炉铸钱唐至德以後废元和间复铸唐志飞狐有三河铜冶有钱官
晒甲石南七十里杨六郎晒甲於此
祭刀石南四十里相传杨六郎在此祭刀明巡关御史立碑曰杨六郎祭刀之石又南六十五里有杨夹马石
孟良臼南六十里孟良舂粟於此
云溪观西南安峪村北魏道士宼谦之建
阳高县
娘子城距白登村二十里相传曲逆以美妇艳冒顿激阏支过而信宿焉故名霍鹏诗云中冒顿曾鸣镝塞下阏支有废城
沮洳城北魏纪泰常二年十月辛酉行幸沮洳城癸亥还宫
高柳故城附近有参合陂胥隶县境北魏志永熙中置高柳郡高柳县属焉
开阳故县五朝志马邑郡开阳县旧曰长宁後齐置齐德长宁二郡周废齐德郡隋开皇十九年改县曰开阳
白登故县辽志本白登台地辽置长青县金改白登明废
白登台南二十里辽志冒顿纵精骑三十余万围汉高帝於白登即此或曰魏广鹿苑迁白登之民於此故名梁元帝横吹曲朝跋青坡道暮上白登台
单于台西北百余里汉武帝元封初勒兵十八万骑登此台
莫含壁代左将军关中侯繁峙莫含故宅在桑乾川南世称莫含壁含音讹或谓之莫回城云
阳和台即北城上建元帝宫殊壮丽
太师庄西北十余里乃明英国公张辅庄也河水灌溉称沃壤
明总督军门在城西南
抚赏库在制府南内贮彩币远人欵贡则给赏
天鎭县
平邑故县史记赵献侯十三年城平邑按汉志代郡有平邑县莽曰平胡
广牧故县辽志本云中县地北魏道武帝置广牧县晋建兴四年刘琨为箕澹後继屯广牧
天成故县辽志本极塞之地魏道武置广牧县唐武德五年置定襄县辽析云中置元隶兴和路
玉泉驿县志隋唐曰玉泉驿辽改为玉泉县元为兴和路天成县按元之天成当即辽金大同府之天成玉泉县之说疑附会
萧后井在萧墙堡相传萧后驻兵於此井水盈溢去後如故
洞宾洞在笔峰山深邃人莫敢入相传吕洞宾居此马市楼新平北门外
大古城门天成卫南七十里蔚州北八十里
石鼔在青云山惊峰寺
朔平府
右玉县
定襄故县前汉属定襄郡後汉属云中按北魏定襄属永安郡唐初定襄属云州胥非汉县也
桢陵故县汉置隶云中郡莽曰桢陆十三州志桢陵北去云中城一百二十里
桐过故县汉置隶定襄郡莽曰倚桐按黄河过桐过县西桐过北接桢陵县
东古城东南五十里相传汉明妃居此
南古城南七十里相传为刘武周行宫
定边卫明洪武二十五年置东胜六卫一曰定边後废调大同右卫实之又调玉林卫人定边
蒲州营南三十里大南山下大路两傍中隔沧头河相传孝文驻兵於此
峰台梁南八十里相传唐李卫公北征驻兵於此仓鹤陉古参合口即今郡境出口之道也
张良洞南百里偏岭相传汉张良曾居此
萧通元洞南三十里大南山之阳洞口高四尺广三尺深六尺石穴穿下人莫敢入相传萧通元第八仙修炼於此又传严子陵曾隐此名严子陵洞
孝文碑南三十里天南山中碑缺字多磨灭以土粉印之可辨者有三宝显明【缺】积侍郎内院【缺】广武【缺】郡太子侍【缺】孝文石名李贺苾【缺】光【缺】年四月十日上为孝文皇帝文明【缺】百七十里【缺】敦山顶造【缺】天禄及七世所往前死後【缺】千百叶【缺】国家和门【缺】用之无匮【缺】伯曾祖字样余俱不成文不知为何朝孝文明嘉靖间分守大同中路参将李蓁守备张玺重修大南山显明寺碑云汉孝文驻兵於此因墓於山建寺曰显明供佛僧焚修旧碑存焉等文按汉孝文迄今二千年碑未必存且佛法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文帝时尚无佛法何得有显明寺而汉官又无内院元魏孝文在汉文後六七百年且先都平城至此山不及二百里於缺碑中百七十里字有合当以魏孝文碑为近
黄华老人石刻城内白衣寺中金翰林修撰王庭筠书法
朔州
马邑城晋太康地记秦时建此城将成而圯者数矣有马周旋驰走反覆父老异之因依以筑城遂名马邑汉元光二年用王恢策伏车骑材官三十余万於此
太平城在州境後魏置神武郡北齐改曰太平周废城内有统万所送二大釡各受二百石
梁郡城西二十里後魏时尔朱荣所筑
大利城隋书大业九年十月筑大利城於朔州以居启民
长城自神池口东连马邑即秦所筑址
定襄故郡前汉治成乐县後汉治善无水经注中陵水又西北流迳善无县故城西十三州志曰旧定襄郡
广安故郡隋志後齐置开皇初废
马邑故郡隋志旧置朔州大业初改代郡寻曰马邑新昌故郡旧志晋置按晋志惠帝改新兴为晋昌郡非新昌
鄯阳故县城外西北隅古城内本秦马邑县地後齐置招远县为广安郡治隋大业元年始名鄯阳辽金元因之明废辽志本汉定襄县地
善无故县前汉属鴈门後汉属定襄北魏天平二年置善无郡治善无县水经注中陵水又西北流迳善无县故城西王莽之阴馆也
怀朔鎭北魏志延和二年置鎭孝昌中改为朔州六郎寨南八十里白草沟西南
赫连戍金程敏政朔州行赫连古戍白草枯
白楼古城内东北云中郡志後魏明元帝姚后建楼以望秦饰以铅粉故名
通天楼旧志在古城内相传夏王赫连勃勃建
鄂公故宅州南石碣谷村址微存
李纯甫隐居金时隐居玉屏山自号玉屏山主人圣佛崖明少保于谦诗凿石成佛巧石内无佛先佛是幻象石石是佛浑坚如佛能有灵石灵在佛先马邑县
广武城南八十里韩王信屯广武汉兵大破之即此汉为县隶太原郡
大同军城唐志开元五年於大同军城置马邑县辽志在鄯阳县东三十里南至朔州四十里按此大同城与永济栅故大同城不同
寰州城西关迤南後唐天成三年置寰州治寰清县辽罢为县址存
马邑川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居柔然於马邑川灅南宫後魏世祖泰常五年夏四月起灅南宫又太祖天赐三年六月发八部五百里内丁男筑灅南宫门阙高十余丈引沟穿池广苑囿
金龙池在司马泊鄂国公庙前其水泓深清澈广袤数亩自後魏以来相传池中产二马骊一黄一有角似鹿盖龙种也尉迟敬德潜伺池边俟其出飞跨其背策之将复跃入池乃以手攀大柳旋转而止又传池边有左纽树
橹台城内西北隅高四丈余相传唐李靖筑以观星马跳庄北十里旧传鄂国公於金龙池得马乘至此马复跳跃故名又策而东至西河底村涧横列一跃而过者三因名三跳涧
佳吉寨马邑东南六十里宋杨将军屯兵处又西南五十里太和岭西北有六郎寨址存
元忠臣故宅在司马泊村传为崔斌崔彧故里门石狮犹存
古峰台在庄头村高四丈中空可匿百人厥土坚实矢石不能攻
神婆迹在洪涛山顶俗传神妪携子游山上手足及梳箆皆印石深寸许
左云县
宣宁城金志本辽德州昭圣军宣德县大定八年更名元因之明废
窟龙城金志宣宁县有窟龙城
大洛城北魏永兴五年自云中之大室南巡至定襄大洛城
紫阿镇辽志本汉桐过县北齐置紫阿镇唐会昌中置宣德县
镇朔卫明洪武二十五年置东胜六卫一曰鎭朔後废调大同左卫实之又调云川卫入鎭朔即今县
明妃遗蹟西北三十里蹄窟岭相传明妃出塞经此石上有马蹄痕
锄亭在善无北
土壁亭善无西北二亭胥近吐文山
红羊峪南四十里盘踞百余里岭西有古寺遗蹟俗传有二僧俱化於此
长城岭东北三十里迤不絶上有御敌形蹟
平鲁县
太罗城十三州志世祖建武二十五年置武县在善无西一百五十里北俗谓之太罗城水亦藉称焉
北新城北魏皇兴初慕容白曜克宋历城立平齐郡於平城西北北新城
广宁故郡隋志鄯阳县有後齐所置广宁郡後周废唐隆镇辽志宁边州本唐隆镇重熙二十五年夏遣使求唐隆镇
老军营在西门外相传未建城之先屯兵於此驻防磨山古洞旧志把秃王与汉兵转战数日斩於山下死者万骑後建庙旁有碧峰古洞幽杳莫敢入
契吴亭水经注水出契吴东山西迳故里南而北俗谓之契吴亭其水西流注於河
马晾沟西二十里相传唐尉迟?曾晾马此地有马蹄迹
井坪旧址井坪城西南三里相传先於此筑城未就移筑今城
杨忠故宅周保定三年忠为元帅与突厥伐齐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享将士
六郎寨井坪城西南十五里十二连山顶上相传杨六郎屯兵於此旧址炮石尚存
山西通志卷五十八